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背诵 文档.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694886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6.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诗背诵 文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古诗背诵 文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古诗背诵 文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古诗背诵 文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古诗背诵 文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古诗背诵 文档.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古诗背诵 文档.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古诗背诵 文档.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古诗背诵 文档.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古诗背诵 文档.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古诗背诵 文档.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古诗背诵 文档.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古诗背诵 文档.docx

《古诗背诵 文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诗背诵 文档.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古诗背诵 文档.docx

古诗背诵文档

1、泊秦淮(唐)杜牧

烟笼②寒水月笼沙,夜泊③秦淮近酒家。

商女④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⑤。

注释:

①选自《樊川诗集》。

杜牧(803-852),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现在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

秦淮,河名,发源于江苏溧(lì)水东北,经南京流入长江。

相传为秦始皇南巡会稽时开凿的,用来疏通淮水,故称秦淮河。

②笼:

笼罩。

③泊:

停泊。

④商女:

陈朝是歌妓、女伶。

⑤后庭花:

《玉树后庭花》的简称。

南朝陈后主所作,后世多称为“亡国之音”。

译文:

浩渺寒江之上弥漫着迷蒙的烟雾,皓月的清辉洒在白色沙渚之上。

入夜,我将小舟泊在秦淮河畔,临近酒家。

金陵歌女似乎不知何为亡国之恨黍离之悲,竟依然在对岸吟唱着淫靡之曲《玉树后庭花》。

评析:

 此诗是诗人夜泊秦淮时触景感怀之作,前半段写秦淮夜景,后半段抒发感慨,借陈后主(陈叔宝)因追求荒淫享乐终至亡国的历史,讽刺那些不从中汲取教训而醉生梦死的晚唐统治者,表现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无比关怀和深切忧虑的情怀。

全诗寓情于景,意境悲凉,感情深沉含蓄,语言精当锤炼,艺术构思颇具匠心,写景、抒情、叙事有机结合,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2、《贾生》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诗词注释

《贾生》

贾生:

即贾谊,西汉初期著名政论家,主张加强中央集权,抗击匈奴侵扰,曾任大中大夫,后出为长沙王太傅。

宣室:

汉末央宫前殿的正室。

访:

征询。

逐臣:

放逐之臣,指贾谊。

贾谊被贬长沙后,过了几年汉文帝又把他召回长安,在宣室里接见了他。

才调:

才气。

更无伦:

更无人能比得上。

伦:

比。

可怜:

可惜。

虚:

空自、徒然。

前席:

即古人席地而坐,汉文帝听贾谊的谈论听得出神,在坐席上向前移动,靠近对方。

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载:

汉文帝接见贾谊时刚举过祭祀,因而向贾谊询问鬼神之事,贾谊详细地谈了自己的看法,两人一直谈到深夜。

因为谈得投机,汉文帝不自觉地在坐席上把双膝移动靠近贾谊。

接见结束后,文帝说:

“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

苍生:

老百姓。

这两句说,汉文帝空自半夜前向贾谊征询意见,但不问治理国家大事而询问鬼神之道。

诗词译文

1.汉文帝在宣室求问被贬谪的贤臣,2.贾谊的才华和格调更是无可比伦。

3.谈至深夜汉文帝挪动双膝靠近他,4.可惜他不垂询志国安民的道理和方法,却问无关轻重的鬼神之事。

诗词评析

这是一首托古讽时诗,意在借贾谊的遭遇,抒写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

诗选取汉文帝宣室召见贾谊,夜半倾谈的情节,写文帝不能识贤,任贤;“不问苍生问鬼神”却揭露了晚唐皇帝服药求仙,荒于政事,不能任贤,不顾民生的昏庸特性。

诗寓慨于讽,讽刺效果颇好。

3、过松源晨炊漆公店①【宋】杨万里

莫言②下岭便无难,赚得③行人空喜欢④。

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⑤。

注释

1松源、漆公店:

地名,在今皖南山区。

②莫言:

不要觉得。

 

③赚得:

骗得。

④空喜欢:

空欢喜一场。

⑤拦:

阻拦。

译文

不要说从山岭上下来就没有困难,

这句话骗得前来爬山的人白白地欢喜一场。

当你进入到崇山峻岭的圈子里以后,

你刚攀过一座山,另一座山马上将你阻拦。

赏析:

诗人借助景物描写和生动形象的比喻,通过写山区行路的感受,说明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深刻道理:

人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对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做好充分的估计,不要被一时的成功所陶醉

  4、约客[南宋] 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诗歌注释

①约客:

约请客人来相会。

②黄梅时节:

农历四、五月间,江南梅子黄了,熟了,大都是阴雨连连的时候,称为“梅雨季节”,所以称江南雨季为“黄梅时节”。

意思就是夏初江南梅子黄熟的时节。

③家家雨:

家家户户都赶上下雨。

形容处处都在下雨。

④处处蛙:

到处是青蛙。

⑤有约:

即为邀约友人。

⑥落灯花:

旧时以油灯照明,灯心烧残,落下来时好像一朵闪亮的小花。

落:

使……掉落。

灯花:

灯芯燃尽结成的花状物。

相关译文

黄梅时节,处处都在下雨,长满青草的池塘边上,传来阵阵蛙鸣。

时已过午夜,已约请好的客人还没有来,我只好消磨时间似的用棋子在棋盘上轻轻敲击,震落了灯花。

赏析:

全诗通过对撩人思绪的环境及“闲敲棋子”这一细节动作的渲染,与人约会而久候不至,既写了诗人雨夜候客来访的情景,也写出约客未至的一种怅惘,稍有些失落的心情,可谓形神兼备。

全诗生活气息较浓,又摆脱了雕琢之习,语言清丽可诵。

5、登幽州台歌唐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注释

幽州:

古十二州之一,现今的北京市。

悠悠:

渺远的样子。

怆然:

悲伤凄凉。

词语注释

⑴幽州台:

即黄金台,又称蓟北楼,故址在今北京市大兴。

燕昭王为招纳天下贤士而建。

⑵前:

过去。

⑶古人、来者:

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贤明君主。

指:

燕昭王

⑷念:

想到。

(5)悠悠:

辽阔,遥远

(6)怆(chuàng)然:

悲伤凄恻的样子。

(7)涕:

古时指眼泪,此指流泪。

涕下:

流眼泪

作品译文

直译

见不到往昔招贤的明君,看不到后世求才的明君。

想到历史上的那些事无限渺远,我深感人生无奈,

独自凭吊,我眼泪纵横凄恻悲愁!

意译

回头看看哪有古代贤明君主的踪影,放眼望去也不见一个礼贤下士的君主,我真是生不逢时啊。

想到天悠悠而高远、地悠悠而广袤的天地之间,我独自忧伤啊,让人禁不住泪流满面沾湿了衣襟!

[1]

赏析:

《登幽州台歌》是唐代诗人陈子昂的作品。

这是一首吊古伤今的生命悲歌,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孤独遗世、独立苍茫的落寞情怀。

此诗通过描写登楼远眺,凭今吊古所引起的无限感慨,抒发了诗人抑郁已久的悲愤之情,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会中那些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遭受压抑的境遇,表达了他们在理想破灭时孤寂郁闷的心情,具有深刻的典型社会意义。

全诗语言苍劲奔放,富有感染力,结构紧凑连贯,又留有充分的空间:

前二句俯仰古今,写出时间漫长;第三句登楼眺望,写出空间辽阔;在广阔无垠的时空背景中,第四句描绘了诗人孤独寂寞苦闷的情绪,两相映照,分外动人,读来酣畅淋漓又余音缭绕。

6、望岳唐杜甫

岱宗夫如何⑴?

齐鲁青未了⑵。

造化钟神秀⑶,阴阳割昏晓⑷。

荡胸生曾云⑸,决眦入归鸟⑹。

会当凌绝顶⑺,一览众山小⑻。

[1]

语句注释

⑴岱宗:

泰山亦名岱山或岱岳,五岳之首,在今山东省泰安市城北。

古代以泰山为五岳之首,诸山所宗,故又称“岱宗”。

历代帝王凡举行封禅大典,皆在此山,这里指对泰山的尊称。

夫:

读“fú”。

句首发语词,无实在意义,语气词,强调疑问语气。

如何:

怎么样。

⑵齐、鲁:

古代齐鲁两国以泰山为界,齐国在泰山北,鲁国在泰山南。

原是春秋战国时代的两个国名,在今山东境内,后用齐鲁代指山东地区。

青未了:

指郁郁苍苍的山色无边无际,浩茫浑涵,难以尽言。

青:

指苍翠、翠绿的美好山色。

未了:

不尽,不断。

⑶造化:

大自然。

钟:

聚集。

神秀:

天地之灵气,神奇秀美。

⑷阴阳:

阴指山的北面,阳指山的南面。

这里指泰山的南北。

割:

分。

夸张的说法。

此句是说泰山很高,在同一时间,山南山北判若早晨和晚上。

昏晓:

黄昏和早晨。

极言泰山之高,山南山北因之判若清晓与黄昏,明暗迥然不同。

⑸荡胸:

心胸摇荡。

曾:

同“层”,重叠。

⑹决眦(zì):

眦:

眼角。

眼角(几乎)要裂开。

这是由于极力张大眼睛远望归鸟入山所致。

决:

裂开。

入:

收入眼底,即看到。

⑺会当:

终当,定要。

凌:

登上。

凌绝顶,即登上最高峰。

⑻小: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意思为“以······为小,认为······小”。

[2]

译文:

巍峨的泰山,到底如何雄伟?

走出齐鲁,依然可见那青青的峰顶。

神奇自然会聚了千种美景,山南山北分隔出清晨的黄昏。

层层白云,荡涤胸中沟壑;翩翩归鸟,飞入赏景眼圈。

定要登上泰山顶峰,俯瞰群山,豪情满怀。

[3]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泰山雄伟磅礴的景象,热情赞美了泰山高大巍峨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流露出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攀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以及卓然独立、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

7、登飞来峰[宋]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译文:

飞来峰顶端有座高耸入云的高塔,听说鸡鸣时分可以看见旭日升起。

不怕层层浮云遮住我那远眺的视野,只因为我站在飞来峰顶,登高望远心胸宽广。

          详细注释

(1)选自《临川先生文集》(中华书局1959年版)和《王荆文公诗笺注》。

飞来峰:

即浙江绍兴城外的宝林山。

唐宋时其上有应天塔,俗称塔山。

古代传说此山自琅琊郡东武县(今山东诸城)飞来,故名。

王安石于公元1050年登上此山,写了这首诗。

这首诗是他初涉宦海之作。

此时年少气盛,抱负不凡,正好借登飞来峰发抒胸臆,寄托壮怀,可看作万言书的先声,实行新法的前奏。

本诗选自《临川先生文集》。

(2)千寻:

极言塔高。

古以八尺为一寻(一说为七尺),形容高耸。

(3)不畏:

反用李白《登金陵凤凰台》“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句意。

(4)浮云:

暗喻奸佞的小人。

汉陆贾《新语》:

“邪臣蔽贤,犹浮云之障白日也。

”唐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5)缘 :

因为。

(6)眼:

视线。

(7)塔:

铁塔。

(8)最高层:

最高处,有两层含义。

一指千寻塔的最高层、二指政治的最高层

〔9〕鸡鸣见日升:

鸡鸣时可以望见太阳升起。

8、游山西村宋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⑴,丰年留客足鸡豚⑵。

山重水复疑无路⑶,柳暗花明又一村⑷。

箫鼓追随春社近⑸,衣冠简朴古风存⑹。

从今若许闲乘月⑺,拄杖无时夜叩门⑻。

[1]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宋孝宗乾道三年(1167)初春,当时陆游正罢官闲居在家。

在此之前,陆游曾任隆兴府(今江西南昌市)通判,因在隆兴二年(1164)积极支持抗金将帅张浚北伐,符离战败后,遭到朝廷中主和投降派的排挤打击,以“交结台谏,鼓唱是非,力说张浚用兵”的罪名,从隆兴府通判任上罢官归里。

陆游回到家乡的心情是相当复杂的,苦闷和激愤的感情交织在一起,然而他并不心灰意冷。

“慷慨心犹壮”(《闻雨》)的爱国情绪,使他在农村生活中感受到希望和光明,并将这种感受倾泻到自己的诗歌创作里。

此诗即在故乡山阴(今浙江绍兴市)所作。

[2]

注释译文

⑴腊酒:

腊月里酿造的酒。

⑵足鸡豚(tún):

意思是准备了丰盛的菜肴。

足:

足够,丰盛。

豚,小猪,诗中代指猪肉。

⑶山重水复:

一座座山、一道道水重重叠叠。

⑷柳暗花明:

柳色深绿,花色红艳。

⑸箫鼓:

吹箫打鼓。

春社:

古代把立春后第五个戊日做为春社日,拜祭社公(土地神)和五谷神,祈求丰收。

⑹古风:

有古人之风度也。

《唐书·王仲舒传》:

“穆宗常言仲舒之文有古风。

”杜甫《吾宗》诗:

“吾宗老孙子,质朴古人风。

”古风存:

保留着淳朴古代风俗。

⑺若许:

如果这样。

闲乘月:

有空闲时趁着月光前来。

⑻无时:

没有一定的时间,即随时。

叩(kòu)门:

敲门。

白话译文

不要笑农家腊月里酿的酒浊而又浑,在丰收屿年景里待客菜肴非常丰繁。

山峦重叠水流曲折正担心无路可走,柳绿花艳忽然眼前又出现一个山村。

吹着箫打起鼓春社的日子已经接近,村民们衣冠简朴古代风气仍然保存。

今后如果还能乘大好月色出外闲游,我一定拄着拐杖随时来敲你的家门。

9、己亥杂诗晚清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⑵,吟鞭东指即天涯⑶。

落红不是无情物⑷,化作春泥更护花⑸。

[注释]浩荡:

广阔深远的样子,也就是浩茫之意。

    白日斜:

夕阳西下的黄昏时分。

    吟鞭:

即马鞭;作者在途中,一边策马行进,一边吟诗,故言。

    东指:

出城门向东;

    天涯:

原意是天边,此指遥远的地方。

 

    落红:

落花,作者自况。

龚自珍因被迫辞官回乡,故自比为落花。

后一“花”字,当指一代新人。

[译诗、诗意] 

    满怀离愁而对夕阳西下, 鸣鞭东指从此浪迹天涯。

 

   凋落的花朵仍然有情有意,化作春泥培育出新的鲜花。

 

这首诗是作者最著名的代表作之一。

其含义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抒发离京南返的愁绪,二是表示自己虽已辞官,但仍决心为国效力,流露了作者深沉丰富的思想感情。

   诗中的“落红”、“化作”两句是历来传颂的经典名句,他们一方面是诗人言志抒怀的心声,另一方面也可以为广泛意义上的崇高人格道德境界的出色写照。

10、《竹里馆》  唐王维

独坐幽篁(huáng)里,弹琴复长啸(xiào)。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注释译文

⑴竹里馆:

辋川别墅胜景之一,房屋周围有竹林,故名。

⑵幽篁(huáng):

幽深的竹林。

⑶啸(xiào):

嘬口发出长而清脆的声音,类似于打口哨。

⑷深林:

指“幽篁”。

⑸相照:

与“独坐”相应,意思是说,左右无人相伴,唯有明月似解人意,偏来相照。

⑹长啸:

撮口而呼,这里指吟咏、歌唱。

古代一些超逸之士常用来抒发感情。

魏晋名士称吹口哨为啸。

也指吹口哨。

译文

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里,我又是弹琴又是长啸。

竹林深处清幽寂静无人知晓,只有那天上的明月将我相照。

赏析:

竹里馆》是唐代诗人王维晚年隐居蓝田辋川时创作的一首五绝。

此诗写山林幽居情趣,属闲情偶寄,遣词造句简朴清丽,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表现了清幽宁静、高雅绝俗的境界。

全诗虽只有短短的二十个字,但有景有情、有声有色、有静有动、有实有虚,对立统一,相映成趣,是诗人生活态度以及作品特点的绝佳表述。

11、春夜洛城闻笛⑴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⑵,散入春风满洛城⑶。

此夜曲中闻折柳⑷,何人不起故园情⑸。

[1]

语句注释

⑴洛城:

即洛阳,今属河南。

⑵玉笛:

玉制或锻玉的笛子。

玉:

指玉石。

暗飞声:

声音不知从何处传来。

⑶满:

此处作动词用,传遍。

⑷闻:

听;听见。

折柳:

即《折杨柳》笛曲,乐府“鼓角横吹曲”调名。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

“《乐府杂录》云:

‘笛者,羌乐也。

古曲有《折杨柳》、《落梅花》。

’故谪仙《春夜洛城闻笛》云: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杜少陵《吹笛诗》:

‘故园杨柳今摇落,何得愁中曲尽生?

’王之涣云: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皆言《折柳曲》也。

”一方面内容多写离情别绪,一方面又暗含一种习俗:

人们临别时折柳相赠。

柳:

暗指“留”。

⑸故园:

指故乡,家乡。

[2][3][4]

译文

是谁家的庭院,飞出幽隐的玉笛声?

融入春风,飘满洛阳古城。

客居之夜听到《折杨柳》的乐曲,谁又能不生出怀恋故乡的深情?

[3]​

赏析:

此诗抒发了作者客居洛阳夜深人静之时被笛声引起的思乡之情,其前两句描写笛声随春风而传遍洛阳城,后两句写因闻笛而思乡。

全诗扣紧一个“闻”字,抒写自己闻笛的感受,合理运用想象和夸张,感情直率真挚又有余蕴,令人回味无穷。

12、逢入京使唐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注释①选自《岑参集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卷七。

入京使:

回京城长安的使者。

②唐代诗人。

曾任嘉州(现在四川乐山)刺史。

③故园:

指长安和自己在长安的家。

④漫漫:

形容路途十分遥远。

⑤龙钟:

涕泪淋漓的样子,这里是沾湿的意思。

卞和《退怨之歌》:

“空山歔欷泪龙钟。

⑥凭:

托,烦,请。

⑦传语:

捎口信。

译文:

回头向东看自己的故乡,路途遥远,

满面泪水沾湿了衣袖,涕泪依然擦不干。

途中与君马上相遇,想要写封信却没有纸与笔,

唯有托你捎个口信,回家帮我报个平安。

赏:

《逢入京使》是唐代诗人岑参创作的名篇之一。

此诗描写了诗人远涉边塞,路逢回京使者,托带平安口信,以安慰悬望的家人的典型场面,具有浓烈的人情味。

诗文语言朴实,不加雕琢,却包含着两大情怀:

思乡之情与渴望功名之情,一亲情一豪情,交织相融,真挚自然,感人至深。

13、晚春唐·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

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

惟解漫天作雪飞。

这首诗描写的是晚春的景色。

各种各样的花草争芳斗艳,万紫千红,只有朴素的杨花、榆荚与众不同,只像雪花那样飘扬飞舞。

注释【不久归】将结束

【杨花】柳絮

【榆荚】榆钱,榆未生叶时,先在枝间生荚,荚小如钱,荚老呈白色,随风飘落。

【背景】此乃《游城南十六首》之一,作于元和十一年。

此时诗人已年近半百。

译文

花草树木知道春天即将归去,都想留住春天的脚步,竟相争妍斗艳。

就连那没有美丽颜色的杨花和榆钱也不甘寂寞,随风起舞,化作漫天飞雪。

赏析

花草树木知道春天将会消逝,所以万紫千红展尽光彩;柳絮和榆钱缺少才华和远见,只好随风飘散。

站在这个角度,花草树木是颇具灵性慧根的,感悟岁月不饶人,懂得发奋图强,一展人生价值。

花草尚且如此,何况人乎?

岂能仿效柳絮榆钱,虚度大好年华!

换一个揶揄嘲讽的角度去思考,此诗理解为"花草树木知道属于它们的日子已经不多了,所以费尽心思只为最后的一抹浮华;柳絮榆钱不屑这些伎俩,飘逸逍遥,俯看芸芸纷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