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5经适房政策执行过程地方政府行为选择及策略分析1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915490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6.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355经适房政策执行过程地方政府行为选择及策略分析1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355经适房政策执行过程地方政府行为选择及策略分析1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355经适房政策执行过程地方政府行为选择及策略分析1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355经适房政策执行过程地方政府行为选择及策略分析1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355经适房政策执行过程地方政府行为选择及策略分析1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355经适房政策执行过程地方政府行为选择及策略分析1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355经适房政策执行过程地方政府行为选择及策略分析1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355经适房政策执行过程地方政府行为选择及策略分析1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355经适房政策执行过程地方政府行为选择及策略分析1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355经适房政策执行过程地方政府行为选择及策略分析1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355经适房政策执行过程地方政府行为选择及策略分析1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355经适房政策执行过程地方政府行为选择及策略分析1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355经适房政策执行过程地方政府行为选择及策略分析1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355经适房政策执行过程地方政府行为选择及策略分析1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355经适房政策执行过程地方政府行为选择及策略分析1Word格式.docx

《355经适房政策执行过程地方政府行为选择及策略分析1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55经适房政策执行过程地方政府行为选择及策略分析1Word格式.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355经适房政策执行过程地方政府行为选择及策略分析1Word格式.docx

Principal-agent;

CentralGovernment;

LocalGovernment;

目录

摘要2

Abstract3

第1章绪论5

1.1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5

1.1.1研究背景5

1.1.2研究目的5

1.1.3研究意义6

1.2文献综述7

1.2.1国内外经济适用房研究综述7

1.2.2国内外委托代理理论研究综述9

1.3研究方法与创新10

1.3.1研究方法10

1.3.2可能的创新之处11

1.4研究思路及论文框架11

1.4.1研究思路11

1.4.2论文框架11

1.5核心概念界定12

第2章经适房政策执行中委托代理关系的构建15

2.1经适房政策中的委托代理关系15

2.2中央政府的政策目标及效用函数16

2.3地方政府的政策目标及效用函数17

第3章经适房政策执行中地方政府的行为约束机制18

3.1经适房政策执行中地方政府的绩效考核18

3.2经适房政策执行中地方政府的激励机制18

3.3经适房政策执行中地方政府的监督机制19

3.4经适房政策执行中地方政府的惩罚机制20

第4章经适房政策执行中地方政府的策略性行为选择21

4.1经济适用房发展现状21

4.2经适房政策中地方政府具体的行为选择21

4.3影响地方政府策略性行为选择的因素22

4.3.1政策原因22

4.3.2政府因素23

4.3地方政府策略性行为选择对委托人利益的损害23

第5章经适房政策执行中地方政府行为约束机制的重建25

5.1有效的绩效考核25

5.2先进的激励机制25

5.3完善的监督机制25

5.4严厉的惩罚机制26

结束语26

致谢27

参考文献28

第1章绪论

1.1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1.1.1研究背景

当前,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建设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人民群众的经济收入以及生活质量都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

其间,我国各级政府制定和实施的各种公共政策对于推动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公共政策已经成为我国各级政府履行行政职责、实施社会治理的重要方法之一。

当前,我国从中央到地方都制订了一系列有利于社会发展的公共政策,但各级政府在执行落实这些公共政策时往往由于自己的价值偏好和自利性,出现政策执行偏差或失灵。

经济适用房是国家在取消福利分房后,为了解决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于1998年出台的经济适用住房政策。

经济适用房政策从出台至今,已经运行多年。

但是,由于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不同,地方政府在执行经济适用房政策时常常出现的偏差,导致经济适用房制度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很大的问题,这不仅阻滞了经济适用住房健康发展,更严重的是使经济适用住房政策的发展违背了政策出台的初衷。

1.1.2研究目的

事实上,现代社会科学,尤其是政治学、管理学和经济学发展,已经使人们意识到,作为理性的决策者,无论是公共政策制定者还是执行者,其行为都需要有相应的激励与约束,这也是保证公共政策成功执行的基本前提。

现代制度经济学中的委托代理理论就是分析既定条件下代理人问题的经典理论。

该理论主要讨论有关非对称信息条件下交易关系和契约安排。

近年来,委托代理理论不仅在经济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而且其应用范围逐渐拓展到政治领域和社会生活中来。

从委托代理的角度来看,公共政策执行是政策执行代理人为实现委托人所设定的政策目标,而采取的各项措施或做出的执行行为。

民众作为委托人,将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权力委托给了代理人国家,地方行政机构作为国家的执行部门,接受国家委托的一部分公共权力,并由地方行政官员来具体处理国家事务。

但是,在委托人监督不到位的地方,代理人就有可能不顾委托人的利益而采取机会主义行为,在本文中的表现就是地方政府在执行经济适用房政策时出现行为偏差,偏离了公共利益。

那么,如何才能引导与约束地方政府的行为选择,使其按照委托人的利益行动,更有效地为委托人服务,正是本文研究的目的所在。

1.1.3研究意义

研究地方政府执行公共政策的行为选择对于提高我国公共政策执行的有效性,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1.1.3.1理论意义

在我国部分关于“公共政策执行”的文献中,通常将公共政策执行失效的原因归结为“公共政策执行主体在实施政策过程中,由于受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其效果偏离目标并产生了不良后果的政策失真现象。

”从结论中可以发现,公共政策执行主体作为政策执行的关键因素,在政策执行失效中占据了绝大部分的影响因素。

但遗憾的是,目前我国关于公共政策执行的文献很少将公共政策执行主体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行为选择、影响其行为选择的因素以及约束其行为选择的机制进行深入研究。

基于此,本位以地方政府为研究对象,结合委托代理理论,探讨地方政府执行公共政策的行为选择,并对规范其行为的约束机制进行重建。

1.1.3.2现实意义

在我国现行的行政体制下,地方政府作为政策的直接行动者,是政策落实的最关键环节。

由于中央出台的公共政策只是原则上的、具有指导意义的宏观政策,需要地方政府对宏观政策的具体化操作,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公共政策在地方的执行效果。

本文研究经济适用房政策中地方政府行为选择,并找出影响其行为选择的因素,寻求制约地方政府机会主义行为的约束机制,这对控制并减少机会主义行为的可能性,保证政策目标和公共利益的实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2文献综述

目前,国内外对于本文涉及的“经济适用房”和“委托代理理论”都有一些比较成熟的学术成果研究,许多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对它们都进行过比较系统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尽管这些学术研究国家有别、角度不同、观点各异,但都是本文观点建立的基础所在。

根据选题内容,本文主要对国内外的“公共政策执行”以及“经济适用房”作简要评述。

1.2.1国内外经济适用房研究综述

目前,经济适用房在国内外都经过了很长一段时间的发展历史,学者们也都站在不同的立场上对保障性住房政策的种种问题,运用不同学科的研究方法进行科学的分析和论证,并得出了经过理论和实践验证的研究成果。

为本文进一步探讨经济适用房政策中地方政府的行为选择提供了更可靠的研究依据以及更丰富的研究视角。

国外并没有确切的“经济适用房”这一概念,但从20世纪初期开始,西方学者便意识到了住房政策对于国家发展的作用和影响力。

真正具有理论和实际价值的过滤模型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E.JayHowenstine(1975)建立了一般均衡住房市场过滤模型,指出通过对低收入阶层提供住房货币补贴来增加穷人住房消费的政策,从政府成本的角度来衡量,会比政府直接为低收入者建立新建住房的政策更有效。

HarsmanB,QuigleyJ.M.(1991)从公共政策理论分析的视角提出了住房政策的四个特征,“住房政策与经济和社会政策密不可分;

住房政策的改变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住房政策既难以设计,又很难评价;

工业化社会中住房政策的基础是效率性、公平性和社会政治性”。

Arott&

Braid(1991)也在当年提出住房“过滤”模型和住房梯度消费理论,它揭示了住房市场的内在规律,既“允许住房由高等级向低等级过滤,也允许其由低向高过滤”。

以上这些研究都为我国经济适用房制度的出台提供了理论依据,也有助于作者更好地全面审视经济适用房制度,有着重要的借鉴和参考作用。

近几年,经济适用房政策在我国实施的过程中呈现出的种种现象和问题逐渐引起我国学者的关注和重视。

据笔者统计,中国学术期刊网中有关经济适用房的研究文献共有1129篇之多,我国学者主要对经济适用住房的主要作用、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其原因、解决问题的相关建议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丛萍(2009)从社会公平的视角出发,认为经济适用房自实施以来在解决购房困难的中低收入家庭住房问题上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此外,经济适用房制度的实施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完善城市住房供给结构、平抑城市住房价格、扩大内需,拉动住房消费,提高居民生活水平的作用。

尚宇梅(2008)则认为经济适用房政策执行偏差的原因归结为经济适用房建设中的三方博弈,分别为:

中央地方政府;

政府和开发企业的博弈;

开发企业与购房者的博弈。

她认为,信息不对称,缺乏对政策执行主体有效的激励和监督是导致经济适用房政策失效的主要原因。

梁静等(2009)认为,纠正经济适用房失效的途径应从明确经济适用房政策在保障性住房政策体系中的角色;

强化政策执行主体的公共服务动机;

推进经济适用房政策的市场化运作这三个方面进行。

范晓平(2009)也认为,国家出台经济适用房政策、实施一系列优惠政策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民生,帮助解决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尽管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这样、那样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是通过完善和健全经济适用房政策,增强政府的公信力,提高政府官员的党性和素质,端正购房者的心态,中低收入群体一定能购买到自己满意又不超过购买力的、真正经济而且适用的经济适用房。

杨和君(2008)运用制度经济学中的委托代理理论阐述了经济适用房政策的委托代理问题。

他认为,由于政府与房地产开发商之间信息不对称和政府监督动力不足,两层委托代理关系往往处于无效率状态,导致了经济适用房运行过程中出现了许多弊端。

并提出改善这两层委托代理关系,完善经济适用房制度,政府应当发挥主导作用的建议。

马光红(2006)同样基于委托—代理理论,分析了经济适用房开发商的行为选择。

通过分析表明,在政府监控主体缺失的情况下,开发商所选择的占优策略是违规开发。

因此,为避免道德风险问题,政府主管部门应当通过制定权利和义务、责任和利益相制衡的竞争和激励约束机制,将委托人的风险不同程度的转为代理人的风险,从而规范开发商的行为。

由于国内外政治、经济体制的不同,国外的住房保障研究更多的是从经济学的视角出发,将保障性住房放在市场竞争的环境中进行探讨和研究,而国内的研究并没有过于集中的视角,而更多的是集中对经济适用住房政策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研究。

1.2.2国内外委托代理理论研究综述

委托代理理论起源于西方,并在西方经济学者的研究下经过了三十多年的发展。

如今,它几乎出现在所有西方中、高级的微观经济学教材。

国内关于委托代理理论的研究相对于西方国家开展得较晚,但如今我国学者已陆续展开对委托代理理论的探讨,并将它逐步应用到经济学以外的政治学领域,尝试着运用委托代理理论的模型,解释政治学中的各种委托代理问题。

委托代理理论的思想渊源可以追溯到亚当斯密的时代。

亚当斯密在《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一书中曾提到:

“在钱财的处理上,股份公司的董事是为他人尽力。

而私人合伙公司的伙伴,则纯是为自己打算。

所以,要想股份公司的董事们监视钱财用途,像私人合伙公司的成员那样用意周到,那是很难做到的。

”到了20世纪初,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委托代理问题越是突出。

经典的委托代理问题,是由伯利和米恩斯(1937)提出的。

他们看到在大公司中所有权与控制权分离这一事实,于是对传统的股东权益理论提出质疑,并试图探讨这种分离是否存在组织的和公共政策的后果。

从20世纪60年代末开始,委托代理理论获得了重大发展。

威尔森、斯宾塞、泽克海森、罗斯等人,都对委托代理理论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和国外委托代理理论的发展比起来,我国对于委托代理理论的研究开展得相对较晚,但近年来我国已有一部分学者将委托代理理论应用到本文所涉及的公共管理领域中,将其与我国社会发展中的实际问题联系起来,为委托代理理论的应用领域开辟了一个新的天地。

其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观点有:

马骏等(2004)在定义委托代理理论时认为,“委托代理理论主要研究委托人如何设计一个激励机制,来诱导代理人按照委托人的利益行动,从而防止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

何文军(2005)在阐述政府的基本职能时谈到,“政府的基本职能应该以公众的委托为核心,以成本收益为政府产出的原则。

政府与公众之间的委托代理特性导致政府的‘道德风险’行为很难避免,强化政府的代理理念与服务理念就成为政府履行与公众之间的委托代理约定的关键一环”。

安康等(2006)以降低行政成本为主题,认为“在我国公共委托责任中,存在委托方与代理方的特点以及委托方意志被弱化、代理方一直缺乏有效约束等问题。

”并指出“让‘初委托人’归位应是降低行政成本的重点,具体的措施可以在制度、组织和技术的三维视角下选择契入点,以保障初委托人的归位。

”综上所述,委托代理理论在公共管理领域中的应用主要集中于优化公共管理和运用该理论对公共管理领域中的具体问题进行思考和解释。

1.3研究方法与创新

1.3.1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文献研究法是根据特定的研究目的或课题,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了解所要研究问题的一种方法。

首先,选题研究梳理了国内外关于公共政策执行和委托代理理论的研究文献,对委托代理理论的内涵、表现以及应用有了一个清晰的把握,明晰了本选题研究具体分析工具。

其次,本文对有关委托代理理论在政治学、经济学、行政学、公共管理学、法学等方面的文献进行了收集、整理、分析,这些文献不仅利于掌握本研究所需要的有关材料和己有的研究成果,更重要的是为本研究提供了整体的思路和分析视角。

(2)多学科研究法。

借鉴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在科学研究的发展进程中是不可避免的,也是十分必要的。

本文中综合运用政治学、经济学、行政学、公共管理等学科领域的一些基本理论和研究成果。

(3)案例研究法。

案例研究法是以典型案例为素材,并通过具体分析、解剖,促使人们进入特定的案例情景和案例过程,建立真实的案例感受和寻求解决案例问题的方案。

本文以我国经济适用房为案例,搜集并分类相关的事实资料,分析地方政府执行公共政策的策略性行为选择,并提出解决方案。

1.3.2可能的创新之处

目前,无论是我国学者或是国外学者,对于公共政策执行的研究已有一定程度的基础,但具体到地方政府执行公共政策的研究却相对匮乏,运用委托代理理论对地方政府执行公共政策的具体表现(实证案例)进行针对性论述的研究成果更是寥寥无几。

基于此,本文运用经济学的委托代理理论,结合我国经济适用房政策的案例对地方政府执行公共政策时的行为约束机制、具体的行为选择以及行为后果进行论述,并提出经济适用房政策执行中地方政府行为约束机制的重建。

1.4研究思路及论文框架

1.4.1研究思路

选题以地方政府为研究主体,选取我国经济适用房为具体分析对象,通过查阅国内外有关公共政策执行以及经济适用房研究资料,重点运用委托代理理论这一分析工具深入剖析地方政府执行公共政策时的行为空间和选择,并在此基础上重建经适房政策执行中地方政府的行为约束机制。

1.4.2论文框架

论文在逻辑上分为五部分。

第一部分为绪论部分,从选题背景及意义、国内外有关公共政策执行和委托代理的文献综述、研究方法和理论基础展开。

第二部分主要说明经适房政策执行中委托代理关系的构建。

从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委托代理关系的构建入手,分别阐述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在执行政策目标过程中的目标与效用函数。

第三部分文章阐明的是经适房政策执行中地方政府的行为约束机制。

它是一个包括考核、激励、监督、惩罚的制度框架。

第四部分在分析现行经适房政策执行中地方政府的行为约束机制基础上,结合我国经济适用房政策执行的现状,深度剖析经适房政策执行中地方政府的策略性行为选择。

第五部分则是结合地方政府的行为约束机制和行为选择,提出经适房政策执行中地方政府行为约束机制的重建。

1.5核心概念界定

(1)经济适用住房政策

我国最早对经济适用房政策做出官方权威解释的是“建房[1994]761号文件”,其文件中第三条规定:

“经济适用住房是指以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户为供应对象,并按国家住宅建设标准(不含别墅、高级公寓、外销住宅)建设的普通住宅”。

这是我国经济适用房概念萌芽的雏形,也是随后经济适用房政策演变发展的基础。

但由于该文件中规定的定义概念模糊,并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有些地方政策执行上的偏差。

于是1998年,国家在停止福利分房政策后,正式确立了经济适用住房政策的概念。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的文件中明确提出:

“经济适用房是由地方政府统一组织建设的,面向中低收入家庭,为解决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由政府提供了相关优惠政策的只获取微利的普通商品住房”。

但是,随着经济适用房政策的逐渐深化,许多本质性的问题也暴露了出来。

价格过高,开发标准过高不仅没有让经济适用房变得经济,反而成为众多高收入者甚至投资者购买的对象。

于是2004年建设部、发改委、中国人民银行和国土资源部联合颁布了《经济适用住房管理办法》,其中第二条指出:

“本办法所称经济适用住房是指政府提供政策优惠、定建设标准、供应对象和销售价格,具有保障性质的政策性商品住房”。

此次《经济适用住房管理办法》的出台,重点在于限制高收人者钻经济适用房空子的投机行为,希望经济适用住房回归其原本的宗旨,让真正需要的家庭能够“居者有其屋”。

直到2007年11月19日建设部、发改委、监察部、财政部、国土资源部、中国人民银行和税务总局等七部门于联合发布的《经济适用住房管理办法》,才对经济适用房界定了最明确、具体的最新定义:

“经济适用住房是指政府提供政策优惠,限定套型面积和销售价格,按照合理标准建设,面向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供应,具有保障性质的政策性住房。

”新《办法》的规定淡化了经济适用房的商品性,突出其保障性,同时明确了经济适用住房的主管部门建设规模、项目布局和用地安排等内容,并且较为准确地反映了目前经济适用住房的性质和特点。

(2)公共政策执行

对政策执行概念的界定,国内外政策学家从不同的角度做出解释,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将政策执行直接界定为一种过程,另一种解释为一系列活动或行动。

美国政策科学家普利斯曼和威尔达夫斯基这两位最早将政策执行引入学术研究范畴的学者,就认为“政策执行是目标的确立和适应与取得这些目标的行动之间的一种相互作用的过程”。

G.C爱德华兹三世和I·

沙坎斯基则认为,政策执行就是“发布指令、执行指令、拨付款项、办理贷款、提供补助、签订合同、收集资料、传递信息、安排人事、雇佣人员以及建立组织机构等活动”。

香港学者林水波和张世贤就明确指出“政策执行可谓为一种动态的过程,在整个过程中,演管理的角色,负责执行的机关和人员组合各种必要的要素,采取各项行动,扮进行适当的裁量,建立合理可行的规则,培塑目标共识与激励士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