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生活期末试题1及答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890569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02.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化生活期末试题1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文化生活期末试题1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文化生活期末试题1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文化生活期末试题1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文化生活期末试题1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文化生活期末试题1及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文化生活期末试题1及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文化生活期末试题1及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文化生活期末试题1及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文化生活期末试题1及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文化生活期末试题1及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文化生活期末试题1及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文化生活期末试题1及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文化生活期末试题1及答案.docx

《文化生活期末试题1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化生活期末试题1及答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文化生活期末试题1及答案.docx

文化生活期末试题1及答案

必修3综合测评二

一、选择题Ⅰ(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

从2008年春节开始,直至北京奥运会开幕,英国举办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中国文化节──“时代中国”,充分展示现代中国文化的精粹与魅力。

据此回答第1~5题。

1.英国举办中国文化节──“时代中国”,说明(  )

①中国文化要成为世界文化的主流②文化交流能促进中华文化的传播③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④文化交流就是为了文化创新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从文化的角度看,在英国举办中国文化节──“时代中国”,是两国(  )

①文化传播的基本途径,扩大了各自文化的影响②文化融合的重要标志,标示着两国文化的趋同③文化上相互学习、借鉴,以实现共同繁荣的重大举措④文化相互尊重、加深理解、密切合作的具体体现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3.加强中英文化交流,是因为(  )

A.中英文化需要相互借鉴,取长补短,融汇多种文化特质

B.中英文化交流,目的是使我国在中英文化竞争中保持优势

C.文化交流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D.中英文化差异必然导致中英文化的矛盾和竞争

4.假如以此为话题,围绕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意义写一篇政治小论文,你认为比较合适的视角是(  )

①文化与综合国力②文化交流:

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③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④经济全球化与文化一元化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5.中国文化走出去取得显著成果,但在强势外来文化的冲击下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要更好地走出去,必须大力推进文化创新。

下列对文化创新的认识正确的有(  )

①离开社会实践,文化创新就成了无源之水②文化创新是文化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③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是促进民族文化繁荣④实现文化创新,需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孔子,这一名字在2500多年后仍然经常在海内外传响:

第一个以中国人名字命名的联合国大奖──孔子教育奖颁奖;“两岸孔子文化交流周”、两岸同祭孔子仪式隆重开始。

据此回答第6~9题。

6.孔子的主要言行,经其弟子和再传弟子收集整理成《论语》一书,这本书成为儒家学派的经典。

这说明(  )

A.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

B.中华文化需要不断地继承和创新

C.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D.儒家文化、儒家思想是中华文化的缩影

7.把“孔子”这个国际品牌做大做强,进一步发掘和丰富孔子儒家文化博大精深的思想内涵,使之不断创新发展,以“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胸怀走向世界。

“和而不同”指的是(  )

A.能和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

B.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其他民族的文化

C.中华文化和其他民族文化虽不同但在逐渐走向融合

D.中华文化和别的民族文化是根本不相融的

8.孔子哲学强调的和谐与永恒变易以及天人合一的思想,具有(  )

A.唯物主义思想  B.唯心主义思想  C.辩证法思想  D.形而上学思想

9.有人认为,儒家文化与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相适应,欧美文明是与工业社会相适应的。

因此,要促进工业化、现代化从根本上应该抛弃儒家文化。

这一观点(  )

A.肯定了儒家文化的价值  B.赞同对外来文化要进行科学分析

C.否定了文化的传承性  D.夸大了不同文化的共性

荀子在《劝学篇》的首句即告诫人们:

“学不可以已。

”孔子教导人们: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据此回答第10~11题。

10.上述材料告诉我们(  )

①应提倡全民学习,终身学习②学习应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内容③活到老,学到老,应成为人生的境界④每个人都必须掌握所有的科学知识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11.要终身学习,全民学习,因为(  )

①教育可以使人在有限的学习生涯中获得既有的文化财富②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更新和传播速度加快③人们只有通过学习,才能获得知识④学习成就事业,知识创造未来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北京2008年奥运会,牵动着亿万中国人的心。

据此回答第12~13题。

北京2008年奥运会火炬

12.北京2008年奥运会火炬的云纹是“祥云”设计的点睛之笔。

云纹不仅在华夏文明中有着千年的跨度,并且在建筑、雕塑、器皿和家具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云纹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传递着天地自然、人本内在、宽容豁达的东方精神和喜庆祥和的美好祝愿。

这说明(  )

①中华文化博大精深②奥运火炬展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向往和美好追求③中华文化引领世界文化潮流④中华文化具有丰富而绚丽的内容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13.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以及国家体育场“鸟巢”的设计,借鉴了中国传统的空间观、宇宙观和建筑观理念,这两种建筑在外形上相呼应,体现了“天圆地方”的传统理念。

这表明(  )

A.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B.建筑理念对建筑业具有重大的指导作用

C.人的认识来源于客观,灵感来源于主观

D.继承传统理念是发展现代建筑事业的前提条件

春节是我国最古老、最具文化内涵的节日,是中华民族的“集体狂欢”。

几千年来无论时代和社会如何变化,人们对春节激情不退、期待不减、祝福不变。

据此回答第14~17题。

14.“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家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过年写春联、贴春联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

下列对传统习俗认识正确的是(  )

A.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  B.是民族精神的火炬

C.是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D.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15.几千年来无论时代和社会如何变化,人们对春节激情不退、期待不减、祝福不变。

这说明(  )

A.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  B.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C.民族文化具有独特性  D.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16.家人团聚,交流亲情,回首过去,筹划未来,放松身心,愉悦精神,春节蕴涵着传统文化的和谐精神。

充分展示和发掘这种节日文化内涵,传播其中的和睦、和顺、和美的理念,有利于(  )

①重温家庭亲情,协调人际关系②弘扬中国民族优秀传统文化③促进社会的和谐与安定④摆脱传统束缚,建设适应时代要求的新文化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7.近年来,回家团圆、吃饺子、逛庙会、放鞭炮等传统的过年方式回到越来越多的中国人身边;与此同时,电话、手机短信、网络等也成为拜年的“新式武器”。

这表明(  )

①各民族具有自己独特的文化②中国人尊重传统年俗及其蕴涵的精神③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④传统文化的具体内涵因时而变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中医学是中华文化中的一颗明珠,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建国以后,我们对中医采取了一种不正确的态度,使中医学的继承出现了危机。

“十一五”期间,卫生部明确提出继承传统医学,振兴中医的规划,让我们看到了中医复兴的希望。

据此回答第18~20题。

18.下列属于中医文化的是(  )

①针灸②推拿③静脉注射④草药外敷疗法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19.中医治疗讲究系统性,注重各种草药的相生相克,强调针对不同年龄、不同体质的患者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

这表明中医具有(  )

A.实用性  B.整体性  C.独立性  D.科学性

20.今天,一些长期从事医疗工作的西医工作者对中医仍然抱有一种偏见,认为中医是“伪科学”。

这种偏见属于(  )

①历史虚无主义②民族虚无主义③守旧主义④不爱国

A.①④  B.①②  C.①③  D.②④

南京的“馒头”计划(政府出钱每天向人们免费发放一个“粗粮”馒头,预防高血压、高血脂等)实行一年多来,1.7万人参与,对各种慢性病的辅助治疗效果明显,参加的人越来越多,许多人的饮食观念也重新从“精”回归到“粗”。

这不但有效地转变了市民的饮食观念,而且促进了人们的健康。

据此回答第21~24题。

21.从传统文化的角度看,饮食方式属于(  )

A.传统习俗  B.传统节日  C.传统思想  D.非物质文化遗产

22.一般来讲,由于气候、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北方人习惯于吃粗粮,如小麦、高粱、红薯等,而南方人粗粮吃得少一些。

近年来,由于受经济的发展、旅游业的繁荣、政府的倡导、人们的知识素养提高等因素的影响,南方人也注重吸收北方的饮食习惯的长处,有意识地多吃一些“粗粮”。

这说明(  )

A.南北的饮食习惯差别正在消灭

B.经济的发展与变化促进了文化的变革与融合

C.文化的交流将使地域文化逐渐消失

D.不同的地域文化各有其优点与缺点

23.虽然南北方人的饮食习惯有交流融合的一面,但是,从南北方人的饮食习惯中人们还是可以把上海人、浙江人、北京人分得一清二楚。

这反映了饮食文化的(  )

①民族性②地域性③相对稳定性④时代性⑤继承性

A.①②③⑤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⑤

24.政府出资引导人们转变饮食习惯,形成科学健康的饮食观念。

这说明(  )

A.文化建设就是政府的事情  B.在文化建设上,政府要发挥导向作用

C.文化建设必须由政府来控制  D.文化建设只能依靠政府推动才能发展

二、选择题Ⅱ(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项或两项以上符合题意。

25.在新西兰举行的第31届世界遗产大会上,“开平碉楼与村落”作为2007年中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唯一项目被表决通过,中国南方的这片村落一时间吸引了世界的目光。

对文化遗产的认识正确的有(  )

A.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B.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和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C.文化遗产是世界文化多样性的生动体现

D.使各国的文化遗产都成为世界遗产

取之不尽

读漫画《取之不尽》。

据此回答第19~20题。

26.漫画表明(  )

A.翻拍古典名著必须去其糟粕

B.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仍具魅力

C.传承古典名著是最好的文化创新

D.有些人热衷于对中国古典名著进行影视翻拍

27.漫画《取之不尽》警示我们(  )

A.要将古典文学名著作为主要的思想源泉

B.翻拍中国名著时不应该“全盘照搬”或者“断章取义”

C.影视创作要避免脱离现实的盲目跟风和简单重复

D.影视创作要避免因追求经济效益而重视市场需求

28.一位哲学家曾做过这样的比喻:

政治是骨骼,经济是血肉,文化是灵魂。

下列说法对经济、政治和文化之间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  )

A.没有文化,政治和经济就无法产生和存在

B.经济和政治是由人类创造的,文化是由上帝创造的

C.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D.文化由经济、政治所决定,又给予政治和经济以重大影响

29.《人民日报》载文指出,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形成和发展是多元一体的,就是说不止有一个源头。

比如,长江上游的宝墩文化,长江中游的石家河文化,长江下游的良渚文化以及黄河流域的大汶口文化。

这说明(  )

A.古老辉煌的中华文明博大精深,具有极大的包容性

B.在古代社会,中华文化曾长期处于世界前列

C.文化的源头越多,越有利于自身的发展

D.各种文化和睦相处、兼收并蓄,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特征

30.在“八荣八耻”教育中,北京某中学在圆明园开展了“弘扬民族精神”、“使命与责任”、“奥运与中国责任”、“航天精神与中国梦”等专题讨论,还为高三学生举行成人仪式。

圆明园承载了国家和民族太多的屈辱,我们必须从废墟与耻辱中站起来!

让学生从自己的亲身体验中去感悟,才能更深入人心。

上述事实表明(  )

A.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有利于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养

B.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影响人们的文化素质

C.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D.青年学生需要主动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熏陶

31.针对某电视台举办的“第一次心动”比赛环节设计丑陋粗糙、评委举止失态、节目设计缺乏艺术水准、内容格调低下等问题,国家广电总局下发通报,紧急叫停这一选秀节目。

这表明(  )

A.要发展人民群众喜爱的健康有益的文化

B.文化市场需要引导、规范

C.文化市场需要坚持多样性原则

D.要支持健康文化,抵制庸俗落后的文化

32.在我国,种茶、制茶、饮茶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

茶叶种类日益增多,制茶工艺日益先进,饮茶方法日益科学,茶文化的内涵越来越丰富。

杭州提出“茶为国饮,杭为茶都”的口号,利用茶都优势,发展茶文化旅游,把茶文化与经济建设有机结合,促进了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这体现的《文化生活》的道理是(  )

A.茶文化是社会文化的一部分

B.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C.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D.茶文化提升了文化品位,决定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33.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推进文化创新,增强文化发展活力。

我们应当(  )

A.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培养高尚的道德风尚

B.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

C.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学习和借鉴世界优秀文化的成果

D.全面继承中华传统文化

三、简答题

34.材料一 在科技革命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直接推动下,世界各国文化产业迅速发展。

美国文化产业在GDP中的比重居于第四位,英国文化产业平均发展速度是整个经济增长速度的近两倍。

而我国目前劳动力的平均受教育年限明显低于发达国家,中美文化产品贸易逆差巨大,与我国的贸易地位很不相称。

材料二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

“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

结合上述材料回答问题。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现象?

(2)从文化对社会影响的角度,归纳提高我国文化竞争力的原因。

35.材料一 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认为,在近六千年的人类历史上,出现过二十六个文明形态,但是只有中华文化是延续至今而且从未中断过的文化。

就世界范围而论,中国古代文化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化之一。

唯有中华文化表现出最顽强的生命延续力。

材料二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强调“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1)分析中华文化延续至今而从未中断过的原因。

(2)在“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过程中,当代中学生应从哪些方面去努力?

四、辨析题

36.加强与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借鉴、融合,能推动我国的文化创新。

37.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又与中国“和合”文化传统有着历史渊源。

从“和为贵”的处世哲学,到“和而不同”的文化理念,从“天人合一”的自然意识,到“协和万邦”的国家观念,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理念深深影响着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

辨题:

建设和谐文化,就是要回归中华传统文化。

五、分析说明题

38.材料一 在社会意识和社会价值观日益多样化的今天,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修养、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心显得尤为重要。

材料二 浙江省委宣传部、浙江省总工会等联合主办的“十大最感动您的民工”揭晓。

李海,海宁斯博特制衣有限公司员工,利用业余时间为工友们办起企业小广播,缓解他们的各种压力;陈伟,江山市峡口镇民工,见义勇为帮助被抢劫的学生,被歹徒报复刺伤;崔会会,年仅22岁的细纱挡车工,被誉为自强不息的棉纺行业“神纺女”……他们成为人们心目中的“民工偶像”。

(1)在“十大最感动您的民工”身上折射出中华民族的哪些精神和道德情操?

(2)怎样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心?

39.材料一 有专家称:

“19世纪是军事征服世界的世纪;20世纪是经济发展的世纪;21世纪是以文化建立新时代的世纪。

”在美国,文化产业是第一大出口产业,每年仅电影的出口额就达百亿美元。

通过电视、电影、连环漫画、杂志、广告等,美国公司对墨西哥底层人们思想的影响,远远超出了墨西哥政府和墨西哥的教育制度。

材料二 在不知不觉中,麦当劳、肯德基在中国的生意越来越好,可口可乐、百事可乐成为饮料市场的主要品牌。

走进电影院、打开电视机,外国的电影、电视节目充斥我们的视野。

一些年轻人热衷于西方的“情人节”、“圣诞节”等洋节,却对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漠不关心。

材料三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

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

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推进文化创新,增强文化发展活力。

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做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

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繁荣文化市场,要充分发挥人民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让人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

阅读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从《文化生活》角度结合材料一,分析说明我国为什么把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作为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任务。

(2)根据材料一、二,从《文化生活》角度说明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们应怎样弘扬民族精神,保卫国家的文化安全。

(3)从《政治生活》角度简述党和政府重视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政治依据。

(4)从《经济生活》角度分析说明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们应怎样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

(5)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否定观谈谈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与继承民族传统文化的关系。

六、案例探究题

“嫦娥一号”月面图像

40.“神舟”六号成功发射,“嫦娥一号”绕月飞行……一个航天大国正在崛起。

右图是中国国家航天局正式公布的“嫦娥一号”卫星传回的第一幅月面图像。

宏大的探月工程吸引了每一个中国人的注意力,亿万中国人民的民族荣誉感和成就感空前高涨。

(1)从文化与综合国力关系的角度思考,我国“嫦娥一号”探月卫星的绕月成功,为什么有利于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

(2)结合“嫦娥一号”的发射,谈谈为什么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3)在市场经济发展和价值多元化的背景下,应该怎样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Ⅰ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B

D

A

A

A

C

A

C

C

C

B

B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B

A

B

A

D

D

B

B

A

B

D

B

二、选择题Ⅱ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AC

BD

BC

CD

AD

ACD

ABD

ABC

ABC

三、简答题

34.

(1)材料一反映了在科技革命和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国与发达国家相比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发展滞后,文化竞争力不强。

(2)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和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政治和经济。

当今时代,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

②文化的力量熔铸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③增强文化竞争力有利于为经济建设提供精神动力、方向保证和智力支持,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激发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

35.

(1)①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

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②史书典籍,是中华一脉相承的重要见证。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十分重视历史经验,重视保存历史资料。

③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还得益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2)①投身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伟大实践,做新时期中国先进文化的传播者和建设者。

②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处理好继承、发展和创新的关系。

③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做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

④正确区分先进文化与落后文化、腐朽文化,提高文化鉴别能力。

⑤正确处理科学文化修养与思想道德修养的关系,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四、辨析题

36.

(1)文化多样性是世界的基本特征,也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

在实践基础上,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借鉴、融合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

但是,那种认为只要加强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借鉴,就能推动文化创新的观点是不正确的。

(2)在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的过程中,首先,必须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原则,平等交流,相互借鉴。

其次,必须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扬长避短,取长补短。

再次,在学习、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必须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只有这样才有助于推动我国的文化创新。

(3)要推动我国的文化创新,必须立足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这是我国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还应着眼于中华文化传统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旧鼎新”,这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

还应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

在内容和形式上积极创新,努力铸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

37.

(1)对待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加以改造和剔除。

建设和谐文化,要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和合”思想。

(2)对待传统文化,要立足实践,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创新,以体现时代精神,顺应社会发展要求。

建设和谐文化,不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简单回归。

五、分析说明题

38.

(1)从他们身上折射出勤劳勇敢和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和爱岗敬业、奉献社会、助人为乐、勤俭自强等道德情操。

(2)①要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坚持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相结合;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以增强诚实守信意识为重点;与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相承接,遵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②党要代表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政府要履行好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职能,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③公民要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自觉接受先进文化的陶冶,提高思想道德的认识水平、判断水平,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39.

(1)民族要振兴,国家要富强,我们必须高举民族精神的火炬,把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作为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任务。

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2)要保卫国家的文化安全,必须铸造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强基固本。

①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的影响,必须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

③青年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

我们都应该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肩负起为中华民族强基固本的文化使命。

(3)①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建设和谐文化,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是提高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的要求,有利于坚持科学执政,加强党的政治、思想领导,保证和谐文化的社会主义方向。

②我国政府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坚持依法行政和对人民负责,切实履行文化职能,建设和谐文化,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巩固和谐社会的思想道德基础,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民族凝聚力的重要内容,有利于增强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

(4)①发挥市场对文化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大力培育文化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