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离骚》教案2 粤教版必修1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923262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3.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 《离骚》教案2 粤教版必修1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高中语文 《离骚》教案2 粤教版必修1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高中语文 《离骚》教案2 粤教版必修1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高中语文 《离骚》教案2 粤教版必修1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高中语文 《离骚》教案2 粤教版必修1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高中语文 《离骚》教案2 粤教版必修1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高中语文 《离骚》教案2 粤教版必修1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高中语文 《离骚》教案2 粤教版必修1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高中语文 《离骚》教案2 粤教版必修1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高中语文 《离骚》教案2 粤教版必修1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高中语文 《离骚》教案2 粤教版必修1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高中语文 《离骚》教案2 粤教版必修1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高中语文 《离骚》教案2 粤教版必修1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高中语文 《离骚》教案2 粤教版必修1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高中语文 《离骚》教案2 粤教版必修1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 《离骚》教案2 粤教版必修1Word格式.docx

《高中语文 《离骚》教案2 粤教版必修1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 《离骚》教案2 粤教版必修1Word格式.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语文 《离骚》教案2 粤教版必修1Word格式.docx

学生活动

一、导课

1、我国诗歌的现实主义源头是什么?

在文学史上,有“风”“骚”只说,“风”指的是《诗经》那么,“骚”指的是什么呢?

(《楚辞》)我们今天来学习我国诗歌的浪漫主义源头中的一首,也是我国最早的一首政治抒情长诗——《离骚》

2、介绍《离骚》的作者屈原,下发如下文字

屈原,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

名平,字原。

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

丹阳(今湖北秭归)人。

  屈原一生经历了楚威王、楚怀王、顷襄王三个时期,而主要活动于楚怀王时期。

这个时期正是中国即将实现大一统的前夕,“横则秦帝,纵则楚王。

”屈原因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位为左徒、三闾大夫。

屈原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一个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

但是由于在内政外交上屈原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矛盾,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

怀王十五年(前304),张仪由秦至楚,以重金收买靳尚、子兰、郑袖等人充当内奸,同时以“献商於之地六百里”诱骗怀王,致使齐楚断交。

怀王受骗后恼羞成怒,两度向秦出兵,均遭惨败。

于是屈原奉命出使齐国重修齐楚旧好。

此间张仪又一次由秦至楚,进行瓦解齐楚联盟的活动,使齐楚联盟未能成功。

怀王二十四年,秦楚黄棘之盟,楚国彻底投入了秦的怀抱。

怀王三十年,屈原回到郢都。

同年,秦约怀王武关相会,怀王遂被秦扣留,最终客死秦国,顷襄王即位后继续实施投降政策,,辗转流离于沅、湘二水之间。

顷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78),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愤难捱,遂自沉汨罗江,以身殉了自己的政治理想。

凡23篇。

此外,《卜居》、《渔父》等篇是否为屈原所作,学术界尚有争议。

其中,。

《天问》是古今罕见的奇特诗篇,它以问语一连向苍天提出了172个问题,涉及了天文、地理、文学、哲学等许多领域,表现了诗人对传统观念的大胆怀疑和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

《九歌》是在民间祭歌的基础上加工而成的一组祭神乐歌,诗中创造了大量神的形象,大多是人神恋歌

齐答《诗

经》

试回答

呼应老师

 

屈原的作品是他,与腐朽的楚国贵族集团进行斗争的实录。

他的“美政”理想表现在作品中,兮,循绳墨而不颇”(《离骚》)。

所谓“举贤授能”,就是不分贵贱,把真正有才能的人选拔上来治理国家,反对世卿世禄,限制旧贵族对权位的垄断。

他还以奴隶傅说、屠夫吕望、商贩宁戚的历史事迹为例,说明了不拘身份选拔人才的合理性。

所谓“循绳墨而不颇”,就是修明法度,即法不阿贵,限制旧贵族的种种特权。

屈原的“美政”理想反映了他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的尖锐对立,表达了他革除弊政的进步要求,而其最终目的就是要挽救祖国危亡,使楚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与此相关,屈原的作品还深刻揭露了楚国政治的黑暗、楚国贵族集团的腐朽和楚王的昏庸,表现了他坚持“美政”理想、坚持节操,“虽九死而犹未悔”的斗争精神;

同时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爱国爱民、矢志献身祖国的决心。

屈原虽遭谗被疏,甚至被流放,但他始终以祖国的兴亡、人民的疾苦为念,希望楚王幡然悔悟,奋发图强,做个中兴之主。

他明知忠贞耿直会招致祸患,但却始终“忍而不能舍也”;

他明知自己面临着许许多多的危险,在“楚材晋用”的时代完全可以去别国寻求出路,但他却始终不肯离开楚国一步。

表现了他对祖国的无限忠诚及其“可与日月争光”的人格与意志。

  ,屈原爱祖国爱人民、坚持真理、宁死不屈的精神和他“可与日月争光”的巍巍人格,千百年来感召和哺育着无数中华儿女,尤其是当国家民族处于危难之际,这种精神的感召作用就更加明显。

同时,以屈原为代表的楚辞还影响到汉赋的形成。

  在中国历史上,屈原是一位最受人民景仰和热爱的诗人。

据《续齐谐记》和《隋书·

地理志》载,屈原于农历五月五投江自尽。

中国民间五月五端午节包粽子、赛龙舟的习俗就源于人们对屈原的纪念。

受到世界和平理事会和全世界人民的隆重纪念。

3、阅读注解①划出关键

4、教师补充

楚辞体多为七言,好用助词“兮”“其”等

如: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适当

笔记

5、阅读下文,了解屈原的思想,再说一说文章的主要内容

渔父(屈原)

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渔父见而问之曰:

“子非三闾大夫与!

何故至于斯?

”屈原曰: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渔父曰:

“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

世人皆浊,何不淈(gǔ混乱,使……混乱)其泥而扬其波?

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歠其酾?

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

“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

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

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渔父莞尔而笑,鼓杝(yì

橹)而去,乃歌曰: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

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遂去,不复与言。

——文章主要表现了两种尖锐对立的思想,一个是洁身自好、坚持自我,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至死不渝;

另一个是明哲保身、随波逐流、善于机变。

从而看出屈原的精神追求。

那我们就来看看《离骚》中的屈原是怎样一个形象吧。

二、初读课文,初步感知

1、听读录音

2、学生朗读

3、学生齐读

4、

三、再读课文,疏通文意

自由读,结合注解理解诗文的表面意思

四、三读课文,分析欣赏

1、齐读

2、试为诗歌分层,说说各个部分的意思

——(1——2)高贵身世,拥有嘉名

(3——6)自强不息,追求美政

(7—13)彰善瘅恶,忠君爱国

3、逐层赏析

(1)第一层写屈原出身高贵又有美名,假如你也出身高贵并有美名,你会有什么感觉?

那么屈原呢?

——既有优越感又有责任感,自感复兴楚国责无旁贷,这既

读文章

理解

文意

两名学生回答

听读,注音

朗读

齐读

自由读,疏通

在教师提示下

能回答的回答

作笔记

思考,抢答

是他日后变法图强,爱国忧民的原动力,又是他悲剧的根源(不肯向楚王低头继续推行自己的美政理想)

(2)分析一下第二部分的内容及其内在的逻辑思路

追求美好时不我待勤勉修行君王迟暮任用贤才

诗人通过“扈江离”“纫秋兰”“朝搴”“夕揽”等比喻,自述一生不断追求美好事物、提高自身修养的嘉德懿行。

由其自身感到时不我待,推广开来,言及国家的命运,恐君王年老迟暮,表达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进而提出“抚壮”“弃秽”和任用贤才的政治主张。

结末用比喻的手法表示愿做革新强国的先驱者,为楚王和国家献身,一往无前。

(3)(分析第三部分的思想内容)诗人回顾历史对比尧、舜与桀、纣的目的是什么?

——表达举贤授能、革新吏治的政治理想,彰善瘅恶,委婉地劝告楚怀王莫蹈昏君的覆辙,希望怀忘能够仿效明王圣君。

(4)回顾历史之后联系现实,现实是怎样的?

概括回答

用原文中的话回答屈原和楚王的关系怎样?

屈原是怎样表明自己舍己为国的?

怎样表明自己忠心耿耿的?

——现实是“黑暗”的。

“荃不察余之中情兮,反信谗而齑怒”

“岂余身之惮殃兮,恐皇舆之败绩”“余固知謇謇之为患兮,忍而不能舍也。

指九天以为正兮,夫唯灵修之故也。

五、鉴赏诗歌的艺术特色

1、课后一题

——血统高贵,器宇不凡

身披香草鲜花,外表美丽(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勤勉修行,自强不息(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

赤胆忠心,胸怀炽烈(指九天以为正兮,夫唯灵修之故也)

嫉恶如仇,鄙视群小(唯夫党人之偷乐兮,路幽昧以险隘)

不顾个人,舍己爱国(岂余身之惮殃兮,恐皇舆之败绩)

2、(课后二题)用香草美人来比喻君王、贤士和自己并表达政治理想,是《离骚》的一大特色。

找出相关语句,说说诗人是怎样运用这些比喻讴歌怎样的政治理想?

——屈原善于用美丽的想象和一些具有高贵品性的植物表现自己丰富的内心世界和高尚的人格追求。

在诗歌中,诗人用香草(江离、辟芷、秋兰)比喻内在的美好品德,用美人比喻理想中的君王,用荃草比喻先生中的君王,用采摘和披挂江离秋兰比喻修身养性,用乘骐骥比喻追求和实现美好的政治理想,用黄昏婚期而中道变卦比喻君王失信……因而全诗的形象化特点非常鲜明。

讨论完成

代表回答

假如老师对你讲起

两个完全相反的人

再指出他们的不同

结局,那目的是

什么呢?

快速读书,抢答

齐答

分组完成

找出比喻

互相交流

适当作笔记

2019-2020年高中语文《离骚》节选课堂实录人教版

从第三册书开始,咱们就按着朝代的顺序系统地学习中国的古典诗词,当然在其它册的语文书中则零星的接触过旧体诗词,比如在第一册的第一课还记得选了毛泽东的哪首词嘛?

《沁园春·

长沙》,咱们在初中接触过他的另外一首词《沁园春·

雪》,在那首词中,诗人描绘了许多君王以内江山折腰的英雄,哪位同学还记得吗?

能否背诵一下?

(昔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稍逊风骚……)这里面提到了一个词:

风骚。

这个词在这里是什么意思呀!

(《诗经》中的《国风》和《楚辞》中的《离骚》),那么“风”跟“骚”是中国文学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两个源头,那么作为浪漫主义源头的“离骚”和他的作者屈原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太多的第一的位置。

这个屈原是第一个身世可考的诗人,以前诗经里的作者零零碎碎的知道他的名字,他又是第一个入选世界文化名人的中国诗人,离骚也是中国最长的抒情诗,尤其是一首政治抒情诗,那么我问一个最基本的问题,“离骚”这两个字是什么意思?

你们书下选了这篇课文,但没有对这个题目注释,为什么没有注释呢?

因为古人有太多的争议了,所以你别怕说,找同学说说你的想法:

“离骚”是什么意思:

“《离骚》者,犹离忧也。

”司马迁《史记·

屈原贾生列传》——认为是遭受忧患的意思

“离,别也;

骚,愁也。

”汉·

王逸《楚辞·

离骚》——“离别的愁思”屈原被贬有这两句“屈原放逐,乃赋离骚”

“离,犹遭也;

骚,忧也。

明己遭忧作辞也。

”班固《离骚赞序》——“离骚”为“遭遇忧愁”.

“离”字,古文常和“罹”字通假,作遭遇讲。

也有人解释为“牢骚”。

现多采用班固的解释。

“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司马迁《史记·

屈原贾生列传》——上天让太阳照亮了白昼,月亮照亮了黑暗,那么屈原用离骚照亮了诗人的心灵。

忠君爱国,忧国忧民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剪除奸佞,施行美政

他的诗中有忧愁,有情志,有伟大的情志,你们我们看看《离骚》中的忧愁和情志又是什么呢?

屈原在《离骚》中要表现怎么的思想感情?

换句话说全诗的情感基调是什么?

,咱们恐怕都没有读过全文《离骚》,这是很正常的,但是作为一个中国人咱们对屈原并不陌生,对《离骚》这种诗的名称至少不陌生,他是什么样人?

——浪漫主义诗人,屈原在《离骚》中要表现怎样的思想感情?

板书:

这些思想对于一个爱国主义诗人都普遍存在。

有时我们在内容上把思想感情把握得很好,可是为什么许多人在读离骚还是很吃力呢?

同学们都看过几句,你觉得《离骚》有什么特点?

(同学:

A大量“兮”字出现B楚地方言)举例:

方言:

比如:

输液(方言:

滴流)用古代楚地方言写的,语言上有障碍。

一:

楚辞

二:

文中大量运用比较特殊的香草、美人的象喻手法。

(这又是一个障碍)

咱们几天一起阅读学习打破它语言上、表达技巧上的障碍,好咱们翻开课本。

《离骚》是长篇带自传性的诗作,咱们可能看过一些人物传记吧,一般大部头带人物传记,从哪儿写起?

(从祖宗写起,可能是追本溯源吧,叙述自己的来历,离骚也是这样的。

)咱们的《离骚》正是开端的这一部分,那么我把前8句读一下,在我读的过程中,大家注意语言的顿挫,还要注意我在某些字音上的特殊处理.(第一节:

同学们注意了,我在哪个字的处理与现在的读音不一样,降→hó

ng,为什么这样念?

与“庸”形成押韵。

提醒一下,大家对杜牧的《山行》还有形象吧“远上寒山石径斜(xiá

),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唐代诗人刘禹锡的《乌衣巷》: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为什么会念xiá

呢?

这个字在字典里有吗?

以前学过老师怎么说的?

古诗讲究押韵,有“一三五七不论,二四六八分明”之说。

用现代汉语的发音应该是xié

而古读音是xiá

实际上这种语言现象在诗词吟诵中的“叶韵”现象。

就是和谐的意思。

就是说这个字由于时间的推移,古今发生了变化,原来念起来押韵的字,后来不押韵了,念起来很别扭,于是人们想了一个变通的方法,现在看起来不押韵的字,把它恢复到古音或者接近古音,这样念起来就有韵味感了,但是这些字往往词典中不收留,咱们要注意这种“叶韵”现象,在《离骚》中有不少这类现象,咱们知道《离骚》是难读的,可是你看第一句话好理解点“帝高阳之苗裔兮”是什么意思?

参考一下书下注释,这篇文字难度比较大,“高阳”是什么?

他一上来就把自己和最有名的帝王联系在一起,这是中国人的一个文化心理,很多同学都会想我的祖先谁谁谁?

都想找一个很光耀的名字。

唐代的君王叫什么?

性李。

你们知道他说他是谁的后代?

他说他是老子的后代?

老子叫什么?

李耳。

,很多人都喜欢这样。

一方面都想光宗耀祖,另一方面他用祖先来关爱自己,但是屈原可能确是与颛顼有一定的血缘关系。

第一句理解并不困难,第二句就麻烦了,字没有难字,在初中都学过。

那么什么叫“朕皇考”,咱们不看注释来解释一下,这三个连在一起,你的第一感觉是什么?

(我感觉说的是皇上,为什么是皇帝呢?

“朕”这个字并不陌生,你敢用这个字吗?

不敢,为什么?

都是说地位崇高,只有君王才有这个专利,这就是离骚难度的第二个原因,它的文字使用了最古老的含义,在古汉语中都是属于最古老的那种。

咱们读起来很费劲,若果人们活在先秦,活在屈原那个时代,你同样也会说“朕”怎么怎么样。

举例子)这个“皇”字书下的解释:

大、美。

“皇天后土”皇天:

古代称天;

后土:

古代称地。

指天地。

旧时迷信天地能主持公道,主宰万物。

辽阔的天空,苍茫的大地。

“考”亡父、父亲的意思。

这个意思实际在现代汉语中成语里面也保留了“如丧考妣”《尔雅·

释亲》曰:

“父为考,母为妣。

”“考”和“妣”最初是指父亲和母亲。

考:

死了的父亲;

妣:

死了的母亲。

好像死了父母那样悲痛。

现在是作为贬义词。

这就是离骚难度的第二个,字认识,但组合在一起意思就很难知道了,好在书下注释比较详尽。

第三四句就更难读了“摄提”“孟陬”这个简直跟外国话差不多,同学们念一下书下的解释。

实际上说的是生日。

所以我们再读这类作品时有些词不必太较劲。

这两句说“某年某月某日我出身了”你们后面说“皇览揆余于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注意现在“初度”这个词不用了,看课文是什么意思?

后来这个词作为生日的词了。

三十初度,说的就是三十岁生日。

注意后一句“锡”

读“chì

”,读得不一样,为什么这么读?

(通假字,一个字的两种写法,也把它叫做异体字。

贝+易=赐

金+易=锡

这两字那个先用?

应该是“赐”因为:

在当时是物物交换,用贝壳进行等价交换。

后来才用中间的交换。

后两句“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开头这八句屈原在叙述他的出生。

整个情况从他的血统、生辰、名字非常完美,开端说的越完美越显示他后面怎么样?

这是什么手法——欲抑先扬。

那么到第二节就要写他成长的经历了。

我们先把第一段读一遍,注意诗歌重在诵读,在读的时候注意节奏,离骚难度就在诗句的长短错落不一样,我先提示一下,咱们就看第一句和第三句,哪句读得更合理些?

读骚体诗就要注意根据词的组合去划分诗的节奏,在读的时候要注意韵味,不要一味的强调声音的浑厚而忽略了思想内容过分做作是不行的,既要读出韵味同时又要自然流畅。

诵读“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皇览揆余于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

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一个人内在先天的东西这么完美,他要去追寻什么呢?

去追寻后天的成功。

内在、外在在诗中有一个特定的说法,内在的完美叫内美;

外在的完美叫修能(外在的仪态),屈原并没有直接说我学了很多修养、才华。

他怎么说的,他用了一个比喻、象征的手法。

就是咱们所说的离骚中最主要的香草、美人的象喻手法。

看第二段: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

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在文中出现很多香草、美人在进行比喻。

比喻这种修辞不陌生。

哪位同学说说,比喻最关键的是什么?

(本体、喻体、比喻词、相似点)这个大家都很熟悉了,不如我们举一个例子吧:

咱们要赞美一个女孩长的漂亮,用一个比喻的修辞来造个句?

“姑娘十八一朵花”这里是用植物来比,我们不可能用另外一种植物或者不同类的。

这个妹儿好乖哦,像南瓜似的。

长的还马虎。

同类相比较,就要用美的比美的,用丑的比恶的,要深一点说呢,用美的比善的,用丑的比恶的。

这就是离骚中香草、美人的一种根源或人的本能。

那么古代人说得很清楚:

香草、美人的象喻系统:

《离骚经序》云:

《离骚》之文,依《诗》取兴,引类譬pì

喻故

善鸟香草,以配忠贞;

恶禽臭物,以比谗佞;

灵修美人,以媲于君;

宓mì

妃佚[yì

]女,以譬贤臣;

虬龙鸾凤,以托君子;

飘风云霓,以为小人。

——(王逸《楚辞章句》)

香草自况,借以象征人格的忠贞和芳洁,有益处。

恶草喻他,用来象征党人的奸佞和陷害,有危害。

美人的意象一般被解释为比,或是比喻君王,或是自喻。

说得很多,咱们这种意象没有全选,最主要两个出现了,一个香草,一个美人。

那么香草跟忠贞有什么相似点。

(香草嗅起来心旷神怡,当一个人对另一个人忠贞,感觉怎么样?

心情舒畅,这两样东西都让人心情比较好,这就是香草的特点。

)咱们看看这一段屈原写了很多香草,有哪几种?

为什么文中出现一堆香草呢?

各种各样的香草说明屈原学了各种各样的才能,那么后四句说: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这四句写得很完美,我个人很喜欢这四句,那么诗中出现了4种意象“日月”“春秋”“草木”“美人”大家看看对应的关系是什么?

(日月对草木,春秋对美人,草一天天的凋落,就像美人迟暮一样。

)我们从这些表现迟暮感的诗句可以看到,面对春秋的代序和草木的荣衰,自强不息的君子怀着同样的焦虑:

它们都因为自己的人生价值没有实现而担忧失去机会,蹉跎岁月,他们都从草木凋零的景象中敏感到了警告的信号。

于是,他们都为了摆脱被废弃的命运而采取了各自的行动。

确实,日月穿梭,时间一天天的过去,在一天天中草经历了萌芽、开花、结果、凋零这样一个生命的终期。

而人在他的一生中经历了生、老、病、死这样一个生命终期。

有同学会问:

不对哦,今年凋谢,明年花开,年年岁岁花相似。

其实不对的,王国维说:

“君看今日树头花,不是去年枝上朵。

”凡是在凋谢过的花朵处,不会在原处开放。

人也是一样,过去的时间再也不会回来。

这几句写出了人类的普遍的一种悲嘅,然而又写得大气,写得让人惆怅、衰飒。

同学们把这四句读一遍,这四句里面出现了一个重要词“美人”,对于这个“美人”有很多说法:

看课文下面注释:

美人指楚怀王。

也有不同的的看法,也可能指自己。

以"

美人"

自居,说自己的才能得不到施展就白来了,就变老了。

比喻贤人,有时"

则指理想的君王。

好好的一个大男人怎么就用妇人来自己呢,二者有何相似之处?

(用妇人比男人,用夫妻来比君臣有什么相似之处?

)在封建中国女子要顺从男子,三从四德,在忠贞、顺从上就像君臣关系,作为臣子的就一定要顺从君王,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中国讲:

乾——天坤——地

乾——男坤——女

乾——君坤——臣

《易传》“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引申:

男尊女卑,君尊臣卑。

《易传》以乾为天,坤为地,天高而地下,乾尊坤卑因此而定。

《易传》以乾象君,坤象臣;

乾象男,坤象女等等,即认为封建社会的尊卑贵贱等级秩序是不能改变的。

坤是阴,阴是地道、妻道、臣道,只能起完成、接受、被动、服从的作用。

只有阳,才能创始、施予、主动、领导的作用。

一位诗人摘很多鲜花,把它献给美人,如同政治上,臣子把他的才能献给君王、国家,有一个通俗的说法:

“学成文武,货与帝王家”的出处在元朝无名氏写的杂剧《马陵道》的开头里即“楔子”。

这两句的意思是:

“学习好了文才也罢,武艺也罢,最终目的都是贡献给皇帝,都要替朝廷出力”,也就是我国传统的儒家道德观念:

“学而优则仕”的意思。

“货”:

卖给。

在这里我们明白了什么是香草、美人。

好结着往下看,“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

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导夫先路。

”在这里屈原以什么样的形象出现?

注意“道”通“导”他是一个领路人,他要做向导给君王、国家。

而国家怎么样?

“秽”国家腐败,他要做君王的向导,那么离骚的第一部分就结束了。

这四句已跳出“香草美人”的象喻,进行较为现实的陈述,由“浪漫”转入“现实”,以便引出下文。

总结:

第一部分诗人自叙身世、品行、才能以及希望报效祖国的志向,那么这一部分是离骚中最精彩的,也是要求我们背诵的部分。

那么这节课我们接触了楚辞的的特点(香草美人象喻系统,押韵、长短参差的句子。

)尤其是这个香草美人的象喻系统是咱们阅读古诗词的一把钥匙,你只有懂了香草美人这种象喻,你才会知道为什么有人把李商隐的诗叫作政治抒情诗。

“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唐·

李商隐《无题四首》其二

〔今译〕渴望爱情的心切莫同春花去争荣竞放,要知道一寸寸相思都会化成灰烬!

〔赏析〕这是因爱情无望而发出的痛苦的呼唤。

“春心”、“相思”原本是不具体的抽象事物,但诗人把它们同“花”、“灰”之类有形事物联系在一起,就使人们感到它们好像是具有形之物,从而产生了形象感。

这是两句诗艺术上的成功之处。

其实诗人这里所写的“春心”、“相思”可能是一种寓言,用来隐喻自己的某种理想与追求。

诗中的痛苦,也可能是诗人无法实现理想的绝望心情的流露。

因此朱鹤龄指出“不得但以艳诗目之”(《瀛奎律髓汇评》)。

为什么那么多的诗人写了那么多的花花草草,如有兴趣平时翻翻唐诗三百首有哪些诗作运用了香草美人,下面一起诵读第一部分。

学习7——12节

第七、八两节写诗人先回顾历史上兴衰成败的教训(前八句),而后联系楚国的黑暗现实,反复申诉自己的謇謇忠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制度规范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