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读3施工现场10起重与运输11827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926794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78.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选读3施工现场10起重与运输11827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选读3施工现场10起重与运输11827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选读3施工现场10起重与运输11827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选读3施工现场10起重与运输11827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选读3施工现场10起重与运输11827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选读3施工现场10起重与运输11827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1页
选读3施工现场10起重与运输11827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1页
选读3施工现场10起重与运输11827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1页
选读3施工现场10起重与运输11827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1页
选读3施工现场10起重与运输11827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1页
选读3施工现场10起重与运输11827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1页
选读3施工现场10起重与运输11827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1页
选读3施工现场10起重与运输11827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1页
选读3施工现场10起重与运输11827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1页
选读3施工现场10起重与运输11827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1页
选读3施工现场10起重与运输11827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1页
选读3施工现场10起重与运输11827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1页
选读3施工现场10起重与运输11827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1页
选读3施工现场10起重与运输11827Word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1页
选读3施工现场10起重与运输11827Word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选读3施工现场10起重与运输11827Word下载.docx

《选读3施工现场10起重与运输11827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选读3施工现场10起重与运输11827Word下载.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选读3施工现场10起重与运输11827Word下载.docx

  JGJ33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

  SDJ276架空电力线外爆压接施工工艺规程

  SDJ277架空电力线内爆压接施工工艺规程

  TJ36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国务院令1989第44号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放射防护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1989—10—24

  3施工现场

  3.1总则 

3.1.2临时建筑工程应有设计,并经审核批准后方可施工;

竣工后经验收合格方可使用;

使用中应定期进行检查维修。

  3.1.3施工现场的排水设施应全面规划。

排水沟的截面及坡度应经计算确定,其设置位置不得妨碍交通。

凡有可能承载荷重的排水沟均应设盖板或敷设涵管,盖板的厚度或涵管的大小和埋设深度应经计算确定。

排水沟及涵管应保持畅通。

  3.1.6生活区与施工现场应隔开。

非工作需要的人员不得在现场住宿。

与施工无关的人员不得进入施工现场。

  3.1.9凡在有粉尘或有害气体的室内或容器内作业,均应设除尘、通风或净化装置,并配备足够的劳动保护用品。

  3.1.10下坑井、隧道、深沟内工作前,必须先检查其内是否积聚有可燃、有毒或可能引起窒息的气体,如有异常,必须认真排除,在确认可靠后,方可进入作业。

  3.2道路

  3.2.1施工现场的道路应坚实、平坦,并应尽量避免与铁路交叉;

主厂房周围的道路应筑成环形的并与附属建筑物的道路连通。

双车道的宽度不得小于6M,单车道的宽度不得小于3.5m;

在栈桥或架空管线下方的道路,其通行空间的高度不得小于5m。

道路两则应有排水沟。

各种器材、废料等应堆放在排水沟外侧0.5m以外。

  3.2.2运输道路应尽量减少弯道和交叉。

载重汽车的弯道半径一般不得小于15m,特殊情况下不得小于10m,并应有良好的瞭望条件。

3.2.7现场的机动车辆应限速行驶,时速一般不得超过15km。

路面应设交通指示标志,危险地区应设“危险”、“禁止通行”等警告标志,夜间应设红灯示警。

场地狭小、运输繁忙的地点应设临时交通指挥。

  3.3材料、设备的堆放及保管

  3.3.4易燃易爆物品、有毒物品及射源等应分别存放在普通仓库隔离的专用仓库内,并按有关规定严格管理。

汽油、酒精、油漆及其稀释剂等挥发性易燃物品应密封存放。

  3.3.5酸类及有害人体健康的物品应放在专设的库房内或场地上,并做出标记。

库房应强制通风。

  3.3.6有车辆出入的仓库,其主要通道的宽度不得小于2.5m;

各材料堆之间的通道不得小于1.5m。

  4防火防爆

  4.0.1施工现场及生活区宜设独立电源的消防网。

  4.0.2消防管道的管径及消防水的扬程应满足施工期最高消防点的需要。

  4.0.3室外消防栓应根据建筑物的耐火等级和密集程度布设,一般每隔120m应设置一个。

仓库、宿舍、加工场地及重要设备旁应有相应的灭火器材,一般按建筑面积每120m2设置灭火器一个。

  4.0.4消防设施应有防雨、防冻措施,并定期进行检查、试验,确保消防水畅通、灭火器有效。

  4.0.5消防水带、灭火器、砂桶(箱、袋)、斧、锹、钩子等消防器材应放置在明显、易取处,不得任意移动或遮盖,严禁挪作他用。

  4.0.6办公室、工具房、休息室、宿舍等房屋内严禁存放易燃、易爆物品。

  4.0.7在油库、木工间及易燃、易爆物品仓库等易燃、易爆场所严禁吸烟,设“严禁烟火”的明显标志,并采取相应的防火措施。

  4.0.8在易燃、易爆区周围动用明火或进行可能产生火花的作业时,必须办理动火工作票,经有关部门批准,并采取相应措施方可进行。

  4.0.10氧气、乙炔、汽油等危险品仓库应有避雷及防静电接地设施,屋面应采用轻型结构,并设置气窗及底窗,门、窗应向外开启。

  4.0.11运输易燃、易爆等危险物品,应按当地公安部门的有关规定申请,经批准后方可进行。

  4.0.14采用易燃材料搭设的临时建筑应有相应的防火措施。

  4.0.15各类建筑之间的防火安全距离应满足GBJ16的规定。

  4.0.16挥发性的易燃材料不得装在敞口容器内或存放在普通仓库内。

  4.0.17装过挥发性油剂及其他易燃物质的容器,应及时退库,并保存在距建(构)筑物不小于25m的单独隔离场所。

  4.0.18装过挥发性油剂及其他易燃物质的容器未经采取措施,严禁用电焊或火焊进行焊接或切割。

  4.0.19闪点在45℃以下的桶装易燃液体不得露天存放。

必须少量存放时,在炎热季节应严防曝晒并采取降温措施。

5文明施工

  5.1施工准备阶段

  5.1.1施工组织设计中必须有明确的安全、文明施工内容和要求。

5.1.4总平面布置中应有废料、垃圾及临时弃土堆放场,并应做到定期清理。

5.1.10主厂房内必须设置垃圾通道或活动垃圾箱,并每天有专人清理。

  5.1.11主厂房及施工现场应设置水冲式或“干式”厕所,并有专人每天清扫。

  5.1.12场区文明施工标志、重点防火部位标志及紧急救护标志等应醒目、齐全。

5.2工程施工阶段

5.2.3工序安排应合理,衔接紧密,配合得当。

上道工序交给下道工序的必须是干净、整洁、工艺符合要求的工作面。

  5.2.4施工场所应保持整洁,垃圾或废料应及时清除,做到“工完、料尽、场地清”。

 

5.2.7未经批准,不得任意在设备、结构、墙板或楼板上开孔或焊接临时结构。

  5.2.8起重用钢丝绳在作业完毕后必须及时收回,不得乱堆乱放。

  5.2.9保温材料应随用随运,施工中应有防止散落的措施,每天完工后必须清理现场。

  5.2.10氧气带、乙炔带及电源线应规范布置,工作结束应及时盘绕回收。

  5.2.11施工现场的安全施工设施、文明施工设施及消防设施严禁乱拆乱动。

5.2.13施工人员应有成品保护意识,严禁乱拆、乱拿和乱涂乱沫。

  5.3启动验收阶段

  5.3.2屋顶密封不漏水,厂房内地面及墙面施工完,地沟内部已清理干净,盖板齐全、平整;

平台、栏杆安装完善;

保温、油漆工作结束。

  5.3.3设备、管道表面擦洗干净,物显本色;

屏柜内无积灰,柜门关严;

阀门、设备全部挂牌;

各类管道、箱及电气设备应消灭七漏(漏煤、漏灰、漏烟、漏风、漏汽、漏水、漏电)。

6施工用电

  6.1总则

  6.1.1施工用电的布设应按已批准的施工组织设计进行,并符合当地供电部门的有关规定。

  6.1.2施工用电设施应有设计并经有关部门审核批准方可施工,竣工后应经验收合格方可投入使用。

  6.1.3施工用电设施安装完毕后,应有完整的系统图、布置图等竣工资料。

施工用电应明确管理机构并由专业班组负责运行及维护。

严禁非电工拆、装施工用电设施。

  6.1.4参加施工用电设施运行及维护的人员应熟练掌握触电急救法和人工呼吸法。

  6.2施工用电设施

  6.2.135kV及以下施工用电变压器的户外布置:

  1变压器采用柱上安装时,其底部距地面的高度不得小于2.5m;

变压器安装应平稳牢固,腰栏距带电部分的距离不得小于0.2m。

  2变压器在地面安装时,应装设在不低于0.5m的高台上,并设置高度不低于1.7m的栅栏。

带电部分到栅栏的安全净距,10kV及以下的应不小于1m,35kV的应不小于1.2m。

在栅栏的明显部位应悬挂“止步、高压危险”的警告牌。

  3变压器中性点及外壳接地连接点的导电接触面应接触良好,连接应牢固可靠,接地电阻不得大于4Ω。

6.2.5低压架空线路一般不得采用裸线;

采用铝或铜绞线时,导线截面积不得小于16mm2。

  6.2.6低压架空线路采用绝缘线时,架设高度不得低于2.5m;

交通要道及车辆通行处,架设高度不得低于5m;

其他情况下的架设高度应满足表6.2.6-1~表6.2.6-3的要求。

表6.2.6-1线路交叉时的最小垂直距离

表6.2.6-2架空导线与地面的最小距离

表6.2.6-3边导线在最大风偏时与构筑物之间的最小水平距离

  6.2.8几种线路同杆架设时,高压线必须位于低压线上方,电力线必须位于弱电线上方。

线间距离应满足表6.2.8的要求。

表6.2.8同杆线路最小距离m

6.2.9通信、广播等弱电线路与电力线路同杆架设时,弱电线路应悬挂在钢线上,悬挂点的间距不得大于1m,钢线应接地。

  6.2.10现场直埋电缆的走向应按施工总平面布置图的规定,沿主道路、组合场、固定的构筑物等的边缘直接埋设,埋深不得小于0.7m;

转弯处应在地面上设明显标志;

通过道路时应采用保护套管,管径不得小于电缆外径的1.5倍,且不得小于100mm。

电缆沿构筑物架空敷设时,其高度不得低于2m。

电缆接头处应有防水和防止触电的措施。

  6.2.11现场集中控制的开关柜或配电箱的设置地点应平整,不得被水淹或土埋,并应防止碰撞和物体打击。

开关柜或配电箱附近不得堆放杂物。

  6.2.12开关柜或配电箱应坚固,其结构应具备防火、防雨的功能。

箱、柜内的配线应绝缘良好,排列整齐,绑扎成束并固定牢固。

导线剥头不得过长,压接应牢固。

盘面操作部位不得有带电体明露。

  6.2.13导线进出开关柜或配电箱的线段应加强绝缘并采取固定措施。

  6.2.14杆上或杆旁装设的配电箱应安装牢固并便于操作和维修;

引下线应穿管敷设并做防水弯。

  6.2.15配电箱必须装设漏电保护器,做到一机一闸一保。

  6.2.16用电设备的电源引线长度不得大于5m。

距离大于5m时应设便携式电源箱或卷线轴;

便携式电源箱或卷线轴至固定式开关柜或配电箱之间的引线长度不得大于40m,且应用橡胶软电缆。

  6.2.17施工用电的运行及维护班组应配备足够的绝缘工具。

绝缘工具应定期进行试验,试验周期及要求见表6.2.17。

表6.2.17常用电气绝缘工具试验要求

  6.2.18电气设备附近应配备适用于扑灭电气火灾的消防器材。

发生电气火灾时,应首先切断电源。

  6.3施工用电及照明

  6.3.1电气设备不得超铭牌使用,闸刀型电源开关严禁带负荷拉闸。

  6.3.2多路电源开关柜或配电箱应采用密封式的,开关旁应标明负荷名称,单相闸刀开关应标明电压。

  6.3.3不同电压的插座与插头应选用不同的结构,严禁用单相三孔插座代替三相插座。

单相插座应标明电压等级。

  6.3.4严禁将电线直接勾挂在闸刀上或直接插入插座内使用。

  6.3.5手动操作开启式空气开关、闸刀开关及管形熔断器时,应戴绝缘手套或使用绝缘工具。

  6.3.6热元件和熔断器的容量应满足被保护设备的要求。

熔丝应有保护罩。

管形熔断器不得无管使用。

熔丝不得削小使用。

严禁用其他金属丝代替熔丝。

  6.3.8连接电动机械与电动工具的电气回路应设开关或插座,并应有保护装置。

移动式电动机械应使用橡胶软电缆。

严禁一个开关接两台及两台以上的电动设备。

  6.3.9现场的临时照明线路应相对固定,并经常检查、维修。

照明灯具的悬挂高度应不低于2.5m,并不得任意挪动;

低于2.5m时应设保护罩。

  6.3.10在有爆炸危险的场所及危险品仓库内应采用防爆型电气设备和照明灯具,开关必须装在室外。

在散发大量蒸汽、气体和粉尘的场所,应采用密闭型电气设备。

在坑井、沟道、沉箱内及独立的高层构筑物上,应备有独立电源的照明。

  6.3.11碘钨灯等特殊照明灯的金属支架应稳固,并采取接地或接零保护;

支架不得带电移动。

  6.3.12电源线路不得接近热源或直接绑挂在金属构件上,不得架设在脚手架上。

  6.3.13工棚内的照明线应固定在绝缘子上,距建筑物的墙面或顶棚不得小于2.5cm。

穿墙时应套绝缘套管。

管、槽内的电线不得有接头。

  6.3.14行灯的电压不得超过36V,潮湿场所、金属容器及管道内的行灯电压不得超过12V。

行灯应有保护罩,其电源线应使用橡胶软电缆。

  6.3.18电动机械及照明设备拆除后不得留有可能带电的部分。

  6.3.19在对地电压250V以下的低压电气网络上带电作业时:

  1被拆除或接入的线路,必须不带任何负荷。

  2相间及相对地应有足够的距离,并能满足工作人员及操作工具不致同时触及不同相导体的要求。

  3应有可靠的绝缘措施。

  4应设专人监护。

  5必须办理安全施工作业票。

  

6.4接地及接零

  6.4.1对地电压在127V及以上的下列电气设备及设施均应装设接地或接零保护:

  1发电机、电动机、电焊机及变压器的金属外壳。

  2开关及其传动装置的金属底座或外壳。

  3电流互感器的二次绕组。

  4配电盘、控制盘的外壳。

  5配电装置的金属架构、带电设备周围的金属栅栏。

  6高压绝缘子及套管的金属底座。

  7电缆接头盒的外壳及电缆的金属外皮。

  8吊车的轨道及铆工、焊工、铁工等的工作平台。

  9架空线路的金属杆塔。

  10室内外配线的金属管道。

  11铁制的集装箱式办公室、休息室及工具间。

  6.4.2中性点不接地系统中的电气设备应采用接地保护,接地线应接至接地网上;

总容量为100kVA及以上的系统,接地网的接地电阻不得大于4Ω;

总容量为100kVA以下的系统,接地网的接地电阻不得大于10Ω。

  6.4.3当施工现场采用低压侧为380/220V中性点直接接地的变压器时,应按GB50194的规定,采用工作零线和保护零线分开的接零保护。

  6.4.4用电设备的保护零线或保护地线应并联接地,严禁串联接地。

  6.4.5接零保护的规定:

  1架空线零线的终端、总配电盘及区域配电箱的零线应重复接地,接地电阻不得大于10Ω。

  2起重机轨道接零后,应再重复接地。

  3接引至电气设备的工作零线与保护零线必须分开,保护零线严禁接任何开关或熔断器。

  4接引至移动式和手提式电动机具的保护零线必须用软铜绞线,其截面积一般不得小于相线截面积的三分之一,且不得小于1.5mm2。

  6.4.6地线及零线的连接应采用焊接、压接或螺栓连接等方法。

若采用缠绕法时,必须按照电线对接、搭接地的工艺要求进行,严禁简单缠绕或勾挂。

  6.4.7采用接零保护的单相220V电气设备,应设单独的保护零线,不得利用设备自身的工作零线兼作保护零线。

  6.4.8同一系统中的电气设备,严禁一部分采用接地保护,另一部分采用接零保护。

  6.4.9使用外借电源时,电气设备所采用的保护方式应与外借电源系统中的保护方式一致。

  6.4.10起重机械行驶的轨道两端应设接地装置。

轨道较长时,每隔20m应补设一组接地装置,接地电阻不得大于4Ω。

  6.4.11严禁利用易燃易爆气体或液体管道作为接地装置的自然接地体。

  6.4.12施工现场防雷接地的设置:

  1高度在20m及以上的金属井字架、钢脚手架、机具、烟囱及水塔等均应设置防雷设施。

避雷针的接地电阻不得大于10Ω。

组立起的构架应及时接地。

  2独立避雷针的接地线与电力接地网、道路边缘、建筑物出入口的距离不得小于3m。

  3防雷接地装置采用圆钢时,其直径不得小于16mm;

采用扁钢时,其厚度不得小于4mm、截面积不得小于160mm2。

  6.4.13在有爆炸危险场所的电气设备,其正常不带电部分必须可靠地接地或接零。

  6.4.14在有爆炸危险的场所,严禁利用金属管道、构筑物的金属构架及电气线路的工作零线作为接地线或接零线用。

  6.4.15下列设施必须采取防静电接地措施:

  1用于加工、储存及运输各种易燃易爆液体、气体或粉末的设备。

  2施工现场及车间内连接成整体的氧气管道及乙炔管道。

  6.5施工用电管理

  6.5.1施工用电系统投入运行前,应建立管理机构,设立运行、维修专业班组并明确职责及管理范围。

 6.5.3凡需接引或变动较大的负荷时,应事先向用电管理机构提出申请,经批准后由运行班组进行接引或变动。

接引或变动前应对设备做好电气检查记录。

进行接引或变动电源工作必须办理工作票并设监护人。

6.5.5配电室、开关柜及配电箱应加锁、设警告标志,并设置干粉灭火器等消防器材。

  7季节性施工

  7.1夏季、雨汛期施工

  7.1.2各种高层建筑及高架施工机具的避雷装置均应在雷雨季前进行全面检查,并进行接地电阻测定。

  7.1.3台风和汛期到来之前,施工现场及生活区的临建设施及高架机械均应进行维修和加固,防汛器材应及早准备。

  7.1.4暴雨、台风、汛期后,应对临建设施、脚手架、机电设备、电源线路等进行检查并及时维修加固。

有严重险情的应立即排除。

  7.1.5机电设备及配电系统应按有关规定进行绝缘检查和接地电阻测定。

  7.2冬季施工

  7.2.1入冬之前,主厂房临时端、固定端、屋顶以及门窗孔洞应及早封闭。

  7.2.2对消防器具应进行全面检查,对消防设施应做好保温防冻措施。

  7.2.3对取暖设施应进行全面检查并加强用火管理,及时清除火源周围的易燃物。

  7.2.4现场道路以及脚手架、跳板和走道上的积水、霜雪应及时清除并采取防滑措施。

  8高处作业及交叉作业

  8.1高处作业

  8.1.1凡在坠落高度基准面2m及以上有可能坠落的高处进行的作业均称为高处作业。

不同高度的可能坠落范围半径见表8.1.1。

表8.1.1不同高度的可能坠落半径m

  8.1.2在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及作业指导书时,应尽量减少高处作业;

施工技术人员编制的作业指导书中的高处作业部分,应采取措施确保作业点是安全的,安全带只能作为第二道防护。

  8.1.3高处作业的平台、走道、斜道等应装设由上下两道栏杆(上道栏杆高1.05m~1.2m,下道栏杆高0.5m~0.6m)和栏杆柱组成的防护栏杆和18cm高的挡脚板,或设防护立网。

  8.1.4当高处行走区域不能够装设防护栏杆时,应设置1.05m高的安全水平扶绳,且每隔2m应设一个固定支撑点。

  8.1.5高处作业区周围的孔洞、沟道等应设盖板、安全网或围栏。

  8.1.6特殊高处作业应与地面设联系信号或通信装置并由专人负责。

  8.1.7在夜间或光线不足的地方进行高处作业,必须设足够的照明。

  8.1.8遇有六级及以上大风或恶劣气候时,应停止露天高处作业。

  8.1.9凡参加高处作业的人员应进行体格检查。

经医生诊断患有不宜从事高处作业病症的的人员不得参加高处作业。

  8.1.10高处作业必须系好安全带,安全带应挂在上方的牢固可靠处;

高处作业人员应衣着灵便。

  8.1.11高处作业人员在从事活动范围较大(水平活动在以垂直线为中心的1.5m半径范围内)的作业时,必须使用速差自控器。

  8.1.12高处作业人员使用绳梯或钢筋爬梯上下攀登时必须使用攀登自锁器。

  8.1.13高处作业地点、各层平台、走道及脚手架上不得堆放超过允许载荷的物件,施工用料应随用随吊。

  8.1.14上下脚手架应走斜道或梯子,不得沿脚手杆或栏杆等攀爬。

不得任意攀登高层构筑物。

  8.1.15高处作业人员应配带工具袋,较大的工具应系保险绳;

传递物品时,严禁抛掷。

  8.1.16高处作业人员不得坐在平台或孔洞的边缘,不得骑坐在栏杆上,不得躺在走道板上或安全网内休息;

不得站在栏杆外作业或凭借栏杆起吊物件。

  8.1.17高处作业时,点焊的物件不得移动;

切割的工件、边角余料等应放置在牢靠的地方或用铁丝扣牢并有防止坠落的措施。

  8.1.18高处作业区附近有带电体时,传递绳应使用干燥的麻绳或尼龙绳;

严禁使用金属线。

  8.1.19在石棉瓦、油毡等轻型或简易结构的屋面上作业时,必须有防止坠落的可靠措施。

  8.1.21特殊高处作业的危险区应设围栏及“严禁靠近”的警告牌,危险区内严禁人员逗留或通行。

  8.1.22非有关施工人员不得攀登高处。

登高参观的人员应由专人陪同,并严格遵守有关安全规定。

  8.2交叉作业

  8.2.1施工中应尽量减少立体交叉作业。

必需交叉时,施工负责人应事先组织交叉作业各方,商定各方的施工范围及安全注意事项;

各工序应密切配合,施工场地尽量错开,以减少干扰;

无法错开的垂直交叉作业,层间必须搭设严密、牢固的防护隔离设施。

  8.2.2交叉作业场所的通道应保持畅通;

有危险的出入口处应设围栏或悬挂警告牌。

  8.2.3隔离层、孔洞盖板、栏杆、安全网等安全防护设施严禁任意拆除;

必须拆除时,应征得原搭设单位的同意,并采取临时安全施工措施,作业完毕后立即恢复原状并经原搭设单位验收;

严禁乱动非工作范围内的设备、机具及安全设施。

  8.2.4交叉作业时,工具、材料、边角余料等严禁上下投掷,应用工具袋、箩筐或吊笼等吊运。

严禁在吊物下方接料或逗留。

  8.2.5在生产运行区进行交叉作业时,必须执行工作票制度,制定安全施工措施,进行交底后严格执行,必要时应由运行单位派人监护。

9脚手架及梯子

  9.1总则

  9.1.1脚手架的荷载不得超过270kg/m2。

搭好的脚手架应经施工部门及使用部门验收合格并挂牌后方可交付使用。

使用中应定期检查和维护。

  9.1.2荷载超过270kg/m2的脚手架或形式特殊的脚手架应进行设计,并经技术负责人批准后方可搭设。

  9.1.3在构筑物上搭设脚手架应验算构筑物的强度。

  9.1.4脚手架不得钢、木混搭。

  9.1.5脚手架的立杆应垂直。

钢管立杆应设置金属底座或垫木。

竹、木立杆应埋入地下30cm~50cm,杆坑底部应夯实并垫以砖石;

遇松土或无法挖坑时应绑扫地杆。

横杆应平行并与立杆成直角搭设。

9.1.7脚手架的两端、转角处以及每隔6根~7根立杆,应设支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