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中考科学复习知识梳理生物部分要点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886922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668.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教版中考科学复习知识梳理生物部分要点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浙教版中考科学复习知识梳理生物部分要点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浙教版中考科学复习知识梳理生物部分要点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浙教版中考科学复习知识梳理生物部分要点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浙教版中考科学复习知识梳理生物部分要点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浙教版中考科学复习知识梳理生物部分要点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8页
浙教版中考科学复习知识梳理生物部分要点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8页
浙教版中考科学复习知识梳理生物部分要点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8页
浙教版中考科学复习知识梳理生物部分要点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8页
浙教版中考科学复习知识梳理生物部分要点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8页
浙教版中考科学复习知识梳理生物部分要点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8页
浙教版中考科学复习知识梳理生物部分要点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8页
浙教版中考科学复习知识梳理生物部分要点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8页
浙教版中考科学复习知识梳理生物部分要点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8页
浙教版中考科学复习知识梳理生物部分要点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8页
浙教版中考科学复习知识梳理生物部分要点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8页
浙教版中考科学复习知识梳理生物部分要点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8页
浙教版中考科学复习知识梳理生物部分要点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8页
浙教版中考科学复习知识梳理生物部分要点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8页
浙教版中考科学复习知识梳理生物部分要点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8页
亲,该文档总共3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教版中考科学复习知识梳理生物部分要点Word文件下载.docx

《浙教版中考科学复习知识梳理生物部分要点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教版中考科学复习知识梳理生物部分要点Word文件下载.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浙教版中考科学复习知识梳理生物部分要点Word文件下载.docx

D

例2.如果使用10倍的目镜和10倍的物镜在视野中央观察到一个细胞,在只换40倍物镜的情况下,该细胞的物象比原先观察到的细胞直径放大了( 

A.4倍 

B.16倍 

C.100倍 

D.400倍答案:

A

2.掌握目镜和物镜的结构特点以及镜头长短与放大倍数之间的关系。

目镜是无螺纹的,物镜是有螺纹的;

镜头长度与放大倍数的关系:

目镜的长度与放大倍数成反比,物镜的长度与放大倍数成正比;

物镜越长与装片之间的距离就越短,物镜越短与装片之间的距离就越长。

例1.有一架光学显微镜的镜盒内有2个镜头,甲的一端有螺纹,乙无螺纹,甲乙分别为( 

A.目镜、物镜B.物镜、目镜C.均为物镜D.均为目镜答案:

B

例2.显微镜头盒中的4个镜头。

甲、乙镜头一端有螺纹,丙、丁皆无螺纹。

甲镜头长3厘米,乙镜头长5厘米,丙镜头长3厘米,丁镜头长6厘米。

请问:

使用上述镜头观察某装片,观察清楚时物镜与装片之间距离最近的是 

在同样的光源条件下,视野中光线最暗的一组镜头是 

解析:

根据显微镜的结构可知,甲、乙镜头一端有螺纹为物镜,丙、丁无螺纹为目镜。

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工作距离越短,即与装片之间的距离越近。

目镜越短,放大倍数越大。

在同样光源条件下,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视野中光线越暗。

答案:

乙;

乙和丙。

3.显微镜成像的特点:

(1)显微镜的物镜与装片的距离是在一倍焦距与二倍焦距之间,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此实像在目镜的一倍焦距之内,成正立放大的虚象。

显微镜下成倒像(上下左右同时颠倒)。

(2)物像移动与装片移动的关系:

由于显微镜下成的像是倒立的像,所以物像移动的方向与载玻片移动的方向是相反的。

举例:

物像在视野右下方,仍向右下方移动玻片标本,物像移到视野中央。

(3)低倍镜、高倍镜下成像特点:

物像

大小

看到细

胞数目

视野

亮度

物镜与玻片距离

范围

高倍镜

低倍镜

例1.如果在载玻片上写一个“b”,那么在视野中看到的是( 

A.b 

B.d 

C.p 

D.q答案:

例2.在显微镜的低倍镜下看到一个细胞偏向左上方,在换高倍镜观察前应该把该细胞移到视野中央,具体说法是( 

A.向左上方移动载玻片B.向右上方移动载玻片

C.向左下方移动载玻片D.向右下方移动载玻片答案:

例3.将低倍镜换成高倍镜后,一个视野内( 

A.细胞数目增多,体积变大,视野变暗,视野变小

B.细胞数目减少,体积变小,视野变暗,视野变大

C.细胞数目增多,体积变小,视野变亮,视野变大

D.细胞数目减少,体积变大,视野变暗,视野变小答案:

4.视野亮度的调节:

光线强时,用小光圈、平面镜调节;

光线弱时,用大光圈、凹面镜调节。

例1.在光照明亮的教室里,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时,在显微镜视野中能够清晰看到细胞壁,但看不清内容物。

为便于观察此时应( 

A.改用凹面反光镜、放大光圈B.改用凹面反光镜、缩小光圈C.改用平面反光镜、放大光圈D.改用平面反光镜、缩小光圈

5.放大倍数的变化与视野中细胞数量变化的关系。

第一种情况:

一行细胞数量的变化,可根据放大倍数与视野成反比的规律计算。

第二种情况:

圆形视野范围内细胞数量的变化,可根据看到的实物范围与放大倍数的平方成反比的规律计算。

例1.当显微镜的目镜为10X、物镜为10X时,在视野直径范围内看到一行相连的8个细胞。

若目镜不变,物镜换成40X时,则在视野中可看到这行细胞中的( 

A.2个 

B.4个 

C.16个 

D.32个答案:

例2.当显微镜的目镜为10X、物镜为10X时,在视野中被相连的64个分生组织细胞所充满,若目镜不变,物镜换成40X时,则在视野中可看到分生组织细胞中的( 

C.8个 

D.16个答案:

6.分析视野中的污点的位置

转动目镜,若污点动,说明污点在目镜上;

若不动,再移动玻片标本,若污点动,说明污点在标本上;

若不动,说明污点在物镜上。

(也可用低倍物镜换高倍物镜,若污点消失,说明污点在物镜上,若污点还在,说明污点在目镜或玻片标本上,还需进一步确定)注意:

污点决不会在反光镜上。

例1.某同学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时,发现视野中有污物存在,移动玻片时污物不动;

换上高倍物镜,污物仍存在。

那么污物在( 

A.玻片上B.物镜上C.目镜上D.反光镜上答案:

C

补充资料:

显微镜使用注意问题

1、取送方法要正确。

因为反光镜是通过镜柄插放在镜臂下面的,目镜是插放在镜筒上端的,所以,它们很容易滑落而损坏。

取送显微镜时一定要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准用一只手提着显微镜。

另外,也不准许学生取下反光镜和目镜乱照乱摸。

2、镜头的保护。

目镜和物镜平时放在显微镜箱内的专用的盒内。

上实验课期间,为了防止落上灰尘,要制作专用的塑料袋或布袋,课间时要随时罩好。

镜头脏了,只能用专用的擦镜纸擦拭,擦时要顺着一个方向擦。

如果擦拭不净,最好蘸一点二甲苯继续擦。

注意,决不能把镜头放到二甲苯中浸泡,这样会使镜头开胶,镜片脱落。

3、粗、细准焦螺旋的使用和防止镜筒下滑。

一般地说,粗、细准焦螺旋各转动一周,可以使镜筒分别移动10mm和0.1mm。

要使镜筒下降时,一定要用眼睛直接看着物镜,使镜筒缓缓下降。

否则,很容易砸坏物镜和玻片标本。

2.细胞的结构

细胞的发现

英国科学家罗伯特·

虎克

细胞学说

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

细胞基本结构

1、都具有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2、植物细胞还有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

有关生命现象

1、高大的树木“顶天立地”---细胞壁中具较强支持作用的纤维素

2、植物的叶呈现绿色---叶绿体中含有叶绿素

3.细胞的分裂、生长和分化

细胞分裂

染色体复制

平均分配

一个母细胞两个子细胞

细胞分裂的意义

1、单细胞生物的个体数能不断增加;

2、多细胞生物个体内的细胞数目增多。

4.保护生物多样性

自然界中的任何一种生物都有存在的价值,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保护了生物的多样性,也就保护了人类自身。

为了保护自然资源,特别是为了保护珍贵稀有的动植物资源和具有代表性的自然环境,国家设立了自然保护区。

七下第3章

1.种子的萌发

种子萌发条件

水分、空气和适宜的温度

种子萌发过程

胚根→根

胚芽→茎和叶

2.被子植物的有性生殖和果实、种子的形成

被子植物的有性生殖:

开花→传粉→受精

子房壁果皮

子房珠被种皮果实

胚珠种子

受精卵胚

3.克隆技术

克隆是指由一个祖先经过无性繁殖得到具有完全相同遗传物质的后代的过程,绵羊多莉即是用克隆技术培育而成。

克隆技术既可以造福于人类,也存在包括涉及伦理道德等方面的一系列问题。

八上第三章

1.环境对生物行为的影响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历史

1、1880年,英国科学家达尔文发现胚芽的生长受单侧光照射的影响

2、1928年,荷兰科学家温特发现胚芽的尖端能产生某种控制胚芽生长的物质。

3、1934年,荷兰科学家郭葛等人从植物中分离出生长素。

植物的向光性

2.神奇的激素

内分泌腺

激素

异常

常见疾病

垂体

生长

不足

幼年

侏儒症

过多

巨人症

成年

肢端肥大症

甲状腺

甲状腺激素

呆小症

甲亢

胰脏

胰岛素

糖尿病

低血糖症

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含量的作用,人体能通过反馈的方式调控血糖的含量。

血糖含量偏高(偏低)胰岛素分泌增加(减少)

使血糖含量降低(上升)

3.神经调节

大脑:

记忆、思维、控制身体活动的高级中枢

脑小脑:

负责动作的协调性

中枢神经系统脑干:

控制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的运动

神经系统脊髓:

具有躯体和内脏反射的低级神经中枢

分布于内脏

脑神经

周围神经系统植物性神经

脊神经

反射

4.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蒸发散热

八下第二章

1.人体呼吸系统的结构和气体交换

肌肉

肋骨移动

胸腔体积

胸腔内压力

气流

吸气

膈肌、肋间肌活动

变得扁平

向上

向外

增大

减小

进入肺部

呼气

恢复拱形

向下

向内

离开肺部

2.生物的呼吸作用

呼吸作用

3.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碘液

4.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比较

光合作用

条件

光照

有光、无光都可进行

场所

叶绿体

活细胞

物质变化

吸收CO2,放出O2

制造有机物

吸收O2,放出CO2

分解有机物

能量变化

贮存能量

释放能量

生理意义

1、制造的有机物是构成地球上一切生物体的物质基础

2、为各种生物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3、维持大气成分相对稳定

提供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

八下第三章植物与土壤

1.植物吸水原理

2.植物

蒸腾作用

3.植物对水、无机盐的吸收、运输和利用

散失:

约99%用于蒸腾作用

利用:

约1%用于光合作用等

运输:

导管

条件:

细胞液浓度>

环境(土壤)溶液浓度

吸水:

(主要器官)(主要区域)(主要细胞)

部位:

根——根毛区——根毛细胞

4.植物新陈代谢原理的应用

合理灌溉

水、无机盐是细胞构成的基本成分和生理活动的重要参与者,根据植物的需求规律适时、适量灌溉、施肥

过多的水分会影响到根部等器官的有氧呼吸,从而导致烂根等现象的出现

合理施肥

过多的无机盐会引起烧苗

5.植物与土壤②说出植物缺失铁等矿物质元素对生长的影响

水+二氧化碳有机物(淀粉)+氧气

有机物+氧气二氧化碳+水

矿物质元素

缺失矿物质元素对生长的影响

植株矮小、叶色发黄

植株暗绿带红

植株矮小、叶片带褐斑

作为植物,水分对于任何植物而言都是不可或缺的。

在农业生产上,我们应,以满足植物对水分的需求——合理灌溉。

另一方面,。

植物生长除了需要水分,还需要无机盐,不同的无机盐对植物生长起不同的作用。

在施肥过程中,由于无机盐的含量会影响土壤溶液浓度,因此过多施肥反而会使作物出现萎蔫现象。

人体每天需要摄取一定量的食物,食物能向人体提供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和原料。

膳食中要求食物种类齐全、数量适当、营养物质之间的比例合理,并且与身体消耗的营养物质保持相对平衡。

九上第四章

1.动物的食物和摄食

营养素

作用

吸收情况

无机物

构成细胞的主要成分,参与各种生理活动

直接吸收

无机盐

维持正常生理活动

有机物

维生素

参与人体内许多重要的生理活动

蛋白质

细胞生长及修补组织的主要原料,也能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先消化

再吸收

糖类

人体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

脂肪

贮藏能量

食物纤维

刺激消化腺分泌消化液,促进肠道蠕动,利于排便

不吸收

2.酶

酶的成分

酶的性质

消化酶

生物催化剂

消化酶的作用

不能吸收的大分子有机物—→能吸收的小大分子有机物

酶的特点

专一性、多样性及高效性

酶的作用条件

受到温度、pH等条件的影响

3.人体血液循环系统

①血液

组成

功能

有关疾病

再生

血液

血浆

运载血细胞、物质

血细胞

红细胞

运输O2和部分CO2

贫血:

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偏低

由红骨髓再生

白细胞

吞噬侵入人体的病菌,与机体的抗传染有关

炎症:

白细胞包括中性粒细胞增多

血小板

促进止血和加速凝血

②心脏

人体心脏被心肌分隔成左右不相通的两部分,左右两部分又被房室瓣分别分隔成上下两个腔。

③血管

血管类型

管壁特点

管腔特点

血流速度

主要功能

动脉

厚、弹性大

把血液从心脏送到全身各处

静脉

较薄、弹性小

大,内有防止血液回流的瓣膜

较慢

把血液从全身各处送回心脏

毛细血管

仅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最小

最慢

进行物质交换

④血液循环

4.尿的生成和排出

重吸收

尿

泌尿系统是人体最主要的排泄途径,其中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它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是肾单位。

含废物较少多

过滤

尿的生成:

血浆原尿尿液

尿的排出:

肾小管→肾盂→输尿管→膀胱→尿道→体外

5.新陈代谢中物质和能量的变化

新陈代谢是生物生存的基本条件,也是生命的基本特征。

在新陈代谢过程中生物体通过对有机物的氧化分解获得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

的来源

自养: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自己制造有机物并贮存能量

新陈代

谢类型

异养:

动物、真菌等生物通过摄取现成食物来获得营养,

又可分为寄生和腐生两种类型

是否

需要氧

有氧呼吸:

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释放能量较多

无氧呼吸:

有机物未彻底氧化分解,释放能量较少。

微生物的无氧呼吸又称为发酵。

合成

分解

贮存

新陈代谢

释放

6.实验:

观察小鱼尾鳍血液流动小现象

血管

特征

顺着血流方向逐渐分支

红细胞呈单行通过

顺着血流方向逐渐汇聚

九下第一章

1.生物进化

①列举生物进化现象

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鸟类

脊椎动物的进化顺序:

鱼类→两栖类→爬行类

哺乳类

苔藓

植物的进化顺序:

藻类

蕨类植物→种子植物

②说出达尔文进化论的主要观点

生物进化的最有力证据是动植物化石

达尔文进化论的核心是自然选择学说

生物进化的基础是不断发生的可遗传的变异

生物进化的动力是生物与自然环境及其他生物个体之间的生存斗争

自然选择的实质是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

遗传积累

生物的祖先有差异的后代有利变异的后代现代生物(适应环境)

2.进化和遗传

DNA结构:

沃森、克里克提出双螺旋结构模型

DNADNA分子的基本单位是脱氧核苷酸,由磷酸、脱氧核糖和碱基组成

染色体

基因是DNA分子上包含着遗传信息的一些片段,基因决定生物体的性状特征

遗传病是由于人体内DNA、基因或染色体发生变化而引起的,先天愚型、白化病、先天性聋哑都是常见的遗传病。

近亲结婚夫妇所生的孩子就可能从父母那里继承相同的致病基因,这使后代患病机会大大增加。

基因工程是按照人的意愿重新组合基因的技术。

基因工程可以生产人类需要的药物,如胰岛素、干扰素等。

我们吃的某些食品如番茄、大豆等也可以是基因工程产品。

农业生产中的抗虫棉、抗病毒烟草、抗除草剂大豆等都已进入商品化生产,上述产品有些是常规方法难以生产的或者生产成本过高。

九下第二章

1.生物的结构层次

个体

概念:

生活在一定区域内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

种群

特征:

种群密度、年龄结构、性别比例、出生率和死亡率等

在一定生活环境中的所有生物种群的总和

群落

植被:

被覆在地球表面的植物群落,起主导作用

概念:

指生物群落和它所生活的环境中的非生物因素的总和

生态系统

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2.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保护色

自然选择→生物对环境的适应→警戒色

拟态

3.生态系统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包括太阳能、热量、水、空气、矿物质等。

生产者:

主要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把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将太阳能转化成化学能贮存起来,成为消费者和分解者的能量来源,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

生态系统的结构

生态系统的成分消费者:

主要指各种动物,它们直接或间接地利用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进行生活,草食动物被称为初级消费者,以草食动物为食的动物被称为次级消费者。

分解者:

主要是指细菌、真菌等微生物和某些原生动物及腐食性动物。

它们把复杂的动植物尸体、排泄物和残落物分解成较简单的无机物,供生产者再利用。

它们在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中有重要的意义。

食物链和食物网:

生态系统内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都是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进行

成分越复杂,生物种类越多,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强,

生态平衡

自动调节能力

(有一定的限度)

成分越单纯,生物种类越少,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弱

4.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①光合作用

②、③呼吸作用

④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碳循环

九下第三章

1.健康的含义

生理健康

健康心理健康

社会关系健康

2.传染病

细菌:

单细胞的原核生物,可用抗生素治疗

病毒:

不能独立生活,只能寄生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内

病原体

特点

流行性

传染性

免疫性

(控制)传染源

三个环节及预防

(切断)传播途径

(保护)易感人群

皮肤屏障作用

3.人体免疫功能

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

非特异性免疫

特异性免疫

体液的杀菌作用

防御感染

体液免疫(B淋巴细胞)

细胞免疫(T淋巴细胞)

自我稳定:

消除衰老、死亡细胞

免疫监视:

识别突变细胞

自然免疫

人工免疫

人工被动免疫

人工自动免疫

4.非传染性疾病

特点:

细胞不间断分裂

传染性疾病

良性肿瘤:

局限于原发部位

肿瘤

分类

恶性肿瘤:

由上皮细胞形成的恶性肿瘤又称为癌

冠心病:

冠状动脉硬化

糖尿病:

胰岛素缺乏→血糖浓度升高→肾脏不完全重吸收→糖尿

5.照顾好你的身体

成瘾性

中毒:

由环境毒物引起

吸毒

危害:

导致免疫功能低下,损害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生殖系统

吸烟

有害成分:

烟碱、焦油和尼古丁

危害:

诱发癌症、冠心病等

8.血型和输血

成年人的血量约为体重的7%~8%。

输血时,原则上应输同型血。

血型

红细胞上的凝集原

血清中的凝集素

A型

抗B

B型

抗A

AB型

A和B

O型

抗A和抗B

配套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四种目镜和物镜组合中,放大倍数最大的是()

A目镜5×

物镜10×

B目镜10×

C目镜5×

物镜40×

D目镜10×

2、“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这一现象通常是由于生长素分布不均造成的。

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的主要原因是()

A.阳光B.温度C.湿度D.空气

3.如图所示,一盆生长旺盛的植物密封在一个不透光的钟罩内,外边的清水使钟罩内的温度保持恒定。

将该装置放在温度为25℃的地方,那么红墨水柱的移动方向是()

A、向左移 B.向右移

C.不移动 D、不一定

4.一个西瓜中有许多瓜子,这是因为在西瓜的一朵雌花中有许多()

A.子房B.胚珠C.雌蕊D.柱头

5.如图为人体血液循环时,血液中某物质的含量变化情况。

若横轴中的l段代表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III段代表组织处的毛细血管,则此物质最可能是()

(A)尿素(B)葡萄糖(C)氧气(D)二氧化碳

6.某人饥饿时吃了油饼,此油饼经人体消化、吸收、氧化分解后,其主要的终产物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