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基础讲议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935997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10.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音乐基础讲议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音乐基础讲议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音乐基础讲议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音乐基础讲议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音乐基础讲议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音乐基础讲议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音乐基础讲议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音乐基础讲议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音乐基础讲议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音乐基础讲议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音乐基础讲议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音乐基础讲议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音乐基础讲议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音乐基础讲议Word格式.docx

《音乐基础讲议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音乐基础讲议Word格式.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音乐基础讲议Word格式.docx

有时在旋律进行中,上行音调配合一些不稳定和弦,在乐曲中则表示探索、等待和祈求。

因为在生活中人们提问的音调,一般都向上。

而人们表示肯定或命令式的语气一般是往下的。

因此,下行音调常结合和声由不稳定到稳定进行,塑造坚定果断的音乐形象。

二、节奏、节拍

节奏与节拍在音乐中永远是同时存在的,并以音的长短、强弱及相互关系的固定性和准确性组织音乐。

人们通常把节奏、节拍比作音乐的骨架,这是比较形象的,因为节奏、节拍支撑了整个音乐旋律的架子,并赋旋律于生命。

节奏与节拍两者之间的关系就好象列队行进中整齐的步伐和变化着的鼓点一样。

有强有弱的相同时间片断,按照一定的顺序循环重复叫作“节拍”。

列队行进中的步伐,充分体现了这些特点:

左脚强,右脚弱;

每一步时间片断相等,按照一强一弱的次序循环重复。

“节奏”,简单地讲,就是用强弱组织起来的音的长短关系。

列队行进中的鼓点,充分体现了有强、有弱、有长、有短的许多音的序列组合。

在塑造音乐形象的过程中,节奏的作用是很突出的。

要理解这一点,只要将同样的旋律配上不同的节奏,通过比较就会清楚。

在音乐作品中具有典型意义的节奏,叫作“节奏型”。

节奏型可以说明音乐的某些类别。

比如进行曲、舞曲等。

在乐曲中常常有些基本节奏型成为一种节奏律动贯穿全曲,有助于乐曲结构上的统一和内容的确立。

比如德沃夏克作曲的《自新大陆交响曲》第二乐章的主题:

基本律动是一长一短的附点节奏,在慢速度、低音乐器的衬托下把作曲家思念祖国的感情表达得恰到好处。

三、速度和力度

当我们对节奏节拍作一定了解的同时,不可忽略音乐中速度与力度的重要性。

各种拍子进行得快慢,一方面与单位拍的时值有关。

一般来说在现代的记谱中,音符时值长,拍子进行就较慢;

音符时值短,拍子进行就较快;

二分音符总比四分音符进行得慢,十六分音符肯定比四分音符进行得快。

另一方面,拍子进行得快慢还与音乐所需表现的速度相关,同样是四二拍,快速的(Allegro)比中速的(Allegromoderato)要快。

音乐速度的标记,就世界范围来讲,大都用意大利文表示,但也有作曲家用本国文字标记来说明的。

还有些特殊的记号被用来表示音乐速度的准确性,如=78即表示以四分音符为一拍,每分钟演奏78拍。

音乐的速度被分为基本速度和变化速度两种。

基本速度是作为全曲或较大段落的固定速度,记在乐曲或段落的开始处。

我们把在乐曲进行中所作的临时速度处理,称为变化速度。

记在需要改变速度的地方。

如渐快、渐慢、中速、速度自由等。

音乐的速度要求与乐曲内容的表达有着密切相关的联系,激动、兴奋、欢乐、活泼的情绪往往用较快的速度。

歌颂、悲痛和痛苦的回忆则多用较慢的速度。

但是不要以为快的音乐都是兴高采烈的,它也有可能是别的,比如焦虑不安,慢的音乐也不一定都是令人伤感的,有时也表示宁静。

在音乐中,节奏节拍之间的强弱关系,一般来说是平均两个音,第一个强,第二个弱。

平均三个音为强、弱、弱。

平均四个音为强、弱、次强、弱。

在音乐中,音的力度也用文字、字母和记号来表示的。

用于较长时间的固定强弱标记有:

f代表强,f越多音的力度越强。

P代表弱,p越多音越弱。

Mf代表次强,mp代表次弱。

用于力度变化的标记有:

<cresc。

表示渐强,>dim表示渐弱。

Piuf表示稍强。

Piup表示稍弱。

用于个别音的强弱标记有:

﹥强音记号,表示该音在唱或奏时要有力度和强度。

∧倍强音记号,表示该音在唱奏时要加倍地突出强度。

sf特强音记号,表示特强。

音的力度、强弱也是音乐表现的重要因素之一,与音乐的内容有着密切的关系,运用旋律中力度的强弱对比,可以更有力地塑造音乐的形象。

一般来讲,隆重的,矛盾冲突激烈的,辉煌的,凯旋进行等旋律,大都用较强的声音。

而摇篮曲、夜曲、船歌、回忆、想往、抒情等旋律则采用较弱的声音。

在音乐旋律的进行中,根据内容的需要,音的基本强弱规律也会发生变化。

当一个音由弱拍或强拍的弱位延续到下一强拍或强位时,原有的节拍强弱规律被改变了,于是就形成了切分音节奏。

在这个节奏中的节奏重音被称为切分音。

第二节音程与和弦调式与调

学习识别各种音程与和弦,掌握音程与和弦的基本知识;

明确调式的含义和功能,学会识别大小调及民族调式,有助于提高我们理解音乐作品内容的水平。

在音乐中,调式是人们在长期的音乐实践中创立的乐音组织结构形式,调式构建于音程关系有机结合的基础上。

一、音程

乐音体系中,两音之间的高低距离被称为音程,两音先后发出声响的为旋律音程,同时非常声响的为和声音程。

其中低的一音叫做根音或下方音,高的一音叫做冠音或上方音。

音程中包含音级数目的多少,称音程的级数。

以“度”为单位。

抱含一个音级的称为一度,其他依次类推。

在音程中包含全音半音数目的多少,叫音程的音数,音数对确定音程的性质,划分音程的种类有着直接的关系,在级数相同的音程中,由于所包含的音数不同,音程的性质也就不同。

音程的度数在五线谱上表现为所包含的线与间的数目。

在同一线上或同一间内构成的音程为一度,相邻的间与线构成的音程为二度,……总之,音程在五线谱上含线与间的数目占有几条线,几个间,即称为几度。

在音程中,音数计算,通常以整数、分数和带分数来标记,音数为0的,称为纯一度或同度,音数为1/2的二度名为小二度,音数为1的二度,是大二度,音数为1

的三度叫“小三度”,音数为2的三度又被称为大三度等等。

现将八度和八度以内的度数、音数和名称列表如下:

 

在自然音阶的音程体系中,

“度数”和“音数”是识别音程及其性质不可少的条件,两者缺一不行。

在乐音音列中,由于存在同音异名关系,便产生了两个实际音高相同,具有同样的声音效果,但在乐曲中的意义及写法不同的音程,这样的音程称为等音程。

根据等音程不同的意义,可以将其分为两种:

1、名称相同的等音程

音程中的两个音,并不因为同音异名而改变音程的度数和音数。

2、名称不同的等音程

由音程中的两音之一更改度数而形成的不同度数的等音程。

两个孤立听时音响效果完全相同的等音程,在乐曲中的意义和写法并不相同。

这是因为乐曲是有调性的音乐。

二、和弦

指三个或三个以上高低不同的音,按照一定规律叠置,同时发响。

如果和弦中的各音不是同时发响,而是先后发响,就叫分解和弦。

由于按三度音程关系构成的和弦,音与音之间有一定的紧张度,音响协调丰满,又合乎泛音的自然规律,所以在多声部音乐中被广泛采用。

非三度音程关系构成的和弦,对丰富和声的色彩有着积极的作用。

所谓三和弦,就是按三度音程关系叠置起来的三个音所构成的和弦。

三和弦的三个音中,最下方的音为“根音”,因为它是和弦的基础音;

把根音上方三度,也就是和弦中间的音称为“三音”;

和弦最上方的音,与根音保持五度音程关系的音,称为五音。

在和弦中,无论怎样变换三个音的位置,其名称是不变的。

因为三和弦中三个音之间音程性质的不同,而引起三和弦音响性质的区别,我们一般将三和弦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1、大三和弦

大三和弦的结构为:

根音到三音三音为大三度,三音到五音为小三度,根音到五音为纯五度。

2、小三和弦

小三和弦的结构为:

根音到三音为小三度,三音到五音为大三度,根音到五音为纯五度。

减三和弦

减三和弦的结构为:

根音到三音、三音到五音均为小三度,根音到五音为减三度。

增三和弦

增三和弦的结构为:

根音到三音、三音到五音均为大三度,根音到五音为增三度。

在以上三和弦的类型中,大小三和弦所包含的均为协和音程,所以称其为协和和弦,而增减三和弦因其中包含增减音程,所以是不协和和弦。

大小三和弦在和声进行中用得比较多,为三和弦中的主要类型,增减三和弦相对来说用得较少,在三和弦中也就占次要地位。

在和弦应用中,由四个音按三度音程关系叠置,称七和弦,七和弦的各音由下而上分别称为根音、三音、五音和七音。

由于七和弦最上方的音与根音保持七度音程关系,所以我们称该音为七音,并由此得出七和弦的名称。

根据七和弦中音程的不同性质,我们将其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由于七和弦中,包含了不协和的七度音程,因此,七和弦均为不协和和弦。

学习与掌握和弦的基本知识,有利于我们对乐曲和声作用的理解。

在音乐作品中,和声就象绿叶,扶持着旋律这朵红花,渲染了作品的色彩,丰富了作品的内容。

三、调式

一个孤立的或一群彼此毫无关系的乐音,在音乐中,都难以表达乐思,因此人们在长期的音乐实践中创立了调式这个乐音组织的结构形式。

调式就是将若干个高低不同的乐音(一般不超过七个),按一定关系联结在一起,并以一个具有稳定感的音为中心而构成的有机体系。

调式体系中的各音级,称为调式音级。

调式音级中,起支柱作用,并给人以稳定感的音级,称为稳定音级。

最稳定并具有中心作用的音便是主音。

将调式音级按照高低次序(上行或下行)由主音到主音排列,形成的乐音音列,称为调式音阶。

调式音阶中各音阶名称如下:

第Ⅰ级——主音。

第Ⅱ级——上主音(下行导音)。

第Ⅲ级——中音,在主音和属音之间。

第Ⅳ级——下属音,在主音下方纯五度。

第Ⅴ级——属音,在主音上方纯五度。

第Ⅵ级——下中音,在主音和下属音之间。

第Ⅶ级——导音,向上倾向于主音。

调式的类别多种多样,在这节中向大家介绍调式体系中最常用的两种基本调式:

1、大调式

这是由七个音构成的调式,主音与其上方第Ⅲ级音即中音构成大三度关系,这一音程最能体现大调式的特性。

在大调式中,Ⅰ、Ⅲ、Ⅴ级音所构成的和弦为大三和弦也最能说明大调式的色彩。

大调式有三种:

自然大调,和声大调和旋律大调,其中自然大调是大调的基本形态,因此应用最广。

它是由两个音程关系相同的四声音阶组成,一个大二度音程将这两个组成部分接在一起。

将自然大调中的第Ⅵ级音降低半音,便构成和声大调。

其音阶结构是:

旋律大调,就是把自然大调的第Ⅵ和第Ⅶ节音降低半音而构成的。

旋律大调一般多用于下行,很少上行。

2、小调式是另一种由七个音组成的调式。

小调式的主音与其上方Ⅲ音为小三度关系。

这也是小调式的根本特征。

同样,小调式的Ⅰ、Ⅲ、Ⅴ级音所构成的和弦为小三和弦,与大调式一样,该和弦也最能表现小调式的色彩。

小调式也有自然、和声、旋律三种形式。

其中自然小调为小调的基本形式。

自然小调似乎是自然大调第Ⅵ级音开始的一种调式,但这并非说明小调是由大调派生出来的,而是完全独立的。

小调式的调式音级的标记除第Ⅶ级音称为自然导音,其余的与大调式相同。

自然小调的音阶由两个不同的四声音阶结合而成,中间用大二度音阶分开。

将自然小调的第Ⅶ音升高半音构成的和声小调,是小调中最常用的形式。

旋律小调是将自然小调中的第Ⅵ级与第Ⅶ级音升高半音而形成的,一般多用于上行,下行时偶尔使用。

旋律小调在下行时为自然小调形式。

其音阶结构如下:

在和声大小调和旋律大小调中,为体现该调式的特征而出现的降或升等变音记号,都用临时变音记号写,不记入调号内。

调,一般是指调式的音高位置。

其名称由主音的标记和调式的标记共同组成。

如:

D大调,D是主音标记,说明D是该调的主音;

大调是调式标记,说明是大调式。

乐曲所使用的调域和主音高度的升降记号,称为调号。

标记在五线谱谱号的右边。

使用调号可以省却全曲在调号中出现过的临时升降记号。

调性是调式所具有的特性,它的含义和用法与调的基本概念是一致的,是调的主

一般来说,大调比较明朗、刚强;

小调比较暗淡、柔和。

由于音乐的表现具有诸多功能互相配合的因素,因此大调在一定的条件下也可以表现出紧张、暗淡、痛苦和忧伤等情绪。

例如:

柴可夫斯基《第一弦乐四重奏》中的第二乐章——“如歌的行板”。

小调音乐在一定的条件下也可表现明朗欢快的情绪。

例如柴可夫斯基的《一八一二序曲》中呈现部的一个乐段主题:

334321126|11617126|3666176|360描绘了战斗间隙的快乐。

在音乐作品中,将大小调两种调式进行对比,可以充分发挥调式色彩的表现力。

在贝多芬《命运交响曲》第三乐章的末尾,阴暗的小调式象征着乌云密布,天地昏暗。

随着音阶第Ⅵ级、Ⅶ级、Ⅲ级音的依次升高,大调因素越来越明显,当旋律全部转为明朗的大调时,全曲顿时如云消雾散,阳光普照:

1-3-|5--4|30201020|1┄|这是冲破黑暗,走向光明的发展过程,是通过斗争取得胜利的主题。

作曲家也经常利用调性对比来丰富和变幻音乐的色彩,使音乐层层递进(或减弱),情绪高涨(或低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