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5芯片问题总结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901879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1.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485芯片问题总结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485芯片问题总结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485芯片问题总结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485芯片问题总结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485芯片问题总结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485芯片问题总结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485芯片问题总结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485芯片问题总结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485芯片问题总结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485芯片问题总结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485芯片问题总结Word下载.docx

《485芯片问题总结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485芯片问题总结Word下载.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485芯片问题总结Word下载.docx

异步通信不象同步通信,其没有专门的同步信号进行同步,接收方无法准确判知哪一个字节是一帧数据通信的开始,因此DL/T645中规定68H作为帧起始符(帧同步码),代表一帧数据的开始。

有些主站和电能表在软件编程时考虑得比较理想,接收数据时未按照DL/T645中规定68H来判定数据帧的开始,而是呆板的以接收到的第一个字符作为帧起始标志;

如果电表在此帧数据之前发了几个FEH,其接收到的数据将会出现同步错误。

另外,如总线上平时有干扰信号存在,导致485芯片不停地收到诸如FCH、DEH这样杂乱数据;

当总线上有正常信号产生时,由于干扰信号比较小的原因,其对通信并无太大的影响,但对接收方来讲,其接收正确数据帧前会混有若干个字节的杂乱数据,由于同步处理不当,通讯也会失败。

通常的做法是每接收一个字节都要判是否是68H,若不是则丢掉该字节,然后继续往下判,直到收到68H才启动一帧数据的接收。

C、帧奇偶校验位/帧结束符不合理目前看来,由于这个原因引起485通信不成功占有很大的比例。

我们知道,在485通信时,对于接收到的数据一般都会按收、发双方事先约定的奇偶校验方式进行数据检错,并将错误的数据帧剔除,等待发送方重发。

这种ARQ的通信方式本身是无可厚非的,但是有的软件人员在编程时考虑问题不够全面,在判断一帧结束处理时,没有根据所收数据帧的长度和结束符“16H”及时地将数据接收任务结束,而是依据多长时间内收不到新的一个字节数据来认为一帧已收完。

这种处理方法在下面这种情况下就会导致通信失败。

众所周知,RS485芯片的接收灵敏度为±

200mV,即当电压UAUB≥200mV时,输出逻辑“1”;

UAUB≤-200mV时,输出逻辑“0”。

当-200mV<UAUB<200mV时,输出不确定。

这样一来,当总线上所有的485芯片均处于接收状态时,总线处于高阻状态,此时A、B间的压差为0V,芯片输出处于不定状态,可能输出“1”,也可能输出“0”,而且状态会随着时间而变化。

如果输出为“0”,在某些时候则会导致通信失败。

我们知道,电能表在发送完应答帧后,一般会马上从发送状态转换到接收状态。

正常情况应该是:

主站的485芯片收完最后一个字节的停止位后继续保持为“1”(波形见图2),而有的485芯片则可能跳变保持为“0”(波形见图3),UART(通用异步收发器)则认为又收到一个字节00H,且很有可能校验和是错的,这样接收软件可能会判断到一个字节校验位出错,而将前面接收完全正确的一帧丢掉,造成通信失败。

D、接口电路不合理

由于485在实际使用中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人们对其接口电路采取了各种保护、滤波措施。

如加上保护二极管、热保险丝、电容、上拉电阻等(见图4),这些措施有的有效,但有的无效甚至有害。

485总线的理想介质是双绞线,其等效阻抗约为120Ω,因此为了在长距离、高速通信时做到阻抗匹配,一般在电表的485的A、B线之间加一个120Ω的电阻。

此种方式对于一对一的通信是实用的,但一对多时,如果每个电表内部均加一个120Ω的电阻,并在一起整个总线上的负载就很重,这样挂在总线上的485收发器就可能达不到标准的数量32个,且距离也会缩短。

因此,只应在网络的起点和终点各加一个。

有的产品为了滤波而在A、B线对地加上电容,现在看来这样会带来问题。

电容加小了不起作用;

加大了,正常的信号会被滤除或造成波形失真。

我们曾经做过试验,以1200bps通信时,0.1μF的电容就会影响通信的成功率。

如果通信速率达到几百kbps,电容就不能加了。

485总线处于悬浮状态时A、B线等电位。

为了保证A比B高200mV以上,有的厂家将A、B线分别通过10k电阻上拉到5V、下拉到地,这样在都处于接收状态时,A、B间的电位差约为5V,485芯片的接收端为高,通信不受影响。

这个想法是好的,但是实际组网中往往好几个厂家的表连在一起,如别的表中加了120Ω电阻,则上拉电阻、120Ω、下拉电阻之间构成分压关系,A、B线间的电压只有几十毫伏,接收端的电平还是不定。

目前国内应用的单片机大部分只有一个UART串口,而电能表一般均需一个485接口和一个红外光接口,受成本所限,有的厂家就将这两个信号通过线与、线或的方式合在一起共用一个UART口。

这样就带来一个问题,当红外通信时,485就会不通;

另外,当红外收到各种可见光的干扰时,红外口不停地输出干扰信号,由于线与、线或逻辑的原因,485不能通信或485时通时不通。

2、通电一段时间后瘫痪。

这种情况通常发生在RS485系统无地线情况下。

当收发端或收与收端之间“地电位”不同时,电位能量从低到高,向低位设备释放,由于设备中电容充电效应,使两边的“地”电位相同,在此期间内工作正常。

等到电容被充满后,两端的地电位就不同了。

系统就无法正常工作。

检测这种故障,通常检查收发端的数字地是否连接。

数字地与A、B之间是否有1.5Vac以上交流电压。

3、通电直接瘫痪。

A、断电检测系统A、B、地之间有无短路,开路现象

B、检查发送设备是否正常。

包括计算机通讯口选择、波特率、协议等等。

C、系统是否增减变动。

如增加发送设备(键盘、DVR)数量所引起的接线错误、发送

设备工作状态错误。

必须提到的是,有些发送设备是出于“常发”状态,控制住总线,导致其他设备无法发出信号。

例如有些计算机RS485卡、DVR、矩阵、键盘等等。

在这种情况下,必须采用RS485集线设备隔离。

集线设备主要是将多路RS485信号,集中成一路信号。

D、个别设备接口芯片损坏导致总线“箝位”。

这种情况可以在发送设备有信号发出时,

使用外用表直流电压20V档分别测量A-地、B-地之间电压值,观察有无变化。

变化应该在0.1-0.5V之间。

如果无变化,证明总线被“箝位”了。

可以逐片排查,找出故障点。

4、串口芯片烧毁。

RS-485接口芯片在使用、焊接或设备的运输途中都有可能受到静电冲击而损坏。

在传输线架设于户外的使用场合,接口芯片乃至整个系统还有可能遭受雷电袭击。

选用抗静电或抗雷击的芯片可有效避免此类损失。

UM3085/UM3088芯片内部集成了ESD保护电路,人体模型ESD保护和机器模型ESD保护分别达到15kV和2kV。

此外,英联电子还有一套完善的ESD保护方案(图1),使系统能在更为苛刻的瞬态高压冲击环境中可靠运行。

RS485芯片的供电电源通常来自于变压器,当出现较为恶劣电压变化时,电源上可能会出现一些瞬态浪涌高压,图中UM07可以很好地将这些瞬态电压钳位,保护接口芯片。

与此同时,对于总线的两个通信端口,采用UESD712进行保护,可以起到很好的防雷效果。

在某些工业控制领域,由于现场情况十分复杂,各个节点之间存在很高的共模电压。

虽然RS-485接口采用差分传输方式,具有一定的抗共模干扰能力,但当共模电压超过RS-485接收器的极限接收电压,即大于+12V或小于-7V时,接收器就无法正常工作,严重时甚至会烧毁芯片和仪器设备。

5、传输距离达不到要求。

6、总线下挂设备数量达不到要求。

扩展阅读:

各种总结芯片

CD4069

CD4069的特性就是CMOS门电路的特性,有六个反相器;

工作原理是如单一应用是单非门(输入1输出0,反之相反);

有时可做振荡器。

CD4069由六个COS/MOS反相器电路组成。

此器件主要用作通用反相器、即用于不需要中功率TTL驱动和逻辑电平转换的电路中。

输入1则输出为0,输入0则输出1.有14个引脚,引脚如下:

1脚和2脚(1输入2输出),3脚和4脚(3输入4输出),5脚和6脚(5输入6输出),8脚和9脚(8输入9输出),

10脚和11脚(10输入11输出),12脚和13脚(12输入13输出),7脚是VSS14脚是VCC

CD4017:

十进制计数器/脉冲分配器

12脚CO:

进位端(不用时接地)14脚

CP:

时钟输入端(一般与555相连)15脚(高电平有效)CR:

清除端14脚(高电平有效,使用时处于低电平)EN:

禁止端Q0-Q9计数脉冲输出端VDD:

正电源VSS:

CD4511LED驱动、译码器

BI:

4脚是消隐输入控制端,当BI=0时,消隐平时为高电平LT:

3脚是测试输入端,当BI=1,LT=0时,译码输出全为1,不管输入DCBA状态如何,七段均发亮,显示“8”。

它主要用来检测数码管是否损坏。

LE:

锁定控制端,当LE=0时,允许译码输出。

LE=1时译码器是锁定保持状态,译码器输出被保持在LE=0时的数值。

1B、2C、6D、7A为8421BCD码输入端。

a、b、c、d、e、f、g:

为译码输出端,输出为高电平1有效.

CD4511的内部有上拉电阻,在输入端与数码管笔段端接上限流电阻就可工作。

555:

555时基集成电路各引脚功能描述:

脚①是公共地端为负极;

脚②为低触发端TR,低于1/3电源电压以下时即导通;

脚③是输出端V,电流可达201*mA;

脚④是强制复位端MR,不用可与电源正极相连或悬空;

脚⑤是用来调节比较器的基准电压,简称控制端VC,不用时可悬空,或通过0.01μF电容器接地;

脚⑥为高触发端TH,也称阈值端,高于2/3电源电压发上时即截止;

脚⑦是放电端DIS;

⑧是电源正极VC。

555时基集成电路的主要参数为(以NE555为例):

电源电压4.5~16V。

输出驱动电流为200毫安。

作定时器使用时,定时精度为1%。

作振荡使用时,输出的脉冲的最高频率可达500千赫。

使用时,驱动电流若大于上述电流时,在脚③输出端加装扩展电流的电路,如加一三极管放大。

CD4011四2输入与非门

当两输入端有一个输入为0,输出就为1。

当输入端均为1时,输出为0。

7809

单向晶闸管

LM324有真差动输入的四运算放大器

可单电源工作:

3V-32V低偏置电流:

最大100nA每封装含四个运算放大器具

有内部补偿的功能。

LM358两个独立的、高增益、内部频率补偿的双运算放大器

直流电压增益高(约100dB)单位增益频带宽(约1MHz)

电源电压范围宽:

单电源(330V);

双电源(±

1.5一±

15V)

7段数码管

CD40110为十进制可逆计数器/锁存器/译码器/驱动器,具有加减计

数,计数器状态锁存,七段显示译码输出等功能。

CD40106

CD40106由六个斯密特触发器电路组成。

每个电路均为在两输入端具有斯密特触发器功能的反相器。

触发器在信号的上升和下降沿的不同点开、关。

上升电压(VT+)和下降电压(VT-)之差定义为滞后电压。

24681012数据输出端13591113数据输入端14电源正7接地

CD40192是同步十进制可逆计数器,具有双时钟输入,并具有清除和置数

等功能

引脚功能:

图中:

LD(11脚)置数端CU(5脚)加计数端CD(4脚)减计数端C0(12脚)-非同步进位输出端B0(13脚)非同步借位输出端。

838电子

J1、J2、J3、J4计数器输入端.Q1、Q2、Q3、Q4数据输出端CR(14脚)清除端

当CR为低电平,LD为高电平时,执行计数功能。

执行加计数时,减计数端CD接高电平,计数脉冲由CU输入;

在计数脉冲上升沿进行8421码十进制加法计数。

执行减计数时,加计数端CU接高电平,计数脉冲由减计数端CPD输入。

74ls138

摘要:

74LS138为3-8线译码器,共有54/74S138和54/74LS138两种线路结构型式,其中LS是指采用低功耗肖特基电路.引脚图:

工作原理:

当一个选通端(G1)为高电平,另两个选通端(/(G2A)和/(G2B))为低电平时,可将地址端(A、B、C)的二进制编码在一个对应的输出端以低电平译出。

利用G1、/(G2A)和/(G2B)可级联扩展成24线译码器;

若外接一个反相器还可级联扩展成32线译码器。

若将选通端中的一个作为数据输入端时,74LS138还可作数据分配器。

74ls139:

74LS139功能:

54/74LS139为2线-4线译码器,也可作数据分配器。

其主要电特性的典型值如下:

型号54LS139/74LS139传递延迟时间22ns功耗34mW

当选通端(G1)为高电平,可将地址端(A、B)的二进制编码在一个对应的输出端以低电平译出。

若将选通端(G1)作为数据输入端时,139还可作数据分配器。

74ls139引脚图:

引出端符号:

A、B:

译码地址输入端

G1、G2:

选通端(低电平有效)Y0~Y3:

译码输出端(低电平有效)

74ls164:

164为8位移位寄存器,其主要电特性的典型值如下:

54/74164185mW54/74LS16480mW当清除端(CLEAR)为低电平时,输出端(QA-QH)均为低电平。

串行数据输入端(A,B)可控制数据。

当A、B任意一个为低电平,则禁止新数据输入,在时钟端(CLOCK)脉冲上升沿作用下Q0为低电平。

当A、B有一个为高电平,则另一个就允许输入数据,并在CLOCK上升沿作用下决定Q0的状态。

CLOCK:

时钟输入端CLEAR:

同步清除输入端(低电平有效)A,B:

串行数据输入端QA-QH:

输出端

rc延时电路

计算公式:

延时时间t=-R*C*ln((E-V)/E)

式中,“-”是负号;

电阻R和电容C是串联,R的单位为欧姆,C的单位为F;

E为输入电压,V为电容两端充电要达到的电压。

ln是以e为底的自然对数,在EXCEL系统中有函数,计算非常方便。

例:

R=150K,C=1000UF,输入电压为12V,求当电容C两极的电压达到3伏时的时间:

t=-(150*1000)*(1000/1000000)*ln((12-3)/12)=43(秒)

友情提示:

本文中关于《485芯片问题总结》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485芯片问题总结:

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