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观讲义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912687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9.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生观讲义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人生观讲义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人生观讲义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人生观讲义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人生观讲义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人生观讲义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人生观讲义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人生观讲义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人生观讲义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人生观讲义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人生观讲义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人生观讲义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人生观讲义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人生观讲义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人生观讲义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人生观讲义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人生观讲义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人生观讲义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生观讲义文档格式.docx

《人生观讲义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生观讲义文档格式.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生观讲义文档格式.docx

那么什么是人生观呢?

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下。

人生观是对人生目的、意义的根本看法和态度。

人生观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观在人生问题上的具体表现。

它指导着人们的生活方向,影响着人们的道德品质和道德行为,决定着人们一生的价值目标和道路。

人生观包括人生目的、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三个方面的内容。

人生目的,回答人为什么活着;

人生态度,表明人应当怎样对待生活;

人生价值,判别什么样的人生才有意义。

人生目的、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存在着相辅相成的关系,其中人生目的是人生观的核心,因为有什么样的人生目的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态度、就会追求什么样的人生价值。

具体说人生目的决定一个人持有什么样的人生态度;

人生目的决定一个人采取什么样的人生价值标准;

当然,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也会影响人生目的的实现。

下面围绕人生观的三个方面分别展开介绍

一、人生目的。

人生目的是指生活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人,对“人为什么活着”这一人生根本问题的认识和回答,是人在人生实践中关于自身行为的根本指向和人生追求。

正确的人生目的会使人懂得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从而在工作中尽心、尽力、尽责。

错误的人生目的则会使人生价值理解为向社会或他人进行索取,从而以追逐个人私利为有价值、有意义的人生,以对国家、社会、集体合他人尽义务为无价值、无意义的人生。

(三)摈弃几种错误的人生目的

1、利己主义的人生目的

这是一种把个人利益作为行为原则的人生目的。

利己主义是私有制的产物,它的广泛流行是在资本主义社会。

利己主义者往往认为,人的根本属性是人的自然属性,人的自然属性使人自保、自利,人为了自保、自利而采取的一切行为都是合理的。

它提出的口号是“利益是我们唯一的推动力”。

利己主义是一系列狭隘的、错误的人生目的的基础。

利己主义的根本错误在于否认人的本质属性是人的社会属性,因此在判断个人和社会的关系时,把个人利益放在社会利益合他人利益之上;

在处理个人与社会、个人与他人的关系时,以个人为本位,以利己为目标,把社会整体利益合他人利益作为实现个人利益的工具合手段。

在社会生活中,如果人人都以利己主义为人生目的,就会危及社会的存在,更谈不上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2、享受主义的人生目的

这是一种把人生当作满足生理需要的过程,认为人生的目的和意义在于追求的物质享受。

尽管享受主义人生目的中国历史上影响不大,但是很早就存在。

《列子·

杨朱篇》描述了中国早期的享乐主义人生目的,它说道:

人生苦短,终归一死;

“十年亦死,百年亦死;

仁圣亦死,凶顽亦死”。

且人一旦死去,都是白骨一堆,没有什么好坏之分,所以不如在有限的生命期间,尽情行乐,满足口、目、鼻、耳、体、意的欲求。

在西方,享乐主义影响持久,并形成了一种理论体系。

西方的一些思想家把利己主义作为享乐主义的思想基础,认为人的本性是利己的,而感官的享乐则是利己的具体表现,因此他们断言“快乐就是幸福的生活开端与归宿”,并提出了“快乐是至善”的学说,甚至认为人生的享乐“应当成为一切道德的基础”。

在现代年青人中,享乐主义的人生目的也一定程度地存在着,沉湎于物欲享受,在物质条件上盲目攀比,逃避艰辛的学业,甚至不顾父母的承受能力一味地向父母索取,这些都是享乐主义人生目的的具体表现。

3、拜金主义的人生目的

这是一种认为金钱可以主宰一切,把追求金钱作为人生至高理想的人生目的。

在人类历史上,有了金钱就有了拜金主义。

但是,拜金主义作为一种社会性思潮是伴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而形成的。

正如恩格斯描述的那样,在信奉拜金主义的资产阶级看来,世界上没有一样东西不是为了金钱而存在的。

连他们本身也不例外,“因为他们活着就是为了赚钱”。

对于拜金主义者而言,除了快快发财,他们不知道还有别的幸福;

除了金钱的损失,也不知道还有别的痛苦。

他们拜倒在金钱面前,无限制地追求金钱,攫取金钱,并以对金钱的追求为行为准则。

现在,我国正在进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商品货币关系十分发达,拜金主义开始有所抬头。

其实,货币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其实质是一般等价物,是商品流通的媒介。

它本身没有什么神秘性,更不能作为人生的准则和道德标准。

以拜金主义为人生目的,人生就会陷入庸俗和自私的泥潭。

拜金主义是引发钱权交易、行贿受贿、贪赃枉法等丑恶现象的重要思想根源。

上述人生目的尽管在表现形式上五花八门,但是,它们有以下共同特征:

它们是私有制的产物,代表着剥削阶级的利益和意志;

它们的理论基础是唯一主义的,要么把人生道路看出是纯粹的个人意志,要么把人生意义归结为抽象的人性;

它们的表现核心是利己主义和个人主义,它们往往是从利己主义和个人主义出发,最终又回到利己主义和个人主义那里去。

(四)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

“为什么人服务”的问题是人生观的根本问题。

首先,这是由马克思主义的性质决定的,马克思主义就是为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服务的理论。

其次,人的社会属性、人民创造世界历史的决定性作业要求以为人民服务为人生目的。

再次,几代中国共产党人提倡、实践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产生广泛而深远影响的实践表明,以为人民服务为人生目的,代表了一种高尚的人生目的,应该成为我们时代最先进最崇高的精神。

最后,只有确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才能辨析拜金主义、享受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人生观的实质,自觉抵制它们的侵蚀。

故事的主人翁姓陈,暂且称之为陈子。

为了生计,为了养家糊口,为了给沧桑写满皱脸的老母亲换上新装,陈子背井离乡,外出闯荡,在厦门打工的日子已一年有余。

或许你也明白,农民工的日子,那是游走在城市边缘,甚至很多时候是用生命在换取那微薄的收入,以图渐渐鼓足自己的腰袋。

正当陈子习惯了流浪的风霜,习惯了都市的冷漠,习惯了靠自己的气力撑起自己天空的时候,一个厄运无情地降落到她头上,意外让她走进了医院,而意外后是更大的意外,她被检查出患有癌症,而因为没钱,她无奈地走出了医院的大门。

天哪,一个贫困的农民子弟患上癌症意味着什么?

她简直都不敢想象,想到自己,想起家人,她哭了,伤心而又无助的她抱头大哭了,此时我朋友也不禁潸然泪下了……

她要不要把这个“噩耗”告诉自己的家人?

她今后,也就是未来的几年、几个月,甚至说是几天,她应该如何度过?

陈子有理由怨天尤人,有理由诉说命运的不公与残忍,有理由躲在一个偏僻的角落静静地等待一个不足二十岁的生命的逝去。

怒吼,狂奔,挣脱,她最终选择了沉默,选择了面对,选择了短暂的美丽。

依旧打工,只是倍加珍惜时间了;

依旧周末打电话回家,呵护与关爱溢于一言一语之间;

依旧生活,只是把租赁的几平方米的简陋小屋打扮得更加温馨。

她注意到了马路边战战兢兢的盲人,注意到了床榻上彻夜呻吟、难以入眠的病患,注意到了报角上赫然刊印自寻短见的年轻人的冲动。

她渐渐学会了帮扶年迈盲人过马路,哪怕只有短短五米,对方也会倍感温馨;

学会了鼓励同龄人坚强地生活下去,学会了从容与稳重,学会了如何在不堪的人生面前挺着腰杆做人。

她没有把患病的事情告诉家人,生怕家人担心,她选择了一个人独自默默承受,把欢笑留给别人,让自己的痛苦不再痛苦,她脸上浮现出的笑容也比以前多了……是啊,遭遇噩运,可我们又能如何?

不坦然,不洒脱,与生命较劲,固然是一种风格,但余下不多的岁月,难道允许我们如此荒废吗?

显然不能。

裴多菲说过,生命的多少用时间计算,生命的价值用贡献计算。

任何事情的目的无外乎是为了获取它的价值,人生的目的也就在于实现它的价值,这种价值用贡献来衡量。

或许,我们难以决定我们的人生长度,但是可以用“贡献”来提升我们的生命价值。

贡献,不一定要轰轰烈烈,不一定要青史垂名,但一定要刻骨铭心,自己的真心付出,哪怕在外人眼里何等微不足道,我们其实都已经在为生命增值了。

生命固然有限,一百年,五十年,二十年,五年……几个月,几天,几个小时,都将转瞬即逝,用自己的付出,让自己快乐,使别人幸福,抓住每个瞬间重塑真实的自我,这风景线属于自己的,也将属于别人的……

二、人生态度

所谓人生态度,是指人们通过生活实践所形成的对人生问题的一种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基本看法。

它主要包括人们对社会生活所持的总体意向,对人生所具有的持续性信念。

对各种人生境遇所作出的反映方式等,是人们在社会生活实践中所形成的对人生观问题的稳定的心理倾向。

人生态度及划分多种多样(见讲义)

积极、乐观、有为的人生态度,是一种健康、正确、符合人类发展需要的人生态度,其特征是积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把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有机结合起来,并以高度的人生责任感参加与社会生活;

热爱生命,珍惜生命,对人生充满希望,以积极的行动充分显示生命价值;

敢于直面人生,精神饱满,不断开拓,不怕困难;

善于想象,勇于实践。

这种人生态度是人类战胜艰难险阻的力量源泉。

有位太太请了个油漆匠到家里粉刷墙壁。

  油漆匠一走进门,看到她的丈夫双目失明,顿时流露出怜悯的眼光。

可是男主人一向开朗乐观,所以油漆匠在那里工作了几天,他们谈得很投机;

油漆匠也从未提起男主人的缺憾。

  工作完毕,油漆匠取出帐单,那位太太发现比谈妥的价钱打了一个很大的折扣。

  她问油漆匠:

“怎么少算这么多呢?

  油漆匠回答说:

“我跟你先生在一起觉得很快乐,他对人生的态度,使我觉得自己的境况还不算最坏。

所以减去的那一部分,算是我对他表示一点谢意,因为他使我不会把工作看的太苦!

  油漆匠对她丈夫的推崇,使她落泪,因为这位慷慨的油漆匠,自己只有一只手。

  态度就像磁铁,不论我们的思想是正面抑或是负面的,我们都受到它的牵引。

而思想就像轮子一般,使我们朝一个特定的方向前进。

虽然我们无法改变人生,但我们可以改变人生观,虽然我们无法改变环境,但我们可以改变心境,我们无法调整环境来完全适应自己的生活,但可以调整态度来适应一切的环境。

  毕竟,你的生活并非全数由生命所发生的事所决定;

而是由你自己面对生命的态度,与你的心灵看待事情的态度来决定。

三、人生价值

人生价值,是人生观范畴体系中的一个重要范畴,也是价值“具体”在人生观领域中的表现。

在一定意义上,人生价值可以用“人生的意义”来概括。

评估人生“价值量”的大小,可以理解为人生的意义如何,理解为人生的意义是大还是小。

人生的价值与意义,是通过具体的人生目标、人生态度、人生实践等表现出来的,人生是否有价值有意义,就是说人生的目标、态度和实践是否有价值、有意义。

从对社会成员个体的觉悟程度要求来划分,人生价值导向可以区分出不同的境界层次。

境界层次越高的,越符合社会导向的价值标准,反之,离社会导向的价值标准的差距越大。

在一个成熟的社会中,主流价值导向目标,总是呈现为一个由一系列觉悟境界从低到高的价值导向目标组成的系统,其中,既有最高的社会理想,也有所谓的“价值底线”,如果只有最高的导向目标,而无其他层次的导向目标,那么,把全体社会成员的觉悟程度都视为整齐划一的,忽略了人群中客观存在的差异性。

这无疑是要求全体社会成员都成为社会的先进,成为圣人、贤人、君子。

但这样的目标在现实生活中是很难达到的。

如果只有最低的导向目标,而无最高的导向目标,那么,既意味着否认人群中有先进人物存在的客观事实,也意味着社会价值导向目标的低格调和低境界,而任何一个没有远大价值目标的社会,都不可能有繁荣昌盛的美好未来。

崇高的社会价值理想,永远是一个社会不竭的发展动力。

中国古人所说的“极高明而道中庸”,即强调从最崇高的理想着眼,从最平凡的途径入手,可以说深刻揭示了价值导向目标的高层次与低层次的辩证关系。

忽略低层次的导向目标,容易导致假、大、空、虚,好高骛远,不着边际;

忽略高层次的导向目标,则容易导致胸无大志,庸碌无为,狭隘势利。

1982年,在古城西安的街头,第四军医大学学员、共产党员张华为救出沼气中毒落入粪池的69岁农民而嫌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当张华的事迹在人民中广为传颂时,其舍己救人的高尚行为感动并激励着一些人,受到高度赞扬时,也有人认为,张华的人生价值远远比

老农民的人生价值大,这是牺牲了黄金换来了等量的石子,他的牺牲是不值得的。

还有人认为救与不救,纯粹是个人选择,他人不必过多的评论。

如此种种折射着社会生活中纷杂的人生价值取向。

而作为社会主导价值观念的价值导向,则始终是一元的,对张华舍己救人无私奉献的精神给予了高度的赞誉和评价。

这种价值导向无疑会对社会成员个人的价值取向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1、人生的价值在于贡献。

记得过去曾流行这样一则小故事:

  一名记者去山区采访,碰到一个放羊的小孩。

  于是记者就问小孩:

“你在干什么?

  “放羊!

  “放羊干什么?

  “赚钱!

  “赚钱干什么?

  “娶媳妇!

  “娶媳妇干什么?

  “生娃!

  “生娃干什么?

  在这段简单的对话中,一个鲜活生命的全部意义被禁锢在“放羊、赚钱、娶媳妇、生娃、放羊”这一怪圈之内了,什么人生理想、远大前程、生命价值对于这个放羊的小孩来说都是围绕这一怪圈运转的。

  许多人是把这一故事当作笑话来看的,大都看罢之后一笑了之,稍有一点思想的人也只是为之心酸、流泪一番,很少有人看过之后用同样的问题问问自己。

  假如真的有人用同样的问题问你,你该怎么回答呢?

  “你在干什么?

  “工作!

  “工作为了什么?

  “赚钱为了什么?

  “活着!

  “活着为了什么?

  ……

  我相信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一对话到了这里便无法进行下去了。

无法进行下去的原因就是我们都不愿意象放羊的小孩一样走进那个永远走不出去的怪圈。

  看来,我们远不如放羊的小孩那样真实、坦诚!

  于是我们便开始纳闷儿,为什么我们会在不知不觉中走入“为活着而活着”的怪圈呢?

难道我们辛苦一生,最后耗尽自己生命的全部价值和意义就是为了换取用以维持自己生命的东西吗?

这不能不引发我们对人生真正意义与价值的思考。

  这一问题也同样困扰了我很久,到底如何去评价一个人生命的价值呢?

在思考很久后,我突然想到了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

马克思在《资本论》一书中,把劳动者实际创造的价值与自身所获得的报酬之间的差额称作“剩余价值”。

想到这里,我的思维豁然开朗起来。

假如我们用一个人一生所创造的实际价值减去此人维持生命的所有支出,人生的价值不就有了评价的依据了吗!

  由此看来,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不断的创造,人生价值的真正体现是自己的实际创造与维持自身生命所有支出的差额,我们可以称之为“生命的剩余价值”!

人们可以在追求生命的剩余价值的过程中充分地享受到创造所带来的乐趣和幸福!

这也正是那些有志者孜孜不倦、努力奋斗的真正动力!

  我们终于可以走出那个怪圈了,于是再有人谈起同样的话题,可能会有这样的一段对话:

  “你在做什么?

  “创造价值!

  “创造价值为了什么?

  “为了更多的人更好地活着!

为了更多的人更好地活着而活着,你做得到吗?

关于人生价值的小故事

有一条鳄鱼泛滥的河两岸各有一座村庄,两个村庄只能依靠河上唯一的桥往来。

有一对恋人各自住在两个村子里,每天通过这座桥见面。

有一天,山洪暴发,把桥冲垮了。

姑娘很担心恋人的安危,在村子里四处求人渡她过河。

由于环境太恶劣了,没有人愿意冒险渡河。

后来有个小伙子答应了姑娘的请求,但提出一个苛刻的条件:

“我恨喜欢你,如果你能陪我过一夜,我就渡你过去。

”姑娘考虑了3天,无奈之下答应了他的要求。

之后,小伙子也实现了他的承诺,把姑娘渡过河,送到姑娘恋人的身边。

恋人很惊讶姑娘会来,于是问她如何渡河。

姑娘原原本本地告诉了恋人。

恋人听完后勃然大怒,扇了姑娘一巴掌,还把姑娘推倒在小伙子的船上。

小伙子把一切看在眼里,很为姑娘抱不平,于是冲上去狠狠地揍了恋人一顿。

看完了这个小故事,你最欣赏谁?

最同情谁?

最恨谁?

为什么?

如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除了树立好正确的人生目的,有正确的人生态度,认识到什么样的人生才是有价值的之外,还要特别强调几点。

一、直面困难和挫折

逃避的寓言:

小猫逃开影子的招数

“影子真讨厌!

”小猫汤姆和托比都这样想,“我们一定要摆脱它。

然而,无论走到哪里,汤姆和托比发现,只要一出现阳光,它们就会看到令它们抓狂的自己的影子。

不过,汤姆和托比最后终于都找到了各自的解决办法。

汤姆的方法是,永远闭着眼睛。

托比的办法则是,永远待在其他东西的阴影里。

【心理点评】

这个寓言说明,一个小的心理问题是如何变成更大的心理问题的。

可以说,一切心理问题都源自对事实的扭曲。

什么事实呢?

主要就是那些令我们痛苦的负性事件。

因为痛苦的体验,我们不愿意去面对这个负性事件。

但是,一旦发生过,这样的负性事件就注定要伴随我们一生,我们能做的,最多不过是将它们压抑到潜意识中去,这就是所谓的忘记。

但是,它们在潜意识中仍然会一如既往地发挥作用。

并且,哪怕我们对事实遗忘得再厉害,这些事实所伴随的痛苦仍然会袭击我们,让我们莫名其妙地伤心难过,而且无法抑制。

这种疼痛让我们进一步努力去逃避。

发展到最后,通常的解决办法就是这两个:

要么,我们像小猫汤姆一样,彻底扭曲自己的体验,对生命中所有重要的负性事实都视而不见;

要么,我们像小猫托比一样,干脆投靠痛苦,把自己的所有事情都搞得非常糟糕,既然一切都那么糟糕,那个让自己最伤心的原初事件就不是那么疼了。

99%的吸毒者有过痛苦的遭遇。

他们之所以吸毒,是为了让自己逃避这些痛苦。

这就像是躲进阴影里,痛苦的事实是一个魔鬼,为了躲避这个魔鬼,干脆把自己卖给更大的魔鬼。

还有很多酗酒的成人,他们有过一个酗酒而暴虐的老爸,挨过老爸的不少折磨。

为了忘记这个痛苦,他们学会了同样的方法。

除了这些看得见的错误方法外,我们人类还发明了无数种形形色色的方法去逃避痛苦,弗洛伊德将这些方式称为心理防御机制。

太痛苦的时候,这些防御机制是必要的,但糟糕的是,如果心理防御机制对事实扭曲得太厉害,它会带出更多的心理问题,譬如强迫症、社交焦虑症、多重人格,甚至精神分裂症等。

真正抵达健康的方法只有一个——直面痛苦。

直面痛苦的人会从痛苦中得到许多意想不到的收获,它们最终会变成当事人的生命财富。

切记:

阴影和光明一样,都是人生的财富。

一个最重要的心理规律是,无论多么痛苦的事情,你都是逃不掉的。

你只能去勇敢地面对它,化解它,超越它,最后和它达成和解。

如果你自己暂时缺乏力量,你可以寻找帮助,寻找亲友的帮助,或寻找专业的帮助,让你信任的人陪着你一起去面对这些痛苦的事情。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曾是最孤独的人,但当他面对这个事实并化解后,他成了真正的人际关系大师;

美国心理学家弗兰克有一个暴虐而酗酒的继父和一个糟糕的母亲,但当他挑战这个事实并最终从心中原谅了父母后,他成了治疗这方面问题的专家;

日本心理学家森田正马曾是严重的神经症患者,但他通过挑战这个事实并最终发明出了森田疗法……他们生命中最痛苦的事实最后都变成了他们最重要的财富。

你,一样也可以做到。

 

二、放弃的寓言:

蜜蜂与鲜花à

因为你,我不会再去品尝毒汁的苦涩了。

玫瑰花枯萎了,蜜蜂仍拼命吮吸,因为它以前从这朵花上吮吸过甜蜜。

但是,现在在这朵花上,蜜蜂吮吸的是毒汁。

蜜蜂知道这一点,因为毒汁苦涩,与以前的味道是天壤之别。

于是,蜜蜂愤不过,它吸一口就抬起头来向整个世界抱怨,为什么味道变了?

终于有一天,不知道是什么原因,蜜蜂振动翅膀,飞高了一点。

这时,它发现,枯萎的玫瑰花周围,处处是鲜花。

这是关于爱情的寓言,是一位年轻的语文老师的真实感悟。

有一段时间,她失恋了,很痛苦,一直想约我聊聊,希望我的心理学知识能给她一些帮助。

我们一直约时间,但快两个月过去了,两人的时间总不能碰巧凑在一起。

最后一次约她,她说:

“谢谢!

不用了,我想明白了。

原来,她刚从九寨沟回来。

失恋的痛苦仍在纠缠她,让她神情恍惚,不能享受九寨沟的美丽。

不经意的时候,她留意到一只小蜜蜂正在一朵鲜花上采蜜。

那一刹那间,她脑子里电闪雷鸣般地出现了一句话:

“枯萎的鲜花上,蜜蜂只能吮吸到毒汁。

当然,大自然中的小蜜蜂不会这么做,只有人类才这么傻,她这句话里的蜜蜂当然指她自己。

这一刹那,她顿悟出了放弃的道理。

以前,她想让我帮她走出来,但翅膀其实就长在她自己身上,她想飞就能飞。

放弃并不容易,爱情中的放弃尤其令人痛苦。

因为,爱情是对我们幼小时候的亲子关系的复制。

幼小的孩子,无论从哪个方面看,都离不开爸爸妈妈。

如果爸爸妈妈完全否定他,那对他来说就意味着死亡,这是终极的伤害和恐惧。

我们多多少少都曾体验过被爸爸妈妈否定的痛苦和恐惧,所以,当爱情——这个亲子关系的复制品再一次让我们体验这种痛苦和恐惧时,我们的情绪很容易变得非常糟糕。

不过,爱情和亲子关系相比,有一个巨大的差别:

小时候,我们无能为力,一切都是父母说了算;

但现在,我们长大了,我们有力量自己去选择自己的命运。

可以说,童年时,我们是没有翅膀的小蜜蜂,但现在,我们有了一双强有力的翅膀了。

但是,当深深地陷入爱情时,我们会回归童年,我们会忘记自己有一双可以飞翔的翅膀。

等我们自己悟出这一点后,爱情就不再会是对亲子关系的自动复制,我们的爱情就获得了自由,就有了放弃的力量。

爱情是两个人的事情,两个完全平等的、有独立人格的人的事情。

你可以努力,但不是说,你努力了就一定会有效果,因为另一个人,你并不能左右。

所以,无论你多么在乎一次爱情,如果另一个人坚决要离开你,请尊重他的选择。

并且,还要记得,你不再是童年,只能听凭痛苦的折磨。

你已成人,你有一双强有力的翅膀,你完全可以飞出一个已经变成毒药的关系。

三、要有目标,并持之一恒

  两个小兄弟决定在屋后挖一个深洞。

他们干得正欢时,两个大孩子停在一边看热闹。

“你们在干吗呢?

”其中一个问道。

“我们打算挖一个洞,一直把地球挖穿!

”小兄弟中有一个兴奋地主动搭腔。

大孩子们笑起来,告诉小家伙们把地球挖穿是不可能的。

沉默了好一会儿,一个孩子拾起一个装满蜘蛛、蠕虫和各色昆虫的罐子。

他拿掉盖子,把里面的精彩内容展现在嘲弄者面前,然后轻声地、自信地说:

“即使我们不能把地球挖穿,可瞧瞧我们挖地洞时的奇妙发现吧!

  他们的目标过于雄心勃勃,却促使他们开挖起来。

这正是目标的意义所在——促使我们按既定方向进发,换句话说,促使我们真正行动起来!

  但是,并非所有的目标都会圆满实现,并非所有的工作最终都能成功,并非所有的关系都能持久,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教学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