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提大道扩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935693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41 大小:60.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朱提大道扩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朱提大道扩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朱提大道扩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朱提大道扩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朱提大道扩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朱提大道扩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1页
朱提大道扩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1页
朱提大道扩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1页
朱提大道扩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1页
朱提大道扩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1页
朱提大道扩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1页
朱提大道扩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1页
朱提大道扩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1页
朱提大道扩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1页
朱提大道扩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1页
朱提大道扩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1页
朱提大道扩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1页
朱提大道扩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1页
朱提大道扩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1页
朱提大道扩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1页
亲,该文档总共4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朱提大道扩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朱提大道扩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朱提大道扩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4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朱提大道扩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朱提大道扩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2.国民经济效益费用流量表

3.朱提大道主道横断面图

4.朱提大道辅道横断面图

5.给水平面布置图

6.雨水、污水平面布置图

.

前言

昭通市地处云、贵、川三省结合部,与西南四大中心城市重庆、成都、昆明、贵阳的距离基本都在500公里左右。

内昆铁路复建,将与宝成线、六盘水红果线、南昆线等组成一条南北大通道。

自成都起算,经内昆线到防城港比经成昆线缩短运距385公里,比经川黔线到防城港缩短运距279公里。

随着内昆线的通车,为四川、大西北地区南下出海打通了最便捷的运输通道,也使重庆到昆明缩短运距400公里,昭通成为了大西北、四川物资南下出海的重要通道。

昭通市是滇东北经济区的中心城市之一,具有丰富的矿产资源。

但由于技术、设备力量薄弱,长期以来远离发达地区,交通状况落后,与外界联系不方便,致使经济发展水平滞后,整个城市的发展仍然停留在自上而下的政府支持模式上,自我发展能力差。

“饥饿”财政是制约昭通市自我经济发展缓慢的客观原因,也是造成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薄弱,投资环境差的根本原因。

然而,昭通市历来就是周围各县的物资集散地,工业与经济在全区范围内有高度聚集的特点,这也就注定昭通必将有一个大发展的趋势。

随着内昆铁路的复建、通车和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必将为昭通市带来振兴地方经济的机遇与契机。

作为展示昭通市形象的一个主要标志性工程,朱提大道(火车站与市区连接线,即本工程)就成为城市未来发展的主轴线。

昭通市总体规划的三个组团当中,就有两个在朱提大道的两侧(即太平组团和箐门组团),依托该轴线就可以实现昭通市向东发展的目标。

道路两侧发展的两个组团是城市新功能的载体,对实现城市职能优化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尽快建设该轴线有助于提升城市级别,奠定昭通市在攀西——六盘水区域的片区中心地位。

本工程扩建后道路红线宽度为50m,为城市II级主干道。

2004年11月,昭通市建设局委托我院进行朱提大道扩建工程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工作。

在建设局及有关单位的配合下,项目组成员深入现场进行调查研究,收集了大量详实基础资料,调查清楚了公路沿线基本情况,如涵洞位置及尺寸大小、片区内的地形地貌及道路沿线水系等,于2005年1月完成了本可行性研究报告。

本次可行性研究报告以《昭通城市总体规划修编》[云南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2001年12月)]和《昭通市城市概念性总体规划》[成都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为依据,选择合理的实施方案,解决目前发展最为急需的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问题。

本工程按城市II级主干道进行扩建,按道路工程、供水工程、道路排水工程、电力电信工程、路灯及煤气管道工程、绿化工程和交通工程分别进行论述。

在朱提大道扩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工作中,难免出现疏漏和不足,敬请各位领导、专家同行指正。

同时对在编制工作中给予大力支持和配合的昭通市有关部门表示衷心感谢!

第一章总论

1.1工程名称及执行单位

1.1.1工程名称

朱提大道扩建工程

1.1.2执行单位

建设单位:

昭通市建设局

设计单位:

重庆市市政设计研究院

1.2编制依据及有关标准

1.2.1编制依据

1.朱提大道扩建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设计合同

2.建设部颁布的《全国市政工程投资估算指标》(1995年)

3.《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

4.《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

5.《全国统一安装工程预算定额云南省价目表》

6.《全国统一建筑工程基础定额云南省预算基价》

7.《昭通城市总体规划修编》

8.《昭通市城市概念性总体规划》

9.昭通市建设局提供的1:

1000数字化地形图

10.昭通市建设局提供的《昭通市区至火车站连接线一期工程》公路施工图

11.《昭通市箐门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12.《昭通市新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13.《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城市防洪规划》

14.《昭通地区志》

15.昭通市建设工程材料价格信息

16.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的有关批复文件及规定

1.2.2国家有关法规、标准及规范

1.《市政工程设计工作技术管理制度》

2.《给水排水工程概预算与经济评价手册》

3.《市政工程设计技术标准》

4.《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

5.《城市桥梁设计荷载标准》CJJ77-98

6.《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

7.《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98

8.《室外排水设计规范》(1997年版)GBJ14-87

9.《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318-2000

10.《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001年版)GBJ16-87

11.《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97

12.《防洪标准》GB50201-94

13.《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CJJ50-92

14.《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

15.《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16.《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CJJ75-97

17.《城市道路绿化工程施工验收规范》CJJ/T82-99

18.《道路交通标志及标线》GB5768-1999

19.《城市绿地分类标准》CJJ/85-2002

20.《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范》

21.《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CJJ45-91

1.3编制原则

一、社会效益原则

通过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加速道路网形成,改善和缓解愈加繁重的城市交通压力;提高片区交通可达性,带动全区及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从而提高城市的整体竞争力,促进昭通市的稳步发展;由于该项目具有社会公益性,从而提高政府威信,维护了社会稳定。

二、经济效益原则

基础设施的建设改善城市投资环境,为商业发展提供新的机遇,给企业创造了优良的生产经营环境,从而促进经济结构合理化和经济建设发展,对城市经济发展的多样化与可持续性起到显著作用。

三、环境效益原则

保护好昭通市以及周围区域的自然生态环境,优化和提升自然生态格局。

以生态环境保护为前提,合理适度开发利用,以保证最理想的环境效益。

四、可操作性原则

服从昭通市城市专业规划,保证规划、设计相协调,使本工程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以保证根据资料和客观实际情况,统一规划,优化设计,分阶段实施。

1.4工程位置及作用

朱提大道扩建工程起于昭通市环城北路与环城东路交叉口,止于昭通火车站站前广场,全长8.47公里,为规划控制的城市Ⅱ级主干道,是昭通市下一步城市发展的主轴线。

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其特定的作用,主要表现为:

一、扩建项目能促进箐门和太平片区功能的形成,并带动沿线土地的增值与开发。

二、有利于该片区路网的形成,从而改善昭通市的道路交通状况。

三、能够推动昭通市总体规划“南进东拓”、“优化旧城”策略的实施,调整城市空间结构,完善城市功能,改善当地居民的居住生活条件。

四、改善昭通市城市面貌,促进该区域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

1.5工程技术等级定位

扩建道路技术等级定位于城市主干道。

由于该项目是在已建公路基础上进行扩建,根据《关于昭通市区至火车站连接线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代项目建议书)的批复》(云南省发展计划委员会、云南省交通厅文件)确定的计算行车速度40、60(公里/小时),以及昭通市总体规划中对该区域的定位,扩建后的朱提大道计算行车速度定为50公里/小时。

根据《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中的规定,各类各级道路计算行车速度如下表所示。

表1.1各类各级道路计算行车速度

道路类别

快速路

主干路

次干路

支路

道路级别

1

1

2

3

1

2

3

1

2

3

计算行车速度(km/h)

80,60

60,50

50,40

40,30

50,40

40,30

30,20

40,30

30,20

20

注:

条件允可时采用大值。

昭通市为中等城市,应采用Ⅱ级标准,故朱提大道定位为50米宽的城市Ⅱ级主干道。

第二章社会背景及道路现状

2.1社会背景

2.1.1区域概况

2.1.1.1地理位置

昭通市位于云南省东北部,在北纬26°34′~28°40′、东经102°52′~105°19′之间。

东西宽241公里,南北长234公里,面积23021平方公里,周长1482公里。

东南面与贵州省威宁、赫章、毕节接壤364.4公里,南面隔牛栏江与本省会泽县接壤123.6公里,西南隔金沙江与四川省会东、宁南、布拖、金阳、雷波、屏山、宜宾,北面隔南广河与珙县、筠连、兴文、叙永县接壤,全长994公里。

昭通市政府驻昭阳区,南至省会昆明473公里,东至贵州省会贵阳462公里,北至四川省会成都679公里,至直辖市重庆609公里。

全区辖昭阳区和鲁甸、巧家、盐津、大关、永善、绥江、水富、镇雄、彝良、威信10县。

昭阳区位于区境西南端,东经103°08′~103°56′、北纬27°07′~27°39′之间。

东西最大横距61公里,南北最大纵距43公里。

面积2240平方公里,坝区占33.6%,山区占64.3%,江边河谷地占2.1%。

213国道经过城郊。

城区海拔1920米。

1990年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279人。

2.1.1.2历史沿革

昭阳区历史悠久,为我国著名的“南丝绸之路”要冲。

境内于西汉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置朱提县,唐武得元年(公元618年)改设安上县,宋为乌蒙部,元设乌蒙路,明初,置乌蒙军民府,初属云南,旋改四川,清改设昭通府,置恩安县,民国二年改称昭通县,1950年成立昭通县人民政府,1981年11月划出昭通县部分辖区成立昭通市,1983年原昭通县辖区全部并入昭通市。

2001年8月11日撤地设市后成为昭通市昭阳区。

2.1.1.3气候条件

昭通市位于云贵高原与四川盆地的过度地带,地处金沙江下游、乌蒙山西部尾端,海拔最高4040米,最低267米,高差达3773米,加之受“昆明准静止锋”的影响,亚热带、暖温带共存的高原季风立体气候特点突出。

昭通境内气候多样,江边河谷属热带、亚热带,高山属冷凉高寒带,俗称“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立体自然环境。

海拔2400米以上的高寒山区,年平均气温7.2~6.2℃,年平均降雨量1124.3毫米,无霜期123天;海拔1900~2000米的温旱平坝区,年平均气温11.7℃,年平均降雨量738.2毫米,无霜期221天;海拔1000米以下的江边河谷区,无霜期300天以上,日照最多时数2086.4小时/年,最高年平均气温12.7℃,最低年平均气温10.8℃。

最多风为西南风。

2.1.1.4水资源

昭通市由于受地形和气候的影响,降水量呈过渡型组合形势。

降水量703.8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89.8%,多集中在5~10月雨季期间。

年平均水面蒸发量为1109毫米。

全区河川径流量全系降水补给,多出现在汛期5~10月,人均占有水量3262立方米;地表、地下水资源约7.79亿立方米;水能理论蕴藏量24.51万千瓦;重要泉水点有大龙洞泉水、小龙洞泉水和葡萄井泉水。

主要河流有金沙江、洒渔河。

2.1.1.5土地资源

根据1996年土地统计结果,全区土地总面积7.83平方公里,其中居住用地2.49平方公里,占总用地的31.82%;公共设施用地2.38平方公里,占30.44%;工业用地1.09平方公里,占总用地13.89%;仓储用地0.47平方公里,占总用地1.97%;绿化用地0.04平方公里,占总用地0.53%;对外交通用地0.025平方公里,占总用地0.65%;道路广场用地0.76平方公里,占总用地9.74%;另外在城市现状建设用地中,有市政公共设施用地0.37平方公里,特殊用地0.18平方公里。

太平和箐门规划区基本为民居与耕地。

本地具备所需的建筑材料,当地的建材如砂、石、砖、木等质量均符合要求,采购方便,价格合理,就地取材,既有利于节约造价,又有利于推动本地建材市场发展和地方经济发展,为昭通市提供新的经济增长点。

其它建材如钢材、水泥、五金、交电、涂料等可就近采购。

2.1.2城市性质

昭通市(含旧城组团、太平组团和箐门组团):

滇东北区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及交通枢纽,为昭通市委、市政府所在地。

根据《昭通城市总体规划修编》、《昭通市城市概念性总体规划》及规划区发展趋势分析,旧城组团的性质为:

以商业和居住为其主要功能,结合旧城改造和更新,发挥传统商业优势,建设具有地方特色的现代化商业区,充分发挥中心城市的商业功能,同时按现代化人居环境要求,构造宜人的居住区,将旧城区建设成为一个既适宜创业又适宜居住的生态城市。

太平组团的性质为:

昭通市城市近期发展的重点区域,以行政中心为基础,大力发展会务休闲、体育运动、生态居住三个核心产业,实现新区开发零的突破,并通过新区建设,疏散旧城区的人口,完善城市功能。

箐门组团的性质为:

以昭通火车站的建设和开放为依托,发展物流、商贸及加工工业,充分利用内昆铁路修建带来的发展机遇,形成城市新的经济增长点,增强城市向东发展的吸引力,为实现城市向东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2.1.3城市发展预测

昭通市城市发展的宏观经济背景应立足于被列入全国国土重点开发的攀西~六盘水地区,即包括川西、川南、黔西、滇东北在内的经济区。

该经济区能源、矿产资源十分丰富,是我国西部地区重要的能源(包括水能)、矿产、工业基地,在全国生产力布局中占有重要地位。

昭通市应力争成为攀西——六盘水地区重要的片区中心城市,充分发挥政治、文化、商贸和交通中枢功能;城市发展中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资源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相协调的发展态势,优化提高昭通作为片区中心城市的功能和地位,使昭通在21世纪发展成为:

一个繁荣、高效、文明的片区中心城市;一个具有一定工业基础,又具有较强商贸、物流功能的综合型城市;一个适宜居住生活、环境优美的生态型山地城市。

力争2005年使国民生产总值达48亿元,年均增长12.6%,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10045元。

2020年使国民生产总值达576亿元,年均增长13.7%,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在46601元。

合理发展城镇规模,调整人口结构,提高人口素质,2005年总人口为18.6万,城市化水平为32.5%;2020年总人口为33万,城市化水平为58.6%。

人民生活水平要达到或超过国家规定的小康目标,基本消除贫困现象,实现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

城镇失业率控制在6%以内,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45%以上,教育事业要巩固“两基”成果,实现“两全”目标,并在城市普及高中阶段的教育;广播电视覆盖率达98%以上。

继续加强“长防”“长保”和“以工代赈”工程项目建设,扶持贫困山区发展经济林果和中药材等绿色产业,消灭宜林荒山,逐步形成区域性经济支柱的绿色产业。

把昭通市建设成为环境优美、经济发达、社会稳定繁荣的滇东北中心城市。

2.1.4区域社会背景

昭通市位于云南省东北端,处于云南省省会昆明市、贵州省省会贵阳市、四川省省会成都市及直辖市重庆市的腹心地带,距昆明381公里,历来为滇、川、黔三省交界地区经济、文化交汇中心之一。

昭通历史悠久,经济有其繁荣兴盛的历史。

从秦凿“五尺道”,汉开“南夷道”,均从境内经过,使昭通成为云南通往中原的重要门户和“南方丝绸之路”的要冲,经济兴盛繁荣,各民族交往频繁,成为各民族多元文化的走廊,现老城区仍保存有部分历史遗存。

根据昭通市城市概念性总体规划,昭通市应在21世纪成为攀西~六盘水地区重要的片区中心,成为一个繁荣、高效、文明的片区中心城市;一个具有一定工业基础,又具有较强商贸、物流功能的综合城市;一个适宜居住生活、环境优美的生态型山地城市。

在城市发展上通过“南进东拓”、“优化旧城”规划策略的实施,调整城市空间结构,完善城市功能,实现城市由单中心向多中心,集中式向组团式的转变。

城市在空间布局上形成三个组团:

旧城组团、太平组团、箐门组团。

其中旧城组团以现昭通城为基础,主要发展商业和居住,依托烟厂大力发展地方特色工业;太平组团则结合行政中心的搬迁,以行政中心为基础,大力发展会务休闲、体育运动、生态居住三个核心产业;箐门组团则依托昭通火车站、发展商贸、物流及现代加工工业,形成城市新的经济增长点。

2.1.5项目背景

1995年10月初,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朱鎔基考察昭通,然后作出了修建内昆铁路的批示。

2002年12月,内昆铁路建成通车,同时作为火车站与市区连接线的公路工程也进入最后的竣工阶段。

在其后的时间里,随着昭通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小汽车逐步进入百姓家庭,交通问题日益突出。

主城核心区不仅是全市和全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同时还是16万市民的生活区。

为了缓解交通压力、分散城市功能和促进城市发展,昭通市委、市政府编制了《昭通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和《昭通市城市概念性总体规划》,报告中把昭通市(现昭阳区)规划为箐门、太平和旧城三个片区,箐门、太平两个新区就是通过该工程与市区相连接的。

由于规划的调整和昭通市经济建设步伐的加快,原建的公路工程已不能满足日后城市发展的需要,为此根据其建设需要,并请专家进行论证,将该道路路幅调整为总宽50米的城市主干道。

受昭通市建设局的委托,由我院承担火车站至市区连接线——朱提大道扩建工程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工作。

2.2道路现状

2.2.1城市道路现状

根据2002年统计,市区面积7.81平方公里,人口密度17000人/平方公里,人均道路3.61平方米,远远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市区主要道路中,除了环城西路是新建外,大部分道路均有不同程度的路面损坏现象。

西街和爱民路:

路面由于年久失修毁损严重,表面坑洼不平,供排水系统残缺不齐,导致公共卫生状况极差;昭通市的城市道路基本上都缺乏完善的路灯照明、绿化、标志牌、分道线、红绿灯等基础设施,路面宽度不够导致道路交通不畅和交通秩序混乱,更有甚者出现大面积的路面损坏现象。

旧城区许多街巷由于缺乏排水系统,雨天路面泥泞不堪,晴天则尘土飞扬,城市卫生状况不尽人意。

以上种种现状严重制约着城市近期和远期的开发前景。

只有加大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改善居住环境和投资环境,才能推进全区乃至全市社会经济的发展。

2.2.2朱提大道现状

昭通市朱提大道建成于2002年底,现状规划红线宽30米,等级为城市主干道一级,设计车速60公里/小时。

起点位于昭通市昭阳区环城北路与环城东路交叉口,止点位于昭通火车站站前广场,全长8.47公里。

路面结构为混凝土刚性路面,道路横断面布置为两块板形式:

4米中央绿化带,2×11.25米机动车道,4×0.5米路缘带,2×0.75米土路肩。

总宽30米。

道路两侧设0.4×0.6米排水边沟,无排污管道。

道路东侧埋设一根DN400供水管(供火车站片区),路肩处埋设有一根电信光缆,由于道路按公路标准建设,路面机动车、非机动车及行人混行。

随着太平、箐门片区及道路沿线土地开发的加快,车流量的逐年增加,机非混行的状况对车辆行驶及行人生命安全已构成严重威胁。

由于道路没有布设排水、供水、电力、电信等市政基础设施,造成规划太平、箐门片区路网及管网系统难以形成,沿线土地开发进展缓慢。

作为连接主城区与火车站及机场的城市主干道,道路中央隔离带杂草丛生,道路两侧局部地段已成为垃圾堆放点,严重影响了昭通市的城市形象。

第三章项目实施的必要性

随着二十一世纪的到来,国家提出了缩小东西部差距,保证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西部大开发战略。

西部地区的发展,首先需要改善西部地区的发展条件和生态环境条件。

城市,尤其是二级中心城市,是实施西部开发战略的重要依托。

昭通市委、市政府所在地——昭阳区是全市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属省二级区域性中心城市,滇东北重镇。

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内昆铁路昭通站投入运营,溪落渡、向家坝电站的相继上马,昭通将成为滇东北最大的能源基地。

根据2002年统计,市区面积7.81平方公里,人口密度17000人/平方公里,人均道路3.61平方米,远远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昭通要成为名副其实的滇东北重镇,必须加大基础设施的投入,积极推进城市化进程。

昭通市城市规划修编决定将太平、箐门片区作为近期城市发展的新区,而新区路网的建设则有利于促进新区开发,为招商引资奠定良好的基础,所以,作为连接内昆铁路昭通站、箐门、太平与老城区之间的主干道——朱提大道的扩建就成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

3.1实现昭通市城市总体规划的需要

一、昭通市城市组团式结构形态简述

根据1996年统计,昭通市城市建成区面积5.21平方公里,人口13.2709万人,基本居住于四城区,到2020年总人口将增至33万人,故现状城市形态容纳不了未来的城市人口规模。

总体规划中确定依托昭通火车站,开发箐门和太平组团,形成组团式的城市结构形态,即旧城组团、太平组团和箐门组团。

城市分片区发展后,组团间的交通联系就显得十分重要,故以朱提大道为主轴线的城市道路建设就愈显出其重要性。

二、独特的地理优势

长江城市群是当前中国最具经济活力城市群之一。

昭通,云南省的北大门,地处长江上游,毗邻重庆,就可以凭借地理上的优势,加强与长江沿岸城市的交流和合作,大力发展本地经济。

这样,货物的进出口都得依靠火车站、机场与市区之间连接线的建成。

3.2发展太平、箐门两个片区的需要

一、箐门片区的功能、规模

箐门片区位于昭通市区东北约8公里,现状为农村民居和耕地。

作为昭通市的一个新区,内昆铁路昭通火车站就设在箐门片区的冷卡营附近。

由于紧邻火车站,这一片区必然会产生一系列的服务站前功能区,包括物资集散、贸易、转运和与之配套的生活居民区,并且随着第三产业的兴起,该片区也将为老城区分流一部分人口压力,缓解中心片区环境容量不足的矛盾。

所以,该片区是依托火车站形成以物资集散、转运、商品批发交易为主的片区。

根据总体规划,2020年人口规模将为7万人,用地规模为6平方公里。

二、太平片区的功能、规模

太平片区是沿朱提大道两侧发展形成的城市新区,紧挨着昭通市区。

规划中将城市行政中心由现在的旧城组团外迁至该组团,带动该区发展。

该组团启动的动力来源于新的行政中心的建设,以行政中心为基础,大力发展会务休闲、体育运动、生态居住三个核心产业,实现开发新区零的突破,并通过新区建设,疏散旧城区的人口,完善城市功能。

根据总体规划,2020年人口规模将为8万人,用地规模为5平方公里。

3.3促进昭通市经济发展的需要

一、城市中心区的功能、规模

昭通市现有市、区党、政机关及全区较大的商业、金融、科教、文化、体育等设施,同时也是昭通市民的主要居住地。

所以,从现状及今后的发展来看,城区应成为全市的政治、文化、金融、商业、贸易、科技、信息及生活服务中心。

即以行政办公、商贸金融、文化教育、生活居住为主的综合片区。

根据总体规划,2020年用地规模17平方公里,人口规模将为18万人。

二、箐门、太平片区与城市中心区之间的联系

从前面所述三个片区的功能分析来看,各个片区的功能存在很大的互补性,谁也不可能抛开谁而单独发展。

特别是2002年12月,内昆铁路通车,大量人流和货物来往于箐门和旧城两片区之间,这就决定了箐门和中心片区之间必须要有一条快速、便捷的城市联系主干道;同时规划中的行政中心太平片区也在该联系主干道的两侧,它也需要依托旧城片区和箐门片区的优势,带动该片区的经济更快发展。

这种种迹象都表明把昭通市区至火车站连接线扩建成城市II级主干道是相当必要的。

3.4金沙江下游和全市电站建设的需要

一、昭通全区土地面积,山区占96%。

独特的地形地质结构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和水能资源。

煤炭预测储量为云南省的47.4%,昭鲁坝区褐煤探明储量84.45亿吨。

但是由于昭通基础配套设施落后,特别是交通条件恶劣,没有很好的投资环境,国外具有能力开发褐煤的大型公司都与昭通失之交臂。

目前除镇雄县在建的一个坑口电站外,昭通市巨大的褐煤资源尚没得到很好的开发和利用。

二、昭通水能资源蕴藏量丰富,水能资源高出全国人均平均数49%,金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