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大网络教育国际金融复习题 1.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68854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5.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交大网络教育国际金融复习题 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交大网络教育国际金融复习题 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交大网络教育国际金融复习题 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交大网络教育国际金融复习题 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交大网络教育国际金融复习题 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交大网络教育国际金融复习题 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交大网络教育国际金融复习题 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交大网络教育国际金融复习题 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交大网络教育国际金融复习题 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交大网络教育国际金融复习题 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交大网络教育国际金融复习题 1.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交大网络教育国际金融复习题 1.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交大网络教育国际金融复习题 1.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交大网络教育国际金融复习题 1.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交大网络教育国际金融复习题 1.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交大网络教育国际金融复习题 1.docx

《交大网络教育国际金融复习题 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交大网络教育国际金融复习题 1.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交大网络教育国际金融复习题 1.docx

交大网络教育国际金融复习题1

国际金融复习题

判断题(10题10分)

单选题(10题20分)

名词解释(5题20分)

简答题(4题20分)

计算题(1题15分)

论述题(1题15分)

判断题复习范围

1.国际金融学是研究本国内部均衡和外部平衡实现问题的一门学科------错

2.中国当前的经济增长方式以内涵型增长为主。

------错

3.安倍经济学推出的是一种以邻为壑的经济政策。

------对

4.国际收支是一个流量的事后的概念。

------对

5.5.在国际收支平衡表中,凡资产增加负债减少的项目应计入贷方;反之,则记为借方。

------错

6.经常账户和资本与金融账户都属于自主性交易账户。

------错

7.支出转换型政策主要包括汇率政策补贴和关税政策以及直接管制。

------对

8.本国货币贬值会使本国国际收支改善本国贸易条件恶化。

------错

9、直接标价法下数值变大,说明本国货币(B,外币升值,本币贬值)

10.根据掉期率决定远期汇率的升贴水时,掉期率主要是针对美元的。

------对

11.国际收支状况一定会影响到汇率。

------对

12.根据利率平价说,利率相对较高的国家未来货币升水的可能性较大。

------对

13.根据黏性价格的货币分析法,汇率发生超调的原因与资产价格的调整速度快于商品价格的调整速度有关。

12.本币贬值对经济产生扩张性的作用。

------错

13.外部均衡就是国际收支平衡,只要采取了适当的手段消除了国际收支差额,就实现了外部均衡。

------错

14.蒙代尔分配法则指出,应当用财政手段调节外部不平衡,用货币手段调节内部不平衡。

------错

15.当内部经济出现衰退和失业增加、外部经济出现国际收支顺差时,采取扩张性的财政货币政策来实现内部均衡和外部平衡这两个目标的冲突。

------对

16.根据本章介绍的内外均衡分析新框架,内部均衡和外部平衡的短期冲突,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由市场经济的自动调节来消除。

------对

17.在中期跨度内,劳动生产率增长和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因素,在此过程中,为使内部均衡和外部平衡同时实现,需要本币贬值和物价上涨。

------错

18.本币贬值会减少国内资本的供给,同时也会降低本国就业和产出水平。

------错

19.本币升值一方面会引起国内资源消耗减少、外延经济增长放缓;另一方面会通过资源节约及单位国内资源产出的增加而带来内涵经济的增长,并增加对国外资源的利用。

因此,资源节约型的经济增长和内涵型的经济增长,都可以由本币升值引起。

------对

20.从货币角度讲,内外均衡调节的核心手段是汇率。

在长期内,只要采取适当的汇率政策,并选择合适的汇率水平,就能在外部冲击不断发生的情况下,同时实现内部均衡(可持续增长)和外部平衡的目标。

------错

21.汇率变动对经济增长的棘轮效应,是指本币升值能较快引起内涵经济增长,本币贬值能较慢引起外延经济增长。

------错

22.根据蒙代尔-弗莱明模型,在固定汇率制度下,货币政策相对有效,财政政策相对无效。

------错

23.影子汇率构成事实上的复汇率。

------对

24.国际储备的数量管理,主要是指最优储备数量的确定问题,它既取决于进口规模,又要考虑汇率制度和内部均衡的要求等因素。

------对

25.根据货币模型,对外汇市场的冲销型干预有效,非冲销型干预无效。

------错

26.资本外逃就是资本从本国流出,可以使用外汇管制手段对其进行限制。

------错

27.欧洲货币市场是国际货币市场的一部分,主要经营的是短期信贷。

------错

28.国际资金流,实际上可以理解为国际游资,其规模与流向与生产、贸易、投资等实际经济活动紧密相关。

------错

29.外债清偿率,即每年还本付息总额与年商品和劳务出口收入之比,一般不应超过20%。

------对

30.第一代货币危机理论认为:

货币危机是由汇率的高估引起的------对

31.浮动汇率制下货币政策的扩张效应是:

国内货币政策对外国经济有正的溢出效应。

------错

32.国际货币体系的历史起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第一个国际货币体系是布雷顿森林体系。

------错

33.发展中国家货币币值相对于购买力平价而言被低估,发达国家货币币值相对于购买力平价而言被高估。

------对

34.通货区的重要特征是通货区作为一个集体,对外保持固定汇率。

------错

单选题复习建议

建议在网上搜索一些国际金融单选题进行练习。

1、企业发行股票融资属于(A)?

A、直接融资B、间接融资C、债权融资?

2、企业发行债券融资属于(A)?

A、直接融资B、间接融资C、债权融资?

3、企业到银行贷款融资属于(B)?

A、直接融资B、间接融资C、债权融资D、票据融资

1、下列那些是隔离型离岸金融中心(A)?

A、东京B、伦敦C、香港?

2、中国公司到伦敦发行美元债券是在(D)融资?

A、在岸市场B、外国金融市场C、外汇市场D、离岸市场

1、当政府在银行间国债市场买进国债时基础货币投放量(A)?

A、增加B、减少C、无法确定D、不变

2、当一国出现国际收支逆差,政府在银行间外汇市场卖出外汇储备时,基础货币投放量(B)?

A、增加B、减少C、无法确定D、不变

3、国债价格和市场利率成(C)?

A、正比例B、无法确定C、反比例D、没有关系

1、在英国发行的英镑债券被称为(D)?

A、扬基债券B、武士债券?

C、欧洲债券D、猛犬债券

2、在英国发行的美元债券被称为(C)?

A、扬基债券B、武士债券?

C、欧洲债券D、猛犬债券

3、新加坡的离岸金融市场上金融机构短期拆借资金的利率(A)?

A、SIBORB、LIBOR?

C、HIBORD、联邦基金利率?

短信互动题

4、国际证券市场的主要交易品种是(D)?

A、短期信贷B、中长期信贷C、股票D、债券

5、转期循环贷款银行约定在一定期限内(A)?

A、连续发一系列短期贷款?

B、连续发一系列中期贷款?

C、连续发行一系列短期票据?

D、连续承购一系列短期票据

6、可以在指定的日期,以约定的价格转换成发行公司的普通股股票的是(C)?

A、零息票债券B、浮动利率债券C、可转换债券D、全球债券

1、直接标价法下数值变大,货币(B)?

A、升值B、贬值C、平价D、无法确定

2、假定外国价格水平不变,本国价格水平上升,在直接标价法下本国A)A、实际汇率大于名义汇率B、实际汇率小于名义汇率C、实际汇率等于名义汇率D、名义汇率改变,实际汇率始终不变

3、在直接标价法下,实际汇率小于名义汇率竞争力(B)A、提高B、减弱C、不变D、无法确定

4、中央银行在(B)市场进行公开市场业务A、零售外汇市场B、批发外汇市场C、交易所市场D、管制的外汇市

5、狭义的外汇市场指的是(B)A、银行与顾客的外汇市场B、银行间外汇市场C、交易所交易的外汇市场D、中央银行预商业银行交易的市场?

名词解释复习范围

国际收支平衡表:

是指将每一笔国际收支记录按照指定账户分类和复式记账原则而汇总编制的会计报表。

吸收论:

该吸收论又称支出分析法,它是由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工作的亚历山大在凯恩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上于1952年提出的,吸收论从凯恩斯的国民收入方程式入手,着重考察总收入与总支出对国际收支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国际收支调节的相应政策主张。

套补的利率平价:

外币汇率的远期升(贴)水率等于两国利率之差。

如果本国利率高于外国利率,则外币远期汇率必将升水,这意味着本币在远期将贬值;如果本国利率低于外国利率,则外币远期汇率将贴水而本币在远期将升值。

也就是说,汇率的变动会抵消两国间的利率差异,从而使金融市场处于平衡状态。

非套补的利率平价——预期的汇率远期变动率等于两国货币利率之差。

利率低的国家的货币,市场预期其远期升值;利率高的国家的货币,市场预期其远期贬值。

汇率水平的杠杆属性:

汇率的杠杆属性可以称为汇率决定的主动属性。

如果政府对汇率水平能够施加影响并进行一定程度的控制,那么,在汇率水平决定的过程中,既要考虑到汇率的比价属性,即汇率水平要和宏观经济的基本状况相一致,又要考虑到汇率的杠杆属性,即汇率水平要能对特定的宏观经济目标产生合意的影响。

内部均衡:

国内商品和劳务的需求足以保证非通货膨胀下的充分就业,也即非贸易品市场处于供求相等的均衡状态。

米德冲突:

在许多情况下,单独使用支出调整政策或支出转换政策追求内,外部均衡将会导致一国内部均衡与外部均衡之间的冲突。

这一冲突就是着名的米德冲突。

汇率制度——指一国货币当局对本国汇率水平的确定、汇率变动方式等问题所作的一系列安排或规定。

供给型政策:

当一国供给小于需求,国际收支发生逆差时,可以通过产业政策和科技政策等典型供给政策来使供给适应需求。

经济的外延增长:

是指通过各种生产要素投入的增加而带来的经济增长。

汇率的要素规模缺口:

在外延经济获得相对较快增长的过程中要让本币升值以促进内涵经济平衡增长,内涵经济获得相对较快增长的过程中要让本币贬值以促进外延经济平衡增长。

在汇率管理的情况下,汇率水平可能会与平衡增长的要求不协调,从而出现汇率的要素规模缺口。

长期内外均衡条件下的汇率模型:

在长期内,内部均衡的目标就是使外延经济增长和内涵经济增长相平衡,从而使经济实现可持续的增长,外部平衡的目标是本国国际收支平衡或趋势平衡。

长期内部均衡和长期外部平衡框架下的均衡汇率可用尖峰模型来表示。

第八条款国:

 一国若能实现经常账户下的货币自由兑换,该国的货币就被列为可兑换货币。

由于自由兑换的条款集中出现在基金组织协定的第八条,所以货币自由兑换的国家又被称为“第8条款国”

三元悖论:

三元悖论是指在维持固定汇率制度、允许资本自由流动和保持货币政策独立性三个目标间,不能同时实现,最多只能同时满足两个目标,而放弃另外一个目标。

特别提款权:

特别提款权既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创立的一种记账单位,又是相对于普通提款权之外又一种使用资金(可兑换货币)的权力。

冲销式干预:

冲销式干预是指政府在外汇市场上进行交易的同时,通过其他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是在国债市场上的公开市场业务)来抵消前者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从而使货币供应量维持不变的外汇市场干预行为。

欧洲货币市场:

欧洲货币市场是在某种货币发行国国境之外从事该种货币借贷的市场,也就是经营境外货币业务的市场,是对离岸金融市场的概括和总称,是当今国际金融市场的核心。

欧洲货币又称境外货币、离岸货币,是在货币发行国境外被存储和借贷的各种货币的总称。

离岸交易:

如果交易双方都是市场所在国的非居民,例如一家日本银行与韩国公司在香港进行的美元存贷业务,就被称之为离岸交易。

巴塞尔协议:

巴塞尔协议代表了银行业的国际合作监管,国际清算银行1975年2月成立了巴塞尔委员会,同年9月25日达成了第一个契约,简称《巴塞尔协议》,在1983年5月作了修订,在此基础上1988年7月又通过了“关于统一国际银行的资本计算和资本标准的协议”,该协议第一次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国际通用的以加权方式衡量表内与表外风险的资本充足率标准,有效的遏制了债务危机有关的国际风险。

特里芬两难:

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由于美元和黄金按固定比例自由兑换,而黄金的产量和美国黄金储备的增长又跟不上世界经济和国际贸易的发展,于是,美元便粗线了一种进退两难的状况:

为满足世界经济增长和国际贸易的发展,美元的供应必须不断增长;美元供应的不断增长,使美元同黄金的兑换性日益难以维持。

因为是特里芬教授首先预见,故被称为特里芬两难。

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

发展中国家货币币值相对于购买力平价而言被低估,发达国家货币币值相对于购买力平价而言被高估。

简答题复习范围

1.国际金融学的研究对象和核心研究变量是什么?

2.国际金融学是从货币角度研究内部均衡条件下外部平衡实现问题的一门学科。

内部均衡,从短期来讲,是指一定条件下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平衡;从长期来讲,是指外延经济增长和内涵经济增长的平衡。

外部平衡是指国际收支平衡。

国际收支是一国对外经济交往的结果,对外交往都要以货币为媒介,这就涉及本国货币与外国货币的折算比价。

比价的高低又会影响对外交往的规模和对外(国际)收支的差额,形成国际收支的平衡或不平衡。

因此,国际收支是国际金融学研究的一个主要(目标)变量;与此同时,两国货币之间的折算比价即汇率,则是国际金融学研究的另一个核心(政策)变量。

2.简述国际收支不平衡的几种类型及其原因。

①临时性不平衡(短期性):

指由短期的、非确定的或偶然因素引起的国际收支不平衡。

②结构性不平衡(长期性):

指国内经济、产业结构不能适应世界市场及其变化而发生的国际收支不平衡。

③货币性不平衡(短期性、中期性或长期性):

指一国国内货币供应量增长率变化引起国家物价水平变化而导致的国际收支失衡。

④周期性不平衡:

指一国经济周期波动所引起的国际收支不平衡。

⑤收入性不平衡:

通常指由于一国经济条件、经济状况的变化引起的国民收入变动,从而产生的国际收支不平衡。

⑥预期性不平衡:

预期因素从实物流量和金融流量两方面对国际收支产生重要影响。

导致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

从实物角度:

当预期一国经济将快速增长时,本国居民和外国居民都会增加在本国的实物投资;从金融角度:

一方面,经常账户的逆差要由资本和金融账户的顺差来融资;另一方面,在资金自由流动的情况下,对本国经济增长和证券价格上升的预期会吸引国外资金直接投资于本国的证券市场,带来资本和金融账户的顺差。

3.请论述绝对购买力平价和相对购买力平价的异同。

答:

绝对购买力平价和相对购买力平价都从货币作为流通手段和价值尺度的功能出发,研究汇率水平的决定问题;两者的分析都以不同国家或地区间可贸易品的一价定律为基础,计算所得的汇率都可以用两个经济体之间物价水平的关系来表示。

绝对购买力平价的成立要求两国间贸易不存在交易成本,并且各国物价水平的计算采取完全相同的权重这些条件较为苛刻。

而相对购买力平价放松了绝对购买力平价的苛刻要求,主要关注的是汇率的相对水平和变化。

4.在短期内,根据内外均衡的新框架,内外均衡失调包括哪几种?

其自动调节机制是怎样的?

为什么还有必要进行适当的政策调节?

答:

固定汇率制下的内外失衡包括下表中的四种情况

内部经济状况

外部状况

1

经济衰退/失业增加

国际收支逆差

2

经济衰退/失业增加

国际收支顺差

3

通货膨胀

国际收支逆差

4

通货膨胀

国际收支顺差

其自动调节机制是:

第一收入机制,第二利率机制,第三相对价格机制;

从理论和实际都可以看到,一国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内部均衡和外部平衡的冲突不是偶然的、暂时的,而是经常的、必然的。

如果单纯依赖经济的自我调节,很难达到内部均衡和外部平衡的同时实现,有时同一种政策在不同时间执行也会有不同的效果,因此将各种政策手段的运用及其合理搭配就十分必要了。

5.请以经济的可持续增长为条件,推导长期条件下的内外均衡模型,并以发生外生技术冲击为例,讨论汇率与内外均衡的关系。

答:

可持续增长条件下的内部均衡曲线

当技术冲击发生,内涵经济增长相对较快时,为了让内涵经济和外延经济保持合意的比例,本币需要贬值以促进外延经济平衡增长。

当要素冲击发生,外延经济增长相对较快时,为了让内涵经济和外延经济保持合意的比例,本币需要升值以促进内涵经济平衡增长。

长期的内部均衡曲线向右上倾斜,它表示了在不同类型冲击下,为实现内部均衡,汇率水平所需做出的反应和调整。

可持续增长条件下的外部平衡曲线

本国劳动生产率上升更快时,本国货币实际贬值,本国产品价格相对便宜,出现国际收支顺差。

为消除顺差,名义汇率e值需要下降。

外国劳动生产率上升更快时,本国货币实际升值,本国产品价格相对昂贵,出现国际收支逆差。

为消除逆差,名义汇率e值需要上升。

长期的外部平衡曲线刻画了为维持国际收支平衡,汇率水平需要对技术冲击所做出的反应。

外部平衡曲线向右下倾斜,即随着本国相对于外国劳动生产率提高,为了平衡国际收支,本币需要升值。

将内部均衡曲线和外部平衡曲线合并在一张图内,比较内部均衡和外部平衡所要求的汇率关系。

在长期内,使内部均衡实现的汇率水平,和使外部平衡实现的汇率水平,都是由实际冲击分别决定的。

对于特定的实际冲击,内部均衡所需的汇率和外部平衡所需的汇率有可能出现偏离。

在长期内,内部均衡所要求的汇率水平与外部平衡所要求的汇率水平取决于冲击的性质和水平,单一的汇率手段不可能同时实现内部均衡和外部平衡。

6.请对比浮动汇率制和固定汇率制的优点和缺点。

固定汇率制

浮动汇率制

优点

(1)汇率波动的不确定性将降低.

(2)促进物价水平和通货膨胀预期的稳定.

(3)消除汇率风险,有利于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

(4)为汇率预测提供“名义锚”,外汇投机带有稳定性特征.

(5)作为外部约束,可防止不当竞争对世界经济的危害.

(6)有利于抑制国内通货膨胀,使货币政策摆脱政治压力.

(1)可以保证货币政策的独立性.

(2)可以帮助减缓外部的冲击.

(3)干预减少,汇率将由市场决定,更具透明性.

(4)不需要维持巨额的外汇储备.

(5)汇率自发性的持续微调,反映国际交往真实情况.

(6)外部均衡可自动实现,不引起国内经济波动.

(7)阻止通货膨胀跨国传播,保持本国货币政策自主性.

(8)自动调节短期资金移动,防范投机冲击.

缺陷

(1)容易导致本币币值高估,削弱本地出口商品竞争力,引起难以维系的长期经常项目收支失衡。

(2)可能被认为是暗含的汇率担保,从而鼓励短期资本流入和没有套期保值的对外借债,损害本地金融体系的健康。

在固定汇率制度下,一国要么牺牲本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要么限制资本的自由流动,否则易引起货币和金融危机。

(3)汇率变动更加难以预测.

(4)货币政策丧失独立性,可能损害国家金融安全.

(5)容易输入国外通货膨胀,出现内外均衡冲突.

(1)汇率往往会出现大幅过度波动,可能不利于贸易和投资.

(2)由于汇率自由浮动,人们就可能进行投机活动.

(3)浮动汇率制度对一国宏观经济管理能力、金融市场的发展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实中,并不是每个国家都能满足这些要求.

(4)增大不确定性和外汇风险危害.

(5)外汇市场动荡,资金引致频繁移动和投机,造成汇率更大波动.

(6)容易滥用汇率政策,引起宏观经济政策冲突.

7.试述第一代货币危机模型的基本观点、结论和理论特点。

答:

第一代货币危机是美国经济学家克鲁格曼于1979年归纳出的关于货币危机的第一个比较成熟的理论,该理论认为,在一国货币需求稳定的情况下,国内信贷的扩张会带来外汇储备的流失和经济基本面的恶化,导致原有的固定汇率制在投机冲击下崩溃从而产生危机。

第一代货币危机理论有三个特点:

第一,在货币危机的成因上,认为货币危机是政府宏观政策与固定汇率的维持这两个政策目标之间发生冲突而引起的,第二,在危机的发生机制上,强调投机攻击导致储备下降至最低限是货币危机爆发的一般过程。

第三,在政策含义上,最主要的结论是:

紧缩性财政和货币财政是防止货币危机发生的关键。

如果投机者能够根据基本面的真实情况预期到固定汇率制的崩溃,就会提前以当前的固定汇率购入外汇,这种一致行动会造成本国外汇储备加速耗尽,使政府被迫提前放弃固定汇率制.

8.请利用两国条件下的蒙代尔-弗莱明模型,分析固定汇率制度下本国货币扩张和财政扩张的效果。

答:

在固定汇率制度下本国货币扩张的效果:

第一,它造成本国产出的上升。

在小型开放经济的情况下,货币扩张在资金完全流动时是无效的。

而在两国模型中,货币扩张之所以能发挥作用,是因为它可以通过影响国内利率最终对世界利率产生影响。

但与封闭条件相比,其扩张效果较低。

第二,它造成外国产出的上升。

本国收入增加通过本国进口的上升造成外国国民收入增加;本国利率降低通过资金流动使外国货币供给增加,利率下降,这也造成外国国民收入增加。

在固定汇率制度下本国财政扩张的效果:

第一,它造成本国产出的上升。

与小型开放经济相比,在两国模型中,财政扩张效果略低,因为它会通过对国内利率的影响导致世界利率水平的上升,对投资产生了一定的挤出。

但与封闭条件下相比,扩张效果仍有增加。

第二,它造成外国产出的上升。

本国国民收入的增加通过本国进口的上升 造成外国国民收入的增加,而本国更高的利率水平通过资金流动使外国货币供给减少,利率上升,这又抵消了一部分收入的增加。

计算题

1.如果纽约市场上年利率为8%,伦敦市场的年利率为6%。

伦敦外汇市场的即期汇率为GBPl=45,3个月掉期率为40/30

(1)?

?

?

求3个月的远期汇率,并说明升贴水情况。

答:

远期汇率为GBP=USD+30/35+40=USD75,汇率升水(美元贬值,英镑升值)

(2)若某投资者拥有10万英镑,他应投放在哪个市场上有利?

假定汇率不变说明投资过程及获利情况(不考虑买入价和卖出价)

答:

在不考虑汇率变化的情况下,投资者应该把资金投入到纽约市场,因为纽约市场的年利率高于伦敦市场。

在汇率不变的情况下,投资者先在伦敦外汇市场将10万英镑换成160,250美元(100,000×),然后将其投入纽约市场,一年后获得173,070美元(160,250*,之后在伦敦外汇市场上将获得的173,070美元换成107,933英镑(173,070/)。

获利情况为=7933英镑,其相对于投资伦敦市场多获得的收益为107,933-100,000×==1933英镑。

(3)若投资者采用掉期交易来规避外汇风险,应如何操作?

套利的净收益为多少?

答:

投资者如需避免外汇风险,则需要在即期买入美元的同时,在远期(3个月)卖出美元。

3个月后获得的收入为100000××=101,683英镑,收益为1683英镑,其套利的净收益为×==183英镑

论述题

1.截至2013年第三季度末,中国的外汇储备余额达3.66万亿美元,请运用所学的国际金融的理论和知识阐述中国巨额的外汇储备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及对策。

答:

我国近年来外汇储备迅猛增长,最主要的原因是居高不下的贸易顺差,FDI持续稳定增长、热钱的涌入及制度性因素均是造成巨额外汇储备的基本原因。

高额外汇储备体现了我国强大的经济实力的同时,也对宏观经济增长带来了诸多不利影响。

不利影响主要以下几点:

1)过多的外汇储备的增加了持有成本,造成资金资源的浪费

2)迅速增长的外汇储备形成了流动性过剩

3)削弱了央行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宏观调控的有效性

4)不利于实现经济增长向内需主导型模式的转变。

针对以上负面影响,可以采用的对策如下:

1)调节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顺差,减轻外汇储备大幅增长的压力

2)采取多种措施,适当加大“藏汇于民”的政策力度

3)进一步调整外汇储备的币种结构,保持储备资产多样化,化解部分风险

4)提高外汇储备利用率,创造更大更多的经济效益

5)总之,只有将中国巨大的外汇储备资源及时充分利用起来,用于加快经济建设,才能创造出更大更多的经济效益,这远比增加外汇储备的作用要大得多。

2.请运用所学的国际金融理论和知识谈谈你对人民币国际化的看法?

答:

人民币国际化是指人民币能够跨越国界,在境外流通,成为国际上普遍认可的计价、结算及储备货币的过程。

人民币国际化的含义包括三个方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