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922315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9.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Word下载.docx

《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Word下载.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Word下载.docx

地因人传,人因地传,两相帮衬,俱著声名。

①贬官失了宠,摔了跤,孤零零的,悲剧意识也就爬上了心头;

贬到了外头,这里走走,那里看看,只好与山水亲热

②于是,人品和文品双全,传之史册,诵之后人

③他们亲热过的山水亭阁,也便成了遗迹

④这样一来,文章有了,诗词也有了,而且往往写得不坏

A.①④②③B.①②④③C.③①②④D.③②①④

二、本大题8小题,共34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小题。

(每小题3分)

①梁惠王曰:

“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

河东凶亦然。

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②孟子对曰:

“王好战,请以战喻。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③曰:

“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④曰:

“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⑤“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

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⑥“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鸡豚狗彘之畜,勿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⑦“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殍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选自《孟子》)

5.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王好战,请以战喻   请:

请允许我

B.数罟不入洿池数:

计算

C.申之以孝悌之义悌:

敬爱兄长

D.涂有饿殍而不知发发:

打开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无如寡人之用心者/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B.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C.斧斤以时入山林/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

D.涂有饿殍而不知发/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7.孟子认为“王道之始”应采取哪些具体措施?

(可用原文作答,也可自己概括。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梁惠王认为自己治理国家尽心尽力,他的依据是在凶年移民移粟,他这样做的目的是想要使天下百姓归附于他。

B.孟子很讲究谈话艺术,知道梁惠王是个喜欢打仗的人,于是投其所好,以打仗为喻,说明梁惠王移民移粟的措施与“邻国之政”并无本质区别。

C.第⑥段孟子继续阐述自己的治国措施,用了四个排比句,还用了比喻论证,阐述他发展生产的措施和教化百姓的方针,层层铺叙,渲染得有声有色。

D.全文围绕“民不加多”这一问题,孟子和梁惠王展开了一次对话,通篇未着一个“仁”字,却淋漓尽致地折射出仁政和民本思想的光辉。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0小题。

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①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

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襄蒙故业。

因遗策,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

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②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举为一。

(选自贾谊《过秦论》) 

9.下面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B.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C.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D.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10.将下列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

①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

②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

11.阅读下面的宋诗,回答问题。

(7分)

2019-2020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注释】①挑:

捉。

促织:

俗称蟋蟀,有的地区叫蛐蛐儿。

②篱落:

篱笆。

(1)前两句诗描写了一幅怎样的图景?

(3分)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请结合后两句诗作简要分析。

(4分)

12.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作答。

(1)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劝学》)

(2),。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韩愈《师说》)

(3),。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李白《蜀道难》)

(4)多情自古伤离别,。

今宵酒醒何处?

(柳永《雨霖铃》)

三、本大题共7小题,32分。

(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15小题。

①那宝玉听见贾政吩咐他“不许动”,早知多凶少吉,那里承望贾环又添了许多的话。

正在厅上干转,怎得个人来往里头去捎信,偏生没个人,连焙茗也不知在那里。

正盼望时,只见一个老姆姆出来。

宝玉如得了珍宝,便赶上来拉他,说道:

“快进去告诉:

老爷要打我呢!

快去,快去!

要紧,要紧!

”宝玉一则急了,说话不明白;

二则老婆子偏生又聋,竟不曾听见是什么话,把“要紧”二字只听作“跳井”二字,便笑道:

“跳井让他跳去,二爷怕什么?

”宝玉见是个聋子,便着急道:

“你出去叫我的小厮来罢。

”那婆子道:

“有什么不了的事?

老早的完了。

太太又赏了衣服,又赏了银子,怎么不了事的!

②宝玉急的跺脚,正没抓寻处,只见贾政的小厮走来,逼着他出去了。

贾政一见,眼都红紫了,也不暇问他在外流荡优伶,表赠私物,在家荒疏学业,淫辱母婢等语,只喝令“堵起嘴来,着实打死!

”小厮们不敢违拗,只得将宝玉按在凳上,举起大板打了十来下。

贾政犹嫌打轻了,一脚踢开掌板的,自己夺过来,咬着牙狠命盖了三四十下。

众门客见打的不祥了,忙上前夺劝。

贾政那里肯听,说道:

“你们问问他干的勾当可饶不可饶!

素日皆是你们这些人把他酿坏了,到这步田地还来解劝。

明日酿到他弑君杀父,你们才不劝不成!

③众人听这话不好听,知道气急了,忙又退出,只得觅人进去给信。

王夫人不敢先回贾母,只得忙穿衣出来,也不顾有人没人,忙忙赶往书房中来,慌的众门客小厮等避之不及。

王夫人一进房来,贾政更如火上浇油一般,那板子越发下去的又狠又快。

按宝玉的两个小厮忙松了手走开,宝玉早已动弹不得了。

贾政还欲打时,早被王夫人抱住板子。

贾政道:

“罢了,罢了!

今日必定要气死我才罢!

”王夫人哭道:

“宝玉虽然该打,老爷也要自重。

况且炎天暑日的,老太太身上也不大好,打死宝玉事小,倘或老太太一时不自在了,岂不事大!

”贾政冷笑道:

“倒休提这话。

我养了这不肖的孽障,已不孝;

教训他一番,又有众人护持;

不如趁今日一发勒死了,以绝将来之患!

”说着,便要绳索来勒死。

王夫人连忙抱住哭道:

“老爷虽然应当管教儿子,也要看夫妻分上。

我如今已将五十岁的人,只有这个孽障,必定苦苦的以他为法,我也不敢深劝。

今日越发要他死,岂不是有意绝我。

既要勒死他,快拿绳子来先勒死我,再勒死他。

我们娘儿们不敢含怨,到底在阴司里得个依靠。

”说毕,爬在宝玉身上大哭起来。

贾政听了此话,不觉长叹一声,向椅上坐了,泪如雨下。

王夫人抱着宝玉,只见他面白气弱,底下穿着一条绿纱小衣皆是血渍,禁不住解下汗巾看,由臀至胫,或青或紫,或整或破,竟无一点好处,不觉失声大哭起来,“苦命的儿吓!

”因哭出“苦命儿”来,忽又想起贾珠来,便叫着贾珠哭道:

“若有你活着,便死一百个我也不管了。

”此时里面的人闻得王夫人出来,那李宫裁王熙凤与迎春姊妹早已出来了。

王夫人哭着贾珠的名字,别人还可,惟有宫裁禁不住也放声哭了。

贾政听了,那泪珠更似滚瓜一般滚了下来。

(节选自《红楼梦》第三十三回) 

13.第①段主要叙写了什么内容?

它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14.贾政怒打宝玉,王夫人是从哪些角度进行巧妙劝阻的?

请根据文意,用自己的话分条概括。

(6分) 

15.有人说,王夫人竭力维护作为封建叛逆者的宝玉,是因为她理解和支持宝玉的行为。

你对此有何看法?

请联系文章内容分析。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

①连日来,由知名IT评论博主麦田引发的关于韩寒早年成名作及其博客有无代笔的争论,在名人方舟子加入之后,演变成了一台喧闹的网络“春晚”,又因为代笔命题的证实与证伪都具有很高的技术含量,从而吸引了大量网民围观,使这场质疑有众多旁观者加入,不再是名人韩寒与名人方舟子之间的“战争”。

②在新浪微博上,质疑和力挺韩寒的两方呈现出不同风格。

质疑方以理据说服人,以技术指标提出可能性;

而力挺韩寒的一方,则出现了较为情绪化的语言风格,缺乏理性的论辩。

不管是韩寒本人还是他身边的出版商、好友,他们都未能与质疑方的疑点一一对应进行论辩。

很多外围支持者甚至连质疑方的论证报告也没看,仅凭微博上的只言片语,就断言这场质疑简直就是“文革式”的暴力甚至“文字狱”。

这将导致关于这场质疑的理性论辩的可能性进一步降低。

③其实,除非质疑者捏造材料、恶意诽谤,否则,作为被质疑者及其支持者和旁观者,都不应当在未了解质疑者理据的情况下将质疑者“妖魔化”。

④公众人物,对社会具有引导和示范作用。

这场质疑的起点在于追溯韩寒在其一举成名的新概念作文比赛中有无程序上的违规,牵涉到公众的知情权和公平原则,作为公众人物的韩寒有责任向公众澄清真相。

而且,韩寒在享受作为公众人物的好处的同时,也应该承担受公众质疑的义务。

他享有作为公众人物所带来的巨大的社会声望,就不可能只享受媒体的正面塑造和舆论的赞美,而丝毫不能忍受哪怕只是暂时性的指责。

⑤是否允许公民在法律允许范围内提出质疑,是一个社会是否健康的标志。

在一个相对具备公共理性的社会,无论是质疑政客还是一般公众人物,旁观者都不会觉得是冒犯,而是习以为常。

在法律范围内,每个发出质疑或批判声音的个体都被社会所接纳。

如果质疑某个公众人物就让旁观者觉得冒犯甚至暴怒,那么,这个社会便是不健康的,已经潜藏着某种“神话崇拜”的思想,他们不能接受自己的偶像遭受一丝一毫的非议。

这样的社会,只能说,民智仍未开,个人崇拜阴霾未散去。

⑥不从理性出发进行论辩,就将质疑者妖魔化,其出发点本身就很可疑。

我们必须注意这样一种情况:

即某些力量一旦与资本及媒体结合,可以产生爆炸式的能量聚合,在没有公民团体监督的情况下,极有可能形成某种话语霸权和灰色经济地带。

我们应防止这种势力在缺乏透明度的情况下,媾和成为一个强大的利益团体,吞噬民众的知情权。

(节选自彭晓芸《沉溺“神话崇拜”的社会难以有公共理性》,有删改)

16.根据文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韩寒与名人方舟子之间的这场“战争”,是由麦田引发的,他最初质疑的是韩寒在新概念作文比赛中有无程序上的违规。

B.质疑和力挺韩寒的两方呈现出不同特点:

前者以理据说服人,后者语言风格则较为情绪化,缺乏理性的论辩。

C.公众人物对社会具有引导和示范作用,他不能只享受媒体的正面塑造和舆论的赞美,也要能忍受公众暂时性的指责。

D.对质疑政客或公众人物习以为常的社会才是健康的,不能接受自己的偶像遭受一丝一毫的非议是个人崇拜思想作怪。

17.不能作为作者认为力挺韩寒的一方“缺乏理性论辩”的依据的一项是(3分)

A.韩寒及其支持者都未能与质疑方的疑点一一对应进行论辩。

B.很多外围支持者甚至连质疑方的论证报告也没看就指责质疑方。

C.力挺韩寒的一方仅凭微博上的只言片语就妄下结论。

D.力挺韩寒的一方使质疑的理性论辩的可能性进一步降低。

18.文中画横线句子中的“爆炸式的能量聚合”、“灰色经济地带”分别是什么含义?

19.作者认为,被质疑者及其支持者和旁观者,都不应当在未了解质疑者理据的情况下将质疑者“妖魔化”。

其理由有哪些?

请分条陈述。

四、本大题2小题,共12分。

20.阅读以下图表,完成题目。

2014年2月,某中学文学社对全校学生课外阅读现状进行调查,结果详见下表。

阅读内容

阅读方式

玄幻武侠

35.1%

图书馆

22.5%

时尚娱乐

32.5%

网络

57.2%

文学经典

15.0%

家庭

9.81%

时政要闻

17.4%

其他

10.49%

根据以上调查结果,分点概括该校学生的课外阅读特点。

(不能出现具体数字)

21.根据下面一段介绍性文字,概括“岭南画派”两个方面的创新及其影响。

不超过50字。

岭南画派是指广东籍画家组成的一个地域画派,由人称“二高一陈”的高剑父、高奇峰、陈树人创立。

“二高一陈”早年受业于居廉、居巢。

“二居”的绘画风格很传统,到了“二高一陈”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革。

他们创作了大量革命题材的作品,也创作了无数以山水、花鸟、人物为题材的大众化作品,用生机勃勃的新国画改变了中国画坛的缺乏生气的面貌。

他们的画作虽曾被当时的“广东国画研究会”抨击为“国画叛徒”,但他们坚持这种创作方法,同时运用撞水撞粉法、搓纸法、背后敷粉法等新的绘画技术,使中国画在传统的基础上得到丰富和发展,从而更富内涵,更具魅力,更令人瞩目。

例如高剑父的《松风水月图》参加了中德美展,后又被德国政府征集收藏于柏林博物院。

岭南画派发展到今天,已是闻名遐迩,人才辈出。

赵少昂、杨善深、黎雄才、关山月四位大师,是当代岭南画派的主要代表。

五、本大题1小题,60分。

22.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60分)

每到傍晚,在不少居民小区里,都有大妈陆续到广场聚集。

她们或跳集体舞,或唱样板戏等老歌曲,或吹弹拉打各类乐器,好不热闹。

这样的场面几乎在每个城市都有,有人美其名曰“市民文化”或“广场文化”。

这种以大妈群体为主体的广场大妈舞,近来却往往因对附近的住户产生长期的噪音干扰而屡遭诟病,有的地方甚至出现了诸如泼粪、鸣枪、放狗咬等不和谐现象。

对于“广场大妈舞”现象,你有怎样的思考和看法,或者有何建议?

请围绕“广场大妈舞”这一问题写一篇文章,要求标题自拟,文体自定,不少于700字。

 

高一语文参考答案

选择题1—6题、8—9题每题各3分,共24分。

题号

考点

答案

答案说明

1

语音识记

C

A.殄(tiǎn)B.憩(qì

)D.拾(shè

2

词语运用

B

谆谆教诲:

指恳切、耐心地启发开导。

此处使用恰当。

登堂入室:

比喻学问或技能达到很高的水平。

用在此处与语境不合。

良莠不齐:

指好人坏人都有,混杂在一起。

其使用对象是人,而不能是师资水平;

空前绝后:

形容独一无二的成就或不平常的盛况。

这里可以说“空前”,但不能说“绝后”。

3

病句辨析

D

A.句式杂糅,应去掉“根据”或者“显示”。

B.不合逻辑平均数只能是确数。

C.成分残缺,“违法”后加“的行为”。

4

句子连贯

A

本段先引出“贬官文化”问题。

接着紧承的是“被贬者”的行为,写贬官后到处走走,“与山水亲热”(①句);

继而写把山水游历写成诗词文章(④句)。

中间在叙后写在被贬者后来恢复名誉后,指出“人品和文品双全”流传后世(②句),而其所游览的山水亭阁,也便成了遗迹(③句),这就与“地因人传”等尾句连接呼应。

5

文言实词

细密

6

文言虚词

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B.介词,比/介词,在。

C.介词,按照/介词,凭借。

D.连词,表转折/连词,表承接。

8

文意理解

本段没有比喻论证。

9

断句

7.

(1)不违农时

(2)数罟不入洿池(3)斧斤以时入山林

[3分。

每点1分。

]

10.(6分)①专力从事耕作纺织修造防守和进攻的器械,对外实行连横策略,来使诸侯互相争斗。

[3分。

译对“务”、“斗”,各1分,大意1分。

②(他们)不吝惜珍奇的器具、贵重的宝物(或珍奇贵重的器物)、肥沃的土地,用来招纳天下的优秀人才。

译对“爱”、“以致”各1分,大意1分。

11.(7分)

(1)前两句萧萧寒声、梧叶摇落的江边秋景图——江上的秋风吹过来,梧桐树沙沙作响,使人感受到了寒意。

“落叶飘飞”、”秋风瑟瑟”、”寒气袭人”各1分,意合即可。

(2)抒发了作者客居他乡、归无定所的孤寂落寞之感。

三、四句写儿童深夜挑促织,明灯照亮篱落,是用乐景传欢情。

悲喜交加,以欢衬悲,更反衬出游子流浪天涯的孤寂无奈、惆怅无眠。

(或:

三、四两句描写儿童挑灯夜游、捉弄蟋蟀的生活场景,引发诗人对故土家园的温馨美好的联想——想起自己童年时代也是如此天真浪漫,开心有趣,从而更加增添了客居他乡、辗转漂泊的凄凉感。

[4分。

思想情感2分,结合后两句诗句分析2分。

12.(6分)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2)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3)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4)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杨柳岸晓风残月

[6分。

每空1分。

有错别字或漏字、多字则该空不得分。

13.(4分)

第一问:

第①段主要叙写宝玉想找人往里头捎信而不成。

第①段主要叙写宝玉想找人给王夫人和贾母捎信而不得。

第二问:

①宝玉的着急与聋姆姆的安然形成对比,突出宝玉的着急与无奈,渲染了紧张气氛;

②交代了没能及时通知王夫人和贾母的原因,为下文宝玉被打作铺垫。

第一问(关于内容)2分,第二问(关于作用)2分。

其中第二问,每点1分。

意思答对即可。

14.①从关心丈夫的角度,劝贾政保重身体;

②从孝敬长辈的角度,提醒贾政不要因打宝玉而影响贾母的健康;

③从夫妻情分的角度,提醒贾政,宝玉是自己唯一的儿子,不要让自己绝后。

[6分。

每点2分。

意思对即可。

15.我认为,王夫人竭力维护作为封建叛逆者的宝玉,并不是因为她理解和支持宝玉的行为。

(1分)她维护宝玉,主要是因为宝玉是她唯一的儿子,(1分)没有了宝玉,她不仅绝了后,(1分)而且可能地位不保。

(1分)从她哭贾珠,并说“若有你活着,便死一百个我也不管了”这话中可以看出来。

(2分)

观点1分,分析3分,联系文章内容2分。

16.C(以偏概全,文中意思是公众人物要能忍受所有的指责,而不仅仅是“暂时性的指责”。

17.D(不是依据。

只是重复结论。

18.①网络(媒体)汇聚的巨大力量(2分)

[意思对即可。

没有“巨大”或类似的词,只得1分。

②带来不正当经济利益的区域。

(2分)

答“不正当的经济利益”只得1分,只答“经济利益”不得分。

19.[1]公众人物对社会具有引导和示范作用。

[2]公众人物在享受作为公众人物的好处的同时,应具有承受公众质疑的义务。

[3]是否允许公民在法律允许范围内提出质疑,是一个社会是否健康的标志。

[4]不从理性出发进行论辩就将质疑者妖魔化,其出发点本身就让人怀疑。

(6分,1点1分,两点3分,3点4分,4点6分。

20.从阅读内容看,玄幻武侠与时尚娱乐等作品占大部分,文学经典与时政要闻仅占小部分;

从阅读方式看,网络阅读超过了一半,图书馆阅读约占两成。

“内容”与“形式”各3分。

21.创新题材,改变了中国画坛缺乏生气的面貌;

创新技法,使中国画在传统的基础上得到丰富和发展。

创新技法,使中国画更富内涵,更具魅力,更令人瞩目。

每个方面概括出“创新”1分,“影响”2分。

22.略。

评分标准见“2014年广东高考语文评分标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