新县事业单位教育类招聘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885147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32.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县事业单位教育类招聘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新县事业单位教育类招聘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新县事业单位教育类招聘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新县事业单位教育类招聘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新县事业单位教育类招聘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新县事业单位教育类招聘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5页
新县事业单位教育类招聘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5页
新县事业单位教育类招聘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5页
新县事业单位教育类招聘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5页
新县事业单位教育类招聘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5页
新县事业单位教育类招聘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5页
新县事业单位教育类招聘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5页
新县事业单位教育类招聘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5页
新县事业单位教育类招聘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5页
新县事业单位教育类招聘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5页
新县事业单位教育类招聘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5页
新县事业单位教育类招聘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5页
新县事业单位教育类招聘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5页
新县事业单位教育类招聘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5页
新县事业单位教育类招聘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5页
亲,该文档总共3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县事业单位教育类招聘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新县事业单位教育类招聘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县事业单位教育类招聘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新县事业单位教育类招聘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新县事业单位教育类招聘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0年新县事业单位(教育类)招聘试题及答案解析

注意事项

1、请用钢笔、圆珠笔或签字在答题卡相应位置填写姓名、准考证号,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指定位置填涂准考证号。

2、本试卷均为选择题,请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作答,在题本上作答一律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的,将其选出并把它的标号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1、我国第一本马克思主义的教学著作《新教育大纲》的作者是()。

A、陈独秀

B、李大钊

C、陈鹤琴

D、杨贤江

【答案】D

【解析】杨贤江(1895—1931)是中国最早用马克思主义论述教育问题的教育家,他以李浩吾的化名写的

《新教育大纲》是我国第一本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著作。

故选D。

2、“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属于

()。

A、接受学习

B、发现学习

C、意义学习

D、机械学习

【答案】C

【解析】根据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结构的关系把学习分为机械学习和意义学习。

其中,有意义学习过

程的实质,就是使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概念建立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

故选C。

3、面对问题情境,学生倾向于很快地检验假设却常常出错的认知形式是()。

A、沉思型

B、场独立型

C、冲动型

D、场依存型

【答案】C

【解析】冲动型的学生在解决认知任务时,总是急于给出问题的答案,而不习惯对解决问题的各种可能性进

行全面思考,有时问题还未弄清楚就开始解答。

这种类型的学生解决问题的速度虽然很快,但错误率高,在

运用低层次事实性信息的问题解决中占优势。

故选C。

4、侧重于检查学生对刚学过的知识或近期学过知识的掌握情况,题量小、难度低,多属单项练习性质的测

验不是下列哪一种测验()。

A、随堂测验

B、随机测验

C、随堂学绩测验

D、课程测验

【答案】D

【解析】随堂测验主要指教师自编的课堂测验,侧重于检查学生对刚学过的知识或近期学过知识的掌握情

况,题量小、难度低,多属单项练习性质。

故选D。

5、当学生违反校规校纪时,我们会给他一个处分,经过一段时间教育,发现该生表现越来越好,为了巩固

其良好行为,才撤销了处分,这种做法在心理学上叫()。

A、消退

B、惩罚

C、负强化

D、正强化

【答案】C

【解析】负强化主要是指厌恶刺激的撤销,从而使良好行为在以后出现的频率增加。

题干中,撤销处分即是

厌恶刺激撤销的体现,目的是为了巩固良好行为,即使该良好行为在以后出现的频率增加,是负强化的体

现。

故选C。

6、测验时跳过某个难题,先做简单的题目,这属于()。

A、认知策略

B、元认知策略

C、资源管理策略

D、精细加工策略

【答案】B

【解析】元认知策略是学生对自己认知过程的认知策略,包括对自己认知过程的计划策略、监视策略和调节

策略,有助于学生有效地安排和调节学习过程。

测验时跳过某个难题,先做简单的题目属于元认知策略中的

调节策略。

故选B。

7、依法执教的主体是()。

A、教育主管部门

B、学校

C、教师

D、班主任

【答案】C

【解析】依法执教是正确教师的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因而其主体是教师。

故选C。

8、有机体做出以前曾被强化过的反应,如果在这一反应之后不在有强化物相伴,那么此类反应在将来发生

的概率便会降低,这叫做()。

A、正强化

B、负强化

C、惩罚

D、消退

【答案】D

【解析】无论是正强化还是负强化都是增加反应概率的发生。

消退:

指有机体在做出某一行为反应后,不再

有强化物伴随,那么,此类反应在将来发生概率会降低。

惩罚是当有机体做出某种反应后,呈现一个厌恶刺

激,以消除或抑制此类反应发生的过程。

故选D。

9、在有几种可能解答的问题情境中,小红倾向于深思熟虑且错误较少,则她的认知方式是()。

A、场依存型

B、发散型

C、冲动型

D、沉思型

【答案】D

【解析】深思熟虑、错误少,是沉思型认知方式的特点。

故选D。

10、程序性知识的表征形式是()。

A、命题网络

B、产生式

C、认知结构

D、图式

【答案】B

【解析】陈述性知识主要以命题和命题网络的形式进行表征,表象和图式也是其重要形式;程序性知识则主

要以产生式和产生式系统进行表征。

故选B。

11、具有情境性、简略性、反应性等特点的言语形式是()。

A、书面言语

B、独自言语

C、对话言语

D、内部言语

【答案】C

【解析】对话言语具有情境性、反应性、简略性等特点。

故选C。

12、学校文化的核心部分是()。

A、学校的精神文化

B、学校的物质文化

C、学校的正规文化

D、学校的非正规文化

【答案】A

【解析】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

故选A。

13、从形态上看,我国现行的学校教育制度是()。

A、单轨学制

B、双轨学制

C、分支型学制

D、综合型

【答案】C

【解析】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会有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之分,属于分支型学制。

故选C。

14、体现“可”“可以”等要求的教育法律规范是()。

A、义务性规范

B、禁止性规范

C、授权性规范

D、强制性规范

【答案】C

【解析】义务性规范指其行为模式中规定的教育法律关系主体必须为一定行为或不为某种行为的法律规范,

其中关于“不为某种行为的法律规范”又称为禁止性规范。

义务性规范在文字表述形式上通常采用“必须”

“应当”“义务”“禁止”“不得”等字样。

授权性规范指其行为模式中规定教育法律关系主体有权作出或

不作出某种行为的法律规范。

授权性规范在表述形式上通常采用“可以”“有权”等术语。

故选C。

15、根据学习动机作用的主次不同,可以把学习动机分为()。

A、交往动机及荣誉动机

B、工作动机及提高动机

C、主导性动机与辅助性动机

D、社会动机及个人动机

【答案】C

【解析】根据动机作用的主次关系,可以将学习动机分为主导性动机和辅助性动机。

根据学习动机的作用与

学习活动的关系,可以将学习动机分为间接的学习动机和直接的学习动机。

根据学习动机的动力来源,可以

将学习动机分为内部动机作用和外部动机作用。

故选C。

16、“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反映了教育与()的关系。

A、政治

B、文化

C、经济

D、科技

【答案】A

【解析】这句话揭示教育的重要性和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故选A。

17、1762年,法国杰出的启蒙思想家()出版了他的小说体教育名著《爱弥儿》,系统的阐述了他的

自然主义教育思想。

A、帕森斯

B、康德

C、夸美纽斯

D、卢梭

【答案】D

【解析】法国杰出的启蒙思想家卢梭出版了他的小说体教育名著《爱弥儿》,系统的阐述了他的自然主义教

育思想。

故选D。

18、强调知识的动态性,学生经验世界的丰富性和差异性,学习情境性,实现知识经验的重新转换改造。

些观点符合()。

A、建构主义理论

B、人本主义理论

C、精神分析理论

D、行为主义理论

【答案】A

【解析】强调知识的动态性,学生经验世界的丰富性和差异性,学习情境性,实现知识经验的重新转换改

造。

这些都是建构主义的观点。

故选A。

19、强调知识的动态性,学生经验世界的丰富性和差异性,学习情境性,实现知识经验的重新转换改造。

些观点符合()。

A、建构主义理论

B、人本主义理论

C、精神分析理论

D、行为主义理论

【答案】A

【解析】强调知识的动态性,学生经验世界的丰富性和差异性,学习情境性,实现知识经验的重新转换改

造。

这些都是建构主义的观点。

故选A。

20、现代教育学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为指导,关注的是()。

A、学生个性的全面和谐发展

B、学生马列主义理论的学习

C、学生社会化的发展

D、学生自我教育

【答案】A

【解析】现代教育学关注的是学生个性的全面和谐发展。

故选A。

21、人际交往过程必须以一定的符号系统为交往工具才有可能实现,其主要交往工具是语言符号系统和

()。

A、暗示影响系统

B、非语言符号系统

C、文字符号系统

D、情感感染系统

【答案】B

【解析】人际沟通所使用的符号系统主要有语言符号系统和非语言符号系统两类,使用语言符号系统进行的

沟通叫言语沟通,使用非语言符号系统进行的沟通叫非言语沟通,它们是人际沟通中最主要的两种类型。

选B。

22、教师的人格、品性、德操对学生人格的形成起着奠基作用。

这体现了教师职业道德实践功能中的哪项功

能?

()

A、教育功能

B、调节功能

C、促进功能

D、示范功能

【答案】A

【解析】教师职业道德的实践功能集中表现在教育功能、调节功能、社会促进功能等方面。

教师的人格、品

性、德操对学生人格的形成起着奠基作用,体现的是实践功能中的教育功能。

故选A。

23、在现行的学生学业评价中,()占主流地位。

A、测验法

B、行动观察法

C、实验法

D、评定法

【答案】A

【解析】以测验为核心的认知学习评价是学生学业评价理论研究中最早和最成熟的部分。

在现行的学生学习

评价中,测验法依然居主流地位。

故选A。

24、保护未成年人的工作应当遵循的原则不包括()。

A、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

B、注重言传身教

C、适应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

D、教育与保护相结合

【答案】B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保护未成年人的工作,应当遵循下列原则:

(一)保障

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二)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三)适应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的特点;(四)教育

与保护相结合。

故选B。

25、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是由()决定的。

A、教育自身的矛盾特殊性

B、人们的认识活动规律

C、教育自身的性质

D、教育自身的活动

【答案】D

【解析】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这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培养人这一规定把教育与其他的社会实践活动区别

开来。

故选D。

26、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

A、生存环境

B、遗传素质

C、成熟机制

D、社会实践

【答案】C

【解析】格塞尔对成熟的定义为:

基因来指导发展过程的机制叫成熟。

在儿童的成长和行为的发展中起决定

性作用的是成熟,而成熟取决于遗传的时间表。

即个体的生理和心理发展都是按照其基因规定的顺序有规

则、有次序地进行。

心理发展是由机体成熟预先决定或表现的,成熟是推动心理发展的主要动力。

没有足够

的成熟,就没有真正的发展和变化;脱离了成熟的条件,学习本身并不能推动发展。

出生后,成熟继续指点

发展。

故选C。

27、学者们一般认为,()既指所有学生都要学习的一部分学科或学科内容,如美国的科学、数学和外

语,英国的科学、数学和英语,中国的语文、数学和外语;也指对学生有直接意义的学习内容。

A、综合课程

B、核心课程

C、国家课程

D、显性课程

【答案】B

【解析】学者们一般认为,“核心课程”既指所有学生都要学习的一部分学科或学科内容,如美国的科学、数

学和外语,英国的科学、数学和英语,中国的语文、数学和外语;也指对学生有直接意义的学习内容。

故选

B。

28、教育目的在各级各类学校的具体化是()。

A、课程目标

B、教育目的

C、培养目标

D、教学目标

【答案】C

【解析】培养目标是指教育目的在各级各类学校教育机构的具体化。

它是由特定社会领域和特定社会层次的

需要所决定的,也随着受教育对象所处的学校类型、级别而变化。

故选C。

29、最能体现心智技能的是()。

A、写作

B、跑步

C、骑车

D、跳舞

【答案】A

【解析】心智技能也叫智力技能、认知技能,它是一种借助于内部力量调节、控制心智活动的经验,是通过

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

故选A。

30、我国新课程的课程评价强调()。

①课程评价是一个动态过程

②课程评价的对象应是多元的

③课程评价的对象是课程内容

④课程评价必须对实现教育目的做出贡献

⑤课程评价的直接意义是对被评价的课程提出质疑并为改进课程指明方向

A、②③④

B、①②④⑤

C、③④

D、①②③④⑤

【答案】B

【解析】课程评价的对象不仅仅是课程内容,应是多元的,③说法错误。

故选B。

31、某县中学教师李某对学校给予他的处分不服,李某可以提出申诉的机构是()。

A、学校教工代表大会

B、当地县级人民政府

C、当地县教育行政主管部门

D、所在省教育行政主管部门

【答案】C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三十九条规定:

教师对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侵犯其合法权益的,或

者对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作出的处理不服的,可以向教育行政部门提出申诉,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在接到申

诉的三十日内,作出处理。

李某对学校给予他的处分不服,可以依法向学校的上级主管部门——当地县教育

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诉。

故选C。

32、荀子的“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

”体现了()教学原则。

A、量力性

B、科学性与思想性

C、直观性

D、以上都不是

【答案】C

【解析】没有听说过不如听说过,而听说过不如见到过,强调学生直观感知知识,故选择直观性。

量力性是为

了调节教学内容高于或低于学生水平而提出的。

科学性与思想性指既要传递知识又要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均与

题干无关。

故选C。

33、观察学习的首要阶段是()。

A、动机过程

B、动作再现过程

C、保持过程

D、注意过程

【答案】D

【解析】观察学习包括注意、保持、复制和动机四个子过程。

故选D。

34、考试结束后,又要调整座位了,赵老师排座的原则是:

考分高的学生坐在教室里中间区域,考分低的学

生坐在边角位置。

赵老师的做法()。

A、符合公平竞争的要求

B、违背平等待生的理念

C、符合因材施教的理念

D、违背分组教学的要求

【答案】B

【解析】教育公平要求教师要做到坚持以人为本,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在教育活动中,以人为本,以学生为

本,也不是以一部分学生为本,而是以全体学生为本。

题目中赵老师排座的方法有悖于教育公正的原则,没

有面向全体学生,而是给分高的学生好的座位,这是不公平的体现,没有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

35、哪个社会的教育具有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的特点?

()

A、原始社会

B、古代社会

C、资本主义

D、社会主义

【答案】B

【解析】古代社会具有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的特点。

故选B。

36、对语法法则、公式符号、法律条文等知识的记忆属于()。

A、情境记忆

B、语义记忆

C、形象记忆

D、运动记忆

【答案】B

【解析】语义记忆是指人们对一般知识和興律的记忆,与特殊的地点、时间无关。

语义记忆受规则、知识、

概念和词的制约,很少受外界干扰。

因此,语法法规、公式符号、法律条文等知识的记忆属于语义记忆。

选B。

37、班主任熊老师在翻看学生王强与朋友的书信时,发现王强对自己形象有调侃和不礼貌的描述,因此,要

求王强放学以后不准回家,到办公室写检讨。

熊老师的行为主要侵犯了学生的()。

A、隐私权

B、人身自由权

C、名誉权

D、内心自由权

【答案】A

【解析】隐私权是指学生有权要求拥有私人的、不愿或不便让他人获知或干涉的、与公共利益无关的信息或

生活领域。

教师不应该随意宣扬学生的缺点和隐私,不应该随意私拆、毁弃或采取强硬态度拆毁学生的信

件、日记等。

故选A。

38、在归因理论中,属于内部的,不稳定性因素是()。

A、努力

B、难度

C、能力

D、运气

【答案】A

【解析】努力、能力来源于内心,属于内部因素,努力不稳定,能力稳定;任务难度、运气属于外部因素,

不可控;能力不可控。

故选A。

39、根据法律的规定,我国义务教育学校的内部管理体制为()。

A、教师负责制

B、校务委员会负责制

C、家长委员会负责制

D、校长负责制

【答案】D

【解析】校长负责处理学校的日常教学科研活动,完善学校的管理,校长全权代表学校并负责赋予校长决策

权、指挥权、人事权和财务权,同时健全学校领导机构新机制。

故选D。

40、荀子的“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

”体现了()教学原则。

A、量力性

B、科学性与思想性

C、直观性

D、以上都不是

【答案】C

【解析】没有听说过不如听说过,而听说过不如见到过,强调学生直观感知知识,故选择直观性。

量力性是

为了调节教学内容高于或低于学生水平而提出的。

科学性与思想性指既要传递知识又要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均与题干无关。

故选C。

41、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在接到申诉书的次日起()内,做出处理。

逾期未做处理或者久拖不决的,申

诉人可以依法提起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

A、10日

B、15日

C、30日

D、2月

【答案】C

【解析】我国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在接到申诉书的次日起30日内,做出处理。

逾期未做

处理或者久拖不决的,若申诉内容涉及人身权、财产权及其他属于行政复议、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申诉人

可依法提起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

故选C。

42、与启发性原则在教学中的贯彻要求不符的是()。

A、激发学生积极思考

B、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C、严格遵守职业道德

D、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答案】C

【解析】ABD三项都是启发性原则的教学要求。

C项不能直接体现启发性原则的贯彻要求。

故选C。

43、教育行政处罚执法人员正确公民处以五十元以下,正确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处以一千元以下罚款或给予警

告处罚的,可以适用()程序。

A、简易程序

B、复杂程序

C、一般程序

D、听政程序

【答案】A

【解析】《教育行政处罚暂行实施办法》规定,教育行政处罚执法人员正确公民处以50元以下,正确法人或

其它组织处以1000元以下罚款给予警告处罚的,可以适用简单程序,当场做出处罚决定,但应报所属教育行

政部门备案。

故选A。

44、学校教育实践中处理教育活动各种关系的行为准则是()。

A、教师职业标准

B、教师专业标准

C、教师职业道德

D、教师教育原则

【答案】C

【解析】教师职业道德简称师德,是一定社会或阶级对教师职业行为的基本要求,是教师在职业活动中必须遵

循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

而教师教育原则是教育规律在教育中的反映。

故选C。

45、我国《义务教育法》的立法宗旨是发展()。

A、专业教育

B、基础教育

C、中等教育

D、职业教育

【答案】B

【解析】《义务教育法》第一条规定:

“为了发展基础教育,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根据

宪法和我国实际情况,制定本法。

”由此可以看出,我国《义务教育法》的立法宗旨之一是发展基础教育。

故选B。

46、问题解决题要求学生通过对知识进行组织、选择和运用等复杂的程序来解决问题,因此也把这种形式叫

()。

A、知识评价

B、操作评价

C、形成性评价

D、非正式评价

【答案】B

【解析】问题解决题考查了学生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所以我们也把这种形式叫作操作评价。

故选B。

47、明代以后,科举考试开始异化,其固定的格式是()。

A、四书五经

B、八股文

C、神学

D、六艺

【答案】B

【解析】明代,科举考试开始走向了形式化,只讲形式,不重内容,分为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

中股、后股、束股这八部分组成。

所以名字叫做八股文。

故选B。

48、某儿童去过几次小朋友的家后,就能画出具体的路线图来,这一儿童处于认知发展的()阶段。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答案】C

【解析】多次去过朋友的家,就能够画出路线图,表明儿童能够借助具体事物或表象进行思维,即处于认知

发展的具体运算阶段。

故选C。

49、.新课程课堂教学三维目标是知识与技能、()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A、文本与课程

B、教师与学生

C、课程与评价

D、过程与方法

【答案】D

【解析】新课程课堂教学三维目标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故选D。

50、教师通过记录课外活动中学生的攻击行为来研究攻击性和性别的关系,这种研究方法是()。

A、个案法

B、实验法

C、调查法

D、观察法

【答案】D

【解析】观察法是研究者在自然条件下,通过感官或借助于一定的科学仪器,有目的、有计划地对研究对象

进行系统考察,从而获取经验事实的研究方法。

题干中教师主要是通过记录进行研究,所以属于观察法。

此项选D。

A个案法是研究这在自然状态下,对特殊或典型的案例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和分析;B实验法是

研究者按照研究目的,合理地控制或创设一定条件,人为地影响研究对象;C调查法是研究这通过问卷、访谈

等方式,搜集研究对象的有关资料。

故选D。

51、李老师在语文课上,按照组织教学、检查复习、讲授新教材、巩固新教材、布置课外作业的程序进行教

学。

这体现了哪一类型课的结构()。

A、单一课

B、综合课

C、练习课

D、复习课

【答案】B

【解析】根据一堂课完成教学任务的多少,可以把课划分为单一课和综合课两大类。

单一课是指在一节课内

只完成一种主要任务的课。

单一课又分为新授课、复习课、练习课、实验课、检查课等。

综合课是指在一节

课内同时完成两种以上教学任务的课。

在一堂课完成复习旧知识、讲授新课、巩固新知识等多项工作,李老

师的一节课要完成多个教学任务,所以

52、有人把考试不及格的原因归于运气不好,这种归因属于()。

A、内部、不稳定的归因

B、外部、不稳定的归因

C、内部、稳定的归因

D、外部、稳定的归因

【答案】B

【解析】根据韦纳的成败归因理论,运气是外部、不稳定、不可控制归因。

故选B。

53、在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中,最低水平的认知学习结果是()。

A、知识

B、领会

C、综合

D、评价

【答案】A

【解析】知识是认知领域的构成部分,指对所学材料的记忆,包括对具体事实、方法、过程、概念和原理的

回忆,其所要求的心理过程是记忆,这是最低水平的认知学习结果。

故选A。

54、教育者是教育过程中的基本要素之一,其基本特征是()。

A、主体性、示范性、目的性

B、主体性、目的性、社会性

C、主体性、个体性、社会性

D、主体性、示范性、主动性

【答案】A

【解析】教育者是教育过程中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具有主体性、示范性和目的性的特征。

故选A。

55、“前有断崖,后有追兵”是()。

A、双趋冲突

B、多重趋避冲突

C、趋避冲突

D、双避冲突

【答案】D

【解析】双避冲突,指个体以同等程度的两个动机去躲避两个具有威胁性的事件或情境时,因不能同时避开

而产生的动机冲突。

所谓“前有断崖,后有追兵”就属于这种情况。

故选D。

56、“孟母三迁”反映了下列哪个因素对人的重要影响()。

A、教育

B、环境

C、遗传

D、家庭教育

【答案】B

【解析】环境对人的发展所起的作用是很明显的,我国古代对此早有研究。

墨子提出“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

黄”。

而“孟母三迁”更是说明古人重视环境对人的熏陶。

故选B。

57、教育心理学中各家各派学习理论之争都集中体现在对()的不同解释上。

A、学习过程

B、教学过程

C、评价过程

D、反思过程

【答案】A

【解析】教育心理学中的学习理论包括: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

学习理论。

这些理论都是针对学习过程而进行的阐述。

故选A。

58、罗老师讲解“观潮”这篇课文时,通过播放视频,让学生真切感受到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

他在教学

中贯彻了()。

A、直观性原则

B、科学性和思想性相结合原则

C、循序渐进原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