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加油站勘察报告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938959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9.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某加油站勘察报告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某加油站勘察报告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某加油站勘察报告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某加油站勘察报告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某加油站勘察报告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某加油站勘察报告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某加油站勘察报告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某加油站勘察报告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某加油站勘察报告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某加油站勘察报告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某加油站勘察报告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某加油站勘察报告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某加油站勘察报告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某加油站勘察报告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某加油站勘察报告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某加油站勘察报告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某加油站勘察报告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某加油站勘察报告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某加油站勘察报告Word下载.docx

《某加油站勘察报告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加油站勘察报告Word下载.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某加油站勘察报告Word下载.docx

《建筑工程地质勘探与取样技术规程》(JGJ/T87-2012);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J15-31-2003);

《锤击式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技术规程》(DBJ/T15-22-2008);

《静压预制混凝土桩基础技术规程》(DBJ/T15-91-2013);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编制标准》(CECS99∶98);

《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勘察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0年版)等现行规范规程。

(四)勘察方法与完成工作量

接受委托后,我院于2016年02月24日组织1台XY-1型工程钻机进场施工。

勘察过程采用全孔段取芯法,用泥浆、钢管护壁回转钻进工艺;

原位测试为标准贯入试验,采用63.5kg自动脱钩落锤进行锤击;

勘察过程中取土器类型为厚壁敞口取土器,取样方法为快速静力连续压入法;

软土取样采用薄壁取土器,取样方法为水压固定活塞法。

土试样质量等级:

粘性土、砂性土为Ⅱ级。

原状土样及时蜡封,一般是当天送至实验室,最长不超过两天,防止湿度变化;

样品用木箱装好后以汽车运至实验室,木箱底部垫放纸皮布碎,汽车慢速行驶,避免振动。

勘察外业工作于2016年02月26结束,继而进行样品测试、资料整理及报告编写工作。

完成工作量见表1:

表1工作量统计表

勘察阶段

工程钻孔

(个)

工程钻探总进尺

(m)

标准贯

入试验

(次)

取土工

试验样

(件)

取岩石

岩(土)芯

相片

(幅)

详细勘察

4

131.70

25

5

1

钻探孔位置根据业主提供的图纸,由工程技术人员在实地测定。

各钻孔坐标、高程详见附表1“钻探孔数据一览表”。

本次勘察土工样测试由广东省佛山地质局实验室完成。

本次勘察由高佳负责野外跟班地质编录、资料整理,报告编写由高佳完成;

所有成果资料由李志华高级工程师审核,最终由袁丽云高级工程师审定。

本次勘察各项外业工作均作了详细记录,各类资料内容翔实;

工作全过程质量保证体系完善,勘察成果资料符合国家和广东省相关规范要求,可作为拟建物基础施工图设计的依据。

二、区域自然地理

(一)区域地理位置

勘察场地位于佛山市南海区樵高路以南,交通十分便利。

(二)区域自然环境

佛山市南海区地处位于北回归线以南,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受海洋气候调节,气候温暖湿润,温差小,雨量充沛。

日照时间长,光能充足,但早春阴雨寡照;

太阳幅射总量大。

据佛山气象局统计资料,全年总辐射量约4500~5400MJ/m2,总辐射量年间变化特点为7月份最大,2月份最小;

夏季日照数为590~645h,秋季日照数为570~640h。

年平均气温约21.9℃,历年极端最高气温为38.5℃,多年平均霜日为2.3天。

由于受季候风的影响,每年的季节性风雨变化较大。

一般4~9月份为多风雨季节,4~6月份为前汛期,后汛期为7~9月中旬;

天气酷热,常伴有热带风暴发生,带来暴雨。

年平均降雨量1613.5mm,历年最大1小时降雨量为102.6mm,1天最大降雨量为165.2mm(2005.06.04);

降雨日数为140~153d/a。

年平均湿度达80~92%,月平均湿度以11月份最小。

每年4~9月多为南、东南风,风力2~4级;

10月至次年3月多为北、偏北风,风力4~5级。

7~9月常有强热带风暴侵袭本区,风力常达7~9级。

多年平均风速为2.2m/s。

历年最大风速24.0m/s。

区内气象灾害主要有台风、暴雨、洪涝、寒潮等。

(三)地形地貌

勘察场地地貌类型为珠江三角洲平原区,场地原为旧加油站。

地形相对平坦。

(四)区域地层

根据1:

10万《佛山市地质图》及区域地质调查资料,场地及周边分布的地层有古近系史新统华涌组(E2h)和第四系全新统桂洲组(Qhg)。

简述如下:

古近系史新统华涌组(E2h)

中下部以灰白色砂砾岩、含砾粗砂岩,浅灰色中-粗砂岩与粉-细砂岩互层为主,夹深灰、灰黑、杂色火山角砾岩,角砾凝灰岩、岩屑晶屑凝灰岩及灰黑色泥岩、棕红、紫红色粉砂质泥岩、泥灰岩;

上部以火山碎屑岩为主,为灰绿、深灰色凝灰角砾岩、角砾凝灰岩、凝灰岩、沉凝灰岩夹灰紫、暗红色泥岩,粉砂质泥岩、粉砂岩及深灰、灰黑色泥岩、泥灰岩,顶部夹黑色玄武岩。

第四纪地层Q

第四系全新统桂洲组(Qhg):

淤泥、粉砂、粘土、细砂。

厚7.7-25.4m。

三、岩土工程地质特征

(一)岩土层分布及其物理力学性质

经钻探揭露,本场地第四系地基土由素填土层(Qml)、第四纪冲积层(Qal)组成,基底岩石为古近系史新统华涌组(E2h)风化基岩。

风化基岩埋藏深度较浅。

现将钻孔揭露的各岩土层工程地质特征自上而下综述如下:

1、人工填土层(Qml)

(1)素填土:

所有钻孔均有分布。

厚度2.80~4.80m;

褐黄色,主要由粘性土及砂回填而成,稍湿,稍经压实,顶部15cm为砼路面。

详见附表2。

本层取土工样1件,均为中砂。

本层作标贯试验1次,实测击数N’=13击;

经杆长校正后N=11.2击。

2、第四纪冲积层(Qal)

(2)粉砂:

全场地内4个均钻孔有揭露。

层厚4.00~6.20m,厚度变化稍大,平均厚度4.63m。

土层呈褐黄、灰白色,饱和,稍密,分选差,磨圆度差。

本层作标贯试验2次,实测击数N’=10~11击,平均值N’m=10.5击;

经杆长校正后N=8.1~8.9击,平均值Nm=8.5击。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经验值建议采用fak=150kPa。

(2-1)粘土夹层:

全场地内1个钻孔有揭露。

层厚3.90m。

土层呈浅黄色,软塑,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本层作标贯试验1次,实测击数N’=6击;

经杆长校正后N=4.9击。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经验值建议采用fak=140kPa。

(3)粉质粘土:

全场地内4个钻孔均有揭露。

层厚5.20~6.80m,厚度变化不大,平均厚度5.75m。

土层呈浅黄、灰白色,软塑-可塑,软塑为主,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本层取土工样2件,其中粉质粘土1件,粉土1件。

本层作标贯试验7次,实测击数N’=6~8击,平均值N’m=7.0击,标准值N’k=6.4击;

经杆长校正后N=4.3~6.2击,平均值Nm=5.3击,标准值Nk=4.7击。

(4)淤泥质土:

层厚1.60~7.10m,厚度变化大,平均厚度4.40m。

土层呈灰、灰黑色,饱和,具臭味,流塑。

本层取土工样1件,为淤泥质土。

本层作标贯试验4次,实测击数N’=2~3击,平均值N’m=2.8击;

经杆长校正后N=1.4~2.1击,平均值Nm=1.9击。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经验值建议采用fak=60kPa。

(5)粘土:

层厚0.80~4.10m,厚度变化大,平均厚度2.13m。

土层呈浅黄、灰白色,软塑,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本层作标贯试验2次,实测击数N’=4~6击,平均值N’m=5击;

经杆长校正后N=2.7~4击,平均值Nm=3.4击。

(6)砾砂:

层厚3.60~7.20m,厚度变化不大,平均厚度5.33m。

土层呈灰白、褐黄色,饱和,分选差,磨圆度差,中密-密实。

本层取土工样1件,为砾砂。

本层作标贯试验5次,实测击数N’=19~32击,平均值N’m=27击;

经杆长校正后N=12.7~20.5击,平均值Nm=17.2击。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经验值建议采用fak=200kPa。

3、古近系史新统华涌组(E2h)

(7)强风化岩带:

场地共4个钻孔均有揭露。

揭露厚度5.50~7.60m,平均厚度6.55m,岩面起伏变化稍大。

岩性为泥岩。

岩石呈褐黄色,风化强烈,呈半岩半土状,岩质松软易折断,遇水易软化。

本层作标贯试验3次,实测锤击数N’=65~反弹击;

经杆长修正后N=37.7~反弹击。

估算变形模量:

E0=140MPa。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经验值建议采用:

fa=600kPa。

本风化岩带岩石坚硬程度为极软岩,岩体完整程度破碎,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Ⅴ级。

(二)岩土层力学参数

根据本次勘察原位测试、土工试验结果,以及有关规范查值,结合本地区经验值,提出本场地各岩土层的主要物理力学参数推荐值,综合列于表2:

表2岩土层力学参数推荐值一览表(按DBJ15-31-2003)

 

岩土层岩性

状态或密度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fa)

或抗压强度(fr)(kPa)

桩侧摩阻力特征值

(qsa)(kPa)

桩端土(岩)承载力特征值(qpa)(kPa)

预制桩

钻孔桩

抗浮抗拔桩桩侧摩阻力折减系数建议值(入i)

预应力

砼管桩

钻、冲

孔桩

9<L

≤16m

16<L

≤30m

>15m

(1)

素填土(稍压实)

10

8

(2)

粉砂(稍密)

fak=150

11

(2-1)

粘土夹层(软塑)

fak=140

33

700

1000

350

(3)

粉质粘土(软塑为主)

(4)

淤泥质土(流塑)

fak=60

(5)

粘土(软塑)

(6)

砾砂(中密-密实)

fak=200

27

21

2500

3000

0.50

(7)

强风化岩(极软岩)

上部fa=450

下部fa=600

80

100

60

3500

4000

800

0.70

四、水文地质特征

(一)地下水埋深及赋存状态

钻探施工时测得初见水位为2.78~3.75m,终孔24小时后实测地下水位埋藏为3.92~5.20m,水位变化年幅度约1.20m,受勘察施工用水的影响,本次勘察所测地下水位是勘察期间的水位,不能代表本场地的长期稳定水位,更不是建筑物设计使用年限内可能产生的最高水位。

地下水含水类型为填土中的上层滞水、松散层孔隙水及风化基岩裂隙水。

1、上层滞水:

主要为包气带中隔水层之上的重力水,该场地分布于淤泥质土上部的填土中。

上层滞水由雨水等渗入时被局部隔水层阻滞而形成,消耗于蒸发及沿隔水层边缘下渗。

由于接近地表和分布局限,上层滞水的季节性变化剧烈,一般多在雨季存在,旱季消失。

地下水补给来源为大气降雨、地下水循环及生活废水,靠蒸发及地下迳流排泄;

受季节性影响较大。

2、松散砂层孔隙水:

主要为第

(2)粉砂及第(6)砾砂,属中~强透水层,但分布局限,含水量丰富,属微承压水。

补给来源为大气降雨、地下水循环及生活废水,靠蒸发及地下迳流排泄;

3、基岩裂隙水:

基岩裂隙水含水层为裂隙较为发育的强风化岩,基岩裂隙水含水岩性为风化岩石裂隙中,具较好连通性的部位地下水活动较强烈,含水量稍丰富,但分布不均匀,其水质会较好。

基岩裂隙水的补给来源为第四系孔隙水的垂直渗入及含水层侧向渗流补给,排泄方式为蒸发及向下渗透。

综合评价本场地地下水涌水量丰富。

本场地地下水环境类型属Ⅱ类,按地层渗透性划分主要属强透水层(A类)。

(二)水和土对建筑材料腐蚀性评价

据附近的地下水资料,按照《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据历史记载,珠江三角洲一带地下水位较高,场地的地下水与水位以上土层可通过毛细管水作用,充分地发生物理化学反应。

其腐蚀性介质来源于地表的污染源;

经实地调查,本场地及周边均未发现污染源;

而地下水位以下的土主要受地下水的影响;

因此,地下水位以上及以下土的腐蚀性基本与地下水水质的腐蚀性一致。

参考附近工程经验,判定本工程场地地下水和土对混凝土结构、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对钢结构均具微腐蚀性。

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工业建筑防腐设计规范》(GB50046)的规定对位于地下水位以下的建筑材料进行防护。

五、场地和地基的地震效应

(一)场地类别确定

本场地土层主要由素填土、粉砂、粉质粘土、淤泥、砾砂及强风化岩等组成,根据土层性状结合地区经验,估算场地地面以下20m内覆盖层各土层的剪切波速为:

素填土υs=110m/s,粉砂υs=160m/s,粉质粘土υs=160m/s,淤泥质土υs=70m/s,强风化岩υs=450m/s于场地内选2个孔进行计算,计算得土层等效剪切波速计算表见下表3。

表3工程场地土层剪切波速测试综合判别结果表

序号

孔号

等效剪切波速

Vsm(m/s)

覆盖层厚度

dov(m)

场地土类型

建筑场

地类别

ZK1

127

>

33.20

软弱土

2

ZK3

108

32.80

结论为:

本场地土类型总体属软弱土,建筑场地类别为Ⅲ类;

设计特征周期值为0.45s。

(二)砂土液化判别

根据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的要求,当场地内饱和砂土、饱和粉土的初步判别认为需进一步进行液化判别时,应采用标准贯入试验判别法判别地面以下20m范围内的液化;

当饱和土标准贯入锤击数(未经杆长修正)小于或等于液化判别锤击数临界值时,应判为液化土。

结果在地震烈度7度时,场地地面以下20m范围内钻孔中的砂土不会发生液化。

(三)场地地震动参数确定

按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的第4.1节规定及勘察结果,和《广东省地震烈度区划图》,本场地位于华南地震区东南沿海地震带亚区的中部,属频率较低的中强度地震活动带。

本场地所在地区佛山市南海区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地震分组属第一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0g。

拟建筑物为低层建筑。

根据国家标准《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抗震设防类别为标准设防类(丙类)。

本场地地基地表存在填土及淤泥质土等弱土层,本场地土类型总体属软弱土,建筑场地处于对建筑抗震不利地段。

工程场地无法避开时,建议必要时应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

1)采用水泥土搅拌桩或CFG桩处理,深度建议应达到下部软土深度以下稳定土层。

必要时对填土进行碾压、强夯。

选择水泥搅拌桩时选择有代表性场地进行水泥土搅拌桩法试成桩,确定各项施工参数,组织有关专家评审通过后实施,搅拌桩施工时应进行桩身质量检验及承载力检验。

2)采用加密法(振冲、振动加密、挤密碎石桩、强夯等)加固时,处理至软土深度下界。

3)采用桩基时伸入软土深度以下稳定岩土层中。

六、不良地质作用及特殊性岩土评价

(一)不良地质作用

1.本场地地势平坦,不存在发生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条件;

场地不在灰岩地区,不存在土洞、溶洞、塌陷等岩溶现象。

勘察中未发现全新活动断裂等不良地质现象。

2.在地震烈度7度地震时,本场地砂土不会发生液化。

(二)特殊性岩土

1.填土

(1)层人工填土主要为素填土,层厚2.80~4.80m,平均厚度4.15m。

组分不均匀,稍经压实,均匀性差,力学性质不稳定,对地基的稳定性有一些影响。

为检验填土层浅部一定影响范围内的人工(处理)地基承载力及其变形参数,避免填土区因不均匀沉降引起工程质量问题,防治措施:

一是可采用工程措施,如碾压、强夯等;

二是采用水泥土高压灌浆;

三是在设计时考虑负摩擦力作用,将承载力取值适当降低。

2.软土

第(4)淤泥质土层厚1.60~7.10m,平均厚度4.40m;

流塑,均匀性差,力学性质差,属特殊性岩土,对地基的稳定性有一定的影响。

淤泥质土不宜作天然地基浅基础持力层,因为它会产生不均匀沉降,使建筑物产生裂缝、倾斜,影响正常使用。

在淤泥质土上进行建筑时必须采取人工加固措施。

如用垂直砂井排水,加速淤泥质土固结或用水泥土搅拌桩等软基处理法,有时可采用桩基,或在建筑物上部采用适应于不均匀沉降的刚性圈梁,沉降缝等结构措施,以保证建筑物的稳定安全。

2.风化岩

强风化岩为古近系史新统华涌组(E2h)风化基岩,岩性主要为泥岩等,岩质极软,赋水条件较差,受水极易软化,失水崩解;

对强风化岩易遇水软化、易崩解,对预制管桩的桩端持力层而言,有软化持力层的负面影响,防治措施:

施工完成后采用素混凝土封堵桩底,尽量减少对地基岩土的扰动、受水,防止持力层软化,降低其承载能力。

局部存在“软、硬”夹层或互层现象;

岩面起伏变化较大,桩基施工时需注意。

七、场地稳定性与适宜性评价

本场地之地基由填土层(Qml)、第四纪冲积层(Qal)及华涌组(E2h)风化基岩组成,钻探中未发现断裂构造岩等不良地质作用。

场地较平整、开阔,不存在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条件。

根据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第4.1.7条,抗震设防烈度小于8度可忽略发震断裂错动对地面建筑的影响;

而佛山市南海区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因此,可不考虑断裂构造对场地稳定性的影响。

本场地存在的风化岩受水极易软化,失水崩解,基岩风化程度不均匀,对地基的稳定性有一定的影响。

总体评价本场地处于地质构造相对稳定区,属稳定地基,岩土工程地质条件较好,在充分考虑不良地质因素前提下,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后,适宜本工程建设。

八、评价、建议和结论

(一)各岩土层评价

1.第

(1)层素填土,稍经压实,厚度变化较较大,分布广,均匀性差,性质不稳定,未经处理不得作拟建物基础持力层。

2.第

(2)层粉砂,分布较广,稍密,不均匀,厚度变化稍大,承载力小。

3.第(3)层、第(5)粉质粘土及第(2-1)粘土夹层,软塑为主,分布广,不均匀,厚度变化大,承载力不高。

4.第(4)层淤泥质土,流塑,分布广,厚度变化大,均匀性差,承载力极低。

5.第(6)层砾砂,分布广,中密-密实,不均匀,厚度变化稍大,承载力不大。

6.第(7)层强风化岩,分布广,层位稳定,承载力稍高,可作拟建物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基础持力层。

(二)地基均匀性评价

1.场地地处三角洲平原,受地貌地形和原始沉积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岩土层的种类较多,主要以稍压实状素填土、淤泥质土、粉质粘土、粉砂及砾砂为主,分布不均匀;

土层力学性质较离散,压缩模量差异较大,地基的均匀性稍差,在荷载作用下易发生应力集中或应力扩散,从而导致场地产生不均匀沉降,影响地基的稳定性。

2.场地基岩在水平及垂直方向上岩性变化较大,岩性主要为泥岩,风化程度不均匀,桩基持力层的均匀性较差。

工程设计与施工时应确保桩基进入设计的风化岩带,同时应注意避免桩身歪斜、断桩的质量事故。

综上所述,本场地存在素填土、淤泥质土等软弱土层,土层分布不均匀,下部风化基岩属软质岩,基岩垂向风化不甚明显,软硬相间,本场地地基为不均匀地基。

(三)基础选型建议

1.拟建建筑物为低层建筑,根据本次勘察资料,本场地地基土上部土层土质相对较好,其中第

(1)层素填土层平均厚4.15m,未经处理过的填土不得作基础持力层(填土层在强夯、软基处理等措施后处理得当,可以利用)。

(2)层粉砂平均厚度4.63m,分布广,密实度较差,易产生不均匀沉降,因此本场地不宜采用天然地基之浅基础,宜采用桩基础;

场地四周无障碍物,无地下管线等,适宜本工程施工。

2.拟建物可采用φ300~500㎜预制桩基础,以第(6)密实砾砂或第(7)层强风化岩层作桩端持力层,宜采用静压法沉桩。

桩长约25~29m不等。

由于强风化岩面起伏变化稍大,因此较难配桩,须开工时进行有效的度桩以确定有效桩长。

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一般宜采用现场静载荷试验确定。

(1)在桩基础设计时可依照广东省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J15-31-2003)相关条文、公式进行估算。

估算公式为:

Ra=qpaAp+up∑qsaiLi

式中:

Ra-------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kN)

qsai-----第i土层桩侧的摩阻力特征值(kPa)(参见表2)

qpa-------桩端持力层端阻力特征值(kPa)(参见表2)

up-------桩身截面周长(m)

Li-------第i层岩土的厚度(m)

Ap-------桩底端横截面面积(m2)。

(2)成桩的可能性及桩基础施工对环境的影响分析:

场区内浅层土层并无大面积障碍物,持力层以上土层强度一般,对预制桩施工无大的影响,能穿过上部土层进入持力层。

离已有建筑物距离相对较远,桩的施工对周边已有建筑物影响不大,为减少嘈音及振动,建议采用静压法沉桩,当采用此桩型时,建议进行多次复压,以减少沉降。

3.本工程也可采用一般工程钻机成孔,采用小孔径桩,成孔直径建议采用Φ300~500mm,以第(7)层强风化岩作桩端持力层,桩长约27-29m,桩基类型可采用摩擦桩或摩擦端承桩,摩擦桩具体桩长根据设计要求的单桩承载力确定,端承桩桩端宜入强风化岩持力层不小于0.5m。

桩径、桩长应足以满足设计单桩竖向承载力的要求按相关规范要求嵌岩,桩径、桩长应足以满足设计单桩竖向承载力的要求。

采用钻(冲)孔灌注桩或旋挖灌注桩施工时泥浆浓度要适宜,以便护好桩壁,保证成桩质量。

具体桩长可参照就近钻孔柱状图。

单桩竖向承载力荷载试验可按《建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