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人口合理容量》教案6 湘教版必修2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904923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14.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人口合理容量》教案6 湘教版必修2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高中地理《人口合理容量》教案6 湘教版必修2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高中地理《人口合理容量》教案6 湘教版必修2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高中地理《人口合理容量》教案6 湘教版必修2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高中地理《人口合理容量》教案6 湘教版必修2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高中地理《人口合理容量》教案6 湘教版必修2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高中地理《人口合理容量》教案6 湘教版必修2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高中地理《人口合理容量》教案6 湘教版必修2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高中地理《人口合理容量》教案6 湘教版必修2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高中地理《人口合理容量》教案6 湘教版必修2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高中地理《人口合理容量》教案6 湘教版必修2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高中地理《人口合理容量》教案6 湘教版必修2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高中地理《人口合理容量》教案6 湘教版必修2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高中地理《人口合理容量》教案6 湘教版必修2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高中地理《人口合理容量》教案6 湘教版必修2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高中地理《人口合理容量》教案6 湘教版必修2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高中地理《人口合理容量》教案6 湘教版必修2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人口合理容量》教案6 湘教版必修2文档格式.docx

《高中地理《人口合理容量》教案6 湘教版必修2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人口合理容量》教案6 湘教版必修2文档格式.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地理《人口合理容量》教案6 湘教版必修2文档格式.docx

更重要的,这个数量又是依据什么来划定的呢?

二、理解:

影响人口容量的因素

展示《复活节岛“人吃人”的故事》(见附件中材料一)、展示《一个岛国创造的“神话”》(见附件中材料二)

展示三个学习任务:

1.让学生结合案例,写出复活节岛上“人吃人”的形成过程,并谈谈自己的感想。

(谈感想过程中,让学生相互交流、评价)

2.结合感想,让学生说明《复活岛“人吃人”的故事》最终反映了环境对人口的什么影响。

3.结合平时对日本的了解及材料,说说日本是靠什么养活了1.28亿人口,并让他们生活得很好。

学习要求:

学生从三个任务中至少三选二。

教师归纳提升:

材料一反映了人口超过了环境、资源的承载量,最后受害的还是人类自己人口虽受自然环境的限制,但材料二也反映人类也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如发展科技、加强对外联系等,使得本身受环境限制的人口与环境达到和谐统一。

【教师板书】

环境、资源(土地、矿产等自然资源)

科技水平和生产能力

对外开放程度社会经济条件人口容量(最大人口)

消费水平

三、辨析:

特征、概念

1.人口容量的特征

学生结合《复活节岛“人吃人”的故事》及《一个岛国创造的“神话”》,阅读教材P14—P15,归纳人口容量的特征,并举出相应特征的实例。

如日本现在的1.28亿人口如果放到古代去,那就养活不了等等。

2.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

展示《中国各地的土地生产潜力和最大可能人口密度》表(见附件中材料三)、《中国的理想人口与极限人口》(见附件中材料四)、教材P10图1-5《世界“10亿”人口年表》、教材P13阅读材料《人类的“空间”》

(1)辨析

教师提出它国观点:

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认为中国“计划生育是侵犯人权”,一个美国领导人曾经就在北京对邓小平说:

中国没有生育自由是侵犯人权的。

请学生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合作交流,如果碰到这位美国领导人,会怎样跟他谈中国的计划生育。

相比于人类本身占据的空间,人类的生存空间要大得多,人类的生存需要一定的环境、资源。

一方面在当前世界人口爆炸的背景下,中国在考虑人均资源少、环境问题突出的基础上制定了计划生育,为世界做出了贡献。

另一方面中国的人口数量已经远超了自己的合理容量,因此中国要坚定地把人口控制在人口容量下,并且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如改革开放、发展科技、保护环境、建设节约型社会等,让有限的资源、环境承载更多的人口,让人口数量与环境保持和谐统一,趋向于适度性。

所以计划生育不是侵犯人权,而是维护人的更好的生存权,因此计划生育应当坚决贯彻,它与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两个基本国策。

人口合理容量(适度人口)

多媒体幻灯片展示:

计划生育、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两个基本国策

(2)计算

北京面积16808平方公里,让学生根据材料计算北京的人口容量,并让学生说明这个人口容量是不是一成不变的。

四、应用:

热点问题探究

1.播放视频“中国有必要考虑迁都吗?

”(见附件中视频二)

让学生通过观看视频,结合学习的“人口合理容量”,并根据对首都北京各种渠道的了解,谈谈对中国是否应该迁都的看法。

2.教师提出自己观点并总结:

北京确实存在人口密集、水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等等问题,但作为中国的首都,同时也是08年奥运会的主办城市,我觉得可以相对乐观地认为,通过我们的努力,北京可以将人口、资源、环境三者协调好,而不是盲目地、逃避式地通过迁都来解决问题,盲目地迁都可能导致北京自身问题没解决,又导致其他城市产生新的更大的问题。

但同时我们也应该清楚乐观的态度并不表示忽视环境人口容量估计的意义。

在特定时期和一定的科技发展水平下,过快的人口增长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是相当大的,对人类的发展也是有害的。

【板书设计】1.2人口合理容量

环境、资源(土地、矿产等自然资源)合理人口容量(适度人口)

中国计划生育、环境保护

【课后作业】

阅读教材P14“地球可以养活多少人”,结合所学的知识,你同意哪一派观点,或者你自己有什么见解,并写一篇小论文。

思路解说

本课教学目标由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组成。

其中,知识与技能是基础性目标,过程与方法是组织教学的关键性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贯穿始终的终极性目标。

在注重方法指导的前提下,《人口合理容量》这一节教学内容的重点,笔者认为一方面是掌握人口容量的影响因素、特征,会区分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具备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有一定的全局观,并能够认清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人口、资源、环境三方面的辨证统一关系。

教学流程总的是以案例、问题引导为方法,以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为方式,在靠近学生生活、成长经验处进行设计的。

按照对学生能力的要求,本课教学流程由浅到深分为四个环节:

感受、理解、辨析、应用。

第一环节:

感受

新课程实施指导意见提出:

在新课程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寻求多种方式和多种途径,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尝试让学生从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

皮亚杰的知识建构理论也指出,学生是在自己的生活经验基础上,在主动的活动中建构自己的知识,就是说学生走进教室时并不是一无所知的,而是在日常生活、学习、交往中已经有了自己对各种问题的看法和理解,新的知识是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逐渐被纳入到整个知识体系中的。

因此,课堂第一环节就以学生生活中能够接触到的视频、照片,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营造课堂学习氛围,同时,视频中世界人口的增长、中国计划生育上节课内容中也涉及,可以说起到了承前的作用。

在“一张照片引发的‘知识’”标题下,教师话锋一转,以问题的形式承转到第二环节。

第二环节:

理解

新课程强调运用多种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探索,为学生的有效学习开辟多种途径,其中自主学习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模式,其基本要求有:

学生要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学习的动机是自我驱动的,学习的内容是自我选择的,学习的策略是自我调节的,学习的时间是自我计划的。

此外,学生也能够主动地营造有利的学习条件,能够对学习结果作出较为正确的自我判断和评价。

课堂第二环节采取的教学模式是自主学习,以“人吃人”和“神话”这两个悬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案例对比鲜明,让学生能够自我选择,同时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对日本的了解,适当调整学习策略,要求学生写一写、说一说,锻炼学生多方面能力。

总得来说,课堂第二环节以问题引导为方法,化虚为实、化厌为亲,遵循学生的成长规律,更好地理解影响人口容量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

第三环节:

辨析

新课程的基本目标是让学生掌握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形成搜集、判断、处理信息的能力,具有基本的科学与人文素养、环境意识;

学会交流与合作,初步具有国际视野和参与国际交往的能力;

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关心我国的基本地理国情,关注我国环境与发展的现状与趋势;

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等。

第三环节涉及到的材料包括学生课堂初看过的《中国人口为世界做贡献》视频、《复活节岛“人吃人”的故事》、《一个岛国创造的“神话”》、《中国各地的土地生产潜力和最大可能人口密度》、《中国的理想人口与极限人口》、《世界“10亿”人口年表》、《人类的“空间”》,尝试让学生从众多资料和自己的知识积累,合作交流,以问题为中心,从关注问题、围绕问题展开叙述,引导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把概念、观点、结论蕴涵在材料和问题中,供学生辨析、探究,而不是先得出结论,简单生硬地要求学生记忆和表达的方法,有益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高中地理课程以提高学生的科学和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为基本目标,注重国际经验与我国国情相结合,立足我国国情、体现未来走向。

第三环节中教师设问中国要不要实施计划生育,作为国家基本国策,要实施是毫无疑问的,但学生在平时上网、看电视、报纸,可能会受到某些西方国家诸如“中国计划生育侵犯人权”等观点的影响,而作为教育,“知而不言是一种罪”,在能够结合本课知识的前提下,让学生去辨析地、清楚地认识计划生育、拥护国家政策,增强社会责任感,对外有一定的沟通、交往能力,可以说是本节课应当达到的教学目的。

第三环节通过计算北京的人口容量,承转到第四环节。

第四环节:

应用

从根本上说,学习地理是为了了解人类的生存环境,并在改造利用环境的同时,协调人口与环境的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

因此,任何时代都要求我们学好地理——能够用之于生活的地理。

第四环节就是把所学地理知识拓展、迁移并用于生活的实现。

此环节通过一个热点问题——北京迁都,让学生结合学习的“人口合理容量”,并根据对首都北京各种渠道的了解,谈谈对中国是否应该迁都的看法。

问题较开放,且有隐含的结论,具有可探究性,让学生有发挥的空间,容易生成思维碰状的火花,形成正确的人口观、环境观和一定的全局观。

最后,在教师自我观点的阐述和总结中,让学生的情感得以升华,既有乐观的处事态度,又明确学习人口容量这一节内容的意义。

 

2019-2020年高中地理《人口增长模式》教案1湘教版必修2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人口增长的概念及影响人口增长的因素。

理解生产力发展水平是人口增长快慢的决定因素。

2.通过分析不同历史时期生产力发展状况,理解、掌握各个时期人口增长模式。

3.通过比较分析人口统计资料数据,培养学生分析、运用地理数据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搜集不同地区人口增长的数据信息来分析整理影响人口增长的原因。

2.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式和学习习惯。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探究关于人口增长与环境的关系的兴趣和动机,培养学生科学的人口观、环境观和资源观。

2.通过分析我国人口发展变化的资料、案例,使学生了解我国在控制人口增长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进一步理解我国的人口政策,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

3.通过分析环境对人口的影响,树立对资源、环境的保护意识,培养可持续发展观念,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教学重点]

1.人口增长的三种模式及其分布;

2.中国人口增长状况。

[教学难点]

分析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的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的高低及其影响因素。

[教学媒体与教具]

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收集人口的有关资料,让学生进行合作交流和反思。

如:

查找有关资料,了解艾滋病对人类的危害;

引导学生对典型案例进行剖析。

[课时安排]

2课时

[讲授过程]

第一课时

【新课导入】1999年10月12日,第60亿位居民诞生,联合国将地球村这一天定为“世界60亿人口日”。

世界人口达到60亿标志着世界人口在40年内翻了一番。

世界人口增长走过怎样的历程?

人类的家园到底能容纳多少人口?

人口与环境的关系将会怎样演变?

这些都是我们极其关心的问题。

【板书】第一章人口与环境

第一节人口增长模式

一、人口增长

【讲解】人口增长的快慢与人口自然增长率的高低有关。

自然增长率是指一年内某地区自然增长人口(出生人数减死亡人数)与总人口之比。

出生率是指指一年内一定地区出生人口与总人口之比。

死亡率是指一年内一定地区死亡人口与总人口之比。

其计算公式如下:

【练习】下图表示四个国家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其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国家是?

【活动】读教材图1-1,结合下列图像,思考:

(1)完成下表:

年份

人口规模(亿)

年均增长速率(%)

2

――――――――――

1650

5.10

1750

7.90

1850

12.60

1900

16.50

1950

25.20

1960

30.21

1970

36.97

1980

44.44

1990

52.85

xx

61.58

(2)世界人口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呈现了什么样的增长趋势?

什么时候增长最快?

【点拨】

(1)依次为:

0.0009、0.0055、0.594、0.619、1.055、1.988、2.237、2.021、1.892、1.652

(2)(见下图)

【活动】根据下表数据(教材P3)和教材P3资料,回答:

(1)完成表格要填的数据,比较哪个国家的人口增长得更快一些?

(2)为什么发达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低,发展中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高?

(3)影响人口增长快慢的因素有哪些?

哪些因素是正增长、哪些是负增长?

起决定性的因素是什么?

【归纳总结】发达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低,发展中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高,主要原因是发达国家出生率下降,不是经过社会或政府有计划的干预,而是由于生产力的提高,引起一系列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化,从而导致人们生育观念的变化,并最终导致生育行为变化的结果,人们越来越注重追求物质文化生活和自身发展;

发展中国家由于生产力水平比较低下,商品经济还很不发达,多子多福仍是人们普遍的生育观念,导致人口自然增长率高,人口增长较快。

影响人口增长快慢的因素:

(1)受到生物规律的制约;

(2)受到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领域的多种因素的影响。

具体表现:

经济发达程度、文化教育水平、医疗卫生条件、妇女就业状况、婚姻生育观、宗教信仰、风俗习惯、战争、自然灾害、人口政策等。

归根结底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过渡】根据下列统计图,你认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地区,大致有哪些人口增长模式?

【板书】二、人口增长模式

(一)“高-高-低”模式(工业革命以前)

【阅读思考】根据下列图像,分析“高-高-低”模式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点拨】“高-高-低”模式的基本特点:

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都很高,人口自然增长率很低,人口增长缓慢。

目前的分布仅见于一些发展中国家的个别地区。

这种人口增长模式又分为:

(1)原始人口增长模式(原始社会),其基本特点:

高出生、高死亡、极低的自然增长率。

受自然条件的制约。

(2)传统人口增长模式(奴隶、封建、资本主义社会初期),其基本特点:

高出生、高死亡、较低的自然增长率。

与以手工劳动为基础的自然经济相适应。

【阅读】黑死病说明了什么?

是什么遏制了中世纪的欧洲人口增长?

【点拨】欧洲中世纪发生的黑死病,是欧洲历史上最严重的社会生态灾难。

它不仅流行极为迅猛,而且破坏力非常巨大,致使欧洲人口损失惨重。

在14世纪的后几十年里,从英国到意大利有些地方的人口持续下降了70-80%,1420年欧洲人口仅为100年前的1/3多,黑死病过后大片耕地荒废,大量工作无人从事,出现了严重的社会危机。

黑死病对中世纪欧洲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人们的心理都造成了重大创伤,这个时期被西方学者称为“中世纪最黑暗的年代”。

【活动】初婚年龄与人口出生率有什么关系?

【点拨】初婚年龄偏低,加速人口的增长。

晚婚能够延长世代的间隔,会降低出生率。

【板书】

(二)“高-低-高”模式(工业革命)

【阅读思考】根据下列图像,分析“高-低-高”模式的特点。

此类模式出现在什么国家?

为什么?

【点拨】“高-低-高”模式的特点:

人口死亡率下降,人口自然增长率很高,人口增长迅速。

其形成条件:

工业化生产方式代替手工劳动、生产力水平提高、医疗卫生事业迅速发展、粮食产量大幅度增加,人口死亡率下降。

代表国家:

从20世纪50年代起,普遍存在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

【阅读与思考】阅读教材P5《美洲粮食作物的传播与人口增长》,思考:

粮食生产和人口增长之间是什么关系?

【点拨】明清时期,随着人口的快速增长,粮食短缺问题日益严重。

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美洲高产粮食作物玉米、番薯、马铃薯于明中叶陆续传入中国,为中国粮食问题的解决发挥了重要作用。

【阅读与思考】非洲人口受什么因素影响?

这又从反面说明了什么?

【点拨】联合国的调查报告表明,艾滋病正使非洲人口的寿命减短,并最终导致非洲人口锐减。

在南撒哈拉的34个国家里,艾滋病已经在几个国家里成为时疫,感染人数占总人口的四分之一。

博茨瓦纳的问题最为严重,该国的人均寿命已经由十年前的61岁下降到现在的41岁。

津巴布韦已有五分之一的成年人感染了艾滋病毒。

因艾滋病引起的死亡已经使人口增长率从1985年的3.3%下降到现在1%以下。

【课外作业】查找有关资料,了解艾滋病对人类的危害。

第二课时

【新课导入】调查结果表明,截至xx年10月1日,日本的总人口约为1.28亿,15岁以下的少年儿童占总人口比例最低(占人口总数的13.7%),65岁以上的老年人占总人口比例最高(占人口总数的20.1%),少子化和老龄化问题日趋严重。

(三)“低-低-低”模式(现代型)

【阅读思考】根据下列图像,分析“低-低-低”模式的特点。

【讲解】“三低”人口增长模式的形成:

生产力发展、现代科学知识的普及和医疗卫生技术的进步,人类生活水平和文化水平得到提升,人们生育观念和生育行为也发生较大的变化。

特点:

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均很低,大致相同,趋于稳定;

人口自然增长率趋于零甚至为负;

人口总数基本稳定,有些甚至减少。

主要分布国家:

发达国家和少数发展中国家。

【归纳】发达国家人口增长特点:

“三低”特征明显;

人口自然增长率仍然保持下降的趋势,不少国家甚至出现人口零增长或者负增长。

【板书】三、中国的人口增长

【活动】中国在经济不发达的情况下,用较短的时间实现了人口增长类型从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到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的历史转变,走完了一些发达国家几十年乃至上百年才走完的路。

结合下列资料,分析:

(1)促使我国人口出生率迅速下降的因素有哪些?

(2)目前我国应实行什么样的人口政策?

【点拨】新中国人口总量变动的特点:

建国后50年,是我国人口增长最快的时期;

建国后我国人口增长波动幅度大;

人口增长速度与世界人口增长基本相同;

中国的人口转变速度较快,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大力开展计划生育工作,目前已基本实现了人口增长模式由“高-低-高”向“三低型”的转变。

促使我国人口出生率迅速下降的因素有三个:

社会经济因素、制度因素、计划生育因素。

目前我国人口方面的主要问题是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给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了诸多压力,因此,实行计划生育应作为我国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其基本内容是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思考】人口增长的地区差异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归纳总结】人口增长的地区差异主要表现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前者属于“三低”的现代型,后者属于“高-低-高”模式的过渡型。

其实在发达国家内部也存在差异。

欧洲:

-0.1%;

日本:

0.2%;

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

0.4%~0.8%之间。

发展中国家内部也存在差异。

大洋州除澳大利亚、新西兰以外的其它国家、非洲、亚洲和拉丁美洲的绝大多数国家属于“过渡型”。

少数发展中国家属于“现代型”,如中国、新加坡、韩国、古巴和乌拉圭等。

【课外作业】查找本地区历次人口普查资料(总人口数,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绘制其变化曲线,判断目前本地区人口增长模式,分析人口数量变化的原因。

【板书设计】

1、人口增长历程

2、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长率

3、影响人口增长因素

二、人口增长模式

1、高-高-低模式

2、高-低-高模式

3、低-低-低模式

三、我国的人口增长和人口政策

1、我国正由高-低-高向低-低低-的现代模式转化

2、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