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普通班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893273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1.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普通班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普通班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普通班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普通班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普通班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普通班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普通班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普通班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普通班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普通班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普通班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普通班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普通班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普通班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普通班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普通班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普通班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普通班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普通班Word文件下载.docx

《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普通班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普通班Word文件下载.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普通班Word文件下载.docx

因此,神鸟(或神鹰)与绛红朱果的兰因絮果,恩恩怨怨,早就缔结在三生石畔了,曹雪芹只不过是将其巧妙地改造了一番,且完全不露一点痕迹。

④为什么曹雪芹要用这么一个神话故事,来牵引出这部百年望族的兴衰史呢?

曹雪芹先人早在明万历年间迁居沈阳附近,加入旗军正白旗。

他们为清室开创基业,屡立卓越功勋。

因此曹雪芹用这么一个神话故事开篇,这与他绵绵不绝的寻根怀旧思恋有着直接的关系。

曹雪芹生于末世,当年随同清室一同入关的八旗子弟,个个都是声名显赫,唯独他结庐在荒凉的西郊荒野村,穷困潦倒,怎能不产生“娲皇只用了三万六千五百块、单单剩下一块未用”的慨叹呢?

 

⑤曹雪芹在一首《画中诗》中说:

“爱此一拳石,玲珑出自然。

溯源应太古,堕世又何年?

有志归完璞,无才去补天。

不求邀众赏,潇洒做顽仙。

”这里明明点出这块顽石的来历,它的根源本来尊贵,详溯其源当是出自太古的大荒山(即长白山)山巅,遥想当年是何等的荣耀,只是今日才蒙蔽尘埃,埋没于蓬蒿之中。

现虽欲返璞归真,但又不愿去攀结那些豪门权贵,只能是“自怨自愧,日夜悲哀”而已!

并于万般无奈之中,才求诸笔墨文字,冀图得到诸如《红楼梦》中的空空道人之类的仙人去传述其一番历历可数的心迹罢了。

1、下列几种说法中,不符合本文作者观点的一项是()(3分)

A.《红楼梦》开篇神话故事中的“绛珠仙草”,即是长白山上的名贵特产,被人们称为神草或仙草的人参。

B.《红楼梦》开篇神话故事中,当年女娲补天时未被采用的那块石头出自大荒山无稽崖下,“大荒山,无稽崖”,就是“荒唐也,无稽也”,亦即是无可稽考之处。

C.《红楼梦》开篇神话故事中的“神瑛侍者”,“神瑛”似是“神鹰”的谐音,神鹰与绛红朱果的兰因絮果,恩恩怨怨,早就缔结在三生石畔了。

D.曹雪芹先人早在明万历年间迁居沈阳附近,加入旗军正白旗。

《红楼梦》的开篇神话故事表现了曹雪芹绵绵不绝的寻根怀旧思念。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本文作者认为《红楼梦》开篇神话故事中的大荒山即是我国东北的长白山,是因为在远古时代,人们称此长白山为“大荒山”,长白山天池之畔有块巨大山石名为“补天石”。

B.满族人神话中神鸟(或神鹰)与绛红珠果的兰因絮果缔结在三生石畔的故事,被曹雪芹妙若无痕地运用到了《红楼梦》中。

C.随同清室一同入关的八旗子弟,个个都是声名显赫,而曹雪芹虽为清室开创基业,屡立卓越功勋却穷困潦倒,所以让他产生“单单剩下一块未用”的慨叹。

D.本文作者认为“绛珠仙草”即人参,因为人参长着对生的绿叶,中间花柱头上结着一串串宝石似的珠果,与《红楼梦》描写的“绛珠仙草”很像。

3.以下对于文章相关自然段分析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纵观全文,作者对《红楼梦》的开篇神话中涉及的主要事物一一作了考证,说明作者对满族历史及满族风情非常熟悉。

B.在第②自然段,作者援引脂砚斋评说红楼梦的话,意在证明“大荒山”就是今天的长白山,引用《山海经》中的句子,是为了证明“绛珠仙草”就是人参。

C.在第③自然段,作者引用满族人中间流传一个神话,是为了证明神鸟(或神鹰)与绛红朱果的兰因絮果,恩恩怨怨,早就缔结在三生石畔。

D.在第④自然段,通过追溯曹氏家族兴衰,剖析了曹雪芹绵绵不绝的寻根怀旧思恋。

二、古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8题。

(20分)

嗟夫!

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素不闻诗书之训,激昂大义,蹈死不顾,亦曷故哉?

且矫诏纷出,钩党之捕遍于天下,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

大阉亦逡巡畏义,非常之谋难以猝发,待圣人之出而投缳道路,不可谓非五人之力也。

由是观之,则今之高爵显位,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而又有剪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

是以蓼洲周公,忠义暴于朝廷,赠谥美显,荣于身后;

而五人亦得以加其土封,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凡四方之上无有不过而拜且泣者,斯固百世之遇也。

不然,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则尽其天年,人皆得以隶使之,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土之悲哉?

故予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4.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易:

改变

B、视五人之死视:

看、对待

C、人皆得以隶使之隶:

名词作状语,像奴仆那样。

D、亦以明死生之大明:

表明

5.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激昂大义,蹈死不顾蹈死:

踏上死地,冒着生命危险。

B、大阉亦逡巡畏义逡巡:

犹疑不决

C、且矫诏纷出矫诏:

纠正诏书

D、佯狂不知所之者佯狂:

假装疯狂

6.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

②佯狂不知所之者

③发其志土之悲哉

④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

A、两个“之”字相同,两个“发”字不同

B、两个“之”字相同,两个“发”字相同

C、两个“之”字不同,两个“发”字不同

D、两个“之”不同,两个“发”字相同

7.下面是对这两段文字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3分)

A、第一段表达了五人之死的崇高和可贵,显示出五人之死的重大意义。

B、第二段评议了五人视死如归、临难不苟的英勇行为,点明了作记的缘由。

C、第一段叙议结合,以议为主,使文章不仅具有说服力,更具有感染力。

D、第二段主要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如把“高爵显位”之人的“辱人贱行”与五人“激昂不顾”对比,突出五人“荣于身后”的显耀。

8.翻译下列句子(8分)

(1)激昂大义,蹈死不顾,亦曷故哉?

(4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土之悲哉?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1题。

(9分)

蔺相如完璧归赵论

王世贞

蔺相如之完璧,人皆称之,予未敢以为信也。

夫秦以十五城之空名,诈赵而胁其璧。

是时言取璧者,情也,非欲以窥赵也。

赵得其情则弗予,不得其情则予;

得其情而畏之则予,得其情而弗畏之则弗予。

此两言决耳,奈之何既畏而复挑其怒也?

且夫秦欲璧,赵弗予璧,两无所曲直也。

入璧而秦弗予城曲在秦秦出城而璧归曲在赵欲使曲在秦则莫如弃璧畏弃璧则莫如弗予。

夫秦王既按图以予城,又设九宾,斋而受璧,其势不得不予城。

璧入而城弗予,相如则前请曰:

“臣固知大王之弗予城也。

夫璧,非赵宝乎?

而十五城,秦宝也。

今使大王以璧故而亡其十五城,十五城之子弟,皆厚怨大王以弃我如草芥也。

大王弗予城而绐赵璧,以一璧故而失信于天下,臣请就死于国,以明大王之失信。

”秦王未必不返璧也。

今奈何使舍人怀而逃之,而归直于秦?

是时秦意未欲与赵绝耳。

令秦王怒而戮相如于市,武安君十万众压邯郸,而责璧与信,一胜而相如族,再胜而璧终入秦矣!

吾故曰:

“蔺相如之获全于璧也,天也。

”若其劲渑池,柔廉颇,则愈出而愈妙于用;

所以能完赵者,天固曲全之哉!

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入璧而秦弗予城/曲在秦/秦出城而璧归/曲在赵/欲使曲在秦则莫如弃璧/畏弃璧/则莫如弗予

B.入璧而秦弗予城/曲在秦/秦出城而璧归/曲在赵/欲使曲在秦/则莫如弃璧/畏弃璧/则莫如弗予

C.入璧而秦弗予城曲在秦/秦出城而璧归/曲在赵/欲使曲在秦/则莫如弃璧/畏弃璧/则莫如弗予

D.入璧而秦弗予城/曲在秦/秦出城而璧归/曲在赵/欲使曲在秦则莫如弃璧/畏弃璧则莫如弗予

10.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蔺相如”是春秋时赵国大臣。

蔺相如请命奉璧入秦,见秦王无意给赵城,用计骗回和氏璧,并叫随从化装从小路逃走,完璧归赵。

B.“九宾”是古代外交上最隆重的礼仪。

宾指傧相,迎宾礼赞的官吏。

C.“武安君”是秦国大将白起的封号,其“言能抚养军士,战必克,得百姓安集,故号武安。

D.“渑池”是地名,公元前279年,秦王约赵王会于渑池。

宴会上秦王请赵王鼓瑟以辱赵王。

蔺相如随行,便以刺杀秦王相威胁,请秦王为赵王击缶。

11.下列各句不属于论述作者不相信“蔺相如完璧归赵”观点的一项是()(3分)

A.且夫秦欲璧,赵弗予璧,两无所曲直也。

B.夫秦王既按图以予城,又设九宾,斋而受璧,其势不得不予城。

C.臣请就死于国,以明大王之失信。

D.今奈何使舍人怀而逃之,而归直于秦?

(三)默写(9分)

12.

(1)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不仁;

,不知;

,不武。

(2)念高危,;

惧满溢,。

(3)顾吾念之, 

 

,徒以吾两人在也。

(4),大礼不辞小让。

(5)不得已,变姓名,,,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

三、现代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

(17分)

下坡或者上坡

侯德云

从县政府往东走,是一条长长的下坡路。

当然也可以这样说,从国税局往西走,是一条长长的上坡路。

两种说法,指的是同一条道路。

人间的勾当就是这样,同一个事物,至少会有两种不同的说法。

乍一听,好像是矛盾的,是相反的,仔细琢磨,其实是一回事儿。

立场不同,视角不同,说法自然就不会相同嘛。

从县政府到国税局之间那条长长的下坡路,几天前发生了一场交通事故,把我和我的朋友老周都牵扯进去了。

我的心情很不平静。

老周的心情也很不平静。

说实话,如果早知道那个黄昏有交通事故发生,我会拒绝老周来接我。

也就是说,我会避免让老周的奥迪轿车从那个下坡路或者上坡路经过。

避免了这件事,我们两个就会在晚上六点钟准时走进农家菜馆,点几个可口的小菜,比如小葱拌毛虾、干煎黄花鱼、酱焖海兔什么的,再来一钵“王妈疙瘩汤”,好好地小酌一番。

可惜,交通事故这东西不像地震,事先还能给你个预兆。

交通事故不是这样,一点说法都没有,咔嚓一声,就发生了。

老周曾经是我的同事,两个人在同一间办公室里坐对面,关系相当密切。

十几年前“下海”热的时候,老周义无反顾地下去了,开办了一个律师事务所。

如今,老周的事业红红火火,连奥迪都开上了。

我呢,还窝在原先的那个部门。

当然也“进步”了,不过跟老周相比,我的“进步”可以忽略不计。

老周不忘旧交,忙里偷闲,会主动来电话,约我出去小聚。

去的是老地方——农家菜馆。

那个黄昏跟往常一样,老周亲自开车来接我。

我在副驾驶的位置上坐好,奥迪便缓缓驶出县政府的大门。

跟往常不一样的是,在那个下坡路的中间地段,围了一群人。

老周把车停下了。

老周说:

“肯定是交通事故。

说完,老周打开车门走了出去。

我坐着没动。

我不想管这种闲事,弄不好会管出一身麻烦的。

这样的例子我见到的不少,听到的更多。

原本是一种美德,可很多人都被自己的美德弄得焦头烂额。

我正胡思乱想着,老周回到车上,从公文包里拿出纸和笔,匆匆地写着什么。

我说:

“老周,别管闲事!

老周没有抬头,边写边说:

“不管不行,弄不好有生命危险。

我知道自己拖不住老周的后腿。

他认准要做的事,谁反对都不行。

当年“下海”的时候就是这样。

我心里有点儿不踏实,跟老周一起下了车。

我看见柏油路上躺着一个白发的老人,脑袋上有血,手上也有。

跟我想像的一样,肇事司机逃走了。

没逃走的是一群围观的看客。

事不关己,看看又何妨呢?

何况,看过以后,他们至少会捡到一个话题,跟别人说来说去,还可以发几声感慨,加几句议论,甚至还可以骂骂娘。

老周走到白发老人身边,扶起了他的上半身,把纸和笔都递给他,说:

“老人家,你签个字,证明我不是肇事的司机。

签完字,我送你上医院。

老人的神志还算清醒,他看了老周一眼,点点头,接过笔,在纸上写下了自己的名字。

我注意到,老人的手有些颤抖,字写得歪歪扭扭,而且,还把手上的血蹭到那张“证明”上去了。

这时候,围观的人群里发出不同的声音。

一个声音说:

“救人要紧,签哪门子字呢?

又一个声音说:

“快点吧,出了人命谁负责?

还有一个声音说:

“人心不古,人心不古哇。

老周一声不吭。

我不知道他在心里想什么。

我倒是有些愤愤不平。

一大群人没一个肯动手帮忙的,现在倒说起风凉话了。

我们把老人送进了医院。

还好,伤势不算太重。

医生说,需要住院观察一下。

恰好,老人的儿子也赶到了,住院的事情,让他去安排吧。

老人的儿子是个穿着皮夹克的中年人,脸色很阴,似乎有些愤怒。

他没去安排住院的事,而是瞪着眼睛走到我们身边,说:

“怎么回事儿?

老周把前后经过跟他说了一遍。

皮夹克沉默不语,他的表情很怪,似乎不相信老周的话,又似乎是将信将疑。

屋子里的空气僵硬了。

老周轻轻叹了口气,把“证明”拿出来给他看。

皮夹克低着头看“证明”,看了很久,才从牙缝里挤出了几个冷冰冰的字:

“那就,谢谢啦。

”说完,一转身走了,连老周的姓名都没想起问一下。

老周不是肇事司机,他心里是不是特别失望呢?

我对皮夹克非常不满。

什么人呀?

人家帮了你父亲,你就用这种态度来对人家?

老周长长吁了一口气,突然在我的胸脯上擂了一拳,大声说:

“走,我们到富丽华大酒店,一醉方休!

已经是晚上九点多了。

老周先把奥迪开回了家,然后我们打车奔向富丽华大酒店。

看老周的架势,真的要一醉方休了。

我很纳闷儿,老周怎么变得如此兴奋呢?

13.下列对小说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小说开头说去农家菜馆聚会,为结尾老周决定改去最高档的富丽华酒店“一醉方休”埋下伏笔,以突出老周做成好事后的兴奋之情。

B.小说中的“我”反对老周救人,反映了“我”的世故与冷漠,说明本质上“我”与车祸现场的“看客”没有什么区别。

C.小说描写老人在“证明”上签字时的情形,说明老人可能伤得很重,突出抢救老人的紧迫性,也自然引出了围观者的一番议论。

D.小说描写“皮夹克”的行为,既验证了老周坚持让老人签“证明”行为的正确性,也批评了国人的某种阴暗心理的劣根性。

E.小说没有明确表明“我”的身份,而是通过对“我”的言行及处事方式的描写,暗示“我”是县政府机关的干部。

14.小说中的老周具有怎样的性格?

请简要分析。

(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小说描写了老周救助车祸中受伤的老人又坚持让老人在证明他不是肇事司机的字条上签名的故事。

有人赞同老周的做法,认为老周救助他人时注意保护自己;

也有人反对老周的做法,认为老周救助他人不应有附加条件。

你的看法呢?

请就你认同的一种观点加以探究。

(6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

(14分)

拿来与送来

林默涵

①近来,很有些人把鲁迅先生所提倡的“拿来主义”拿来,为自己搬进西方的现代主义、存在主义等等作辩护。

其实,这是对“拿来主义”的误解。

②“拿来”是与“送来”相对称的。

自从帝国主义者发现我们这个古老的国家以后,首先送来的就是鸦片烟,其数量逐年增加,结果不但捞走了大量银两,而且使中国出现了许多面黧肌瘦的“大烟鬼”。

这使得清朝政府中一些较有识见的官吏,也担心这样下去,“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林则徐),不得不起来抵制鸦片输入了。

然而,帝国主义者硬是要“送来”,并且用枪炮迫使你非接受不可,这就是有名的“鸦片战争”。

鸦片战争不止一次,还有第二次,第一次香港被占领,第二次圆明园被烧了。

③除了最先送来的英国的鸦片外,接着还“送来”了许多东西:

德国的废枪炮,法国的香粉,美国的好莱坞电影,日本的印着“完全国货”的各种小东西。

这就使清醒的人们,对于洋货发生了恐怖。

鲁迅先生说:

这是因为那些是“送来”的,而不是“拿来”的缘故。

所以,他提倡“拿来主义”。

④“拿来”是“要运用脑髓”,根据我们的需要,“放出眼光,自己来拿”的。

既不是盲目地乱拿,更不是被迫接受人家“送来”的东西。

这就是鲁迅先生所主张的“拿来主义”。

拿来是有辨别,有选择的,他举了一个例子:

比方一个穷青年,由于某种原因得到一所大宅子,对宅子里的东西就要区别对待,看见有营养的东西,可以拿来吃掉;

看见鸦片当然不必丢进毛厕,可以送到药房去供治病之用,但如果欣欣然地自己也躺下来大吸剩下的鸦片,那就是废物了。

⑤我们历来主张向外国先进的科学文化学习和借鉴,而且已经这样做了;

但我们也历来反对盲目照搬外国,全盘西化,——事实证明,这是极端有害的。

在今天,我们更要引进外国先进的科学技术,为“四化”建设之用,但不能把资本主义社会没落腐朽的文化思想,也当作奇货搬进来。

我们要如鲁迅先生所说的“沉着,勇敢,有辨别,不自私”,才能从复杂纷繁的外国文化艺术中,汲取对我们有益的东西,这才是真正实行鲁迅所主张的“拿来主义”。

⑥现在,还有没有“送来”的东西呢?

还是有的。

比如,淫秽书刊和黄色录相带之类,就是别人极力要“送来”的,其毒害程度不亚于鸦片烟。

虽然送来者不敢像过去那样明目张胆,并且强迫你接受了。

但若浑浑噩噩,不加以抵制、清除,一任其流入、泛滥,甚至竟然自己伸手去拿,这种人就真真是十足的废物了。

16.第①自然段中“搬进西方的现代主义、存在主义等等”指的是()(3分)

A.英国的鸦片、德国的废枪炮、法国的香粉等种种无用的东西。

B.如美国的好莱坞电影等精神鸦片。

C.西方资本主义社会腐朽没落的文化思想。

D.淫秽书刊和黄色录相带之类的文化遭毒品。

17.第②自然段中有两个“鸦片战争”,前一个用引号,后一个没有用,这是为什么?

()(3分)

A.前一个加引号表示特定称谓;

B.前一个加引号表示直接引用;

C.前一个加引号表示强调突出;

D.前一个加引号表示讽刺或否定;

18.第③自然段“这就使清醒的人们,对于洋货发生了恐怖”中加点的“这”指代的内容是什么?

请用自己的话加以归纳。

(3分)

19.根据第④自然段的内容,给“拿来主义”下定义。

(5分)

四、基础知识与语言文字运用(12分)

20.下列对所学课文的解读有误的一项是()(3分)

A.《拿来主义》运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其中“大宅子”喻文化遗产,“鱼翅”喻文化遗产中的精华部分,“鸦片”喻文化遗产中的糟粕部分,“烟灯烟枪”喻文化遗产中的旧形式。

B.英国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高尔斯华馁带我们认识了一位用生命坚守着社会的良知,至死不渝的保持诚信善良、负责敬业的美好品质的格斯拉先生。

“品质”既指靴子的品质,也指人的品质。

C.杨绛先生对“老王”感到愧怍,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一个幸运者对于那个黑白颠倒的年代的善良的不幸者的内疚,有没能理解老王想和杨绛夫妇成为真正朋友的心意,没把老王当作平等的朋友相待的后悔等等。

D.《谏太宗十思疏》第一节提出“积其德义”的观点,第二节阐释“积其德义”的重要性,末节具体阐述“积其德义”的措施及“及其德义”后的理想政治蓝图。

21.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轰隆的巨响,振聋发聩,游人打着手势在夸张地交谈,却好像失去了声音。

B.年轻的律师与诸多租客共用一个厨房,他发现自己放在冰箱里的食物经常不胫而走。

C.警方搜集了歹徒所留下的线索,按图索骥,很快抓住犯罪嫌疑人,宣告案件告破。

D.在今天的表彰大会上,主持人请一位劳动模范介绍自己的事迹,这位劳模却出言无状,脸憋得通红,只说了一句话:

“其实很多同事干得比我更好。

22.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春节临近,商家打折促销,减价的标牌随处可见,三折、四折甚至五折,平日里价格不菲的商品此时显得格外诱人。

B.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昨天回应美日等对中国防空识别区的相关言论时指出,所谓引发地区紧张完全是无稽之谈,奉劝有关方面停止挑事生非。

C.在美国召开的第三届国际固氮学术会议上,他的论文受到与会科学家的高度重视,给予了很高评价。

D.由于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仍未消除,使得西方主流文化价值受到普遍质疑,引发了人们对以儒学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极大兴趣。

23.在横线上补写三个句子,要求句式整齐,构成排比句。

《项羽本纪》是一出有着史诗般气魄的历史悲剧,其中,有成功的英雄,也有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交规考试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