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地貌学期末考试复习试题.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919701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80.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质地貌学期末考试复习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地质地貌学期末考试复习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地质地貌学期末考试复习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地质地貌学期末考试复习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地质地貌学期末考试复习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地质地貌学期末考试复习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地质地貌学期末考试复习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地质地貌学期末考试复习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地质地貌学期末考试复习试题.docx

《地质地貌学期末考试复习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质地貌学期末考试复习试题.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地质地貌学期末考试复习试题.docx

地质地貌学期末考试复习试题

名词解释:

矿物:

是在各种地质作用下形成的具有相对固定化学组成和物理性质的均质物体,是组成岩石的基本单位。

条痕:

是矿物在条痕板上擦划后留下的痕迹的颜色。

解理:

矿物晶体在外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结晶方向破裂成一系列光滑平面的性能称为解理

岩石:

由一种或多种矿物在各种地质作用下形成的集合体,是组成地壳和岩石圈的基本物质。

溶洞:

地下水对可溶性岩体各种裂隙溶蚀,侵蚀扩大而成的地下空间。

冻土:

是指温度在0℃以下并含有冰的各种土体和岩石。

纹泥:

冰川融水携带的细粒物质在冰川前缘湖泊中缓慢地沉积在湖底的具有明显韵律层理的冰川-湖沼沉积物。

化石:

凡是保存在地层中的地质时期的生物遗体和遗迹都叫化石。

黄土:

是第四纪时期形成的,以粉沙为主,富含碳酸钙和大孔隙,质地均一,无层理,具有垂直解理的未固结的黄色土状堆积物。

地壳运动:

是地球内部热能、重力能和地球旋转能等所引起地壳的机械运动,主要表现在地层的变形,产生种种地质构造,同时引起了地表形态的改变。

变质作用:

岩石所处的环境与当初岩石形成时的环境有了变化,岩石的成分、结构和构造等往往也要随之变化,以便使岩石和环境之间达到新的平衡关系,这种变化总称为变质作用。

(填空)

简答

1、任意举出5种常见矿物并根据晶体化学分类方法归类。

(1)自然元素:

如石墨、自然金;

(2)硫化物:

如方铅矿、黄铁矿、黄铜矿;

(3)氧化物及氢氧化物:

如磁铁矿、赤铁矿、石英等;

(4)含氧盐:

可细分为硅酸盐类(如橄榄石、辉石、正长石、斜长石)、碳酸盐类(如方解石)、硫酸盐类(如石膏);

(5)卤化物:

如萤石。

2、简述三大类岩石间的相互转化。

在地壳—地幔范围内,三类岩石处于不断地循环演化过程中,即:

(1)在地下深部,沉积岩和岩浆岩可通过变质作用成为变质岩。

(2)在地球表面,岩浆岩、变质岩可通过风化—搬运—沉积转变成沉积岩。

(3)当变质岩、沉积岩进入地下更深处,在一定的温度压力条件下被熔融形成岩浆,再经历冷却结晶作用又可生成岩浆岩。

3、比较岩浆岩与沉积岩在化学成分(或矿物组成)的异同

相同点:

沉积岩的化学成分与火成岩基本相似,即皆以SiO2、Al2O3等为主。

不同点:

(1)沉积岩和岩浆岩中铁的总量大致相同,但沉积岩中Fe2O3的含量高于FeO,而岩浆岩中则FeO略高于Fe2O3,这是由于沉积岩形成于地表有氧的条件下,大部分Fe2+被氧化为Fe3+所致。

(2)沉积岩中K2O>Na2O,而岩浆岩则相反,其主要原因是由于岩浆岩风化分解后产生的Na2O常形成易溶性盐溶于海水中。

而含钾矿物如白云母在表生条件下较稳定,粘土矿物又易于吸附钾,故母岩中的K2O大部分含在白云母碎屑和粘土吸附物中进入沉积岩。

(3)沉积岩中富含H2O和CO2,这显然是由于沉积岩形成于表生条件下所致。

4、简述冰斗的形成过程

冰斗形成于雪线附近的积雪凹地,其形成的原因是在地势低洼处,剧烈的寒冻风化作用,使基岩迅速冻裂破碎。

崩解的岩块随着冰川运动搬走,洼地周围不断后退拓宽,底部被蚀深,并导致凹地不断扩大形成冰斗。

5、黄土的主要特征。

(1)成分

①粒度成分:

质地均一,以粉砂为主。

②化学成分:

富含CaCO3,还有SiO2。

③矿物成分:

包括碎屑矿物和粘土矿物。

2、厚度

最大厚度达180~200m,主要分布在陕西泾河与洛河中下游地区,从不同黄土层来看,又以中更新世黄土最厚。

3、物理性质

①结构疏松,颗粒间孔隙较多(孔隙度一般在40~55%),多孔性是黄土区别于别的土状堆积物的主要特征之一。

②无沉积层理,但是垂直节理发育。

③易湿陷,遇水侵湿后会发生可溶性盐类(主要是CaCO3)的溶解和部分粘土及其他细颗粒物质的流失,这种作用也称黄土的潜蚀作用。

6、什么是崩塌?

简述崩塌形成的基本条件及崩塌体的识别方法。

在陡峻斜坡上的岩块、松散堆积物在本身重力作用下突然急剧脱离基岩向坡下倾倒,在坡角处堆积为倒石堆或岩屑堆等,这种现象称为崩塌。

形成崩塌的条件:

1.内在条件

(1)岩土类型:

岩土是产生崩塌的物质条件。

(2)地质构造:

各种构造面,如节理、裂隙、层面、断层等,对坡体的切割、分离,为崩塌的形成提供脱离基岩的边界条件。

(3)地形条件:

坡度大于45º的高陡边坡,孤立山嘴或凹形陡坡均为崩塌形成的有利地形。

(4)气候:

物理风化强烈的干旱、半干旱地区,日温差、年温差较大,物理风化盛行,岩石易于风化破碎。

2外界诱因:

冰雪融化、暴雨、地震、不合理的人类活动

崩塌体的识别:

(1)坡体大于45º、且高差较大,或坡体成孤立山嘴,或凹形陡坡;

(2)坡体内部裂隙发育,尤其垂直和平行斜坡延伸方向的裂隙发育或顺坡裂隙或软弱带发育,坡体上部已有拉张裂隙发育,并且切割坡体的裂隙、裂缝即将可能贯通,使之与母体形成了分离之势。

(3)坡体前部存在临空空间,或有崩塌物发育,这说明曾发生过崩塌,今后还可能再次发生。

7、什么是滑坡?

简述滑坡发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滑坡是指坡面上大量土体、岩体或其它碎屑堆积,主要是在重力和水的作用下,沿着一定滑动面整体下滑的现象。

原因:

(1)地下水:

地下水的作用使得土体形成许多复杂的物理化学过程,使土体失去稳定,产生滑坡。

(2)地表水:

可表现为河水的侵蚀或海浪、湖浪的冲击,使坡脚水面附近被掏蚀,岸坡上的物体支持力减小产生滑坡。

(3)岩石结构和岩性:

滑坡常沿断层面、节理面、岩层不整合面滑动,或沿松散沉积物、基岩面、岩层层面滑动。

具有遇水易软化岩性的岩石更易滑坡。

(4)地震和人为因素:

地震对滑坡起触发作用,人为因素大都是人工挖土破坏了斜坡稳定。

8、结合风沙流的主要特征说明风蚀蘑菇的形成。

主要由于风沙流对岩石磨蚀受到高度的限制。

距离地面一定高度以上的气流沙量少,磨蚀小;而近地面,部分沙量多,磨蚀作用强。

特别是水平成层、软硬不同的岩石,当下部的岩性较上部易于风化,易于变得

疏松时,蘑菇石更易形成。

9、地质作用

地质作用是指由自然动力促使地壳(岩石圈)的物质组成,结构、构造和地表形态变化和发展的作用。

(1)内动力地质作用

岩浆作用变质作用地震作用地壳运动

(2)外动力地质作用

风化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成岩作用

填空

1.地质年代的表示方法有相对地质年代与绝对地质年代两种。

2、三叶虫与笔石是早古生代的标准化石。

3、干旱地区塑造地貌的主要营力是风沙作用。

4、风沙地貌分为风蚀地貌与风积地貌。

5、沙粒沿地表开始运动所需的最小风速称为起动风速。

6、风沙搬运作用方式有悬移、跃移、蠕移。

风对地表松散碎屑物的搬运以跃移为主。

7、沙漠的成因取决于干旱气候与沙源两个主要因素。

8、荒漠的地貌组合形态有岩漠、砾漠、沙漠、泥漠。

9、黄土中含量最高的化学成分是SiO2。

10、黄土的沟谷地貌主要包括黄土塬、黄土梁、黄土峁、黄土墹

11、地表流水按其运动形式,可分为片状流水、沟谷流水与河流。

12、流水的搬运作用,包括对碎屑物的推移、跃移、悬移与化学溶解。

13、沟谷的形成与发展一般经过细沟、切沟、冲沟与坳沟。

14、根据泥石流中的物质组成与流态,可将泥石流分为粘性与稀性泥石流。

15、从横剖面上看,河谷主要由谷底与谷坡两部分组成。

16、喀斯特发育的基本条件包括岩石的可溶性、岩石的透水性、水的溶蚀力、水的流动性。

17、可溶性岩石包括碳酸盐类岩石、硫酸盐类岩石、卤盐类岩石三类岩石。

18、岩石的可溶性主要取决于岩石的成分与结构。

19、年降雪量等于年消融量的界线称为雪线。

20、现代冰川主要分布在高纬度与高山地区。

21、冰川运动的因素主要是重力与压力。

22、冰川的侵蚀作用包括冰川的挖蚀作用与刨蚀作用。

23、冰川按其形态、规模与所处的地形条件可分为大陆冰川与山岳冰川两种类型。

24、冻土分为季节性冻土与多年冻土。

25、冻土的基本特征是存在地下冰。

26、按地下冰的成因及埋藏方式,可将地下冰分为组织冰、洞脉冰与埋藏冰。

27、形成湖泊需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要有一定的水的来源,二是要有盛水的洼地。

28、湖泊水的消耗主要通过蒸发与流泄两种方式。

29、沼泽沉积的主要矿产是泥炭与煤。

30、地壳运动的基本方式有水平运动与垂直运动。

31、岩层产状三要素是指走向、倾向与倾角。

32、褶皱的基本单位是褶曲,其基本形态是背斜与向斜。

33、褶曲的要素有核、翼、轴面和枢纽。

34、地质年代单位:

宙、代、纪、世、期

35、年代地层单位:

宇、界、系、统、阶

填空

1、结晶习性大体分为三种类型:

一向伸长、二向延展、三向等长。

2、矿物的颜色是矿物对可见光中不同波长光波选择性吸收和反射的物理性能的表征。

分为自色、他色、假色。

3、矿物硬度大小主要取决于内部结构质点间连接力的强弱。

德国莫氏(F.Mohs)选择了常见的10种矿物,将硬度由小到大排列,分为10级,这就是习称的莫氏硬度计

计,其中,滑石硬度为1,石英硬度为7,刚玉硬度为9,金刚石硬度为10。

野外鉴定矿物时,如找不到标准矿物,可利用一些代用品测试,如指甲(硬度2-2.5),铜币(约3),小钢刀(约5.5-6)。

通常,可以将矿物硬度大略划分为软(其硬度<指甲)、中(指甲-小刀)、硬(>小刀)和极硬(石英刻不动)四类。

4、矿物受力后沿着一定结晶方向断开,并产生光滑平面的性质称为解理,裂开的光滑乎面称解理面。

5、按比重,矿物可以分为四级:

轻矿物比重<2.5;中等比重矿物比重2.5-4;重矿物比重4-7;极重矿物比重>7。

6、按晶体化学分类将矿物分为5大类:

自然元素矿物、硫化物、卤化物、氧化物及氢氧化物类矿物、含氧盐矿物。

7、按成因,岩石可以分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

8、岩浆活动包括2种方式:

岩浆上升到一定位置,由于上覆岩层的外压力大于岩浆的内压力,使之停滞在地壳中冷凝,结晶,称岩浆的侵入作用。

由此作用形成的岩石称侵入岩。

其在地壳深处和浅处形成的岩石分别称深成岩和浅成岩。

岩浆冲破上覆岩层喷出地表,即喷出作用或火山活动(挥发成分大部逸失),这种作用形成的岩石称喷出岩,又称火山岩。

9、岩浆岩化学成分复杂,几乎包括地壳中所有元素。

含量差异明显,以O,Si,Al,Fe,Ca,Na,K,Mg,Ti等元素含量最多,占岩浆岩化学元素总量的99%以上。

若以氧化物即这些元素与氧结合来计,也同样占99%以上,其中SiO2含量最高,占59.14%,其次是Al2O3,含量为15.34%,因而可以认为,岩浆岩实际上是一种硅酸盐岩石。

10、岩浆岩矿物主要是硅酸盐矿物,这些被称为岩浆岩造岩矿物。

长石、石英、白云母等富含硅铝,色浅,称硅铝矿物或浅色矿物;角闪石、辉石、橄榄石、黑云母富含铁镁,色深,称铁镁矿物或暗色矿物。

11、地表或近地表先成岩石遭受风化剥蚀以及生物和火山作用的产物在原地或经外力搬运沉积后,又经成岩作用而成的岩石称为沉积岩。

12、可燃有机岩包括煤、石油、油贝岩、天然气等。

13、导致岩石发生变质的主要因素为温度、压力、和化学性质活泼的气体或溶液。

三、判断

1、流水作用取决于流水的动能。

(X)

2、坡度越大片流对地表的侵蚀作用越强。

3、只要河流存在,它的溯源侵蚀作用与下蚀作用就永无止境。

×

4、河流水经过弯曲河段时,靠近凹岸的水面比凸岸的水面高。

5、河道弯曲处,凹岸堆积速度强于凸岸,相反凸岸的侵蚀速度强于凹岸。

×

6、只有进入河谷中的水体,才产生流水的地质作用。

×

7、喀斯特地区地下蕴藏着丰富的水源。

9、流动的水对岩石的溶解能力强于静止的水。

10、冰川的形成必须在雪线以上。

11、冰晶体之间相互位置的变动,促使冰体出现塑性变形是冰川运动的前提条件。

12、大陆冰川的运动基本不受下伏地形的影响。

13、羊背石上的擦痕或用于判断冰川的运动方向。

14、冰川搬运中,表碛的搬运距离比底碛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