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史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903696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51.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出版史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出版史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出版史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出版史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出版史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出版史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9页
出版史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9页
出版史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9页
出版史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9页
出版史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9页
出版史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9页
出版史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9页
出版史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9页
出版史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9页
出版史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9页
出版史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9页
出版史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9页
出版史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9页
出版史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9页
出版史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9页
亲,该文档总共3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出版史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

《出版史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出版史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出版史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

时间:

夏商周三代,甚至更早的年代。

内容和结构:

序辞(时间、地点、人)、命辞(问题)、占辞(占卜结果)、验辞(应验事实)

价值:

研究商代历史、校订古文献、研究文字和图书的发展。

简牍制度

简牍制度是我国最早的书籍制度。

以经过刮削的竹条、木板为书写材料,编连诸简,成为一策(册);

以尾简为中轴从左向右收卷,成为一札,为我国汉代以前图书的普遍形式。

竹木简牍的版本学意义:

取材,整治刮削,杀青,长度,书写毛笔、墨书、无刻无漆,行款、栏式、标点,标题篇题、书题、章题,避讳,字数,编连,等齐,收卷,多抄本无稿本,多通假字。

文化影响:

1作为我国最早的书籍制度,简牍制度对后世出版和文化发展影响很深;

2现代出版仍在很多方面沿袭简牍制度,如图书的计量单位仍称“册”,文章的计量单位仍称“篇”;

3赘简”之制(简策书编成后,前面的两条不写文字的空白简称为赘简)与今天的衬页和环衬有一定的渊源关系。

竹木简牍

概念:

把文字写到或刻到经过整治的竹片或木板上,单片竹为“简”,编“简”成“策”,单片木未写字称“版”,写字称“牍”。

与书籍有关的字“篇”、“籍”、“簿”、“牒”、“版”,专业术语“天头”、“版框”、“杀青”等,均与竹木简牍相关。

时代:

上限比甲骨还要早;

“不知孰为后先”。

下限在东晋末年(404)桓玄下令全国用纸。

流行时间超过千年。

祭祷记录,随葬遣策,抄写书籍、历谱,官方文书、私人书信

《七略》

来历:

刘歆在《别录》基础上,利用天禄阁的政府藏书编成的我国第一部综合性图书分类目录。

①辑略②六艺略③诸子略④诗赋略⑤兵书略⑥数术略⑦方技略。

共约3.3万余卷。

该书依书的内容性质,将书分为六类38种,著录603家,共13219卷。

此书早已亡佚,其基本内容在《汉书·

艺文志》中被保存下来。

《七略》在中国目录学史上具有开创之功,它在校勘整理古籍的基础上创立了撰写叙录、总序、大序、小序等方法。

它著录了数以万卷的图书,实际上是一部古代文化史。

槐市(图书贸易在征书活动中萌芽和发展)

公元4年,王莽开明堂、辟雍等,召集学者,太学附近形成综合性贸易集市,图书及文化用品买卖活跃。

到23年消失。

规律:

每半月一次。

是读书人之间互通有无的交流活动。

佣书(雕版印刷术发明前,代人抄写书籍者或抄书后出卖谋生者。

东汉。

性质:

随着书籍增多和书籍流通的不断扩大,佣书的专业性越来越强。

它是图书发行业发展中的重要阶段。

《中经新簿》

《通典》(政书产生——杜佑的《通典》)

政书即记载典章制度沿革、经济文化发展的书。

源自记载职官制度的《周礼》,刘秩在唐玄宗时编撰成《政书》35卷。

杜佑用35年编辑成《通典》,涉及内容时代久远,材料来源广泛,为后世开创了新的史书体裁。

特点:

以编辑作为表达自己思想的手段;

结合记传体正史中的志书和类书,创造适合新需要的体裁。

八门,小目,相关的史实材料(按时间顺序罗列)

《艺文类聚》——唐代官方编纂类书

开创了“事”与“文”合编共类的方法(类事和辞章合编),丰富了类书内容。

《五经正义》

《五经正义》为经学义疏的结集。

由于经书成书年代早,文字多晦涩难懂,记事又简略不详,给后人学习带来不少困难。

于是为经书作传、注之风便盛行起来,常常一部经书就有各执一说的多家传、注。

《五经正义》就是要从中选出比较好的注本,摒弃其余杂说,对前代繁杂的经学解释进行一番统一整理。

又因前代注本也有难解之处,所以《五经正义》便依据传、注又加以疏通解释。

可以说,《五经正义》是一部典型的以疏解经的著作。

王祯

字伯善,元代山东东平人。

清代因避雍正皇帝胤祯的讳,被改作王桢、王贞或王正。

精通农学、机械学与印刷术。

于1296年至1300年在安徽旌德任县尹期间,教民农桑,施药救人,编撰《农书》,推广先进农业技术和农具,同时创木活字印刷法,请工匠刊刻了三万多个木活字,于大德二年(1298年)用木活字试印成《旌德县志》。

并将木活字印刷术写成《造活字印书法》附于著名的《农书》之后,为活字印刷术的传播与发展做出了不朽的贡献。

王祯的木活字印刷术已与现代的活字印刷术相差无几,后世的木、泥、锡、铜等活字印刷术虽然在材料使用及制作技术上有所改进,但基本上依然是王祯木活字印刷范式的延续。

 

(宋)三馆

北宋在1082年改三馆职事官为秘书省职事官,设立监、少监、丞各一人。

秘书监掌古今经籍图书、国史、实录、天文历数之事,少监为之辅助,而丞负责具体事务的处理。

《资治通鉴》

篇幅:

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部编年体通史。

全书三百多万字,共284卷;

所述史实从公元前403年到公元959年。

宋神宗赐名。

编撰者:

司马光倡议,宋英宗命其在崇文馆设局主持,自行组织人力、利用国家藏书进行编撰。

后辞官在洛阳家中完成编撰,前后历时19年。

主要参与者范祖禹、刘恕、刘皆是出色的历史学家。

分别负责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部分的撰写,司马光负责先秦部分和最后统稿。

循序渐进的步骤:

编制丛目、组织长编、全书统稿;

编排史料、务求详尽;

取舍连接,不拘细繁;

删繁去重,润色加工。

系统有序的编撰体系为有效避免历史记载的缺漏,围绕编撰主体,编制附加的辅助作品。

经厂本

监本

国子监既是最高学府、教育管理机构,又是政府刻书的主要单位。

其所刻书,世称“监本”。

毛晋

1.字子晋,号潜在,虞山人。

室名有汲古阁、绿君亭、世美堂、续古草庐等等。

2.自明到清初四十多年间,刻书共600余种。

如1628年刻《唐人选唐诗八种》;

1629年刻《群芳赏玩》,1643年刻《明僧弘秀集》,后又成《十三经注疏》和《十七史》。

3.毛氏刻书,于版心下方都刻上汲古阁或绿君亭室名。

其刻书印书,纸张专到江西定造,薄的叫毛边,厚的名毛太。

4.毛氏还代别人刻书印书。

如代张溥刻过《南史》、《汉魏六朝三百名家集》;

代钱谦益刻《列朝诗集》等。

5.刻书由于毛晋刻书价格低廉。

所以流传很广,影响颇大。

直到清代中叶,毛氏活动才逐渐衰落。

武英殿刻书

背景:

由于明代司礼监刻书存在着版本选择、文字校勘不够精审的缺点,清政府在宫中武英殿设置修书处,专掌修书、刻书之职。

选派翰林院词臣负责管理,并任用博学鸿词科学士参与编校刻印书籍。

1680年设立,最初为武英殿造办处,后改名武英殿修书处。

从此,政府刻书主要由武英殿承担。

内府刻书便改称武英殿刻书,或称“武英殿本”。

武英殿修书处由两大部分组成:

监造处、校刊翰林处。

监造处由王大臣负责,职责是雕版、排印内府书籍,其下设档案房、书作、印刷作、铜字库、露房、聚珍馆等机构。

校刊翰林处职责是校刊、装璜监造处已刻印完成的书籍。

雍正、乾隆时期,武英殿刻书力量日渐增强,而且发展到顶峰,至嘉庆之后,才逐渐走向衰落。

《古今图书集成》

规模:

现存最大的类书。

10040卷,5020册。

主持:

陈梦雷在康熙时编成《古今图书汇编》,雍正时由蒋廷锡在此基础上重修

结构及编排:

分类细致、条理明晰

版本:

1888上海图书集成局版;

1894上海同文书局版;

1934年中华书局版。

现存规模最大、体例最完善的类书。

雍正年间(1726)陈梦雷用新制铜活字版排印(内府铜活字印本),共印60部,为中国现存最大的铜活字印本。

傅兰雅(1839—1928)英国人,生于英国海德镇,1861年被英国圣公会派到香港,先后在

香港圣保罗书院、京师同文馆、上海英华书院、广方言馆执教。

1868年,担任江南制造

局翻译馆译员。

主要为早期翻译馆订购外国书籍,确定选题;

确定译书原则、新术语译

名;

编制中西译名对照。

为该馆译书77种,占全馆的三分之一。

清政府授予其三品官衔,还授予三等第一宝星。

曾于同文馆和江南制造局任职,与华人合作译书129种,是近代来华西人译书之最。

确定译书原则、新术语译名;

制定科技名词汉译的原则和方法,对近代科技翻译的规范化贡献较大。

李提摩太

1870年被英浸礼会派来中国,到烟台、青州传教并学习中文。

1876~1879年华北大旱,他在赈灾活动中与清政府高官结交。

后购科技书籍和仪器进行自修,向中国官绅宣讲哥白尼学说、化学、蒸汽机、电力等知识。

1886年移居北京,曾为曾纪泽子侄教英文、任《时报》主笔、到上海做同文书会(广学会)的督办。

在甲午战争、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期间,他活动于上层人士之间,多次建议将中国置于英国“保护”之下,未能如愿。

他主张更多地控制主要的大学、报刊和一般的新读物,“通过控制这些东西和控制中国的宗教领袖,我们就控制了这个国家的头和背脊骨”。

主持广学会达25年之久,出版《万国公报》等十几种报刊,四十年间,出版2000种书籍和小册子,成为中国规模最大的出版机构之一。

1902年,慈禧太后聘他为山西大学堂西学书斋总理,往来于上海、太原之间。

清廷赐他头品顶戴,二等双龙宝星,并诰封三代。

1916年5月,辞去职务回国。

1919年4月在伦敦逝世。

主要著作:

《在华四十五年》,《七国新学备要》,《天下五大洲各大国》,《百年一觉》,《欧洲八大帝王传》,《泰西新史揽要》,《新政策》等20多种。

京师同文馆

附属于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总署),1902年并入京师大学堂。

旨在培养外交和洋务人才,同时翻译出版西学书籍,以丁韪良的《万国公法》,毕利干的《化学指南》、《化学阐原》影响最大。

王韬(1828-1897)

字兰卿,苏州甫里人。

1828年出生在诗书之家,17岁时以县学第一的成绩考上秀才,後因屡试不中,遂於1849年来到上海,在墨海书馆任编辑达13年之久。

1861年返乡时,因上书太平军,为清廷通辑,被迫逃到香港。

在香港英华书院从事译书工作。

此後曾游历英、法、俄等欧洲国家。

回港後,他与人集资买下了传教士停办的英华书院印刷厂,改名为“中华印务总局”,创办《循环日报》。

《申报》

英商美查创办的《申报》,是近代中国历史最久、影响最大的一份中文报刊。

1912年转让给史量才,1949年停刊。

《申报》馆创办的《瀛寰琐记》,是中国第一种文艺刊物;

在办报的同时附设出版机构,光绪年间出版的《申报馆丛书》,收书300余种,内容包括小说、艺术作品、尺牍等。

申报馆成为近代中国广有有影响的出版机构之一。

《申报》创刊并取得与《上海新报》竞争的胜利後,引起集资办商业性报纸的热潮。

1882年5月字林洋行创办的《字林沪报》和1893年2月中外商人合办的《新闻报》,与《申报》形成上海报业的三足鼎立之势。

《申报》馆印刷书籍的主要机构,是申报馆原有的印刷所,及附属的点石斋书局、申昌书局和图书集成局。

在清末40年间,它们出版了包括工具、典藏、经史、文艺、时事等数百种书目,其中十九世纪80年代是出版事业最为兴旺的时期。

《申报》馆从1874年11月登载聚珍版《儒林外史》印竣广告开始,便陆续在首页头条刊登书籍搜访、印出、求售的有关信息,“日有搜辑,月有投寄”,并详细登出聚珍版已出书目及数量以便选购。

借助于《申报》的日报发行网,《申报》馆所出书目迅速产生社会影响,“问价之人踵相接也”,在19世纪80年代中期,《申报》馆实际上已成为上海最大的综合性新闻出版机构,并初步具备了一个文化企业实体的规模。

墨海书馆

西方人在中国开办的第一个近代出版印刷机构,英国传教士麦都思于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在上海成立。

主持人:

麦都思、伟烈亚力。

曾聘王韬为编辑。

翻译出版物:

自然科学、社会历史及宗教书籍。

技术:

首次将西方印刷机械和铅活字排版技术引入中国。

海关总署造册所

同治五年成立,先是海关税务司在上海设置的印务所,同治九年改名为海关总署造册所,设印刷厂。

出版贸易年报、海关统计报告、中外贸易物资介绍、双语工具书等书籍。

出版物多用中英文对照,所设印刷厂是我国最早具有外文排字能力的印刷机构。

 

1938~1945年,由日本人管理;

1945~1949年,由美国人管理;

1949年上海解放后,由市军管会接管,由海关总署统计科领导。

扫叶山房

创于明后期苏州。

主人洞庭席氏。

取古人“校书如扫落叶”之意,起“扫叶山房”为肆名。

刻印经、史、子、集四部之书,以及笔记小说、村塾所用经史读本,多达数百余种。

种类多:

清代坊刻事业十分活跃,多刻印民间大众读物,诸如小说、戏曲、唱本、医方、星占、类书、日用杂字等。

质量较粗:

书肆多重营利,往往因降低成本影响品质,不如官刻、家刻版本精美。

但它在繁荣市场、普及文化方面有积极意义。

是中国出版史上存在时间最长的民间书坊。

明万历年间由苏州席氏创设,清初得汲古阁毛晋书版,翻刻流传。

先于松江设书坊刻书,后移至苏州。

1880年将重心转至上海棋盘街,成为出版古籍为主的著名书坊,所印经史子集及小说、笔记、通俗读本(石印)行销全国。

除出版书籍外,主营批发并兼营零售。

五四后因不能与时代并进,业务渐趋衰落。

抗日战争后,改以门市销售为主。

1955年停业。

《万国公报》

上海书业商会

发起:

1905年,俞仲还、夏颂莱、席子佩等10余人发起组织。

设会所于三马路望平街。

会员40余家,以出版新书和教科书的书局(店)为限。

1906年清学部批准立案。

组织:

正式成立后,由陆费逵重新起草章程,选举俞仲还为正会董,夏颂莱、席子佩为副会董,有评议员何澄一、陆费逵、楼卓儒、夏粹芳等,设会计员、书记员、编辑员、干事员等职处理日常会务。

宗旨:

商会以维护书商权益,保护版权为第一宗旨,代为办理著作物注册,以及讨论决定各项书业提案。

在会员与外国出版商的图书版权纷争中,维护我国书业的利益。

商会附设机构:

发行所和学徒补习所。

出版会刊《图书月报》(陆费逵主编)

成员:

最初入会者有文明书局、开明书局、点石斋、商务印书馆、广智书局、昌明公司、中国教育器械馆、启文社、新智社、会文学社、通社、新民支店、群学会、东亚公司新书店、彪蒙书室、时中书局、有正书局、小说林、乐群书局、普及书局、鸿文书局、新世界小说社等22家。

1931年与上海书业公所等改组为上海市书业同业公会。

《大清著作权律》

1910—1911年,未及实施

共分为五章,其中分别列有通例、权力期限和限制、呈报义务及其附则共55条。

师承欧美法系。

《大清著作权律》参照日本1899年的著作权法制定,而日本则仿自西方版权法。

影响:

直接影响了1915年北洋政府的版权法和1928年民国政府颁布的版权法。

控制排满反清、主张革命的言论

商务印书馆

成立于1897年,由夏瑞芳、鲍咸恩、鲍咸昌、高凤池创办。

1932年,合并了文明书局。

最初以印刷为主,1902年后设立编译所,并聘请张元济为所长。

商务印书馆成立不久就成为我国最有规模的,集编、印、发为一体,涉足出版、教育、制造等方面业务的综合性大型出版机构,并为我国出版业培养了大批人才,著名的有蔡元培、陆费逵、孙毓修、沈雁冰、章锡琛、胡愈之等。

早期出版业务:

大量编印教科书,大量翻译介绍西方文化名著,出版新式工具书,兴办各种期刊(共6种,影响最大的是《东方杂志》、《小说月报》)。

民国时期在发展出版主业的同时,还涉足广告业、保险业、电影业、制造业及办学校、办图书馆,成为中国近、现代规模最大的、影响最广的出版企业,也是这一时期东亚最大的出版企业。

《辞源》、《四部丛刊》、《丛书集成》、《百衲本二十四史》、《万有文库》

中华书局

成立于1912年1月,创始人陆费逵以“教科书革命”为号召,推出各科“中华教科书”,并一举占领市场,迅速发展成为集编辑、印刷、发行于一体的中国民间第二大出版机构。

从1912年到1949年,共出版各类图书约6000种,包括教科书、古籍、字典、辞典、各科新书、书画碑帖等。

《辞海》、《四部备要》、《新文化丛书》、《中华百科丛书》

《新生》事件

《新青年》(白话文书刊)

第一阶段陈独秀主编时期(1915年9月-1916年2月)

改造青年思想、辅导青年修养。

发表《敬告青年》、《一九一六年》、《吾人之最后觉醒》等。

高举民主、科学大旗,倡导自由、独立平等、人权等观念。

曲高和寡,销量少,于1916年2月休刊。

第二阶段1916年9月复刊-1917年8月。

批孔——反对封建文化、传统伦理道德。

易白沙:

《孔子平议》陈独秀:

《驳康有为致总统总理书》 《宪法与孔教》《复辟与尊孔》吴虞:

《家族制度与专制主义之根据论》、《吃人与礼教》等

第三阶段北大教授轮值主编时期。

1918年1月-1919年12月,主编人有陈独秀,钱玄同,刘半农,胡适,李大钊,沈尹默等。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胡适《文学改良刍议》提出八不主义,提倡白话文;

陈独秀《文学革命论》

钱玄同《中国今后之文学问题》,鲁迅《狂人日记》,双簧之《答王敬轩》,《荆生》事件;

《本志罪案之答辩书》:

前期思想的总结《新青年》从四卷一号起改用白话文,采用新式标点符号,刊登新体诗,直接推动了文学革命运动的兴起,对当时的思想界产生了极大影响。

第四阶段陈独秀独立主编时期(1919年9月出狱后辞去北大文科学长职务,1919年自开始独立编辑《新青年》);

上海。

《本志宣言》开始否定资本主义;

发表宣传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文章;

《劳动节纪念》《MAYDAY运动史》;

“问题与主义”的讨论;

1921年7月中共成立,成为机关理论刊物。

《每周评论》

五四时期最有影响的报纸之一,小型政治时事评论报,1918年12月,北京。

由陈独秀主编,李大钊是主要撰稿人,宣传反帝反封建,并倾向社会主义。

配合《新青年》,支持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每周评论》是4开采版小型报,栏目新颖多样。

《每周评论》对于五四运动的报道,尤其起了舆论先导的作用。

从第26期起,在胡适接手主持下,挑起“问题与主义”的论战,成为宣传实用主义的刊物。

张元济

他主持商务印书馆期间,组织了大规模的编译所和涵芬楼(后扩建为东方图书馆)藏书,开创了私营出版社设专职专业编辑和图书资料以保证出版物质量。

他所参与规划的《最新教科书》获得很大成功,同业相率仿效。

从1915年开始筹备,1919~1937年动用国内外50余家公私藏书影印出版《四部丛刊》、《续古逸丛书》、百衲本《二十四史》3种丛书共610种近2万卷。

他选书注重实用、母本讲究善本,以及传真版石印的组织,开创了古籍丛书翻刻、影印的新阶段。

1902年进入商务印书馆,参与、主持、领导商务近60年

邹韬奋

1922年,邹韬奋担任中华职业教育社编辑股主任,主编《教育与职业》月刊。

他参与该社发起的职业指导运动,曾和同事一起先后去宁波、南京、武汉、济南等地考察。

这是邹韬奋第一次深入社会进行调查研究。

亲身的实践和感受,加深了他对于社会和现实的了解与认识,逐渐窥探到中国政治的腐败和社会的黑暗。

1926年10月,原《生活》周刊主编转入银行界任事,《生活》周刊改由邹韬奋担负编辑责任。

邹韬奋如愿以偿,得以从事自己梦寐以求的新闻出版工作了。

从此,他全力以赴,投入到工作中去。

邹韬奋决定根据社会和读者需要,从内容到形式,对《生活》周刊进行一次大幅度的革新。

他确定该刊的宗旨为“暗示人生修养,唤起服务精神,力谋社会改造”。

三联书店

生活书店:

1932年7月由邹韬奋创办于上海,其前身是《生活》周刊社。

出书范围包括马列经典著作及哲学、经济、历史、地理、自然科学、文学艺术等各门类,还编辑出版《大众生活》、《太白》、《新知识》等期刊。

新知书店:

1935年由钱俊瑞、徐雪寒、薛暮桥等人创办于上海,出版图书约400种,期刊10种。

读书生活出版社:

1936年由艾思奇、郑易里出资,邀黄洛峰在上海创办,以出版大众哲学读物和期刊《读书》而闻名。

1948年三家出版机构在香港合并,成为生活·

读书·

新知三联书店

《人民文学》

人民文学创刊于1949年10月26日,是新中国第一份文学期刊,毛泽东曾为《人民文学》创刊号题词“希望有更多好作品出世”。

在中国当代文学(新中国文学)的历史上,无论从哪方面来看,创刊迄今的《人民文学》无疑都堪称最为重要、最为突出也最具权威性和代表性的文学刊物。

《人民文学》的这种独特的历史和文学地位,是由中国当代具体的政治、社会和文化条件所决定的,这从它的创刊和复刊过程就能得到鲜明的验证。

《人民文学》是中国作家的摇篮,众多的名家当初亦是由《人民文学》造就的。

新改版《人民文学》富有现代气息,与世界文学接轨,极富有文学味与生命关怀意识,是广大读者的心灵家园。

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

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简称“中国版协”)成立于1979年12月,是中国出版界自愿结成的全国性全行业的社会团体,是出版界联系政府管理部门的桥梁和纽带,是非营利性的社团组织。

其会员涵盖图书、期刊、音像、电子出版物、印刷和发行等出版全行业。

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的主要工作是:

(一)组织和推动出版单位和出版工作者学习理论,贯彻执行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的方针、政策。

(二)协助政府主管部门进行出版队伍的教育、培训工作,开展出版理论研究和业务交流活动。

(三)参与制订行业标准和行业发展规划,开展专业资质认证等工作。

(四)组织全国性出版行业评奖。

表彰和奖励先进的出版工作者,组织优秀出版物评奖活动。

(五)开展出版法制宣传,推动和监督出版单位和出版工作者遵纪守法,遵守职业道德,加强行业自律。

(六)依照中国宪法及法律规定,维护出版单位和出版工作者的合法权益,努力开展行业服务工作。

(七)按照中国著作权法和政府有关法规的规定,促进出版单位广泛团结著译者,尊重著译者的权益。

(八)贯彻“一国两制”方针,加强同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出版界的联系,增进同香港、澳门、台湾地区以及海外华侨、华人出版团体之间的友谊、交流与合作。

(九)积极参加国际和地区出版组织及活动,广泛发展同各国出版界的友好往来,增进相互了解、友谊与合作。

(十)支持并帮助老出版工作者从事力所能及的出版活动和其他有益社会的活动。

(十一)在国家政策法规允许范围内,开展同本行业有关的有偿咨询服务和经营活动。

中国版协实行团体会员制。

经国家主管机关批准的各类图书、电子音像出版社、期刊社、出版物印刷单位、发行单位,出版、发行集团,全国性的出版教育、出版研究、出版对外贸易、出版物资单位,以及全国性的出版界专业协会、学会、研究会,省、自治区、直辖市及其他地方出版工作者协会经批准后均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