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先艺设计概论知识点纲要及解答.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887601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6.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杨先艺设计概论知识点纲要及解答.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杨先艺设计概论知识点纲要及解答.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杨先艺设计概论知识点纲要及解答.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杨先艺设计概论知识点纲要及解答.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杨先艺设计概论知识点纲要及解答.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杨先艺设计概论知识点纲要及解答.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杨先艺设计概论知识点纲要及解答.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杨先艺设计概论知识点纲要及解答.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杨先艺设计概论知识点纲要及解答.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杨先艺设计概论知识点纲要及解答.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杨先艺设计概论知识点纲要及解答.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杨先艺设计概论知识点纲要及解答.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杨先艺设计概论知识点纲要及解答.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杨先艺设计概论知识点纲要及解答.docx

《杨先艺设计概论知识点纲要及解答.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杨先艺设计概论知识点纲要及解答.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杨先艺设计概论知识点纲要及解答.docx

杨先艺设计概论知识点纲要及解答

知识点纲要及解答

1设计的定义及研究对象

1什么是设计P2

2设计的特征P5-6

A设计是一种体现创意的艺术与科学的实践活动

B设计是一门综合性的边缘交叉性学科,综合性、跨学科性。

C设计从社会学的视角理解,是一种社会性活动

D设计受到社会伦理的指引。

3设计的本质特征P7-13杨

实用与审美的统一体,两者缺一不可。

设计作为一种特殊的造物活动,它既不同于一般的物质生产,也不是单纯的精神生产,而是两者有机的融合。

A实用与审美:

实用是设计物作为有用之物存在的根本的属性,设计的功能至上,强调的设计设计实用性这一本质特征,满足功能上的需求是指拥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另一方面,从人类最早的造物活动开始,对形式美的追求一直没有停止,马克思曾说,人是按照美的规律来制造事物的。

在设计中,形式存于与功能的辩证关系中,然而形式从来不是孤立的,它是功能这一内容的外化和物质化的体现。

设计是合目的性与和规律性的统一,实现两者的统一,人的身心便能获得一种自由,从而体会到美的感受。

B以人为本:

A设计是为人创造一种最优化方式的过程;B设计的适用性。

设计对人、环境的适合设计,它是设计存在的依据,因为设计的最终目的就是改善人的环境、工具以及自身,而且考虑将来的发展。

C设计的平等性。

为多数人设计,为各阶级群体设计,为特殊群体、弱势群体设计。

(设计面前人人平等的设计理想)

4设计的功能与审美即功能与形式的关系?

P9

功能与形式是设计的两大主要因素,两者共存于设计中,存在辩证关系。

设计是功能与审美的统一体,不可偏废,注重功能而偏废形式,粗野的设计;注重形式而偏废功能,华而不实的设计。

(孔子文质兼备;文质统一;文质彬彬功能第一形式第二形式追随功能功能不变形式也不变)

5设计的目标

协调人物自然社会之间的关系,并趋于和谐。

6设计的研究对象

设计史设计学的学科体系设计批评

2中外设计源流

2.1中国设计艺术源流

1彩陶文化

《考工记》:

是中国战国时期记述官营手工业各工种规范和制造工艺的文献。

《营造法式》宋代李诫

《髹饰录》:

我国现存唯一的一部古代漆工专着,明代隆庆年间(1567—1572年)黄成和杨明所着。

《长物志》:

《长物志》(明)文震亨着,书成于崇祯七年(1621),共十二卷,分别为:

室庐、花木、水石、禽鱼、书画、几塌、器具、衣饰、舟车、位置、蔬果、香茗。

其内容涉及范围较广,依现代学科划分,可分为建筑、动物、植物、矿物、艺术、园艺、历史、造园等方面。

《园治》:

《园冶》的作者是明代的计成。

它是中国古代留存下来的唯一一部园林着作,全书共三卷,分为兴造论、园说、相地、立基、屋宇、装拆、门窗、墙垣、铺地、掇山、选石和借景等十二个篇章。

《天工开物》:

《天工开物》初刊于1637年(明崇祯十年)。

《天工开物》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着作,是中国汉族古代一部综合性的科学技术着作,有人也称它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着作,作者是明朝科学家宋应星。

《营造法式》:

《营造法式》编于熙宁年间(1068-1077),成书于元符三年(1100),刊行于宋崇宁二年(1103年),是李诫在两浙工匠喻皓的《木经》的基础上编成的。

2原始彩陶图案设计中形式法则:

对比法分割法多效装饰法双关法。

3宋代瓷器设计概况及特点:

从总体上看,宋瓷造型简洁、优美,尺度和比例恰当。

装饰方法多样,刻花印花划花剔花镂花等,装饰题材喜用花卉虫鸟,纹样秀丽,线条流畅,规矩的几何纹很少,体现了清新、典雅的艺术特色。

从釉色上看,也是丰富多彩,有白青黑彩等。

(国家政策:

安内虚外重文抑武;哲学上:

程朱理学,存天理,灭人欲。

文学思想:

平淡自如,条达疏畅)

4明清家具设计特点:

A明式家具:

将材料选择工艺制作使用功能审美习惯几方面有机的结合起来,达到了科学性与艺术性的高度统一;造型稳定简练质朴线条雄劲流畅一般不加滥饰;家具装饰边缘的线型流畅优美安装的金属什件如合页形式多样,大小适度,并有良好的使用功能。

彰显浓厚的封建士大夫阶层的审美趣味。

B清式家具:

造型趋于追求富丽华贵,体量显得更加庞大厚重,而在装饰上,宫廷使用的家具追求富丽堂皇、华丽气派的效果,滥用雕刻、镶嵌、彩绘、堆漆等多种手法,以及滥用各种贵重材料,对家具进行不厌其烦的繁琐堆砌,往往只重技巧,忽略效果。

(京作苏作广作)

5中国建筑设计在结构上的特点:

A中国古代建筑在结构方面尽木材应用之能事,创造出独特的木结构形式。

叠梁式、穿斗式、干栏式、井干式。

B衬托性建筑的应用C封建礼法制度的设计D空间设计的高潮E中轴线的对称布局F庭院式的组群布局G富有装饰性的屋顶H色彩的运用。

(和玺彩画旋子彩画苏式彩画)

6中国古代设计思想:

A“器以载道”的和谐美:

天人合一,人与物和谐和物本身(心与物文与质形与神材与艺用与美的统一)人与自然和谐。

使用价值与审美价值的统一,感性显现与理性规范的统一,功能与形态的统一,材质与工艺的统一。

B“器以载道”的象征美

C“器以载道”的意境美

7中国古代设计思想的内涵:

A材美工巧B以用为本C文质彬彬D顺物自然E重己役物F象——中国古代设计思想的基本G观物以取象H立象以见意

2.2西方设计艺术源流

A工艺美术运动

B新艺术运动

C装饰艺术运动

D新古典主义

E美术革命

F风格派

G流线型设计

H反设计运动

I高技术风格

J波普设计

K国际风格

L后现代主义

工艺美术运动、新艺术运动、装饰艺术运动的历史局限性与进步性及其三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时间

背景

艺术主张

及艺术表现

代表人物

及代表作

历史贡献

进步性

局限性

历史地位及影响

工艺美术运动

新艺术运动

装饰艺术运动

(1)现代主义设计特征:

①功能主义特征,强调以功能为中心,讲究效率和科学性②提倡非装饰的几何造型③重视空间设计的整体性④重视设计对象和设计成本,色彩上多用中性色⑤重视设计实践

(2)后现代主设计特征:

历史主义文脉主义折中主义装饰主义隐喻主义。

现代主义设计与后现代主义设计的异同

(1)哲学上:

现代主义设计以理性主义、现实主义作为哲学基础;后现代主义设计以浪漫主义、个人主义为哲学基础。

(2)思想上:

现代主义设计强调对技术的崇拜,功能的合理性与逻辑性;后现代主义设计推崇高技术、高情感,强调合情性、以人为本。

(3)方法上:

现代主义设计遵循物性的绝对作用,标准化、一体化、产业化和高效率、高技术;后现代主义设计遵循人性经验的主导作用,时空的统一性与延续性,历史的互渗性及个性化、散漫化、自由化。

(4)语言上:

现代主义设计遵循功能决定形式、少就是多、装饰等于罪恶;后现代主义设计遵循形式的多元化、模糊化、不规则化,非此非彼,亦此亦彼,此中有彼,彼中有此的双重译码。

强调历史文脉,意象及隐喻主义和“少令人生厌”。

(5)形式上:

现代主义为强调功能的形式,几何形式,较为单一;后现代主义强调装饰的形式,多元化形式。

(3)包豪斯的现代设计艺术思想

(重视功能、技术、经济因素)

(1)艺术与手工艺、科技的统一;

(2)设计的目的是功能,而不是产品;

(3)设计必须遵循自然与客观法则进行。

(4)包豪斯对设计教育的影响

(1)包豪斯建立了一整套的设计艺术教学方法和教学体系,认清“技术知识”可以传授,而“创作能力”只能启发的事实。

给后来的工业设计科学体系的建立、发展奠定了基础。

(2)包豪斯从事的设计实践真正实现了技术与艺术的统一,形成了真正的理性主义设计原则,填补了现代艺术与技术、手工业与工业间的鸿沟。

(3)包豪斯设计教育造就了德国的设计风格:

高度的理性化和严谨的功能化。

(5)包豪斯设计教育的局限

(1)过于重视构成主义理论,强调形式的简约,忽视了人对产品的心理需求,形式机械、呆板。

(2)包豪斯抨击旧的艺术形式,排斥各民族的历史,导致了千篇一律的国际主义风格。

(3)产品设计还停步在传统产品设计上,对富含技术的现代汽车、家电等相关设计的产品少有探讨。

(4)未处理好工业和传统工艺直接的关系,对时代技术条件、机械化批量生产的方式和经济概念趋向抽象的美学追求,很少从实际生活需要进行考察。

3设计的类型

视觉传达设计及其基本特征

产品设计及其基本特征

环境设计及其基本特征

信息设计及其基本特征

从创造性着眼,改“造物”为“创物”、改“产品设计、环境设计、视觉传达设计”为“创物设计、创生设计、创符设计”是否更好?

所以我提出:

“设计的要义是创物—创生—创符—创和,即创造真的日用产品物品,善的生态智态环境,美的视觉传达符号,以利于人类的和谐同存悠久共存(真、善、美系各有侧重的概念互用,和则为三者的和合)。

“设计的要义是创物—创生—创符—创和,即创造真的日用产品物品,善的生态智态环境,美的视觉传达符号,以利于人类的和谐同存悠久共存(真、善、美系各有侧重的概念互用,和则为三者的和合)。

”简称“创生悠存理念”。

4设计的本质和目的

1设计的本质p98

人类的创造性的实践活动,它借用一定的物质手段和艺术表现方式将艺术与技术、功能与审美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并满足人们的物质文化以及精神上的各种需求。

2设计的目的p98

运用科学技术创造人的生活和工作所需的环境,并使人与物、人与环境、人与社会相互协调,其核心是为“人”。

3设计的伦理P104杨

A设计伦理学?

背景:

解决设计之“善”,具体落实到设计师,那就是其道德社会责任和担当。

设计伦理提出的背景:

①生态问题②伦理缺失③设计功利

B关注人,强调以“人”为本,主张人性化设计,无障碍设计(特殊群体和弱势群体)

C关注自然,主张生态设计、绿色设计,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取得人、环境、资源的平衡和协调。

D关注社会,解决人类生存以及发展的实际需要,实现自我的心智完善。

(巴巴纳克设计的三个主要问题P105)(以人为本的观念P110)

4设计的人文价值与精神

A设计的民主倾向和社会主义倾向;

B设计满足人的物质和精神的需求,为人设计是设计的出发点和归宿,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导向;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交流,特别是情感的交流,促进人的自我实现以及文化的认同。

C设计关注弱势群体、老龄化社会、环境污染

D平衡社会贫富差距,促进设计的人人平等,平衡设计的阶级差异。

5设计的社会属性P117

设计是一种社会活动,社会性是其本质属性之一。

A满足社会各阶层的需求B设计师的设计责任C实现社会公平D实现社会永续良好发展(P120)。

7社会性设计对设计师的要求P117

A必须有一种责任和义务为社会大众服务,只有为社会的设计才能最终成为优良的设计、好的设计。

B设计师还需考虑经济社会环境等各种因素。

C设计师还需为大多数人设计为第三世界国家设计。

(设计的社会属性①满足社会各阶层的需求②设计师的社会责任③推动促进社会的永续发展④促进人环境的共生共存⑤实现社会公平)

5设计艺术的基本特征

1设计与艺术P123杨P43尹

A设计与艺术是同源的,源于人们对美的的意识和追求。

B设计本质上是艺术与科学技术结合的产物,设计是艺术门类中的一个类型。

C设计与艺术可以说是并行发展,二者都在追求一种能体现时代精神实质的理想形式。

D设计和艺术都追求精神性审美的表达,各个历史时代的设计与艺术的审美情趣是相一致的。

E设计师关注艺术,投入艺术研究,也可推动设计的进步。

F艺术理论、艺术实践、艺术风格、艺术思潮影响并推动设计的发展。

(设计与艺术的关系误区一二三P44尹)

(设计中的艺术表现手法P40尹借用解构装饰参照和创造)

2设计与科技P129杨P48尹

A科学技术和艺术设计之间存在着一种密不可分的关系,表现在两者的相辅相成的统一之中。

B艺术设计的形式、种类和风格只有借助科技才能被感性地表现,技术是审美表现的必要条件,技术不仅是手段,更是服务于艺术的功能。

C科学技术推动设计的发展:

新材料,新技术;科技的发展及其成果引起人们认识领域的重大变革,进而演化为影响社会各领域的人文主义思潮,从而对艺术设计领域产生深远的影响。

D设计是科学技术的物化的载体。

E科学技术为现代设计提供广阔的创作平台,技术因素在设计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新的科技的创新同样带来新的设计的创新。

F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是艺术设计发展的根本源泉,为设计艺术的发展不断提供前进的动力。

3设计与经济P135杨P59尹(宏观)

设计的价值投入到社会生产活动中实现其价值,这充分体现其经济性。

A设计作为经济的载体,意识形态的载体,已成为国家、社会、企业发展的有利手段,推动经济的发展(如英国日本)

B设计是市场竞争的主要手段。

C设计提升产品附加值(小批量、CI、设计艺术内涵)。

D设计成为经济体管理的手段。

4设计与生产消费市场的关系(微观)P135杨P65尹

A从设计到实现设计的过程中,经济因素在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形式和作用,完成从设计到生产和消费的全过程。

B设计生产消费三者互为衔接的三个不可分离的阶段。

C设计是先导,设计创造生产与消费,生产时中介,生产是设计物化的过程,是由精神向物质的过渡,消费是转化,没有消费,设计和生产就失去价值。

消费也激发新的设计的产生。

D设计为生产服务,为工厂建设服务,为产品的改良和创新服务,为提高生产效率和效益服务。

E消费是设计的消费,推动设计的发展,设计产品只能在消费中才能成为现实的设计,消费创造出新的需要,为设计指明方向和目标;设计创造消费。

F设计的最终实现与市场紧密相关,并受到市场的制约。

设计不仅满足市场,而且可以引领市场,艺术设计通过预测市场的需求来确定设计的目标和方向,具有强烈的超前性、预测性。

G市场对设计的制约要求设计适应市场,市场内容的改变必然导致设计内容的改变。

两者存在辩证关系。

6设计的文化

1设计与文化P140杨

A何为文化?

B设计是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它透过设计作品探寻其背后的社会背景和文化根源,并以此指导设计师的创作实践。

C设计师无法完全使自己脱离所处的社会文化大环境,设计师从媒介、语言、表现手法等方面的显性因素,到思维方式、审美观点、文化心态等隐性因素,都不同程度上受到文化的影响,设计作品中势必会出现文化的烙印。

D设计是一种文化的产物,是一种人类艺术和文化的呈现。

设计的发展一直伴随着人类文明和文化的进步;设计也是文化的载体,可以推动文化的发展,文化反作用于设计。

F设计是融合物质文化、智能文化、制度文化和观念文化的综合体,设计与文化的互相联系,相互影响,任何设计都打上时代、民族、地域文化的烙印,设计的观念中也一定具有文化的内涵,好的设计作品都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在满足人们物质需求的同时,也带给人们精神上的享受。

2中国传统设计文化

中华设计文化是一种以农业文化为基础,以宗教文化和礼仪文化为核心的文化。

在发展进程中,分化为宫廷文化和民间文化。

儒家思想的“礼治”、“仁义”所带给中国传统艺术浓郁的“礼教”色彩和古典美学的“中和”原则。

道家的阴阳观对中国传统艺术的影响。

天人合一,天圆地方,以自然美学为艺术审美的追求理想。

3西方的设计文化

A宗教文化:

中世纪时期,政教合一,宗教氛围,规整严谨,梦幻、神秘,如哥特建筑(劵拱玫瑰窗圣经题材装饰)。

中世纪后,宗教气息弱化,世俗情感增强,自然华丽,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追求和谐、稳定、对称,并将设计与美感效果建立在透视学的基础上。

B宫廷文化:

西方宫廷文化体现出统治阶级和贵族的审美倾向,体现出宫廷生活的穷奢极欲、豪华、浮夸的特点。

巴洛克和洛可可风格追求豪华、浮夸和矫揉造作的表现。

表现出贵族阶级和新型资产阶级崇尚华丽繁缛,以及对装饰的追求和迷恋。

C对外贸易和殖民文化:

作为开放性的社会,欧洲的对外贸易传统和不断地殖民扩张,促使不同民族的文化交流频繁,形成多元化的文化特征。

①罗马文化受希腊文化的影响;②美国的装饰艺术运动,吸引了古埃及装饰风格、非洲原始艺术以及印第安文化元素。

③工业革命,各种哲学思潮和艺术流派影响设计,如浪漫主义、新古典主义等。

4设计文化的创新性与复合性

A设计文化的创新性,是指以创新精神去开创物化的文化。

可以说,创新对于设计极为重要,失去创新,设计就失去了生命力。

创新性还体现在利用设计满足需求的同时,又在创造新的需求,这些需求是刺激设计不断创新的动力。

B设计文化的复合性,是指对设计文化的融合、有古今融合、东西融合、新旧融合等,由于在融合的过程中,设计师对不同文化形态的不同理解,出现了设计上的不同选择,是时代背景、人文内涵和生活认知等。

隐喻设计也是设计文化复合性的重要表现形式。

5设计文化的民族性和时代性

A设计文化的民族性。

世界上每一个民族,由于不同的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的制约,都形成了与其他民族相异的语言、习惯、道德、思维、价值和审美观念,因为必然形成了与众不同的民族文化。

设计要表达一种文化内涵,使之成为特定文化系统的隐喻,并将民族文化特色融入于设计中。

设计文化的民族性其实是传统文化的的传承。

传统实际上是一种文化本质的延续和发展。

传统文化是民族优秀智慧和才能的结晶,是民族文化延续发展的动力,是民族文化的根基,传统文化作为一个民族精神文化的核心,是现代设计的根本出发点。

从设计的形式到设计的精神内涵,传统文化提供了无穷的启示和创作源泉,设计中的文化取向确定了一个国家的设计发展方向。

B设计文化的时代性。

(单一文化多元文化对设计的影响)

工业化社会,交通、科技信息等促使全球一体化,经济一体化,文化交流呈现多元化特征,一方面,多元文化差异取向,世界各国几乎都在坚持和发展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另一方面,各国的民族文化存在同质化的趋势,形成的全球文化影响着各国的审美和意识形态。

民族文化的核心、文化的深层结构流淌在每个民族的心灵中,体现着不同民族特征的那一部分,它既是一种思维和行为模式,同时它还包括民族信仰和价值趋向等,是相对稳定的部分。

民族文化在吸收外来文化的同时,依然能够保持本民族的特征,这是多元文化发展的基础。

6设计文化的民族性与时代性的融合(本土设计与国际设计的关系,如何传承民族文化、传统文化)

A设计文化的民族性和时代性,是相互制约、对立统一的。

民族性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将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

它既有传统性又包含着时代性。

B设计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时代的。

民族性体现在时代的前提下,时代性又要保证民族性的延续和传承,两者辩证统一,相互制约,融为一体,不能简单或极端地割裂两者的关系。

C如果只强调时代性,全盘照抄西方的物质文化和设计文化,则会使设计走向无根之路,洋味十足,这与我国国情发展不符。

7设计的风格

A风格的概念最早是由德国美学家温克尔曼引入美学领域的。

B设计风格是指设计作品呈现出来的某一类代表性特征,是设计师设计观念与设计表现手段的统一,是设计作品中的形式与功能的统一,是设计师的主观风格与客观审美的统一。

8设计的时代风格

设计的时代风格指设计师的设计总是客观地反应某一时期、某一地区人们的文化观念、科技水平和审美倾向等。

A设计风格可以反映当时社会的宗教和哲学观念。

如中世纪的哥特建筑。

B设计风格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一个时代的社会变革和社会理想。

如新古典主义风格。

C设计风格能体现一个时代的审美倾向。

如唐代崇尚饱满、圆润、雍容华贵。

D设计风格体现出时代科技的发展。

如高技派建筑,巴黎蓬皮杜文化艺术中心。

E设计风格还能体现出对生态的关注和社会责任感。

9设计的民族风格

A设计的民族风格的形式,是由于一个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在共同的地域,使用共同的语言,形成一系列独特的风俗习惯、文化传统、审美心理、道德观念等。

B一个民族的群体个性特征是造成民族风格迥然不同的决定因素。

如德国的设计

C一个民族的审美心理是设计具有浓郁民族风格的主要原因。

如二战后的美国,世界霸主,出现追求舒适、奢华、气派的审美情趣。

D设计的表现形式也是民族风格形成的重要因素。

如波普艺术,意大利的孟菲斯设计。

E设计的民族风格是民族气质和精神的表现,是民族历史的凝练和民族观念、民族文化的积淀,真正的民族风格体现在设计的所有层面上,从功能到审美,从技术到艺术,以不断适应时代发展的形象,来体现鲜明的民族特色。

10设计的美学风格

现代主义美学观

流线型风格

后现代主义

意大利激进设计

7设计的思维P169

1思维:

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的概括反应,是人类自觉把握客观事物本质和规律的理性认识活动,是感觉和自觉的一种高级反映形式和高级认识阶段,是人类智力活动的主要表现形式。

2设计思维的特征:

A抽象思维是基础,形象思维是表现。

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都是人类认识过程中的两种不同的思维形式。

在整个设计思维的具体运行过程中,它们之间并不存在明显的分界线。

设计是科学思维的抽象性和艺术思维的形象性的有机整合。

科学思维和艺术思维之间是一种和谐统一的关系。

B创造性特征。

设计创意的核心是创造性思维,它贯穿整个设计活动的始终。

创造性思维不同于普通的思维,它是思维的高级过程,是一种打破常规、开拓创新的思维形式。

3设计思维的类型

形象思维逻辑思维发散思维收敛思维联想思维灵感思维自觉思维

4设计思维的方法:

A脑力激荡法:

美国BBDO公司副经理A·F·奥斯本博士首创。

B六W设问法:

为什么(WHY)

是什么(WHAT)

什么人用(WHO)

什么时间(WHEN)

什么地方使用(WHERE)

如何用(HOW)

C系统设计法:

计划阶段发想阶段提出阶段实施阶段

5设计心理活动:

感觉直觉知觉情绪情感

8艺术设计美学

9设计批评

“设计批评”这个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威廉?

荷加斯的《美的分析》。

设计批评的定义。

P208杨

设计批评与设计鉴赏的关系。

P209杨

1设计批评的意义P218

2设计批评的标准P215功能性标准(适用)文化性标准价值型标准经济价值和精神价值标准时批评一个设计是否成功地综合性标准,它全面地评判设计的好坏与优劣。

3设计批评的对象:

设计作品设计活动设计思潮设计风格流派等。

P212

10设计营销与管理

11设计师

1设计师的历史演变及与艺术家的区别和联系。

P213尹

区别:

A

2设计师的知识技能要求

A造型基础技能B专业设计技能C社会实践技能

设计师的素质:

思想道德素质美术基础综合性知识能力素质创意能力人文情感市场意识

3设计师的社会责任P246杨P230尹

A为第三世界国家而设计B为残疾人设计C为贫困的人们设计出生存的系统,设计主要解决环境中水污染问题和空气污染问题。

A服务意识:

服务于不同的社会阶级,满足大多数人的需要,甚至所有需要设计服务的人,为其生产、生活而设计。

B为人类的利益而设计,而不是以个人经济利益而设计,只有这样设计师的设计才有意义,设计师才能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

C伦理道德意识:

对自己负责、对设计作品负责、对消费者负责、对自然负责、对子孙后代负责。

4设计师的历史演变P213尹(表)

5设计师的分类P237

12设计教育

13设计符号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