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学会依法保护自己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693928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0.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七单元学会依法保护自己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第七单元学会依法保护自己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第七单元学会依法保护自己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第七单元学会依法保护自己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第七单元学会依法保护自己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第七单元学会依法保护自己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第七单元学会依法保护自己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第七单元学会依法保护自己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七单元学会依法保护自己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

《第七单元学会依法保护自己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七单元学会依法保护自己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七单元学会依法保护自己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

4.学习在日常生活中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能;

知道未成年人获得法律帮助的方式和途径。

课时安排:

计划用5课时授完,一框1课时,作业辅导1课时。

第15课抵制不良诱惑预防违法犯罪

教学内容:

本课包括两框内容:

第一框——面对生活中的不良诱惑;

第二框——预防违法犯罪从杜绝不良行为做起。

教学重点:

“预防违法犯罪,从杜绝不良行为做起”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自觉抵制不良诱惑”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

阅读法、案例分析法、讲授法

计划用2课时授完。

第一课时(总第12课时)

讲授第一框——面对生活中的不良诱惑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在现实生活中,未成年人如果沉溺于不健康、庸俗的情趣中,如果不能拒绝不良嗜好,不能抵制不良诱惑,就有可能出现一些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生活是美好的,但又是复杂的,由于未成年人的身心特点,可能受到来自各方面的侵害,需要学会依法保护自己。

所以本单元安排了“学会依法保护自己”。

板书:

第15课抵制不良诱惑预防违法犯罪

二、讲授新课: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的日益多样化,为未成年人的全面发展创造了更加广阔的空间,与社会进步相适应的新思想、新观念正在丰富着文成年人的精神世界。

与此同时,一些领域道德失范,诚心缺失、假冒伪劣、欺骗欺诈活动有所蔓延;

一些地方封建迷信、邪教和“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沉渣泛起,成为社会公害;

一些未成年人价值观发生扭曲,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滋长,以权谋私等消极腐败现象屡禁不止等,也给未成年人的成长带来了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

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的快速发展,给未成年人学习和娱乐开辟了新的渠道,与此同时,腐朽落后文化和有害信息业通过网络传播腐蚀未成年人的心灵。

在各种消极因素影响下,少数未成年人精神空虚,行为失范,有的甚至走上了违法犯罪的歧途。

这一切都说明在我们中学生周围,许多不良事物都不同程度地诱惑着我们,影响着我们的健康成长。

当我们面对生活中的不良诱惑时,我们该怎么办呢!

(板书框题)

第一框面对生活中的不良诱惑

1、不良诱惑的危害

(1)区分生活中的不同诱惑

情境活动一:

观察生活——

说一说:

在我们身边存在着哪些诱惑?

(引导学生讨论)

如:

荣誉的诱惑金钱的诱惑理想职业的诱惑

舒适工作生活环境的诱惑好烟好酒的诱惑游戏机的诱惑

“黄、赌、毒”的诱惑“法轮功”等邪教的诱惑

议一议:

哪些属于不良诱惑?

好烟好酒的诱惑“黄、赌、毒”的诱惑“法轮功”等邪教的诱惑

教师讲述:

有些诱惑并不一定是坏事,比如:

荣誉、金钱对青少年充满了强烈的吸引力,但只要通过正当的途径和刻苦努力去获得,就能成为一种前进的动力,对我们的成长期促进作用。

电子游戏是一种新型娱乐,集多种技术和众多学科知识于一体,它对于开发人的智力,锻炼眼、耳、手、脑并用能力有一定的好处,适当、有节制敌娱乐,不仅可以适当放松自己,还可以发掘自己的潜能。

但有些诱惑对青少年是有百害而无一益的,如:

烟酒的诱惑“黄、赌、毒”的诱惑“法轮功”等邪教的诱惑。

这就要求我们要善于认识、区分生活中的不同诱惑。

只有我们充分地认识了不良诱惑的危害时,我们才会主动去认识、区分哪些属于不良诱惑。

不良诱惑都有哪些危害呢!

(2)不良诱惑的危害

情境活动二:

(教材P53页图文材料)

讨论:

结合上述漫画和事例,谈一谈它们的危害。

(见教材P53页——54页教材)

读一读:

(见教材P54页阅读材料)

想一想:

“黄、赌、毒”、“法轮功”邪教等不良诱惑有哪些危害?

(教材P54页)

做一做:

请分别拒绝“黄、赌、毒”和“法轮功”邪教等不良诱惑设计一条宣传用语。

“珍爱生命,远离毒品”

赌博恶习危害大害人害己害国家

远离邪教珍爱生命

我们知道了不良诱惑的危害,就要自觉抵制不良诱惑。

抵制不良诱惑都有哪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呢?

(怎样抵制不良诱惑呢?

)(板书)

2、自觉抵制不良诱惑

情境活动三:

(教材P55页材料)

弟弟陷入吸毒的泥潭,有哪些方面的原因?

我们从哥俩的事例中得到哪些启示?

在日常生活、学习中,我们一定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品德修养和科学素养,慎交朋友,提高自己的判读能力,正确识别真假美丑,不为假象所迷惑,防止上当受骗。

(板书)

(1)慎交朋友,提高自己的判断能力

情境活动四:

(教材P55页下材料)

如果遇到下列情况,自己会怎么想?

会怎样拒绝?

①有人约自己在上课时间去录像室看录像。

②有人邀自己赌博玩乐。

好奇心和从众心理是青少年的一种正常心理,但猎奇心和盲目从众却容易使青山年收到不良诱惑的侵蚀,影响身心的健康发展,一些人之所以经受不住不良诱惑,往往是因为受猎奇和盲目从众心理的驱使。

因此,抵制不良诱惑要克服猎奇和盲目从众心理,提高自己的控制力,在自己心中筑起一道抵制不良诱惑的坚固长城。

(2)克服猎奇和盲目从众心理,提高自己的控制力

情境活动五:

(教材P56页下材料)

这几位同学可以通过哪些方法进行抵制?

最有效的方法是什么?

抵制不良诱惑,要运用法律等各种行之有效的手段与之斗争,以保护自己,净化我们成长的环境,决不能袖手旁观。

(3)运用法律等手段与之斗争

在不同的情境下,抵制不良诱惑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我们要学会抵制来自生活中的各种不良诱惑,就要掌握一些行之有效的好方法,教材P57页的相关链接为我们介绍了一些战胜不良诱惑的行之有效的好方法。

相关链接:

(见教材P57页链接材料)

避开诱惑学会拒绝联想后果

培养良好的兴趣爱好专时专用请人监督

三、课堂小结(略)

四、课后作业

1、“黄、赌、毒”、“法轮功”邪教等不良诱惑有哪些危害?

2、我们应该怎样抵制不良诱惑呢?

(教材P55—565页)

(在《资源与学案》第37页空白处完成)

第二课时(总第13课时)

讲授第二框——预防违法犯罪从杜绝不良诱惑做起

1、情境导入:

(见教材P57——58页材料)

①魏某是怎样走上犯罪道路的?

(法律意识淡薄、法律知识贫乏、交友不慎、经不住不良诱惑、不能防微杜渐等,由小错误一步一步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②从上述案例中我们受到什么启示?

(预防违法犯罪,要从杜绝不良行为做起;

一般违法与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板书)

2、板书框题:

第二框预防违法犯罪,要从杜绝不良行为做起

二、讲授新课

1、一般违法与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1)什么是法律?

法律有何特点?

(学生阅读教材,找出概念)

法律——法律是一种社会行为规范。

法律这种行为规范不同于道德、纪律、章程、宗教戒律等其它社会行为规范。

从制定上看,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和认可的。

当然这要经由国家的立法机关,按照一定的法律程序来制定;

其他的规范不是由国家制定的。

道德规范是约定俗成的,是自然而然地形成的;

纪律规范是本单位制定的;

章程是本组织制定的;

宗教戒律是该宗教组织历史地形成和制定的。

从发挥作用的保障机制上看,法律是靠国家强制力(警察、法庭等)保证实施的,其他规范则没有国家强制力做保障。

道德,靠人们的信念、习惯和社会舆论的力量发挥作用;

纪律和章程,靠本单位或本组织的行政力量来发挥作用;

宗教戒律,主要靠信仰的力量、靠宗教纪律发挥作用。

从适用范围上来看,法律在全国范围内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的约束力。

道德的适用范围广,但在阶级社会不同的阶级有不同的道德观念,并非某种道德为所有人尊奉。

纪律、章程、宗教戒律等规范只在本单位、本组织、本宗教适用,即在局部适用,不能拿本单位的纪律处分外单位的人。

当然,法律规范与道德规范又有着密切的联系。

总之,概括法律规范与其他社会规范的区别,可以得出“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的结论。

同时,我们也可以由此得出法律规范的特征。

法律具有三个基本特征:

一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二是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三是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的约束力。

(2)一般违法与犯罪之间的区别

违法与犯罪,是法律的基本知识,又是法律对人们行为的禁止性规定,避免违法犯罪是人们行为底底线。

违法,指不履行法定的义务或者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

违法行为包括违反宪法的行为、违反刑法的行为、违反民法的行为、违反行政法的行为等几类,违法行为要承担法律责任。

犯罪,是指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触犯刑法并依法应接受刑罚的行为。

严重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刑罚当罚性是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

一般违法与犯罪,二者在所违反的法律、对社会的危害、应受到惩罚等方面,有着严格的界限。

(3)一般违法与犯罪之间的联系

一般违法与犯罪之间是有联系的,都不同程度地损害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都具有社会危害性,都违反了国家的法律、法规。

在现实生活中,一些违法犯罪的青少年大多都是由不良行为开始,发展为一般违法,再由一般违法发一步一步走上犯罪道路的。

如,前例中的魏某(教师可用此案例说明)。

因此,有一般违法行为的人,若不及时改正,发展下去就有可能导致犯罪,一般违法和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读图:

教材P59页——本是花季少年

你从这幅图中看出了什么?

(认清不良行为的危害,预防违法犯罪。

试一试:

“一般违法与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请你举例说明。

过度讲述:

我们不仅要懂得学法、知法的重要性,关键是认识到遵守纪律、防微杜渐的重要性,自觉地遵纪守法。

(板书标题)

2、遵纪守法,防微杜渐

看一看说一说(教材P59页图文材料)

①若你遇到漫画中的这些情况,自己会怎么办?

②有人说“偶尔做一次也没有什么”。

谈谈自己的看法?

现实生活中,有的同学受猎奇、盲目从众、讲“哥们儿”义气等不良心理的驱使,不分是非,不坚持原则,而做出了一些糊涂的、看似小事的行为,做了一次,就有了第二次、第三次……,最后,一步步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

一些人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都是从一些不良行为开始的,无论是不良行为还是严重不良行为都有可能发展为犯法犯罪。

“小时偷针,大时偷金”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1)要预防违法犯罪,必须从杜绝不良行为做起

提问:

那么哪些行为属于不良行为?

哪些行为属于严重不良行为?

相关链接——(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60页)

(让学生分别划出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

(见教材P60页)

在我们周围同学身上存在着哪些不良行为或严重不良行为?

这些行为会带来哪些危害?

自己打算怎样帮助他(她)?

(2)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

现实生活中,绝大多数的青少年思维活跃,好奇心强,胸怀大志,乐于交往,积极上进,遵纪守法。

对于他们,预防犯罪,重要的是要具有防患意识。

只有防微杜渐,才能防患于未然。

因此,我们青少年要从小加强道德修养,树立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自觉遵纪守法,以使自己健康地成长。

查一查:

查阅有关法规,了解以满14周岁未满16周岁的人实施哪8种犯罪会受到刑事制裁,以满16周岁的人对所有的犯罪都要承担刑事责任。

我国刑法规定:

“以满16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以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以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因不满16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他的家长或者监护人加以管教;

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

上述法律规定说明,即使不满16周岁,犯上述8种罪也要受到法律的严惩。

三、课堂小结

预防违法犯罪,从杜绝不良行为做起。

一般违法与犯罪既有区别也有联系,一般违法与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都有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因此,要预防违法犯罪,就必须从杜绝不良行为做起,只有防微杜渐,才能防患于未然。

四、作业

完成《资源与学案》第十五课练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