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简答题.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693713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155.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地理简答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初中地理简答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初中地理简答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初中地理简答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初中地理简答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初中地理简答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初中地理简答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初中地理简答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初中地理简答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初中地理简答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初中地理简答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初中地理简答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初中地理简答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初中地理简答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初中地理简答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初中地理简答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初中地理简答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初中地理简答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初中地理简答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初中地理简答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地理简答题.docx

《初中地理简答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地理简答题.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初中地理简答题.docx

初中地理简答题

一.等高线地形图问题

1.登山选择某线路,原因:

该地等高线相对稀疏,地形坡度较小,爬坡容易。

2.交通运输线路(铁路、公路)选择的理由:

交通线路的选择:

在等高线地形图中,交通线路的修建一般往往与等高线平行,即“之字形”(盘山)线路。

如上图中:

在EF之间修建公路,应选择

EGF

EHF

答:

应选择

EHF,原因:

可减少修路的工程量;道路相对平坦,有利于车辆安全行驶;不会造成水土流失等。

如果一定要从地表经过山区,往往选择从鞍部位置穿越。

3.水库大坝建设选择在河流峡谷处,原因:

①地处峡谷处,利于筑坝;②有盆地地形,蓄水量大。

4.引水工程选择某地,原因:

该地地势较高,河水可顺地势自流。

5.地形对河流的影响:

①地势决定河流的流向,由高处向低处流。

山地形成放射状水系,盆地形成向心状水系,山脊成为水系分水岭。

②地势陡峭的山区,一般河流流速大、水流急,有丰富的水能资源。

③平原地区,一般河网密布,流速平缓,水量丰富的河段有利于航运。

二.地形、地势问题

1.描述地形特征的一般模式:

(1)地形类型:

以什么地形(平原、山地、丘陵、高原、盆地)为主【最多写两种】;

(2)地势特征:

哪边高哪边低?

或哪边向哪边倾斜?

(3)海拔高低、地势起伏大小:

海拔用定量描述,地势起伏用相对高度大小;

(4)地形分布:

在什么方位有什么地形类型。

2.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地形区的经济发展特点是什么?

主要体现在农业上:

平原以种植业为主;高原以畜牧业为主;山地以林业为主;低山丘陵以林果业为主;盆地内部和平原一样,周围和山地一样。

平原人口稠密,交通便利,商业发达;高原、山地、丘陵因地形不平坦,交通不便,人口稀少,商业不发达。

工业要看当地的资源、交通、市场……,相对受地形影响较农业小。

3.如何描述地理位置?

地理位置包括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两方面。

(1)纬度位置:

①观察是否有重要纬线穿过。

②通过重要纬线判断所处的五带。

(2)海陆位置:

①周围的海(或洋)及相应的方位。

②周围的国家(或地区)及相应的方位。

三.气候问题

参见气候专题

四.自然灾害问题

1.自然灾害分类:

主要自然灾害有:

(地质)灾害、(气象)灾害、(生物)灾害。

(1)地质灾害:

主要表现为:

(泥石流、山体崩塌、山体滑坡)。

(2)气象灾害:

主要有(干旱、洪涝、寒潮)等。

(3)生物灾害:

主要有虫灾、鼠灾和农作物病害。

2.自然灾害的治理措施:

①利用现代化技术,建立灾情预警系统。

②加强防灾、减灾宣传,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以及减灾意识。

③对于人为造成的自然灾害,应针对人类不合理活动加以治理。

3.自然灾害汇总表:

自然

灾害

分布典型区域

形成原因

防治措施

洪涝

东北、黄河流域、长江、淮河、珠江流域等

自然原因:

①降水集中且持续时间长(如梅雨天气);②夏季风强弱变化(强—南旱北涝;弱—南涝北旱);③台风的影响;④河道弯曲(长江荆江段);

人为原因:

①滥砍乱伐,造成水土流失加剧、河床抬升;②围湖造田,使湖泊调蓄能力减弱。

(1)生物措施:

恢复植被(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还草);退耕还湖;

(2)工程措施:

修建水库;加固大堤;裁弯取直;修建分洪泄洪区;

(3)防御措施:

建立洪水预报预警系统。

干旱

如华北春旱;伏旱;华南、西北、西南地区干旱。

自然原因:

降水少,气温高,蒸发旺盛。

人为原因:

工农业发达,用水量大;水污染、浪费严重。

农业:

推广喷滴灌;发展节水农业;

工业:

循环用水;防治水污染;节约用水。

台风

东南沿海地区(台闽粤琼)

热带或副热带海面温度在摄氏26度以上时,且受一定的地转偏向力的作用。

预测和预防为主

沙尘暴

西北、华北

自然原因:

气候干旱,降水少;春季大风日多;地表植被稀广。

人为原因:

过度放牧,过度开采。

生物措施:

恢复植被(退耕还林,还草)合理放牧。

工程措施:

营造“三北”防护林;建设人工草场。

寒潮

我国大部(除青藏、滇南、海南外)

强冷空气入侵造成

提前发布准确的寒潮警报,提醒有关部门作防寒准备。

地震

东部沿海、西南、西北、华北

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交界处,地壳活动剧烈

积极开展防灾宣传教育;建立地震预测体系;提高建筑物抗震强度。

滑坡

泥石流

西南山区

自然原因:

①山区地质复杂,岩石破碎,山体中断层发育;②暴雨集中。

人为原因:

破坏植被,工程活动不当。

恢复植被

五.生态环境问题

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和治理措施:

(1)水土流失的原因:

①自然原因:

A、黄土特性:

黄土结构疏松,易溶于水。

B、气候:

降水集中在7、8月份,多暴雨。

C、植被:

地表光秃裸露,缺少植被保护。

②人为原因:

开垦、采矿、修路等活动,使地表疏松。

(2)治理措施:

从目前国内外防治水土流失的各项措施看,主要有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耕作措施。

它们在治理水土流失中所起的作用各不相同,但它们是一个统一体,在实施过程中不可分割,缺一不可。

一方面,采取植树种草等生物措施与建梯田、修档土坝等工程相结合,治理水土流失;

另一方面,合理安排生产活动,如陡坡地退耕还林、还草,过度放牧的地方减少放牧的牲畜数量等。

黄土高原必须遵循客观规程,走“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牧则牧”的道路,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耕地,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才可能得到根本改善。

2.长江流域的洪涝灾害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

(1)洪涝灾害发生原因:

①自然原因:

A、夏季降水集中,中下游地势低平;

B、河流流域面积广,汇水面积大,尤其是夏季风反常年份,南北支流同时进入汛期,流量剧增。

②人为原因:

破坏植被,陡坡开荒,围湖造田。

水土流失严重,水面上升,湖泊分洪蓄洪能力降低。

(2)洪涝灾害防治措施:

植树造林,退耕还湖,修建水利工程,疏浚河道,弯曲段裁弯取直,加固堤坝,修建分洪蓄洪区。

3.西北地区荒漠化的原因及治理措施:

(1)荒漠化的原因:

①自然原因:

A、气候干旱,降水少,大风日数多且风力强盛。

B、地面多沙质沉积物,风沙剱害严重。

C、地表径流少,河流欠发育。

D、植被稀少,地面缺少植被保护。

E、气候异常。

②人为原因(荒漠化的主导因素):

过度放牧;过度樵采;过度开垦;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工矿交通建设中不注意环保。

(2)荒漠化防治的具体措施:

①合理利用水资源。

②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林体系。

③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应该退耕还林,退耕还牧。

④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

控制人口增长。

4.我国不同区域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形成原因:

地区名称

主要生态问题

形成原因

自然背景

人为原因

大兴安岭两侧

森林破坏、土壤侵蚀、草场退化严重

半干旱草原地区

过垦、过伐、过牧严重。

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

草场退化严重

降水较少、气候较干

过牧严重。

黄淮海平原区

土壤侵蚀严重。

暖温带半湿润地区

人口密集,过垦严重

南方亚热带丘陵地区

亚热带丘陵,降水丰富

人口密集,过垦严重

亚热带的横断山区、云贵高原

土壤侵蚀,森林破坏严重,物种灭绝和多样性锐减。

亚热带丘陵山地地区,

地质条件复杂

人民生活贫穷,过垦、过伐导致。

青藏高原

高寒地区

受气候变化和人为活动的影响,生态十分脆弱。

5.中国不同区域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措施

生态环境问题

主要分布区域

自然背景

主要防治措施

森林破坏

东北、西南、华南林区

中温带、亚热带边远山区

封山育林、计划砍伐、采育结合、退耕还林、改变林区经济结构

草原退化

内蒙古、青海、宁夏、新疆

属干旱、半干旱草原区

退牧还草、封育草场、舍饲养畜

湿地萎缩

三江低地、湖滨海滨

属湿润低平原湖泊海洋边缘地区

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停止围垦、退田还湖

生物多样性锐减

林区、草原、近海海域

物种资源丰富

扩大自然保护区,建立生态走廊、采育结合、合理放牧、实行禁渔期制度

土壤侵蚀

黄土高原、东南丘陵

半湿润、湿润丘陵地区

退田还林、植树种草、改坡为梯

荒漠化

西北、华北半干旱区

属半干旱内陆或春旱严重地区

解决当地群众生活用能源,严禁砍伐

六.大气污染问题

1.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

(1)生产性污染,这是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包括:

①燃料的燃烧,主要是煤和石油燃烧过程中排放的大量有害物质,如烧煤可排出烟尘和二氧化硫;烧石油可排出二氧化硫和一氧化碳等;

②工业生产过程排出的烟尘和废气,以火力发电厂、钢铁厂、石油化工厂、水泥厂等对大气污染最为严重;

③农业生产过程中喷洒农药而产生的粉尘和雾滴。

(2)由生活炉灶和采暖锅炉耗用煤炭产生的烟尘、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

(3)交通运输性污染,汽车、火车、轮船和飞机等排出的尾气,其中汽车排出有害尾气距呼吸带最近,而能被人直接吸入,其污染物主要是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一氧化碳和铅尘等。

2.大气污染的治理:

(1)工业合理布局,以方便于污染物的扩散和工厂之间互相利用废气,减少废气排放量。

(2)实行区域集中供热,以高效率的锅炉代替分散的低矮烟囱群,以高效率的锅炉代替分散的低矮烟囱排放方式。

这是城市大气污染防治的有力措施。

(3)改变燃料构成。

如城市工业和民用煤气、液化石油气的发展,低硫燃料和新能源(太阳能、风能、地热等)的采用。

要推行采煤,以除去煤中大部分硫(主要是硫铁矿硫)。

(4)减少汽车废气排放。

主要是改时发动机的燃烧设计和提高油的燃烧质量,加强交通管理。

(5)工业装置排放的有毒气体,要从工艺改革和回收利用方面予以控制。

(6)烟囱除尘。

烟气中二氧化硫控制技术分干法(以固体粉未或颗粒为吸收剂)和湿法(以液体为吸收剂)两大类。

七.水资源和土地资源问题

1.水资源污染及治理

(1)造成水污染的三种主要原因:

工业“三废”(废气废水废渣)任意排放,生活污水任意排放,农药化肥任意施放。

(2)防治水体污染的主要措施有以下三条:

①减少和消除污染物排放的废水量。

②全面规划,合理布局,进行区域性综合治理。

③加强监测管理,制定法律和控制标准。

2.水资源紧张的原因有哪些?

人口增长过快;工农业迅速发展;水资源季节分配不均;水资源(特别是农业用水)浪费严重;水污染严重。

3.如何解决水资源紧张的状况?

加强宣传,增强人们的节水意识;改善农业灌溉方式,发展节水农业;实施节水新技术;重复使用水源,提高水的利用率;兴建南水北调工程;节约用水;治理水污染等。

4.中国土地资源的四个基本特点:

绝对数量大,人均占有少;类型复杂多样,耕地比重小;利用情况复杂,生产力地区差异明显;地区分布不均,保护和开发问题突出。

八.人口问题

1.人口问题的表现形式:

①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

1)资源枯竭,破坏环境。

如滥伐森林,滥垦草地,水土流失,土地沙化,自然环境进一步恶化。

2)社会问题进一步突出。

经济发展赶不上人口的增长,出现医疗卫生、教育、交通、住房、就业等社会问题。

②人口增长过慢带来的问题:

如人口老龄化、劳动力短缺、国防兵源不足、社会上用于老人退休、养老等费用增加,老年人生活困难、生活孤独等。

③城市人口急剧膨胀产生的问题:

交通拥挤、环境污染、食品短缺、犯罪率上升、生存竞争加剧,就业就医困难。

2.人口问题的对策:

人类必须控制自己,做到有计划地生育,使人口的增长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

3.读漫画“人口爆炸”,回答问题:

(1)当今世界人口问题主要表现为人口增长过快,请举一个例子说明这一问题给社会、环境带来的影响:

资源短缺,粮食不足。

(2)面对当今世界主要人口问题,人类应采取哪些措施?

实行计划生育。

(3)人口问题还表现在城市人口迅速膨胀,带来一系列城市问题,如交通拥挤、环境污染等。

分析说明:

漫画反映了世界人口增长过快的问题。

世界人口急剧增长给资源和环境造成巨大的压力,使居民的就业、居住、教育和医疗等问题难以解决,在城市还出现交通拥挤、住房紧张、工业污染、噪声干扰、供水不足和犯罪率上升等问题。

世界人口不能无节制地增长,应采取计划生育措施,使人口的增长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

九.民居、城市、工业、农业和水利问题

1.就聚落而言,目前世界上人口密集地区和大城市聚落主要位于什么地方?

为什么?

答:

目前,世界上人口密集地区和大城市主要位于河流沿岸和冲积平原上。

因为:

世界上一些河流冲积平原地区,由于土壤肥沃,灌溉便利,所以农业生产发达,人口和聚落密集。

2.城市在发展过程中会产生哪些问题?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1)交通拥堵、住房紧张、污染加剧、噪声干扰、供水不足、犯罪率上升等。

(2)加强城市道路建设;适当控制城市规模;控制污染物的排放,加强环境治理;加强城市管理;保护水资源;加大对犯罪分子的打击等。

3.乡村人口为什么要向城市迁移?

城市里的收入高,生活条件好,医疗卫生条件好,教育先进,而且有较好的发展机会和较大的发展空间。

4.民居临河临湖分布的的原因:

水运方便。

地形平坦开阔,土壤肥沃,适合人类居住。

5.大城市的位置特点:

一般多形成在中低纬度的平原地区,这些地区交通便利;一般都在沿海、沿河、交通枢纽地区,自然资源丰富,可从事工业、农业、服务业等多种行业;气候条件良好,温暖湿润。

6.城市(或工业及其他)的分布特点:

沿海、沿河、沿交通线。

7.影响人口、城市分布的主要因素:

从地形、气候、交通三方面考虑。

①地形平坦②气候温暖湿润③交通便利

8.工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从交通、资源、市场、技术、地理位置五方面考虑。

①交通便利②资源丰富③人口多,市场大④技术先进⑤地理位置优越。

其中,“交通便利”均可作答。

9.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

从地形、气候方面考虑。

①地形多平原②地处带,适合带农作物的生长(或雨热同期,利于农作物生长)。

10.水利工程的综合效益:

发电、蓄水、灌溉、养殖、防洪、旅游等(黄河“小浪底工程”主要作用是治沙)。

11.山区发展经济的有利和不利条件

(1)有利条件:

为我国因地制宜发展多种经营提供了有利条件,且山区森林、矿产、水力、旅游资源丰富;在山区可发展林业,采矿业及旅游业。

(2)不利条件:

山区地形崎岖对发展交通不利;坡度较大,易造成水土流失;耕地少,不利于发展种植业;山区易产生地质灾害,威胁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十.国际合作专题

1.什么叫“南北对话”?

什么叫“南南合作”?

南南合作涉及哪些部门?

答:

国际上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有关经济、政治等方面共同问题的商谈叫做“南北对话”。

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相互合作,叫做“南南合作”。

南南合作涉及经贸、科技、外交、农业、林业、卫生和教育等几乎所有的部门。

2.为什么要加强国际合作?

(或加强国际合作的重要性是什么?

答:

①人类生产和生活所必需的自然资源在世界各地分布不均,各地生产的农产品、工业品等也不相同。

②由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经济水平的差异,导致先进的技术以及资金和设备分布不均,通过国际合作会将世界各国的资源与技术更趋合理化配置,会使各国共同发展、共同进步。

③人类面临共同的和平、发展、环境等问题,更需加强国际合作。

【或:

人类生产和生活所必需的自然资源在世界各地分布不均,各地生产的农产品、工业品等也不相同。

发达国家需要从发展中国家进口原材料、出口产品;发展中国家需要从发达国家引进先进的技术以及资金和设备等,发展本国经济。

由于地球环境是世界各国共有的,因此保护自然环境也是全人类共同的任务,也需要国际合作。

世界各国的经济协作越来越密切,产品的生产和加工协作越来越多,这是经济全球化的一种标志,这样可以利用各地的材料,集中优良的技术,使用最丰富的劳动力,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开拓最广的市场。

十一.大洲问题

1.请分析解释亚洲内部为什么会形成大面积的沙漠气候?

因为远离海洋,海洋的暖湿气流难以到达,且处于副热带高气压带,有干旱少雨的特点。

2.亚欧大陆同纬度地带,由西向东气温和降水量有什么变化?

为什么?

亚欧大陆同纬度地带,由西向东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不断加大,其原因是越往东(大陆内部)海洋性越弱大陆性越强,而再向东的季风气候地区大陆性也很强。

亚欧大陆同纬度地带,由西向东年降水量先逐渐减少(到亚欧大陆内部)后逐渐增多,其原因是越靠近亚欧大陆内部离东西两岸的海洋越远,海洋对其的影响就越小,于是年降水量就越少。

3.英国利物浦和我国漠河纬度位置相当,可是1月两地平均气温却相差近30度,请说一说这是什么原因?

受到季风的影响。

利物浦处于北半球西风带,属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湿润温暖。

漠河属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受西伯利亚地区影响,吹西北风,干燥寒冷。

4.多瑙河-莱茵河运河在欧洲内河航运中的价值

是横贯欧洲大陆的航运大动脉。

西起荷兰的鹿特丹港,东至罗马尼亚的苏利纳港,斜贯欧洲,跨越11国,干支流接连16国,成为沟通北海至黑海的欧洲航运大动脉,加强和扩大了东、西欧洲间的联系,并且方便了许多欧洲国家的对外联系。

5.请从气候条件分析亚洲西部和北部人口稀疏的原因

亚洲西部,属热带沙漠气候,炎热干燥。

亚洲北部,纬度较高,气候寒冷,光照少,不利于农作物生长。

6.玲玲说:

“非洲是一个高原大陆”,她说的有没有道理?

非洲地形以高原为主。

东南部从北向南有埃塞俄比亚高原、东非高原和南非高原。

埃塞俄比亚高原海拔在2500米以上,号称“非洲屋脊”。

非洲高原面积广大,被称为“高原大陆”。

7.乞力马扎罗山位于赤道附近,为什么山顶却终年被积雪覆盖,成为“赤道雪峰”?

说说从山下至山顶自然景观发生了哪些变化?

乞力马扎罗山海拔5895米,属高山气候,气温很低,所以终年被积雪覆盖,成为“赤道雪峰”。

自然景观从山下至山顶依次为稀树草原——森林——草地——积雪覆盖。

8.说出尼罗河与刚果河的流向,哪一条河的支流更多?

那一条河的水量较小、水位季节变化大?

尼罗河的流向:

自南向北。

刚果河的流向:

自东向西。

刚果河的支流众多,尼罗河的支流少。

尼罗河水量小,水位季节变化大。

刚果河水量大,水位季节变化小。

9.尼罗河定期泛滥的原因

由于尼罗河处于热带草原气候区和热带雨林气候区,使尼罗河每年会定期泛滥。

10.非洲人均粮食占有量少,这与人口自然增长率高有没有关系?

有关系。

非洲人口出生率高,死亡率较低,人口自然增长率比较高,由此导致粮食短缺,环境恶化。

这是因为人们为了满足粮食需要,滥伐滥牧,种植粮食,导致森林被毁,草场退化,土壤肥力下降,土地沙漠化。

所以,人口、粮食、环境是目前非洲面临的三大问题。

11.南美洲西部高大的安第斯山脉对当地的气候、河流等产生哪些影响?

对气候的影响:

山地西岸主要有温带海洋性气候和地中海气候,温暖湿润;由于山脉的阻挡,山地东侧温暖湿润的气流无法进入,比较干燥;而且西侧低地处于迎风坡降水较多,东侧低地处于背风坡降水较少;山地的垂直地带性气候明显,从山脚的赤道多雨带直至山顶的高山冰原气候一应尽有。

河流:

亚马孙河自西东(地势西高东低:

西为高耸的安第斯山、东为地势低平辽阔的亚马孙平原)流入大西洋,成为世界流域面积最大、径流量最多的大河。

12.北美洲的温带海洋性气候为什么局限在太平洋沿岸狭长地带?

因为落基山脉的阻挡使太平洋的暖流无法向内陆吹入,所以北美洲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只局限在太平洋沿岸狭长的地带。

13.在北美洲中部,为什么冬季寒冷的气流能长驱直入,并到达墨西哥湾沿岸?

因为中部是美国的中央大平原,东边是阿巴拉契亚山脉,西边是落基山脉,北边来的寒流,只有在中间才能顺利前行,平原上没有足够高的地形给予阻挡,所以可以长驱直入。

14.亚洲的东部和东南部,许多城市都座落在大河下游肥沃的平原上,而南美洲不少国家的首都和大城市却建在高山、高原上,甚至是沙漠气候区,你能做出正确的解释吗?

亚洲的东部和东南部处于温带、亚热带地区,温带、亚热带地区的大城市多坐落于大河下游肥沃的平原上;南美洲不少国家处于热带地区,热带地区的大城市多建于高山,高原上较为凉爽。

15.根据地形和气候等因素,分析说明为什么亚马孙河的河口年平均流量最大?

第一,亚马孙流域处于热带雨林气候,降雨多。

第二,亚马孙流域附近都是野荒雨林地带,绝少有汲取水资源的现象。

第三、亚马孙流域北西南三面被高原山地包围,有众多河流汇入。

十二.地区问题

1.你能运用板块构造的知识,说出马来群岛多火山、地震的原因吗?

马来群岛处于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相交处,是地壳运动活跃的地方,由于三大板块彼此挤压,时常引发地震。

在地壳隆起形成山地的同时,地下灼热的岩浆也顺地裂缝上涌,在地面喷发形成火山。

2.马六甲海峡地理位置有什么重要性?

答:

马六甲海峡位于苏门答腊岛和马来半岛之间,是欧洲、非洲、西亚和南亚通达东亚和东南亚最便捷的通道,是世界海上运输的咽喉。

3.东南亚发达农作物的优越自然条件有哪些?

答:

暖湿的气候、多样的地形、肥沃的土壤。

4.中东地理位置有什么重要性?

答:

位于“五海三洲”之地的中东,是沟通大西洋和印度洋、连接西方和东方的要道,也是欧洲经北非到西亚的枢纽和咽喉。

中东在世界政治、经济和军事上的重要地位,使其成为世界史上列强逐鹿、兵家必争之地。

5.中东水资源匮乏的原因有哪些?

答:

自然条件非常恶劣,大部分地区气候炎热干燥,沙漠广布,河流稀少。

表现:

沙特阿拉伯、科威特、约旦等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足200立方米。

解决水资源短缺措施:

建立海水淡化工厂。

中东种植业的两种类型:

大河灌溉农业(包括两河流域、尼罗河流域);雨水灌溉农业(包括叙利亚谷地、巴基斯坦海滨、伊朗、土耳其部分地区)。

中东主要农作物:

小麦、香料、萱麻、纸莎草等。

中东高原地区经济以游牧放养牲畜为主。

土耳其、伊朗等国手工编织的地毯闻名世界。

6.总结西亚石油资源和生产的特点

储量大、埋藏浅、成本低、出油多、油质好。

7.为什么南极地区比北极地区还要冷?

南极地区以陆地为主,北极地区以海洋为主;南极地区海拔比北极地区高;南极地区一年内的日照时间比北极地区短。

8.极地动物一般都有什么特点?

他们是怎样适应自然环境的?

极地动物皮下脂肪厚、皮毛厚,能够抵挡严寒;外延部分比较小(耳朵)不易流失热量。

9.为什么我国在南极建考察站都选择在2月份?

因为二月份正好是南极的夏季,气候相对冬季好一些;再就是光照时间长,更有利于科学研究。

十三.国家问题

1.澳大利亚发展畜牧业有哪些有利的自然条件?

答:

澳大利亚中部平原地势平坦,草原辽阔,气候干旱,地下水丰富且含盐分,适宜发展养羊业。

【澳大利亚被人们称作“骑在羊背上的国家”,饲养美利奴细毛羊(其羊毛产量和出口量均居世界首位)。

2.为什么说澳大利亚是“坐在矿车上的国家”?

答:

因为澳大利亚矿产资源品种多、储量大、质量好,是发达国家中重要的矿产品出口国,主要出产铝土、煤、铁、镍、锰、铅锌等矿产品。

所以被称为“坐在矿车上的国家”。

3.日本的河流短小湍急,你能解释其中的原因吗?

日本的地形呈狭长的南北状,山脉广布,且多与海岸平行,因此河流短小,湖盆也较狭小。

日本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上,全国的地形比较复杂,落差比较大,但降水充沛,河流水量大,且多穿过峡谷后形成急流瀑布,故水力资源丰富。

4.日本为什么要大量进口能源和矿产?

岛国资源贫乏,以加工业为生命。

5.埃及在开发尼罗河的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应注意防止水土流失,上游过量开发会出现下游水量减少、流域内污染加重等问题。

6.从自然条件看,美国发展农业有哪些有利条件?

地广人稀,平原地区广阔;交通便捷,运输方便;暖温带、亚热带气候广大;河流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