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练习题.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886003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95.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练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练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练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练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练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练习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9页
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练习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9页
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练习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9页
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练习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9页
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练习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9页
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练习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9页
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练习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9页
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练习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9页
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练习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9页
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练习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9页
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练习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9页
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练习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9页
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练习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9页
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练习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9页
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练习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练习题.docx

《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练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练习题.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练习题.docx

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练习题

1.《壶口瀑布》练习

一、语言运用

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驰骋  推推搡搡  震耳欲聋  奋力抗争

B.旋涡  如丝如楼  挟而不服  汩汩如泉

C.雾霭  怒不可遏  窟窟窍窍  搏大宽厚

D.番身  钢板出轧  浪沫横谥  潺潺成溪

2.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无误的一项是( )

A.我依在一块大石头上向上游看去,这龙槽顶着宽宽的河面,正好形成一个丁字。

B.它们在龙槽两边的滩壁上散开来,或钻石觅缝,汩汩如泉。

或淌过石板,潺潺成溪。

或被夹在石间,哀哀打漩。

C.其时,正是雨季,那沟已被灌得浪沫横溢,但上面的水还是一股劲地冲进去,冲进去──我在雾中想寻找想象中的飞瀑。

 

D.它们还来不及想一下,便一齐跌了进去,更涌、更挤、更急。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培训以后,他思路开阔,大不同于往,真当另眼相看。

B.美国对别国的人权问题说三道四,横加指责,而对本国侵犯人权的行为却讳莫如深。

C.目前,我们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首当其冲要解决产品质量问题。

D.为了逃避公安机关的打击,这个贩黄窝点曾两次停业,待风声一过又东山再起。

4.对以下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望洞庭

(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A.这首诗歌选择了月夜遥望的角度,把千里洞庭尽收眼底,通过丰富的想象,巧妙的比喻,独出心裁地把洞庭美景再现于纸上,表现出惊人的艺术功力。

B.第二句“和”字下得工炼,表现出了水天一色、玉宇无尘的融和的画境。

而且,似乎还把一种水国之夜的节奏──荡漾的月光与湖水吞吐的韵律,传达给读者。

C.三四两句诗想象丰富,比喻恰当,色调淡雅,银盘与青螺互相映衬,相得益彰,将诗中仅有的景物──水和月巧妙结合。

D.此诗将人与自然的关系表现得这样亲切,把湖山的景物描写得这样高旷清超,这正是作者性格、情操和美学趣味的反映。

二、语段阅读

①黄河在这里由宽变窄,由高而低,只见那平坦如席的大水像是被一个无形的大洞吸着,顿然拢成一束,向龙槽里隆隆冲去,先跌在石上,翻个身再跌下去,三跌、四跌,一川大水硬是这样被跌得粉碎,碎成点,碎成雾。

②从沟底升起一道彩虹,横跨龙槽,穿过雾霭,消失在远山青色的背景中。

③当然这么窄的壶口一时容不下这么多的水,于是洪流便向两边涌去,沿着龙槽的边沿轰然而下,平平的,大大的,浑厚庄重如一卷飞毯从空抖落。

④尽管这样,壶口还是不能尽收这一川黄浪,于是又有一些各自夺路而走的,乘隙而进的,折返迂回的,它们在龙槽两边的滩壁上散开来,或钻石觅缝,汩汩如泉;或淌过石板,潺潺成溪;或被夹在石间,哀哀打漩;还有那顺壁挂下的,亮晶晶的如丝如缕……而这一切都隐在湿漉漉的水雾中,罩在七色彩虹中,像一曲交响乐,一幅写意画。

我突然陷入沉思,眼前这个小小的壶口,怎么一下子集纳了海、河、瀑、泉、雾所有水的形态,兼容了喜、怒、哀、怨、愁──人的各种感情。

造物者难道是要在这壶口中浓缩一个世界吗?

……

黄河博大宽厚,柔中有刚;挟而不服,压而不弯;不平则呼,遇强则抗,死地必生,勇往直前。

正像一个人,经了许多磨难便有了自己的个性;黄河被两岸的山、地下的石逼得忽上忽下,忽左忽右时,也就铸成了自己伟大的性格。

这伟大只在冲过壶口的一刹那才闪现出来被我们所看见。

6.文章第一段中原有一句“不,简直如一卷钢板出轧,的确有那种凝重,那种猛烈。

”这句话,将它插入原文,正确的一处是( )

A.①处  B.②处  C.③处  D.④处

7.对下列句子的表达方法说明正确的一项是( )

(1)原来河心还有一条河,是突然凹下去的一条深沟,当地人叫“龙槽”,槽头入水处深不可测,这便是“壶口”。

(2)黄河在这里由宽变窄,由高而低,只见那平坦如席的大水像是被一个无形的大洞吸着,顿然拢成一束,向龙槽里隆隆冲去,先跌在石上,翻个身再跌下去,三跌、四跌,一川大水硬是这样被跌得粉碎,碎成点,碎成雾。

(3)不,简直如一卷钢板出轧,的确有那种凝重,那种猛烈。

(4)黄河博大宽厚,柔中有刚;挟而不服,压而不弯;不平则呼,遇强则抗,死地必生,勇往直前。

A.说明 描写记叙 议论  B.记叙 抒情 记叙 议论

C.记叙 抒情 抒情描写  D.说明 描写 抒情 议论

6.《石缝间的生命》练习

一、语言运用

1.下列选项中划线的字发音全部相同的一项是(   )

A.严峻     逡巡     竣工     俊俏

B.强迫     勉强     强颜     强求

C.遏制     困厄     讹传     愕然

D.潸然     煽动     姗姗     赡养

2.下列选项中字形全对的一组(   )

A.震摄     祟高     犀丽    簇拥

B.繁荗     采撷     挺拔    吮吸

C.藤蔓     栖身   侵袭   天崖

D.潸然   犀利    倔强    伤疤

3.选择用词正确的一组(   )

①它们面对着的现实该是多么      。

 

②不毛的石缝间丛生出      的生命。

 

③愿一切生命不至于因      在石缝间而凄凄切切。

 

④它们一定会比未经过风雨考验的      的种子具有更为旺盛的生机。

A.严峻   倔强   飘游   娇嫩

B.严酷   顽强   飘落   娇弱

C.严峻   倔强   飘落   娇嫩

D.严酷   顽强   飘游   娇弱

4.加点词语在文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   )

A.因为一切的生命都不屑于去石缝间寻求立足的天地,所以,世界上就会有一大片一大片的地方成为永远的死寂。

B.它们终于长成了高树,伸展开了繁茂的枝干,团簇着永不凋落的针叶。

C.适者生存的规律尽管无情,但一切的适者都是战胜环境的强者,生命现象告诉你,生命就是拼搏。

D.生命的本能是多么尊贵,生命有权自认为辉煌壮丽,生机竟是这样地不可扼制。

5.下面句子的括号里填入哪个标点最合适是(   )

向上(   )向上(   )向上是多么的艰难。

A.、、     B.、,     C.,,     D.,;

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他的作文向来是文不加点,不知该在什么地方断句,常常给人不知所云的感觉。

B.故乡有我汗水浸过的土地,有我患难与共的亲友,有我相濡以沫的妻子,有我生命的根。

C.还想让你老爸保你过关?

老实告诉你吧,他已是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了,谁也救不了你!

D.学习西方发达国家的管理经验,需要提倡“拿来主义”精神,如果脱离国情,盲目照搬,就有可能画蛇添足。

7.注意下列句子相互间用语的逻辑照应,找出语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   )

①窗子和门的根本分别,决不仅仅是有没有人进来出去。

②我们都知道,门和窗有不同的作用。

③窗子有时也可作为进出口用,譬如小偷或小说里幽会的情人就喜欢爬窗子。

④譬如从赏春一事来看,我们不妨这样说:

有了门,我们可以出去;有了窗,我们可以不必出去。

⑤当然,门是造了让人出进的。

A.④②⑤③①    B.④②①⑤③    C.②④①⑤③   D.②⑤③①④

8.下列句子没有歧义的一项是(    )

A.老师看到我们很高兴,就把我们拉到他的家里去坐坐。

B.天很晚了,自行车还没有修好,修车的急坏了。

C.爱护人民的政府,永远得到人民的拥护。

D.小红和小华的妈妈到学校来了。

参考答案

1.B  2.D  3.C  4.A  5.C  6.A  7.D  8.C

10.《创造宣言》练习

一、语言运用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塑像(sù)   遁辞(xún)    省亲(shěng)

B.曾参(shēn)  鲁钝(dùn)    匀称(chèn)

C.玄奘(zàng)  苏伊士运河(yí)  喷香(pèn)

D.懒惰(duò)  懦夫(nuò)    扣人心弦(xián)

2.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石像   挥豪      心平气合

B.封锁   毕竞      花枝召展

C.玲珑   自暴自弃    走头无路

D.懦夫   众叛亲离    才疏学浅

3.找出下面加点字意义不相同的一项(       )

A.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B.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C.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D.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4.《创造宣言》这篇驳论文运用的主要写法是(       )

A.先破后立    B.先立后破  C.边破边立  D.先破后立再破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人的素质的提高,不仅体现在物质生活条件和生活水平的改善上,也体现在精神生活和思想素质的提高上。

B.王老师认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语文教学的任务不是教学生“研究语言”,而是教学生“运用语言”。

C.应该看到,不少歌星、影星成了中学生们崇拜的偶像,他们将青春的热情乃至痴情恣意挥洒,常常荒废学业。

D.三名记者深入到煤矿,调查研究写出文章,详细地揭露了矿长欺上瞒下,造成该矿20多名矿工遇难,令人震惊。

 

6.下列说话得体的一项是(     )

A.监狱门口标语:

谢谢你的合作,欢迎您下次再来。

B.殡仪馆标语:

经济搞上去,人口降下来。

C.药店标语:

愿君身无病,哪怕药生虫。

D.老师对学生说:

你太弱智了,讲了好几遍的问题都不懂。

7.根据文段内容,选择短语填空(只填序号) 

有人说,宽容是一种润滑剂,     ;宽容是一付镇静剂,    ;宽容是一束阳光,       ;宽容是一座桥梁,      。

①可消融彼此间的猜疑积雪      ②可以消除人与人之间的磨擦

③可将彼此间的心灵沟通       ④可以使人在众多纷扰中恪守平静

8.对下面一首汉乐府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

“家中有阿谁?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A.这首五言古诗,揭露了汉代兵役制度的野蛮和统治阶级的穷兵黩武。

B.从十五到八十,六十余年未着一字,而笔重于“归”,真可谓匠心独运。

C.将典型情绪与典型环境融为一体,强烈的对比,表现出民生的悲惨。

D.该诗语言平实无华,情调悲怆幽远,景物描写与心理描写十分成功。

参考答案

一、1.A(遁辞(dùn)省亲(xǐng))

2.D(挥毫、毕竟、走投无路)3.C4.A

5.B(A生活水平和改善不搭配C他们指代不明D成分残缺,“遇难后”加“的特大事故”)6.C

7.②④①③

8.D(诗泣成悲歌,无处洒泪;六十年军征,远望当归,归而无家,有家无亲。

诗的格调极悲怆,是活生生的现实,是一种写实。

末尾“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是朴实无华的描画。

所以,该诗无“幽远”之象。

11.迎接挑战

一、语言运用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完全不同的一组是(     )

A.凋零  惆怅  风流倜傥  未雨绸缪

B.落榜  落枕  丢三落四  光明磊落

C.椽子  掾吏  缘木求鱼  不容置喙

D.规矩  咀嚼  踽踽独行  笑容可掬

2.下列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飞黄腾达   老生常谈   迫不及待   苍海一粟

B.不可思意   文过是非   趋之若鹜   凶相必露

C.遐迩闻名   和言悦色   不可一视   一筹莫展

D.五彩缤纷   金壁辉煌   各行其是   走头无路

3.下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另当别论:

当作另外的情形来对待或处理。

B.雷厉风行:

像雷一样猛烈,像风一样快,形容执行政策法令等严格而迅速。

C.草木皆兵:

用来形容极度惊恐疑惧的心理。

D.姗姗:

形容美好善良

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英国为了弥合其与主要欧洲国家在武力攻打伊拉克问题上的分歧,主张联合国尽早________伊拉克的战后安排,并起“主导作用”。

②那青青的嫩竹,或一两株临窗,或三五丛傍水,为生活平添许多情趣。

郁郁葱葱的万竿碧竹,更透出一派清韵,让人难以________。

 

③在学校你学到的理论知识可以给你的工作以指导,但真正的工作要靠       。

A.介入  忘怀  实践   B.加入  忘怀  实际

C.加入  释怀  实践   D.介入  释怀  实际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对于这个问题,可以参考下列文献资料。

B.尽管敌人多么狡猾,还是骗不了人民群众。

C.对于在关键时刻只顾个人、不顾集体,以至贪生怕死、临阵逃脱的党员干部,我们一定要坚决查处。

D.少数青年成家以后,不仅不赡养父母、报答他们的养育之恩,而且假借各种名义去揩他们的油。

6.根据下面这段话的意思,填到横线上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       。

好比水道要经过不同的两岸,树木要经过常变的四时。

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

A.痛苦和快乐是相生相成的         B.快乐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

C.在生命中痛苦总是相伴的         D.在生命中快乐总是相伴的

7.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为警醒后人,勿忘国耻,进一步加强爱国注意教育,市委宣传部、市文物局共同举办了一次展览。

B.当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缺乏的,一是自学意识不强,二是课堂学习效率不高。

C.在考试的时候,能否保持清醒的头脑和认真细致的作风,是考试成功的关键所在。

D.最近,科学家又向宇宙发射了大量的讯号。

如果确有外星人,他们应该能收到并破译它们。

13.《劝学》练习

一、语言运用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槁暴(bào)        须臾(yú)         木直中绳(zhōng)

B.驽马(nú)         参省(shěng)       善假于物(jià)

C.骐骥(qíjì)       蛟龙(jiāo)        金石可镂(lòu)

D.朽木(xiǔ)        跬步(guǐ)        锲而不舍(qiè)

2.下边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B.君子生非异也。

C.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D.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3.为下列各句加点词选择一个恰当的义项。

(1)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      )

 A.假如    B.假装   C.借助,利用   D.假的

(2)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     )

 A.在那里     B.什么    C.助词     D.代词“之”

(3)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     )

A.欺凌,损害   B.晒   C.又猛又急的    D.暴躁

(4)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     )

A.量词;功劳,功勋  B.驾驶;工作,事情

C.马拉车一天所走的路程;成功,功效  D.量词;功能

(5)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      )

 A.断,断绝       B.超越,超过    C.拒绝      D.横渡,横穿

4.“而”字主要有下列用法:

a.连词,表并列关系。

 b.连词,表递进关系。

 c.连词,表转折关系。

d.连词,表因果关系。

 e.连词,表顺承关系。

  f.连词,表修饰关系。

下列句子中的“而”属哪种用法,请把相应的用法的序号填在句后的括号里。

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

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   )

③吾尝终日而思矣(   )

④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

⑤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   )

⑥蟹六跪而二螯(   )

5.下列句子中与其他三句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A.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B.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

C.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D.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6.填空。

(1)吾尝终日而思矣,                          。

(2)顺风而呼,                      ,而闻者彰。

(3)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

(4)                              ,善假于物也。

二、语段阅读

(一)阅读下列语段,回答7~11题。

君子曰:

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7.对下列句子中“于”字的意思进行比较,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青,取之于蓝    ②而青于蓝     ③而寒于水    ④善假于物也

A.①②③④均不同   B.①与④相同,②与③不同

C.①与④不同,②与③相同    D.除①外,其余都相同

8.摘录作者的中心论点:

                                      

9.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二)阅读下列语段,回答12~18题。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12.下面各句中的“焉”属于疑问代词的一句是(      )

A.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B.未知生,焉知死。

C.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D.犹且从师而问焉。

13.指出下列加点字的古今不同的意思

A.蟹六跪而二螯

古义指:

            今义指:

             

B.用心一也

古义指:

            今义指:

            

14.按照“之”字的意义的用法,选出全是代词的一项(       )

①青,取之于蓝       ②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③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④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⑤冰,水为之    ⑥君将哀而生之乎

⑦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⑧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A.②③⑤       B.①⑤⑥      C.③⑦⑧        D.④⑤⑧

15.从文言句式特点看,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       )

A.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B.何陋之有

C.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D.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16.准确翻译下列句子。

(1)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翻译:

                           

(2)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翻译:

                           

17.文中以“骐骥”设喻,其用意是(       )

A.用名马类比名人,说明名人成就事业轻而易举。

B.说明一个人即使天分很高,如果没有恒心,也不会取得成就。

C.说明一个人即使天分很高,要是不发挥他的才能,也不会取得成就。

D.说明一个人即使天资高,如不专心,也不会取得成就。

18.对本段内容的几种解说,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下饮黄泉”的“下”是方位名词活用为动词。

B.本段三层意思,都是运用正反对比方法来论述的。

C.本段的比喻很多不符合科学实际,因此用这些比喻来说明道理是不行的。

D.“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说明只要坚持不懈地学下去,就一定会学有所成。

E.“锲而舍之,朽木不折”说明如果不坚持,只要难一点就学不好。

F.本段三层意思各有侧重,但又紧紧相承,层层递进,即知识必须积累,积累必须有恒,有恒还须专一。

14.《鸿门宴》练习

一、基础过关

(一)认准字音

鲰生(   ) 卮酒(   ) 戮力(    )玉玦(   )参乘(   )

目眦(   ) 刀俎(  ) 说项羽(  )王关中( )好美姬(  )

(二)辨形组词

籍(   ) 啗(   ) 卮(   ) 豪(   ) 哙(   )

藉(   ) 掐(   ) 栀(   ) 毫(   ) 侩(   )

(三)正确释义

1.瞋目:

                            

2.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3.以身翼蔽:

                          

4.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四)名句积累

(1)                ,不尽长江滚滚来。

(《登高》)

(2)庄生晓梦迷蝴蝶,              。

(《锦瑟》)

(3)               ,相逢何必曾相识。

(《琵琶行》)

(4)问君能有几多愁,              。

(《虞美人》)

(5)落霞与孤鹜齐飞,            。

(《滕王阁序》)

(五)选择题

1.下列加线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旦日飨士卒(犒劳)  B.此亡秦之续耳(后继者)

C.沛公起如厕(如同)  D.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幸而)

2.对下面加线人称词进行正确分类。

①若入前为寿       ②若属皆且为所虏     ③公为我献之

④吾属今为之虏矣   ⑤项伯杀人,臣活之   ⑥会其怒,不敢献

答:

           /            /           

3.从句式角度分析,与其他三项不同类的一项是()

A.此天子气也      B.吾属今为之虏矣

C.亚父者,范增也      D.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4.分别写出下列各句中通假字的借字和本字。

(1)距关,毋内诸侯 (   通   )

(2)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   通   )

(3)张良出,要项伯 (   通   )

(4)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   通   )

(5)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 (   通   )

(6)沛公不胜桮杓,不能辞 (   通   )

(7)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   通   )

5.加线词语解释有误的一组是(      )

①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背叛) ②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隔阂)

③秦时与臣游(交往)      ④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儿女亲家)

⑤乃令张良留谢(感谢)     ⑥度我至军中,公乃入(慢走)

⑦项王按剑而跽曰(直身跪)

A.①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