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级保护20差距分析模板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940992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46 大小:32.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等级保护20差距分析模板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等级保护20差距分析模板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等级保护20差距分析模板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等级保护20差距分析模板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等级保护20差距分析模板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等级保护20差距分析模板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6页
等级保护20差距分析模板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6页
等级保护20差距分析模板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6页
等级保护20差距分析模板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6页
等级保护20差距分析模板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6页
等级保护20差距分析模板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6页
等级保护20差距分析模板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6页
等级保护20差距分析模板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6页
等级保护20差距分析模板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6页
等级保护20差距分析模板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6页
等级保护20差距分析模板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6页
等级保护20差距分析模板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6页
等级保护20差距分析模板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6页
等级保护20差距分析模板Word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6页
等级保护20差距分析模板Word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6页
亲,该文档总共4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等级保护20差距分析模板Word下载.docx

《等级保护20差距分析模板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等级保护20差距分析模板Word下载.docx(4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等级保护20差距分析模板Word下载.docx

5.3.3.入侵防范12

5.3.4.恶意代码和垃圾邮件防范13

5.3.5.安全审计13

5.3.6.可信验证14

5.4.安全计算环境14

5.4.14

5.4.1.身份鉴别14

5.4.2.访问控制14

5.4.3.安全审计15

5.4.4.入侵防范15

5.4.5.恶意代码防范16

5.4.6.可信验证16

5.4.7.数据完整性16

5.4.8.数据保密性17

5.4.9.数据备份恢复17

5.4.10.剩余信息保护17

5.4.11.个人信息保护17

5.5.安全管理中心18

5.5.18

5.5.1.系统管理18

5.5.2.审计管理18

5.5.3.安全管理18

5.5.4.集中管控19

6.管理要求19

5.19

6.19

6.1.安全管理制度19

6.1.19

6.1.1.安全策略19

6.1.2.管理制度20

6.1.3.制定和发布20

6.1.4.评审和修订20

6.2.安全管理机构20

6.2.20

6.2.1.岗位设置20

6.2.2.人员配备21

6.2.3.授权和审批21

6.2.4.沟通和合作21

6.2.5.审核和检查22

6.3.安全管理人员22

6.3.22

6.3.1.人员录用22

6.3.2.人员离岗22

6.3.3.安全意识教育和培训23

6.3.4.外部人员访问管理23

6.4.安全建设管理23

6.4.23

6.4.1.定级和备案23

6.4.2.安全方案设计24

6.4.3.产品采购和使用24

6.4.4.自行软件开发25

6.4.5.外包软件开发25

6.4.6.工程实施25

6.4.7.测试验收26

6.4.8.系统交付26

6.4.9.等级测评26

6.4.10.服务供应商选择27

6.5.安全运维管理27

6.5.27

6.5.1.环境管理27

6.5.2.资产管理27

6.5.3.介质管理28

6.5.4.设备维护管理28

6.5.5.漏洞和风险管理28

6.5.6.网络和系统安全管理29

6.5.7.恶意代码防范管理30

6.5.8.配置管理30

6.5.9.密码管理30

6.5.10.变更管理31

6.5.11.备份与恢复管理31

6.5.12.安全事件处置31

6.5.13.应急预案管理32

6.5.14.外包运维管理32

概述

1.1背景介绍

随着信息化的不断发展,对信息系统的依赖程度也越来越高,大部分行业信息化都是以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为主导,信息资源为核心,信息网络为基础,信息人才为依托,有关信息法规、政策、标准、管理为保障的综合体系。

为了贯彻和响应国家及行业等级保护相关文件要求,保护某信息系统的安全性,A单位根据公安部的相关要求,开展等级保护相关工作,并委托B公司进行信息系统安全评估等工作。

为了更进一步了解信息系统与等级保护三级要求的差距,B公司安全咨询顾问对某信息系统进行等保差距分析,明确与等级保护的具体差距,并为后期安全整改提供有力的依据和指导。

1.2信息系统介绍

该信息系统为某信息系统,系统部署在某机房,网络结构由防火墙、交换机、网络设备、安全设备组成,网络拓扑图如下:

2.系统范围

2.1网络及安全设备

名称/用途

设备厂家

管理地址/掩码

所在位置

1

2

3

4

5

6

7

2.2服务器设备

系统名称

IP地址

机器型号

重要程度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差距分析方法

我司安全顾问根据信息系统等级保护三级基本要求,对某信息系统信息系统分别从安全物理环境、安全通信网络、安全区域边界、安全计算环境、安全管理中心、安全管理制度、安全管理机构、安全管理人员、安全建设管理、安全运维管理等方面的现状进行对比,找出某信息系统信息系统与等级保护三级要求的差距。

4.差距分析结果

通过对某信息系统的安全现状与等级保护的三级要求进行了差距分析系统在安全技术和安全管理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具体的分析结果统计如下:

编号

类别

测评项数量

未符合数量

符合率

未符合项

安全技术方面

5.1

安全物理环境

5.2

安全通信网络

5.3

安全区域边界

5.4

安全计算环境

5.5

安全管理中心

小计

安全管理方面

6.1

安全管理制度

6.2

安全管理机构

6.3

安全管理人员

6.4

安全建设管理

6.5

安全运维管理

合计

通过本次信息安全等级保护评估,发现被核查的信息系统未符合或未完全符合项为2项,需要进行整改,以达到信息系统等级保护三级的相关要求。

5.差距分析表

本报告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22239-2019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进行分析。

该标准根据现在技术发展水平,提出和规定了第一级到第四级等级保护对象的安全要求,每个级别的安全要求均由安全通用要求和安全扩展要求构成。

安全通用要求包括技术要求和管理要求,本报告根据安全通用要求进行差距分析,找出所评估的信息系统与基本要求的差距,以便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的安全建设和监督管理提供决策略依据。

5.1.安全物理环境

5.1.1.物理位置选择

5.1.1.1.测评项

测评项

现状

是否符合

a)机房场地应选择在具有防震、防风和防雨等能力的建筑内;

b)机房场地应避免设在建筑物的顶层或地下室,否则应加强防水和防潮措施。

5.1.2.物理访问控制

5.1.2.1.测评项

a)机房出入口应配置电子门禁系统,控制、鉴别和记录进入的人员。

5.1.3.防盗窃和防破坏

5.1.3.1.测评项

a)应将设备或主要部件进行固定,并设置明显的不易除去的标记;

b)应将通信线缆铺设在隐蔽安全处;

c)应设置机房防盗报警系统或设置有专人值守的视频监控系统。

5.1.4.防雷击

5.1.4.1.测评项

a)应将各类机柜、设施和设备等通过接地系统安全接地;

b)应采取措施防止感应雷,例如设置防雷保安器或过压保护装置等。

5.1.5.防火

5.1.5.1.测评项

a)机房应设置火灾自动消防系统,能够自动检测火情、自动报警,并自动灭火;

b)机房及相关的工作房间和辅助房应采用具有耐火等级的建筑材料;

c)应对机房划分区域进行管理,区域和区域之间设置隔离防火措施。

5.1.6.防水和防潮

5.1.6.1.测评项

a)应采取措施防止雨水通过机房窗户、屋顶和墙壁渗透;

b)应采取措施防止机房内水蒸气结露和地下积水的转移与渗透;

c)应安装对水敏感的检测仪表或元件,对机房进行防水检测和报警。

5.1.7.防静电

5.1.7.1.测评项

a)应采用防静电地板或地面并采用必要的接地防静电措施;

b)应采取措施防止静电的产生,例如采用静电消除器、佩戴防静电手环等。

5.1.8.温湿度控制

5.1.8.1.测评项

a)应设置温湿度自动调节设施,使机房温湿度的变化在设备运行所允许的范围之内。

5.1.9.电力供应

5.1.9.1.测评项

a)应在机房供电线路上配置稳压器和过电压防护设备;

b)应提供短期的备用电力供应,至少满足设备在断电情况下的正常运行要求;

c)应设置冗余或并行的电力电缆线路为计算机系统供电;

5.1.10.电磁防护

5.1.10.1.测评项

a)电源线和通信线缆应隔离铺设,避免互相干扰;

b)应对关键设备实施电磁屏蔽。

5.2.安全通信网络

5.2.

5.2.1.网络架构

5.2.1.1.测评项

a)应保证网络设备的业务处理能力满足业务高峰期需要;

b)应保证网络各个部分的带宽满足业务高峰期需要;

c)应划分不同的网络区域,并按照方便管理和控制的原则为各网络区域分配地址;

d)应避免将重要网络区域部署在网络边界处,重要网络区域和其他网络区域之间应采取可靠的技术隔离手段;

e)应提供通信线路、关键网络设备和关键计算设备的硬件冗余,保证系统的可用性;

5.2.2.通信传输

5.2.2.1.测评项

a)应采用校验技术或密码技术保证通信过程中数据的完整性;

b)应采用密码技术保证通信过程中数据的保密性;

5.2.3.可信验证

5.2.3.1.测评项

a)可基于可信根对通信设备的系统引导程序、系统程序、重要配置参数和通信应用程序等进行可信验证,并在应用程序的所有执行环节进行动态可信验证,在检测到其可信性受到破坏后进行报警,并将验证结果形成审计记录送至安全管理中心。

5.3.安全区域边界

5.3.

5.3.1.边界防护

5.3.1.1.测评项

a)应保证跨越边界的访问和数据流通过边界设备提供的受控接口进行通信;

b)应能够对非授权设备私自联到内部网络的行为进行检查或限制;

c)应能够对内部用户非授权联到外部网络的行为进行检查或限制;

d)应限制无线网络的使用,保证无线网络通过受控的边界设备接入内部网络;

5.3.2.访问控制

5.3.2.1.测评项

a)应在网络边界或区域之间根据访问控制策略设置访问控制规则,默认情况下除允许通信外受控接口拒绝所有通信;

b)应删除多余或无效的访问控制规则,优化访问控制列表,并保证访问控制规则数量最小化;

c)应对源地址、目的地址、源端口、目的端口和协议等进行检查,以允许/拒绝数据包进出;

d)应能根据会话状态信息为进出数据流提供明确的允许/拒绝访问的能力;

e)应对进出网络的数据流实现基于应用协议和应用内容的访问控制。

5.3.3.入侵防范

5.3.3.1.测评项

a)应在关键网络节点处检测、防止或限制从外部发起的网络攻击行为;

b)应在关键网络节点处检测、防止或限制从内部发起的网络攻击行为;

c)应采取技术措施对网络行为进行分析,实现对网络攻击特别是新型网络攻击行为的分析;

d)当检测到攻击行为时,记录攻击源IP、攻击类型、攻击目标、攻击时间,在发生严重入侵事件时应提供报警。

5.3.4.恶意代码和垃圾邮件防范

5.3.4.1.测评项

a)应在关键网络节点处对恶意代码进行检测和清除,并维护恶意代码防护机制的升级和更新;

b)应在关键网络节点处对垃圾邮件进行检测和防护,并维护垃圾邮件防护机制的升级和更新。

5.3.5.安全审计

5.3.5.1.测评项

a)应在网络边界、重要网络节点进行安全审计,审计覆盖到每个用户,对重要的用户行为和重要安全事件进行审计;

b)审计记录应包括事件的日期和时间、用户、事件类型、事件是否成功及其他与审计相关的信息;

c)应对审计记录进行保护,定期备份,避免受到未预期的删除、修改或覆盖等;

d)应能对远程访问的用户行为、访问互联网的用户行为等单独进行行为审计和数据分析。

5.3.6.可信验证

5.3.6.1.测评项

a)可基于可信根对边界设备的系统引导程序、系统程序、重要配置参数和边界防护应用程序等进行可信验证,并在应用程序的所有执行环节进行动态可信验证,在检测到其可信性受到破坏后进行报警,并将验证结果形成审计记录送至安全管理中心。

5.4.安全计算环境

5.4.

5.4.1.身份鉴别

5.4.1.1.测评项

a)应对登录的用户进行身份标识和鉴别,身份标识具有唯一性,身份鉴别信息具有复杂度要求并定期更换;

b)应具有登录失败处理功能,应配置并启用结束会话、限制非法登录次数和当登录连接超时自动退出等相关措施;

c)当进行远程管理时,应采取必要措施防止鉴别信息在网络传输过程中被窃听;

d)应采用口令、密码技术、生物技术等两种或两种以上组合的鉴别技术对用户进行身份鉴别,且其中一种鉴别技术至少应使用密码技术来实现。

5.4.2.访问控制

5.4.2.1.测评项

a)应对登录的用户分配账户和权限;

b)应重命名或删除默认账户,修改默认账户的默认口令;

c)应及时删除或停用多余的、过期的账户,避免共享账户的存在;

d)应授予管理用户所需的最小权限,实现管理用户的权限分离;

e)应由授权主体配置访问控制策略,访问控制策略规定主体对客体的访问规则;

f)访问控制的粒度应达到主体为用户级或进程级,客体为文件、数据库表级;

g)应对重要主体和客体设置安全标记,并控制主体对有安全标记信息资源的访问。

5.4.3.安全审计

5.4.3.1.测评项

a)应启用安全审计功能,审计覆盖到每个用户,对重要的用户行为和重要安全事件进行审计;

d)应对审计进程进行保护,防止XX的中断。

5.4.4.入侵防范

5.4.4.1.测评项

a)应遵循最小安装的原则,仅安装需要的组件和应用程序;

b)应关闭不需要的系统服务、默认共享和高危端口;

c)应通过设定终端接入方式或网络地址范围对通过网络进行管理的管理终端进行限制;

d)应提供数据有效性检验功能,保证通过人机接口输入或通过通信接口输入的内容符合系统设定要求;

e)应能发现可能存在的已知漏洞,并在经过充分测试评估后,及时修补漏洞;

f)应能够检测到对重要节点进行入侵的行为,并在发生严重入侵事件时提供报警。

5.4.5.恶意代码防范

5.4.5.1.测评项

a)应采用免受恶意代码攻击的技术措施或主动免疫可信验证机制及时识别入侵和病毒行为,并将其有效阻断。

5.4.6.可信验证

5.4.6.1.测评项

a)可基于可信根对计算设备的系统引导程序、系统程序、重要配置参数和应用程序等进行可信验证,并在应用程序的关键执行环节进行动态可信验证,在检测到其可信性受到破坏后进行报警,并将验证结果形成审计记录送至安全管理中心。

5.4.7.数据完整性

5.4.7.1.测评项

a)应采用密码技术保证重要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完整性,包括但不限于鉴别数据、重要业务数据、重要审计数据、重要配置数据、重要视频数据和重要个人信息等;

b)应采用密码技术保证重要数据在存储过程中的完整性,包括但不限于鉴别数据、重要业务数据、重要审计数据、重要配置数据、重要视频数据和重要个人信息等;

5.4.8.数据保密性

5.4.8.1.测评项

a)应采用密码技术保证重要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保密性,包括但不限于鉴别数据、重要业务数据和重要个人信息等;

b)应采用密码技术保证重要数据在存储过程中的保密性,包括但不限于鉴别数据、重要业务数据和重要个人信息等。

5.4.9.数据备份恢复

5.4.9.1.测评项

a)应提供重要数据的本地数据备份与恢复功能;

b)应提供异地实时备份功能,利用通信网络将重要数据实时备份至备份场地;

c)应提供重要数据处理系统的热冗余,保证系统的高可用性。

5.4.10.剩余信息保护

5.4.10.1.测评项

a)应保证鉴别信息所在的存储空间被释放或重新分配前得到完全清除;

b)应保证存有敏感数据的存储空间被释放或重新分配前得到完全清除。

5.4.11.个人信息保护

5.4.11.1.测评项

a)应仅采集和保存业务必需的用户个人信息;

b)应禁止未授权访问和非法使用用户个人信息。

5.5.安全管理中心

5.5.

5.5.1.系统管理

5.5.1.1.测评项

a)应对系统管理员进行身份鉴别,只允许其通过特定的命令或操作界面进行系统管理操作,并对这些操作进行审计;

b)应通过系统管理员对系统的资源和运行进行配置、控制和管理,包括用户身份、系统资源配置、系统加载和启动、系统运行的异常处理、数据和设备的备份与恢复等。

5.5.2.审计管理

5.5.2.1.测评项

a)应对审计管理员进行身份鉴别,只允许其通过特定的命令或操作界面进行安全审计操作,并对这些操作进行审计;

b)应通过审计管理员对审计记录应进行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进行处理,包括根据安全审计策略对审计记录进行存储、管理和查询等。

5.5.3.安全管理

5.5.3.1.测评项

a)应对安全管理员进行身份鉴别,只允许其通过特定的命令或操作界面进行安全管理操作,并对这些操作进行审计;

b)应通过安全管理员对系统中的安全策略进行配置,包括安全参数的设置,主体、客体进行统一安全标记,对主体进行授权,配置可信验证策略等。

5.5.4.集中管控

5.5.4.1.测评项

a)应划分出特定的管理区域,对分布在网络中的安全设备或安全组件进行管控;

b)应能够建立一条安全的信息传输路径,对网络中的安全设备或安全组件进行管理;

c)应对网络链路、安全设备、网络设备和服务器等的运行状况进行集中监测;

d)应对分散在各个设备上的审计数据进行收集汇总和集中分析,并保证审计记录的留存时间符合法律法规要求;

e)应对安全策略、恶意代码、补丁升级等安全相关事项进行集中管理;

f)应能对网络中发生的各类安全事件进行识别、报警和分析。

6.管理要求

5.

6.

6.1.安全管理制度

6.1.

6.1.1.安全策略

6.1.1.1.测评项

a)应制定网络安全工作的总体方针和安全策略,阐明机构安全工作的总体目标、范围、原则和安全框架等。

6.1.2.管理制度

6.1.2.1.测评项

a)应对安全管理活动中的各类管理内容建立安全管理制度;

b)应对管理人员或操作人员执行的日常管理操作建立操作规程;

c)应形成由安全策略、管理制度、操作规程、记录表单等构成的全面的安全管理制度体系。

6.1.3.制定和发布

6.1.3.1.测评项

a)应指定或授权专门的部门或人员负责安全管理制度的制定;

b)安全管理制度应通过正式、有效的方式发布,并进行版本控制。

6.1.4.评审和修订

6.1.4.1.测评项

a)应定期对安全管理制度的合理性和适用性进行论证和审定,对存在不足或需要改进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