汨罗市总体规划2006—2020年Word文件下载.doc

上传人:聆听****声音 文档编号:690904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 页数:103 大小:1.4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汨罗市总体规划2006—2020年Word文件下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3页
汨罗市总体规划2006—2020年Word文件下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3页
汨罗市总体规划2006—2020年Word文件下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3页
汨罗市总体规划2006—2020年Word文件下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3页
汨罗市总体规划2006—2020年Word文件下载.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3页
汨罗市总体规划2006—2020年Word文件下载.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03页
汨罗市总体规划2006—2020年Word文件下载.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03页
汨罗市总体规划2006—2020年Word文件下载.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03页
汨罗市总体规划2006—2020年Word文件下载.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03页
汨罗市总体规划2006—2020年Word文件下载.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3页
汨罗市总体规划2006—2020年Word文件下载.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03页
汨罗市总体规划2006—2020年Word文件下载.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03页
汨罗市总体规划2006—2020年Word文件下载.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03页
汨罗市总体规划2006—2020年Word文件下载.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03页
汨罗市总体规划2006—2020年Word文件下载.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03页
汨罗市总体规划2006—2020年Word文件下载.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03页
汨罗市总体规划2006—2020年Word文件下载.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103页
汨罗市总体规划2006—2020年Word文件下载.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103页
汨罗市总体规划2006—2020年Word文件下载.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103页
汨罗市总体规划2006—2020年Word文件下载.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103页
亲,该文档总共10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汨罗市总体规划2006—2020年Word文件下载.doc

《汨罗市总体规划2006—2020年Word文件下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汨罗市总体规划2006—2020年Word文件下载.doc(10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汨罗市总体规划2006—2020年Word文件下载.doc

(2)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

(3)《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暂行规定》(建规[2002]218号文)

(4)建设部《村镇体系规划编制暂行办法》(2006)

(6)《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

(7)《中华人民共和国军事设施保护法》

(8)《中华人民共和国军事设施保护法实施办法》

(9)《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

(10)《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

(11)《湖南省文物保护条例》

主要技术规范、标准

(12)《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50137)

(13)《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GB/T50286-98)

(14)其它相关技术规范

相关规划

(15)《湖南省城镇体系规划》(2003-2020)

(16)《岳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30年)

(17)《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2008-2020年)

(18)《湖南省“3+5”城市群轨道交通规划》

(19)《汨罗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年)(2002.8)

(20)《汨罗市产业发展专项规划》(2008-2012)

(21)《汨罗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2006-2020年)

(22)《汨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计划》

第1.03条本次规划确定的规划年限为:

近期:

2009年—2015年;

远期:

2016年—2020年。

第1.04条规划空间层次:

第一层次:

汨罗市行政辖区范围,总面积1484平方公里;

第二层次:

城市规划区范围,总面积212平方公里;

第三层次:

城市建设用地范围,总面积31.5平方公里。

第1.05条本规划所指汨罗市域或汨罗市是指汨罗市行政区域范围,总面积1484平方公里。

城市规划区范围包括城关镇、城郊乡;

新市镇的团山、新书、丛羊、合心、八里、团螺、元宵、新栗、新桥、福兴10个村;

汨罗镇的鱼鳃、北托、南托、燎家山、龙塘、大坪、夹城、李家、童家、眠羊、茶木垅、黄家、蟠龙桥、汴塘、甘坪、九龙山、雁塘等17个村;

红花乡的廖家段、京街、叶家冲、东冲、刘花洲、石鼓、石仑、罗滨、包塘等9个村;

古培镇的雨潭、黄塘、杨柳、徐家、三港、课功、明月、栗桥等8个村;

屈子祠镇的屈子祠、朱山、金钩、翁家、农科、楚塘、楚南等7个村;

范家园镇的永青村、新湖村2个村,土地总面积约212平方公里。

第1.06条规划指导思想与原则

1、规划指导思想:

(1)贯彻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坚持“两型示范”与“低碳发展”理念,努力提高汨罗构建环境友好、资源节约、和谐社会的能力。

(2)全面贯彻“五个统筹”指导思想,加快新型工业化与城镇化建设,统筹城乡发展,协调城、镇、村发展,实现城乡互动,共同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3)贯彻国家耕地保护政策,严格保护基本农田,控制非农建设用地,少占耕地,统筹安排各项用地,促进土地资源集约利用和优化配置。

(4)坚持保护现有的生态环境和人文景观,继承和发扬历史文化传统,营造城市生态特色和文化内涵。

2、规划原则

(1)坚持城乡统筹发展的原则。

(2)坚持生态优先的原则。

(3)坚持资源节约的原则。

(4)坚持产业集聚发展原则。

(5)坚持公平和谐的原则。

(6)坚持与相关规划协调一致的原则。

第1.07条文本中“黑体字”条文为本次规划的强制性内容。

强制性内容是对城市规划实施进行监督检查的基本依据,违反城市总体规划强制性内容进行建设属严重影响城市总体规划行为,应依法进行查处。

第二章社会经济发展目标

第2.01条总体战略目标

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按照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建设以传统产业为基础、循环经济为主导的经济强市和具有较强辐射带动能力的区域中心城市;

凭借良好的山水环境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建设生态城市和文化旅游名市。

第2.02条经济发展目标

1、坚定不移的发展循环经济,培育地方产业集群。

2、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政府应发挥服务、调控、计划等职能,引入竞争机制,形成创新型、学习型城市。

3、调整产业结构,积极发展第三产业,实现强劲、多元、可持续的经济增长,提升城市的综合竞争力。

第2.03条社会发展目标

1、社会发展要与经济发展的水平相协调,坚持以人为本,创建高效、合理、可持续的社会运行机制,逐步形成社会结构合理、社会流动畅通、社会事业发达、社会环境和谐的公正公平的社会发展体系。

2、适应政府职能转变要求,全面履行政府社会管理、公共服务职能,重视科技、文化、教育、卫生、体育以及社会保障、社区发展等社会事业发展,满足人民物质、文化、生活需求不断增长的要求。

第2.04条环境发展目标

1、坚持“五个统筹”,保持城市与乡村空间的和谐发展,经济空间、社会空间和生态空间的和谐统一,相互促进,互利共赢,提高综合效益。

2、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修复、保护自然生态环境,构建安全的生态网架。

以建设生态城市为目标,保持完整的山水生态格局,创建宜人的生态环境。

3、以生态健全为目标,加强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划定限制建设地区,有效保护河湖、湿地等生态敏感地区,积极进行绿化隔离地区、生态廊道、城市公共绿地等建设。

4、发展以循环经济为主导的工业生产模式,严格执行环境排放标准。

控制大气、水、噪音和固体废弃物的污染,加强重点污染源的监督与管理。

优化能源结构,节约使用能源。

第2.05条城镇发展目标

规划期内保持全市城镇人口、城市化水平稳定增长,主要健全城镇功能,增强各具特色的城镇经济,逐步实现城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相适应,促进全县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人民生活质量的全面提高。

总人口:

2015年70万,2020年73.5万。

城镇化水平:

2015年51%,2020年58%。

中心城市人口:

2015年24万,2020年30万。

期末城镇人均道路面积大于15m2,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大于9m2。

第2.06条社会经济发展指标体系(见附表)。

第三章城市发展战略

第3.01条城市在区域中的发展战略----“合纵连横,竞和共赢”

1、“合纵”---融入长株潭城市圈

主动融入长株潭城市圈,承接其产业转移,为其提供各种配套和服务,促进汨罗的发展。

2、“连横”----与岳湘平互补合作

与营田镇、岳阳县、湘阴县、平江县在产业、交通、设施、环境等多方面展开竞争和合作,发挥自身优势,同时取长补短,达到自身的快速发展与周边城市齐头并进。

尤其要巩固其在“汨—湘—营”城镇群中的核心地位。

3、“竞和共赢”----多赢和共同发展。

通过与长株潭城市圈的融合以及积极展开同岳湘平的互补合作,最终实现共同发展的“双赢”结局,走出一条“区域协同,竞和发展”的创新之路。

第3.02条城市社会经济发展战略----“两型社会,和谐发展”

1、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和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发展社会经济,努力实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两型社会建设目标。

2、坚持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和谐社会。

第3.03条城市产业发展战略----“培育集群,二三并重”

1、总体战略思路

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以服务业为支撑,大力培育再生资源加工业、机械制造业、电子信息及配套延伸产业等主导产业集群,使其成为汨罗未来发展的支柱产业;

积极发展现代物流、休闲旅游、房地产、综合服务业等第三产业,使其成为汨罗未来发展的战略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培育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工业转型升级,加速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巩固提升生活服务业,推动全市产业跨越式发展,增创产业发展新优势。

2、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1)培育循环经济产业集群

将汨罗建设成为长株潭“两型社会”示范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重点围绕循环经济试点基地,着力抓好一批重大再生资源加工项目建设,抓好园区建设,培育产业集群,形成以再生资源加工业和机械制造为主导,以相关产业为辅的工业结构,提高工业经济的运行质量。

(2)工业园区发展战略

根据生态学原理组织园区企业入园生产,使再生资源市场的废品成为园区企业的原材料,上游企业的废物成为下游企业的原料,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和有效配置。

切实践行“以加工为龙头,促进产业升级;

以环保为前提,实现可持续发展;

以政策为导向,加强服务扶持”的方针政策,打造未来“经济发展与资源利用和谐转化、企业与企业和谐共促、经济与社会和谐共进、人与自然和谐依存”的汨罗生态工业园。

(3)建设城市矿产示范基地

以循环经济和城市矿产产业理论为指导,全面升级再生资源产业发展,大力开展废物资源化利用的关键技术的引进、转化、集成和研发;

以实现区域环境综合整治为根本,把园区建设与湖南城市矿产产业发展产学研基地建设相结合,重点发展与周边产业相协调的逆向物流和资源再生等环境服务业、构建支撑城市矿产产业发展的信息平台、形成环境教育和技术研发的基础,集生产、研发、环境为一体。

力争通过几年的努力,将汨罗工业园打造成以铜、铝、不锈钢、塑料四大产业为龙头,以橡胶、纸、碳素等产业为补充,以广泛的专业回收网络为依托,精深加工主导、高新技术支撑、中南地区最大、全国最有影响力的“城市矿产”示范基地。

(4)构建生态产业链

依托现有再生资源企业延长产业链,以铜铝、不锈钢、塑料橡胶、废旧汽车家电等资源回收利用为基础,发挥资源重复利用就地供应原材料的基地优势,形成以上述资源为原材料的制造业基地,这是现有再生资源企业突破各项制约瓶颈,向循环经济中级阶段发展的重要途径。

构建企业之间的循环产业链,应在园区范围内围绕资源循环和废弃物处理,形成企业间资源和废弃物链接的结点并扩展为产业链网络;

园区内多家企业间相互以废弃物作为原料和能源,形成产业链。

3、做强现代服务产业

(1)结合汨罗自身资源特点与特色,着重从商贸物流业、房地产业、旅游文化产业等方面推动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

(2)围绕建设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和“湖南重要旅游休闲基地”,积极把握政策机遇,以“屈子祠玉祠山为龙头、以汨罗江龙舟文化景区和任弼时故居红色旅游景区为中心,打响“屈原”牌,突出发展湘楚文化和生态休闲两大主题,强化“诗人、端午、龙舟,山水汨罗”让旅游业在第三产业中发挥龙头作用,将其打造成为城市品牌。

(3)汨罗旅游产品开发思路:

遵循“以屈原、端午为魂,以汩罗江为核心,联动八景、玉池、隐居三大组团,用节庆作催化剂,促成乡村旅游全面开花”的发展思路。

(4)以优化市场布局和市场结构为主线,以发展现代物流为基本动力,加快建立与汨罗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城市商业网点体系。

依托高速公路、高速铁路的交通和区位优势,加快构筑物流设施、物流信息、物流政策三大平台,扶持发展一批具有一定规模和服务能力、设施设备现代化的物流园区、配送中信及第三方物流企业,培育发展物流产业群。

(5)积极发展房地产业,促进房地产业与城市建设“齐头并进”,中心城区以高泉、新市两大板块为主,按照组团式城市结构要求,根据不同组团特性合理布局不同类型、不同档次的住房,各乡镇集镇适度发展经济适用型住房,逐步完善全市房地产业发展体系。

第3.04条城市空间发展战略----“一江两岸,生态结构”

1、以城市形态演变驱动力来确定城市空间发展方向

通过城市形态驱动作用力分析,综合考虑多种影响因素,确定汨罗的城市发展方向当以往东、南为主,适度向西、向北。

2、以“生态优先”理念来构建城市总体空间结构

根据生态资源环境的特征要求,确定城市较为适度的人口和用地规模,在用地生态评价的基础上,划出不宜建设用地,控制建设用地和适宜建设用地。

规划确定城市为以生态保护用地适当分隔的“一江两岸多组团”的带状组团生态结构。

第四章市域村镇体系规划

第一节城乡统筹战略与产业规划

第4.01条城乡统筹战略

1、城镇化战略

(1)城镇化途径

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坚持以人为本,“两型”带动,新型城市化与新型工业化互为促进,城乡统筹,建立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的机制,坚持可持续集约发展,以区域城镇群为主体形态的中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多元化城市化道路。

(2)城镇发展模式

以中心城市和交通干道为主导的集中式点轴发展模式,强化中心城市的功能,加强城镇横向分工与协作。

突出市域中心城市的地位,积极培育和发展片区中心城镇和重点城镇,加快以中心城市为核心的城镇群发展。

2、城乡统筹发展战略

(1)突出农业基础地位,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实施“生态特色农业”战略。

(2)培育壮大主导产业,发展多元化工业,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实施“工业强市”战略。

(3)依托区位交通优势,发展现代化物流业及旅游业,实施“商贸兴市”战略。

(4)强化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发展中心城镇,实施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

(5)坚持“生态优先”和“开发与保护并重”的原则,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3、村庄发展战略

(1)加大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力度,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加强政府对农村的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

(2)做好城乡建设规划,集约使用建设用地。

(3)通过对市域中心村提出控制和引导发展措施,各乡镇重组和优化中心村布局,合并弱势村庄,实施对周边村庄的带动战略,形成重点突出、层次分明的村镇等级结构。

(4)重点发展城镇区,加快建设中心村,使之形成一定的规模,真正发挥中心职能,成为辅助小城镇带动广大农村地区发展的农产品集散地和人口集聚点。

第4.02条城乡产业发展战略与空间布局

1、产业发展总体战略

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以服务业为支撑,大力培育再生资源加工业、机械制造业、电子信息、现代物流等主导产业集群,使其成为汨罗未来发展的支柱产业;

积极发展休闲旅游、房地产、综合服务业等第三产业,使其成为汨罗未来发展的战略产业和新经济增长点;

优化提升建筑、纺织、现代效益农业等优势产业,促进其做大做强;

积极培育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工业转型升级,加速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巩固提升生活服务业,推动全市产业跨越式发展,增创产业发展新优势。

2、产业发展目标

通过结构优化与布局调整,为循环经济特色产业大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形成产业结构高级化与产业布局合理化,以现代服务业为基础、以再生资源特色优势产业为支柱、以效益型生态农业和生态旅游业为特色的产业发展体系;

建立以工业化带动城市化,以城市化促进工业化的市域经济社会良性发展机制;

努力把汨罗建设成为湘东北区域经济中心、国家循环经济试点的经典版本、湘北地区特色文化旅游中心。

3、产业发展总体布局

突出点线面结合,强化梯度集聚,构筑以组团和轴线分布为特色的“一核、两带、三区”的汨罗市产业总体布局。

(1)一核——强化一个产业核心:

“一核”指以中心城区为主体重点往东、南两方向拓展,着重发展以循环经济为主导的工业体系,以商贸物流、金融、商务办公、信息服务、科研教育等为核心的现代服务业,培育扶持高新产业,完善综合服务中心功能,增强辐射能力。

(2)两带——培育两条产业带:

绿色产业带——沿京广线、S201北上,主要包括高家坊、川山坪、白水、古培、汨罗、桃林等乡镇,在保持良好生态环境前提下,着重发展特色种植业(玉米、优质稻、果蔬、名优茶、中药材、花卉等)、效益养殖业(畜禽养殖、水产品养殖),走“特色农业、优势农业、效益农业”的发展道路。

金色产业带——依托交通干线107国道,在沿线地区建成现代化的工业、服务业集聚带,着重发展有色金属加工、家具制造、农机制造、塑料加工、电子产品制造等产业及其配套行业,培育扶持高新产业,积极利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3)三区——形成三大产业区:

依据资源和产业特色,形成北部、南部、中部特色产业区。

第4.03条第一产业发展规划

(1)壮大特色产业,建设大基地。

要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以安全健康为保障,加快发展特色产业。

(2)发展加工企业,培育大龙头。

培育农业龙头企业经营体系,发展一批以市场、加工、科技带动型为主的企业集团,积极引导级镇企业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

通过扶持、做大龙头企业,提高农副产品的加工比重,力争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65%以上。

(3)打造绿色品牌,开拓大市场。

推进科技兴农,抓好以“放心肉”和“放心菜”为重点的食品安全工程,进一步做靓龙舟茶、加华牛肉、汨丰西瓜、长乐甜酒、蓉泰粉丝、冯大哥蔬菜等六大绿色品牌。

(4)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夯实农业发展基础。

大力发展滴灌农业,继续加强农业综合开发。

按照规划科学、规模适度、功能完善、特色鲜明的要求,建设一批明星小城镇。

第4.04条第二产业发展规划

1、总体思路

把加快工业化进程放在经济工作的首要位置,以工业化促进农业化、城镇化、市民知识化和社会服务化,走一条具有汨罗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2、循环经济发展规划

(1)加快循环经济工业园发展与建设。

根据生态学原理组织园区企业入园生产,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和有效配置,在此基础上形成“再生资源市场交易区、电子产品制造区、塑料加工区、农机制造区、有色金属加工区”等工业园五大功能区。

(2)要在致力于延伸再生资源产业链,改变传统的粗旷加工模式的发展思想指导下,创新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将形成“回收—交易—加工—下游产业”完整的循环经济产业链。

(3)通过政府推动,企业主导,启动经济发展内生机制,以新型工业化为起点,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以规模工业化为手段,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提升科技含金量,实行“优化存量与调整增量互动,做强龙头与延伸链条互促”,从而形成走势强劲的区域特色经济。

3、产业发展方向与门类

工业园区产业发展主要方向和门类包括再生资源加工、电子信息、以工程机械为主,装备制造业、汽车零部件、新材料、模具与精密仪器仪表、塑化日用品与玩具文具产业为辅的产业体系。

第4.05条第三产业发展规划

(1)商贸业

以优化市场布局和市场结构为主线,以发展现代物流为基本动力,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统筹规划,科学指导,率先发展,加快建立与汨罗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城市商业网点体系。

(2)房地产业

紧扣市区结构功能调整的机遇,中心城区以高泉、红花、新市三大板块为主,按照组团式城市结构要求,根据不同组团特性合理布局不同类型、不同档次的住房,各乡镇集镇适度发展经济适用型住房,逐步完善全市房地产业发展体系。

(3)旅游业

积极打造“汨罗一日游”品牌,整合屈子祠、任弼时纪念馆、八景洞、玉池山等旅游资源,科学规划境内旅游线路,使旅游景点连成线、串成珠、形成链。

加强与开慧故居、平江起义旧址、张谷英村等周边旅游景点景区的互动,走“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路子。

吸引社会力量举办龙舟节,放大龙舟文化影响力。

依托景区,做旺“农家乐”,链接食、住、行、购、游、娱六个环节。

第4.06条经济区规划

1、经济区划分原则

(1)以市域的中心城市为中心,客货流联系为指向。

(2)中心城镇与其吸引范围内的腹地相结合,并重视地区间的产业关联性和产业带动性。

(3)中心城镇的发展,对周围地域人口迁移与生产发展产生的影响。

(4)城镇经济区既要以经济联系为指导,又要兼顾行政区划的完整性。

2、经济区划分

(1)中部经济区:

以市区为核心的综合经济区,包括市区(城关、城郊、新市、汨罗、红花)古培镇、屈子祠镇(屈子祠、范家园)等乡镇。

(2)南部经济区:

以李家塅镇为中心的轻工拓展与生态农业区,包括李家塅镇(李家塅、黄柏、沙溪)、弼时镇、白水镇、川山坪镇(川山坪、玉池)、高家坊镇。

李家段目前是南部发展较好的城镇,其地理位理居于周边几乡镇中心,交通便利,规划将黄柏、沙溪两镇合并后,进一步扩大规模和经济势力,辐射南部乡镇。

(3)北部经济区:

以桃林寺镇为中心的农产品加工与旅游发展区,包括长乐镇(长乐、天井)、桃林寺镇(桃林、白塘、火天)、新塘镇(新塘、垒石)、大荆镇(大荆、黄市)、三江镇(三江、古仑)、八井镇(八井、智峰)。

依托桃林寺镇基础较好、交通集散功能较强等优势,合并火天、白塘两乡镇,承担市域北部中心镇职能。

汨罗市域经济区划分情况

经济区名称

经济区级别

中心

城镇

土地面积

(km2)

人口

(人)

主要发展方向

中部经济区

一级

市区

352.52

240350

市域商贸金融、交通物流中心,着重发展现代服务业和高新产业,循环经济产业、轻工业、物流业及屈子祠旅游文化产业。

南部经济区

二级

李家塅

469.4

203510

发展轻型加工业及其生产配套产业,建成粮食生产、蔬菜花卉、经济林果、畜禽养殖、淡水养殖基地。

北部经济区

桃林寺

595.15

208253

市域特色种植业、牧渔生产基地,特色农副产品生产加工基地,积极开发项目旅游服务。

第二节市域城镇化水平预测

第4.07条总人口与城市化水平预测:

1、市域总人口预测

2015年:

70万人

2020年:

73.5万人

2、市域城镇化水平预测

2015年城镇人口约为35.7万人,城镇化水平51%;

2020年城镇人口约为42.65万人,城镇化水平58%;

第三节市域空间管制规划

第4.08条市域空间管制分区及策略

1、空间管制原则

(1)“生态环境保护优先”的原则

(2)“互惠互利、优势互补”的原则

(3)“遵守市场经济体制”的原则

(4)“强制性、指导性并重”的原则

2、空间管制分区

市域范围内划定三类管制分区,按照区域各分区的主体功能、发展特点以及存在的问题,实施相对应的分级管制引导措施。

一级管治(控制型)——禁止建设区

二级管治(约束型)——限制建设区

三级管治(调控型)——适宜建设区

3、分区管制措施

适宜建设区:

(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建设城镇垃圾处理场和污水处理厂,推广清洁能源的使用。

(2)强化市域各级中心点,尤其是要强化的中心城市的功能,适当的扩大中心城镇的规模,并合理的对村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起诉状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