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乐煤矿联合试运转措施汇报.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926394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3.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永乐煤矿联合试运转措施汇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永乐煤矿联合试运转措施汇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永乐煤矿联合试运转措施汇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永乐煤矿联合试运转措施汇报.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永乐煤矿联合试运转措施汇报.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永乐煤矿联合试运转措施汇报.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永乐煤矿联合试运转措施汇报.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永乐煤矿联合试运转措施汇报.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永乐煤矿联合试运转措施汇报.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永乐煤矿联合试运转措施汇报.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永乐煤矿联合试运转措施汇报.docx

《永乐煤矿联合试运转措施汇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永乐煤矿联合试运转措施汇报.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永乐煤矿联合试运转措施汇报.docx

永乐煤矿联合试运转措施汇报

永乐煤矿联合试运转<验收)方案汇报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

大家好!

首先我代表永乐煤矿向各位领导、各位专家莅临我矿检查指导工作表示热烈的欢迎!

永乐煤矿在建设期间得到了榆阳区煤炭局、榆林市能源局、陕西省煤炭局、陕西煤矿安全监察局和榆林分局、市国土资源局、省国土资源厅等上级部门和兄弟单位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永乐煤矿是由陕西省人民政府以陕政函<2007)167号文件批复的煤炭资源整合矿井,该矿地处榆阳区牛家梁镇常乐堡村,距市区约14km,整合后井田面积4.6689km2,地质储量43.96Mt,可采储量27.42Mt,矿井开采设计方案由陕西华雁工程设计咨询有限责任公司设计。

批复设计生产能力为0.60Mt/a,矿井服务年限35年。

永乐煤矿可采煤层3#煤,平均厚度6.05m,该煤层为低灰低硫,高发热值的优质气化煤,3#煤为易自燃煤层,发火期为3~6个月,经监测煤层具有爆炸危险性,该矿井为低瓦斯矿井。

矿井采用斜井、立井混合开拓方式。

主斜井担负进风、煤炭运输和材料运输,副立井担负进风和人员运送,回风立井为矿井的专用回风井。

矿井布置采12留8条带式采煤工作面,采煤方法为综掘机落煤,工作面采用刮板运输,顺槽采用刮板运输机转载,胶带输送机运输,主斜井采用胶带输送机运输。

顶板管理采用锚杆加锚索支护。

井下布置两个掘进工作面,以保证矿井的生产接续和三量平衡。

矿井工业广场分为生产区和生活办公区,即:

生产区场地设立筛分车间、修理车间、压风系统、10KV变电所、绞车房、热风炉、联合建筑等配套设施,生活办公区场地设置办公楼、职工宿舍楼、多功能厅等配套设施。

 

第一部分永乐煤矿工程批准及建设情况

第一章工程批复情况

一、2007年11月省政府以陕政函<2007)167号文件批复永乐煤矿为煤炭资源整合矿井。

二、2008年3月陕西省国土资源厅以陕国土资矿采划<2008)36号文件批复,矿区范围由8个拐点圈定,矿区面积4.6698km2.

三、陕西省煤炭工业局以陕煤局发<2009)115号文件对永乐煤矿资源整合开采设计方案进行批复。

四、陕西煤矿安全监察局以陕煤安局发<2018)55号文件对永乐煤矿资源整合实施与方案、安全设施设计进行批复。

五、榆林市卫生局以榆政卫发<2018)640号对永乐煤矿资源整合工程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进行批复。

六、榆林市环保局以榆政环发<2018)222号文件对永乐煤矿资源工程0.60Mt/a,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进行批复。

七、榆林市水保监督总站以榆市水监函<2009)15号文件对永乐煤矿资源整合工程水土保持与方案进行批复。

八、陕西省国土资源厅以陕国土资采评备字[2018]80号证明永乐煤矿矿业权评估报告备案。

九、陕西省国土资源厅于2018年6月为永乐煤矿颁发了采矿许可证,证号:

C610000************4074。

十、榆林市榆阳区以榆区煤发<2018)55号文件对永乐煤矿开工报告进行批复。

第二章工程建设情况

永乐煤矿建设工程于2018年5月开工,现单位工程已全部竣工,硬件软件到位,已具备联合试运转条件。

一、开拓、生产系统

1、主斜井:

长度610M,坡度15.5°,半圆拱、混凝土砌碹、锚喷支护,净段面16.8㎡,已竣工。

2、副立井深度128.64m,砌碹支护,断面积12.56㎡<利用原有主立井)。

3、回风立井深度128.02m,砌碹支护,断面积12.56㎡<利用原有风立井)。

4、主运大巷新开拓200m,锚喷支护,断面积15m2。

5、辅运大巷新开拓200m,锚喷支护,断面积15m2。

6、回风大巷新开拓200m,锚喷支护,断面积15m2。

7、井下变电所、水泵房、井下消防材料库、修理硐室、煤仓等已按设计要求竣工。

8、运输顺槽、材料运输顺槽、回风顺槽均为470m,切眼100m,金属锚杆支护,已竣工。

9、3101首采工作面已形成,井下各安全设施全部建成投用。

二、地面建筑及安全设施

1、工业广场建有筛分楼、10KV变电所、压风机房、400m³消防水池、联合建筑楼、地面消防材料库240m2、机修车间和生活用水池。

2、办公楼5层、风机房、地面消防和生活水池和污水处理站。

3、在联合建筑2楼安装了KJ110N型安全监测监控系统主机,KJ331型人员定位系统主机,DDK型程控交换机通信联网系统主机。

三、采掘系统

1、掘进:

在3101接续工作面安排3103运输顺槽和3103材料运输顺槽两个综掘工作面,综掘机型号为EDZ160.

2、采煤:

3101采煤工作面为永乐煤矿首采工作面,工作面走向长度1340M,倾斜长度100M,煤层厚度5.2M,工作面安装一台综掘进机以掘代采,锚杆加锚索支护,工作面运煤为40T刮板机运输机运煤,顺槽采用胶带输送机运煤,符合设计要求。

四、供电系统

1、矿井供电、电源

矿井采用双回路供电,电源引自什拉滩开闭所不同母线段,经双回LGJ-185架空线,分别进入工业广场10KV变电所。

2、工业广场供电

主斜井、副立井工业广场各设一座10KV变电所分别向地面不同用电点供电。

五、提升、运输系统

1、主提升系统

主斜井倾角16°,安装一台<套)DTL100/450/2×250型带式输送机,担负原煤提升任务,主斜井上部平台安装一台JK-2型绞车,主提升斜井为机轨合一巷道,同时承担设备大件和材料运输。

运输顺槽采用DSJ120/63/2×125型阻燃型胶带输送机运煤至井底煤仓。

2、辅助提升系统

副立井126m,安装两台GLG0.5/1/1G型单层双罐笼,担负人员运输,提升机选用2JPK-1.6型缠绕提升机一台,提升电力功率80KW,该提升机各种保护齐全,可满足矿井人员运送。

六、通风系统

矿井采用中央并列式通风系统,抽出式通风方式进行通风,主斜井、副立井进风,回风立井回风,井下掘进工作面采用局扇压入式通风。

井下水泵房、消防材料库、等候硐室等形成独立通风,井下信号硐室、调度室、急救室不超过6M,为扩散通风,井下中央变电所设置在进风流中,符合规程规定。

主要通风设施有风桥、风门、调节风门、风窗、测风站、挡风墙、隔爆水棚和回风立井井口防爆盖等设施。

回风立井地面安装两台FBCDZN0-24/2*280型矿用防爆对旋轴流通风机,一台工作,一台备用,每台风机的电机功率为2*280KW。

两台风机的切换不超过10min,反风时,进行风机反转,时间不超过10min,矿井正常通风量为102m³/s,反风量大于正常风量的40%以上,符合规程规定。

七、供水、排水系统

1、矿井建有两口深井,深度75m,工业场地和生活用水为350m3/d左右,井下用水510m3/d左右,目前的两口深井可满足地面生产、生活、消防和井下洒水降尘、消防、生产用水。

矿井采用生活、消防水池共用,斜井建设一座长方形水池,容积2*400m³,立井建两座长方形水池,容积2*400m³。

井下的洒水除尘用水可用工业污水经处理,净化后供井下使用。

两口深井安装两台IS80-250A型水泵,满足井下和地面用水。

井下主排水泵及水仓联合布置在立井井底,水仓容积各为629m³,水泵房安装三台150D-30×7型水泵,一备一用一检修,吸水管规格φ168*5mm,排水管规格为φ159*5mm.矿井正常涌水量56m³/h,井下最大涌水量88m³/h,井下最大涌水量时,两台水泵和管路同时工作,确保矿井安全,符合规程规定。

第三章矿井安全设施建设情况

一、瓦斯防治系统

永乐煤矿瓦斯鉴定结果表明,矿井相对瓦斯涌出量0.87m³/t,矿井CO2涌出量0.13m³/min,属低瓦斯矿井。

瓦斯防治措施

1、加强“一通三防”管理,有效的稀释生产过程中的各种有害气体。

2、防止局部瓦斯积聚,采煤工作面上隅角、掘进工作面和局部积聚地点加强监测检查,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瓦斯积聚。

3、杜绝引爆火源,加强机电设备管理,不允许出现失爆。

井下电气焊严格控制,确需在井下进行电气焊时,必须制定严密的安全措施。

4、加强局部通风管理,采取挂牌包机制,局部通风机运行情况和监控系统联网,随时掌握各掘进头局扇的运行情况,防止无风和微风作业,实现风电闭锁、瓦斯电闭锁和双风机双电源。

5、本矿装备监测监控系统,防止瓦斯超限。

二、防灭火系统

经检测和临近矿掌握的情况,永乐煤矿开采的3#煤为易自燃煤层,煤层具有爆炸危险性,必须采取相应的方案和强有力的措施防止煤层、煤炭自燃。

防止煤炭自燃的措施:

1、工作面后退式开采,减少采空区漏风。

2、每一条带采空后,沿两端顺槽及时封闭。

3、尽量减少工作面和采空区浮煤堆积,提高回采率。

4、加强监测,设置束管,及时掌握采空区的发火情况。

本矿采用JSG-7-5型束管检测系统,采集和分析发火趋势,提出发火报警,采取强力措施。

5、喷洒阻化剂,设置阻化剂喷射泵,型号BH-40/2.5一台,及时喷射阻化剂,防止自燃。

6、注氮,设置型号为DT-400/8注氮机一台,必要时注入惰性气体,防止煤炭自燃。

三、粉尘防治系统

保护井下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确保安全生产。

1、建立完善的防尘系统,制定严格的防治煤层管理制度,采取有效的防止措施,使矿井的综合防尘符合国家和行业的有关规定,促进生产发展。

2、采掘工作面采用湿式钻眼,坚持使用水炮泥,放炮前后喷雾洒水,及时冲洗巷帮。

3、通风除尘,净化风流,设立水幕。

4、采掘隔煤内外喷雾必须灵活可靠好用。

5、各转载点、煤仓卸煤处喷雾洒水降尘。

6、采掘一线和运输作业人员佩戴防尘口罩。

四、矿压及顶板管理

1、永乐煤矿为保水采煤法,工作面采用条带式采12留8的开采方案,井下主要巷道和回采工作面锚杆加锚索支护,并安设顶板离层仪和顶板压力观测仪,随时掌握顶板来压情况,顶板压力观测仪与监控系统联网运行。

2、条带式回采工作面的隔离煤柱安排专人观察,根据实际情况可适当缩小开采跨度,确保安全。

3、及时敲帮问顶,严禁空顶作业。

4、安全出口用单体液压支柱加Ⅱ型梁支护,保持两个出口畅通。

5、掘进工作面按规定及时支护,构造变化地带采取相应的支护措施。

五、“六大系统”建设情况

根据国发23号文件和上级有关规定,目前我矿的“五大系统”已经完成,紧急避险系统正在建设中。

<一)、监测监控系统

1、检测监控按照《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及检测仪器使用管理规范》

2、安装的监测监控系统型号为KJ110N符合《煤矿安全监控系统通用技术要求》

监测监控系统的各配套设备与安全标志证书中所列产品一致。

3、甲烷、馈电、设备开停、风压、风速、一氧化碳、烟雾、温度、风门、风筒等传感器的安装数量、地点和位置符合《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及检测仪器使用管理规范》

我矿中心站设在联合建筑二楼装备2套主机,1套使用、1套备用<双机热备),监测监控系统设立9个分站,<其中,地面1套,井下8套),可满足使用。

确保系统24小时不间断运行。

各类传感器统计表

传感器种类

传感器数量

符号

传感器种类

传感器

数量

符号

瓦斯传感器

13

W

一氧化碳

传感器

9

CO

温度传感器

6

T

负压传感器

3

P

风速传感器

7

V

水位传感器

1

S

设备开停

传感器

12

KT

风门开启

传感器

1

FM

馈电状态

传感器

3

KG

烟雾传感器

3

YW

风筒传感器

2

FT

粉尘传感器

7

FC

顶板压力

传感器

1

DB

瓦斯断电仪

2

WD

二氧化碳传

感器

2

CO2

电流变送器

6

A~

电压变送器

1

V~

功率变送器

3

PW

氧气

2

O2

声光报警

2

分站

17

4、按规定对传感器定期调校,保证监测数据准确可靠。

5、监测监控系统在瓦斯超限后可自动切断被控设备的电源并保持闭锁状态。

6、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地面中心站执行24小时值班制度,值班应在矿调度室内,能够及时做好应急处置工作。

7、煤矿安全监测监控系统能对紧急避险设施外和避难硐室内的甲烷和一氧化碳浓度等环境参数进行实时监测。

<二)、人员定位

1、煤矿设置人员定位系统型号为KJ271,设立分站21个,人员定位系统按照《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使用与管理规范》

2、人员定位能满足《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通用技术条件》

3、所有入井人员携带识别卡<或具备定位功能的无线通讯设备)。

4、矿井各个人员出入井口、重点区域出/入口、限制区域等地点应设置分站,能满足监测携卡人员出/入井、出/入重点区域、出/入限制区域的要求;巷道分支处应设置分站,并能满足监测携卡人员出、入方向的要求。

5、矿井调度室设置人员定位系统地面中心站,并设立显示设备,显示井下人员位置等,执行24小时值班制度。

6、煤矿紧急避险设施入口和出口分别设置人员定位系统分站,对进、出安全避险设施的人员进行实时监测。

<三)、紧急避险系统

1、煤矿企业按照《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管理暂行规定》建设完善紧急避险系统。

2、紧急避险系统与矿井安全监测监控、人员定位、压风自救、供水施救、通信联络等系统相连接,形成井下整体安全避险系统。

3、紧急避险设施具备安全防护、氧气供给保障、有害气体去除、环境监测、通讯、照明、动力供应、人员生存保障等基本功能,在无任何外界支持的条件下额定防护时间不低于96小时。

4、紧急避险设施的容量可满足服务区域所有人员紧急避险需要,包括生产人员、管理人员及可能出现的其他临时人员,并有一定的备用系数。

5、紧急避险设施的设置要与矿井避灾路线相结合,紧急避险设施应有清晰、醒目的标识。

6、紧急避险系统随井下采掘系统的变化及时调整和补充完善,包括紧急避险设施、配套系统、避灾线路和应急预案等。

7、紧急避险设施的配套设备符合相关标准的规定,纳入安全标识管理的应取得煤矿矿用产品安全标志。

可移动式救生舱符合相关规定,我矿已联系购置现成的紧急避险舱。

<四)、压风自救系统

1、压风系统按照在灾变期间能够向所有采掘作业地点提供压风供气的要求和压风自救系统的要求。

斜井工业广场设置两台MLGF-12/8G型空气压缩机,符合设计要求。

2、压风自救系统的管路规格为:

为φ108毫M;其他巷道为φ75毫M。

采掘工作面为φ75毫M。

3、所有矿井采区避灾路线上均已敷设压风管路,并设置供气阀门,间隔不大于200M。

4、在主送气管路中安装集水放水器。

在供气管路进入与自救装置连接处,加装开关和汽水分离器,压风自救系统阀门安装齐全,保证系统正常使用。

5、压风自救装置符合《矿井压风自救装置技术条件》

压风自救装置具有减压、节流、消噪声、过滤和开关等功能,零部件的连接应牢固、可靠,不得存在无风、漏风或自救袋破损长度超过5毫M的现象。

6、压风自救装置的操作简单、快捷、可靠。

避灾人员在使用压风自救装置时,感到舒适、无刺痛和压迫感。

压风自救系统适用的压风管道供气压力为0.3~0.7兆帕。

压风自救装置工作时的噪声应不大于85分贝。

7、压风自救装置安装在采掘工作面巷道内的压缩空气管道上,安装在支护良好、没有杂物堆的人行道侧,管路安装高度便于现场人员自救应用。

8、压风管路接入避难硐室和救生舱,并设置供气阀门,接入的矿井压风管路设减压、消音、过滤装置和控制阀,压风出口压力在0.1~0.3兆帕之间,供风量不低于0.2m3/分·人,连续噪声不大于70分贝。

9、井下压风管路敷设牢固平直,防止灾变破坏。

进入避难硐室和救生舱前20M的管路采取保护措施。

<五)、供水施救系统

1、永乐煤矿已建设完善的供水施救系统。

2、供水水源应引自立井消防水池,水源可靠,水量满足和地面供水管网形成系统。

供水管路已安装完毕,并设置供水阀门。

3、矿井供水管路接入紧急避险设施,并设置供水阀,水量和水压满足额定数量人员避险时的需要,接入避难硐室和救生舱前的20M供水管路采取保护措施。

4、供水施救系统能在紧急情况下为避险人员供水、输送营养液提供条件。

<六)、通信联络系统

1、在主副井绞车房、变电所、主风机房、井下调度室、中央变电所、水泵房等主要机电设备硐室以及采掘工作面,安设电话。

井下避险设施内、井下主要水泵房、井下中央变电所、爆破时撤离人员集中地点等,设有直通矿调度室的电话。

2、掘进工作面距端头30M~50M范围内,安设电话一部,采煤工作面距两端10M~20M范围内,安设电话一部,在顺槽中部安设电话。

3、机房及入井通信电缆的入井口处有防雷接地装置及设施。

六、安全管理机构及安全管理状况

1、矿井设立了专职安全机构,坚持安全第一的管理理念,坚持、管理、装备培训三并重的原则,编制了《永乐煤矿各项管理制度汇编》、《永乐煤矿各工作操作规程汇编》、《永乐煤矿安全生产责任制》、《永乐煤矿岗位责任制》。

特殊作业人员已全部经过培训,取得了合格证,做到持证上岗,个工作作业人员的岗前技术培训已基本完成。

2、永乐煤矿共设置八个职能科室,即:

生产科、机电科、安全环保科、工程部、调度室、供销科、财务科、综合办公室,现有管理人员45人,其中技术人员16人,全矿在籍人数390人。

七、矿上救护及应急处置

1、矿井应急救援任务由榆林市矿山救护队承担,并与该队订立了长期的救护协议,每年一次年审,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的规定,可满足矿山事故救援的要求。

2、按照安全设施设计的要求,成立了辅助矿山救护队,共有10人组成,办公地点、培训、人员已落实,并按规定装备了仪器仪表,确保矿井一般事故的救护处置。

3、矿井编制了各种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在联合试运转期间进行演练和完善。

八、其他各项准备工作

1、目前各主体工程已全部竣工,主要的安装工程已经完成,各设备已进行单机调式,已具备联合试运转条件。

2、各项安全设施已具备,已通过内部自检,以确保在联合试运转期间的安全。

3、管理机构、人员配置、岗前培训、职业卫生、劳动防护已经到位,在联合试运转期间对井下各系统、各设施和设备进行考验和调整,出现问题停止作业,限期整改,对于重大的安全隐患立即整改,进一步完善各项规章制度,确保联合试运转安全、稳定顺利进行,申请联合试运转时间为6个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