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综合测试题新人教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889183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7.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综合测试题新人教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综合测试题新人教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综合测试题新人教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综合测试题新人教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综合测试题新人教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综合测试题新人教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综合测试题新人教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综合测试题新人教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综合测试题新人教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综合测试题新人教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综合测试题新人教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综合测试题新人教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综合测试题新人教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综合测试题新人教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综合测试题新人教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综合测试题新人教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形容老师的嘱咐不妥。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B)(2分)

A.最近我县发生的几起重大交通事故,原因都是行人不遵守交通法规、闯红灯引发的。

B.今年六月以,我市大部分地区气温都呈现飙升态势。

C.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努力下,四年多以,我国农村贫困人口每年减少大约1000万以上。

D.央视《中国诗词大会》将经典通俗化,有利于更多人研究、了解传统诗词。

【解析】A.句式杂糅,删去“原因”或“引发的”;

C.“大约”与“以上”矛盾,删去“大约”;

D.语序不当,“研究”与“了解”位置互换。

4.给下列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B)(2分)

①如同梁实秋先生想吃后面的八宝饭,就不碰前面的冰糖肘子。

②或者当你今天晚上坚持要看两小时电视的时候,则应该一放学就专心用功,而且看完电视立刻收心。

③也像美国工人要跳槽的自由,就得有进修的主动性;

日本工人要公司无微不至的照顾,就得有恪尽职守的忠诚。

④“收入”与“付出”常是相对的,当我们拿起一些的时候,往往也得放弃一些。

⑤同样的道理,当你想明天出去痛痛快快玩的时候,今天就得拼命把该读的书读好、该做的功课做完。

A.④②③①⑤  B.④①③⑤②  C.①④②⑤③  D.①⑤②④③

5.下列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C)(2分)

A.《阿长与〈山海经〉》——鲁迅——现代——《朝花夕拾》

B.《孙权劝学》——司马光——北宋——《资治通鉴》

C.《伟大的悲剧》——茨威格——瑞典——《夺取南极的斗争》

D.《河中石兽》——纪昀——清代——《阅微草堂笔记》

【解析】茨威格是奥地利作家。

6.名著阅读。

(4分)

肚中有了点食,他顾得看看自己了。

身上瘦了许多,那条破裤已经脏得不能再脏。

他懒得动,可是要马上恢复他的干净利落,他不肯就这么神头鬼脸地进城去。

不过,要干净利落就得花钱,剃剃头,换换衣服,买鞋袜,都要钱。

手中的三十五元钱应当一个不动,连一个不动还离买车的数儿很远呢……

(1)文中的“他”是小说《骆驼祥子》中的主人公,该小说的作者是老舍。

(2分)

(2)请联系原著内容,简要说说祥子在前后性格有什么变化?

是什么原因导致这样的变化?

前:

老实坚忍,自尊好强,吃苦耐劳;

后:

麻木潦倒,好占便宜,自暴自弃等。

原因:

黑暗的旧社会对普通劳动者的摧残,造成人性的扭曲。

7.古诗文默写。

(6分)

(1)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

(2)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王安石《登飞峰》)

(3)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岑参《逢入京使》)

(4)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赵师秀《约客》)

(5)成语“扑朔迷离”出自《木兰诗》中的诗句: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8.综合实践活动。

(5分)

(1)阅读下面的材料,写出探究结论。

(不超过15个字)(2分)

材料一 从引发全民背古诗热潮的《中国诗词大会》,到以“读信”形式带给人全新感动的《见字如面》,再到“将值得尊重的生命和值得关注的文字完美结合”的《朗读者》……最近,一系列制作精良的文化类综艺节目引发了观众的强烈追捧。

材料二 2017年3月,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003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86.4%的受访者喜欢看文化类综艺节目,40.9%的受访者认为这类节目的吸引人之处在于能使人感受到文化之美,61.0%的受访者期待文化类综艺节目发掘更多优秀的传统文化。

电视观众喜欢看文化类综艺节目。

(意思对即可)

(2)《中国诗词大会》《见字如面》《朗读者》等文化类综艺节目深受中学生喜爱。

学校计划开展“中华经典阅读”大赛,比赛前记者对部分学生进行了采访,如果记者问你对此次活动的态度,并阐明理由,你会怎样回答?

(3分)

示例:

我支持这次比赛。

因为这样的比赛可以激发我们的阅读兴趣,培养阅读表达能力,还能引导我们认识经典作品,形成读书之风。

二、阅读理解(45分)

(一)己亥杂诗(其五)(5分)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9.请描述诗歌前两句所展现的情景。

我满怀惆怅地离开京城,夕阳西下,更增无边的离愁别绪,我举起马鞭向东指,走向天涯(故乡)。

(符合诗意即可)

10.从运用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诗人以落红自喻,以落红护花生动形象地表明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前途和命运。

(意对即可)

(二)(张家界中考)(14分)

【甲】河中石兽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

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

“尔辈不能究物理。

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

”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

“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

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颠;

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乙】杜处士好画

蜀中有杜处士①,好书画,所宝以百数。

有戴嵩②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身随。

一日曝书画,有牧童见之,拊③掌大笑曰:

“此画斗牛也。

牛斗力在角,尾搐④入两股间。

今乃掉⑤尾而斗,谬矣!

”处士笑而然之。

古语云:

“耕当问奴,织当问婢。

”不可改也。

【注释】①杜处士:

姓杜的读书人。

②戴嵩:

唐代画家,韩滉弟子。

③拊:

拍。

④搐(chù

):

收缩,此指“夹”。

⑤掉:

摆动。

1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

(1)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经过,经历)

(2)一日曝书画(晒)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1)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它的反冲击力,一定会在石头下方迎水面冲刷沙子形成坑穴。

(2)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

蜀地有个姓杜的读书人,喜欢书画,(他)珍藏的书画要用百计算。

13.结合语境,用自己的话说说下列句中“笑”的具体原因。

(1)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

讲学家笑找石兽的人弄不清沙轻石重的性质,不在原地找,而是顺水而下去寻找。

(2)有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

牧童笑杜处士珍藏的斗牛画把尾巴画错了。

斗牛时牛的尾巴应当夹在两条大腿之间,而画家画的牛的尾巴却是翘起(摆动)的。

14.结合文本,谈谈你读了【甲】【乙】两文后分别得到的启示。

【甲】文示例:

(1)我们考虑问题要全面,不能片面地理解,更不能主观臆断。

讲学家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只知沙轻石重,不知水有反冲击力),所以作出了错误的判断。

(2)实际经验有时比书本知识更可靠(我们要多向富有生活经验的人学习),老河兵熟悉河流,富有实践经验,所以能作出正确的判断。

【乙】文示例:

(1)做什么事都应该尊重事实,不能想当然。

戴嵩画画,没有仔细观察斗牛,而是想当然认为斗牛的尾巴是翘起(摆动)的,所以画错了(遭牧童嘲笑)。

(2)要注意观察生活,向生活学习,做生活的有心人。

牧童天天放牛,注意观察,一下子就看出画的错误。

(3)要注意细节。

戴嵩作为大画家,忽略了细节,把斗牛的尾巴画错了,所以遭人嘲笑。

【乙文参考译文】四川境内有个姓杜的读书人,爱好书画,他珍藏的书画作品要用百计算。

有戴嵩画的一幅斗牛画,他特别喜爱,用锦囊装起,用玉石作画轴,经常随身携带着。

有一天晾晒书画,一个牧童看到了这幅画,拍手大笑说:

“这画上画的是角斗的牛呀。

牛在角斗时力量集中在角上,尾巴夹在两条后腿中间,但这幅画却画成牛摇着尾巴角斗,画错了啊!

”处士笑了,认为牧童说得对。

有句古话说:

“耕地应当去问男奴,织布应当去问婢女。

”这句话是不可改变的。

(三)想起那年读书时(青岛中考)(11分)

谷煜

真的,读书,是件特别好玩的事情。

十岁,三年级,天不怕地不怕的,不管生疏,常常和同学去串门。

到了别人家里,是安静的,不声不响,微笑,直盯着土屋墙壁上的黑白报纸。

那些报纸,是一些富裕人家不知从哪里弄的,贴在墙上,给土屋一点美观,不至于到处露着暗灰的墙皮。

有字,可读,真好。

看着看着,身子会趴下,因为,靠底下的一些字,实在是看不清了。

而下面的报纸,往往是更旧一些,泛着黄色,伴随着一丝丝潮潮的味道。

而于我,是温润,是隆重,闪着华丽的光,仿佛是琥珀。

慢慢读完一面墙,真畅快呀。

当时,除了课本之外,再也找不到书可读,偶然在同学家发现这样的“报纸墙”,自是欣喜若狂,也就有了这“串门”的雅好。

慢慢地,很多人知道我喜欢“读字”,便有人告诉我,谁谁那里有小人书,可以借着看看的。

哪里认识人家呀?

怎么办?

便央求妈妈去借,大人总会和人家说上话的吧。

那时候的小人书,人人当宝贝的,自是不会轻易借出。

便苦口婆心地求人家,一遍遍保证,不会弄丢的,不会弄脏的,不会弄扯的,一定按时还……终于,在人家一遍遍的叮嘱里,在犹豫的眼光里,拿到了小人书。

抱着书,飞奔回家,小心翼翼放在床头一角,赶紧吃饭写作业,然后,扎在灯下,一声不吭,一页页,仔仔细细看过去。

夜,深了,抚摸着小人书,恋恋不舍地睡去,天亮,它就该物归原主了。

还有让人欢喜的,是过年放鞭炮,很多的鞭炮是用废弃的书本卷成的,鞭炮在炸开的刹那,很多带着字的碎片,仿佛一个个精灵,舞蹈着,纷纷而。

我笑着跑着去迎接着那些碎片,在碎片里,看到一个个的“断句”,或者几个词语,那种此起彼伏的文字阅读,仿佛海边的波浪,一波波地涌动而,真好。

当然,也会有大的收获,就是包鞭炮的纸张是大一些的(有时放学路上也会捡到一张大大的报纸,然后一路开心),捡,展开,抚平,偶尔会读到一段故事,也许没有开头,也许没有结尾,但有一些词:

万水千山,碧波荡漾,寂静芬芳,花衫里,影落池中……它们,总像是春天拂过的风,暖暖的,通身清透。

拥有淋漓畅快的读书机会,是因为村里一户人家,做起了废品收购的买卖。

没有任何人邀请,我就成了人家的“座上客”,只要一有空闲,就跑到人家的院子里,那个小小的院落,被我一寸寸地丈量过了。

也是在那个时候,我看到了一本本完整的杂志,一本本很旧很破,几乎还是繁体字的《西游记》《后唐演义》……一路读起,磕磕绊绊的,但总算能读过去。

坐在小小的院子里,有书天地,满心欢喜。

看不完的时候,要拿回家看,人家说不行。

谁会无缘无故相信一个不认识的小姑娘呢?

偷呗。

悄悄偷回家,连夜看,赶紧看。

第二天去的时候,再悄悄把书放下,生怕人家发现找到家里,那样,肯定会是一顿暴揍的。

也会有晚放的时候,是因为看到了喜欢的地方,要抄下,就会晚一些送过去。

还好,一直没有发生血腥事件。

慢慢地,条件好了,到乡里读书,可读的书多了起。

但是,却因为爱熬夜,受到了妈妈的限制。

为了防止妈妈批评我,我钻在被窝里打着手电筒看,电池没得太快,也不是长久之策,就和妈妈打游击战。

那时候,没有雾霾,夜晚总是清亮亮的,我就盼着每个月的十五六,在月光下看,但眼睛看得疼啊,试了几次之后,也就放弃了。

月光下,窗台边,一股清凉,几声蟋蟀鸣的浪漫场景,却是在少年的记忆里,飘飘欲仙。

后啊,读书的种类,读书的桌子,读书的茶台,读书的座椅,读书的场地……慢慢丰富起,读书的每一个刹那,都仿佛是时光滋养的花枝,慢慢开出耀眼的花。

多年以后,到底还是因为这书,生出了一些灵性,鲜亮了人生。

蓦然回首,一路走的读书时光,在阳光丽日里,散发着温暖、生动、可爱、亲切。

一纸一片,在呼啦啦的青春里,依然于素色中呈现着夺目的光芒,素手拈花,好似故人。

这好玩的读书往事,想想就笑意盎然,关乎经脉,关乎底气,怎不值得终生记忆?

(原文有删改)

15.作者回忆了“那年读书时”的哪些事?

请简要概括。

(至少写两件事)(2分)

①去邻居家读“报纸墙”;

②借小人书读;

③捡包鞭炮的纸读;

④到废品收购人家的院子里读;

⑤到乡里读书,月光下读……

16.下面句子的语言富有表现力,任选一个角度加以赏析。

一连串动词,写出了我得到书的喜悦心情,及对读书强烈的渴求。

17.作者回味一路走的读书时光,写到“素手拈花,好似故人”,句中的“花”指的是什么?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句中的“花”指的是书的意思,生动地写出了作者回忆了“那年读书时”的强烈震撼,表现了作者对读书的依恋。

18.结合全文,写出你对文末画线句子的理解。

总结全文,点明主旨,呼应开头,强化作者对读书往事的怀恋。

(四)与一株蒲公英的默契(吉林中考)(15分)

王本道

惊蛰过后,我习惯在自家庭院里徜徉。

小小的院落,东西两侧几株挺拔的白玉兰和婀娜的海棠依然沉寂着,但冥冥之中,我感觉周遭的土地正勃发着一股盎然生机。

于是找一个耙子,扒开院墙底部覆盖着的枯草萎叶,眼前顿觉一亮——一株娇嫩淡绿的蒲公英,铺展着锯齿般细小的叶片正朝我微笑呢。

“天时人事日相催”,春天了!

说有些怪异,这株蒲公英生长在庭院东墙下一排木制围栏与甬道牙石的缝隙之中,其间只有些微的泥土。

当年我退休后,有暇时常于清晨和傍晚在庭院里散步,不经意地发现了它。

此后连续十年间,每年惊蛰过后,它都在固定的位置上如约而至地发芽抽青,铺展开锯齿形的叶片。

暮春之时,日渐壮硕的叶片在清晨的阳光和露水里晶莹闪烁。

及至初夏,一场场细雨洗过的庭院里,姹紫嫣红,铺青叠翠,蒲公英的几层叶片中间,长出了纤细的枝茎,顶端逐渐形成一个细小的花盘,并绽开黄色的花瓣。

那丝丝缕缕的花瓣组成的黄花,直径不足半寸,花瓣紧紧围绕着花心,如同用圆规精心画出的圆,开得自然洒脱,恣意灿然。

当此之时,蒲公英的头顶,盛开着的海棠灿若明霞,相隔几步之遥,雍容的白玉兰频送幽香,而这株低矮卑微的蒲公英不落寞,不悲观,默默地挺立着,释放着细微的清香。

仲夏,蒲公英的花盘开始脱落,形成了一个洁白色的绒球,不消几天光景,阵阵微风之中,洁白的绒球飞出无数张“小伞”,飘向空中,借着风力飞向遥远的天际……

想到这株蒲公英十年与我的缘分,我不禁对它生出深深的怜爱之情。

资料显示,蒲公英别名黄花地丁、婆婆丁、华花郎等,含有多种健康营养成分,可食用、药用。

《本草纲目》记载,蒲公英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的作用。

蒲公英花开后种子随风飘到别的地方孕育新的生命。

可无论种子飘向何方,眼前这株蒲公英十年固守一处,“年年岁岁花相似”,不懈不怠,巧笑倩兮,伴我晨昏。

它的品性勾起了我的一段回忆。

1963年秋天,我考入了一所高中。

当时讲授语文课的G老师四十出头,中等身材,面目清癯,一口标准的普通话,慢声细语,却很有感情色彩。

在古典文学、古代汉语领域,他都有着很深的造诣。

第二年春天,学校组织我们到城郊乡下劳动半个月,G老师与我们同去。

当时正值经济困难时期,同学们在乡下的一日三餐都十分简单。

为了丰富餐桌,劳动之余,同学们三五成群地在野地里采集野菜,G老师也参与其中。

那时春天的原野上,蒲公英随处可见。

采集其间,师生谈笑着,常有人提出一两句唐诗宋词向老师请教。

当时还没有人料到两年后会出现那场史无前例的运动,所以,高中毕业后的理想前途自然是绕不过去的话题。

同学中有的说要“志存高远”,有的用俄语朗诵《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名言,还有的表示将要成为某个学科领域的栋梁之材等等。

G老师认真听罢大家的议论后平静地说:

“很高兴听到同学们的想法,作为你们的老师,我真诚地希望看到你们成长进步。

我此前的学生不乏青年才俊,但是说实话,我不奢望你们都成为栋梁之材。

因为古往今,出类拔萃的永远是极少数人,大多数只能是庸常的普通人。

他指着眼前无垠的田野接着说:

“如同春日的田野上,有高耸的白杨,有斑驳的灌木,但更多的是遍地的蒲公英。

自然界中的一切都有其存在的价值,白杨可以做栋梁,灌木可以做成篱笆,蒲公英虽然庸常卑微,却可以药用,又可以果腹。

我所希望的是,同学们毕业后,不管命运把你抛向何处,只要深深地扎根土壤,努力去完成自己生命的历程,那就是有意义的人生。

”G老师的一席话,引发了在场同学久久的沉思。

劳动返校后,G老师以“春日的田野”为主题,给大家布置了一道自选作文题。

记得我的作文标题是“蒲公英也有梦想”。

岁月流转,沧海桑田,如今G老师已仙逝多年,在这个和煦明媚的春日,与庭院中的蒲公英再次邂逅,他半个多世纪前在城郊田野上的一席谈话,又在我耳畔响起。

平心而论,自然界中的蒲公英无异于一棵野草,永远不可与众多的奇花异草同日而语,但是蒲公英也有自己的生命历程,年年岁岁,它都要熬过严酷的隆冬,待到春风骀荡之时,率先破土而出,在无人问津之中绽放属于自己的美丽。

夏日,绿肥红瘦之际,又要将栉风沐雨培育出的无数种子散放出去,让它们带着自己的梦想,飘向海角天涯。

多少年过去了,这株蒲公英散放出的“小伞”都飞向了何处?

它们会在哪里停留驻足?

细想起,华夏土地上的大江南北,山冈、坡地、湖畔、田野、贫瘠的荒漠甚至岩石的缝隙,都是它们生长的地方。

恰如当年我的那些“同学少年”,半个世纪前他们在经历了或长或短的知青生活之后,相继在社会上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由于历史的原因,他们中的绝大多数成了社会上庸常的普通人。

但庸常不是庸俗,庸常只是平常,几十年间,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努力着,奋斗着,燃烧着,持守着心灵的宁静与和谐。

生活未必富裕,凡俗的日子里还有很多困难和曲折,但是他们在不怨不尤之中,也保持着一份心安理得的踏实感,心怀盈盈的温暖、感恩和爱。

由此,无论面对怎样灰暗的时空,他们的脸上都会荡漾出一份明媚。

这,不正是蒲公英的品格吗?

春日里,清晨的阳光已经流泻出丝丝暖意,阳光下的这株蒲公英,细小的叶片正闪烁着淡绿柔美的光晕。

年复一年,每当春风拂面之时,我都会在庭院那熟悉的地方搜寻它的倩影,而它也会精灵般适时出现,这已成为我们之间无言的默契。

19.请从修辞方法的角度对“一株娇嫩淡绿的蒲公英,铺展着锯齿般细小的叶片正朝我微笑呢”这句话的表达效果进行评析。

(4分)

示例一:

本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蒲公英叶片的样子,表达了作者对它的喜爱之情。

示例二:

本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蒲公英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蒲公英可爱的样子,表达了作者对它的喜爱之情。

20.文章主要写蒲公英,为什么还两次写到白玉兰和海棠?

运用衬托(对比)的手法,突出了蒲公英生命力顽强、乐观、朴实的品质。

21.纵观全文,G老师是一个怎样的人?

请结合文章内容回答。

围绕“学识渊博;

和蔼可亲;

循循善诱;

育人有方”回答出两点即可。

22.怎样理解文章标题“与一株蒲公英的默契”的含义?

表层含义是指“我”与蒲公英在庭院相遇。

深层含义是指“我”(“我们”)与蒲公英一样,庸常但不庸俗,努力奋斗,平和,乐观,心怀温暖、感恩和爱。

三、写作(50分)

23.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眼睛是心灵的窗口,是心与心沟通的纽带。

回首我们成长的历程,总有一些眼神让我们刻骨铭心,甚至给我们震撼的力量。

浮躁的时候,爸爸的眼神让我们警醒;

失落的时候,妈妈的眼神给我们力量;

怯场的时候,老师的眼神使我们自信;

苦恼的时候,同学的眼神令我们振作……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眼神?

请以《一个难忘的眼神》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可记叙经历,编写故事,也可发表议论,抒发感情;

②不少于600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