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石嘴山市平罗县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889672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404.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宁夏石嘴山市平罗县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宁夏石嘴山市平罗县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宁夏石嘴山市平罗县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宁夏石嘴山市平罗县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宁夏石嘴山市平罗县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宁夏石嘴山市平罗县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宁夏石嘴山市平罗县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宁夏石嘴山市平罗县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宁夏石嘴山市平罗县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宁夏石嘴山市平罗县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宁夏石嘴山市平罗县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宁夏石嘴山市平罗县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宁夏石嘴山市平罗县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宁夏石嘴山市平罗县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宁夏石嘴山市平罗县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宁夏石嘴山市平罗县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宁夏石嘴山市平罗县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宁夏石嘴山市平罗县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宁夏石嘴山市平罗县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宁夏石嘴山市平罗县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宁夏石嘴山市平罗县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文档格式.docx

《宁夏石嘴山市平罗县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宁夏石嘴山市平罗县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文档格式.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宁夏石嘴山市平罗县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文档格式.docx

D.在CO还原氧化铜的实验中,固体的颜色由黑色变红色

8.镆是元素周期表中的新成员,其部分信息如图。

下列有关镆说法正确的是()

A.相对原子质量为288gB.元素符号为MC

C.原子核内有115个质子D.原子核内电子数为115

9.对生活中下列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

 

现象

解释

A

湿衣服在夏天比在冬天干得快

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率加快

B

6000L氧气在加压下可装入容积为40L的钢瓶中

气体分子间间隔大,易于压缩

C

在无外力下,花粉会在平静的水面上移动

分子在不断运动

D

自行车轮胎在阳光下暴晒而炸裂

分子受热,体积变大

A.AB.BC.CD.D

10.分类法是学习化学的有效方法之一。

下列各组物质按照混合物、化合物、单质的顺序排列的是()

A.冰水共存物、干冰、氮气B.石油、煤、天然气

C.洁净的空气、氯化氢、液态氧D.稀有气体、氯酸钾、钢

11.我们的生活离不开能源。

下列能源属于“绿色”能源的是

A.天然气B.太阳能C.石油D.煤

12.下列关于碳与碳的氧化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木炭和一氧化碳都具有还原性B.金刚石、石墨和C60都是碳元素的单质

C.C、CO、CO2均有可燃性D.在一定条件下二氧化碳能转化为一氧化碳

13.茶,一片树叶的艺术。

喝茶有益身体健康,绿茶中的单宁酸(C76H52O46)具有抑制血压上升、清热解毒、抗癌等功效。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单宁酸是由单宁酸分子构成

B.单宁酸是一种氧化物

C.单宁酸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38:

26:

23

D.单宁酸由76个碳原子、52个氢原子和46个氧原子构成

14.下列物质的性质与所对应的用途没有关系的是

A.氧气助燃——焊接金属B.稀有气体的性质稳定——作保护气

C.石墨导电——可作电极D.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人工降雨

15.掌握化学用语是学好化学的关键。

下列化学用语的意义叙述正确的是( )

A.1个一氧化碳分子:

CoB.2个碳酸根离子:

2CO32-

C.3个亚铁离子:

3Fe3+D.+2价的镁元素:

Mg2+

16.下列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现象是(  )

A.蜡烛燃烧后质量减少B.铁丝生锈后质量增加

C.潮湿的衣服在阳光下晒干D.高锰酸钾加热后固体质量减少

17.利用下列实验比较锌、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①锌放入稀盐酸中;

②铜放入稀盐酸中;

③锌放入硝酸银溶液中;

④铜放入硝酸银溶液中。

其中不需要进行的是

A.①B.②C.③D.④

18.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X、Y、Z、Q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则关于此反应认识错误的是()

物质

X

Y

Z

Q

反应前质量/g

20

2

1

37

反应后质量/g

未测

32

12

A.物质Z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B.反应后物质X的质量为15g

C.反应中Y、Q的质量比为6∶5D.物质Y一定是单质

19.下列图象能正确反应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将铁钉加入硫酸铜溶液中

B.

向一定量的二氧化锰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

向一定量的大理石(杂质不参加反应)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

D.

向一定质量的稀盐酸中加入足量铁粉

20.下列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除去CO2中的少量CO

点燃

检验一瓶气体是否为CO2

将燃着的木条伸入瓶中

分离铁粉与铜粉混合物

加入足量稀硫酸,过滤

鉴别H2O2溶液和H2O

分别加入二氧化锰

二、填空题

21.写出下列化学式中“2”的含义。

(1)2H_________。

(2)Ca2+_________。

(3)

________。

(4)H2___________。

22.从①甲烷,②干冰,③二氧化硫,④氢气,⑤一氧化碳等物质中选择一种物质的化学式来填空(每种物质最多选一次):

(1)易形成酸雨的是_______;

(2)用来人工降雨的是_______;

(3)最理想的燃料是_______;

(4)造成煤气中毒的物质是_______。

23.化学和生产、生活紧密相关。

请你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AD钙奶中“钙”指的是____(填“元素”、“原子”或“分子”)。

(2)衣柜中常放炭包来防潮、除味,是利用了活性炭的_____。

(3)要除去泥水中的泥沙,可采取的方法是__________。

(4)北宋画《清明上河图》能够保存至今,是因为_______。

24.常温下,氨气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为便于储运,常将氨气加压降温变为液态,称为液氨,液氨不小心泄漏时,可用喷水的方法除去空气中的氨气。

(1)“可用喷水的方法除去空气中的氨气”推测氨气可能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____(写一条即可)。

(2)如图为氨气燃烧的微观示意图,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天然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从环保的角度看,液氨做燃料与天然气相比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

25.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金属制品。

(1)家用烧水壶是铝制品,铝制品耐腐蚀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

(2)铁丝在空气中生锈,实际是铁丝与____和____发生反应所导致的,防止自行车链条生锈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__。

(3)合金具有良好的物理、化学性能,下列物质属于合金的是___(选填序号)。

a黄铜b不锈钢c铁矿石

26.地球表面71%被水覆盖,但是淡水资源仍然短缺。

(1)生活中,通常用_______可以鉴别硬水和软水,可以通过_____将硬水软化。

(2)请你结合生活实际,列出两条节约用水的具体做法:

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实验题

27.如图1所示装置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将燃烧着的红磷伸入集气瓶中时,就会加热了瓶内的空气,使之外逸,会导致实验产生较大的误差。

如果改用凸透镜将太阳光聚焦到白磷,使白磷燃烧,如图2所示,此法可以防止燃烧匙伸入集气瓶时气体的逸散。

请回答:

(1)写出实验1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

(2)实验2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

(3)由该实验我们可以得出氮气的物理性质是____________,氮气的化学性质是_____________(各写出一点即可);

(4)根据实验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

28.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并结合如图所示装置回答有关问题:

(1)指出标号仪器的名称:

①_____。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该实验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填装置编号),选用该装置需要改进的一点是___________。

(3)B和C连接可制取的一种气体是____(填化学式),制取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使用仪器①的优点是_____,选择C装置收集该气体的原因是________。

29.科技节活动中,化学实验小组做了如下实验,请回答以下问题。

(1)图A所示实验可观察到“铁树”上浸有无色酚酞试液的棉团由白色变为________色,该实验中没有涉及的性质是____________(填字母)。

A氨分子是不断运动的B氨分子有一定质量C浓氨水具有挥发性

(2)图B所示实验,将注射器中浓石灰水注入瓶中,会看到鸡蛋被“吞”入瓶中,该实验中涉及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3)图C所示实验,当通过导管向热水中通入氧气时,白磷在水下燃烧,该实验说明燃烧需要的条件为:

①可燃物;

②达到燃烧所需要的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

(4)图D所示实验观察到紫色小花变为红色,小花变红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综合应用)“水火不相容”是指水能灭火,其实水有时也可以“生火”,比如钾遇水会立刻着火,钾遇水生成H2和KOH,其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

四、计算题

30.测定大理石含CaCO3的质量,取大理石样品12.5g,加入盛有100g稀盐酸的烧杯中,两者恰好完全反应(假设其他杂质不与盐酸反应,也不溶解),烧杯内物质的质量变为108.1g。

试计算:

(1)产生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

(2)大理石样品中CaCO3的质量。

参考答案

1.A

【分析】

化学上提倡绿色化学工艺,要从源头上杜绝污染。

【详解】

A、农作物的秸杆就地焚烧,会产生烟尘和有害气体,做法与主题相违背,故A不正确;

B、废气达标排放不会污染环境,故B正确;

C、工地洒水除尘,可减少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的污染,故C正确;

D、禁放烟花爆竹,可减少对空气的污染,故D正确。

故选A。

2.C

物质变化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A、铁片生锈,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火药爆炸,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B、蜡烛燃烧,有二氧化碳和水生成,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酒精挥发,酒精由液态变为气态,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C、用金刚石切割玻璃,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黄酒变酸,有醋酸生成,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D、干冰升华,干冰状态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滴水成冰,水的状态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

区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本质特征看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物理变化。

3.C

A、蒸发食盐水用酒精灯外焰加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防止局部过热引起液滴飞溅,选项正确;

B、取药品时将瓶塞倒放在桌面上,防止污染试剂,选项正确;

C、用量筒量取液体时,视线要与液体凹液面相平,选项错误;

D、检查装置气密性,将导管深入水中,用手握住试管底部,观察气泡连续冒出即气密性良好,选项正确。

故本题选C。

4.C

最外层有8个电子(最外层是第一电子层时有2个电子)的结构是一种稳定结构。

A、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但不是稳定结构,故A不正确;

B、由图示可知:

核电荷数=质子数=12>

核外电子数=10,为阳离子,故B不正确;

C、由图示可知:

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0,是氖原子,且最外层电子数为8,不易得失电子,具有稳定结构,故C正确;

D、由图示可知:

核电荷数=质子数=16<

核外电子数=18,为阴离子,故D不正确。

当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

当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

当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

5.D

A、对黄河水过滤,只是除去水中难溶性固体物质,不能除去水中可溶性杂质,不能得到纯净水,A不正确;

B、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是由于氢元素组成的,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B不正确;

C、软水是不含或少含可溶性钙镁化合物,C不正确;

D、锅炉中使用硬水容易产生水垢,堵塞出气管,严重时会引起爆炸,D正确。

故选D。

硬水是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软水是不含或少含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

6.B

A、分别测定它们的密度,难度大,不易操作,不是最常用的方法,不符合题意;

B、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集气瓶中,使木条燃烧更旺的是氧气,使木条熄灭的是二氧化碳,木条燃烧现象没变化的空气,符合题意;

C、倒入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红色的是放入二氧化碳气体,空气和氧气不能使溶液变红色,无法区分空气和氧气,不符合题意;

D、将气体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中,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是二氧化碳,,空气和氧气不能使石灰水变浑浊,无法区分空气和氧气,不符合题意。

故选B。

7.D

A、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而不是烟雾,故A不正确;

B、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故B不正确;

C、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的四氧化三铁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C不正确;

D、CO还原氧化铜生成铜和二氧化碳,会观察到固体的颜色由黑色变红色,故D正确。

8.C

A、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不是“g”而是“1”,通常省略不写,镆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88,故选项错误;

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可知,其元素符号为Mc,故选项错误;

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可知,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15,原子序数=质子数,所以其原子核内有115个质子,故选项正确;

D、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原子核内没有电子,故选项错误。

9.D

A夏天比冬天温度高,水中的水分子运动快,所以湿衣服在夏天比在冬天干得快。

此项正确。

B由于气体分子间的间隔比较大,所以气体被压缩成液体或固体时,其体积可以缩小很多倍。

C在无外力的情况下花粉会在平静的水面上移动是因为水分子和花粉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D自行车轮胎在阳光下暴晒而炸裂是因为温度升高,气体分子间的间隔变大,气体体积膨胀。

分子本身的大小并没有发生变化。

此项错误。

可用分子的运动、分子间存在间隔且二者受温度影响;

来解释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

10.C

A、冰水共存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干冰是二氧化碳,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氮气是由氮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不符合题意;

B、石油、煤、天然气都是化石燃料,都属于混合物,不符合题意;

C、洁净的空气是由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稀有气体等组成的混合物,氯化氢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液态氧是氧气的液体,属于单质,符合题意;

D、稀有气体包括氦气、氖气、氪气等,属于混合物,氯酸钾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钢是铁合金,属于混合物,不符合题意。

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的,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11.B

【解析】

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下,绿色能源体现了与环境友好相容的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原则,也可以认为绿色能源不会对环境造成危害。

A、天然气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一种温室气体,会加重温室效应。

故A不正确

B、太阳能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新型的能源,不会产生有害的附属产物,故B正确,

C、石油燃烧时会生成SO2及氮的氧化物等污染大气的气体,所以C不正确。

D、煤和石油一样都是化石燃料,所以D不正确。

故选:

B。

12.C

A、木炭和一氧化碳都具有还原性,A正确;

B、金刚石、石墨和C60都是碳元素的单质,B正确;

C、C和CO具有可燃性,CO2没有可燃性,C不正确;

D、二氧化碳和碳在高温条件下转化为一氧化碳,D正确。

13.A

A.单宁酸属于有机物,有机物都是由分子构成的,此选项正确;

B.氧化物是含有两种元素是化合物,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单宁酸不是氧化物,此选项错误;

C.单宁酸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

76:

):

(1×

52):

(16×

46)=228:

13:

184,此选项错误;

D.一个单宁酸分子由76个碳原子、52个氢原子和46个氧原子构成,此选项错误。

14.D

A、乙炔(C2H2)跟氧气发生氧化反应,产生氧炔焰,氧炔焰可用来切割焊接金属。

故性质与所对应的用途有关系;

B、作保护气化学性质必须稳定,因为稀有气体化学性质稳定可作保护气;

性质与所对应的用途有关系;

C、由于石墨具有导电性,通常可用于作电极。

D、固体二氧化碳(干冰)升华时能吸收大量的热,可使空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小液滴,形成雨水下降,并不是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结果;

性质与所对应的用途没有关系;

物质的性质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物质的用途,在判断物质的用途时,首先要考虑物质相关的性质,所以掌握物质的性质以及性质和用途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15.B

A、1个一氧化碳分子的符号为CO,而Co表示钴元素,A不正确;

B、2个碳酸根离子符号为2CO32-,B正确;

C、亚铁离子是带两个单位的正电荷的离子,3个亚铁离子符号为3Fe2+,C不正确;

D、标元素的化合价方法是把化合价写在元素符号的正上方,+2价的镁元素的符号为

,D不正确。

对于元素符号周围的数字要分清,元素符号前的数字表示原子个数,元素符号正上方的数字表示化合价,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离子符号。

16.C

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化学变化。

A、蜡烛燃烧后质量减少,是因为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扩散到空气中去,导致固体质量变小,但物质总质量不变,不符合题意;

B、铁丝生锈后质量增加,是铁丝与氧气和水反应,增加了水和氧气的质量,不符合题意;

C、潮湿的衣服在阳光下晒干,水由液体变成气体运动到空气中,水发生了物理变化,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符合题意;

D、高锰酸钾加热后固体质量减少,是因为生成了氧气,导致固体质量减少,但物质总质量不变,不符合题意。

质量守恒定律是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

即使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也要把质量计算在内。

17.C

①锌放入稀盐酸中能产生氢气,说明金属活动顺序:

锌>氢;

②铜放入稀盐酸中不能反应,说明金属活动顺序:

氢>铜

③锌放入硝酸银溶液中产生硝酸锌和银,说明金属活动顺序:

锌>银;

④铜放入硝酸银溶液中产生硝酸铜和银,说明金属活动顺序:

铜>银;

金属活动顺序:

锌>氢>铜>银;

其中不需要进行的是证明:

C。

18.D

A、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不变的物质叫催化剂。

物质Z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B.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反应后物质X的质量为(20g+2g+1g-37g)-(32g+1g-12g)=15g;

C.反应物质的质量比是变化量的比,所以Y、Q的质量比为(32g-2g):

(37g-12g)=6:

5D.该反应是X+Q→Y,物质Y一定是化合物;

选D

19.B

A、根据化学方程式:

反应后从溶液中析出的铜的质量大于反应溶解的铁的质量,所以随着时间的增加,固体的质量会不断增加,至反应完全后,不再变化,图象不正确;

故不符合题意;

B、二氧化锰作为催化剂,向一定量的二氧化锰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产生氧气的质量不断增加,该图象能正确的反映该特点,图像正确;

故符合题意;

C、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所以向一定量的大理石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固体的质量随着稀盐酸的增加不断减少,但不会减少至0,因为杂质不与稀盐酸反应,图象不正确;

D、向一定质量的稀盐酸中加入足量铁粉,会迅速放出氢气,因为稀盐酸的质量是一定的,所以放出的氢气也是一定的,图象不正确;

故选B

此题是化学反应与图象知识的考查题,结合反应的过程与图象情况的走势联系起来是解题的关键所在。

20.D

除杂条件:

不引入新的杂质,加入的物质不和原物质反应。

A、少量的一氧化碳在二氧化碳中不能燃烧,不能通过点燃的方法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故A不正确;

B、将燃着的木条伸入瓶中时,木条熄灭,不能说明瓶中气体一定是二氧化碳,这是因为氮气、稀有气体等也能使燃烧的木条熄灭,故B不正确;

C、加入足量稀硫酸时,铁和稀硫酸反应,铜不能和稀硫酸反应,分离过程中铁转化成其它物质,故C不正确;

D、分别加入二氧化锰时,能够产生气泡的是过氧化氢溶液,无明显现象的是水,故D正确。

21.两个氢原子每个钙离子带两个单位正电荷氧化镁中镁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一个氢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构成的

(1)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多个原子,2H表示两个氢原子。

(2)元素右上角的数字表示每个离子所带的电荷数,Ca2+表示每个钙离子带两个单位的正电荷。

(3)化学式中某元素正上方的数字表示某元素的化合价,

表示氧化镁中镁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4)化学式右下角的数字表示构成分子的原子数,H2表示一个氢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构成的。

22.SO2CO2H2CO

(1)酸性氧化物气体与水生成酸,在空气中易形成酸雨,主要包括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三氧化硫等,但不包括二氧化碳,故选SO2。

(2)干冰是二氧化碳的固体,在空气中易升华吸热,可用来人工降雨,故选CO2。

(3)最理想的燃料是H2,因为氢气燃烧产物是水,对环境无污,且放热量高。

(4)造成煤气中毒的物质是CO,一氧化碳与人体的血红蛋白结合能力较强,使血液失去输氧能力,发生煤气中毒。

23.元素吸附性过滤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稳定(或不活泼)

(1)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在AD钙奶中“钙”指的是元素,而不是指原子或分子。

(2)衣柜中常放炭包来防潮、除味,是利用了活性炭的吸附性,它能够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和异味。

(3)要除去泥水中的泥沙,可采取的方法是过滤,过滤是把固体和液体分离的一种方法。

(4)北宋画《清明上河图》能够保存至今,是因为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稳定(或不活泼),用炭黑做的油墨来书写画画,经久不变色。

24.易溶于水4NH3+3O2

2N2+6H2OCH4+2O2

CO2+2H2O环保,不会造成温室效应

(1)“可用喷水的方法除去空气中的氨气”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