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与决策《川东天然气资源开发的一方热土》.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6906464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调查与决策《川东天然气资源开发的一方热土》.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调查与决策《川东天然气资源开发的一方热土》.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调查与决策《川东天然气资源开发的一方热土》.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调查与决策《川东天然气资源开发的一方热土》.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调查与决策《川东天然气资源开发的一方热土》.doc

《调查与决策《川东天然气资源开发的一方热土》.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调查与决策《川东天然气资源开发的一方热土》.doc(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调查与决策《川东天然气资源开发的一方热土》.doc

调查与决策——《川东天然气资源开发的一方热土》总第322期

调查与决策(内参)

第212期

川东天然气资源开发的一方热土

--达州天然气能源化工产业区调查

中共四川省委政策研究室调研组

  达州是欠发达地区,又是我省乃至全国天然气资源的重要富集区。

如何破解资源大量开发,同时资源地经济又长期落后的怪圈,近年来达州市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抢抓资源开发机遇,加快建设天然气能源化工产业区,打造中国西部天然气能源化工基地,初步走出欠发达地区资源开发转化的一条特色之路,在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舞台上创出一片新天地。

  一、产业区的开发现状和前景

  达州市天然气资源得天独厚,2004年以来中石油、中石化在达州境内勘探取得突破,目前天然气远景储量3.8万亿立方米,可开采储量6600亿立方米,是继新疆塔里木、内蒙古鄂尔多斯之后全国最具开发潜力的大气田。

2006年国家"川气东送"工程正式开工建设,目前,中石油已建成天然气勘探开发井站90多口,外输天然气地面集输主干线400多公里,大竹石河天然气净化厂建成投产,中石油与美国雪佛龙合资的天然气净化厂正在抓紧建设,中石化普光天然气净化厂明年上半年将建成投产。

预计到2010年,达州天然气年产量将达到200亿立方米,年产硫磺近400万吨。

  达州市于2005年启动天然气能源化工产业区建设,产业区规划面积30平方公里。

两年来,开工基础设施、公用工程和产业项目23个,用地面积2.7平方公里,已完成各类项目投资61.8亿元,其中基础和公用设施投资10.8亿元。

目前,"二纵二横"主干道即将竣工,给排水、地下管网、消防站、供水、供电、供气等设施建设全面展开。

第一期入驻产业项目投资102.1亿元,已完成51.3亿元。

引进了齐鲁石化、汇鑫能源、玖源化工、川投燃气发电、达钢二甲醚、康泰化工双甘膦等一批重大和配套项目。

以贵州翁福磷硫化工为代表的第二期产业项目即将在年底开工,以中石化60万吨烯烃为代表的第三期项目正在做前期工作。

产业区已初具规模,呈现出生机蓬勃景象。

按照规划,2010年产业区建成10平方公里,产值达到100亿元,税利15亿元;2020年产业区建成30平方公里,产值达到300亿元,税利50亿元。

预计3年后天然气产业项目大部分投产,达州将新增产值500-600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将达40亿元。

达州市依托产业区开发,力争通过3-5年突破性发展,使经济总量在全省排位进入第一方阵。

  二、产业区的主要做法与特色

  

(一)抢抓机遇启动产业区建设。

机遇稍纵即逝,面临天然气这一国家重要战略资源开发,如果不创造条件及时对接,就无法实现资源就地转化,地方将失去重大发展机遇。

达州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把握天然气能源化工产业发展趋势和地区经济发展实际,2005年提出把达州建成"中国西部天然气能源化工基地"目标,出台了《关于加快达州市天然气能源化工产业区建设的意见》,组建了能源化工基地领导小组,下设产业区建设指挥部,形成了"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市县共建、利益同享,项目推动、建管一体"的基本建设思路,着力打造天然气能源化工产业区,为天然气资源就地转化创建载体和平台。

  

(二)坚持调研与规划先行。

调研是科学决策的前提,规划是产业区建设发展的依据。

达州市在做出建立产业区的决策前,先后对大庆、鄂尔多斯、库尔勒、克拉玛依、延安等油气资源产地的开发进行了充分调研,为科学决策奠定基础;建设过程中考察学习重庆、江苏、安徽、浙江、上海等地化工园区的建设经验,不断完善决策和建设思路。

达州市十分重视规划在产业区建设中的引导作用,先后委托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编制天然气化工规划和天然气能源化工产业区规划。

达州市特别重视产业区科学选址,经反复踏勘论证,选址在主城区下风下水方向,距老城区6公里,其间有火烽山自然生态屏障隔离。

该区域被达成、达万铁路和达渝高速公路、218省道环绕,紧邻州河,地势开阔,交通便利,环境容量大,具有建设大型能源化工产业区的有利条件。

  (三)地方与中央企业互动合作共赢。

天然气是国家重要战略资源,按政策只能由中石油、中石化等中央企业进行开发,因而是否能争取到天然气用气指标,就成为资源就地转化的前提和关键。

达州市提出要像当年革命老区支持红军一样支持中央企业天然气勘探开发,在征地拆迁、群众安置、应急事件处置等方面做出最大努力。

与此同时,一方面积极争取国家有关部委给予政策支持,另一方面加强与中石油、中石化沟通协商和相互理解,争取它们对天然气资源就地转化的支持,从而实现地方与中央企业互动合作共赢。

据了解,目前达州争取到的天然气就地转化量居全国之首,第一期产业项目预计能够争取用气指标23亿立方米,加上第二期产业项目用气将达到36亿立方米,中石化、中石油已承诺用气指标20亿立方米。

  (四)大项目支撑产业区建设。

达州化工产业区建设坚持集中布局、集群发展、集约经营和"大项目-产业链-产业区"的发展方向,把招商引资作为重中之重,着力打好"资源牌",重点引进规模大、技术设备先进的大项目。

产业区80%的项目单项投资亿元以上,贵州瓮福磷硫化工项目总投资将达40亿元。

在建的12个项目,6个属大项目,如齐鲁石化产能规模30万吨合成氨、45万吨尿素,达钢20万吨二甲醚,玖源化工40万吨合成氨、75万吨尿素、6万吨三聚氰氨,川投集团2×35万千瓦燃气发电等,其余的属中型项目。

产业区呈资金技术密集型特点,已开工基础设施、公用工程和产业项目总投资强度为42.4亿元/平方公里,其中已开工产业项目投资强度达到77.5亿元/平方公里。

产业区正在和将要形成四大特色产业,即以天然气化工为主,盐化工、煤化工配套整合的天然气化工产业;以食品级磷酸、无水氟化氢、草甘膦等为代表的精细化工产业;以硫酸、磷酸、磷铵为代表的磷硫化工产业;以天然气发电、液化天然气、天然气汽车开发为代表的清洁能源产业。

产业区将形成全国最大的农用化学工业基地和磷硫产品生产研发基地。

  (五)围绕项目开展基础设施建设。

达州市化工产业区建设没有采取通常先投入大量资金进行"六通一平",然后再招商引资的模式。

而是根据经济实力不强、地处丘陵、地形复杂的实际,充分利用天然气资源优势招商,在引进项目确定后,围绕项目展开基础设施建设,做到了产业项目与基础设施建设同步推进。

产业区坚持市场配置资源,鼓励并吸引各类社会资金采用BT、BOT、BOOT等方式参与基础设施、配套设施、公用工程和拆迁安置房建设,实现了投资主体多元化。

  (六)创新利益共享机制。

利益分配是资源开发的核心问题。

达州市为避免天然气化工布局分散带来资源浪费、生态环境污染以至影响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等问题,明确要求辖区内天然气化工项目,原则上集中到市天然气能源化工产业区,各县(区、市)不再另建化工产业区。

要实现这一集约发展目标,关键是统筹协调好市与县以及县与县之间的利益关系。

达州市在产业区建设之初,就提出"利益共享原则",实行利益"两分政策"。

对市、县引入市化工产业区投资项目所产生税收,由市国税、地税部门统一征收管理,并根据国家财政税收政策,对税收地方分成部分由市与县、县与县按比例分成,从而较好地调动了各方积极性。

  (七)着力建设生态环保型产业区。

建设生态环保型产业区对于天然气化工这一高危行业具有特殊重要意义。

达州市化工产业区建设选址注重生态环境友好。

产业项目建设坚持与当地丘陵生态环境相和谐,一个山丘下建一个厂,一个企业规划一片绿地,项目融于绿色山丘之间。

产业区近期规划了"合成氨-尿素-复合肥"和"甲醇-二甲醚"两大产品链,中期和远期分别规划了"乙炔-聚氯乙烯-甲醇"、"甲醇-烯烃"产品链,这些产品链之间有机结合、相互配套,能够实现循环生产。

产业区集中布局,有利于工业污染集中处理,减轻污染物排放压力,节省整个辖区的环境容量,使生态环境切实得到改善。

  三、启示与建议

  达州市建设天然气能源化工产业区的生动实践表明,在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进程中,欠发达地区立足资源优势,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抢抓机遇,以开拓进取的主动意识和科学务实的严谨态度,搭建起资源就地转化的平台,逐渐打造和做强特色支柱产业,一定能走出工业强市之路,实现跨越发展。

  为推动达州化工产业区科学发展,特提出以下建议:

  1.将达州市天然气能源化工产业区建成全省、全国的天然气资源科学开发试验区、示范区。

达州市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产业区建设现有基础上,进一步创新和完善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下决心把产业区建设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的天然气资源科学开发试验区、示范区。

省及有关部门对此应给予有力支持和指导,在与国家有关部委的沟通协调上给予大力帮助,并在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等政策上给予一定支持。

  2.重视宏观经济变化对产业区发展的挑战。

当前,美国次贷危机引发世界金融危机,并正在向经济危机演变。

我国经济特别是沿海出口导向型经济受到较大影响,一些产业正在向内地转移。

达州市建设化工产业区,抓住了资源开发和承接沿海产业转移机遇。

但同时必须清醒地看到,天然气化工产品属于"中间产品",受经济发展周期影响和市场供求变化较大,而国际、国内经济形势趋紧还有相当长一段时期,达州化工产业区建设发展难以避免受到影响和冲击。

因此,产业区在加快建设步伐同时,应高度关注经济形势和市场变化,科学预测前景,做好应对预案,有效防范风险。

  3.进一步加强产业区环保安全工作。

要把产业区建设成科学的资源开发试验区、示范区,必须高度重视和强化环保安全工作。

产业区要进一步严把"门槛进入关",注重选择国内外现代一流水平的化工项目进入产业区。

对已建项目,要严格环保安全考评,确保达标。

省、市环保安全部门应加大督导力度,切实保证环保安全规划、环评要求和措施得到落实,实现产业区清洁生产、循环生产和安全生产。

  4.我省化工集团等优势企业应积极参与达州天然气能源化工产业区开发。

达州天然气能源化工产业区目前以省外企业入驻开发为主,我省省属优势企业仅有川投集团投资天然气发电。

我们认为,川化集团应积极主动参与达州天然气资源开发转化,这将既有利于川化集团自身做强做大,又有利于整合提升全省天然气化工产业,壮大省一级经济实力和调控能力,增强四川在天然气资源开发转化中的发言权。

达州市也应积极创造条件,欢迎和支持川化集团等省内优势企业参与产业区开发。

  5.加强对全省天然气化工产业园区建设的统筹协调。

我省除达州以外,南充、巴中、广安、广元等天然气资源产地,都在规划建设本地区的天然气能源化工项目或产业园区。

这些都是为了推动当地发展,但也难以避免造成产业同构以至无序竞争问题。

省发改委、省经委应加强对川东天然气产业发展的宏观指导,科学确定重点产业和重点地区,建立和完善省与市、市与市之间利益协调机制,制定有效政策措施,推动川东天然气化工产业实现统筹开发、有序建设。

  6.适时组织召开全省天然气资源科学开发学习交流现场会。

达州天然气能源化工产业区开发建设取得了较大成效,具有一定特色,初步走出资源开发转化特色之路,建议省上选择适当时机,在达州化工产业区组织全省天然气开发和产业园区学习交流现场会,以推动全省资源科学开发。

  负责人:

赵昂

  成员:

陈晓军 罗怡明

(提供单位:

  发布时间:

2008-12-24  录入用户:

admin-swzys)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