厂房工程勘察报告.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918944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4.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厂房工程勘察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厂房工程勘察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厂房工程勘察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厂房工程勘察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厂房工程勘察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厂房工程勘察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厂房工程勘察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厂房工程勘察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厂房工程勘察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厂房工程勘察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厂房工程勘察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厂房工程勘察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厂房工程勘察报告.docx

《厂房工程勘察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厂房工程勘察报告.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厂房工程勘察报告.docx

厂房工程勘察报告

 

世纪晶源设备转运厂房工程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勘察阶段:

详勘

工程编号:

A-2005-044(粤)

院长:

总工程师:

康景文

分院院长:

齐瑞忱

分院总工:

曾德清

审核:

曾德清

工程负责人:

小俊

中国建筑西南勘察设计研究院

二00五年十二月十二日

 

世纪晶源设备转运厂房工程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勘察阶段:

详勘

工程编号:

A-2005-044(粤)

 

分院总工:

审核:

工程负责人:

中国建筑西南勘察设计研究院

二00五年十二月十二日

文字部分

1、前言

2、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2.1、地形、地貌

2.2、地层组成及其分布

2.3、岩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

2.4、场地地震效应

2.5、场地地下水

3、岩土工程评价与基础选型分析

3.1、岩土工程评价

3.2、基础选型分析

4、结论和建议

图表部分

序号

图表名称

数量

单位

图号

1

勘探点数据一览表

1

2

图例

1

05-044-TL

3

钻孔平面布置图

1

05-044-PMT

4

工程地质剖面图

6

05-044-P1~P9

5

钻孔柱状图

13

05-044-Z01~Z20

6

坡粉质粘土顶板等高线图

残积粉质粘土顶板等高线图

2

05-044-DG1、DG2

7

土工试验报告

1

8

水质分析报告

1

 

1、前言

受市世纪晶源科技委托,我院对其拟建的设备转运厂房工程场地进行了岩土工程详细勘察。

该场地位于市光明农场。

拟建场地呈长方形,用地面积约8100m2。

拟建建筑物主要为一层厂房。

基础形式拟采用天然浅基础。

本次勘察旨在对建筑物设计提供详细的岩土工程勘察资料和所需的技术参数;对涉及的岩土工程问题作出分析评价,并对基础设计、地基处理、不良地质现象的防治等作出分析和建议。

设计单位市电子院设计对本次勘察提出以下要求:

1、查明建筑场地的地层结构,岩土的均匀性,尤其应查明基础下软弱土层和坚硬土层的分布,以及各层岩土的物理力学性质。

2、判明建筑场地及其附近有无影响工程稳定性的不良地质现象。

3、查明场地有无可液化地层,并对液化可能性作出评价;分析场地地震效应,判别抗震场地土类型和建筑场地类别,提供抗震设计参数。

4、查明地下水类型、埋藏情况以及对混凝土、钢结构的腐蚀性。

5、对基础勘探深度围的每一主要土层,应采取土试样、标准贯入试验等原位测试。

6、根据场地条件和施工条件,建议经济合理的基础类型,选择合理的基础持力层,并详细查明持力层和软弱下卧层的分布。

7、本建筑物共布置钻孔点20个,其中控制性钻孔6个,技术孔4个,一般性钻孔10个。

8、控制性钻孔的深度为深入残积土层5~8米或进入全、强风化混合花岗岩1米,一般性钻孔的深度为深入残积土层3~5米。

我院根据上述勘察技术要求,依据《岩土工程勘察规》(GB50021-200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GB50007-2002)、《(省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DBJ15-31-2003)和《建筑抗震设计规》(GBJ50011-2001)等规、规程进行本次勘察工作。

我院于2005年12月6日进场开始野外工作,至2005年12月8日完成钻探外业工作。

钻探采用XY-1及XY-1A型地质钻机回转钻进,共使用2台钻机。

完成主要工作量如表1。

勘探工作量一览表表1

勘察项目

单位

数量

备注

测量钻孔位置及标高

20

钻探总进尺

m

295.2

取样

土样

15

水样

1

原位测试

标准贯入试验

32

试验

常规土工试验

15

水质分析

1

本次勘察钻孔由布置,钻孔实地施放是根据设计单位提供的钻孔平面布置图上的钻孔位置座标进行。

本报告中钻孔座标系统为市座标系统,高程为黄海高程系统。

本场地钻孔高程由已施工完的建设期办公用房±0(相当于绝对高程24.00米)转换过来,可能存在较大误差。

经室资料分析整理,于2005年12月12日提交本报告书。

2、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2.1、地形、地貌

拟建场地属低丘陵残积地貌单元,后经人工回填整平。

场地紧靠光明高新技术产业园建设指挥部。

场地整体地势较为平坦,高程变化相对较小。

钻孔孔口高程在23.9~24.3m之间,相对高差0.4m。

2.2、地层组成及其分布

经本次勘察,场地揭露的地层按地质成因划分自上而下分别为:

第四系填土(Qml)、第四系坡积层(Qdl)、第四系残积层(Qel)及加里东期全、强混合花岗岩(Mr3)。

 在地质成因分层后,根据岩土工程力学性质再细分为若干层,现分别描述如下:

2.2.1填土土(Qml)

填土

灰褐色,较松散,主要为粘性土回填而成,中间夹杂有少量草根和碎石块。

该层在除ZK1、ZK3、ZK6、ZK7、ZK8、ZK9、ZK11和ZK16外的钻孔均有分布,层厚不均匀,平均层厚1.12m,最薄处为0.4m,见于12号和18号孔,最厚处为2.3m,见于20号孔。

2.2.2第四系坡积层(Qdl)

坡积粉质粘土②:

褐红色、褐黄色夹灰白色,可塑-硬塑,主要为粉质粘土,含少量石英颗粒和高岭土。

该层全场分布,层厚不均匀,平均层厚3.39m,最薄处为1.5m,见于20号孔,最厚处为4.4m,见于7、11号孔。

层顶埋深0.00~2.30m,层顶平均标高23.55m,最低处为21.60m,见于20号孔,最高处为24.30m,见于7号孔。

2.2.3第四系残积层(Qdl)

残积粉质粘土③:

褐红夹灰白、灰褐色,石英含量约15%。

由混合花岗岩风化而成,原岩结构较清晰,节理裂隙发育,除石英外其它矿物成分均已风化蚀变,手捏易散成粉状。

岩芯呈土柱状。

该层全场分布,层厚不均匀,平均层厚9.42m,最薄处为6.10m,见于12号孔,最厚处为11.6m,见于9孔。

层顶埋深3.40~4.60m,层面平均标高20.07m,最低处为19.60m,见于13号孔,最高处为20.90m,见于12号孔。

2.2.4加里东混合花岗岩层(Mr3)

全风化混合花岗岩④-1:

褐红夹灰白、灰褐色,石英含量约15%。

由混合花岗岩风化而成,原岩结构较清晰,节理裂隙发育,除石英外其它矿物成分均已风化蚀变,手捏易散成粉状。

岩芯呈土柱状。

该层仅ZK1、ZK6、ZK11和ZK12有揭露,平均层厚3.08m,最薄处为1.30m,最厚处为4.60m,该层层顶埋深9.60~15.40m,层顶标高8.70~14.80m。

强风化混合花岗岩④-2:

肉红夹灰白、灰褐色,原岩结构清晰,岩芯呈土柱状,长石晶型较完整,手捏成细砂状。

该层仅ZK1、ZK6、ZK12有揭露,平均层厚4.47m,最薄处为1.70m,最厚处为6.30m,该层层顶埋深12.10~19.30m,层顶标高4.80~12.30m。

各岩土层详细分布情况见《钻孔地质柱状图》、《工程地质剖面图》及《含砂粉质粘土、粉质粘土顶板等高线图》。

2.3、岩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

本次勘察,经现场标准贯入试验、室常规土工试验,测得岩土的有关物理力学性质指标。

有关试验成果分析统计列于表2和表3。

土的主要物理性质指标统计表表2

指标值

岩土名称

含水量w

(%)

重度γ(kN/m3)

孔隙比e0

液限

wL

(%)

塑性指数Ip

液性指数

IL

压缩

系数a1-2

(MPa-1)

压缩模量

Es(MPa)

聚力C

(kPa)

摩擦角Ф(О)

坡积粉质粘土②

最大值

30.8

18.42

1.05

52.8

31.5

0.19

5.49

0.63

24.6

32.0

最小值

22.1

16.37

0.75

44.2

26.1

0.16

3.24

0.34

20.7

21.0

平均值

27.6

17.59

0.91

48.8

28.9

0.18

4.13

0.49

22.8

26.2

标准差

3.61

0.82

0.11

3.85

2.33

0.02

0.92

0.13

1.59

5.07

变异系数

0.13

0.46

0.12

0.08

0.08

0.12

0.22

0.26

0.07

0.19

频数

6

6

6

6

6

2

6

6

5

5

残积粉质粘土③

最大值

34.7

18.23

1.14

56.2

33.0

0.18

5.52

0.75

24.2

22.0

最小值

22.0

16.56

0.77

44.0

26.0

0.06

2.86

0.32

20.3

20.0

平均值

29.5

17.59

0.94

50.6

29.8

0.106

3.98

0.51

22.5

21.3

标准差

4.20

0.54

0.12

4.06

2.33

0.05

0.88

0.14

1.99

1.15

变异系数

0.14

0.03

0.13

0.08

0.08

0.45

0.22

0.27

0.09

0.05

频数

9

9

9

9

9

5

9

9

3

3

注:

C、Φ为直接快剪试验平均值。

岩土的标贯修正击数统计表(单位:

击)表3

岩土名称

项目

坡积粉质粘土②

残积粉质粘土③

全风化混合花岗岩④-1

强风化混合花岗岩④-2

最大值

25.0

22.3

34.9

69.4

最小值

11.0

12.5

30.7

50.6

平均值

17.5

16.8

32.8

60.0

标准差

4.52

2.88

2.97

13.29

变异系数

0.26

0.17

0.09

0.22

频数

11

17

2

2

2.4、场地地震效应

该场地的场地土属中硬土,场地类别为Ⅱ类,属抗震一般地段。

各岩土层的类型表4

岩土名称

土的类型

填土①

中软土

坡积粉质粘土②-1

中硬土

残积粉质粘土③

中硬土

全风化混合花岗岩④-1

坚硬土

强风化混合花岗岩④-2

坚硬土

根据场地岩土性质,由《建筑抗震设计规》(GB50011-2001)第3.3有关章节判定:

场地无可液化砂土层。

根据《市地震烈度区划图》(1996年2月),本场地地震基本烈度为Ⅶ度。

2.5、场地地下水

场地地下水分为上层潜水。

上层潜水属第四系孔隙型潜水,主要存在于第四系填土层及含砂粉质粘土层中,主要由大气降水补给,水量较少。

勘察期间测得地下水稳定水位埋深为2.8~5.3m,标高为18.6~21.3m。

为测定地下水的腐蚀性,本次勘察在17号孔取水样进行水质分析。

根据水质分析结果,依据《岩土工程勘察规》(GB50021-2001)有关条款判定,得出以下结论:

(见表5)

地下水腐蚀性判断表表5

项目容

侵蚀性CO2

(mg/L)

HCO3-

(mmol/L)

PH值

(Cl-+SO42-)含量

(mg/L)

(Cl-+0.25*SO42-)含量

(mg/L)

试验结果

8.56

14.64

6.45

93.36

44.61

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的腐蚀性

无腐蚀性

地下水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的腐蚀性

无腐蚀性

地下水对钢结构的腐蚀性

弱腐蚀性

3、岩土工程评价与基础选型分析

3.1、岩土工程评价

根据野外地质观察、原位测试以及室土工试验,并综合分析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对各岩土层作如下评价:

填土①:

较松散,局部分布,具较高压缩性,承载力低,均匀性差,未经专门处理不能做拟建物的基础持力层。

坡积粉质粘土②:

可塑,全场分布,承载力中等,具中等压缩性,可作为拟建物浅基础持力层。

残积粉质粘土③:

可塑~坚硬,全场分布,承载力较高,具有中等压缩性,可作为浅基础持力层。

全风化混合花岗岩④-1:

承载力较高,具很低压缩性,但该层一般埋深较大,不宜作为拟建物的浅地基持力层,可作为拟建物桩基础持力层。

强风化混合花岗岩④-2:

承载力高,具极低压缩性,埋藏较深,可作为拟建物桩基础持力层。

综上所述:

拟建场地表层填土岩土性质较差,具高压缩性,故不宜采用该层作基础持力层;坡积粉质粘土②层性质较好,可采用该层作为浅基础持力层;残积粉质粘土③性质好,亦可采用该层作为浅基础持力层。

3.2、基础选型分析

3.2.1浅地基

拟建建筑物荷载较小,建议该场地采用浅基础,而场地大部分区域表层填土性质较差,承载力低,未经过处理不能作为拟建物基础持力层,可采取挖除浅部填土①层后采用坡积粉质粘土②层作为浅基础持力层。

3.2.2桩基础

根据场地地质条件、建筑物类型,建议拟建建筑物亦采用桩基础,具体桩型可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管桩。

桩型可采用Φ400A型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桩端持力层可采用坡积粉质粘土③或全风化混合花岗岩④-1。

具体的基础方案,建议设计经过技术、经济和工期等因素综合比较优化选择。

 

4、结论和建议

1、经勘察,场地未发现不良工程地质现象,场地稳定,适于建筑。

2、场地土为中硬土,场地类别为Ⅱ类,场地地震基本烈度为Ⅶ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无可液化砂土层。

3、各岩土层的承载力特征值fa,抗剪强度标准值Ck、Φk,压缩模量Es等指标值建议采用表6提供的数值,预应力混凝土管桩设计参数qSik、qpk建议采用表7提供的数值。

4、勘察期间钻孔地下水,埋深较浅,稳定水位埋深为2.8~5.3m,标高为18.51~21.25m。

场地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无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无腐蚀性,对钢结构具有弱腐蚀性。

5、经综合比较,建议该场地采用浅基础,可采取挖除浅部耕土层后采用坡积粉质粘土②层作为浅基础持力层。

6、基础施工期间加强施工验槽,同时基槽开挖施工时注意防水、防晒以及人为因素对地基土的扰动。

 

岩土的主要工程特性指标特征值表6

指标值

岩土名称

 

fa

(kPa)

CK

(kPa)

ΦK

(°)

ES

(MPa)

γ

(kN/m3)

坡积粉质粘土②

240

22

25.0

4.5

17.6

残积粉质粘土③

220

20

21.0

4.0

17.6

全风化混合花岗岩④-1

350

-

-

-

-

强风化混合花岗岩④-2

500

-

-

-

-

注:

fa:

承载力特征值CK、ΦK:

抗剪强度指标标准值

ES:

压缩模量平均值γ:

天然重度

 

预应力管桩设计参数建议值表7

指标值

岩土名称

桩的极限侧

阻力标准值

qsik(kPa)

桩的极限端阻力标准值qpk(kPa)

9

16

填土①

25

-

-

坡积粉质粘土②

80

-

-

残积粉质粘土③

70

`2300

2700

全风化混合花岗岩④-1

120

6000

强风化混合花岗岩④-2

200

8000

注:

1.qsik为桩的极限侧阻力标准值;

2.qpk为桩的极限端阻力标准值;

3.h为桩的入土深度。

 

以下为图表部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