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林工程项目建设可研报告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890207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65 大小:78.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态林工程项目建设可研报告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5页
生态林工程项目建设可研报告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5页
生态林工程项目建设可研报告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5页
生态林工程项目建设可研报告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5页
生态林工程项目建设可研报告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5页
生态林工程项目建设可研报告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5页
生态林工程项目建设可研报告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5页
生态林工程项目建设可研报告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5页
生态林工程项目建设可研报告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5页
生态林工程项目建设可研报告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5页
生态林工程项目建设可研报告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5页
生态林工程项目建设可研报告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5页
生态林工程项目建设可研报告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5页
生态林工程项目建设可研报告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5页
生态林工程项目建设可研报告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5页
生态林工程项目建设可研报告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5页
生态林工程项目建设可研报告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5页
生态林工程项目建设可研报告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5页
生态林工程项目建设可研报告Word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5页
生态林工程项目建设可研报告Word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5页
亲,该文档总共6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生态林工程项目建设可研报告Word下载.docx

《生态林工程项目建设可研报告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态林工程项目建设可研报告Word下载.docx(6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生态林工程项目建设可研报告Word下载.docx

8、经济林典型设计图

第一章总论

1.1项目提要

1.1.1项目名称

1.1.2项目建设地点

项目区位于博乐市南城区,博乐市森林分类经营区划的第17林班81、82、83、84小班内,东至八一水库,南至“博——五”公路83公里处,西至五一水库,北至博尔塔拉河。

地理坐标为:

东经82°

0'

06"

—82°

06'

01"

,北纬44°

50'

52"

—44°

53'

28"

地类全部是宜林地。

1.1.3项目建设单位

1.1.4项目负责人

1.1.5项目主管单位

1.1.6项目性质

新建,生态项目

1.1.7项目建设技术依托单位

1.1.8项目建设目标

1)生态林工程基本遏制艾比湖转向风沙流对博乐市的威胁,使博乐市生态环境步入良性循环;

2)基本控制项目区的水土流失,降低泥沙的入库量,防止水库淤积;

3)为博乐市及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生态保障。

4)项目区生态林工程造林成活率达到85%以上。

1.1.9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

项目区位于博乐市南城区,博州公益林17林班81、82、83、84小班内。

20"

5'

42"

55"

东至八一水库,南至博五公路(205省道)83公里处,西至五一水库,北至博尔塔拉河南岸,总面积1050hm2。

项目区内主要划分为生态林功能区、经济林功能区及附属工程区。

生态林工程区占地面积834.08hm2,含外围基干防护林80.64hm2、水源涵养林222.99hm2、防风固沙林492.65hm2、护路林37.80hm2。

经济林工程区占地面积100hm2,为葡萄园72hm2、枸杞18hm2、李子与酸梅各4hm2。

其他附属工程占地面积115.72hm2,其中道路2km,宽12m的防火隔离带109km(兼作内部道路),护林站4座,了望塔1座。

1.1.10项目建设期及进度

项目的建设期为:

2008-2010年,共3年。

2008年:

进行工程建设准备工作,包括可行性研究的编制和审批、施工图初步设计,并进行施工单位招标等,完成5000亩的造林任务。

2009年:

完成6000亩的生态林防护工程建设任务,并进行相应的附属设施的建设。

2010年:

完成剩下的5000亩造林任务,进行人员技术培训和项目的检查验收,全面进入管护阶段。

1.1.11项目投资规模与资金来源

项目总投资2986.40万元,其中:

(1)申请国家林业基本建设资金2389.12万元,占总投资的80.00%;

(2)博乐市地方配套资金597.28万元,占总投资的20.00%。

1.1.12项目效益

1)项目的建成,将给博乐市竖立起大型的绿色屏障,发挥着遏制边缘地带的生态恶化和荒漠化趋势的作用,能够减少博乐市和毗邻地区沙尘暴和浮尘的沙源。

通过项目建设,使该项目区水土、光热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新增绿地面积934.08hm2,大大提高了森林覆盖率,从而改善区域环境小气候,促进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

项目建成后,也可达到净化大气的目的,新增林具有增加近地层粗糙度、降低风速、减少蒸发、调节气温、增加空气湿度等明显的生态作用

2)项目的建设为当地居民提供了就业机会。

本项目建设过程中需聘用一批固定的管理人员和工人和大量的季节性临时工。

另外,项目的建成,将带动相关行业(如加工业、运输业、商业等)的发展,从而扩大这些相关行业的就业机会,有利于社会的安定。

3)本项目实施后,能有效地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使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率大大减少,可促进当地的工业、农业、牧业及其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项目的实施带来的间接经济效益是十分巨大的,这种经济效益将对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1.1.13项目编制单位

新疆林科院园林绿化规划工程设计所

1.2可研编制依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

2)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林业发展的意见》;

3)《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沙治沙法》

5)《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6)《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

7)《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8)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15776—95《造林技术规程》;

9)《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防沙治沙规划》

10)《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生态建设规划》

11)《国务院关于实施西部大开发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等有关政策法规

12)《博乐市“十一五”规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规划》

1.3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序号

项目

单位

数量(指标)

单位投资(元)

建设指标

(一)

土建工程

1

护林站

平米

400

700.00

2

了望塔

180000.00

(二)

营林工程

外围基干防护林

公顷

80.64

18350.60

水源涵养林(普通)

124.28

15548.80

3

水源涵养林(客土)

98.71

97231.80

4

防风固沙林

492.65

4.1

灌木林

56.60

16465.00

4.2

乔灌混交

372.05

16215.00

4.3

乔木林

64.00

14714.40

5

护路林

37.80

15971.00

6

葡萄园

72.00

36663.00

7

李子园

4.00

19400.00

8

枸杞园

18.00

21066.00

9

酸梅园

19401.00

(三)

设施设备

摩托车

20

8000.00

植保设备

30000.00

机动喷雾器

30

5000.00

高倍望远镜

2500.00

风力灭火机

10

4500.00

灭火工具

100

80.00

GPS

3000.00

投资指标

工程费用

万元

2670.60

生态林工程

2152.01

经济林工程

321.29

生产附属工程

99.90

97.40

其它费用

173.59

勘察设计、可研费

80.12

工程监理费

53.41

建设单位管理费

40.06

预备费

142.21

(四)

总投资

2986.40

1.4主要参考文献

1)《博乐市统计年鉴(2007)》

2)《新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博乐市重点公益林区划界定成果报告》

3)《干旱区造林学》

4)《新疆盐生植物》

1.5可行性研究结论

(1)符合国家和自治区有关生态建设的大政方针

党和国家领导人就西部大开发和生态环境建设做出过一系列重要指示,从历史和战略高度深刻地阐明了防治荒漠化,改善生态环境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提出了明确的治理方针和奋斗目标,要求“再造一个山川秀美的西北地区”。

本项目的建设,以保护绿洲城市生态安全,改善当地生态环境,促进西部大开发为出发点,完全符合国家的相关政策,项目建设有可靠的政策保证。

(2)项目具有良好的政策保障和群众基础

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进一步的实施,为生态环境建设创造了空前的机遇。

为此,博乐市委、市政府加大了生态环境保护治理的投入力度,将生态建设纳入政府的经济发展目标中,在建设规划、资金投入以及政策法规上给予了倾斜,并先后出台了优惠政策加以扶持。

博乐市委、市政府以及全市各族人民对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性也已形成了共识,有利于生态环境建设的外部和内部环境正在形成,生态环境建设已具备了良好的政策支持和法律保障。

(3)项目建设具备良好的技术支持与管理水平

博乐市南城区生态林建设工程主要内容是营造防风固沙林、水土保持林、水源涵养林。

博乐市党政领导对南城区生态林建设工程十分重视,多次召开专题会议,解决水源供给问题,经过反复协商,并邀请自治区规划设计部门提出论证,从中选择了切实可行的建设方案。

而且,博乐市林业局在博乐市多年的生态环境建设中,形成了一套成熟的生态林建设管理经验。

(4)为生态建设的深入进行奠定基础

通过对博乐市南城区生态林防护工程建设,营造防风固沙林,为生态建设的深入进行奠定基础;

通过本生态项目的建设,能有效地缓解博乐市及其毗邻城市的风沙危害,减少沙源,营造一个良好的区域生态环境。

综上所述,博乐市南城区生态林防护工程建设项目对于为改变日趋恶化的生态环境现状有很大作用,对生态、社会及经济都将产生巨大的影响,博乐市政府及建设单位充分利用自筹资金、社会资金和银行贷款,对南城区进行合理开发和利用,是符合林业生态环境建设的战略布局,并且项目区有优越的自然条件,有完整的项目支持体系和保护体系。

本项目立项目标明确,依据充分,技术路线正确,领导重视,实施条件优越,生态效益显著,社会效益明显。

因此,本项目的立项和实施是可行的。

第二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1项目建设背景

新疆地处祖国西北边陲,欧亚大陆腹地,面积为166多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六分之一。

境内北有阿勒泰山,中有天山,南有昆仑山,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分别位于天山南北,形成了“三山夹两盆”的地貌。

新疆远离海洋,四周高山环绕,属温带荒漠性气候,风沙、干旱、盐渍化、水土流失严重,植被稀少,生态环境十分脆弱。

全区沙漠化土地面积79.59万平方公里,占土地总面积的47.7%,占全国沙漠化土地总面积47.1%,是我国沙漠化土地面积最大、分布最广、危害最为严重的省区。

绿洲面积仅7万多平方公里,只占全区土地面积的4.2%。

生态环境整体恶化频繁引发的自然灾害,已经严重制约了当前新疆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稳定。

新疆经济属典型的绿洲经济,绿洲生态系统的良性发展直接关系到新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下,经过广大林业工作者的艰苦奋斗,新疆绿洲农区以实施“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为主体,初步形成了以农田防护林、大型防风固沙基干林带和荒漠天然林为主,多林种、多带式、乔灌草、网片带相结合的绿洲综合防护林体系,为自治区农牧业丰收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自1978年开始实施“三北”防护林建设工程以来,新疆林业建设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23年来共完成人工造林封育3425.78万亩,新增森林面积2216.1万亩,有林地面积达到4780.8万亩,森林覆盖率由当时的1.03%提高到现在的1.96%。

全疆已有11个地州市80个县市和兵团131个农垦团场实现了农田林网化,5000万亩农田中有93%受到林网保护。

45个(市、区)达到国家平原绿化县标准。

在世纪之交、千年更替的重要历史时刻,党中央、国务院适时做出了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决策,并将发展林业和生态系统恢复重建作为西部大开发的根本和切入点。

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强调“大力植树种草,推进西北、华北、东北防护林体系建设”。

为了加快生态环境建设步伐,提高林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国家林业局对林业重点工程进行了系统整合,形成了新的六大林业重点工程,“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四期工程便是其中之一。

这些都充分表明了党和国家坚持不懈地继续抓好三北防护林建设,努力改善三北地区生态环境的坚强决心。

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的地位和作用得到空前提高。

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新世纪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际出发,高屋建瓴地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

贯彻科学发展观,实施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不仅符合世界林业发展大趋势,更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迫切需求。

200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做出了《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决定》明确指出:

“在贯彻可持续发展中,要赋予林业以重要地位;

在生态建设中,要赋予林业以首要地位,在西部大开发中,要赋予林业以基础地位。

”这是对林业认识的一次重大飞跃,进一步统一了社会各界对林业重要地位的认识,林业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的战略地位得到了真正的确立,生态需求已成为社会对林业的第一需求,林业在西部大开发中的基础地位受到空前关注。

防沙治沙、荒漠化治理是新疆生态环境建设的重中之重。

王乐泉书记在谈到我区生态建设时指出:

“新疆经济大开发,必须优先考虑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突出生态建设,继续抓好‘三北’防护林等绿化工程”。

加大生态环境建设力度,进行生态建设工程,既是积极贯彻执行国家和自治区“加强生态建设,保护和治理环境”战略方针,也是关系到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性战略问题,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面对林业大发展的历史机遇,为了进一步加快新疆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步伐,完善新世纪林业建设的生产力布局,推进林业跨越式发展,根据国家和自治区林业建设的总体思路和布局,自治区拟定了《新疆“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四期规划》。

规划的总体思路是:

围绕中央关于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部署,以防沙治沙为重点,以保护现有森林资源、恢复和增加林草植被为核心,以科技为先导,调整布局,加快进度,讲求实效,做好准噶尔盆地南缘重大建设工程、塔里木河流域生态恢复工程、塔里木盆地南缘生态建设工程和五个示范区的重点林业生态建设工作。

整个工程规划范围覆盖全疆15个地、州、市的94个县级单位,到2010年,工程区内将完成造林2160万亩,其中人工造林1275万亩,封沙封滩育林600万亩,飞播造林285万亩。

力争到2010年,全疆森林覆盖度达到2.25%。

博乐市地处欧亚大陆腹地,远离海洋,周围群山环绕,阻挡了来自南北的潮湿气流,降雨量少、蒸发量大,又处于西风环流区,受副热带高压的影响,常有来自阿拉山口的大风,是个典型的内陆干旱区,生态环境十分脆弱。

林业是改善生态环境的主体,也是博乐市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保障。

以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为导向,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经广大林业工作者和人民群众的不懈努力,博乐市“三北”四期工程得以顺利实施。

近几年,博乐市加大了生态环境治理的力度,经过全市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大规模的植树造林、农区绿洲防护林体系已基本形成,并先后实施了二阶台环保绿化工程,博河河谷林恢复绿化工程、博五公路绿化工程和退耕还林工程,并加大了对荒漠次生林的管护、恢复力度,使博乐市的生态环境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森林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明显提高,局部生态环境有所改善,但从博乐市整体状况来看,还与博乐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

博乐市是博州首府,是全州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博州要实现一个大的发展,首先博乐市要加快发展。

对博乐市来讲,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凭借阿拉山口口岸作为新亚欧大陆桥西桥头堡和国家级边境经济合作区的区位优势和地缘优势,博乐市经济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大好机遇,自治区也明确提出要将阿拉山口口岸建成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各类工业产品向西推进的中转集散地和综合型物流配送中心,博乐市由此具备了独特的区位优势。

从博州地缘角度来讲,精河县好比整个博州区域的东大门,阿拉山口好比全州乃至整个新疆面向中亚和东欧开放的窗口,而博乐市恰好位居其中,是博州的心脏,中枢神经,起到了发动机的作用。

近几年,博乐市紧紧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性机遇,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加快优势资源化步伐,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目前已初步形成了以博乐市为核心的经济圈。

对周边经济区域的辐射作用日益增强,但是博乐市林业的发展还与博乐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求相比,与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紧迫性相比,还有非常大的差距,这就要求林业必须服从于博乐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实施超常规的林业跨跃式发展,才能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林业不断增长的多样化需求。

2.2项目建设必要性分析

1、加强生态建设,保障国土生态安全的需要。

新疆是生态环境十分脆弱的省区,严酷的生态环境,严重制约着新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仅风沙灾害,每年给农牧业造成的损失就达30亿元之多。

国土生态不安给我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了极大危害,土地资源损失,自然灾害加剧,严重制约着可持续发展。

森林资源分布不均,自然条件恶劣,加大了生态环境恢复和重建的难度。

加强生态建设,维护生态安全,是21世纪人类面临的共同主题,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博乐市地处欧亚大陆腹地,受干旱、半干旱大陆性气候影响,生态环境十分脆弱。

加之,多年来重用轻养,超载过牧现象严重,草场严重退化,土地沙化、荒漠化有进一步扩大趋势,土壤日趋贫瘠。

目前,博乐市土地沙化、荒漠化比较严重,面积1584km2,主要分布在艾比湖西岸、江巴斯布拉克地区,博河南岸哈萨克要路,乌拉哈那和亚麻滩地区;

水蚀化面积70.67km2,主要分布于博尔塔拉河流域两侧;

盐渍化面积486.67km2,主要分布于拜西布拉克地区、巴音塔拉地区、二阶台和达冷呼都克等地区。

艾比湖是博乐市境内的一个风口湖泊,国门湖泊、屏障湖泊和脆弱湖泊,是影响整个艾比湖流域及北疆地区生态环境的核心。

国家林业局2004年底编制的《林业发展“十一五”和中长期规划基本思路(初稿)》中的新疆准噶尔盆地南缘和艾比湖盆地西部均在博乐市境内。

“十一五”规划中指出:

该区域沙化严重,植被稀少,生态恶劣,突出表现在沙化土地扩展加剧,面积不断扩大。

近几十年来,由于艾比湖流域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口的剧增,用水量增加,使各条入湖河流水量减少,湖面急剧干缩,已由五十年代的1250km2干缩至现在的540km2,干涸裸露湖底含盐粉尘在阿拉山口强劲大风的作用下,形成沙尘暴和浮尘天气,危害辐射天山北麓,向东达乌苏市、奎屯市、沙湾县,向西覆盖博乐市直达温泉县。

博乐市范围内的年降尘量约50~100吨/km2,对农业、畜牧业、林业、工业和人民身体健康造成一定的危害。

森林具有抵挡风沙、减少水土流失、改善局部地区气候的作用,被视为“生命之林”。

近年来,随着退耕还林和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的逐步深入,博乐市各级政府部门和群众掀起了植树造林的热潮,使得博乐市局部生态环境得到初步改善,但博乐市生态环境总体仍在逐步恶化。

2.城市生态安全面临威胁

项目区位于博乐市城区南侧,处在绿洲外缘,为博乐市春秋草场,南侧为岗吉格山破碎山体,东西两侧地面较空旷,土壤为砾石戈壁,植被低矮稀疏,草场退化严重。

水文条件差,地面地下水缺乏,气候条件恶劣,为中温带荒漠半荒漠气候区,夏季炎热,冬季严寒,降水少,空气干燥。

主导风为西北风,由于狭管效应来自阿拉山口转为东南方面的风,常常携带西部冷湿气流和东部艾比湖一带的浮尘。

对博乐市的生态环境产生不利影响。

此外,项目区由于牧业严重超载过牧,草场严重退化,导致土壤沙化、荒漠化进程加剧,大风引起扬沙和浮尘天气也日趋频繁和严重,构成区域性生态环境不断恶化。

据博乐市环境监测,1991年博乐市降尘超标率为8.3%,到1998年降尘超标率达58.3%,增长7倍。

博乐城镇1998年降尘最高达43.16吨/月·

平方公里,严重危害着我市城乡人民的生产和生活。

项目区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是博州市的门面。

项目区既是沙化、荒漠化十分严重的地区,又是博河南岸属于博河流域生物工程治理的一部分,荒漠化治理和博河流域治理都是艾比湖地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项目博乐市子项目,都是近期重点治理区域。

项目区建设生态林,以形成保护城市和绿洲的绿色屏障,发挥森林调节气候、保持水土、遏制风沙、改良土壤、减少污染、维护生态安全、保持生物多样性等多种功能,对于改善博乐市生态环境和投资环境,促进文明社会,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3.人民的生活环境亟待改善

随着博乐城市的迅速发展,人口的增长,伴随着物质的高消费和生活的高水准,室内装修、大量的空调设备的应用以及柏油路面和建筑物的热效应,汽车尾气产生的一氧化碳和氮氧化合物,使城区内空气中二氧化碳和氮氧化合物含量的不断增高,这些有毒气体会使人产生各种疾病,严重影响人的身心健康。

森林在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具有多方面的综合环境效益。

森林能净化空气,吸收有害气体,阻滞和吸附烟尘。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中二氧化碳和氧气重要平衡者,1公顷森林放出的氧气可供240—280人呼吸一天;

森林还能够调和气温,森林也是一台庞大的绿色调温箱,北京市一项研究表明,1公顷绿地吸收的热量相当于189台空调机的制冷效果。

据观测,夏季时白天林内比林外低5-6℃,在500米高空测定,林地上空与无林地上空气温比相比温度要低8--10℃;

由于林木的蒸腾作用,可以增加空气的相对湿度。

森林还具有降低噪音,减少和杀灭细菌,降低疾病传播,调节心情等项功能。

项目区将增加城市森林覆盖面积,对于净化空气、降低噪音、调节空气温度与湿度等,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4.增加林业资源总量,为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有限的林业资源总量和不断恶化的生态环境对高速发展的经济和日益扩大的国民经济及社会总量产生制约。

森林是构成新疆生态环境的主体,没有森林就没有各族人民的生存前提,更没有社会经济的发展条件。

大力增加林业资源总量,保持林业发展速度与国民经济发展速度的平衡,确保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现,已成为自治区林业发展的迫切需求。

改变林业建设投资主体单一,国家办大林业,林业发展缓慢的现状,国家鼓励各种社会主体跨所有制,跨行业,跨地区投资发展林业。

放手发展非公有制林业。

鼓励投资主体多元化,按照谁投资,谁受益,掀起全社会办林业的热潮。

进一步完善市场机制,以股份制形式,组建林业经济开发区,增强林业内在生存机制,使林业最终摆脱政府扶持,实现以林养林,以林业发展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实现生态与经济良性循环。

5.充分利用地理及资源优势,发展区域经济

项目区位于博乐市南城区,在博尔塔拉河南侧,与五一水库、七一水库、八一水库、人民人园、滨河公园相连,依河傍湖,构成三库、二园、一河浑然一体的生态旅游区。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城市各阶层的人们都过着节奏紧张的生活,实行双休日后,越来越多的人们向往回归大自然,到森林中去充分享受自然环境,放松身心,陶冶情操,以便更好地工作和生活。

伴随人们对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生态旅游的要求也在不断增长,已成为一种时尚追求。

项目区与生态旅游区互相呼应,互相衬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