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基础教育信息化.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690173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0.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省基础教育信息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云南省基础教育信息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云南省基础教育信息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云南省基础教育信息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云南省基础教育信息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云南省基础教育信息化.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云南省基础教育信息化.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云南省基础教育信息化.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云南省基础教育信息化.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云南省基础教育信息化.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云南省基础教育信息化.docx

《云南省基础教育信息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省基础教育信息化.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云南省基础教育信息化.docx

云南省基础教育信息化

 

云南省基础教育信息化

三年行动计划

(2013—2015年)

 

云南省教育厅

二○一三年五月

 

一、基础教育信息化现状

(一)建设应用

(二)发展需求

二、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一)指导思想

(二)发展目标

(三)主要任务

三、行动计划

(一)基础教育资源建设与共享行动

(二)学校信息化能力建设与提升行动

(三)教学改革与质量提高行动

(四)信息技术课程开设与信息素养培养行动

(五)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行动

(六)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与应用行动

四、保障措施

(一)深化改革创新机制

(二)狠抓落实务求实效

(三)管理评估技术服务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和《云南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目标任务,应用信息技术为云南基础教育的新跨越提供动力和支撑,实施素质教育,改革人才培养方式,加强教师专业化建设,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高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以教育信息化推进基础教育现代化,制订《云南省基础教育信息化三年行动计划(2013—2015年)》。

一、基础教育信息化的现状

(一)建设应用

一是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

建成计算机多媒体教室3万多间,4000多所中小学接入互联网,基础教育领域已初步具备信息化应用的基础。

二是培养发展了学生信息素养。

全省高中100%开设了信息技术教育课、95%的初中和30%的小学开设了信息技术教育课程。

三是促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改革。

初中以上学校和城区的大部分小学开展了计算机多媒体教学,推进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和教学方式改革,提高了教学质量。

四是实施远程教育,推进资源共享。

开通云南省普通高中选修课网络课堂平台和云南基础教育资源平台,开设27门普通高中网络选修课程,为全省义务教育学校提供学科教学资源。

五是基础教育管理水平得到提升。

基础教育学籍管理系统、学业水平考试系统、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教师继续教育等平台系统相继建成投入使用,提升了教育管理水平。

在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应用中,需要进一步提高对教育信息化在推进基础教育改革发展,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高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重要作用的认识,加快校园网络和农村学校计算机教室建设,提升学校校长信息化的领导能力和教师应用教育技术的能力,加强教育资源、信息管理和应用平台建设,完善教育信息化建设应用的有效机制,使教育信息化切实在基础教育的改革发展中发挥作用。

(二)发展需求

云南基础教育的改革发展要求,需要教育信息化提供的动力和支持:

一是教育信息化要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供支撑,实现学校教育资源合理配置;二是教育信息化要为人才培养方式的改革提供支撑,实现教与学方式的改革,适于人才成长的需要;三是教育信息化要为教育质量的提高提供支撑,要发挥信息化在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的作用;四是教育信息化要为提高教育管理水平提供支撑,要对各类信息和数据的信息化管理,实现决策科学化和有效、快捷的管理。

二、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一)指导思想

按照党的十八大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加快云南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的要求,坚持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核心理念,坚持应用驱动的思路,坚持科学发展机制创新,抓住国家实施教育信息化战略的重大机遇,发挥信息化促进教育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创新教育模式的巨大支撑作用,在教育质量、教育管理、教育改革等方面实现新突破,以教育信息化推进基础教育的现代化,让全省学生都能享受优质教育资源,让全省学校都能感受信息化的魅力。

(二)发展目标

围绕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目标,教育信息化要以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加强学校现代管理和教师队伍专业化建设,促进教育公平和均衡发展为目标,用信息化推进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特殊教育的改革发展。

1、在学前教育阶段,以提高幼儿园教育质量、提高教师信息技术水平与应用技能、引导家长掌握科学育儿的知识为目标,建设学前信息技术应用示范基地,探索研究学前信息技术应用模式,以点带面,引导幼儿园有效地应用信息技术,提高管理水平和教育质量,促进园际间、区域间及家园沟通。

2、在义务教育阶段,大力推进信息技术教育课程的开设、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整合,大幅度提升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水平和技能,把信息技术融合于教学和学生的学习之中,切实改进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

利用远程教育加强教师专业化建设,实施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全员培训;继续推进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使农村和边远地区师生能够享受优质教育资源,有效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3、在高中教育阶段,大力推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整合,积极发展以学生应用信息技术为主的自主学习型教学模式;以学生应用信息资源为主,在开放式学习环境中的自主学习模式;形成师生互动、协作自主的多样化整合模式,推进学校教学的特色和多样化的办学,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4、在特殊教育学校,要加强信息技术在教学和管理方面的应用,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和作用,为提高保育水平和保障孩子健康成长提供支持。

5、在民族教育中,要利用信息技术加强民族教育课程资源的建设、实施好双语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并应用信息技术做好民族文化的传承工作。

6、在教育管理中,要应用信息技术提高教育管理水平,学生学籍、学业考试、综合素质评价,教育资源应用等管理平台,提高基础教育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益,逐步实现全省乡镇以上的学校建立网络管理系统,学校管理基本实现现代化;基础教育系统的业务工作会议通过视频会议召开。

(三)主要任务

按照教育部教育信息化目标任务的要求和我省基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需要,我省基础教育近三年的主要任务是:

加快构建基于“三通两平台和三全”的基础教育信息化应用体系,即基础教育领域“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教育资源平台、教育管理平台和教学点数字资源全覆盖、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全培训、中小学校信息技术课全力开设”。

基础教育“三通两平台和三全”任务

主要内容

宽带网络

校校通

到2015年,所有中学、城区小学和乡镇中心学校以不小于百兆速率的光纤宽带的网络互联,实现90%的村完小和有条件的部分幼儿园以不小于百兆速率的光纤宽带或铜缆的网络互联;高级中学以及70%的初中学校和30%的小学建立校园网,实现校内教室班班以不低于十兆接入校园网,网络运营及安全体系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优质资源

班班通

在网络校园班班通的基础上,重点启动开设“专递课堂”,力争解决50%义务教育学校师资短缺课程开课问题。

开设“名师课堂”和“名校网络课堂”,普通高中网络选修课程,提供各学科教学资源,到2015年,高级中学以及80%的初中学校和60%的小学班班建成多媒体远程教学设备,加强幼儿园信息技术应用环境建设,使各类优质资源能融合到学科教学中。

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

加快教师和学生个人的网络学习空间建设,构建网络环境下自主学习、互助学习的教育新模式,使大部分有条件的教师和部分高中学生拥有一个网络学习空间,把技术与教学实践的融合落实到教师与学生的教学活动中。

教育资源

平台

整合建设与国家资源平台对接云南基础教育资源平台,并整合云南远程教育平台,实现与国家教育资源平台资源共享,使宽带校校通的中小学能享用国家和省级的教育资源。

同时,推进州市、县市区和学校的资源建设与应用。

教育管理

平台

统筹基础教育、教师教育管理平台建设,并实现与国家管理平台的数据共建共享;按照教育部的统一要求建设好学前教育管理平台;到2015年,初步建成基础教育数据库,全面推动州市、县市区和学校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和应用。

教学点数字资源全覆盖

2013年前,为农村义务教育教学点(含一师一校)配备数字教育资源接收和播放设备,配送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利用信息技术帮助教学点开好国家规定课程,并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育质量,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全培训

到2015年,按照教育部《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要求,组织完成有上网学习条件的所有中小学教师参加50学时的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初级)远程培训,并组织30%的中小学教师参加教师教育技术能力中级培训;组织教学点教师参加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组织对中小学校长的教育信息化领导能力培训。

中小学校信息技术课程全力开设

力争到2015年,高中阶段学生与计算机的比例达到7:

1以上,初中学校学生与计算机的比例达到10:

1,完全小学学生与计算机的比例达到20:

1,保证50%以上的小学和所有初、高中信息技术教育课程的开设。

三、行动计划

(一)基础教育资源建设与共享行动

1、建立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

按照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应用要求,整合云南基础教育资源平台和云南远程教育平台,建立云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配合国家实施的“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规模化应用试点”和“百所数字校园示范校建设”项目,大力推进区域性项目的试点,到2015年,使50%的县(市、区)的所有学校接入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共享优质教育资源。

2、整合和遴选优质资源。

引入、汇集学校、企事业单位的优秀资源,开发制作有特色的基础教育资源,针对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民族教育和特殊教育的需求,到2015年,建设200门优质网络课程及资源,提供100个学科工具和应用平台,开设“名师课堂”和“名校网络课堂”,开设50门以上普通高中网络选修课程。

建成与课程改革相配套的教育资源体系,并有效推动中小学教师参与网络教研。

3、推进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机制的建立。

按照国家教育资源技术与使用基本标准,建立教育资源审查、评价制度,遴选和使用教育资源;实施学习空间建设使用试点,推进优质资源开发和应用,有效整合学习空间资源;制定政府、学校购买优质资源和网络学习空间服务的相关政策,引导企业和社会力量参与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

(二)学校信息化能力建设与提升行动

1、中小学校长和教师能力建设。

到2015年,采用集中和远程教育方式,对中小学校长进行一轮不少于30课时的信息化能力提升培训;在具有网络学习环境的学校,实施好“教育部—中国移动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训项目”和“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初级)远程培训项目”,从2013年起,组织开展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中级)远程培训。

2、中小学校信息化标准建设。

制定中小学校园网、计算机教室、多媒体教室建设基本标准,采取政府主导、示范引领、企业参与、分步实施的方式,加快推进中小学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实施好“中小学校园网建设、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多媒体远程教学设备”项目,切实加强中小学信息技术应用环境的建设。

(三)教学改革与质量提高行动

1、中小学教学模式和方法的改革。

中小学校要重点推进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突出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大力推进教学内容呈现方式、教学方式、学习方式、互动方式和教学结构、方法与过程的改革和思维方式的转变,有效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

2、中小学教学改革的示范引领。

组织实施好一对一数字化学习、敏特英语系统应用、电子白板教学模式、基于网络环境的学科教学模式等信息技术应用项目,引导、示范、提升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和水平。

(四)信息技术课程开设与信息素养培养行动

1、中小学全力开设信息技术教育课程。

到2015年乡镇以上的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应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实践能力,并引导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学习其他课程,发展自主学习、研究学习能力,将信息技术课程开设情况和教学质量作为对学校和教师考核的重要内容。

2、组织开展学生电脑作品、机器人制作竞赛活动。

每年定期组织好全国和全省学生电脑作品和机器人竞赛活动,加强信息技术课程的实践活动,在信息技术教育课程教学中要切实加强学生电脑作品制作实践环节的教学,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

(五)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行动

1、实施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建设。

2013年前,给1356个一师一校教学点配备多媒体计算机、42寸平板电视和大容量移动硬盘,由有条件接收卫星资源的教学点或中心学校,通过移动硬盘为一师一校教学点提供课程和教学资源;给2722个教学点配备卫星信号接收单元设备、多媒体计算机、卫星数据接收卡、42寸平板电视、避雷设施等,同时,向教学点提供针对性好、实用性强的教学资源,使教学点能利用数字教学资源开设课程,进行多媒体学科教学,提高教学点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发展。

2、加强对教学点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能力培训。

按照“项目”的目标任务,要求组织对教学点全体教师进行卫星信号传送原理、卫星接收站使用维护、计算机基本操作、教育资源接收管理软件安装使用、教学资源应用与管理等课程的专门培训。

采取省级组织远程培训,州市和县市区集中培训和教学点校本培训以及专家巡回培训的方式进行培训。

3、建立支撑体系和评估管理办法。

建立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支撑服务体系,指导资源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和提供技术支持,发挥乡镇中心学校的作用,组织教研活动和研修。

制定“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评估管理办法。

从设备建设、应用成效方面对每个教学点进行评估,保障设备和资源效益的发挥。

(六)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与应用行动

1、建立教育管理平台。

按照“国家教育管理平台”的建设和标准,加强省级基础教育管理平台建设,整合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和教师继续教育平台管理数据,提高管理平台服务基础教育决策和管理水平。

2、建设视频会议系统。

省级投入建设基础教育省、州市双向视频会议系统和信息资源传输平台,加强对基础教育工作更有效的管理和指导,更好地促进各州市间的工作交流和相互学习。

四、保障措施

(一)深化改革创新机制

首先,加强投入机制建设。

在依靠政府投入的同时,要整合企业和社会力量参与建设,运用市场规则,拓展经费投入渠道,提供经费保障和服务。

中小学的信息技术教育、远程教育所需经费可纳入公用经费。

义务教育保障机制的公用经费的一定比例可用于学校信息化建设应用。

宽带校校通的经费投入采取与电信、移动合作,解决光纤入校的问题,学校承担带宽的使用费。

学习空间人人通的建设可探索用购买服务的方式推进,教师和学生网络学习空间由网络运营商建设,学校每年从公用经费中为教师和学生支付使用经费。

教育资源平台的经费、管理平台建设经费、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经费、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全员培训经费、信息技术教育课程全力开设的经费的投入除争取国家立项投入外,省、州市、县市区和学校各级都要积极采取措施,保证必要的投入,加快实施进程。

其次,要建立完善政策保障机制,保证教育信息化依法、依规健康发展和应用。

建立和完善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政策包括:

机构人员编制和职能、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和认证管理,信息数据,学校信息化建设等标准意见。

第三,加强信息化应用保障机制建设。

要始终把信息化在教育教学、教育科研、教育管理等各个方面的应用作为评价教育信息化建设应用水平的出发点和归宿,要将教育信息化应用与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需求紧密结合起来,切实提高应用的针对性、有效性、实效性和安全性。

第四,要以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学校使用的运行机制,加快网络应用环境和应用平台建设。

加快组织实施宽带校校通、教育资源平台和管理平台的建设、采取多种方式培训教师和校长,切实加快我省宽带校校通和管理平台的建设应用。

(二)狠抓落实务求实效

省、州、县三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对基础教育信息化工作的管理指导,明确职责任务,抓好落实,强化应用,要在新的层面上抓好试点区域、试点学校的试点工作,用新理念、新模式,继续抓好各类教育信息化试点示范项目,切实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教育质量和教师专业化建设方面取得明显成效。

总结、推广信息化服务基础教育发展的典型经验和做法。

(三)管理评估技术服务

要加强对教育信息化建设应用的制度建设,强化管理,提高效益,要按照教育信息化项目实施标准和所制定的评估标准,加强对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应用工作督导检查,对做出突出成绩的州市、县市区和学校予以表彰和必要支持。

制定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应用评估标准,将学校信息化发展应用水平作为学校现代化的重要衡量标准。

对不同地区的不同类型学校进行分类指导,分类管理;对州市和县市区的教育信息化应用,按照“州市、县教育信息化支撑服务体系”职能的要求进行综合评价,州、县两级电教机构要为信息化的应用提供技术支持和安全服务,实现对学校的有效指导和管理,通过评价创新和改善发展应用模式,确保信息化成为基础教育现代化的有力支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教育 > 职高对口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