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垃圾中转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939359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9.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XX垃圾中转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XX垃圾中转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XX垃圾中转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XX垃圾中转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XX垃圾中转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XX垃圾中转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XX垃圾中转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XX垃圾中转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XX垃圾中转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XX垃圾中转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XX垃圾中转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XX垃圾中转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XX垃圾中转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XX垃圾中转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XX垃圾中转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XX垃圾中转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XX垃圾中转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XX垃圾中转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XX垃圾中转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XX垃圾中转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XX垃圾中转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垃圾中转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XX垃圾中转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2688.4㎡

总建筑面积(m2)

190.7m2

其中

垃圾转运站

190.7m2

建筑占地面积(m2)

垃圾处理能力

30T/d

项目投入总资金

工期

4个月

1.5结论与建议

1、XX县新城垃圾中转站的建成处理能力满足XX县新城近期城市垃圾处理现状。

2、XX县新城垃圾中转站项目按规划建设要求,垃圾中转站采用合理设计,以节省用地及建设资金。

3、XX县新城的开发建设与XX县新城垃圾处理现状,XX县新城垃圾中转站作为环卫基础的建设刻不容缓。

4、建议:

重视环卫设施规划建设,保障环卫设施的的建设资金与用地。

无论是旧城改造还是新区开发,都要把环卫设施规划纳入其中。

把环卫设施规划纳入城市总体规划。

确保环卫设施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同步。

加强环卫基础设施建设,通过争取财政投入、受益单位和个人投资建设、实行环卫设施有偿使用等方式,多方筹集资金,加大投入,落实环卫设施规划。

 

第二章项目背景和建设理由

2.1项目背景

1、根据XX省《城市生活垃圾处理项目建设规划》,2008-2009年XX将建成城关新城垃圾中转站、三魁镇战州垃圾中转站、彭溪镇垃圾中转站、雅阳镇垃圾中转站、仕阳镇朝阳垃圾中转站等29处垃圾中转站。

同时XX市重点办发出《关于下达2009年市重点建设项目形象进度计划的通知》,2009年XX县共有6个项目列入其中,涉及投资7.46亿元,年度计划投资2亿元。

计划要求XX新城加快公用设施包括垃圾填埋场、垃圾中转站等工程的建设。

2、2008年XX县围绕“三个XX”建设目标,深入实施“生态立县、工业强县、旅游兴县、开放活县”战略,努力克服经济形势复杂多变、要素制约明显、维稳压力增大等带来的影响,顽强拼搏,开拓奋进,较好地完成了年度各项目标任务,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良好成效。

XX县惠民举措继续深化,社会民生进一步,新城大道建成通车,完成城关垃圾填埋场、污水处理工程、引供水工程等工程建设。

虽然近几年来,XX县十分重视环卫基础这方面的工作,一直加快环卫设施建设-2008年的新建3个乡镇垃圾集中处理系统和23个乡镇垃圾中转站。

但由于XX县原有环卫基础的薄弱,环卫基础设备仍严重不足。

根据2009年XX政府工作报告精神,坚持以生态创建为基础,致力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突出抓好村镇生活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提高污水集中处理率和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同时,实施“生态环境优化工程”。

创建省级生态乡镇18个、市级生态乡镇5个;

创建整治村40个、农村新社区1个,完成污水处理提升项目8个;

建成5个垃圾中转站、4个污水处理系统。

2.2建设理由

1、垃圾中转站是城市环卫基础设施中重要的一部

 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及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生活垃圾产量也在迅速增加。

目前一座百万人口的城市一天就要产生上千吨的生活垃圾。

在处置和处理过程中,不仅占用大量的土地,而且会污染环境,对居民健康也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城市生活垃圾综合处理已成为世界各国城市共同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

城市生活垃圾综合处理系统主要由垃圾收集、运输、处理3个环节组成。

垃圾收集运输是这个系统中首要的环节,城市垃圾中转站(也称转运站)顾名思义就是收集垃圾、存储、转运的场所,是连接垃圾产生源头和末端处置系统的结合点,在不少城市的生活垃圾收运物流系统里起到枢纽作用。

垃圾中转站不仅实现了垃圾封闭化、大运量的运输,提高了长途运输的经济性,而且显著改善了垃圾运输的环保性,减少了长途运输的车流量。

随着这些重要作用日益显现,近年来,中转站在我国越来越多的城市得到了应用,中转站已逐渐成为城市最重要的环卫设施之一。

规划的XX县新城区将有望成为XX乃至周边地区集休闲娱乐旅游度假、商务购物为一体的中心城镇。

但目前原有环卫基础相对薄弱,区域内尚无垃圾中转站。

环卫设施的配置是XX县新城区城市中心建设的规划,XX县新城垃圾中转站的的建设刻不容缓。

2、坚持以新城建设为重点,致力于加快新型城镇化步伐

根据XX县《新城分区规划和中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要求,按照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要求,加快推进新城开发和特色乡镇建设,完善设施,增强功能,促进城乡互动融合,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

按照“上品位、拉框架、强功能、见形象”的要求,严格实施新城区建设各项规划,全面推进县城新城区开发。

紧抓当前扩大内需的有利形势,加快实施一批拉动力大、支撑力强的公建项目,强力拉动经济增长。

逐步完善金融、市场、公厕、停车场、生活垃圾、污水处理等便民服务设施,不断集聚新城区人气和商气。

3、是实现XX县政府提出为“十大民生实事工程”的需要

2009年XX县按照“改善民生八大行动计划”要求,大力组织实施“十大民生实事工程”。

一是就业创业帮扶工程;

二是农民健康关爱工程;

三是基本生活保障工程;

四是群众住房救助工程;

五是教育发展温馨工程;

六是农村文化繁荣工程;

七是生态环境优化工程;

八是市政设施完善工程;

九是农村基础夯实工程;

十是防灾设施建设工程;

其中:

生态环境优化工程提出了完成污水处理提升项目8个;

XX县新城垃圾中转站正是XX县民生工程之一,它的建设将推动城市中心与农村建设的工作。

第三章现状与需求规划

3.1目标区现状

近年来,XX县城市建设蓬勃发展,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

伴随而来的是城市人口快速增长,城市垃圾急剧增加。

因此,我们在加快城市化进程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城市环卫基础设施的合理规划和分期建设,才能为城市化的稳步、健康发展提供可靠的物质基础。

XX县的城市环境卫生事业起步晚,基础差。

尽管近些年来政府重视,加大投入,规划和建设了一批环卫基础设施,如2008年新建23个乡镇垃圾中转站,以及2009年提出再建5个乡镇垃圾中转站,填补了一些乡镇和一些区域环卫设施空白。

但总体来看,目前,XX环卫基础设施仍然很落后,布局不合理,数量严重不足。

根据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设置标准的有关规定,城区0.7至1平方公里应设置一座转运站,据此全县垃圾中转站严重不足。

XX县计划建成新城垃圾中转站,负责XX县新城区的垃圾处理。

新城垃圾中转站占地4399.54m2,建设面积2688.88㎡,建筑面积190.7m2,服务区为XX县新城区范围内,处理能力30T。

3.2规划需求

按照《城市垃圾转运站设计规范》(CJJ47—91),垃圾中转站的规模主要依据服务区的城市垃圾产生总量确定(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普通工业垃圾产生量)。

XX县新城区的城市垃圾产量以《城市生活垃圾产量计算及预测方法》(CJ/T106-1999)进行计算。

1、人口基数

按照XX县《新城分区规划和中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XX县新城区近期规划人口3万人,远期规划人口7.5万人。

2、人均产出

城市生活垃圾(简称城市垃圾)是所有生活活动在城区的人们在维系自身生存的过程中制造和排放出来的废弃物,它与生俱有,与人同在。

因此有人活动的地方就会有垃圾存在。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垃圾也在迅速增加。

据统计报道:

现今中国城镇垃圾的人均日产生量为1.2~1.4kg;

人均年产生量为440~500kg。

3、城市垃圾产生量预测表

项目规划期(阶段)

近期

远期

人口基数

3万人

7.5万人

人均垃圾量

1.2kg/d•人

1.4kg/d•人

垃圾产生量

36T/d

105T/d

4、规划需求

XX县新城垃圾中转站占地占地4399.54m2,建设面积2688.88㎡,建筑面积190.7m2,按两套2.5TII型垃圾压缩机台标准设计,理论单机日处理垃圾≥15t/d,压缩比1:

2.5。

根据XX县新城区城市垃圾产生量预测表,本项目基本XX县新城垃圾中转站能够满足XX县新城区近期的垃圾处理需求。

同时规划在XX县新城城北建设垃圾中转站以满足XX县新城区远期需求。

XX县新城区的规划建设是必要的,符合XX县新城区的建设步伐和环卫基础要求。

第四章建设规模和工程方案

4.1项目选址

垃圾中转站的选址具有一定的条件:

(1)中转站服务区域选择

一般情况下,中小型收集车作业地距中转站的平均行驶距离不超过5--8km,并且中转站的位置理论上尽可能靠近垃圾产量多的地方。

(2)中转站道路、交通选择

中转站的运营,必然有大量的垃圾收集车和大型垃圾转运车进、出站,车流量较大,应设置在道路条件好、交通方便的地方。

(3)中转站市政条件选择

中转站是全天侯作业的单位,全年很少停止运营,故建设地点需要有较好的供电、供水、排水、排污等条件。

(4)中转站不能影响居民生活

在中转运工程的建设及运营过程中,应尽可能提高站区的环境保护标准,尤其是站址选择在居民稠密区时,应按景观设计,不能影响居民生活。

(5)中转站应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和环卫专业规划的要求

根据《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设置标准》(CJJ27-89)的要求,中转站一般应设置在城市工业区或市政用地区域内。

从XX县新城垃圾中转站分布区域来看,XX县新城区基本空白,项目位于XX县罗阳镇南内村,所在地在空地,南侧为道路,区域范围内民居较少,并可经新城大道通达垃圾处理厂。

垃圾中转站选址符合相关规定。

4.2拟建规模

1、设计标准

XX县新城垃圾中转站按建设部《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设置标准》(CJJ27-1989)和《城市垃圾转运站设计规范》(CJJ47-1991)中的小型转运站标准进行建设,并相应配套绿化设施。

小转站处理能力为30T/d.(其规模可分为小型(转运量<

150t/d)、中型(150t/d<

转运量<

450t/d)、大型(转运量<

450t/d))。

2、建设内容与规模

通过XX县新城区城市垃圾产生量的预测,XX县新城垃圾中转站最大处理能力为30T/d.,满足近期垃圾的处理要求。

根据处理流程、建设标准,XX县新城垃圾中转站主要内容为垃圾处理房建设。

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如下:

总用地面积:

4399.54m2

建设用地面积:

2688.4m2

总建筑面积190.7m2

垃圾中转站建筑面积:

190.7m2

绿地率:

35%

建筑物占地面积:

190.7m2

建筑密度:

7.09%

4.3工程方案

4.3.1垃圾处理流程

城市生活垃圾经收集点(垃圾箱、垃圾坞等)收集,加上清扫、袋装收集,由人力车转运至集中点,用收运车转运至压缩式垃圾中转站。

所有生活垃圾经过压缩设备压实处理后,由垃圾清运车密封运输到垃圾处理场进行处理。

垃圾中转站处理流程:

垃圾的投入——脱臭、消毒、破碎——压缩、贮存——排出装车

4.3.2设备配置

1、设备要求先进性和实用性相结合,操作灵活,配件标准化、符合根据处理规模、工艺要求和环保节能要求。

设备购置纳入政府统一采购计划。

2、设备说明

垃圾压缩机液压系统额定工作压力25Mpa,压缩垃圾块重量2.5t,单机日处理垃圾为15t/d;

整机组成由压缩系统、垃圾箱总成、喷雾冲洗除臭系统、污水收集排放系统、防箱体堕落装置、液压系统、电气控制和操纵系统、地坑自动冲洗系统、空气除臭系统;

上料机、转运箱、运输车与垃圾压缩机配套,转用箱体配置三个保证能够连续运转。

系统优点:

(1) 

箱内垃圾有较高的密度,对垃圾的适应性强。

(2) 

实现了全封闭化操作。

(3) 

工程投资、运行费适中。

(4) 

设备之间匹配接口要求简单,便于管理和维护;

(5) 

在国内外广泛应用,工艺、设备成熟,作业、管理方式较完善。

在中转站作业工艺、主要装备时应确定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在进行科学地分析、论证的基础上确定。

4.4配套工程

1、给水

中转站垃圾处理过程中不需要用水。

项目用水主要在地面冲洗。

地面冲洗水为5L/M2.d,设计日用水总量为2T

水源由市政管网接入。

2、排水

清洗污水纳入化粪池、沉淀处理、排放。

雨水通过站内雨水管道排放到城市下水管道。

垃圾渗透水集中处理。

3、用电

采用单位指标法,照明30W/m2,垃圾处理系统动力装置容量100KW,计算视在功率为106KVA。

中转站供电电源引自附近闭电所,引入电源完全确立后,进行细部配电设计和设置。

4、通风:

通风要优先考虑自然通风。

换气量不足时,应增设机械通风。

5、防雷及接地

垃圾中转站必三类防雷建构筑物,按三类标准设计。

屋顶设置避雷带,防止直击雷和雷电波侵入。

接地系统采用TN-S系统。

防雷接地、工作接地、保护接地为共用接地系统,R≤1Ω。

第五章建设条件

5.1自然条件

1、气候、气象

本项目处地属XX亚热带海洋季风气象地区,温暖湿润,全年无严寒酷署,年平均气温17.9℃,年温差一般为20℃左右,极端最高气温为39.3℃,最低气温为-4.5℃,年平均降雨量约1695mm,多集中在5-6月份雷雨期和7-9月份的台风期,年平均蒸发量1310mm,平均相对湿度82%,主导风向夏季为东南风,冬季为西北风,夏秋之交受台风侵袭,登陆时瞬间风力为8-12级,平均风速2.1m/s,瞬时最大风速40m/s,定时最大风速25m/s,设计标准负载0.55kg/m2。

2、水文

项目所在地区内主要河流为罗阳溪支流,无明显河床,一般为溪沟,水深小天0.5米,自东向西流入罗阳溪,最后注入寿泰溪。

3、地震

根据全国地震带划分,本区属东南沿海地震带东北段,系少震,弱震区,远场地震波及影响是本地区的主要震害特征之一。

本区地震烈度为6度区域。

根据国家《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11—89)的规定,建筑按设防烈度六度进行抗震设计。

4、地势、地质

拟建场地位于低山丘陵地貌。

区域构造隶属华南褶皱带的XX-临海拗陷的东南部。

岩性岩相较复杂,主要出露红紫色白垩系下统馆头组火山碎屑沉积岩组。

岩性以粉砂岩、砂岩为主,局部夹泥岩、玻屑凝灰岩。

5.2外部配套条件

XX县新城区是XX县正在开发区域。

多年来,以建设现代新城区为目标,逐年完善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治理,有关供水、供电、排污、通讯、供气等地下管网已到位,基础配套设施等外部条件具备,其市政设施更加趋于完善。

在下一步设计中要与有关部门联系落实管网接口。

第六章环境保护、地质灾害分析与节能措施

6.1污染影响分析

垃圾中转站项目建设施工期内主要影响有施工扬尘、施工噪声、建筑垃圾、施工废水等。

垃圾中转站(含公厕)运营后,污染因素主要有:

内容

排放源

污染物

大气污染

各式垃圾

臭味、粉尘

水污染

垃圾压缩处、公厕

垃圾渗水、冲洗水

声污染

处理机械、运输

设备、汽车噪声

生物污染

垃圾处理处

蚊蝇等

6.2环境保护对策

6.2.1建设期环境保护与措施

在施工过程中难受对周边环境造成不同程度的污染,因此在工程建设的过程中需加强管理,尽量减少对周边环境造成的污染。

1、施工场地的建筑简易厕所和化粪池,基础施工期间产生的泥浆废水在排放前必须先在简易沉淀池内停留沉淀后才能排放。

2、强化施工人员的环境保护意识,坚持文明施工,严禁夜间打桩施工。

3、为防止施工过程中的扬尘,应采取封闭施工的措施,同时合理安排易起尘建材的堆放场地,加盖或库内堆放。

要对主要进出口道路定期清扫及洒水作业。

4、建材垃圾应及时收集、回收利用。

6.2.2营运期环境保护与措施

1、灰尘及臭气治理措施及要求

在中转站运营过程中,垃圾收集车的卸料、装箱过程中会产生灰尘;

垃圾在站内暂时停留因发酵等原因会产生臭气,所以要求垃圾收集车卸料作业和装箱作业均应在室内或半封闭状态下进行,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但是对转运作业区的小环境影响还是较大的,采取的措施主要有:

(1)严格遵守日转日清的转运工艺,不许垃圾在站内超过24小时。

(2)转运作业区、垃圾车行驶道路等处,每班清洗一次,保持环境清洁。

通过以上措施可使卸料作业区的臭气等级低于《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2级,中转站周边臭气浓度的厂界值小于20。

2、污水治理措施

中转站产生的污水有四种来源,一是职工的生活污水;

二是车辆、设备、场地的清洗污水;

三是垃圾转运装箱过程中产生的渗沥液;

四是雨水。

四种污水性质不同。

首先采取雨水与其他污水分流制,雨水通过站内雨水管道排放到城市下水管道。

二是清洗污水和生活污水经沉淀后处理、排放。

中转站内污水治理中主要是渗沥液,因此应尽量减少渗沥液的产量。

垃圾渗沥液随着垃圾成分、季节而变化,也因垃圾转运工艺不同,产量也有较大的变化。

由于垃圾在中转站内停留时间较短,其渗沥液污染指标较高,总量较小,目前国内外较常用的、经济的处理工艺即:

稀释排放、集中治理和专业达标治理三种方法。

综合比较各种垃圾渗沥水的治理达标方法的投资、技术、运行成本、管理等方面因素,中转站垃圾渗沥水采用收集后集中治理的方式既经济又合理。

3、噪声治理措施

中转站的噪声主要来自两方面:

(1)车辆进出站时的行驶噪声。

(2)转运处理垃圾设备的作业噪声。

主要治理措施是:

对作业设备和液压系统的泵及驱动电机座、泵及风机的机座设置减震垫;

选用低噪声风机或带消音装置的风机;

对泵站、液压站、风机站等建筑采用隔音门窗;

墙壁铺设吸音板等措施。

通过采取以上噪声治理措施,将转运作业区噪声控制在80dB以下,中转站周边噪声在昼间应低于55dB,在夜间应低于45dB的要求。

4、防止蚊蝇滋生措施及要求

由于收集车的卸载和转运装箱均是在室内进行,所以蚊蝇孽生环境受到一定限制。

但为防止站内蚊蝇孽生,每班工作结束后,必须进行场地及转运车辆等的清洗,同时定期对转运作业区、站内绿化区、污水收集区等采取药物灭蚊蝇措施。

在高温蚊蝇高繁殖季节,每班作业结束后,对卸料作业区、垃圾槽(倒口)、转运处理设备的料仓等处喷洒灭蚊蝇的药水,以使蚊蝇控制在最少范围内。

通过以上措施,达到在可视范围内苍蝇不超过3只/次的要求。

5、中转站绿化

垃圾中转站总体布置时,重视绿化工作,绿化面积应不少于35%。

与居民住宅相邻地段应建立绿化隔离带,种植香樟等吸收异味能力强和树冠枝叶茂盛的树木。

6.2.3说明

垃圾中转站顺利建成与否主要取决于当地村民,而其最关心的是中转站的噪声、臭气处理办法。

根据上述方案措施,可以使这些污染因素影响降到最低。

项目前期中必须做好环境评估,制定符合标准的措施方案。

工程建设中必须落实环保工程,坚持“三个同时”原则。

垃圾中转站本身是环保工程,在建设中做好环保措施,使其更为符实。

6.3地质灾害分析

为防治地质灾害的发生,保障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及垃圾中转站的正常营运,因做到以下的几点措施:

1、对场地内的开挖边坡采取适当的防治措施,如采用合适的削坡坡率、支挡、护坡、挡墙等,其中对开挖边坡应进行专门的设计。

2、填方地段应选用不同粒径级别的填土,分层堆填,分层碾压、夯实,控制好分层堆填厚度和密实度,以达到建筑物的承载要求。

3、填方边坡应采取适当的防治措施,保证填方边坡的稳定性,并考虑建筑物对填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对崩塌后缘的填方应进行专门的设计,以保证填方边坡的稳定性。

4、溪沟应进行专门的泥石流防治,在泥石流隐患未消除前,不能在其影响范围内建造永久性建筑物。

6.4节能措施

根据国家产业政策以及市资源供给、环境容量及行业发展的现状,结合《XX市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工艺和产品的目录》,加快淘汰落后的高耗能(耗电)、高耗水等技术、工艺、设备和产品。

在这个基础上,推动资源消耗减量化。

坚持开发节约并重、节约优先的方针,全面节约使用各种资源,尽最大可能降低消耗。

按国家节能降耗总体目标和行业发展环境保护“双赢”要求,项目制订了较为详尽的节能计划,并采取了可行的具体措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建筑节能:

控制建筑物体形系数在0.30或0.30以下。

在围护结构、建筑材料、窗户上要采用新结构、新技术、新材料,达到建筑节能的要求。

如在外墙材料上使用了聚苯颗粒保温材料,通过该材料来实现外墙外保温系统的效果。

通过对建筑层面采用架空隔热层屋面等等。

2、设备节能

1)、项目设备选型上要考虑节能因素。

在设备招标中特别指出。

在各个细节中也加强节能投入。

2)、电力变压器及配电设施均应采用节能安全设备。

3)、卫生间坐便器、水龙头等设备均要合格、节能的,淘汰产品一律不用。

控制额外的水资源流失,减少生活污水的排放。

3、其他说明

保持长期、全面的节能管理制度,积极推广节水、节电工艺、技术和设备,努力降低资源消耗。

工作人员应树立节俭观念,加大中转站、公厕的水、电、汽等使用管理,加强设备、设施的维修。

第七章管理机构设置及人员配置

7.1管理机构设置

考虑本工程重要及急迫性等因素,为能使工程顺利完好的完工,特由XX县城市综合开发建设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全权负责工程建设。

建成后由XX县环卫所进行管理、营运。

中转站严格实行《生活垃圾转运站运行维护技术规程》。

7.2人员配置

根据垃圾中转站的建设标准,人员编制计划10人,由驾驶员、操作人员、管理人员等人员构成。

人员招聘主要由环卫所负责,根据规定公开招录。

操作人员必须进行培训,符合《XX省环卫工人技术等级标准(试行)》,执证上岗。

第八章项目进度安排及实施措施

8.1进度安排

本项目的投资建设活动采用专业化项目管理模式,力求高效率、高质量、低成本地完成项目目标。

按照公平、公开的市场竞争原则,本项目将进行公开招投标(设备购置纳入政府招标采购),选择有质资的专业监理公司和施工单位。

根据建筑定额与工艺要求,项目预计工期为4月(以施工单位进场计)。

项目进度如下:

20项目的前期工作

20施工设计、施工准备

20主体工程施工

20设备安装、工程扫尾

20竣工验收、投入使用

8.2实施措施

1、本项目应实行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小学教育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