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十大著名乐队排名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931757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50 大小:73.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世界十大著名乐队排名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世界十大著名乐队排名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世界十大著名乐队排名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世界十大著名乐队排名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世界十大著名乐队排名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世界十大著名乐队排名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0页
世界十大著名乐队排名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0页
世界十大著名乐队排名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0页
世界十大著名乐队排名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0页
世界十大著名乐队排名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0页
世界十大著名乐队排名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0页
世界十大著名乐队排名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0页
世界十大著名乐队排名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0页
世界十大著名乐队排名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0页
世界十大著名乐队排名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0页
世界十大著名乐队排名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0页
世界十大著名乐队排名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0页
世界十大著名乐队排名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0页
世界十大著名乐队排名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0页
世界十大著名乐队排名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0页
亲,该文档总共5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世界十大著名乐队排名Word文件下载.docx

《世界十大著名乐队排名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世界十大著名乐队排名Word文件下载.docx(5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世界十大著名乐队排名Word文件下载.docx

<

加洲旅馆>

>

甲壳虫乐队:

黄色潜水艇>

BEYOND乐队:

光辉岁月>

猫王:

何去何从>

欧美十大摇滚乐队排名

欧美十大摇滚乐队第1名:

TheBeatles(披头士乐队)

上榜理由:

他们用音乐改变了世界,让我们的行走不再孤单

经典指数:

★★★★★

欧美十大摇滚乐队第2名:

RollingStones(滚石乐队)

摇滚不仅仅是音乐,也是一种生活方式

★★★★半

欧美十大摇滚乐队第3名:

U2乐队

人类的灵魂囿地在U2摇滚的烘衬下澄静绽放

欧美十大摇滚乐队第4名:

Queen(皇后乐队)

它让摇滚穿上了华丽的衣裳招摇过市

★★★★

 永不凋零的艳丽花朵

  (文:

游萦)

基本信息

  乐队名称:

Queen(皇后)

  组建时间:

1971

  国 籍:

英国

  风格类型:

AlbumRock(专辑摇滚)、ArenaRock(舞台摇滚)、BritishMetal(英国金属)、GlamRock(迷惑摇滚)、HardRock(硬摇滚)、Pop/Rock(流行/摇滚)、Prog-Rock/ArtRock(前卫/艺术摇滚)

引子

  无数摇滚乐迷怀念着六七十年代,那一个灼烧般的,带着炽烈与灰烬气息的疯狂年代。

二战后的平静是一个愈伤期,也意味着一大片迷茫的浓雾,所有人在压抑中迷失方向,空气中封存着躁动的危险因子,一切显得那么陈腐可憎,一切等待着被破坏,被覆灭,被重建。

  一群愤青们首先拖着他们肮脏破旧的牛仔裤,被着一把随时有可能被砸碎的吉他跳上街头,狂笑着嘶吼着,挥舞着愚蠢而有力的拳头消耗他们的青春。

英国,这个由危险而冷峻的物质构成的孤岛,这个大西洋中显得阴郁而溢满火药味的古老战舰,成为这场躁动的舞台。

披头士的蘑菇头引来少女们的阵阵尖叫——但这不是全部,TheWho用吉他残片引爆了全场的疯狂,RollingStone孜孜不倦地甩着蓬乱浓密的长发在街头的舞台上咆哮着,SexPistols坏笑着给专辑封面上英国女王的耳朵别上别针……一切在不安与死寂中开场,若干年后以决绝的姿态扑向覆灭。

其间,英伦三岛的肥沃土地上疯狂滋长着各种植物——苔藓还是向日葵,荆棘还是紫罗兰,这都不重要。

它们都以自身的存在继续着那个时代的疯狂,其中,有一朵花最为艳丽,盛开的也最为放肆。

  它的名字叫Queen。

  之所以花如此多的笔墨去渲染那个由嬉皮士运动,朋克运动等等交织的时代,是因为那一切都是Queen,这朵艳丽花朵的温床。

它吸收着那些带着腥味与热度的养料,却绽放出有别于粗糙朋克们的华美与优雅。

Queen,这是一支风格无法被界定的摇滚乐队,它有着招牌式的华丽吉他Solo,却不似一般金属乐队的繁冗嘈杂,而是在宏大与华丽中渗出一丝规整与隽永;

它早期的作品泛着些许实验味道,却不似PinkFloyd般空荡清冷,而是沾着人间烟火的暖意;

它也曾有过自省与探讨末日的歌词,却并非哥特乐队般整日沉在凄绝(或是故作凄绝)的异世界里。

它属于人间,扎根尘俗,却透着超尘脱俗的芬芳。

  

主唱FreddieMercury

 华美,就连四位成员的面容也一样,有时你很难从他们秀丽的脸蛋上相信他们是实力派。

主唱FreddieMercury有着波斯血统,骨骼奇骏,狭长的眼梢泛着一丝阴柔;

吉他手BrianMay则是一位标准的英式美男——挺拔的鼻梁,分明的轮廓透着高贵的忧郁;

贝司手JohnDeacon的微笑永远是个谜,柔和的面部线条在寂静中熠熠生辉;

鼓手RogerTaylor的美已经无法形容,芭比娃娃般无懈可击的脸上,总是洋溢着热情的笑容。

发展

  追根溯源,Queen的诞生是建立在乐队Smile的基础上的。

1968年,英国伦敦帝国大学的BrianMay带着他自制的吉他RedSpecial与医学院学生RogerTaylor,以及同学TimStaffell成立了Smile。

乐队风格主要为硬朗的重金属,Brian富有感染力的吉他solo在这个时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Roger有力而具爆炸性的鼓点也初具端倪。

而这时的FreddieBulsara,后来的Queen灵魂主唱刚从伊令大学毕业,并在毕业后的服装生意中认识了RogerTaylor,也因此成为Smile第一批听众。

不过,这个时期的Freddie辗转于数只乐队中,并未加入Smile,值得一提的是,那时的他与乐队的每名成员都私交甚笃——生意伙伴RogerTaylor后来干脆让Freddie搬进了自己的公寓,TimStaffell更是他多年的同学。

或许正是这为日后Queen的默契奠定了基础。

  不久,TimStaffell决定离开Smile,从另一支乐队SourMilkSea解散风波中出走的Freddie在Tim走的同一天便加入了Smile。

这一成员变动对于日后的Queen是有里程碑意义的。

而后Freddie决定将乐队名改为Queen。

1971年2月,毕业于伦敦大学切尔西学院电子工程系的JohnDeacon正式加入Queen。

乐队宣告诞生。

  JohnDeacon花了些时间融入Queen这个团体,他的加入有些阴差阳错的味道。

招贝斯手时,Freddie的一位朋友Chris也参与了竞争,Chris同样技艺精湛,又与Freddie交情不错,眼看天时地利人和的事情被Chris的发挥失常搅黄了。

吉他手BiranMay最终选择了更为稳重严谨的John,Freddie本人自然有些失望。

John这个“外人”的身份变得很微妙。

不过很快,John以实力赢得了信任,他沉静稳重的bassline给Queen无拘无束、天马行空的曲风一条准绳,使得Queen的作品曲折多姿而又不显凌乱。

另外,这位理科高材生深谙理财之道,在成功炒掉两个只关心如何压榨乐队利益的猪头经纪人后,他开始打点起Queen的内外事务来。

吉他手BiranMay

 说到理科高材生,就不得不提到另一位成员,吉他手BrianMay了,这个乐队基石式的人物是Queen“高贵血统”的一大源头。

Brian后来成为英国伦敦帝国大学星体物理学博士,精密的理性思维却毫不妨碍感性灵感的发挥,他的吉他solo不再只是歌曲的点缀——若把Queen比作一个人,Roger的鼓点与John的bassline是筋骨,Brian的吉他solo就是其间的血肉。

  而主唱Freddie,则担任了灵魂的角色。

  说到这里,该解释一下为何之前称他为FreddieBulsara了。

事实上,FreddieMercury是一个彻头彻尾的艺名,Freddie原名FarrkohBulsara,少年时代得到了“Freddie”这个外号,17岁到英国时便以Freddie自居。

再后来,Freddie创作歌曲《MyFairyKing》时得到一句歌词启发,决定将姓改为Mercury(这也和Queen所属厂牌Mercury一拍即合),故而有了后来为人熟知的FreddieMercury这个名字。

  在1973年推出的处女作《QueenI》中。

可以明显听出LedZepplin对Queen曲风的影响(LedZepplin和JimiHendrix是Queen的偶像),曲风虽在华丽风格上初显端倪,但Freddie高音段的叫喊有些模仿LedZepplin主唱RobertPlant的痕迹。

不过,这张处女作总算是一个不错的开始。

  1974年,Queen推出第二张专辑《QueenII》,在这张专辑中,Queen迈出了非常可贵的一步,他们找到了属于自己的风格,Freddie原本略显单薄的嗓音处于疯狂的蜕变中,它变得更为丰盛多姿,也更具有内在的爆发力。

进步更明显的是Queen整体富有奇幻歌剧色彩的编曲,其中吉他手BrianMay的solo个人认为在这个时期已开始走向成熟。

当然,这一时期的编曲制作有些花哨浮躁之感——像一个刚步入文坛的青年作家,拼命在行文中显露辞藻一般。

贝司手JohnDeacon

 《QueenII》诞生出了Queen的第一首热门单曲《Sevenseasofrhye》,除此之外,有一首歌很值得一提,它并非热门歌曲,却为后来Queen的传世经典《BohemianRhapsody》奠定了基础,那便是《Themarchoftheblackqueen》。

用一个不恰当的比喻,《BohemianRhapsody》就像是《Themarchoftheblackqueen的究级进化版。

泛着超现实主义气息的歌词,集诡异、黑暗、精致为一体的曲风,还有华丽又略显俏皮的吉他solo与Bassline——或许最大区别的便是演绎了,《BohemianRhapsody》中间部分的歌剧色彩更浓,主唱Freddie的驾驭也更为精彩绝伦(甚至可以说,Freddie在《BohemianRhapsody》中的演唱盖住了其同样出色编曲的光芒。

)。

  紧接着,Queen推出了第三张专辑《SheerHeartAttack》,这是Queen辉煌的真正开始。

一个非常明显的标志便是Freddie声线上的破茧成蝶,无论是轻灵婉转的《KillerQueen》《MisFire》,还是金属风格强烈的《Stonecoldcrazy》,他都驾驭的游刃有余。

真正到达炉火纯青地步的,还有编曲制作。

此时的Queen已经在磨练中懂得取舍,不在过于泛滥的叠加花哨的段子,而是明了在美轮美奂中寻求一种和谐与整体感。

在热门单曲《KillerQueen》中,Freddie光洁顽皮的声音巧妙地穿梭于BrianMay灵动轻快的吉他solo中,配以诙谐的和声,使得这首歌在悦耳的同时充满了黑色幽默。

《KillerQueen》从一定程度上已经达到了Queen的巅峰水准,它的大热似乎也预示着一个华丽王朝的到来。

巅峰

  1975年,Queen凭借巅峰之作《ANightAtTheOpera》皇袍加身。

这张专辑不但是所有Queen迷顶礼膜拜的传世经典,也是摇滚史上一座光彩夺目的里程碑(若是初次接触Queen的朋友,不妨从这张专辑听起,因为它从任何一个角度都代表Queen的最高水准。

  在这张专辑中,抒情小曲、金属力作、歌剧断章在整体上错落有致,张弛有度,真正呈现了一个多彩的皇后。

专辑以风格颇具讽刺与火药味的《DeathOnTwoLegs》开始,几经情感起伏与动静转换,以一段英国国歌《GodSaveTheQueen》的吉他华彩结束,歌曲间的契合可谓浑然天成。

而单看每首歌曲,也都完美的无可挑剔。

主场作品极少的鼓手RogerTaylor的《I’mInLoveWithMyCar》气势十足,Roger沙哑而富于颗粒感的嗓音将歌曲打造的极具荷尔蒙气息,而后《’39》却来了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带着文艺气质的吉他手BrianMay抱起木吉他,轻轻吟唱起一个哀而不伤的故事,纯木吉他的伴奏泛着乡村气息,这在Queen的作品中是非常少见的。

鼓手RogerTaylor

 至于FreddieMercury在此专辑中的表现,已无须多言了。

该如何形容他的声音呢?

华丽?

太过浅薄;

性感?

似乎过于轻佻。

他时而浅吟低唱,时而高声呐喊,声音的每个细枝末节都开出诡异的花朵。

Queen的魔力就在于此,他们能轻易制造一座宫殿,又可以用一个吉他拨弦让它顷刻灰飞烟灭,此时你已被Freddie带领到皎洁月光中,当你快要昏睡在那片温柔中时,一切又陷于荒凉,片刻前的呢喃已变成一连串痛苦的呐喊……

  完美力作自然万众瞩目。

《ANightAtTheOpera》刚上市预定量就达500万张,其中热门单曲《BohemianRhapsody》更是以风卷残云之势横扫各大排行榜,并占据英国排行榜冠军宝座达破纪录的9周之久!

甚至在十多年后的1992年,《BohemianRhapsody》还在美国单曲排行榜上获得过数周的亚军成绩。

专辑封面的著名鸟冠图案由主唱Freddie亲自设计,其中的巨蟹、室女、狮子分别代表乐队成员的星座。

这一图案的变体也沿用在Queen后来的专辑《ADayAtTheRace》和《GreatestII》上。

  然而,巅峰往往也是一种死刑的宣判,事情往往是这样,就像拉斐尔的前无古人注定了古典细腻派画风的后无来者。

《ANightAtTheOpera》之后,无论Queen如何努力,都无法再逾越这个巅峰——它太完美了,以至于后来的一切都被称为“复制品”。

跳开来看,而后发行的《ADayAtTheRace》《NewsOfTheWorld》以及《Jazz》都是精品之作,但在人们的心中,它们只能存在于《ANightAtTheOpera》的阴影下。

  尽管如此,这三张专辑还是诞生了很多经典之作,其中《WeAreTheChampions》和《WeWillRockYou》无疑是Queen传唱度最高的作品(相信很多中国乐迷都是由它们认识Queen的),他们出现在无数的体育赛事、广告中,也在大多数人眼中成为Queen的标志。

  在此需要特别说明一下,在笔者写此文之前,国内所有有关Queen的介绍都别有用心的说“富有同性恋色彩的乐队”“放纵奢靡”等等。

不错,主唱Freddie确实是双性恋,但拥有同性恋成员的乐队不胜枚举,例如ThePolice和U2(贝司手AadamClapton),同性恋歌手也不少,如EltonJohn,DavidBowie,GeorgeMichael,唯独轮到Queen,就因一个成员的身份给整支乐队贴上“强烈同性恋色彩”的标签,实在荒谬之极。

的确,个别歌曲中确实含有一定的暗示色彩(如《GoodOldFashionedLoverBoy》),但因为个别案例就想当然的认为Queen的音乐都是同性恋赞歌,着实欠妥。

最令人哭笑不得的是对《WeAreTheChampions》的理解,说什么“具有讽刺意味的是,QUEEN那首关于同性恋的赞歌WeAreTheChampions却成了弘扬体育精神和奥运冠军的经典庆贺曲目”,Freddie当初的创作初衷便是组曲,即使有个人色彩,也是一种希望得到一视同仁的抗争,何来赞歌之说?

Freddie一生都希望不因自己的gay身份受歧视,而某些资料对他的歪曲甚至污蔑,若他地下有知,不知作何感想。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Queen音乐内容极为丰富,其余三位成员也都才华横溢,那些一孔之见不仅是对Freddie的侮辱,更是对Queen这个团队的不尊重。

 Queen早期作品以不使用合成器著称,然而那些绚丽多姿的歌剧效果又是如何制作的呢?

这就又要提一下那两位理科高材生——吉他手BrianMay和贝司手JohnDeacon了。

这二人不仅在音乐上有着过人的才华,在机械制作方面更是一流。

Brian那把几十年如一日的红黑吉他RedSpecial是他自行制作而成的(据说最初的材料是家中的门板),RedSpecial音色特别,Brian操持的得心应手,它不仅成为BrianMay的一个标志,后来还专门成立了吉他厂牌。

除此之外,他还制作了TrebleBoosterPedal(高音升压踏板,用于完善高音部音色)。

电子工程系科班出身的JohnDeacon更厉害,他用一堆废弃的晶体管拼装的神奇功放DeacyAmp为Queen音乐艺术声效立下了汗马功劳。

TrebleBoosterPedal与DeacyAmp后经改良诞生了录制套组VoxBrianMaySpecial,后来也作为独立产品发售。

这个套组,加上VoxAC30(一种音响模拟效果器),以及摇滚三大件,便是Queen华美音效的全部家什了。

  在录制方面,BrianMay一般采取多个音轨叠加录制的方法,他们对于录制效果也非常精益求精,《BohemianRhapsody》的创作时间仅花去FreddieMercury15分钟,后期制作却花去好几个星期!

在那个没有先进录制技术的时代,Queen以严谨的态度拒绝了快捷但缺乏真实感的合成器,以自己的发明与努力做出了永载史册的音乐,这一点很值得当今很多花样繁多,却心浮气躁的乐队学习。

低潮

  80年代是Queen音乐上的一道分水岭。

首先,Freddie剪短了之前的卷发,蓄起了漆黑的胡须,演唱会上的着装也从之前酷似芭蕾舞服的紧身衣,换成了男士外套甚至背心。

另外,鼓手RogerTaylor和贝司手JohnDeacon也都剪去长发,一改以往阴柔气质。

唯一没怎么变的变是吉他手BrianMay了,他的一头“蘑菇云”直到今天还是老样子。

  比形象上的转变更大的是Queen的曲风。

Queen之前一直讨厌朋克,在歌曲《WeWillRockYou》与《SheerHeartAttack》中都有讽刺SexPistols的味道。

然而,它们都没抵挡住80年代流行舞曲风潮的袭击。

  总的说,这个时期Queen内部分为两个阵营。

Brian和Roger坚持金属风格,John却对pop、funk有着浓厚兴趣,Freddie是站在John一边的——他本来就是灵魂歌后ArethaFranklin的忠实歌迷,对MichaelJackson也颇为赞赏。

在这种局面下,乐队在80年代先后发行了《TheGame》《FlashGordon》《HotSpace》《TheWorks》《AKindOfMagic》《LiveMagic》《TheMiracle》7张专辑。

  这些专辑裹挟着浓厚的舞曲气息,原本清晰的鼓点模糊了,歌曲旋律也越来越讨巧上口。

Freddie的嗓音大不如前,酒精与香烟(包括少量可卡因)将他原本清澈光润的嗓子变得有些沙哑,声音中内在的张力也磨损不少。

总之,它们的确不如Queen70年代的那些作品了。

不过媒体对此的恶评如潮,其实也过于夸张,这几张专辑无论如何也没有评论中那么一无是处,仔细看来,它们不但诞生了《AnotherOneBitesTheDust》《RadioGaGa》《IWantToBreakFree》等优秀作品,也产生了些新的东西——吉他手BrianMay的数首作品倒是出奇的悦耳,不过很遗憾,这一点在一片恶评中被忽略了。

  不过,有些批评也不无道理,至少对《FlashGordon》说来,批评毫不过分。

1980年,英国名导MikeHodges找来Queen为科幻电影《FlashGordon》制作配乐,Queen决定做个尝试。

非常遗憾的是,这次尝试的成果是一张堪称Queen最差作品的专辑,为了配合电影科幻娱乐还有些傻呵呵的风格,以不使用合成器著称的Queen居然开始使用合成器,而且很显然,他们倒腾出来了一堆完全不符合Queen水准的音乐,那种带有劣质科幻大战模拟音的空洞端子令人失望透顶。

专辑销量也遭遇前所未有的滑铁卢。

 《FlashGordon》仅是Queen低潮期的开始,而后专辑销量的下降,是的Queen在1982年决定临时解散,Queen的各个成员业发展起自己的事业,BrianMay和FreddieMercury都发行了个人专辑,RogerTaylor也组建了乐队TheCross并担任主唱。

这一时期,三位成员皆有不俗成绩,但与Queen乐队的辉煌相比,还是不值得一提。

1985年的LiveAid成为一个契机,Queen重聚了。

LiveAid中Freddie的风头盖过了所有人,Queen在那场经典义演中的表现,也成为其低迷80年代一个可贵的亮点。

  纵观Queen的80年代,可以体会到俗话“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的贴切。

尽管专辑成绩欠佳,Queen的一系列演唱会却大放异彩,他们用事实证明了,他们是为数不多的拥有无敌现场的乐队之一。

Queen70年代演唱会不多,值得一提的是1974年彩虹演唱会。

诡异幽暗的灯光,精致的服装,尚且年轻的四人旺盛的活力都显得这场演唱会无比唯美。

而Queen80年代演唱会却更为出彩。

  Freddie此时的嗓音状态已不如从前,演唱会上高音部全部做降调处理(鼓手RogerTaylor的高音倒是飙的肆无忌惮),但这丝毫未减损他的风采。

FreddieMercury,这个私下里有些腼腆的男人仿佛在舞台上才能找回他另一个自己——疯狂,妖娆,富有表现力与无限的活力,可以一次次掀起全场狂潮——这些在Queen的几场著名演唱会LiveinWembley,LiveinBudapest都有体现。

这一时期,他们在亚洲、南美也都进行了大规模巡演,比如MagicTour,WeWillRockYou等等。

可以说,Queen八十年代的LOGO便是FreddieMercury高举话筒的样子。

  1987年,FreddieMercury与西班牙著名女高音MontserratCaballé

在巴塞罗那的拉尼特音乐节上共同演绎了经典曲目《Barcelona》。

这首歌由Freddie所做,完美的融合了摇滚的激昂与美声的高贵唯美。

这位张扬的摇滚主唱破天荒的穿上了蓝色的礼服,与Caballé

携手演唱了它。

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原本要将《Barcelona》定为该届奥运会的主题曲,但由于Freddie在1991年便与世长辞,临时取消了这一决定,这引起Queen歌迷的强烈不满,Caballé

本人也决定拒绝出席巴塞罗那奥运会的开幕式。

然而,多年以后的无数次最佳奥运歌曲评选中,《Barcelona》都名列前茅——所有人已然将它视作那届奥运会的主旋律。

消逝

  然而此时的Freddie已经接到死刑的宣判,他患上了艾滋病,时日无多。

  很多人用“回光返照”形容Queen1991年发行的专辑《Innuendo》。

Innuendo,讽刺。

这张给人以皇后华丽王朝复兴希望的专辑却是一份遗书,它拥有《ANightAtTheOpera》的恢弘与华丽,也有着自身深沉黑暗的内核,同名歌《Innuendo》的迷幻感觉令人内心恍然——听这首歌时你会忘记你置身的环境,溺进一种幻境中,Freddie以一个末世先知的身份吟唱着;

《TheShowMustGoOn》一曲仿佛是Freddie试图用尽最后气力为世人留下绝唱的完美;

而据称是Freddie遗作的《I'

mGoingSlightlyMad》中却透出令人心悸的讯息——他似乎已经超然脱世,整首歌浸透着一种诡异与癫狂,I'

mGoingSlightlyMad,渐入癫狂。

  上帝要毁灭一人,必先令其疯狂。

  《Innuendo》口碑与销量上的双丰收没有减缓死神逼近的步伐,1991年11月24日,Queen主唱FreddieMercury因艾滋病引发的肺炎与世长辞,享年45岁。

  Freddie的葬礼由英国乐坛教父EltonJohn主持,成千上万的歌迷为Freddie送行,送葬的鲜花堆积如山。

  当EltonJohn把一朵玫瑰轻轻放在Freddie的棺木上时,我们知道,一个时代结束了。

  Queen,这支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