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安县政府工作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931094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2.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秦安县政府工作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秦安县政府工作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秦安县政府工作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秦安县政府工作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秦安县政府工作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秦安县政府工作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秦安县政府工作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秦安县政府工作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秦安县政府工作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秦安县政府工作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秦安县政府工作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秦安县政府工作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秦安县政府工作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秦安县政府工作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秦安县政府工作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秦安县政府工作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秦安县政府工作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秦安县政府工作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

《秦安县政府工作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秦安县政府工作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秦安县政府工作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

社会事业协调发展。

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2010年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甘肃省文明县。

科技示范推广步伐加快,再次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称号。

教育事业快速发展,教学条件有了较大改善,累计投入2.96亿元,新建、改造中小学校221所,建筑面积21.5万平方米,消除危房面积12.3万平方米。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深入推进,高中办学规模进一步扩大,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幼儿教育和民办教育有了新的发展。

全民健身活动广泛开展,竞技体育水平有所提高。

卫生事业不断加强,城乡医疗卫生基础设施明显改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全面推行,县、乡、村相互配套的诊疗和防控体系初步建立。

文化和文物保护工作成效显著,文化基础服务网络进一步完善,秦安小曲、女娲祭祀仪式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秦安小曲剧《草根》荣获全省新创剧目二等奖。

完成了凤山蓬莱阁维修和大地湾史前遗址博物馆主体工程,文庙大成殿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新增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处。

《秦安县志》修编顺利进行。

广播电视事业较快发展。

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水平有了一定提高,通过了省级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县验收。

民兵、预备役、国防教育、双拥和民族宗教、统计信息、审计监督、残疾人保障、防震减灾、档案管理等方面的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绩。

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升。

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每年办好10件惠民实事,解决了一些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方面的突出问题。

社会保险和社会保障制度不断完善,落实了机关事业单位干部职工住房公积金制度,养老、失业和医疗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5.8%,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形成。

全面推行农村居民公共财政补贴“一册明、一折统”发放工作,退耕还林补助、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家电下乡补贴、义务教育两免一补、医疗救助、廉租住房租赁补贴、贫困学生助学贷款等政策全面落实,人民群众享受到了更多经济发展带来的实惠。

认真落实全民创业、促进就业各项政策,累计城镇新增就业2.5万人。

加强劳务输转,累计输转54.1万人,创劳务收入28.7亿元。

扶贫开发成效显著,全县农村贫困面由2005年的18.6%下降到13.2%。

改造农村危旧房7000户,建成廉租住房2.2万平方米。

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432元,比“十五”末净增3796元;

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2930元,比“十五”末净增1392元。

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成效显著。

抢抓西部大开发、扩大内需、灾后重建等重大机遇,全力以赴争项目,创新机制抓招商,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新的突破。

五年共落实各类国家投资项目1414项,总投资24.6亿元;

签订招商引资项目160项,引资29.2亿元,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3.5亿元,是“十五”期间的4.2倍。

城市建设和管理成效明显,投入拆迁建设资金12.8亿元,拆除建筑物6.4万平方米,新增建筑面积82.8万平方米,新建、改造滨河南北路、解放路、大众步行街等城区道路13条14.1公里,建成了城北集中供热,建设了一批便民广场、便民市场、便民公厕,加固维修了上关明清一条街,硬化了城区小巷道,实施了城区主要路段绿化、亮化工程,城区路网框架基本形成,城市规模明显扩大,城市品位明显提升,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明显增强,2009年被命名为天水市卫生县城。

小城镇建设步伐加快,城镇化率达到25.4%。

农村公路通行能力显著提高,完成通乡油路8条163公里、农村通达通畅工程297条758公里,428个行政村基本实现通达,95个行政村实现通畅,全县等级公路总里程达到1464公里。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建成农村饮水安全和小水利工程42处,解决了16.5万人的饮水不安全问题。

新修梯田11万亩,治理小流域177平方公里,整理土地2.2万亩,建成沼气池15766口。

新建、改造农电线路425公里,全县移动信号覆盖率达98.8%,农村通电话率达到100%。

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依法关闭了秦安县诚信建材厂和永兴砖厂,完成城区绿化9.7万平方米、生态防护林6.4万亩,森林覆盖率达26%,比“十五”末增长2个百分点。

各项改革迈出新的步伐。

农村土地流转和规模开发利用步伐加快,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进展顺利。

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成立了县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县政府政务大厅启动运行,有效地改善了服务环境,提高了办事效率。

财税金融改革取得新成绩,积极推行“乡财县管”、会计集中核算制度,2009年被列为财政省直管改革试点县。

政府机构改革、机关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稳步开展,商贸、交通运输等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效,教育、文化、卫生、社会保障等社会事业改革顺利推进。

政府法制建设得到加强。

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广泛开展“五五”普法,荣获全国“五五”普法中期先进县和首批全国法治县创建活动先进单位称号。

制定出台了《秦安县贫困学生县长助学基金管理办法》等20部规范性文件,强化行政执法监督,依法行政水平不断提高。

自觉接受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县政协的民主监督,主动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推进了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

依法加强土地管理和环境保护,狠抓了市场秩序和产品质量安全整治。

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

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有力维护了社会稳定,2009年被命名为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县。

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强化行风评议、行政监察等工作,政府自身建设不断加强。

各位代表,在刚刚过去的2010年,全县上下攻坚克难,奋力拼搏,狠抓落实,较好地完成了县十六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

一是农业和农村经济稳步发展。

推广全膜玉米、马铃薯种植25.9万亩,粮食总产19.5万吨,比上年增长3.9%。

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升,新建优质果椒基地6万亩,改造老果园5万亩,水果套袋5.2亿个,建设果品贮藏库24个,新增贮量8.8万吨,果椒总收入11.25亿元,增长66.9%。

畜牧养殖规模稳步扩大,新增规模养殖户330户、家庭养殖场14个,畜禽饲养总量达到377万头(只)。

劳务经济健康发展,输转劳务人员10.7万人,劳务收入9.6亿元。

王铺乡郭岔等5乡12村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和农村沼气项目全面完工。

新农村示范建设有序开展,依托“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硬化62村巷道23万平方米、修建排水渠99公里,郭嘉镇暖泉等8个市级示范村顺利通过验收。

二是项目和招商引资工作取得较好成绩。

全县共落实国家投资项目300项,总投资6.8亿元,其中国家投资5.4亿元;

签订招商引资项目36项,总投资28.4亿元,到位资金5.7亿元。

三是县域工业和个体私营经济发展势头良好。

全面落实扶持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投资1.6亿元的甘肃泰达印务优质包装箱生产线、投资3500万元的天水冠源果业等项目建成投产。

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预计完成1.1亿元,增长20.1%;

实现出口创汇919万美元,是上年的2.4倍。

城乡流通体系建设不断加强,新建、改建兴丰、千户等乡镇农贸市场3处、农家店45家、城区便民市场4处,新增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873户。

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计达到13.7亿元,增长21.3%。

四是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

城乡规划工作有序开展,城市建设稳步推进,投入资金7389万元,拆除各类建筑物5235平方米,改造铺油滨河南路何川段等城区道路3.7公里,完成亮化工程3.9公里,硬化城区巷道32条1.4万平方米。

广泛开展“三城联创”活动,狠抓城市管理,城区脏乱差的现象得到有效遏制。

土地经营水平不断提高,收购储备土地353.5亩,挂牌出让土地7宗144.7亩,实现收益1.7亿元,落实省农发行贷款1.72亿元,为城市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探索出了千户四坪梁、王尹南山流域等片带式流域综合治理“梯田+节灌+林果+全膜”的旱作农业发展新模式,得到省、市充分肯定。

完成了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国家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苏家峡水库除险加固、西大渠灌区配套节水改造等项目建设任务,建成沼气池3323口。

交通条件明显改善,建成葫芦河3号桥和通乡油路22.9公里,农村公路灾后重建、通畅工程16条71.8公里。

五是财税金融工作取得新成效。

积极争取上级转移支付和各类专项资金,依法强化税收征管,财政收入稳定增长。

加强资金调度,财政支出13.4亿元,增长11.2%,按时发放了干部职工工资、津贴补贴和年终一次性奖金,基本保证了重点项目、民生工程等重点支出的需要和机构的正常运转。

金融运行良好,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44亿元,增长21%;

各类贷款余额17.7亿元,增长15.8%。

六是教育文化卫生等事业有了新进步。

加大教育布局调整力度,完成了兴国中学、兴国二小搬迁。

强化教育常规管理,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全县高考二本以上上线1802人,净增188人。

顺利通过了国家三类城市语言文字工作评估验收。

高度重视文化和文物保护工作,秦安小曲参加了深圳文博会展演,建成西川、王铺等15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凤山步行道和文庙乡贤祠、名宦祠维修保护工程进展良好。

卫生基础建设成效显著,安伏卫生院住院楼和陇城卫生院门诊楼完成主体工程,农村卫生服务网络进一步完善。

七是效能作风建设不断加强。

以巩固扩大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果为动力,以创先争优活动为载体,不断推进政府系统干部队伍思想和作风建设,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行政效能明显提高。

八是十件实事基本完成。

曳渠边、解放北路延伸段改造铺油,滨河北路延伸段道路建设,安家园子休闲广场建设,南下关道路整治,葫芦河城区段生态治理一期工程,县中心敬老院,县医院住院楼、中医院门诊综合楼建设,45所村级标准化卫生所和150个农家书屋建设,五营、千户等7乡镇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等实事基本完成了目标任务,蔡林路改造铺油、1.5万平方米廉租住房建设等实事正在实施。

各位代表,“十一五”时期是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

“十一五”发展成就,既为我县“十二五”跨越式科学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我们做好今后的政府工作积累了宝贵经验。

一是必须坚持以解放思想为先导,实事求是,正确对待不利因素,充分利用有利条件,在困境中找出路,在创新中求突破,在发挥优势上谋发展,才能不断开创工作新局面。

二是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准确把握秦安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更加注重速度、结构、效益相统一,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

三是必须坚持把壮大特色优势产业作为主攻方向,充分发挥林果、商贸、文化旅游、人力资源优势,提升传统主导产业,做强特色优势产业,培育新兴产业,促进结构调整和资源优化配置,不断增强经济发展的后劲。

四是必须坚持发展抓项目不放松,将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作为加快发展的有效手段,夯实发展基础,提升发展优势,增强发展活力。

五是必须坚持把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作为重要目标,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统筹城乡产业布局和社会事业发展,以城带乡,城乡互动,全面发展。

六是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形成心齐气顺、攻坚克难、加快发展的合力,维护全县大局稳定。

“十一五”时期所取得的成绩,是县委总揽全局、科学决策的结果;

是县人大、县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

是全县广大干部和人民群众团结一致、奋力拼搏的结果;

是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离退休老干部和社会各界真诚理解、关心支持的结果。

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突出的矛盾和问题。

主要是:

经济总量小,人均水平低,经济结构不尽合理,工业经济比重偏低,林果、商贸等优势产业开发水平和层次不高,文化旅游资源尚未变成现实的产业优势;

投融资渠道单一,项目争取和招商引资力度还不够大,项目资金、银行资金、社会资金没有形成集聚和带动效应,经济持续增长乏力;

农业基础脆弱,产业化程度低,农民增收空间狭小;

财源结构单一,对上级财政的依赖性强,收支矛盾十分尖锐;

城镇化水平低,城乡基础设施欠帐大,统筹城乡发展的难度较大;

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公共服务水平较低;

社会治安、就业、物价等影响社会稳定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仍较突出;

发展环境还不宽松,政府工作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对此,我们将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认真加以克服和解决。

二、“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和工作重点

“十二五”是我县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的关键时期,也是进一步夯实基础、提升优势、增强后劲、跨越发展的重要阶段。

综合分析政府工作面临的形势,虽然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但也有许多难得的发展机遇和有利条件。

从发展大环境看,国家推进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建设关中-天水经济区,大力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我们争取更多的项目和资金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

从我县的具体情况看,经过多年的改革与发展,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加快发展有了一定基础。

特别是《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将我县列为天水-秦安城乡统筹示范区、人文自然旅游精品区;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将我县确定为国家级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示范县;

省、市新的区域发展战略把我县确定为桃果产业大县、县域旅游产业示范县;

宝兰铁路客运专线、天平高速公路和中卫-贵阳天然气管道过境秦安,我县的区位、资源、交通等比较优势将更加凸显,发展承载能力将进一步增强。

只要我们正确认识形势,坚定信心,珍惜机遇、抓住机遇、用好机遇,齐心协力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就一定能够开创全县经济社会跨越式科学发展的新局面。

按照《中共秦安县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十二五”时期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

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科学发

展观为指导,以跨越式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项目和科技为支撑,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为目的,深入实施“11132”发展战略,即建设一重点(全国果品产业重点县);

一圣地(全国旅游寻根祭祖圣地);

一区域(天水-秦安城乡统筹示范区);

三基地(大地湾文化展示基地,特色农产品加工贸易基地,人力资源开发基地);

打造两品牌(中国历史文化名县,中国西部现代小商品城),做大做强特色农业、县域工业、商贸流通、文化旅游四大产业,加强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和小城镇建设,全面提高城乡公路通行保障能力,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建设富裕、民主、文明、和谐、幸福新秦安。

主要奋斗目标是:

通过“十二五”期间的不懈努力,力争全县经济总量不断增强,国民经济增长速度高于“十一五”期间平均增速和全市平均增速,人均生产总值达到全市中等水平,地方财政收入增幅高于生产总值增幅,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高于全市平均水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高于工业增加值增幅,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速度达到全市平均水平以上,人口自然增长率、万元生产总值能耗、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全市平均水平之内。

果品、商贸、旅游的产业化程度不断提升,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进一步改善,以小城镇建设为重点的城乡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以职业教育为突破口的人力资源开发水平不断提高,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完善,人民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和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围绕以上目标,我们将统筹兼顾,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以农业产业化经营为重点,全面提升农业综合实力

坚持农业基础地位不动摇,认真落实强农惠农政策,调整优化农业结构,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着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前提下,按照扩基地、创优质、树品牌、举龙头、拓市场、强产业的要求,做强做优主导产业。

规划建设现代高科技果品产业园区,加大新技术、新品种推广应用力度,加强优质果品基地建设,不断壮大桃、苹果、花椒规模和效益,着力打造全国果品产业重点县。

大力发展畜牧养殖业,稳步扩大养殖规模。

积极培育蔬菜、洋芋、小杂粮、中药材等特色农业,构建多元化、高效益的现代农业生产体系。

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体系,抓好秦安蜜桃、苹果、花椒、脆瓜、粉条等农产品商标注册,争创一批国家、省级优质农产品品牌,努力提高我县农产品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

鼓励兴办农畜产品加工、包装、贮藏、运销等龙头企业,扶持发展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

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加快城乡就业服务设施建设,健全劳务信息服务网络,加强技能培训,打造劳务品牌,开拓劳务市场,切实提高劳务输转的质量和效益。

加大片带式综合扶贫力度,努力增强贫困人口的自我发展能力,不断降低农村贫困面。

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实施清水河和葫芦河川道区两个示范片带建设,深入开展城乡环境卫生和村容村貌整治活动,加快农村新型社区建设,切实改善农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二)调整优化工业结构,加快发展县域工业

积极实施工业强县战略,按照园区扩容,引资增量,优强示范,骨干支撑,科技创新,品牌带动的思路,以工业园区为载体,以项目建设为支撑,发展壮大食品、小商品等特色产业,推进工业经济优化升级。

加强工业园区建设,完善以食品、小商品加工为主的产业园区建设规划,盘活闲置土地,扩大何川、蔡店、西川、安伏等园区规模,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综合服务和承载能力,为工业经济发展搭建平台。

深入实施“5优10强20户”工程,加大工业企业产品结构调整力度,着力培育特色优势骨干企业。

依托资源优势,扶持发展食品、小商品、纸箱、轻纺、塑料、文化用品等工业产业集群,延伸产业链条,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

大力推进技术创新和品牌建设,加强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和关中-天水经济区的经济技术合作,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创建国家、省级名牌产品,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促进县域工业健康发展。

(三)加快市场体系建设,巩固提升商贸流通业

紧抓商贸活县战略不放松,加快城乡市场流通体系建设,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促进商贸流通业快速发展。

按照农贸市场服务三农、专业市场服务产业、社区市场服务居民的思路,以建设秦安·

中国西部小商品城、物流仓储中心为龙头,结合基础设施、产业基地和优势品牌建设,新建、改造各类专业和综合市场、乡镇集贸市场、社区便民市场,提升规模和档次,建立覆盖城乡、布局合理的商贸流通体系,打造中国西部现代小商品城。

大力发展电子商务、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等新型产业,积极培育金融信用合作、信息中介、休闲娱乐、广告会展等服务业,健全现代服务产业体系,形成城区配送、乡镇集散、中心辐射、区域联动、物流畅通的发展格局,努力实现传统商贸流通业向现代物流业的转变。

全面落实扶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鼓励全民创业,拓宽民间投资领域和范围,加大金融扶持,增强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活力。

(四)发挥资源优势,发展壮大文化旅游业

依托文化旅游资源优势,以争创中国历史文化名县、全国旅游寻根祭祖圣地和大地湾文化展示基地为目标,着力打造“一个圣地”(女娲寻根祭祖圣地)、“五大文化园”(大地湾文化园、女娲文化园、三国文化园、民俗文化园、名人名居文化园)、“两条精品线路”(宝鸡炎帝陵-天水伏羲庙-兴国寺-文庙-上关明清一条街-凤山文化休闲旅游线路、平凉-大地湾-陇城镇旅游区域环线),加快发展文化旅游业。

完善旅游景区景点配套设施建设,全力抓好大地湾遗址、陇城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的保护开发,扶持发展寻根祭祖、民俗风情、休闲度假、农家乐等旅游项目,开发特色旅游商品,丰富旅游服务内容,加强与省内外的合作交流,实现旅游产业联动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大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力度,积极推进广播电视数字化、网络化,建设秦安影剧院,培育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产品,推动县域文化产业快速发展。

(五)强化项目支撑,夯实跨越式科学发展基础

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县域经济社会跨越式科学发展的重要载体,举全县之力抓项目建设、抓投资增长。

按照区域谋划,全民参与,外引内联,建管并重的思路,围绕国家政策导向、省市相关规划要求和我县的功能定位,论证、储备一批事关长远发展的特色产业、基础设施、社会事业和民生工程项目,争取进入国家和省市的发展规划。

高度重视招商引资工作,转变思路,创新方式,拓宽渠道,广泛开展多层次、宽领域、全方位的招商引资活动,突出抓好农副产品加工、小商品加工、市场和物流园区建设、能源开发等项目,力争引进一批关联度高、市场潜力大、竞争力强的大型企业,为县域经济快速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强化项目建设与管理,完善激励机制,创新融资方式,靠实工作责任,在全县上下形成抓项目、促发展的强大合力,推动经济社会跨越式科学发展。

(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紧紧围绕关中-天水经济区三级城市、天水-秦安城乡统筹示范区建设,坚持以点为主、轴线带动、区域突破、整体提高的原则,积极推进城乡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一体化建设,统筹城乡发展。

高起点、高标准编制新版县城总体规划,全面加强城区道路、给排水、环卫、供电、供暖、绿化、亮化、美化,以及公共厕所、文化娱乐广场等基础设施建设,开展“城中村”改造,增强城市综合服务功能。

加大古树民居和文物古迹保护力度,提升城市文化品位。

深入开展“三城联创”活动,健全城市管理长效机制,不断提高管理水平。

大力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重点抓好莲花、陇城、五营、叶堡、郭嘉等小城镇建设,逐步完善城镇功能,着力构建以县城为中心,以建制镇为骨干,以乡集镇为基础,以新农村为延伸,以产业基地为支撑的城乡一体化发展体系。

加快通县、通乡、通村公路的等级化改造,全面提升城乡公路通行保障能力。

坚持不懈地搞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以实施国家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和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等项目为重点,加强农村饮水安全、能源沼气、节水灌溉、流域治理、生态环境和城乡信息一体化等工程建设,促进城乡经济互动,社会融合,共同发展。

(七)统筹发展社会事业,不断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强化政府公共服务职能,加快发展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各项社会事业,增强公共服务能力,促进社会全面进步。

加强科技创新和科技服务体系建设,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

实施人才强县战略,健全完善人才教育培训、就业服务和考核激励机制,抓好企业经营管理、专业技术和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巩固提高义务教育,积极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