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生物必修1第二节《细胞的类型和结构》word教案四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932713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201.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生物必修1第二节《细胞的类型和结构》word教案四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苏教版生物必修1第二节《细胞的类型和结构》word教案四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苏教版生物必修1第二节《细胞的类型和结构》word教案四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苏教版生物必修1第二节《细胞的类型和结构》word教案四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苏教版生物必修1第二节《细胞的类型和结构》word教案四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苏教版生物必修1第二节《细胞的类型和结构》word教案四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苏教版生物必修1第二节《细胞的类型和结构》word教案四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苏教版生物必修1第二节《细胞的类型和结构》word教案四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苏教版生物必修1第二节《细胞的类型和结构》word教案四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苏教版生物必修1第二节《细胞的类型和结构》word教案四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苏教版生物必修1第二节《细胞的类型和结构》word教案四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苏教版生物必修1第二节《细胞的类型和结构》word教案四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苏教版生物必修1第二节《细胞的类型和结构》word教案四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苏教版生物必修1第二节《细胞的类型和结构》word教案四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苏教版生物必修1第二节《细胞的类型和结构》word教案四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苏教版生物必修1第二节《细胞的类型和结构》word教案四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苏教版生物必修1第二节《细胞的类型和结构》word教案四Word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苏教版生物必修1第二节《细胞的类型和结构》word教案四Word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苏教版生物必修1第二节《细胞的类型和结构》word教案四Word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苏教版生物必修1第二节《细胞的类型和结构》word教案四Word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生物必修1第二节《细胞的类型和结构》word教案四Word格式.docx

《苏教版生物必修1第二节《细胞的类型和结构》word教案四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生物必修1第二节《细胞的类型和结构》word教案四Word格式.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苏教版生物必修1第二节《细胞的类型和结构》word教案四Word格式.docx

具有饱和效应。

4、意义:

能保证活细胞按照生命活动的需要,主动地并吸收营养物质,排出代谢产生的废物和对细胞有害的物质。

对于活细胞完成各项生命活动具有重要的意义。

5、细胞膜的功能特点:

具有一定的,即水分子可以自由通过,细胞要选择吸收的离子和分子也可以通过。

知识点三:

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

1、内吞或胞吞:

物质和物质附着在细胞膜上,由内陷形成,这些物质就被包入小囊内,然后,小囊从细胞膜上脱离下来形成小囊泡,进入细胞内部。

2、外排或胞吐:

有些物质在细胞膜内被一层膜所包围,形成,囊泡膜与

融合在一起,小囊泡逐渐移到细胞表面,并且向细胞外张开,使内含物质排出细胞外。

(请同学们预习完相关内容后,自主解答以下几道练习。

1、下列关于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正确的是()

A.相对分子量小的物质或离子都可以通过简单扩散进入细胞

B.大分子有机物要通过载体蛋白的转运才能进入细胞,并且要消耗能量

C.简单扩散和易化扩散都是顺浓度梯度进行,既不需要消耗能量,也不需要膜上的载体蛋白

D.主动运输发生在细胞逆浓度梯度吸收物质时,既需要消耗能量,也需要膜上的载体蛋白

2、组织细胞从组织液中吸收O2的数量,主要决定于()

A.组织液中的O2的浓度B.细胞膜上O2载体的数量

C.细胞液中CO2的浓度D.细胞中产生ATP的数量

3、人体红细胞以主动运输方式吸收的物质是()

A.H2OB.O2C.甘油D.K+

4、将刚萎蔫的菜叶放入清水,菜叶细胞中的水分能够得到恢复的原因属于()

A.主动吸水B.主动运输C.自由扩散和主动运输D.自由扩散

5、下列跨膜运输的生理活动中,属于主动运输的是()

A.酒精进入胃黏膜细胞B.CO2由静脉血进入肺泡内

C.葡萄糖和氨基酸进入小肠绒毛上皮细胞D.甘油进入细胞

展示导思(25分钟)

小组合作讨论:

1、影响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的因素分别是哪些?

 

2、比较三种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异同

比较项目

物质特点

运输方向

载体

能量

举例

简单扩散

小分子物质或离子

高浓度→低

浓度

不需要

易化扩散

需要

主动运输

检测导练(10分钟)

1、某物质从低浓度向高浓度跨膜运输,该过程为()

A.没有载体参与B.自由扩散C.协助扩散D.主动运输

2、在哺乳动物体内,葡萄糖进出红细胞的跨膜运输方式为()

A.自由扩散B.协助扩散C.被动运输D.主动运输

3、右图是某种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示意图,该运输方式是()

A.自由(简单)扩散

B.协助(易化)扩散

C.主动运输

D.被动运输

4、红细胞吸收无机盐和葡萄糖的共同点是()

A.都可以从低浓度到高浓度一边B.都需要供给ATP

C.都需要载体协助D.既需要载体协助又需要消耗能量

5、左图是洋葱根在不同含氧情况下从硝酸钾溶液中吸收K+和NO3-的曲线。

影响A、

B两点和B、C两点吸收量不同的因素分别是()

A.载体数量、能量

B.能量、载体数量

C.能量、离子浓度

D.载体数量、离子浓度

6、无机盐离子在细胞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影响植物

细胞吸收离子的因素很多。

某探究性学习小组研究营

养液中O2含量变化对某植物吸收K+速率的影响(其他

条件都是适宜的),实验结果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

是()

A.可分析得出该植物吸收K+是要消耗能量的

B.从图中也可以看出该植物吸收K+是需要载体的

C.ab段限制吸收K+速率的主要因素是O2浓度

D.bc段表示除了营养液中O2含量还有其他因素影响K+的吸收速率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果脯在腌制中慢慢变甜,是细胞主动吸收糖分的结果

B.相对分子质量小的物质或离子都可以通过自由扩散进入细胞

C.大肠杆菌吸收K+既消耗能量,又需要膜上的载体蛋白

D.大分子有机物要通过载体蛋白才能进入细胞,并消耗能量

8、下列关于植物对离子选择吸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植物对离子选择吸收的特性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

B.根细胞膜上某种离子的载体的有无,决定对离子选择吸收的种类

C.根细胞膜上某种离子的载体的多少,影响对离子选择吸收的多少

D.根细胞呼吸作用的强度也影响植物对离子吸收的选择性

9、新生儿小肠上皮细胞通过消耗ATP,可以直接吸收母乳中的免疫球蛋白和半乳糖。

这两种物质分别被吸收到血液中的方式是()

A.主动运输、主动运输 B.胞吞、主动运输

C.主动运输、胞吞 D.被动运输、主动运输

10、关于细胞膜的组成、结构、功能之间的关系,逻辑顺序正确的一组是()

①膜主要由磷脂和蛋白质分子组成②膜具有流动性③膜具有选择透过性

④膜内蛋白质和磷脂分子大都是运动的⑤主动运输得以正常进行

A.①④②⑤③B.①②④⑤③C.①④②③⑤D.①②③④⑤

11、下图表示物质通过红细胞膜的示意图,其中黑点代表物质分子,圆圈代表载体,

表示能量,请回答:

(1)甲属于:

乙属于:

丙属于:

(2)与甲相比,丙方式的不同之处是。

与丙相比,乙方式的不同之处有:

①;

②。

(3)O2、酒精、K+、葡萄糖、NO3-中,属于甲的是    ;

属于乙的是   ;

属于丙的是   。

12、下图是细胞膜结构图及海水和某海洋植物细胞液的离子浓度对照表。

据图和

表下列问题:

(1)图中1是,2是,3是。

(2)图中1是构成细胞膜的。

图中2在钾离子、氯离子通过该植

物细胞膜时起作用。

(3)从表中数据可知,植物细胞从海水中吸收离子并向海水排出

离子。

由此可见,该细胞膜对离子的通过具有性。

(4)钾离子和氯离子通过细胞膜的方式是,作出此判断的依据是

(5)细胞膜的功能特点是。

注意:

简单扩散和易化扩散的动力都是物质的浓度差。

人体的白细胞吞噬入侵的细菌、细胞碎片及衰老的红细胞,属于内吞。

各种消化酶的分泌属于外排。

内吞和外排都不需要载体,但都需要消耗能量。

3.3物质的跨膜运输——渗透作用和质壁分离

17

1、说出植物细胞发生渗透作用的原理(A)

2、学会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的方法(B)

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

自主阅读、合作探究、分组实验

1、半透膜:

一类可以让小分子物质通过而大分子物质不能通过的一类薄膜的总称。

2、选择透过性膜:

可以让水分子自由通过,一些离子和小分子也可以通过,而其他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则不能通过的膜。

细胞膜(生物膜)是一种选择透过性膜,是严格的半透膜。

(请同学们在10min内快速阅读教材第三章、第三节P47内容完成下列填空,并将答案在课本上标出。

渗透作用

水分子从区域通过等结构,向水分子区域的扩散现象。

2、渗透现象发生的两个条件:

(1)

(2)半透膜两侧存在浓度差。

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1、动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以红细胞为例)

当外界溶液的浓度<细胞液的浓度时,细胞膨胀,甚至涨破。

当外界溶液的浓度细胞液的浓度时,细胞失水皱缩;

当外界溶液的浓度细胞液的浓度时,水分进出细胞处于动态平衡。

2、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1)植物细胞的细胞壁主要由组成的,它是一种的,水和溶质均能通过。

(2)细胞膜和液泡膜则是,因此可以将(细胞膜和以及两层膜之间的称为原生质层。

)当做一种半透膜。

(3)细胞内的液体环境主要指的是液泡里的。

当外界溶液的浓度细胞液的浓度,细胞失水(质壁分离)

当外界溶液的浓度<细胞液的浓度,细胞吸水(质壁分离复原)

当外界溶液的浓度细胞液的浓度时,水分进出细胞处于动态平衡。

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

一、实验目的

学会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1、质壁分离的原理:

植物细胞的相当于一层半透膜当细胞液的浓度

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就会通过作用而失水,细胞液中的水分就透过进入到溶液中,使细胞壁和原生质层都出现一定程度的收缩。

由于比细胞壁的收缩性大,当细胞不断失水时,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分离。

2、质壁分离复原的原理:

当把已经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放入浓度的溶液中时,细胞就会通过渗透作用而吸水,外界溶液中的水分就通过原生质层进入到细胞液中,整个原生质层就会慢慢地恢复成原来的状态,紧贴细胞壁,使植物细胞逐渐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三、材料用具

紫色洋葱鳞片叶的外表皮,液泡呈紫色,易于观察(也可用水绵或藓类代替)。

刀片、镊子、滴管、载玻片、盖玻片、吸水纸、显微镜、质量浓度为0.3g/mL的蔗糖溶液(用蔗糖溶液做质壁分离剂对细胞无毒害作用),清水。

四、实验步骤

1、制作洋葱表皮的临时装片

在载玻片上滴一滴清水,撕取洋葱鳞片叶外表皮放在水滴中展平(也可挑取几条水绵放入水滴中),盖上盖玻片。

2、观察洋葱(或水绵)细胞

用低倍显微镜观察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可见大液泡,呈紫色,原生质层紧贴着细胞壁。

(或水绵细胞中有带状叶绿体,原生质层呈绿色,紧贴着细胞壁。

3、观察质壁分离现象

从盖玻片的一侧滴入0.3g/mL的蔗糖溶液,在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重复几次。

低倍显微镜观察,可见液泡由大变小,颜色由浅变深,原生质层与细胞壁分离。

原生质层与细胞壁之间充满蔗糖溶液。

4、观察细胞质壁分离的复原现象

从盖玻片的一侧滴入清水,在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重复几次。

低倍显微镜观察,可见液泡由小变大,颜色由深变浅,原生质层恢复原状。

(因为细胞液的浓度高于外界溶液,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吸水,所以发生质壁分离复原现象。

五、结果分析

1、成熟的植物细胞能与外界溶液发生渗透作用

2、当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失水(质壁分离);

3、当外界溶液浓度小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吸水(质壁分离复原)。

1、当外界溶液的浓度低时,红细胞一定会由于吸水而涨破吗?

2、红细胞吸水或失水的多少取决于什么条件?

当红细胞细胞膜两侧的溶液具有浓度差时,红细胞会不会发生质壁分离?

为什么?

3、植物细胞会由于过多吸水而涨破吗?

如果没有细胞壁还会发生质壁分离和复原吗?

4、是不是所有的植物细胞都会发生质壁分离与质壁分离复原呢?

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与质壁分离复原需要哪些条件?

检测导练(10分钟)

1、下列现象中属于渗透作用的是()

A.水分子通过细胞壁B.葡萄糖分子通过细胞膜

C.K+离子通过原生质层D.水分子通过原生质层

2、将晡乳动物的红细胞分别浸入下列a、b、c三个不同浓度溶液的烧杯内,一段时间后,实验结果如图所示,则a、b、c溶液浓度大小比较正确的是()

A.a>b>c

B.a>c>b

C.a<b<c

D.a<c<b

3、下列关于物质跨膜运输实例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细胞膜、核膜等生物膜都是选择透过性膜

B.水分子进出细胞,取决于细胞内外液体的浓度差

C.小分子物质都能通过细胞膜,大分子物质则不能

D.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是水分子顺相对含量的梯度跨膜运输的过程

4、把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放在载玻片上,用10%的NaCl溶液处理后,在显微镜下

会看到()

A.质壁分离B.正常状态C.细胞胀大D.细胞皱缩

5、放在0.3g/mL的蔗糖溶液中,会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是()

A.人的口腔上皮细胞B.干种子细胞C.洋葱分生区的细胞D.洋葱表皮细胞

6、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过程中,与细胞壁分离的是()

A.细胞核B.原生质层C.细胞质D.液泡膜

7、将下列细胞或细胞器置于蒸馏水中,不会破裂的是()

A.红细胞B.叶绿体 C.线粒体D.洋葱表皮细胞

8、假定将甲、乙两株植物的表皮细胞分别放入蔗糖溶液和甘油溶液中,两种溶液的浓度均比细胞液的浓度高。

蔗糖分子不能透过膜,甘油分子可以较快地透过膜。

在显微镜下连续观察,甲、乙两个细胞的变化是()

A.甲、乙两个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后,不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B.甲、乙两个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后,乙细胞随后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C.甲、乙两个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后,甲细胞随后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D.甲、乙两个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后,又都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9、下图为甲同学进行的一项实验的基本操作步骤,其中叙述错误的是()

A.B步骤是观察细胞质大小及细胞壁的位置

B.E步骤滴加的是清水

C.该实验是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

D.实验前后的处理形成了自身对照

10、若右图表示植物细胞渗透作用的图解,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

B.一定条件下,植物细胞可以发生渗透失水或吸水

C.当溶液甲的浓度>细胞液乙的浓度时,细胞发生渗透失水,

当细胞液乙的浓度>溶液甲的浓度时,细胞发生渗透吸水

D.当溶液甲的浓度=细胞液乙的浓度时,细胞处于动态平衡状态,不发生渗透作用

11、下图1表示渗透作用装置,一段时间后液面上升的高度为h,其中半透膜为膀胱膜,装置溶液A、a起始浓度分别用MA、Ma表示;

图2表示一个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放在蔗糖溶液后发生质壁分离过程图。

请根据图回答问题:

(1)图1中,如果A、a均为蔗糖溶液,

且开始时Ma>MA,则达到平衡后MA   Ma

(填大于、等于、小于),图1中的半透膜相当于

图2中的    ,由    (填数字)组成。

(2)图2中,如果B、b分别表示蔗糖溶液和

细胞液,且起始浓度分别为MB、Mb,则达到平

衡后MB    Mb(填大于、等于、小于)。

(3)上述实验观察在0.3g/mL蔗糖溶液中的洋葱表皮细胞,发现中央液泡逐渐变

小,说明()

A.细胞壁相当于一层半透膜B.洋葱表皮细胞是活的

C.此时蔗糖溶液浓度小于细胞液浓度D.细胞壁收缩导致中央液泡失水

12、回答下列与细胞有关的实验问题:

按下面步骤进行质壁分离实验。

步骤一:

在洁净的载玻片中央加一滴清水,取一片藓类小叶,盖上盖玻片。

步骤二:

从盖玻片一侧滴入0.3g/mL的蔗糖溶液,在盖玻片的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

这样重复几次。

使盖玻片下面的藓类小叶浸润在0.3g/mL的蔗糖溶液中。

步骤三:

在显微镜下观察,结果如图所示。

(1)图中A、B处的颜色分别是。

(2)如果上述实验步骤二中从盖玻片的一侧滴入的是加有伊红(植物细胞不吸收

的红色染料)的0.3g/mL的蔗糖溶液,则在显微镜下观察到A、B处颜色分别是

(3)如果将步骤二中浸润在0.3g/mL的蔗糖溶液中的藓类小叶的装片放在80℃条件下处理一段时间(装片中的藓类小叶保持在0.3g/mL的蔗糖溶液中)。

在显微镜下清晰地观察到细胞结构后,为更准确地判断A处颜色,对显微镜的操作方法是、。

如果A处呈绿色,可能的原因是。

洋葱鳞片叶的外表皮液泡含花青素,所以液泡呈紫色。

先观察正常细胞与后面的“质壁分离”起对照作用。

【拓展延伸】

质壁分离与复原的实验可用于:

1、证明成熟植物细胞能发生渗透作用

2、证明细胞

的死活;

3、作为光学

显微镜下观察细胞膜的方法

4、初步测定细胞液浓度的大小。

展示导思:

1、影响自由扩散的因素:

细胞内、外物质的浓度差。

2、影响协助扩散的因素:

①细胞内、外物质的浓度差;

②细胞膜上载体的种类和数量。

3、影响主动运输的因素:

①细胞膜上载体的种类和数量②能量:

凡能影响细胞内产生能量的因素,都能影响主动运输,如氧气浓度、温度等。

1.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是水分子顺相对含量的梯度跨膜运输的过程。

细胞吸水时,水分子也有从细胞出来的,细胞失水时,水分也有进入细胞的。

即无论细胞吸水还是失水,水分子通过原生质层的扩散都是双向进行的。

解析:

渗透作用是水分子通过半透膜的扩散,当溶液甲的浓度=细胞液乙的浓度时,水分子仍进行扩散,只是水分进出平衡,所以仍发生渗透作用。

答案:

BD

(1)由于开始时Ma>MA,达到平衡后,由于水柱的压力,使水分子从漏斗进入水槽,所以,MA依然小于Ma,这样才能使进出半透膜的水分子数达到动态平衡。

图1中的半透膜相当于图2中的原生质层。

(2)由于开始时蔗糖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细胞失水,细胞液浓度逐渐增大,当蔗糖浓度等于细胞液浓度时,水分进出细胞达到动态平衡。

(3)图2细胞有大液泡,已高度分化,不能分裂,所以用光学显微镜不能观察到染色体。

(1)小于 原生质层 1、3、5 

(2)等于 (3)不能 鳞片叶表皮细胞高度分化不能分裂

1.将刚萎蔫的菜叶放入清水中,菜叶细胞中的水分能够得到恢复的原因属于()

A.主动吸水B.主动运输C.自由扩散和主动运输D.自由扩散

3.小肠上皮细胞含有大量的线粒体,与这一结构特征相适应的细胞膜功能是

()

A.自由扩散B.协助扩散C.主动运输D.渗透作用

4.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果脯在腌制时慢慢变甜,是细胞主动吸收糖分的结果

B.氧气进出细胞通过自由扩散,不需要能量

C.葡萄糖进入红细胞需要载体的帮助,但不需要能量,属于协助扩散

D.变形虫吞噬食物颗粒,要利用细胞膜的流动性

2、人体组织细胞从组织液中吸收甘油的量主要取决于()

A.组织液中甘油的浓度B.细胞膜上的载体数量

C.细胞中ATP的数量D.细胞膜上的某载体的数量

4.下图为某些物质的跨膜运输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所有图中均有主动运输

B.在图甲、乙和丁中均有自由扩散

C.在图甲和图丙中有主动运输,在图甲和图丁中有被动运输

D.在图丙中有主动运输,而在图甲、乙和丁中有被动运输

图甲、乙、丁都表示物质从高浓度一侧转运到低浓度一侧,但图丁表示的过程需载体蛋白质的协助,因此表示的是协助扩散的运输方式,甲、乙表示自由扩散,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均属于被动运输。

图丙表示物质从低浓度一侧转运到高浓度一侧,是主动运输。

D

3.(2010·

合肥模拟)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细胞膜,可以看到的是两条暗带中间夹一条明带,那么关于对这两条暗带和一条明带的化学成分的说法比较准确的是(  )

A.两条暗带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

明带的主要成分是磷脂,无蛋白质

B.明带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

两条暗带的主要成分是磷脂,无蛋白质

C.两条暗带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

明带的主要成分是磷脂,也有蛋白质

D.明带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

两条暗带的主要成分是磷脂,也有蛋白质

1959年,罗伯特森根据电镜下看到的细胞膜清晰的暗—亮—暗三层结构,结合其他科学家的工作提出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层结构模型。

流动镶嵌模型指出,蛋白质分子有的镶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横跨整个磷脂双分子层。

C

7.物质进入细胞都要穿过细胞膜,不同物

质穿过细胞膜的方式不同,右边各图表示

在一定范围内细胞膜外物质进入细胞膜内

的三种不同情况,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指出A、B、C所表示的物质运

输方式,A是_________,B是_________,

C是_________。

(2)乙醇、CO2、氨基酸进入细胞的方式分别是____、_____、_____。

(填字母)

4、下列关于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错误的是()

A.植物细胞积累K+需消耗能量

B.细胞对离子的吸收具有选择性

C.海水中的海藻细胞可通过积累溶质防止质壁分离

D.液泡中积累大量离子,故液泡膜不具有选择透过性

7.如图表示某物质通过细胞膜的一种方式,该物质及其运输方式分别是(  )

A.氧气,自由扩散

B.葡萄糖,协助扩散

C.氨基酸,主动运输

D.甘油,主动运输

选C。

图示物质跨膜运输过程中需要载体和消耗能量,因此为主动运输,甘油跨膜运输的方式为自由扩散。

5.盐碱地栽种植物,其出苗率和成活率均较低,原因是()

A.土壤溶液pH太小B.土壤中缺肥

C.土壤溶液的浓度高于植物细胞液的浓度D.土壤溶液的浓度低于细胞液的浓度

7.利用高浓度盐水(NaCl溶液)杀菌防腐的原理是()

A.盐水中的Cl_有杀菌防腐的作用B.盐水中的Na+不利于细菌的生活

C.盐水是中性的,不适于细菌的生活D.由于渗透作用使细菌细胞内的水分渗出而死亡

36.田间一次施肥过多,作物变得枯萎发黄,俗称“烧苗”。

其原因是()

A.根细胞从土壤中吸收的养分过多B.根细胞不能从土壤中吸水

C.根系不能将水向上运输D.根系被肥料分解释放的热能烧毁

9.将一张洋葱鳞片叶放在一定浓度的蔗糖溶液中,制成装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

有3种状态的细胞,如下图,你认为这3个细胞在未发生上述情况之前,其细胞液的

浓度依次是()

A.A﹥B>

CB.A<

B<

CC.B>

A>

CD.B<

A<

14.(2009·

广东高考)某实验小组为了探究细胞膜的通透性,将小鼠肝细胞在体外培养一段时间后,检测培养液中的氨基酸、葡萄糖和尿素含量,发现它们的含量发生了明显变化(如下图)。

请回答问题。

(1)由图可知,随培养时间延长,培养液中葡萄糖和氨基酸含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