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半年黑龙江省鸡西市虎林市人民银行招聘毕业生试题及答案解析Word下载.docx

上传人:w**** 文档编号:6897275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18.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下半年黑龙江省鸡西市虎林市人民银行招聘毕业生试题及答案解析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下半年黑龙江省鸡西市虎林市人民银行招聘毕业生试题及答案解析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下半年黑龙江省鸡西市虎林市人民银行招聘毕业生试题及答案解析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下半年黑龙江省鸡西市虎林市人民银行招聘毕业生试题及答案解析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下半年黑龙江省鸡西市虎林市人民银行招聘毕业生试题及答案解析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下半年黑龙江省鸡西市虎林市人民银行招聘毕业生试题及答案解析Word下载.docx

《下半年黑龙江省鸡西市虎林市人民银行招聘毕业生试题及答案解析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下半年黑龙江省鸡西市虎林市人民银行招聘毕业生试题及答案解析Word下载.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下半年黑龙江省鸡西市虎林市人民银行招聘毕业生试题及答案解析Word下载.docx

  C、卡片式

  D、图表式

  【解析】发文登记一般采用簿册式登记的形式,每年一本,便于保存,也便于查找。

多数机关采用这种方式。

故选B。

  5、“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反映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的()。

  A、德性修养,重视躬行慎独

  B、励志自强,崇尚精神境界

  C、求真务实,敬重诚实守信

  D、乐群贵和,强调人际和谐

  【答案】C

  【解析】求真务实,敬重诚实守信。

中华民族历来强调求真的目标和务实的态度,敬重诚实与守信。

屈原《离骚》中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就是我们民族漫长求索真理道路上的声声箴言。

故选C。

  6、某工厂工作日为8小时,其中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各4小时,月工资总额为5万元,则该工厂资本家每月获得的剩余价值为()万元。

  A、5

  B、10

  C、30

  D、60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剩余价值。

剩余价值率是剩余价值和可变资本的比率,或剩余劳动时间和必要劳动时间的比率。

本题中剩余劳动时间和必要劳动时间都为4小时,剩余价值率为1。

月工资总额为5万元相当于必要劳动时间创造的价值,剩余劳动时间与必要劳动时间是

  1:

1,剩余劳动时间创造剩余价值,所以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也是5万元,故本题选择A选项。

  7、个人基于一定的道德认识,自愿选择有利于他人或社会的行为是()。

  A、道德品质

  B、道德行为

  C、道德规范

  D、道德概念

  【解析】个人基于一定的道德认识,自愿选择有利于他人或社会的行为是道德规范。

  8、公文的层次划分有多种,其中按()的推移或内容意义的深化来安排层次的为纵式划分。

  A、事理

  B、位置

  C、空间

  D、时间

  【解析】公文层次的纵式划分是按时间的推移或内容意义的深化来划分的。

故选D。

  9、联合行文标注发文机关时,标在前面的机关是()。

  A、上级的

  B、组织序列表中靠前的

  C、主办的

  D、其他系统的

  【解析】联合行文时应使主办机关名称在前。

  10、下列词语或语句可能出现在该公文里的是()。

  A、来函收悉

  B、以上请示妥否,请批示

  C、特此公告

  D、特呈函,盼予函复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公文的结束语。

该公文文种是公告,“公告”一般用“现予公告”或“特此公告”的格式化用语作结。

  “来函收悉”是指收到(信件等)并知道了其中的内容。

D项一般是“询问函”的结束语。

B项是“请示”的结束语。

故本题选C。

  11、“一票否决制”体现的决策规则是()。

  A、全体一致规则

  B、少数决策规则

  C、简单多数规则

  D、绝对多数规则

  【解析】一票否决指的是只要有一人投了反对票,无论赞成票有多少,这项决策也不能通过,体现的是全体一致规则。

故选A。

  12、“杜能圈”是以城市为中心,围绕城市呈()分布。

  A、轴型状

  B、放射型状

  C、同心圆状

  D、散射型状

  【解析】杜能认为,城市周围的农业土地利用方式呈同心圆圈层结构(后称杜能圈)。

以城市为中心,由里向外依次为自由式农业、林业、轮作式农业、谷草式农业、三圃式农业、畜牧业这样的同心圆结构。

  13、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要统筹规划,突出重点。

其哲学依据是()。

  A、同一矛盾的双方,其地位、作用是不平衡的

  B、在复杂事物发展过程中,不同矛盾地位、作用是不平衡的

  C、矛盾普遍存在,必须一分为二地看问题

  D、一切事物都在发展,必须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解析】复杂事物中包含多个矛盾,其中必有一个矛盾居于支配地位,对事物的发展起着决定作用,这个矛盾就是主要矛盾。

反之,不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的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就是次要矛盾。

主次矛盾的原理告诉我们集中力量找出主要矛盾,才能找到解决复杂问题的重点、关键或中心,同时做到统筹兼顾,适当安排。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要统筹规划,突出重点”正是依据了“在复杂事物发展过程中,不同矛盾地位、作用是不平衡的”这一原理。

  14、在下列选项中,作为衡量生产力性质和水平的客观尺度,并作为划分不同经济时代物质标志的是()。

  A、劳动对象

  B、劳动者技能

  C、产品质量

  D、生产工具

  【解析】生产工具不仅是衡量生产力水平的重要尺度,还是划分不同经济时代的物质标志。

  15、下列请示结语正确的是()。

  A、以上请示妥否,请批示。

  B、以上请示当否,请批复

  C、请立即答复

  D、请立即回复

  【答案】AB

  【解析】请示要使用谦语,结语一般使用“以上请示妥否,请批示”,“以上请示当否,请批复”,“当否,请予审核批准”等语言。

  16、从公文行文关系的划分来看,下列行政公文中不能作为平行文的是()。

  A、通知

  B、公告

  C、通报

  D、纪要

  【解析】本题考查公文。

平行文:

指平行机关或不相隶属的机关之间的发文,主要是函,也包括一些通知,纪要、函。

下行文:

指上级机关对所属下级机关的发文,如命令、指令、意见,决定、决议、布告、公告、通告、通知、通报、批复等。

本题中公告属于下行文,不能用作平行文,故本题选择B选项。

  17、能够坚持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是()。

  A、朴素唯物论

  B、庸俗唯物论

  C、机械唯物论

  D、辩证唯物论

  【解析】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是辩证唯物论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世界观的理论基础。

朴素唯物论试图在某些特殊的东西中,寻找具有无限多样性的自然现象的统一;

庸俗唯物论混淆物质和意识的严格界限,取消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

机械唯物论认为世界上物质的变化在根本上只有位置和数量的变化,所以,虽然它们都承认世界是物质的,但是都没有彻底认识到物质世界的统一性、多样性,不是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

因此本题答案为D。

  18、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植树造林是比较好的措施,因为植物在光合作用时可大量地吸收二氧化碳,释放出氧气。

植物吸收的这些二氧化碳在细胞内的哪个部位被合成了有机物()。

  A、线粒体

  B、叶绿体

  C、中心体

  D、高尔基体

  【解析】绿色植物是主要的能量转换者是因为它们均含有叶绿体(Chloroplast)这一完成能量转换的细胞器,它能利用光能同化二氧化碳和水,合成贮藏能量的有机物,同时产生氧。

B项当选。

  19、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植树造林是比较好的措施,因为植物在光合作用时可大量地吸收二氧化碳,释放出氧气。

  20、以下名句和作者对应正确的是()。

  A、不飞则已,一飞冲天;

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司马迁

  B、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陆游

  C、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苏轼

  D、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司马光

  【解析】

  “不飞则已,一飞冲天;

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出自司马迁《史记•滑稽列传》,因此A项当选。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是张九龄《望月怀远》中的名句;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是韩愈《劝学解》中的名句;

  “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是杜甫《梦李白》中的名句。

  B、C、D三项对应均不正确,排除。

  21、公文的发文字号应为()。

  A、青政办〔2004〕190

  B、青政办〔2004〕190号

  C、青政办〔2004〕第190号

  D、青政办-2004-190号

  【解析】本题考查公文的基本格式。

发文字号由发文机关代字、年份、序号三部分组成。

其中,年份表达需要用六角括号,并且不需要将“年”字带上,序号应用阿拉伯数字,且不添加虚位,不加“第”字,但要添加“号”,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

  22、一支玫瑰花平时的价格为5元钱,情人节期间上涨至15元。

在此处,影响价格的主要因素是()。

  A、文化

  B、地域

  C、季节

  D、生产

  【解析】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不会存在玫瑰产量受季节影响的情况,且玫瑰的培育技术已经成熟,其价格不会受到生产变化的影响。

由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可知,价格受供求关系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CD项排除。

由题干可知,玫瑰花在平时价格5元,而情人节上涨至15元。

由于情人节期间,玫瑰的需求量增加,因此价格上涨,这是情人节送玫瑰的习俗文化所决定的。

而题干当中并未提及地域之间的

  23、下列诗句与其描写的传统节日对应不正确的是()。

  A、总把新桃换旧符——清明节

  B、遍插茱萸少一人——重阳节

  C、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元宵节

  D、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七夕节

  【解析】A项出自王安石的《元日》,对应的是春节。

B项出自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重阳节有登高,插茱萸的习俗。

C项出自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描写的是元宵节。

D项出自秦观的《鹊桥仙•纤云弄巧》,写的是七夕节。

因此A项错误。

  24、“拔苗助长”与“庖丁解牛”这两个成语共同说明的道理是()。

  A、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巨大的反作用

  B、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可以自觉地认识与创造规律

  C、实践决定认识

  D、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

  “拔苗助长”比喻违反客观规律,急于求成,不加思考,反而把事情弄糟。

  “庖丁解牛”比喻经过反复实践,掌握了事物的客观规律,做事得心应手,运用自如。

据此可知这两个成语共同说明了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的道理。

D项当选。

  25、日本开始侵华的标志是()。

  A、“九一八”事变

  B、华北事变

  C、皇姑屯事变

  D、卢沟桥事变

  【解析】1931年9月18日,日本在东北发动了“九一八”事变,揭开了局部侵华序幕。

  26、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要统筹规划,突出重点。

  【答案】B

  27、能够坚持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是()。

因此本题答案为D

  28、联合行文时确定成文时间的标准是()。

  29、下列对应不正确的是()。

  A、上善若水——孔子

  B、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C、我思故我在——笛卡尔

  D、他人即地狱——萨特

  “上善若水”语出老子的《道德经》,而不是孔子涉及的内容,其它三项均正确,因此A项当选。

  30、工业社会最核心的生产要素是()。

  A、土地

  B、科技

  C、资本

  D、劳动

  【解析】本题考查的生产要素。

生产要素是指进行社会生产经营活动时所需要的各种社会资源,包括劳动力、土地、资本、技术、资源、能源、信息等内容,而且这些内容随着时代的发展也在不断发展变化。

在农业社会,土地是最主要的生产要素;

在工业社会,资本是最主要的生产要素;

在信息社会,信息是最主要的生产要素。

  信息要素对其他生产要素的替代程度,可以反映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程度。

故本题选择C选项。

  31、固定属性主要是指一种商品的相对不变的属性。

下列属于商品的固定属性的是()。

  A、商品供货周期

  B、商品类别

  C、供货单位

  D、商品价格

  【解析】固定属性主要是指一种商品的相对不变的属性,如商品编码、商品名称、生产厂家、商品条码、商品类别等。

  32、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区别在于()。

  A、劳动产品不同

  B、劳动过程不同

  C、劳动支出不同

  D、在生产商品中所起的作用不同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商品。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生产商品的同一劳动的两个不同方面,具体劳动生产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它们所起的作用不同,故本题选择D项。

  33、“大鹏之动,非一羽之轻也;

骐骥之速,非一足之力也。

”这句话体现的哲理是()。

  A、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B、整体与部分关系原理

  C、对立与统一的原理

  D、内外因关系原理

  “大鹏之动,非一羽之轻也;

”说明要正确处理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要着眼于整体。

  34、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是()。

  A、价值规律

  B、价格规律

  C、竞争规律

  D、自然规律

  【解析】本题考查经济的相关知识,价值规律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基本经济规律。

即商品的价值量取决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商品按照价值相等的原则互相交换。

  35、下列加点的词语古今异义的是()。

  A、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B、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

  C、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D、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河山

  【解析】A项中“淑女”古今意思都是“贤良美好的女子”。

B项中“丈夫”指成年男子,在现代汉语中则指已婚女子的配偶,与“妻子”相对。

C项中“徘徊”古今意思都是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比喻犹豫不决。

D项中“分裂”古今意思都是将整个事物分开。

  36、古人信奉“五德终始说”,认为朝代与金、木、水、火、土五行相对应,朝代更替源于五行相克。

周朝尚红色、属火,那么秦朝尚黑色、属()。

  A、金

  B、木

  C、水

  D、土

  【解析】五行相克的次序是:

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

周属火,秦克周,根据五行相克“水克火”,故秦承水德,因此C项正确。

  37、这篇公文的主要语言风格是()。

  A、平实易懂

  B、准确生动

  C、艰深晦涩

  D、庄重周严

  【解析】公文语言有着与其他文章不同的特点,即准确、庄重、平实、简明。

作为批复,尤其要做到庄重周严,所以选D。

  38、下列哪项诗句描写的不是嘉峪关()。

  A、长城高与白云齐,一蹑危楼万堞低

  B、借问落梅凡几曲,从风一夜满关山

  C、防边自古建雄关,圣代于今卧鼓闲

  D、不比鸿沟分汉地,全收燕迹入尧天

  A、C、D三项描述的均是嘉峪关。

B项出自唐代高适的《和王七玉门关听吹笛》,描述的是玉门关,并非嘉峪关。

  39、公文中若有附件,附件说明应在()。

  A、在正文下空1行顶格处

  B、在正文下空1行左空1字处

  C、在正文下空1行左空2字处

  D、在正文下空1行右空2字处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公文的基本格式,在正文下空一行左空二字编排“附件”二字,后标全角冒号和附件名称。

如有多个附件,使用阿拉伯数字标注附件顺序号(如“附件:

1.XXXXX”);

附件名称后不加标点符号。

附件名称较长需回行时,应当与上一行附件名称的首字对齐。

故本题选择C项。

  40、下列选项中,正确表述一个完整认识过程的是()。

  A、感觉—知觉—表象

  B、概念—判断—推理

  C、实践—认识—实践

  D、意识—物质—意识

  【解析】认识在实践中产生,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要经过两次飞跃,第一次飞跃是主体在实践的基础上,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第二次飞跃是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

即“实践→认识(感性→理性)→实践”。

  41、“杜能圈”是以城市为中心,围绕城市呈()分布。

  42、在社会生活中,人生实践体现出一些价值。

其中,个体的人生活动对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所具有的价值,指的是人生的()。

  A、自我价值

  B、群体价值

  C、外在价值

  D、社会价值

  【解析】人生的自我价值,是个体的人生活动对自己的生存和发展所具有的价值,主要表现为对自身物质和精神需要的满足程度。

  43、下面属于居民财产性收入的是()。

  A、一切非劳动收入

  B、出租土地,房屋取得收入

  C、凭借自己的生产资料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所获得的收入

  D、从社会保障中获得的收入

  【解析】所谓财产性收入,主要是指居民通过自己拥有的动产和不动产,进行投资而获得的收益,它既包括财产增值收益,也包括出让财产使用权所获得的收益。

通俗地说,财产性收入就是人们投资理财所获得的收益。

  44、认为“人们在创造历史的活动中,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这一观点是()。

  A、揭示了人的能动性的发挥受规律的制约的正确观点

  B、否认了社会规律的客观性的错误观点

  C、强调了客观规律下的主体具有能动性的正确观点

  D、否认了人的主体自觉能动性的错误观点

  【解析】认为历史活动中“谋事在人”,就是承认社会发展过程的客观规律是通过人的自觉活动得以实现的,承认人的能动作用,这是正确的。

但“成事在天”即把办成事情的原因、决定因素归结为外在于人的天意,认为历史活动的成败完全由客观必然性或某种超自然力量所决定的,这是错误的,因为它否认了人的努力在事情成败中的作用,同时也否认了社会规律的客观性,从而陷入了唯心史观和宿命论。

  45、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到农贸市场购买粮食、蔬菜和水果,这些物品的共同点是()。

  A、都是商品

  B、都具有使用价值

  C、都属于劳动产品

  D、都是一般等价物

  【答案】ABC

  【解析】我们到农贸市场购买的粮食、蔬菜和水果等是人们劳动所得的,是劳动产品;

购买意味着这些东西是通过交换所得,所以它们都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是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一般等价物是能够表现和衡量其他商品价值大小,并能和其他商品相交换的商品。

因此,本题答案为ABC。

  46、在行政公文中,不可用于上行文的公文种类有()。

  A、报告

  B、请示

  C、批复

  D、意见

  【解析】报告和请示只能用于上行文。

意见既可做下行文,也可作上行文和平行文使用。

而批复只能用于下行文。

  47、现在建造大楼,第一步是搞设计,然后才有大楼的建成。

设计就是求大楼之理,因此“理在事先”。

这种观点是()。

  A、客观唯心主义的表现

  B、主观唯心主义的表现

  C、直观唯物主义的表现

  D、辩证唯物主义的表现.

  “理在事先”是宋代朱熹的观点,这一观点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某种脱离人而存在的精神实体,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故本题选A。

  48、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是()。

  A、社会主义荣辱观

  B、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C、文明道德风尚

  D、营造积极健康的思想舆论氛围

  【解析】中央关于构建和谐社会的《决定》指出:

  “社会主义核心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成考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