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法制教育对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作用.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6909964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法制教育对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作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论法制教育对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作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论法制教育对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作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论法制教育对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作用.doc

《论法制教育对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作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法制教育对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作用.doc(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论法制教育对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作用.doc

论法制教育对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作用.txt35温馨是大自然的一抹色彩,独具慧眼的匠师才能把它表现得尽善尽美;温馨是乐谱上的一个跳动音符,感情细腻的歌唱者才能把它表达得至真至纯论法制教育对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作用

来源:

中国论文下载中心[09-06-2111:

23:

00]作者:

刘鹏编辑:

studa20

  摘要:

法制教育对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对大学生的法制教育,应当从普及法律知识、强化法律意识、树立权利义务观念等方面进行。

加强大学生的法制教育,课堂教学是基础,宣传引导是关键,教师素质是保障。

  关键词:

法制教育;法律意识;思想政治素质

  1 法制教育对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作用

  

  

(1)法制教育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道德品质,使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观。

  法律和道德在很大程度上是一致的,它们都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调节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社会规范。

社会主义法律的制定和实施过程既是增强人们法律意识的过程。

也是倡导和维护社会主义道德的过程。

“道德几乎涉及到人们社会生活、社会活动的一切方面,既包括行为,又包括人们的思想、品德和动机。

”法制教育是实现思想道德建设的基本途径之一,对思想道德建设具有不可代替的重要作用。

  立法对道德的考虑、筛选、吸纳和转化,实质上也是一个对道德的选择、整理和再创造过程,客观上推动和促进着道德自身的完善以及人们对道德的普遍认同。

这样,一方面,法律因借助道德基础和道义力量而更易于被人们认同、接受和遵行;另一方面,由于社会主义法所包含的评价标准往往与大多数公民最基本的道德信念一致或接近。

因此,法制教育是培养和确立大学生的法制观念,进而提高大学生的思想和道德水平,使其形成正确的思想观的重要手段。

  

(2)法制教育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国家意识,使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政治观。

  国家意识,是一个国家的国民对国家的认同和向心力。

是国民个体对国家忠诚并承担相应义务责任同时取得相应权利利益保障的认识和心理状态。

  法律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相统一的体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都使通过法律的形式具体体现出来。

搞好法制教育,也就宣传了党的政治思想和各项方针政策。

我国的宪法是我国政治思想的最集中体现。

我国宪法第24条明确规定:

“国家提倡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公德,在人民中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国际主义、共产主义的教育,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教育,反对资本主义的、封建主义的和其他腐朽思想”。

这是用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了思想和道德的社会主义方向。

对于每个公民来说,坚持和信仰某种思想不仅是一种政治道义和思想上的统一要求,不仅仅是一个思想理论问题,更是一种法定的义务和权利。

因此,通过法制教育,可以使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政治观,正确处理自由同纪律的关系,牢固的树立起同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相适应的权利义务观念。

对大学生而言,国家意识的培养,就是要培养大学生的公民意识、爱国意识和民主意识。

  

  2 法制教育的内容

  

  大学生的法制教育,要以普及法律知识为基础,以强化学生的法律意识、培养学生的法律信仰为主旨,以树立学生的权利义务观念为目的。

  

(1)普及法律知识。

  普及法律知识,是大学生法制教育的基础。

法律知识是人类法治文明的根基,是法治社会的土壤,是现代法治社会广大公民整体素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普法作为一种法律信息的告知和法律行为的指导,对于增加学生的法律知识量,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具有积极意义。

  

(2)强化法律意识、培养法律信仰。

  法制教育的价值在于倡导法治精神,造就大批具有良好法律素质的公民,来满足法治社会的需要。

对大学生的法制教育,重点是要强化他们的法律意识,培养他们的法律信仰。

法律意识是社会意识的一种特殊形式,它的内容十分广泛,既包括对法的本质、作用的看法,又包括对现行法律制度的要求和态度,以及对法律规定的理解,还包括对人们的行为是否合法的评价等等。

高校法制教育的指导思想应是在对大学生传授法律知识的同时,重点对学生进行法制观念的启蒙,注重对其进行社会主义法律信仰和法律人格的培养,将法律知识作为培养学生法律素质的载体,着力培养学生的法律至上、公平正义、人格平等、自治自律的理念,培养学生作为一个法治社会公民的基本素质。

  (3)树立权利义务观念。

  树立学生的权利义务观念是大学生法制教育的目的。

大学生应当正确认识自己与国家的关系。

与人民的关系,以主人翁的态度正确对待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学会依法行使权利,并会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在享有权利的同时尊重和承认他人的合法权益,履行对国家、社会和他人的义务,养成依法办事的习惯,树立与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观念密切联系的权利义务观。

转贴于中国论

3 如何加强高校的法制教育

  

  

(1)通过课堂教学传授法律知识。

  课堂教学是大学生法制教育的主要渠道,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大学生的一门必修课,因此,充分利用该课程专门的教材和教师、固定的教学时间和空间、丰富的教育内容以及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的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等优势。

通过日常渗透式的授课,可以达到较好的教育效果。

  

(2)在日常管理中体现法治精神。

  大学生在特定的校园环境中生活,学校的法制教育环境对大学生法制教育效果有很大的影响。

学校应立足于创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校园气氛,平等公正的对待学生,尤其是宪法所赋予的人格权和受教育权。

学校的教育者和管理者要贯彻“依法治校”、“以法育人”的方针,在对学生的日常教育和管理的各个方面,都从体现法治的精神出发,本着公平、公正、内容公开、程序公开、结果公开和信息对称的原则,潜移默化地影响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形成和提高。

在校规校纪方面应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可循”,特别是对学生违规违纪的行为,要照章处理,为学生营造浓厚的法治氛围,给学生树立“有法可依,依法办事”的榜样,为培养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提供良好的环境,这样才能使学生在学习和生活实践中领悟公平正义的法律精神,使法治观念深入人心。

  (3)注重宣传和实践,营造法制教育氛围。

  当前,对学生进行法制宣传教育,要加强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的法律观的宣传教育。

马克思主义的法律观科学地解决和回答了关于法的起源、本质、发展和作用等一系列基本问题,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的法律观,科学地解决和回答了我国“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一系列基本问题。

所以,正确地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的法律观的宣传教育,引导大学生了解和把握体现时代精神的法律思想体系,是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法律观,强化学生的法律意识、培养学生的法律信仰,使学生深刻认识法律公平、公正、正义的精神实质,自觉学法、守法、用法、护法的重要途径。

  在课堂教学传授法律知识的同时,应当通过各种宣传和实践活动,在高校里营造良好的法制教育文化氛围,充分利用校园广播、校刊校报、宣传橱窗、校园网、板报等宣传媒体宣传法律知识,通过各种讲座、演讲、辩论、表演以及各种形式的普法实践活动。

  (4)提高教师队伍素质,树立法制教育典范。

  高校教师和管理干部队伍是高校教学和管理的主要力量,他们在教学和管理过程中能否严格按照法律和制度办事,关系到依法治校的实施状况,也直接影响到大学生法制教育的效果。

因此。

高校教师和管理干部的法律素质就显得尤为重要,应该说他们是依法治校的根本,更是大学生法制教育的典范。

所以,高校教师和管理干部应熟悉相关的法律和制度,具有很强的法治观念,具备依法办事的能力,能够自觉地按照法律和制度来管理学校事务。

大学生法制教育是一项政治性、理论性、知识性、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性教育,每一个教师和管理者都应该具有良好的法律意识,积极依法办事,做学法、守法、护法、用法的模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