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头塘隧道III围岩施工方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922127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412.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头塘隧道III围岩施工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马头塘隧道III围岩施工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马头塘隧道III围岩施工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马头塘隧道III围岩施工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马头塘隧道III围岩施工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马头塘隧道III围岩施工方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马头塘隧道III围岩施工方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马头塘隧道III围岩施工方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马头塘隧道III围岩施工方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马头塘隧道III围岩施工方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马头塘隧道III围岩施工方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马头塘隧道III围岩施工方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马头塘隧道III围岩施工方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马头塘隧道III围岩施工方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马头塘隧道III围岩施工方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马头塘隧道III围岩施工方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马头塘隧道III围岩施工方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马头塘隧道III围岩施工方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马头塘隧道III围岩施工方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马头塘隧道III围岩施工方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马头塘隧道III围岩施工方案.docx

《马头塘隧道III围岩施工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头塘隧道III围岩施工方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马头塘隧道III围岩施工方案.docx

马头塘隧道III围岩施工方案

二广高速公路怀集至三水段

第十一合同段

(YK42+750~YK44+820)

马头塘隧道

Ⅲ级围岩施工方案

 

编制:

复核:

中铁四局集团第四工程有限公司

二广高速公路怀集至三水段十一合同段项目经理部

日期:

2007年9月12日

 

附件:

附图1:

质量保证体系框图

附图2:

安全保证体系框图

 

一、编制依据

1、《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J042-94);

2、《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JB01-2003);

3、《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F80/1-2004);

4、国家颁布与公路隧道施工相关地现行其他规范、规定等;

5、两阶段施工图设计;

6、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7、工地现场施工调查;

8、我公司地施工能力和类似工程施工经验.

二、工程概况

马头塘隧道为上下行分离式隧道,设计为单向三车道,跨度大,进口端位于四会市石狗镇田心屋村,出口位于石狗镇马头塘村.隧道左线:

ZK42+905~ZK43+940,长1035m,为长隧道.隧道右线:

YK42+915~YK43+867,长952m,为中隧道,左右线间距30m.隧道左线进、出口均为削竹式洞门,右线进、出口均采用导坑式洞门.

隧道左线平面除进口段204.95m位于R=2700m地圆曲线上外,余均设为直线,纵断面设坡率+2.2%和-0.52%地双向坡;隧道右线平面除出口段309.72m位于R=3600m地圆曲线上外,余均设为直线,纵断面设坡率+2.2%和-0.508%地双向坡.

隧道区内丘陵地貌,山丘叠起,较为连续,所穿越山体顶部最大标高147m,最大埋深96m.左右线进出口侧均有天然冲沟,且右线进出口段均存在浅埋、偏压等不良情况,出口地下水以股状泉眼出流.

左、右线均分布有Ⅲ级围岩,为微风化变质砂岩,岩质较坚硬,粉粒结构,中薄层状构造,一般为较破碎—较完整,呈块石状镶嵌结构,拱部无支护时可产生小坍塌,侧壁基本稳定.

地下水以基岩裂隙潜水为主,含水量不大,隧道开挖时有滴水、渗水现象,雨季时局部裂隙较发育段会出现小规模涌水现象.

左右线隧道地长度均接近隧道总长地一半,合理安排Ⅲ级围岩段落地开挖施工对确保隧道施工工期非常重要.其中左线隧道Ⅲ级围岩S3支护类型段分布长度为481m,占隧道总长地46.5%;右线隧道Ⅲ级围岩S3支护类型段分布长度为477m,占隧道总长地50.1%.

三、施工管理组织机构框图

 

隧道工程师——刘光才

四、Ⅲ级围岩地分布

1、Ⅲ级围岩地分布如表1所示

表1Ⅲ级围岩分布位置表

里程

地质特征描述

围岩等级

主要支护类型

备注

隧道左线Ⅲ级围岩S3支护类型段481m,占隧道总长地46.5%

ZK42+993~ZK43+094

弱—微风化变质砂岩,薄层状构造,较破碎呈块石状镶嵌结构,拱部务支护课产生小坍塌,侧壁基本稳定.

S3

ZK43+278~ZK43+658

微风化变质砂岩,坚硬,粉粒结构,中薄层状构造,硅质胶结拱部务支护可产生小坍塌,侧壁基本稳定.

S3

隧道右线Ⅲ级围岩S3支护类型段长477m,占隧道总长地50.1%

YK43+036~YK43+072

微风化变质砂岩,岩质坚硬,中—厚层状构造,硅质胶结.

S3

YK43+225~YK43+666

微风化变质砂岩,岩质坚硬,砂粒结构,中—厚层状构造,硅质胶结岩石裂隙较为发育,岩体破碎,呈块石状镶嵌结构,拱部无支护时可产生小坍塌,侧壁基本稳定.

S3

2、Ⅲ级围岩开挖支护每延米工作量表如表2所示

表2每延米工作量表

衬砌类型

每延米主要工作量

开挖

(次坚石)

C20喷砼

(m3)

φ6.5钢筋网(20×20)Kg

Φ22药卷锚杆(Kg)

拱部边墙砼(m3)

S3

116.8

3.27

69.76

107.33

14.14

五、施工进度计划安排

马头塘隧道区域内经过围岩情况较为复杂,左线穿越2段Ⅲ级围岩段,右线穿越2段Ⅲ级围岩段,现将各段工期安排如下:

1、隧道左线

ZK42+993~ZK43+094段:

共长101m,计划开工日期:

2007年10月5日;计划完工日期:

2007年11月28日.

ZK43+278~ZK43+658段:

共长380m,计划开工日期:

2008年2月17日;计划完工日期:

2008年5月8日.

2、隧道右线

YK43+036~YK43+072段:

共长36m,计划开工日期:

2007年10月15日;计划完工日期:

2007年11月05日.

YK43+225~YK43+666段:

共长441m,计划开工日期:

2008年1月25日;计划完工日期:

2008年5月5日.

每作业循环进度控制:

S3衬砌结每循环净耗时平均控制在构每一循环进尺控制在3.2m,首循环进尺加深20cm.每三天两个循环,16小时,即月进度70.0m,各工序具体耗时控制如图1所示

图1Ⅲ级围岩开挖支护工序耗时示意图

工序

时间(小时)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4

15

16

测量

上导坑开挖支护

下导坑开挖支护

注:

表中所示仅为各工序地耗用时长,不代表各工序连续进行,施工中根据现场具体情况合理调整,上下导坑开挖掌子面错开在5~7m.测量仅仅标示主要控制时长,超欠挖检测等未示.

六、主要机械设备、仪器配置

Ⅲ级围岩开挖施工拟投入主要机械设备、仪器如表3所示

表3主要机械设备、仪器表

序号

设备名称

设备规格

设备数量

备注

1

挖掘机

PC200

4台

开挖、装车及找顶

2

装载机

ZL-50

6台

装车及上料

3

载重自卸汽车

15T以上

20辆

运土

4

推土机

140KW

4台

弃土平场

5

混凝土搅拌运输车

6m3

8辆

仰拱、填充和边基浇筑

6

空压机

20m3/min

6套

供送高压风

7

混凝土喷射机

HP40

10套

喷射混凝土

8

运输汽车

5T

8辆

运输材料及喷砼料

9

作业台架

自制

12套

钻孔及喷砼平台(各型共计)

10

轴流通风机

110KW

6套

作业面通风

11

风镐

24套

开挖及修整

12

手持风钻

YT28

72把

造孔(根据围岩情况调整)

13

锚杆加工设备

6套

调整、弯曲及焊接等

14

全站仪

索佳

3套

测量放样及检查

15

精密水准仪

苏光DSZE+FS1平板测微器

1套

量测拱顶下沉及地表下沉

16

收敛仪

JSS30A型数显式

1套

量测水平收敛

七、人员配置

Ⅲ级围岩开挖作业采用工序循环,单洞一个开挖支护作业循环(开挖开始~初支结束)地人员配置如表4所示

表4每作业循环施工人员配置表

序号

岗位

数量(人)

备注

1

施工员

1

施工组织

2

质检员

1

质量检查

3

试验员

1

试验控制

4

安全员

1

安全管理

5

调度员

1

现场协调

6

测量员

4

放样及量测

7

队长

1

现场负责

8

班长

2

现场管理

9

风钻工

24

据围岩情况调整

10

爆破工

6

据围岩情况调整

11

砼喷射工

12

12

电工

2

13

焊工

6

14

钢筋工

4

15

司机

14

16

其它

15

合计

95

八、主要施工内容

结合设计图纸,Ⅲ级围岩穿越地段次坚石为主,为此Ⅲ级围岩采用爆破法(如本节第9点所述)开挖为主,结合超前地质预报结果及现场掌子面岩石揭露情况,采用光面爆破技术,尽量减小隧道超欠挖和对周边岩体地扰动.

Ⅲ级围岩段采用上下导坑法开挖施工,上导坑开挖掌子面超前下导坑5~7m.初期支护以“喷+锚”支护为主,二次衬砌按部分承担上部土压力覆土荷载结构设计,为45cm后C25素混凝土.当围岩趋于基本稳定,周边位移量和拱顶下沉量达到规范要求后,按设计要求及时施作二次衬砌,二次衬砌与掌子面之间地间距不超过50m.

主要工作包括:

超前地质预报、上导坑开挖与支护、下导坑开挖与支护和监控量测等.

1、洞口平面布置及风、水、电供应

在进出口适当位置各设置3台20m3/min电动空压机,提供洞内施工地高压风,用φ150无缝钢管送至掌子面;在左线进出洞口左侧、右线进出洞口右侧10m外各安设1台110KW轴流通风机,挂设φ1200mm通风筒,向洞内施工掌子面压入新鲜空气.

在山坡高出进出口洞口55m左右,用浆砌片石各砌筑1个50m3地高山水池,用高压水泵抽取山底集水坑内水至水池;从水池至洞口用φ150钢管;从洞口至掌子面用φ100钢管.

将10kⅢ高压线路接至洞口,在隧道两端各设置1组500kⅢA+400kⅢA变压器组,采用三相五线制供电系统,在变压器输出端设总动力箱,施工点设分动力箱,另设2套250kW发电机组备用.洞内动力供电线路采用三相五线橡皮套电缆线,照明供电系统采用铝芯橡皮缘线.洞内每20m布置一盏200W照明灯,未衬砌地段采用36Ⅲ低压电.

在进、出口端各设置一套混凝土拌和站,配置1台HZS1000搅拌机,负责供应隧道初期支护喷射混凝土及二次衬砌模筑混凝土,并在拌和站附近适当位置设置材料库、临时堆料场、钢筋棚、木工房等,以满足Ⅲ级围岩开挖与支护施工需要.

2、Ⅲ级围岩开挖支护原则

2.1、S3衬砌结构段落地拱部及边墙开挖预留变形量计7cm,施工中可根据监控量测数据分析显示地实际围岩变形情况做适当调整,在施工放样中即予以考虑.

2.2、隧道为三车道,跨度大,Ⅲ级围岩爆破施工对周边围岩稳定有一定影响,施工中提高施工工艺技术水平,严格坚持“光面爆破”.

2.3、隧道各部位地初期支护,紧跟开挖掌子面地推进及时进行,严格依照设计图纸要求,上导坑开挖完成,及时做好初期支护.

2.4、Ⅲ级围岩为分部开挖,存有多个掌子面,施工中根据现场及资源配置情况合理安排生产进度,适时调整各工序,保证掌子面之间地距离错开5~7m,具体间距参考监控量测数据分析结果显示上导坑围岩无异常变形时,确定可进行下部导坑开挖,力保隧道开挖施工安全.下导坑开挖时,循环进尺与上导坑相同.

2.5、施工中根据开挖支护地实际进度情况,按照监控量测技术方案、设计图纸及隧道施工技术规范要求及时做好拱顶下沉及水平收敛等监控量测地埋点和现场数据采集工作,以利设计与施工密切配合,及时发现施工过程中出现地问题.

2.6、施工中加强超前地质预报工作,做好上、下导坑开挖前地超前探孔施工.上导坑开挖严格进行地质素描,及时进行数据分析,推测下导坑掌子面前方围岩状况,以及后开挖隧道地地质产状、构造特征及渗漏水情况,以利做好相应施工准备,合理调整施工方法.

2.7、下导坑开挖,在上导坑开挖推进在5~7m后,监控量测数据分析显示上导坑支护体系及围岩趋于稳定时进行.

2.8、系统锚杆采用Φ22药卷锚杆,沿隧道横断面径向打入,严格按照设计进行钻孔、安设施工;喷射混凝土厚度及施工工艺必须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

3、施工工序流程

3.1、Ⅲ级围岩施工工序如图2所示

图2Ⅲ级围岩上下导坑法施工分部分序示意图

3.2、施工工艺流程如图3所示

图3Ⅲ级围岩地段施工工艺流程图

4、测量放样

4.1、测量前对测量仪器及各控制基准点进行复核检查,满足施工规范要求后使用.

4.2、开挖前测放上导坑开挖轮廓线.

4.3、测放下导坑开挖轮廓线.

5、监控量测及超前地质预报

拱顶下沉及上导坑第一条水平收敛测线在上导坑开挖支护完成后及时布设,拱腰部位第二条测线在下导坑挖除后及时埋设.超前地质预报地浅孔钻探在作业循环完成后地合理时机及时进行.

监控量测及超前地质预报详细方法参见已上报地《监控量测及超前地质预报方案》.

6、上导坑开挖

上导坑开挖以钻爆法,采用底部中空聚能孔(以超前地质探孔兼做)配合大楔形掏槽,炮孔以拱衬中心线对称布置,周边采用预裂爆破或光面爆破控制开挖轮廓线,尽量杜绝欠挖,避免过大超挖,局部欠挖辅以人工使用风镐修整找顶.钻爆、锚杆施工作业平台采用自制台架,前几循环施工借助主隧道全断面作业台架进行施工,当上导坑开挖5~7m后,改用上断面开挖专用台架进行施工.

上导坑爆破所产生地石渣,前两循环直接采用挖掘机扒渣,将石渣扒出上导坑,在下导坑中部修筑机械爬坡道,以满足上导坑地施工材料与弃渣地清运.各施工循环产生地炮渣,均采用挖掘机扒渣出上导坑,再用装载机装车,适宜于路基填筑地石料运至填方地段予以利用,余料运至弃渣场.上导坑开挖过程中,每一循环掌子面垂直平整,严禁出现反坡;在下导坑开挖前一个循环,可将掌子面做成斜面,以保证在下断面施工过程中掌子面稳定,确保施工安全.当上导坑向前开挖延伸至5~7m后,监控量测数据分析显示,拱部围岩无异常变形时,及可进行下导坑地开挖与支护,并以此马口在上下导坑间交替施工,向前掘进.

7、下导坑开挖

下导坑地挖除,采用爆破法,将下导坑岩体一次性挖除,爆破设计见第9点所示;爆破产生地炮渣,直接采用装载机装车,载重汽车运输,局部不足或不平整采用浅孔爆破处理.

8、初期支护

设计图纸对Ⅲ类围岩采用锚+喷初期支护和C25素混凝土二次衬砌地复合式衬砌结构,其中初期支护主要内容包括:

每环20根,Φ22药卷锚杆,L=3.0m,120×120cm梅花形布置和12cm厚C20喷射混凝土.

各项初期支护措施地支护参数和施工方法详见《隧道复合式衬砌专项方案》.

9、爆破施工设计

该设计适用于Ⅲ级围岩,将隧道直接分成上导坑和下导坑分部开挖地情况.

设计原则:

Ⅲ级围岩开挖采用光面爆破技术.爆破法施工时根据工程地质条件,开挖断面、开挖进尺、爆破器材等条件编制爆破设计.严格坚持“弱爆破、短进尺、强支撑、勤量测”地原则,合理确定开挖施工步骤和循环进尺,严格爆破设计,采用中空孔聚能孔,结合岩石产状合理选择掏槽方式,严禁盲目冒进,大开挖放大炮.钻爆参数地为动态参数,根据围岩变化和爆破效果及时调整爆破参数,进行动态管理.

9.1、根据围岩特点合理选择周边孔间距及周边孔地最小抵抗线,辅助炮孔交错均匀布置,周边炮孔与辅助炮孔孔底在同一垂直面上,掏槽炮孔适当加深.

9.2、严格控制周边孔地装药量,采用间隔装药,使药量沿炮孔全长均匀分布.

9.3、Ⅲ级围岩施工中选用低密度低爆速、低猛度炸药地乳化炸药.

9.4、采用导火索和火雷管起爆.周边光爆孔采用导爆索起爆,以减小起爆时差;其他炮孔均采用塑料导爆管非电毫秒雷管,毫秒微差延时控制,跳段使用,有序起爆.

9.5、组网时每起爆分段均采用环状闭合组网,避免出现哑炮,威胁施工安全.

爆破地参数设计如下:

钻爆参数地选择:

通过爆破试验确定爆破参数,试验时参照表5所示.

表5光面爆破参数表

周边孔

间距E(cm)

周边孔最小抵抗W(cm)

相对距E/W

单耗(kg/m3)

上/下

周边孔装药参数(kg/m)

60

80

0.75

1.17/0.77

0.280

孔径:

炮孔直径d取42mm.

孔深:

炮孔深度L=3.5m(循环进尺)+10cm(超钻深度),掏槽孔比其它孔适当加深20cm.

装药结构:

根据经验周边孔不偶合系数在1.5~2.0范围爆破效果最好.据此周边孔选用Φ25mm药卷(长165mm,80g/卷),加工时每卷分成两截后均匀间隔装药,药包间形成空气柱,如图4所示.其它部位炮孔选用Φ32mm药卷(长200mm,重150g/卷),集中装药.

其它孔单孔装药量:

按公式q=k·a·w·L·λ计算,各孔装药量具体如表6所示

其它孔孔距a:

取a=18~25d,详见图5所示.

以上参数在实际施工中,根据现场揭露掌子面地质产状情况,经现场爆破试验作局部调整,逐渐加以修正,以完善爆破设计.

掏槽方式:

采用大楔形掏槽,亦可根据掌子面围岩产状及裂隙发育情况现场确定.

装药结构:

周边孔采用空气柱间隔不耦合装药,光爆药卷每隔一定距离绑扎在定位竹片上,具体间距根据现场爆破试验确定,并结合实际开挖掌子面揭露围岩情况做适当调整,导爆索连接,装药结构如图4所示.其它孔采用Φ32mm大药卷连续装药方式,底部加强.

堵塞方式:

所有装药炮孔用炮泥堵塞,周边孔堵塞长度不小于20cm.如图4所示

图4周边孔装药结构示意图

起爆网路:

上下导坑雷管均跳段使用,孔内微差延时控制爆破,火雷管激发起爆,时差用1~19段控制,起爆顺序为:

掏槽孔→主爆孔→辅助孔→周边孔.炮孔布置详见图6所示

图5Ⅲ级围岩钻爆设计示意图

表6Ⅲ级围岩爆破主要参数表

10、施工注意事项:

10.1、隧道开挖严格按爆破设计施工,必须由专职爆破员装药、组网、引爆及进行爆后安全检查,严格控制单孔装药量和单响药量.

10.2、洞内爆破作业,必须统一指挥,进行爆破时所有人员撤至不受有害气体、振动及飞石伤害地地点,爆破后必须经过通风排烟,才准进入工作面且其相距时间不得少于5分钟,经过安全员安全检查后确定无危险后,其它工作人员才能进入工作面.

10.3、做好软岩地防坍措施,加强喷锚支护,按设计喷足厚度、安设计要求施作锚杆,保证初期支护地承载能力,确保施工安全.

10.4、每次爆破完成,除渣找顶完成后,及时进行光面爆破地检查和下一循环开挖掌子面围岩地地质调查工作,以利及时优化爆破设计,合理调整爆破参数.

九、质量保证措施

1、质量管理组织机构

针对本施工段项目工程特点和质量目标地要求,成立以项目经理刘俊为组长、总工程师张奎和副经理吕成志为副组长地质量管理领导小组,明确各级管理职责,管生产必须管质量,建立严格地考核制度,将经济效益与质量挂钩.质量管理组织机构如图6所示.质量保证体系如附图1所示.

图6质量管理组织机构框图

 

2、施工技术保证措施

2.1、开工前进行中线、水平基桩闭合复测,并随时校正测量仪器地误差,确保测量工作地准确性.

2.2、隧道洞身施工采用新奥法技术,遵循“先预报、管超前、严注浆、短进尺、强支护、快封闭、紧衬砌”地施工原则,减少超欠挖及对围岩地扰动.

2.3、对隧道施工中可能出现地不良地质现象,采取超前地质预报措施,采用地质钻机进行40m超前水平钻孔.制定针对性施工方案,备足相应地设备和材料,对围岩变形进行监测,作好原始记录,及时反馈,以便分析处理,采取补救措施.

2.4、光面爆破施工质量保证措施:

1)、炮孔地深度、角度、间距应符合以下要求

a、掏槽孔:

孔口间距误差和孔底间距误差不得大于5cm;

b、辅助孔:

孔口排距、行距误差均不得大于5cm;

c、周边孔:

沿隧道设计断面轮廓线上地间距误差不得大于5cm,周边孔外斜率不得大于5cm/m,孔底不超出开挖面轮廓线10cm,最大不得超过15cm.

d、辅助炮孔至周边孔地排距误差不得大于5cm;

e、当开挖面凹凸较大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炮孔深度并相应调整装药量,确保除掏槽孔外地炮孔孔底在同一垂直面上.

2)、装药前将孔内泥浆,石屑吹洗干净,已装药地炮孔及时用炮泥堵塞密封,周边孔地堵塞长度不宜小于20cm.

3)、爆破后开挖断面应符合下列要求:

a、严格控制超欠挖,开挖区Ⅲ级围岩多为中硬岩、软岩,允许岩石个别突出(每项1m2内不得大于0.1m2)欠挖但隆起量不得大于5cm,拱、墙脚以上下1m范围内严禁欠挖.

b、允许超挖值见表7所示

表7隧道开挖允许超挖值表(cm)

开挖部位

超挖值

拱部

平均15最大25

边墙、仰拱、隧底

平均10

c、炮孔痕迹保存率满足:

半孔率≥85%,周边孔在开挖轮廓面上均匀分布.

十、施工安全保证措施

1、安全保证措施

建立以项目经理为首地安全保证体系如附图2所示.项目经理部和各作业队分级负责,以加强施工作业现场控制和职工地安全生产教育为重点,开展创建安全标准化工地活动,确保本标段工程地施工安全.

项目部与各作业分队间签订施工安全责任书,以文件形式确定个分队负责人地安全责任;提高其安全生产意识.分队设立专职安全员值班制度,对各作业队地施工安全进行24小时全方位巡视,确保本队地安全生产;班组设置兼职安全员,施工中对施工现场地安全隐患等进行适时检查并及时排除,确保本班作业地施工安全.

2、施工安全技术措施

2.1、进洞施工应完成对风、水、电路等设施地统一安排,各洞口设专职电工,洞内电线严禁乱扯乱挂或与钢制品搭接.同时,进洞前先做好洞口工程,稳定好洞口地边坡和仰坡,做好天沟、边沟等排水设施,确保地表水不危及隧道地工程安全.

2.2、加强隧道监控量测工作,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确保数据准确无误,为隧道实现动态设计与施工地提供依据,并及时发现和处理安全隐患.

2.3、隧道施工应建立完善地交接班制度,并记录施工、安全等情况.进入隧道工地地人员,必须按规定配带安全帽及防护用品,遵章守纪,听从指挥.

2.4、开挖作业时,应首先检查工作面是否处于安全状态,并检查支护是否牢固,顶板是否稳定,如有松动地土石或裂缝,应先予以清除或支护.

2.5、采用风钻钻孔时,应先检查机身各部件和绝缘装置是否良好,工作面内不得拆卸、修理风钻,严禁在残孔中继续钻孔.

2.6、各类进洞车辆必须处于完好状态,制动有效,严禁人料混载.所有运载车辆均不准超载,超高运输.凡停放在接近车辆运行界限处地施工设备与机械,应在其边缘设置低压红色闪光灯,显示界限,以防止运输车辆撞碰.

2.7、机械装碴时,坑道断面应满足装载机械地安全运转,装载地回转范围内不得有人通过.进出隧道地人员应走人行道,不得与机械或车辆抢道,严禁扒车或强行搭车.

2.8、洞内喷锚支护,支护到开挖前面地距离一般不得超过3m;如遇石质破碎、风化严重和土质隧道时,支护工作面应紧贴掌子面.

2.9、随着隧道各部开挖工作地推进,应及时进行衬砌或压浆,特别是洞口建筑地衬砌必须尽早施工,地质不良地段地洞口必须首先完成.衬砌用地脚手架、工作平台、跳板、梯子等应安装牢固,不得有露头地钉子或尖角突出.靠近通道地一侧应有足够地净空,保证车辆行人能安全通过.

2.10、结合安全管理目标,开展安全技术教育.教育职工确立“安全第一”地思想,开展定期安全技术学习,实现各工种、特别是特殊工种培训后持证上岗.认真建立安全教育台帐,实行“一人一卡”制度,使安全教育不留死角.

2.11、建立定期和不定期地安全检查制度,定期检查制度项目经理部每周一次,作业班组每天班前、班中、班后各一次.每次检查均记录备查,检查中发现地事故隐患由检查人员填发整改通知单,做到定人、定措施、定时间进行整改,要害部位由检查人员现场蹲点督促整改,整改后用书面反馈.

2.12、各种运输车辆,必须限速行驶.转弯、陡坡及高路堤地段必须设立标识牌,对实际加以提醒.

2.13、洞内施工必须备有充足地照明设施.

2.14、爆破施工必须加强安全警戒工作,提前30分钟发出爆破警报,并疏散施工人员,撤出施工机械,对不能搬移地物件采取有措施予以保护,爆破完成后及时通风散烟5分钟后,由专业爆破技术人员进行爆破安全检查,检查确定无危险时,解除警戒,后续施工人员方可进入爆破区域.

2.15、在每个洞口地开挖施工工作面地已衬砌段与开挖掌子面之间,埋设直径1m地玻璃钢夹砂管,作为开挖支护施工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