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北平教案设计.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890912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1.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想北平教案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想北平教案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想北平教案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想北平教案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想北平教案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想北平教案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想北平教案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想北平教案设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想北平教案设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想北平教案设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想北平教案设计.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想北平教案设计.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想北平教案设计.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想北平教案设计.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想北平教案设计.docx

《想北平教案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想北平教案设计.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想北平教案设计.docx

想北平教案设计

想北平教案设计

【篇一:

《想北平》教学设计】

《想北平》教学设计

一、文本分析

这篇课文选自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月是故乡明”专题中的第一板块“漂泊的旅人”;这篇课文写的内容和主题是:

表达对故乡北平的想念,就是标题中的三个字——想北平;这篇课文的特点是:

选择平民化的内容“五多”——静儿多、空儿多、花朵、菜多、果子多;运用平民化的语言——平时不花哨、口语不呆板、亲切不严肃;表达平民化的情感——对故乡北平真挚的、想说又说不出的、不兼容的、排他的爱恋和想念。

二、学生分析

学生需要从中学到的是:

选择个性化的内容,运用个性化的语言,表达个性化的情感,加深对故乡的认识和体会,提高语文素养。

高一的学生,已经具备了相应的学习基础:

首先,在认知上,对散文的内容选择、语言运用、情感表达等已经有一定的了解;其次,在情感上,对故乡和思乡之情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体会。

学生需要采用的学习方法是:

诵读法、体验法、探究法等多种自主学习的方法。

三、目标阐述

(一)知识与能力

1.能说出内容选择的特点和方法;

2.能阐述语言运用的特点和方法;

3.能解释对比手法的运用和效果。

(二)过程与方法

1.能在学习课文内容的过程中运用诵读涵咏的方法;

2.能在体会课文情感的过程中运用入情体验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感受作者对故乡北平真挚的爱恋和真切的思念;

2.能体会作者对故乡自然生态美的欣赏和偏爱。

(四)教学重点

1.能说出内容选择的特点和方法。

(五)教学难点

1.能阐述语言运用的特点和方法。

四、过程设计

(一)教师激趣导入

故乡,是我们每个人心中最为柔软的地方。

千百年来,它以自己独特的魅力牵动着无数文人墨客的心。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咏出了李白的浓浓乡愁;“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吟出了王建的悠悠情思。

而现代作家老舍,也曾写过一篇思念故乡的散文,他对于故乡又是怎样的爱呢?

今天,我们就一起去研习老舍的《想北平》。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教师不先入为主地给学生预设立场,而让学生打开书本,自主诵读。

诵读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或有声朗读,或无声默读。

在诵读中整体感知课文。

(三)讨论文体特点和学习内容

读完课文后,每人根据自己对文本和已读过散文的理解,说说散文这种文体有什么特点。

每人独立思考后,进行小组交流,形成小组的基本共识。

然后教师随即抽几个小组的代表进行发言。

最后教师也说说自己的基本理解:

散文是离作者心灵最近的一种文体,是最富有个性化的。

可以试着用四个“个性化”来概括它的特点:

散文是作者选择个性化的内容、运用个性化的语言、表达个性化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文体,并带有明显的个性化的写作技巧。

在此基础上再思考:

作为散文,哪些内容是必学的?

学的先后顺序如何?

每人独立思考后,进行小组交流,形成小组的基本共识。

然后教师随即抽几个小组的代表进行发言。

最后教师也说说自己的基本理解:

散文必学的就是以上四个“个性化”:

学习顺序可以依次进行:

先学习作者选择了哪些个性化的内容,再学习作者在这些个性化的内容中运用了什么个性化的语言,后学习作者在这些个性化的内容和语言中表达了什么个性化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最后学个性化的写作技巧。

如果你认为还有其他值得学习的地方,再留出一个自主学习的时间,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四)一研习个性化的内容

本文选择了哪些内容?

这些内容有什么总的个性化特征?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个性化特征?

每人独立完成后,在小组内交流,相互评判,形成小组最佳答案;

最后教师也应该说说自己的研习心得——

作者开篇就说:

“我所知道的那点只是‘我的北平’”,可见散文所选择的内容是自己所知道的,与自己的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

作者先后选择了以下内容来写“我的北平”:

北平“动中有静”、北平“有空儿”、北平“花多菜多果子多”。

概括而言,就是“五多”:

静儿多、空儿多、花多、菜多、果子多,这就是作者选择的个性化内容,它们体现了北平的个性化特点:

动中有静、布局匀调、贴近自然,这些正是平民所喜欢的。

因此,这个性化的内容也就具有了平民化色彩。

为什么选择平民化的“五多”呢?

因为老舍本是一个平民,出身贫寒,课文结尾也说:

“像我这样的一个贫寒的人,或许只有在北京才能享受一点清福吧。

”所以,作者的身份和经历决定了他不会写北京的豪华建筑,不会写北京的热闹和拥挤,不会写北京的“书多文物多”。

(五)二研习个性化的语言

作者在写这些个性化内容的时候,运用了哪些语言?

这些语言有哪些特点?

又有什么总的个性化特征?

要求内容概括简洁、全面,特点分析准确、深刻。

边研习边在备用纸上写下关键词句,时间8分钟左右。

每人独立完成后,在小组内交流,相互评判,形成小组最佳答案;之后派代表发言,各小组互评,形成班级最佳答案。

最后教师也应该说说自己的研习心得——

本文在写北平的“五多”时,语言特点有三个:

平时不花哨、口语不呆板、亲切不严肃。

这三个特点几乎同时体现在作者的各种表达语言中,比如“坐在石上看水中的小蝌蚪或苇叶上的嫩蜻蜓,我可以快乐地坐上一天,心中完全安适。

”“(果子)进了城还带着一层白霜儿,美国包着纸的橘子遇到北平带霜儿的玉李,还不愧杀!

”这些个性化的语言也可以用“平民化”来概括。

(六)三研习个性化的情感

作者选择个性化的内容,运用个性化的语言,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在文中是怎样表现的?

又有什么个性化的特征?

要求内容概括简洁、全面,特点分析准确、深刻。

边研习边在备用纸上写下关键词句,时间8分钟左右。

每人独立完成后,在小组内交流,相互评判,形成小组最佳答案;

最后教师也应该说说自己的研习心得——

作者表达的情感就是“想念北平”,这在标题和结尾都有体现。

标题是:

“想北平”,结尾是:

“真想念北平阿!

”思念故乡是文学作品中永恒的主题,也是每一个普通人都具有的温柔情怀,因此作者的情感具有共性。

但“想北平”在共性中还是有一些个性的。

比如第二段,作者认为,第一,爱北平的感情几乎是想说而说不出的,正像爱自己的母亲;第二,爱北平不是具体的哪个“枝枝节节”,而是“整个儿与我的心灵相黏合的一段历史,一大块地方”;第三,爱北平是排他性的,不能爱上海与天津,不能爱巴黎、伦敦等名城,“因为我心中有个北平”。

这些都是作者在表达“想北平”时表现出的个性化的情感。

这份情感很本色,不掩饰,不虚伪;很“低层”,“不兼容”,没有“世界眼光”,因而也可以用“平民化”概括。

(七)四研习个性化的写作技巧

作者选择个性化的内容,运用个性化的语言,表达了个性化的情感的过程中,采用哪些个性化的写作技巧?

有怎样的具体表现?

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

要求内容概括简洁、全面,特点分析准确、深刻。

边研习边在备用纸上写下关键词句,时间8分钟左右。

每人独立完成后,在小组内交流,相互评判,形成小组最佳答案;之后派代表发言,各小组互评,形成班级最佳答案。

最后教师也应该说说自己的研习心得——

本文的写作技巧可以用三个平民化来概括:

平民化的选材、平民化的语言、平民化的比较。

第一,平民化的选材。

老舍是一个平民,他写心中想念的北平,就选择与自己的平民身份相关的生活素材,只写“我的北平”。

比如

第四段写自己安适地面向着积水潭,坐在石上看水中的小蝌蚪或苇叶上的嫩蜻蜓等。

效果是:

让北平显得亲切可近,同时充满了生活气息。

第二,平民化的语言。

作者运用北京老百姓的口头语言进行写作。

无论是叙述,还是描写,都运用了平民化的语言。

效果是:

平白中显出亲切,通俗中显出生活味。

第三,平民化的比较。

作者在表达对故乡北平的喜爱和思念时,拿它与四大欧洲历史都城来比较,以此突出北平的平民化气息。

此外,还将对故乡北平的爱与对母亲的爱进行类似性比较,这也是平民化的

比较。

效果是:

能充分凸显北平这个城市的平民化特点,同时能给读者留下深刻而独特的印象。

(八)自由式补充研习

在以上研习的基础上,再给出一个自由研习的时间,每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补充研习。

时间机动。

(九)了解作者情况

教师介绍本文相关资料,让学生了解作者情况,提升认识——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北京人,出生在一个贫民家庭。

曾因创作《龙须沟》而被授予“人民作家”称号。

他的作品大多取材于市民生活,他所描写的自然风光、世态人情、习俗风尚,运用的群众口语,都呈现出浓郁的“京味”。

老舍一生著述颇丰,以长篇小说和剧作著称于世。

长篇小说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等,剧本有《龙须沟》、《茶馆》等。

另有《老舍散文集》、《老舍诗选》。

(十)积累性美读

先读新字新词,独立掌握后先在小组内互测,后由教师现场检测。

再读语言优美、情感优美的段落;对其中的佳句熟读成诵,并现场展示。

最后,全班齐读课文,带上自己的体验和理解,读出深度。

(十一)总结本课学习

下课后,每人用一句话总结自己的学习收获。

要求总结收获准确、全面,总结启示深刻、独到。

先用备用纸写下来。

时间2分钟左右。

每人独立完成后,在小组内交流。

再自主发言三四人,边说边自评互评。

最后教师也说说自己的总结:

学了这篇课文之后,我们应该明白,表达思乡之情,要选择离自己最熟悉的内容作为题材,要用富有个性化的语言来写,这样才能最淋漓尽致地抒发内心的真挚情感,才能感动到自己和他人。

因此,我们写作文时也应该运用这种方法。

那么,就让我们仿照《想北平》的写法,以《想》为题,写一个片段,字数200字左右,把你对家或母校等的独特感受表达出来。

(十二)教师推荐课外阅读篇目

仅仅通过这篇课文,我们不可能对老舍有全面的了解。

如果同学们想进一步了解老舍,可以阅读他的散文《住的梦》。

五、板书设计

【篇二:

《想北平》教案】

想北平教案

晏冰清

一、教学目标

1.反复研读,与文本、编者对话,感受老舍的写作特点与语言特色;

2.了解散文的衬托、对比手法,学习作者从平凡的事物入手,抒写自己的主观感受和感情的写法;

3.结合对话栏,深刻体会作者对北平刻骨铭心的眷恋之情,深化对课文的理解,提高鉴赏与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对作者字里行间的表达中透出对故土的依恋之情的理解与远离故乡的游子的乡愁的体会。

2.相关散文写作方法的应用

3.文本的主观性和读者的个人体验结合点的把握。

三、课程类型与教学模式、方法

课型:

新授

教学模式、方法:

诵读法,用原句解读,加强文本与自己的对话体验;讨论法,鼓励学生谈自己的感想,增进师生间、生生间的交流;点评法,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四、教学用具与媒体

多媒体教学

五、教学过程与时间分配——教学设计与教学内容

1、导入

上课~~

今天很高兴由我来给大家上这一课,首先请大家先欣赏一首歌。

播放《橄榄树》,ppt上显示歌词。

同学们知不知道这首歌是谁写的?

(三毛)那么这首歌写的是什么内容呢?

真的只是写橄榄树吗?

(实际上写的是流浪在他乡的人对故乡的怀念。

故乡一直是中国人艺术创作的重要源泉。

有谁能告诉我,为什么文人以及艺术家这么喜欢故乡这个题材?

(充分了解、感情真挚、乡土情结)是的,就是因为这些原因,故乡这个简单的词语才能够源源不断地供给作家们灵感。

那么同学们还能不能想到一些有关故乡的诗歌、散文或者是歌曲?

ppt上举例。

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就是和故乡有关的,请大家把书翻到49页,我们一起来看看老舍眼中的故乡是什么样的。

这篇文章的作者是老舍,有没有同学读过老舍的作品?

你们知道老舍还写过哪些作品?

那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老舍。

ppt上老舍资料。

首先给大家播放一段视频,你们可以跟着默读,也可以闭上眼睛认真听。

2、题解

听完整篇文章,你们能不能告诉我,这篇文章说的是什么?

是不是作者想北平、爱北平?

这篇文章的题目就是《想北平》,为什么要用这个想字,如果换成爱北平、写北平,这样好不好?

ppt(不好,想这个字有眷恋、怀念,感觉悠久绵长,比“写”多了一份深情,比“爱”多了一份沉淀和内敛)

1、“想”字好,“想”源于爱,流露出作者对北平真心喜爱。

比“写”字更直抒胸臆,掺入主观情感,深沉而又真切,同时也表明老舍要与读者分享他对北平的想念。

2、这篇文章是作者在青岛写的,而北平形势危急,空间上有了距离,作者只能用文章表达对北平深沉的想念和真切的爱。

,爱什么,和怎么样写爱,由此划分为三个部分。

我爱北平,这个爱说不出(1—3小节)——北平城与众不同的特点(4—7小节)——我真想念北平(第8小节)。

3、开头(1、2、3)段

既然我们已经这篇文章写的是作者对于北平的爱和眷恋,那么我们先来从课文的前三段来看看作者对北平究竟是一种怎样的爱?

我们先在原文里面找一找,有哪些词句是可以体现作者对于北平的爱的?

ppt(我的北平等)

我们来看看这几段用到了什么写作手法。

ppt

(1)运用类比的手法。

类比修辞是基于两种不同事物之间或道理间的类似,借助喻体的特征,通过联想来对本体加以修饰描摹的一种文学修辞手法。

我们来看看前三段哪里用到了类比手法。

课文第二段,用对母亲的爱类比对北平的爱,写出了对北平爱的深沉、真挚,言语不够表现心情,只有微笑落泪才足以表达。

课文第三段,用由音乐与图画引起的爱类比对北平的爱,写出了对北平爱的纯净、高尚。

(2)化用典故。

在文章的第三段是不是用了杜鹃啼血这一典故来写对北平爱的刻骨铭心。

谁能概括一下这种爱是什么样的?

(真爱,难以言说,接近对母亲的爱)

4、中间部分(4、5、6、7)段

既然作者这么爱北平,那么我们就来看看,北平究竟有怎样的魅力让老舍如此地爱它。

我们首先来看第和四段,第四段一开头就提到了伦敦、巴黎、罗马和堪司坦丁堡(就是君士坦丁堡),所以很明显接下来几段是运用了对比的手法,把北平和这四座城市来进行比较。

其中着重提到了巴黎。

我想问问大家,提到北平,你们想到的是什么?

那么提到巴黎呢?

ppt我们先来欣赏几张图片。

那么老舍眼中的北平和巴黎又是什么样的?

我们在原文当中找一找。

(巴黎,依我看,还太热闹?

?

;有许多地方令人疲乏?

?

)那么北平是什么样的呢?

(既复杂又有边际?

?

和太极拳相似,动中有静?

?

温和)再看看第五段里,(在人为之中显出自然,既不挤得慌,又不太僻静?

?

;处处有空儿,可以使人自由地喘气?

?

;在建筑的周围都有空闲的地方)

那我们来概括一下这两段中北平的特点:

动中有静;布局合理。

再来看看第六段和第七段。

这两段中作者写到的北平是什么样的?

(花多菜多果子多;使人更接近了自然;可以悠然见南山的)这里说到北平带着霜儿的玉李和美国包着纸的橘子是不是也运用了对比手法?

作者更喜欢哪一种?

北平的玉李是不是,“美国的包着纸的橘子碰到北平带着霜儿的玉李,还不愧杀!

”所以我们可以概括出来北平的特点还有:

物产丰富;贴近自然。

作者写了这么多北平的特点,其实就是在说他为什么想念北平、热爱北平。

在这里老舍还运用了一种写作手法,就是细节描写。

ppt

那我们来看一看第七段旁边的对话栏,思考一下,为什么老舍在写北京这样一个大都市的时候,提到的都是一些日常的事物呢?

假设一下,如果老舍是一名游客,那么他能看到的北平会不会就是故宫、天坛这样的名胜呢?

所以,正因为老舍是北京人,所以他在写北平的时候才从大处着眼,而从小处落笔,正因为他对北平的熟悉与热爱,他才写出北平的与众不同。

如果是北京的匆匆过客,恐怕除了感叹历史的悠久,建筑的恢宏也就没什么了。

老舍的生活就在这些院落里,墙根边,他是一个平民艺术家。

作者用这些舒缓而平淡的文字,表达了一个平民知识分子对北平娴雅而热烈的情怀。

从另外一个角度讲,老舍以一个贫寒人的眼光看待北平,他关注的是和他一样的平民人的生活以及环境,看到的就是“温和自然”“布置匀调”“物产可爱”,归结到一点就是他的“平民意识”。

ppt

(1)作者出身贫寒,更加熟悉这一切,也有更深的感情。

(2)他有一颗平常心,追求平淡、恬静,有浓厚的平民意识。

(3)日常平凡的点滴事物反映他与北平的亲密,对北平感情的深厚,作者真正融入了北平生活,深入到了它的血肉肌肤之中。

5、结尾

现在我们来看最后一个部分,就是第八段。

第八段只有一句话,我们一起来朗读一遍。

好的,预备,开始。

好的,这段话很短,是对全文的一个总结。

你们觉得用这句话来结尾好不好?

好在哪里呢?

题目就是想北平。

和前文里面哪些句子句子有呼应?

ppt(1、点明题意;2、照应开头:

言语是不够表现我的心情的,只有独自微笑或流泪才足以把内心表达出来;3、感情浓烈,意味深长,收到了“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

这是老舍怀着对北平的热爱、思念、担忧,发出了和着血泪的呼唤)

为什么说是血泪的呼唤呢?

这篇文章写于1936年,大家知不知道这个时候的中国处于一个什么样的环境中?

(日本全面侵华战争即将爆发)在这里我要给大家

介绍一下这篇《想北平》的创作背景。

ppt

本文写于1936年,作者当时在青岛不在北京。

那时日本帝国主义已经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丧权辱国的《何梅协定》的签订,适应日本侵略需要的“冀察政务委员会”的成立,都说明华北危急,北京危急。

作者作为一个热爱北京的知识分子,忧心如焚,思念家乡之情较平日里更为强烈,这一声呼唤,充满了民族忧患意识,震人心弦。

相关历史事件

*1931年,“9.18事变”,东北沦陷。

*1935年,华北事变,平津危急。

6、总结

好的,整篇文章我们现在都读完了,那么这篇文章的写作特点又是什么呢?

1.修辞上善用:

类比、对比、比喻等手法这个我们之前已经讲过了

2.京味儿十足

3.语言真切质朴

都说文如其人,那么大家能不能根据这篇文章来推断一下老舍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自由回答)

这篇《想北平》只是老舍众多怀念故乡文章当中的一篇,现在我们来看看老舍写的另外一篇,是一首小诗。

ppt

最后我们再来看一看其他人是怎样写故乡的。

给大家推荐一篇课外阅读文章,是郁达夫《故都的秋》。

下课。

【篇三:

《想北平》教案张圆媛】

《想北平》教学设计

第一小组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掌握关于老舍的文学知识,了解散文衬托手法,学习作者从平凡的事物入手,抒写自己的主观感受和感情。

2、过程与方法:

反复品读,感受作者质朴的语言,与文本、编者对话,深刻体会作者对故乡北平刻骨铭心的眷恋之情。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习作者从平凡事物入手抒写自我感受的写法。

[教学重点]

了解散文的主要特征,学习作者从平凡事物入手抒写自我感受的写法。

[教学难点]

感受作者质朴的语言。

感受作者字里行间的表达中透出的强烈的主观性,体验作者的感情。

[教学方法]反复阅读,用原句解读,加强文本与自己的对话体验,增进师生间、生生间的交流。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在人类情感世界的精囊里,有的可以说,可以画,但有的情感却无法诉说。

即便是柳永,尽管他才华横溢,词赋甲天下,在友人分别之际,也只是“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乡愁也是如此,有人“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老舍生在北京,长在北京,一生67年中在北京度过42年,最后在北京去世。

他也曾漂泊海外多年,回国后一段时间又在远离故土的地方工作,对北平自然有着独特的感情。

这篇文章就是写在1936年他在青岛工作时,就让我们通过阅读《想北平》,领会作者是如何抒写自己难以言说的浓浓的思乡之情的。

1、关于老舍的常识

对于老舍想必大家都不陌生,我想请一些同学谈谈对老舍的认识;

明确:

老舍(1899-1966),满族,北京人,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另有笔名絮青、鸿来、非我等。

出身于一个贫民家庭。

1918年北京师范大学毕业后任小学校长和中学教员。

1924年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汉语讲师,阅读了大量英文作品,并从事小说创作。

1926年加入文学研究会。

1930年回国后任济南齐鲁大学、青岛大学教授。

抗日战争爆发后南下赴汉口和重庆。

1938年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成立,他被推选为理事兼总务部主任,主持文协日常工作。

1946年应邀赴美国讲学一年,期满后旅居美国从事创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不久应召回国,曾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副主席等职,参加政治、社会、文化和对外友好交流等活动,注意对青年文学工作者的培养和辅导,曾因创作优秀话剧《龙须沟》而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

“文化大革命”初期因被迫害而弃世。

老舍一生著作颇丰,以长篇小说和剧作著称于世。

主要著作有:

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猫城记》、《离婚》、《牛天赐传》、《文博士》、《骆驼祥子》、《火葬》、《四世同堂》、《鼓书艺人》、《正红旗下》(未完);中篇小说《月牙儿》、《我这一辈子》;短篇小说集《赶集》、

《樱海集》、《蛤藻集》、《火车集》、《贫血集》;剧本《龙须沟》、《茶馆》,另有《老舍剧作全集》、《老舍散文》、《老舍诗选》、《老舍文艺评论集》等。

2、这篇文章的创作背景

这篇文章写于抗战爆发前夕的1936年。

1936年的老舍正在青岛的山东大学任教,而那时的北京不但失去了国都的地位而改称“北平”已经有八年,并且伴随着华北局势的日益吃紧又逐渐沦落为岌岌可危的“边塞”。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

老舍应上海《宇宙风》杂志有关北平的征文写下了这篇散文。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老舍先生的散文——《想北平》(师板书课题)

我们对于文学作品的思考探究可分为三个层次:

与作品对话、与作家对话和与自己对话。

欣赏,就是读者的心灵与作家的心灵进行交流。

要能与作家的心灵交流,首先要与作品对话,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作品。

二、探究〃欣赏〃交流

(一)与作品对话,把握文章的内容

首先请大家推荐一位同学和我一起来朗读这篇文章。

在欣赏完文章之后,请大家谈谈你们的初读感受和文章的结构内容。

播放《小夜曲》,师生有感情地配乐朗诵。

师读1、2、3段,学生读4—8段。

(读完)师评:

这位同学朗读的很好,她特别注意到北京的儿化音,如:

“空儿”、“差点事儿”、“白霜儿”等,还有“哼”这一字读的也很到位,她把老舍的“京味儿”给读出来了。

好了,下面该由同学们畅所欲言谈谈你们的初读感受和文章的大致结构了。

(总结)经过几位同学的发言,我们可以清楚的了解文章的思路

1---3段:

我爱北平但说不出来。

4—7段:

爱北平的理由(北平的特点、北平的美)

从北平的建设、布臵、生活环境写出北平的与众不同

8段:

表达感受——想念北平(想得落泪)。

板书:

爱到说不出(第1—3段)——爱得深沉

爱的理由(第4—7段)北平的美——爱的表达

想得落泪(第8段)——爱的极致

教师小结:

欣赏文章首先要从整体上把握内容,看看文章写了什么。

我们可结合文章的标题、段落的总起句与总结句、过渡句、主旨句等标志性语句来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二)与作家对话,体悟作家的情感

1、文章是写出来的,标题为什么不写成“写北平”?

提示:

“写”只是客观的介绍、描写,情味淡了。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想”带有浓烈的主观情感,一个“想”字,不仅点明了作者与北京的距离,而且还表达了作者对北京的无尽的爱、深沉的爱。

文章开始,老舍就情不自禁地说:

“我真爱北平。

”但马上又说:

“这个爱几乎是要说而说不出的。

”“说不出”三个字,在两段文字中四次出现,表明老舍难以用有限的文字道尽自己对北平的爱。

那下面就让我们与作家对话,体悟作家的情感。

2、作者想北平想到什么程度?

哪一段讲到?

齐读文章最后一句:

好,不再说了。

要落泪了,真想念北平呀。

(1)哪些句子体现了作者“真想念”北平?

为什么?

a、第一自然段:

我所知道的那点只是“我的北平”,而我的北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