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生物免疫练习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922401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139.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高中生物免疫练习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人教版高中生物免疫练习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人教版高中生物免疫练习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人教版高中生物免疫练习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人教版高中生物免疫练习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人教版高中生物免疫练习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人教版高中生物免疫练习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人教版高中生物免疫练习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人教版高中生物免疫练习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人教版高中生物免疫练习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人教版高中生物免疫练习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人教版高中生物免疫练习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人教版高中生物免疫练习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人教版高中生物免疫练习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人教版高中生物免疫练习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人教版高中生物免疫练习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人教版高中生物免疫练习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人教版高中生物免疫练习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高中生物免疫练习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

《人教版高中生物免疫练习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中生物免疫练习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高中生物免疫练习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

B.溶酶体参与抗原的加工处理过程

C.加工处理后的抗原可直接呈递给B淋巴细胞

D.抗原加工处理和呈递过程只存在于体液免疫

本题主要考查特异性免疫的原理和过程。

吞噬细胞不能特异性识别和处理抗原,A错误;

吞噬细胞加工和处理抗原需借助溶酶体中的水解酶来完成,B正确;

吞噬细胞将加工处理后的抗原直接呈递给T淋巴细胞,C错误;

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过程中均存在吞噬细胞对抗原的加工处理和呈递过程,D错误。

B

4.(2014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Ⅱ)为了探究某种复方草药对某种细菌性乳腺炎的疗效是否与机体免疫功能增强有关,某研究小组将细菌性乳腺炎模型小鼠随机分为实验组(草药灌胃)、空白对照组(蒸馏水灌胃)和阳性对照组(免疫增强剂A灌胃),并检测免疫指标。

回答下列问题:

(1)研究发现:

实验组小鼠吞噬细胞的吞噬能力显著高于阳性对照组,极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

这一结果至少可说明该草药增强了小鼠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

非特异性免疫的特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研究还发现:

实验组小鼠的T细胞含量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与阳性对照组相近。

这一结果说明:

该草药可能通过提高小鼠的T细胞含量来增强其特异性免疫功能。

通常,在细胞免疫过程中,效应T细胞的作用是

(3)在特异性免疫中,T细胞可产生________因子,受到抗原刺激的________细胞可在该因子的作用下,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浆细胞产生________,参与体液免疫过程。

本题考查了免疫调节的相关知识。

(1)非特异性免疫与生俱来,作用的对象无特异性。

(2)在细胞免疫过程中,效应T细胞的作用是与靶细胞紧密接触,使靶细胞裂解死亡。

(3)在特异性免疫中,接受抗原刺激的T细胞可产生淋巴因子。

接受抗原刺激的B细胞,在淋巴因子的作用下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浆细胞产生抗体,参与体液免疫过程。

(1)机体生来就有,不针对某一类特定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一定的防御作用 

(2)识别并与被病原体入侵的宿主细胞紧密接触,可使之裂解死亡 (3)淋巴 B 抗体

题组二、免疫失调与人类健康

5.(2014年高考天津卷)神经递质乙酰胆碱与突触后膜的乙酰胆碱受体(AChR)结合,突触后膜兴奋,引起肌肉收缩。

重症肌无力患者体内该过程出现异常,其发病机理示意图如下。

A.物质a作为抗原能激活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

B.抗a抗体与物质a的结合物不能被吞噬细胞清除

C.物质a引发的上述免疫过程属于体液免疫

D.患者体内乙酰胆碱与突触后膜的AChR特异性结合减少

由图示知,物质a作为抗原激活了B细胞,B细胞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产生抗体,该过程属于体液免疫;

抗a抗体与物质a特异性结合所形成的结合物能被吞噬细胞清除;

因抗a抗体可与突触后膜的AChR结合,故患者体内乙酰胆碱与突触后膜的AChR特异性结合减少。

6.(2013年高考重庆卷)少数人注射青霉素后出现胸闷、气急和呼吸困难等过敏(超敏)反应症状,严重者发生休克。

以下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青霉素过敏反应的主要原因是机体免疫防御功能低下

B.青霉素引起的病理性免疫反应,具有特异性和记忆性

C.机体初次接触青霉素后,活化的浆细胞分泌淋巴因子

D.已免疫的机体再次接触青霉素后会发生自身免疫反应

本题主要考查过敏反应的相关知识。

过敏反应的主要原因是机体免疫防御功能过强;

青霉素引起的病理性免疫反应属于特异性免疫,具有特异性和记忆性;

机体初次接触青霉素后,活化的浆细胞能分泌抗体;

已免疫的机体再次接触青霉素后会发生过敏反应,而不是自身免疫反应。

故B项正确。

7.(2013年高考海南卷)某种链球菌的表面抗原与心脏瓣膜上某物质结构相似。

被该链球菌感染后,机体通过免疫系统抵御该菌时可能引发某种心脏病。

与这种心脏病致病机理最为相似的是(  )

A.肝移植引起排斥反应

B.接触某些花粉引起皮肤荨麻疹

C.HIV破坏淋巴细胞引起艾滋病

D.免疫系统“敌我不分”引起系统性红斑狼疮

“被该链球菌感染后,机体通过免疫系统抵御该菌时可能引发某种心脏病”,这种免疫病被称为自身免疫病,系统性红斑狼疮也属于自身免疫病,D正确。

8.(2014年高考北京卷)人感染乳头瘤病毒(HPV)可诱发宫颈癌等恶性肿瘤。

研究机构为评估某种HPV疫苗的效果,在志愿者中进行接种。

一段时间后,统计宫颈出现癌前病变(癌变前病理变化,可发展为恶性肿瘤)的人数,结果见表。

(1)为制备该疫苗,将HPV外壳蛋白L1基因与________连接,导入受体细胞。

受体细胞将目的基因转录,再以________为原料翻译出L1蛋白。

这样就获得了疫苗的有效成分。

(2)人体接种该疫苗后,________作为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

一旦HPV侵入机体,________会迅速增殖、分化,产生大量抗体。

这些抗体与游离HPV结合,阻止HPV________。

所以A2组出现癌前病变的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

(3)B1组人群中出现癌前病变的比例显著高于________组,据此推测感染HPV是诱发癌前病变的因素之一。

(4)B2组与B1组人群中出现癌前病变的比例没有明显差异,原因可能是该疫苗未能明显诱导________清除体内HPV。

(5)综上所述,该疫苗可用于宫颈癌的________。

(1)在应用基因工程技术制备疫苗过程中,HPV外壳蛋白L1基因为目的基因,将其与载体连接形成基因表达载体,然后导入受体细胞,在基因表达过程中,以氨基酸为原料翻译出L1蛋白,即获得HPV外壳蛋白。

(2)人体接种疫苗后,HPV外壳蛋白L1作为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

人体接种该疫苗后,一旦HPV侵入,体内记忆细胞会迅速增殖分化产生大量浆细胞,合成分泌大量抗体,这些抗体与体液中的HPV结合,使其不能吸附、侵染宿主细胞,所以注射疫苗组癌前病变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

(3)B1组接种前检出HPVDNA,癌前病变比例明显高于接种前未检测出HPVDNA的A1组,由此推测HPV是诱发癌前病变的因素之一。

(4)B2组与B1组人群中出现癌前病变的比例没有明显差异,说明该疫苗未能明显诱导细胞免疫使靶细胞内的HPV病毒释放进而被清除。

(5)由表格结果可知:

该疫苗可用于宫颈癌的预防。

(1)载体 氨基酸 

(2)L1蛋白 记忆(B)细胞 吸附宿(寄)主细胞 (3)A1 (4)细胞免疫 (5)预防

一、选择题

1.(2013年高考海南卷)关于人体非特异性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非特异性免疫是能够遗传的

B.过敏反应是由非特异性免疫异常引起的

C.机体能够通过非特异性免疫产生记忆细胞

D.非特异性免疫只对一种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

非特异性免疫是先天的、生来就有的,因而是可以遗传的,A正确;

过敏反应是指已产生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的抗原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属于特异性免疫,B错误;

记忆细胞是B细胞、T细胞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产生的,为特异性免疫,C错误;

特异性免疫针对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D错误。

A

2.(2014年高考江苏卷)(多选)下列关于人体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

A.T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可直接转变为效应T细胞

B.B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成浆细胞并产生抗体

C.过敏反应是人体特异性免疫应答的一种异常生理现象

D.人体内的巨噬细胞只参与非特异性免疫过程

T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通过增殖、分化形成效应T细胞,A错误;

B细胞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浆细胞分泌产生抗体,B正确;

过敏反应是过敏原再次入侵机体时产生的皮肤红肿、哮喘等异常生理现象,C正确;

人体内的巨噬细胞既可以参与特异性免疫,也可以参与非特异性免疫,D错误。

BC

3.(2013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Ⅱ)关于免疫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淋巴细胞包括B细胞、T细胞和吞噬细胞

B.血液和淋巴液中都含有T细胞和B细胞

C.吞噬细胞和B细胞都属于免疫细胞

D.浆细胞通过胞吐作用分泌抗体

本题主要考查各类免疫细胞。

吞噬细胞不属于淋巴细胞;

在骨髓中发育成熟的B细胞和在胸腺中发育成熟的T细胞,普遍分布于血液和淋巴液中;

免疫细胞包括吞噬细胞、B细胞、T细胞、浆细胞、效应T细胞以及记忆细胞等;

抗体属于分泌蛋白,浆细胞通过胞吐作用分泌抗体。

4.英国和瑞士科学家在一名甲型流感病毒感染者体内分离出一种“超级抗体”,可中和所有甲流病毒。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流感病毒进入人体刺激浆细胞,产生抗体

B.抗体的产生与分泌与多种细胞器有关

C.流感病毒进入内环境,被效应T细胞识别并清除

D.“超级抗体”可中和所有甲流病毒,说明抗体无特异性

流感病毒进入人体后,作为抗原刺激B淋巴细胞分化为浆细胞产生抗体,抗体能与抗原特异性结合,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

抗体是分泌蛋白,产生和分泌涉及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等多种细胞器;

效应T细胞的作用是识别并导致靶细胞裂解死亡,靶细胞内的抗原释放后被抗体清除。

5.(2012年高考北京卷)下图所示实验能够说明(  )

A.病毒抗原诱导B细胞分化的作用

B.浆细胞产生抗体的作用

C.病毒刺激淋巴细胞增殖的作用

D.效应T淋巴细胞的作用

本题主要考查动物免疫的相关知识。

从图示实验的操作可知,只有被LCM病毒感染的小鼠细胞发生破裂,才会释放细胞内的51Cr标记物,该过程是由已免疫小鼠体内分离得到的效应T细胞发挥了细胞免疫的结果,而与体液免疫关系不大,D项正确,A、B项错误;

LCM病毒是作为抗原刺激小鼠,使其体内的T细胞发生增殖、分化,形成相应的效应T细胞和记忆细胞,强调的是分化出效应T细胞,C项错误。

6.下图是有关接受器官移植的人体内的免疫过程示意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若发生感染,HIV进入人体后,主要侵染图中的细胞B

B.移植的器官在受体体内主要通过⑩发生排斥反应

C.⑨和⑩两种免疫方式分别为人体的第二、三道防线

D.人体细胞C受到抗原刺激后,可增殖、分化为细胞E,这个过程与细胞B没关系

图中A为吞噬细胞,B为T细胞,C为B细胞,D为记忆B细胞,E为浆细胞,G为效应T细胞,F为记忆T细胞;

⑨、⑩分别为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HIV进入人体后,主要侵染图中的T淋巴细胞(细胞B),A项正确;

移植的器官在受体体内主要通过细胞免疫(⑨)发生排斥反应,B项错误;

⑨和⑩两种免疫方式都是人体的第三道防线,C项错误;

绝大多数抗原需经T细胞(细胞B)的呈递后刺激B细胞(细胞C),D项错误。

7.如图所示为某一健康人注射疫苗前后、不同时间采血所测得的抗体水平(箭头表示疫苗注射时间)。

A.b段各淋巴细胞的DNA含量不完全相同

B.d时间是再次接种引发的免疫应答

C.产生甲、乙抗体的B细胞不同,其根本原因是基因选择性表达

D.甲、乙两曲线表明,不同种类的抗体在体内存留时间的长短可有较大的差异

b段发生了免疫应答,出现淋巴细胞的增殖分化现象,A正确;

d时间注射的是与a时间不同的疫苗,是初次免疫应答,B错误;

产生甲、乙抗体的效应B细胞不同,其根本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C正确;

据图可知,甲乙两种抗体在体内存留的时间长短有较大的差异,D正确。

8.下图表示人体通过体液免疫消灭破伤风杆菌外毒素的过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2、细胞3均起源于造血干细胞

B.仅细胞4中含有合成物质a的基因

C.②③过程与细胞膜上蛋白质有关

D.细胞5属于保留分裂能力的细胞

分析题图可知,细胞1是吞噬细胞,细胞2是T细胞,细胞3是B细胞,细胞4是浆细胞,细胞5是记忆B细胞,物质a是抗体。

细胞2、细胞3均起源于造血干细胞;

题图细胞中都含有合成物质a的基因,只有细胞4表达该基因;

②过程为吞噬细胞呈递抗原给T细胞的过程,与细胞膜上蛋白质有关;

记忆B细胞受抗原刺激后可增殖分化为浆细胞。

9.乙肝病毒是一种DNA病毒,侵入人体后专门寄生在肝脏细胞中。

乙肝疫苗是应用基因工程技术生产的疫苗,其主要成分是乙肝病毒的表面抗原蛋白。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乙肝疫苗不具备感染性和致病性,但可刺激机体产生抗体

B.乙肝病毒侵入人体后可诱发人体产生细胞免疫过程

C.生产乙肝疫苗需将乙肝病毒表面抗原蛋白基因导入受体细胞中并使之表达

D.可在液体培养基中大量增殖乙肝病毒并提取其表面抗原蛋白制成疫苗

乙肝疫苗的主要成分是乙肝病毒的表面抗原蛋白,其不具有感染性和致病性,由于携带了病毒的抗原决定簇,故可以刺激机体产生抗体,A项正确。

乙肝病毒侵入人体肝细胞后可诱发人体产生细胞免疫过程,B项正确。

病毒只能在活细胞中培养,不能在液体培养基中培养,D项错误。

10.下图表示机体的免疫反应清除抗原的过程示意图,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抗毒素能特异性的中和外毒素的毒性,是抗体的一种

B.浆细胞与效应T细胞相比,具有更加丰富的内质网和高尔基体

C.抗原刺激机体后,T细胞和B细胞都会分化,但是不会增殖

D.吞噬细胞不能特异性地识别抗原

本题考查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过程中对抗原的清除过程。

抗毒素是中和外毒素的抗体,由浆细胞产生,属于分泌蛋白,因此浆细胞具有丰富的内质网和高尔基体。

抗原刺激机体后,T细胞和B细胞都会增殖和分化。

吞噬细胞能识别并吞噬抗原,但对抗原的识别没有特异性。

二、非选择题

11.下图表示人体对病菌免疫的部分过程。

请据图分析回答:

(1)图中③的名称是________。

与合成转运排出⑥有关的细胞器除了图中显示的结构外,另有________。

(2)如果过程a是人工接种,则①需经______处理;

过程h也是人工免疫,该过程是______(填“主动”或“被动”)免疫。

a、h两种人工免疫中,过程______的免疫见效快,作用维持的时间______(填“长”或“短”)。

(3)g是细胞②的免疫应答过程,即

过程c显示,细胞②与③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关系。

(4)当①再次入侵人体,图中[  ]能产生二次免疫反应。

人工免疫h能否产生二次免疫?

________。

本题考查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

(1)据图分析,①、②、③、④、⑤、⑥依次是抗原、T细胞、B细胞、记忆B细胞、浆细胞、抗体。

与抗体合成和分泌有关的细胞器有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线粒体,图中显示了核糖体和内质网。

(2)人工接种疫苗需要将病原体进行灭活处理。

过程h是直接注射抗体,属于人工被动免疫。

人工主动免疫注射的是抗原,需要通过免疫应答才能产生相应的抗体和记忆细胞,因此需要较长的时间,但因为产生了记忆细胞,所以免疫持续的时间长;

人工被动免疫注射的是抗体,可以直接与入侵的抗原结合,免疫见效快,但持续的时间短。

(3)T细胞在抗原刺激下分化成效应T细胞和记忆T细胞。

T细胞可以产生淋巴因子作用于B细胞,使B细胞增殖分化。

(4)在二次免疫过程中起作用的是记忆细胞。

过程h是人工被动免疫,注射的是抗体,不能产生记忆细胞,因此不能产生二次免疫。

(1)B细胞 高尔基体(和线粒体) 

(2)灭活 被动 h 短 (3)增殖、分化形成效应T细胞和记忆T细胞,T细胞分泌淋巴因子或改变病菌细胞通透性等方式杀灭抗原 细胞②辅助细胞③(其他合理均可) (4)④ 否

12.(2015年苏北四市模拟)我国曾参与抗击甲型H1N1流感的国际性合作,并研制出甲型H1N1流感疫苗。

下图所示为甲型H1N1流感病毒在人体细胞中的一些变化以及相关反应。

(1)人体内首先通过________免疫过程阻止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散播,注射甲型H1N1流感疫苗可预防甲型H1N1流感,疫苗的作用是

(2)图中物质b的名称是________,D细胞的作用是

(3)据图分析,甲型H1N1病毒蛋白质的合成过程与正常人体细胞合成蛋白质过程相比较,主要区别是前者没有________过程,而后者有。

(4)细胞免疫中,T淋巴细胞可以被吞噬了抗原的吞噬细胞活化,也可以因受到________的刺激而被活化。

(5)某研究生认为某植物的提取液对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增殖有抑制作用,他以猪为研究材料设计了下面的实验进行证明。

实验步骤:

①选择一只健康的猪,让猪感染甲型H1N1流感病毒。

②在喂养猪的饲料中加入一定量的该植物提取液,观察猪是否出现患病症状。

该实验存在明显的不科学之处,请指出: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病毒感染人体时,人体先通过体液免疫的作用阻止其散播。

注射的疫苗相当于抗原,可诱导人体产生记忆细胞和相应的抗体。

(2)由图可知,X细胞为浆细胞,b为抗体。

D为效应T细胞,其作用是使靶细胞裂解,释放其中的病原体。

(3)甲型H1N1病毒蛋白质的合成过程与正常人体细胞合成蛋白质的过程相比,缺少的是转录过程。

(4)细胞免疫中,T淋巴细胞可以被吞噬了抗原的吞噬细胞活化,也可以因受到靶细胞(或抗原)的刺激而被活化。

(5)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某植物的提取液对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增殖是否有抑制作用,由此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为提取液的有无,因此在原实验的基础上,需要补充无提取液的空白对照实验。

同时为减小实验的误差,应增加实验猪的数量。

(1)体液 诱导人体产生记忆细胞和相应的抗体 

(2)抗体 使靶细胞裂解,释放其中的病原体(抗原) (3)转录 (4)靶细胞(或抗原) (5)没有对照实验 用于实验的猪数量太少

13.下图为特异性免疫的有关过程,请据图回答:

(1)请写出下列标号的细胞名称:

①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

(2)I物质的化学本质是________,参与该物质合成和分泌的细胞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当用同一抗原刺激⑤时,⑤就会__________,形成大量的________,产生更强的________。

(4)若切除某小狗的胸腺,则其免疫状况是

(5)某患者一只眼球受伤导致晶状体破裂,若不立即摘除,则另一只健康眼睛也将失明。

其主要原因是流出的晶状体蛋白进入血液后成为________,进而使T淋巴细胞活化,同时使B淋巴细胞致敏,随后由________细胞分泌________促进致敏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成________和________,产生的抗体将攻击另一只眼球组织。

由此引起的眼疾在免疫学上称为________________病。

从图中可知:

①为造血干细胞,③为在胸腺中成熟的T细胞,④为攻击靶细胞的效应T细胞,②为B细胞,⑤为记忆细胞,⑥为产生抗体的浆细胞,I为抗体,化学本质为球蛋白,是一种分泌蛋白,与核糖体、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有关,当相同抗原第二次刺激时,记忆细胞会很快增殖分化成浆细胞并产生大量抗体,T细胞主要参与细胞免疫,同时在体液免疫中呈递抗原。

第(5)小题考查免疫学的有关知识。

当人体的B淋巴细胞受到抗原的刺激而活化后,就能够增殖为浆细胞和记忆(B淋巴)细胞。

浆细胞会分泌出具有识别特定抗原的特异性抗体。

存在于体液中的抗体能与抗原发生抗原—抗体反应,从而中和或清除抗原。

正常的机体通过免疫监视将衰老的或变异的细胞、大分子的有机物等当作抗原及时予以清除。

但是,当机体出现异常时则会将正常细胞、大分子的有机物等当作抗原加以排斥或使其损坏,从而引起自身免疫疾病。

(1)造血干细胞 效应T细胞 

(2)球蛋白 核糖体、内质网、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