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海版小学音乐第十册教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690469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1.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沿海版小学音乐第十册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沿海版小学音乐第十册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沿海版小学音乐第十册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沿海版小学音乐第十册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沿海版小学音乐第十册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沿海版小学音乐第十册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沿海版小学音乐第十册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沿海版小学音乐第十册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沿海版小学音乐第十册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沿海版小学音乐第十册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沿海版小学音乐第十册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沿海版小学音乐第十册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沿海版小学音乐第十册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沿海版小学音乐第十册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沿海版小学音乐第十册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沿海版小学音乐第十册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沿海版小学音乐第十册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沿海版小学音乐第十册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沿海版小学音乐第十册教案.docx

《沿海版小学音乐第十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沿海版小学音乐第十册教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沿海版小学音乐第十册教案.docx

沿海版小学音乐第十册教案

沿海版小学音乐第十册教案

1*中国民歌

(一)

教学内容:

1、音乐知识:

简介中国民歌。

2、欣赏一组民歌。

3、活动与练习

教学目标:

一、音乐知识:

通过了解中国民歌的分类,增长知识,为欣赏各地民歌做好铺垫。

二、通过欣赏一组不同地区风格与特点的民歌,感受我国多姿多彩的民歌内容,激发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的情感。

教材分析:

(略)

教学重点:

欣赏不同地区的民歌。

教学难点:

听辨号子、山歌与小调

课前准备:

搜集有关中国民歌的视听材料。

课时安排:

2节

第一节

教学重点:

简介中国民歌的分类,欣赏《川江船夫号子》、《上去高山望平川》、《放风筝》三首民歌。

教学难点:

听辨号子、山歌与小调

教学过程:

一、简介中国民歌的三大类的不同特点:

劳动号子:

音调铿锵有力、豪迈。

山歌:

节奏舒缓、旋律明朗。

小调:

结构规整、旋律优美。

二、欣赏一组民歌。

1、四川民歌《川江船夫号子》:

感受歌曲的演唱形式对歌曲所起的作用。

——说说歌曲音调有什么特点?

属于哪类民歌?

2、青海民歌《上去高山望平川》:

感受歌曲的旋律特点—延长音较多。

——说说山歌为什么用那么多长音

3、河北民歌《放风筝》:

想一想这首歌与刚才的有什么区别?

你能根据歌词内容画一幅图吗?

三、活动与练习:

分组说说自己收集的有关中国民歌的知识。

四、教师小结民歌种类及特点。

第二节

教学重点:

结合音乐知识进行民歌欣赏,引导学生从民歌的不同特点进行

区别、归纳。

教学难点:

说出号子、山歌与小调不同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赏陕北民歌《脚夫调》,想一想:

歌曲属于哪种民歌类型?

二、哼唱云南民歌《放马山歌》,感受山歌的曲调特点——节奏自由、衬词多。

三、欣赏河北民歌《盼红军》,想一想:

歌曲的曲调属于山歌类吗?

为什么?

四、随伴奏音乐哼唱《盼红军》,感受小调旋律优美、结构规整等特点。

五、听辩练习:

1、《黄河船夫曲》、《码头工人歌》属于哪种类型的号子?

2、《牧歌》、《小白菜》、《茉莉花》属于哪种民歌类型?

六、活动与练习

1、你会唱哪些广东方言歌?

2、创作民歌:

应用1、2、3、5、6五个音创作一首有民歌风格的歌曲。

3、教师示范再集体创作。

七、集体评议。

 

 

2*学唱一首莫扎特的歌曲

渴望春天

教学内容:

1、音乐知识:

音程

(一)。

2、学唱歌曲《渴望春天》

3、活动与练习

教学目标:

1、了解音程的一般知识及学会计算音程度数的方法。

2、启发用甜美的歌声来演唱歌曲《渴望春天》,从而激发起对春天的赞美、向往之情。

教材分析:

(略)

教学重点:

通过练习让学生初步认识音程。

教学难点:

学会计算音程的方法

课前准备:

收集有关音乐家莫扎特的资料。

课时安排:

2节

第一节

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音程。

教学难点:

学习音程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音乐知识——采用先探索后概念的方法。

1、自由探索:

日常生活中表示距离用什么方法计算?

2、引导探索:

音与音之间的距离用什么方法表示好呢?

要求:

①用数字表示他们之间的距离

1—11—21—31—41—5

()()()()()

②唱几遍,感觉他们的音响效果

二学习音程的概念:

旋律音程、和声音程。

三、音程度数的计算方法。

四、概念巩固:

唱一唱

1、旋律音程。

13│24│35│51│

2、和声音程。

356

134

3、在歌曲《渴望春天》中找一找每两个相临音的度数。

五、听歌曲《渴望春天》范唱录音,感受音程变化中的音响效果,并在旋律中找出三度、四度、五度及八度音程。

六、四人小组议论。

 

第二节

教学重点:

复习音程的计算方法,学唱歌曲《渴望春天》,简介音乐家莫扎特。

教学难点:

歌曲中弱起节奏的演唱、临时变化音的音准。

教学过程:

一、课前欣赏:

聆听歌曲《渴望春天》的范唱录音,

1、感受歌曲的节拍特点。

(6/8拍子:

有活泼、荡漾的感觉)

2、当听到临时变化音时请举手。

(两处)

二、音准练习:

1、单独唱唱旋律音程:

4—#15—#4

2、跟着钢琴唱唱第三乐句:

——唱准旋律中的变化音。

3、划分乐句,找出乐句之间的相部分。

三、学唱歌曲

1、听歌曲范唱:

——感受每个乐句的弱起。

2、视唱歌谱:

——注意唱每个乐句的弱起节奏。

3、学唱歌词:

——演唱力度要恰当,中速,语气要亲切。

四、活动与练习:

p10

五、完成课后练习。

P11

六、说说自己所收集到的有关音乐家莫扎特的故事。

七、总结本课。

 

3*唱给祖国的歌

教学内容:

学唱:

《东方之珠》、《七子之歌——澳门》

教学目标:

通过学唱这两首歌曲,抒发对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的感情。

教材分析:

(略)

教学重点、难点:

体验歌曲的内涵

课前准备:

搜集有关香港、澳门的材料。

课时安排:

2节

第一节

教学重点:

学唱:

《东方之珠》

教学方法:

以听唱法为主

教学难点:

歌中出现的各种不同的节奏

教学过程:

一、课前欣赏:

听歌曲找拍子,想体裁。

4/4拍、ABA

二、学唱歌曲:

1、分析歌曲结构、演唱顺序。

2、学唱A段:

跟随歌曲录音学唱。

3、学唱B段:

(1)听录音,想一想音乐的情绪有什么变化

(2)自创动作随之律动。

4、完整演唱歌曲

__突出强拍及旋律的流畅性,把握稍慢的情感速度。

第二节

教学重点:

学唱《七子之歌——澳门》

教学难点:

歌中出现的合唱部分

教学过程:

一、复习歌曲《东方之珠》导入新课

二、音程及和弦构唱

1)56613

14366

2)325

553

121

三、学唱歌曲

1、听范唱录音:

感受主歌与副歌在情绪上的对比。

2、分析歌曲的结构。

3、视唱歌谱:

副歌部分——分声部学唱

4、合唱一、二声部

5、学唱主歌部分

6、完整视谱

7、再听范唱

四、说说自己对澳门的了解

4*民族乐器中的弹拨乐器

教学内容:

1、认识民族弹拨乐器。

2、学唱歌曲:

〈采莲谣〉

教学目标:

1、通过音乐知识的学习,认识弹拨乐器及其音色特点。

2、通过对弹拨乐器的欣赏,认识其丰富的表现力,从而培养热爱民族音乐的思想感情。

3、在学唱歌曲中感受乐曲清新典雅的情绪。

教材分析:

(略)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弹拨乐器中不同演奏方法、音色特点等。

课前准备:

乐器介绍的视听资料

课时安排:

3节

第一节

教学重点:

认识弹拨乐器中的琵琶、古筝。

教学过程:

一、课前欣赏——二胡独奏曲《二泉映月》。

二、复习拉弦乐器,思考

(1)乐曲用什么乐器演奏?

(二胡)

(2)属于民族乐器中的哪类?

(拉弦乐器)

(3)它们是怎样发出声音的?

(用弓拉弦而发出音的)

(4)音色有什么特点?

(柔和、悠长)

三、新课——认识乐器

1、认识琵琶。

(1)听录音《阳春白雪》片段导入新课:

师:

乐曲是不是用拉弦乐器演奏的呢?

你感觉它是怎样发出声音的呢?

(2)看课件:

乐器介绍

(1)

(3)同桌讨论:

*形状。

*如何发响(演奏方法)?

*有几根弦?

主要有几个音?

1、认识古筝

(1)听录音《渔舟唱晚》片段:

师:

这是什么乐器演奏的呢?

它又是怎样发出声音的呢?

(2)出示图片——古筝,(乐器介绍2)小组讨论:

*声音特点。

*如何发响?

高低音分配怎样?

2、小结:

刚才认识的两种乐器,它们的发音方法都是怎样的?

(用手指拨弦)

如果给它们取名字,叫什么好呢?

——出示课题:

民族乐器中的弹拨乐器

3、还有哪些弹拨乐器呢?

(看课件——乐器介绍3)

4、你还知道哪些有关这两样乐器的知识?

曾听过它们乐曲吗?

四、听音辨别游戏

听四段音乐,看谁能听出它们各使用什么乐器演奏?

五:

小结。

第二节

教学重点:

认识弹拨乐器中的扬琴、中阮。

教学过程:

一、课前欣赏《渔舟唱晚》片段:

复习上节课所认识的乐器。

二、新课:

1、认识扬琴

(1)简介扬琴的历史背景。

(2)看课件——乐器介绍3:

a)了解扬琴的演奏方法

b)音高的分配

c)代表作

(3)欣赏:

“将军令”片断

2、认识中阮

(1)简介中阮的历史背景。

(2)看课件——乐器介绍4

a)阮的种类?

b)阮的结构?

c)阮的演奏方法。

(3)欣赏阮演奏的乐曲片断。

三、复习主要的弹拨乐器,区别不同的形状、演奏方法及音色特点。

四、活动与练习

——自制小乐器:

1、想象用自己笔盒的文具,什么可做琴板、音箱?

什么可做弦?

2、动手做一做。

3、试用自做的“弹拨乐器”为歌曲伴奏。

第三节

教学重点:

学唱歌曲《采莲谣》。

教学过程:

一、课前欣赏——听歌曲《采莲谣》范唱录音

感受歌曲的旋律特点(舒展——紧凑)

二、发声练习——歌曲的第一乐句。

1、音程构唱:

345632

123117

2、二声部合唱(加上节奏)

3、唱歌曲的第一乐句歌谱。

三、学唱歌曲:

1、分析歌曲结构:

共四个乐句:

一、二句基本相同;三乐句由x.xx表现欢快情绪;四乐句再现前面曲调。

2、分声部学谱:

重点练习第三乐句

3、二声部合唱(歌谱)

4、听歌曲范唱:

感受6/8拍及附点节奏的特点,说说歌曲的旋律特点。

5、学唱歌词。

6、分析歌曲所要求的力度变化要求。

7、按力度变化有感情演唱歌曲。

四、活动与练习——P19

 

5*学一首非洲歌曲

教学内容:

1、学习一首非洲几内亚民歌《达姆、达姆》

2、体会、掌握非洲民歌的基本特点。

教学目标:

通过学唱本歌,感受非洲民歌动感特点,掌握附点节奏和切分音节奏。

教材分析:

(略)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击拍、模唱、活动感受几内亚民歌的风格特点。

课前准备:

了解、收集一些有关非洲几内亚地理环境和风土人情的资料。

课时安排:

1节

教学过程:

一、课前欣赏:

鼓乐《舞起非洲》

二、说说节奏有什么特点?

能模仿敲一敲吗?

三、你还知道什么有关非洲的资料?

人文、地理、音乐、风土人情、特产┄

四、听一首非洲歌曲:

1、感受它的节奏、风格特点。

2、找一找相同的乐句,并把它画出来。

五、学唱歌曲《达姆、达姆》

1、分析歌曲的旋律特点、节奏特点。

2、想一想歌曲所提到的“达姆”和“班卓”分别指什么?

“达姆”——非洲打击乐器。

“班卓”——非洲弹拨乐器。

3、听唱歌曲的前半部分:

唱准强拍休止和附点八分音符节奏。

0XXXXXX∣0X0XX—∣

X.XXX.XX∣X.XXX.XX∣

4、听唱歌曲的后半部分:

唱准切分音节奏。

X.XXXXX∣X.XXXXX∣

5、完整听唱全曲。

6、再欣赏一次歌曲。

六、活动练习:

分组讨论和设计,共同商讨表现这首歌的方法

——用身边的可发响的用具拍击或设计一些动作来表现。

七、分组汇报:

——比一比:

看那个小组的设计最好。

八、听着伴奏音乐边唱歌曲边拍打富非洲特点的节奏伴奏。

 

6*学唱一首勃拉姆斯的歌曲

教学内容:

1、音乐知识:

三和弦。

2、学唱歌曲:

《摇篮曲》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了解和弦的基本知识。

2、通过学习歌曲,让学生感受那优美、流畅的旋律,体会歌曲三拍子的风格特点,并体会用轻柔优美的歌声来演唱。

教材分析:

(略)

教学重点:

介绍和弦的初步知识。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听辩和弦与音程在音响效果上的不同。

课前准备:

收集有关勃拉姆斯的资料。

课时安排:

1节

教学过程:

一、复习音程的基本知识:

旋律音程、和声音程的构成。

二、听听老师所弹的音组,说说有什么区别?

55

33

1

三、导入新知识:

三和弦

四、唱一唱大三和弦:

感受其音响效果。

5125

3673

1451

ⅠⅣⅤⅠ

五、学唱歌曲《摇篮曲》

1、听范唱录音,感受音乐并划分乐句。

2、听老师弹旋律,出现倚音时请举手。

(复习倚音知识)

3、听琴模唱曲调,感受弱起三拍子轻盈流的旋律。

4、有感情地歌唱旋律。

5、朗读歌词。

6、学唱歌词:

(1)、歌曲中大跳音程气息要深沉字要饱满。

(2)、倚音要唱得轻巧、圆滑、自然地一带而过。

六、歌曲处理:

情绪

速度

力度

旋律

抒情优美

稍慢

<>

轻盈流畅

七、活动与练习。

 

7*声乐的演唱形式

教学内容:

1、基础训练。

2、了解、探究声乐的演唱形式。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探究、讨论、听辩等形式初步了解、掌握声乐演唱的各种特点与形式。

2、激发学生主动地参与演唱各种形式,并要求用《采莲谣》一首歌曲完成。

教材分析:

(略)

教学重点:

通过一系列的“欣赏、探究、讨论、听辩”形式了解、感受声乐的各种演唱形式。

教学难点:

要求学生用独唱、重唱、齐唱、合唱等多种形式来演唱歌曲《采莲谣》。

课前准备:

1、声乐欣赏资料、打击乐器。

2、唱好已学的《采莲谣》。

课时安排:

1节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听音乐进课堂

二、发声练习,导入本课。

1、二声部发声练习。

2、问题:

(1)、什么是“器乐曲”?

(2)、你怎样理解“声乐曲”?

(3)、刚才进课室时我们欣赏的音乐是“声乐曲”还是“器乐曲”?

它的演唱有什么特点?

3、复习歌曲《摇篮曲》

4、导入:

你所知道的声乐的演唱形式有哪些?

——出示课题

三、感受、探究

1、欣赏五首歌曲,从中归纳声乐的演唱形式。

(1)我爱你中国

(2)青年友谊圆舞曲

(3)马铃响玉鸟儿唱

(4)河边对口唱

(5)祖国颂

2、分组讨论:

为各种不同演唱特点的歌曲起一个恰当的演唱名字。

3、小结、板书:

独唱、对唱、重唱、齐唱、合唱

四、知识反馈、延伸:

(听辩练习)

1、同一首歌

2、摇篮曲

3、达姆达姆

4、盼红军

5、采莲谣

五、除了今天我们了解到演唱形式外,还有其他的演唱形式吗?

——欣赏两首歌曲:

1、弹唱2、表演唱

六、参与、发展:

——分组用不同的演唱形式演唱:

采莲谣

八、活动与练习:

p33\34(按书上要求完成)

8*名曲赏析——琵琶独奏曲《十面埋伏》

教学内容:

1、欣赏琵琶独奏曲《十面埋伏》

2、复习歌曲

教学目标:

通过名曲欣赏,从琵琶各种独特的技法和丰富的表现力,感受作品中那鲜明的音乐形象和古战场上壮烈场景,激发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的情感。

教材分析:

(略)

教学重点:

欣赏琵琶独奏曲《十面埋伏》

教学难点:

怎样指导学生“会听”和“听懂”

课前准备:

有关本课的资料

课时安排:

1节

教学过程:

一、欣赏乐曲片段:

1、导入,从学生的感知出发提出问题:

你们是否从电影和电视上看过古代人是怎样打仗的?

2、简介作品内容。

二、分段欣赏,抓住每段有代表性的音乐。

1、“列营”——抓住琵琶在高音区奏出强烈的鼓声、模拟的军号角、炮声和马蹄声等音响。

2、“吹打”——通过视唱主旋律感受古曲的韵味。

3、“点将”——感受连续的十六分音符描绘调兵的情景。

4、“排阵”、5.“走队”——节奏整齐紧凑,音调跳跃富于弹性,表现了军战前高昂的士气。

6、“埋伏”——乐曲一张一弛的节奏音型,造成一种夜幕笼罩,伏兵四起的紧张、恐怖气氛。

7、“小战”——了解运用琵琶演奏法中的特殊技法中的左手指甲抵弦模仿兵器撞击之声。

8、“大战”——全曲的高潮,琵琶更发挥了多技巧惊天动地的激战情景。

三、分小组自由选择一个场面画出不同的简笔画场面。

四、欣赏全曲,比一比哪个组画得最好,想象乐曲所描绘的情景。

五、展示同学们收集的资料,互相交流、学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