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政治真题超详细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924716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4.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政治真题超详细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考研政治真题超详细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考研政治真题超详细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考研政治真题超详细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考研政治真题超详细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考研政治真题超详细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考研政治真题超详细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考研政治真题超详细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考研政治真题超详细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考研政治真题超详细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考研政治真题超详细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考研政治真题超详细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考研政治真题超详细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考研政治真题超详细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政治真题超详细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考研政治真题超详细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商品是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统一体。

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统一表现在,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价值的存在以使用价值的存在为前提。

作为商品,两者相互依存,缺一不可。

因此选项D正确。

选项A、B、C只是就一般物品的使用价值而非商品使用价值的地位、作用而言的。

5【答案】C

剩余价值如何转化为利润。

在资本主义生产中,不仅耗费的资本(生产成本)发挥作用,而且预付资本中没有被消耗的不变资本也参加到商品的生产过程中来。

这样,剩余价值就进一步表现为全部预付资本的增加额。

当剩余价值被看作是全部预付资本的增加额时,便取得了利润的转化形式。

据此分析,选项C正确,A、B、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

6【答案】D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的根本原因。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从根本上说,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即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矛盾发展的结果。

选项A、B、C只是促使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的因素,即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发展和深化的具体表现,而不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的根本原因。

7【答案】D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的确立。

1935年12月的中共瓦窑堡政治局扩大会议及会后毛泽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策略》的报告,正确分析了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提出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

选项A确立了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原则和人民军队建设的根本方针;

B项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内的领导地位;

C项作出了攻势防御的战略方针。

8【答案】B

中共七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中心任务。

党的七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当前阶段中心任务是争取三年内实现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为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创造条件。

为此,需要三个条件:

土地改革的完成,现有工商业的合理调整,国家所需经费的大量节减。

因此选项B正确。

其他三项均不对。

9【答案】A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微观基础。

市场经济中活动的主体有企业、个人和政府,其中,企业是市场活动的微观主体。

只有界定了企业的活动规则,市场经济活动才能正常进行。

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必须进行企业制度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因此选项A正确。

选项B、C、D虽然都是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容,但都不属于其基础,不符合题意。

10【答案】B

邓小平理论的精髓。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党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冲破了“两个凡是”的禁锢,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不断地解放思想,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产生历史性飞跃,形成邓小平理论。

邓小平理论体系中的每一个观点,都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结果。

因此,我们说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选项B正确。

选项A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C项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政治保证,D项是判断一切工作是非得失的标准。

11【答案】A

依法治国方略的根本目的。

依法治国方略的制定,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下人民民主的本质,表明了人民当家作主已经被纳入了法制化的轨道。

实行依法治国,有效解决了人民当家作主权利的途径和保障问题。

据此分析,选项A正确。

B、C、D三项均是依法治国采取的具体措施和步骤,与题意不符。

12【答案】C

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合作的政治基础。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是我国社会主义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合作的政治基础,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无产阶级专政,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和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因此选项C正确。

选项A、B、D虽然都是多党合作制的内容,但都不是其政治基础。

选项A是以宪法为根本原则,B项是其合作的基本方针。

13【答案】D

战后美国对外战略的演变。

超越遏制战略是美国布什政府针对苏联、东欧国家在改革中出现的新情况而提出的新的全球战略。

1989年5月12日,布什在得克萨斯州农业和机械大学发表题为《苏联的变化》的演讲,第一次阐述了这一战略,即:

在不放弃遏制苏联的同时,抓住苏联、东欧改革时机,采取多种手段,尤其以经济援助为诱饵,促使这些国家演变,并进一步融人西方政治、经济体系。

据此分析,选项D正确。

选项A是对“超越”一词的错误理解,B、C两项也均不是超越遏制战略的内容。

14【答案】C

维护世界和平的根本途径。

当前维护世界和平的根本途径是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选项A、B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途径,但都不全面;

D项本身的表是述有错。

15【答案】A

西欧的外交政策。

1969年联邦德国勃兰特政府提出“与西方合作,与东方和解”的方针,先后同苏联、波兰签订条约,承认彼此边境现状,从而改善了与苏联、东欧国家的关系。

1972年两个德国签订了两国关系基础条约,彼此承认是主权国家,并分别加入了联合国。

“新东方政策”的“东方”是指苏联、东欧国家,其主要内容是改善同苏联、东欧国家的关系。

“新东方政策”的“东方”是指苏联和东欧国家,选项B、C、D均与这一内容不符。

16【答案】B

1999年度国际重大时事。

1999年10月,美国参议院拒绝批准《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

美国一方面高喊禁止核试验,一方面又拒绝批准由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充分暴露了美国维护其霸主地位的图谋。

二17【答案】BCDE

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及历史形态;

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方以智是我国明清之交的一位自然科学家、朴素唯物主义者。

题干中的观点认为“形”、“光”、“声”等多样性的物质形态都是“气”的不同表现形式,“气”是根本,属于一元论思想,因而选项A是错误的。

他认为“气”能“凝”、“发”、“激”,表明了物质性的气是运动的,物质和运动不可分,物质运动的形式有凝、发、激等多种形式,这属于古代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据此分析,选项B、C、D、E正确。

18【答案】CD

社会历史的客观规律性与人的自觉活动的统一。

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是多种因素、多种力量交互作用的结果,其中起最终决定作用的,只能是生产力的发展。

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凡是能解放与发展生产力的道路,便是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道路。

在阶级社会,先进阶级代表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先进生产力的倡导者和创造者,因此先进阶级选择的道路,从根本上说是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道路。

可见选项C、D正确。

A项既没有表明“多数人”的素质,也没有表明它所选择的是什么“道路”。

腐朽反动的统治阶级在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上的势力是强大的,它们选择的道路却是反历史潮流的。

B项也不对。

E项撇开生产力的发展谈历史进步,是抽象的、不科学的。

19【答案】BCE

货币的职能。

支付手段是指在延期支付买卖商品的情况下,货币用于清偿债务时执行的职能。

因此选项B、C、E正确。

选项A、D属于货币的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的职能,与题意不符。

20【答案】ABD

借贷资本的特点。

借贷资本与职能资本相比,具有不同的特点:

第一,借贷资本是作为一种商品的资本;

第二,借贷资本是和职能资本相对立的所有权资本,即财产资本;

第三,借贷资本具有特殊的运动形式,即G—G'

,似乎货币本身可以生产出更多的货币。

因此选项A、B、D正确。

C项的表述不准确,E项是职能资本的特征,均不符合题意。

21【答案】DE

毛泽东关于中国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原因和条件的论述。

1928年,毛泽东在《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一文中,系统阐述了中国红色政权发生的存在的原因和条件,其中包括一个根本原因,两个客观原因和两个主观原因。

选项DE正是中国红色政权能够存在的两个主观条件。

选项A是红色政权能够存在的根本原因,选项B、C是其客观原因,均不符合题意。

22【答案】ABDE

共同富裕的必要性。

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容,是社会主义发展的根本目标。

邓小平还指出,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这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东西。

他又说,在改革中,我们始终坚持两个根本原则,一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为主体,一是共同富裕。

因此选项A、B、D、E正确。

市场机制的作用,会拉开收入分配的差距。

市场经济自我发展,会形成人们贫富两极分化。

可见C项错误。

23【答案】ABCD

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意义。

建国50多年的实践证明,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一个好制度。

它是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我国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

所谓民族区域自治,就是在中央政府的集中统一领导下,国内各少数民族依照有关法律法规,以聚居区为基础,建立自治地方,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享受当家做主、管理本民族事务的、综合民族和地区为一体的自治制度。

实践表明实行这项制度,获得了积极的效果。

因此选项A、B、C、D正确。

因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以承认民族差别为前提的,可见E项错误。

【答案】ABE

人民政协的性质与职能。

政治协商,就是由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以及社会各方面的代表人土,就有关国家事务和地方事务的重大问题,进行各种形式的充分讨论,集中各方面的正确意见,采取协商一致的原则,解决问题。

它是充分发扬社会主义民主、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制度,体现了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特点和优点。

因此选项A、B、E正确。

25【答案】ADE

雅尔塔体制的形成。

雅尔塔体制是指美、苏、英三大国首脑主要通过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波茨坦会议所确定的战后世界秩序和政治格局的基本蓝图,其实质是大国划分势力范围。

战后两极格局基本上是在雅尔塔体制的基础上形成的。

雅尔塔体制反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政治力量对比的状况,美洲的美国和西欧之外的苏联,占据了国际政治的中心位置,欧洲在世界政治中的中心地位丧失了、改变了。

据此分析,选项A、D、E正确。

选项B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民族解放运动高涨的结果,并不是雅尔塔体制引起的。

战后世界政治格局从雅尔塔体制到美、苏两国争夺世界霸权,有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因此C项也不正确。

26【答案】ACE

1997年7月,北约召开马德里首脑会议,决定首批接纳波兰、捷克和匈牙利加入北约。

1999年3月,这三个国家正式成为北约新成员。

至此,北约成员国已发展到19个。

因此选项A、C、E正确。

27【答案】ABCDE

1999年度国内重大时事。

1999年5月8日清晨,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悍然以数枚导弹袭击我驻南斯拉夫大使馆,造成3人死亡,20多人受伤,馆舍严重毁坏。

5月13日,江泽民在欢迎我国驻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工作人员大会上发表讲话,此讲话表明我国人民在美国霸权主义者的严重挑衅面前,我自岿然不动,继续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各项国内外的基本路线与政策。

选项A、B、C、D、E均出自讲话内容。

28【答案】CE

WTO理事长之争实质上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经济领域的斗争和妥协,其结果是新西兰前总理穆尔和泰国副总理素帕猜轮流任总干事,各三年。

选项C、E正确。

三29【答案】适应经济体制与经济增长方式两个根本性转变和扩大对外放的要求,基本完成战略性调整和改组,形成比较合理的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建立比较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经济效益明显提高,科技开发能力、市场竞争和抗御风险能力明显增强,使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更好地发挥主导作用。

1999年度党和政府的重大方针政策。

1999年9月召开的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专门研究了国企改革的问题,全会确定了国有企业到2010年的改革和发展目标,指出当前国企改革的主要要点:

基本完成战略性调整和改组,形成比较合理的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

建立比较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

提高经济效益,增强能力,使国有经济更好地发挥主导作用。

四30【答案】

(1)该命题认为在历史活动中“谋事在人”,即承认人的能动作用,这是有积极意义的。

但是认为“成事在天”,即事情的成败完全由客观必然性或某种超自然力量所决定,有宿命论和唯心史观的色彩。

(2)历史是人们自己创造的,而人们创造历史的活动受到客观条件和客观规律的制约。

人们应当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客观条件和客观规律,来实现自己的目的,获得成功。

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性与人的自觉活动的关系。

社会历史进程是客观规律的决定性与人的主体能动性的辩证统一过程。

题干中的“谋事在人”承认人在历史活动中的能动性,是对的:

“成事在天”把办成事情的原因、决定因素归结为外在于人的天意,是错误的。

回答时分三个层次:

首先指出题干中的观点合理的地方及其错误的一面;

其次说明人们创造历史的活动要受到客观条件和客观规律的制约;

最后指出人们应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社会历史规律,以实现自己的目的。

31【答案】

(1)股票是投资者投入股份公司的实际资本的代表,本身没有价值。

(2)但由于股票能获得股息收入,作为一种特殊商品进行买卖,才有一定的价格。

从理论上说,股票的价格不等于股票的票面额,也不是股票价值的货币表现,而是股息收入的资本化。

股票和股票价格的实质。

股票价格不是股票的票面额,也不是它代表的实际资本价值的货币表现,而是股息收入的资本化。

题干中的说法混淆了股票价格的实质,是不正确的。

回答时分两个层次:

首先指出股票和股票价格的实质,其次指出它们之间的关系,当股票作为一种特殊商品进行买卖流通时,就有了一定的价格。

32【答案】

(1)如果从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来说,它是一朵不结果实的花。

(2)但是,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为中国社会的进步打开了闸门,是20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

从中国革命的全过程来看,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的胜利是辛亥革命的继续和发展,这些胜利也是辛亥革命最后结出的丰硕果实。

辛亥革命的历史地位。

辛亥革命虽然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但在当时是有积极作用的。

而且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辛亥革命的继续和发展,因此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是辛亥革命最后结出的丰硕果实。

首先指出题干中说法正确的一面;

然后结合辛亥革命的作用和对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影响,指出其错误的一面。

五33【答案】

(1)唯物辨证法认为,矛盾是普遍的,存在于一切事物及全部发展过程中。

矛盾双方相互依存,互为存在的条件。

改革措施在推动社会发展的同时,不可避免地会产生某些负面效应,付出一定的代价,它与改革措施发挥的正面效应是相伴而生的。

(2)矛盾双方有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之分,二者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其主要方面规定事物的性质。

我们必须首先看到改革措施取得巨大成就这一矛盾的主要方面,充分发挥它的正面效应,同时也不要忽视矛盾的次要方面,尽量减少负面效应,促使负面效应向正面效应转化。

(3)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负面效应是改革过程中产生的新问题、新矛盾,它的出现和解决能够促使我们把改革开放不断推向纵深层次,使社会主义事业获得新的发展。

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的辨正关系及其实践意义。

题目里提示的“矛盾学说”在方法论上即指矛盾分析方法,其通俗表述是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结合的方法。

首先,指出由于正面效应与负面效应相伴而生,改革中产生的负面效应是不可避免的;

其次说明正面效应和负面效应的不同地位,并且要发展正面效应,避免负面效应;

最后,指出解决负面效应的途径,推动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34【答案】

(1)中国革命分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所要消灭的对象,是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而不是一般地消灭资本主义。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是民主革命的动力之一,团结民族资产阶级,反对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是党的一贯政策。

(2)由于中国经济的落后性,私人资本主义经济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力量,因此建国后还需要它们中一切有益于国民经济的部分存在和发展;

私人资本主义经济也有不利于国计民生的消极的一面,对此必须加以限制,而不能任其自由发展。

(3)新中国成立前夕,重申这一方针,有助于防止出现“左”的偏差,有利于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对待民族工商业的方针政策。

解答本题首先要明确“这一方针”指的是要“节制资本主义,而不是消灭资本主义”,也就是要允许资本主义相当程度的发展,又要节制资本主义的发展。

首先允许资本主义有相当程度的发展,一方面是由于近代中国,不是资本主义多了,而是少了,在经济文化十分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是有积极意义的;

另一方面,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仍然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不是一般地反对资本主义,而是只反对那部分操纵国计民生、阻碍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官僚资本主义。

其次节制资本主义的发展,一方面是因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是社会主义,在新民主主义条件下,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将越来越占主导地位,私人资本主义只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的补充;

另一方面,私人资本主义经济,都有为了追逐利润而不利于国计民生的消极的一面,对此,也必须加以限制,而不能任其自由发展。

六35【答案】

(1)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是从农村到城市、从微观到宏观、从易到难的循序渐进的改革。

(2)我国经济运行由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向市场转变,市场开始的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

(3)改革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

迅速增强了我国的综合国力;

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

(4)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选择这一目标,是因为市场经济能够促进资源优化配置,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是发展生产力的有效形式。

社会主义的经济体制改革。

第一问,结合材料1。

材料已明确指出,我国的改革性质是“市场化改革”,即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变革。

但这种改革不是也不可能一步到位,而是逐步展开的。

具体而言,其特点是从农村到城市、从微观到宏观、从易到难的循序渐进。

第二问,结合材料2。

材料说明了两个问题:

一是指令性计划的减少,二是市场调节价格已经成为各类商品价格的主要部分。

由此可见,我国经济的运行已从过去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绝大多数产品的生产已由市场调节,说明市场开始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

第三问,结合材料3。

材料说明了三个问题:

一是我国GDP和人均GDP的快速发展,是我国生产力提高的集中表现;

二是我国综合国力提高;

三是反映了人民生活方面的重大变化。

综合这三个问题,表明我国的生产力发展了,综合国力增强了,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

第四问,综合材料1、2、3,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因为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都是资源配置方式。

与计划经济相比较,市场经济能够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调动起各方面的积极性,它是发展生产力的有效形式。

选择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调整生产关系与上层建筑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方面,使之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

36【答案】

(1)90年代以来国际直接投资迅速增长,这是世界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表现。

西方五国是国际直接投资的主体,美国拥有明显优势。

(2)在全球化的过程中,民族国家的作用不管发生多大变化,它仍然是世界经济的主体。

从材料3也可看出,发达国家一方面宣扬贸易自由化,另一方面又搞贸易保护主义,说明国家维护本国利益的作用并未消失。

(3)实质是企图将全球化变为美国化。

主要原因是于美国在全球化进程中处于主导地位,拥有经济等方面的优势,并有独霸世界的战略企图。

(4)经济全球化是当世界的重要发展趋势,发展中国家是其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但现有的世界经济规则是由西方发达国家制定的,使发展中国家处于不利地位。

为改变这种状况,发展中国家应积极参与制订规则,并加快自身的发展。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第一问,从材料1中的表格可以看出,1991年到1996年世界直接投资总额发展迅速,而直接投资正是世界经济全球化的一个重要表现。

在世界直接投资的总额中,西方五国是国际直接投资的主体,而美国又占有明显优势。

第二问,从材料3中可以看出,西方国家一方面要穷国进一步开放产品和劳务市场,另一方面又通过国家法令对自己的市场实行贸易保护主义,美国政府为了本国企业的利益,一直在积极发挥作用。

这说明国家维护本国利益的作用并未消失。

第三问,结合材料1和材料4。

材料1是在国际直接投资中,美国拥有明显优势。

由此可以看出,材料4的实质是美国试图建立单极世界,千方百计想使全球化变为美国化。

究其原因,一是美国在全球化进程中处于主导地位,二是有独霸世界的战略企图。

第四问,结合材料5和材料l、3。

材料5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发展中国家愿意为全球化付出必要的代价,愿意按国际规则办事。

回答时首先要明确“发展中国家必须成为这个过程的一部分”是指发展中国家必须加入经济全球化;

其次要说明发展中国家加入经济全球化的原因及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