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事故事故案例分析模板技术部分.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6951034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9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全生产事故事故案例分析模板技术部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安全生产事故事故案例分析模板技术部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安全生产事故事故案例分析模板技术部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安全生产事故事故案例分析模板技术部分.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安全生产事故事故案例分析模板技术部分.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安全生产事故事故案例分析模板技术部分.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安全生产事故事故案例分析模板技术部分.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安全生产事故事故案例分析模板技术部分.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安全生产事故事故案例分析模板技术部分.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安全生产事故事故案例分析模板技术部分.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全生产事故事故案例分析模板技术部分.doc

《安全生产事故事故案例分析模板技术部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全生产事故事故案例分析模板技术部分.doc(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安全生产事故事故案例分析模板技术部分.doc

2015安全生产事故事故案例分析模板(技术对策部分)

一、事故伤害类型技术对策(技术措施)

1、物体打击:

加安全防护网(罩),正确佩戴安全帽

2、其他伤害:

其他对策(这一条必须要有,否则扣分)

3、防止高处坠落事故的安全措施:

安全带(高挂低用)、安全帽、软底防滑鞋;

1)脚手架搭设符合标准;

2)临边作业时设置防护栏杆,架设安全网,装设安全门;

3)施工现场的洞口设置围栏或盖板,架网防护;

4)高处作业人员定期体检;

5)高处作业人员正确穿戴工作服和工作鞋;

6)6级以上强风或大雨、雪、雾天不得从事高处作业;

7)无法假设防护设施时,采用安全带。

4、坍塌:

要求货物整齐靠边摆放、堆放限高2M

5、中毒:

设备密闭;厂房通风;防腐服装、防毒面具或防毒口罩。

(不能用湿式作业,会造成毒物扩散)。

6、窒息(氮气、氧气、二氧化碳、):

配氧气瓶、戴氧气呼吸面罩。

7、灼烫:

加大距离、穿长袖工作服

8、淹溺:

个体防护:

安全带、空中护栏和平台

9、电器安全对策:

(防止触电)(重点)

1)接地,接零保护系统;

2)漏电保护;

3)绝缘;

4)电气隔离;

5)安全电压;

6)屏护和安全距离;

7)连锁保护;

8)设置防爆电气设备。

10、静电防护(重点)

1.环境危险程度的控制

2.工艺控制

3.静电接地

4.增湿

5.抗静电添加剂

6.静电中和器

7.为了防止人体静电的危害,在气体爆炸危险场所的等级属0区及1区时,作业人员应穿防静电工作服,防静电工作鞋、袜,佩戴防静电手套。

11、防火:

(重点)

1)火灾爆炸事故发生的安全管理措施

(1)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2)完善现场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3)完善现场操作规程;

(4)加强员工教育与培训,提高对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能力;

(5)完善应急预案,加强演练;

(6)加强作业现场的安全监督检查;

(7)落实动火作业审批制度;

(8)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

(9)加大安全投入。

2)火灾爆炸事故发生的安全技术措施(重点)

(1)以不燃溶剂代替可燃溶剂;

(2)密闭和负压操作;

(3)通风除尘;

(4)惰性气体保护;

(5)采用耐火建筑材料;

(6)严格控制火源;

(7)阻止火源的蔓延;

(8)抑制火灾可能发展的规模;

(9)组织训练消防队和配备消防器材。

12、可燃物质发生化学性爆炸的条件

1)存在可燃物质,包括可燃气体、蒸气或粉尘;

2)可燃物质与空气(或氧气)混合并且达到爆炸极限,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3)存在火源。

13、防止粉尘爆炸:

(重点)

1)缩小粉尘扩散范围;

2)消除粉尘;

3)控制火源(静电等);

4)适当增湿。

14、影响可燃气体爆炸极限因素:

1)温度;

2)含氧量;

3)压力;

4)火源能量;

5)惰性介质;

6)容器。

15、防爆:

(重点)

1)防止爆炸性混合物的形成;

2)严格控制火源;

3)及时泻出燃爆开始时的压力;

4)切断爆炸传播途径;

5)减弱爆炸压力和冲击波对人员,设备,建筑的损坏;

6)检测和报警。

7)防爆设计

(1)抗爆容器。

(2)爆炸卸压。

(3)房间泄压。

8)防爆电器设备

9)控制爆炸的极限范围:

(温度、压力、点火源能量升高,爆炸可能性变高;加惰性介质、孔径变细爆炸可能性变低)

16、实现机械安全技术对策:

(重点)

①消除产生危险的原因。

②减少或消除接触机器的危险部件的次数;

③使人们难以接近机器的危险部位(或提供安全装置,使得接近这些部位不会导致伤害);

④提供保护装置或者防护服。

17、机械安全设计与机器安全装置技术对策

(一)本质安全

(二)失效安全

(三)定位安全

(四)机器布置

(五)机器安全防护装置

18、机械制造场所安全技术对策

(一)采光

(二)通道要求

(三)设备布局

(四)物料堆放

(五)地面状态要求

19、控制危险、危害因素的对策:

1)实现机械化、自动化

2)设置安全装置

3)增强机械强度

4)保证电气安全可靠

5)按规定维护保养和检修机器设备

6)保持工作场所合理布局

7)配备个人防护用品

二、职业危害控制措施

1、噪声:

吸声、隔声、消声、减振、个体防护:

配耳塞、耳罩(效果好)

防止职业性耳聋的措施(重点)

1)工艺选择或改造:

减少噪声源和噪声强度;

2)加强设备维护:

运行良好,降低噪声;

3)采取消声、降噪、隔离措施;

4)定期检查噪声强度;

5)佩戴有效的听力保护用品;

6)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实行轮、换岗制度;

7)定期进行健康体检。

2、振动(减振):

控制震动源、减少劳动作息时间、适宜的个人防护措施。

(重点)

3、粉尘(八字控制方针):

隔(隔离)、水(湿式作业)、密(设备密闭)、风(厂房通风)、护(防尘口罩)、管、教、查。

粉尘治理措施:

(重点)

1)改革工艺过程,使生产过程机械化、密闭化、自动化;

2)湿式作业;

3)密闭—抽风—除尘,系统可分为密闭设备、吸尘罩、通风管、除尘器等几个部分;

4)佩戴防尘护具。

4、室内高温:

空调、通风、减少高温作时间、放高温假、发防暑降温费、发茶饮料

5、室外高温:

通风、减少高温作时间、放高温假、发防暑降温费、发茶饮料、遮阳措施

6、高温作业防护(重点)

1)对于高温作业,首先应合理设计工艺流程,改进生产设备和操作方法,这是改善高温作业条件的根本措施。

2)隔热。

隔热是防止热辐射的重要措施,可利用水来进行。

3)通风降温。

通风降温方式有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两种方式。

4)保健措施。

供给饮料和补充营养,暑季供应含盐的清凉饮料是有特殊意义的保健措施。

5)个体防护。

使用耐热工作服等。

低温的防护,要防寒和保暖,加强个体防护用品使用。

6)异常气压的预防。

可通过采取一些措施预防异常气压:

技术革新,如采用管柱钻孔法代替沉箱,工人不必

7)在水下高压作业;遵守安全操作规程;保健措施,高热量、高蛋白饮食等。

应注意有职业禁忌症者不能从事此类工作。

7、低温:

增加防护保暖、减少低温作时间。

8、辐射(每年都考):

(三大防护)

1)减少与辐射源作业时间

2)拉大与辐射源距离(微波炉:

3M,电视:

5M,电脑70CM)、

3)屏蔽

9、非电离辐射:

场源屏蔽、距离防护、合理布局、个体防护

10、电离辐射:

剂量控制、相应的防护措施。

1)外:

时间、距离、屏蔽

2)内:

围墙隔离、除污保洁、个体防护。

三、职业病(重点)

1)噪声:

噪声聋

2)振动:

手臂振动病

3)红外线:

白内障

4)紫外线:

电光性眼炎。

太阳光眼炎或雪盲症。

5)电离辐射:

放射病。

6)粉尘:

尘肺病。

7)高温:

中暑

8)低温:

冻伤

9)生物因素:

1、炭疽2、森林脑炎3、布氏杆菌病

10)气压低:

减压病、高原病、航空病

四、接触有毒物质的企业在职业卫生方面应做的工作

1)建立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2)工作场所设备机械通风设施;

3)给工人配备适用的个人防护用品;

4)按规定进行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

5)对工人进行职业健康监护,组织工人定期到职业病诊断机构进行体检;

6)加强安全培训,使工人了解有毒有害物质的危害及防护知识;

7)遵守国家工时制度,每日工作8小时,每周不超过40小时;

8)使用的各种化学品,应选择标有厂名、厂址,有化学成分和毒性中文说明的合格产品。

高温:

五、生产性毒物危害控制技术(治理措施)(重点)

1)首选办法:

用无毒、低毒物质代替有毒或高毒物质。

根本途径:

生产过程密闭化、自动化。

2)密闭—通风排毒系统。

3)局部排气罩。

4)排出气体的净化。

5)个体防护。

6)密闭空间作业的防护。

六、特种设备有关的事故预防

1、特种设备安全对策(技术档案):

(重点)

1)使用许可厂家的合格产品。

国家对锅炉压力容器的设计制造有严格的要求,实行许可生产制度。

设计、制造、安装、维修、改造、报废(都由资质单位来做)

2)登记建档;

3)专责管理。

4)建立制度;

5)持证上岗;

6)照章运行;

7)定期检验;

8)监控水质(锅炉);

9)报告事故。

2、锅炉

(1)运行过程中常见的事故类型:

1)锅炉爆炸事故(超压保障、严重缺水导致的爆炸、锅炉缺陷导致的爆炸等)

2)缺水事故:

锅炉水位低于水位表最低安全水位线时,造成炉管爆破;或突然上水造成锅炉爆炸。

3)满水事故:

锅炉水位超过最高允许水位,造成水击。

4)汽水共藤:

水面发生剧烈波动,造成蒸汽带水和水击事故。

5)炉管爆炸:

由于水处理不良引起炉管结垢或腐蚀,或锅炉缺水造成炉管爆炸。

6)水击事故:

水在管道中流动时因速度突然变化导致压力突然变化,造成管道等损坏。

7)炉膛爆炸:

炉膛内可燃气体或煤粉浓度达到爆炸浓度限,遇明火造成炉膛爆炸。

8)尾部烟道二次燃烧:

锅炉尾部沉积的可燃物质重新火燃烧。

(2)发生锅炉缺水事故的常见原因及预防常见的原因:

1)运行人员疏忽大意,对水位监视不严;或者擅离职守,未对水位及其仪表进行监视;

2)水位表故障造成假水位而运行人员未及时发现;

3)水位报警器或给水自动调节器失灵而未及时发现;

4)给水设备或给水管路故障,无法给水或水量不足;

5)排污后忘记关排污阀,或排污阀泄漏。

(3)锅炉的主要安全附件

安全阀、压力表、水位计、温度计、超温报警和连锁保护装置、锅炉熄火保护装置、排污阀或放水装置、防爆门、锅炉自动控制装置。

(4)防止锅炉发生缺水事故的措施

1)作业人员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对水位变化进行严格监视;

2)轻微缺水时,立即向锅炉上水,使水位恢复正常;

3)严重缺水时,必须紧急停炉。

3、压力容器

1)爆炸及破裂的可能原因

1、设计缺陷;

2、加工制造的缺陷;

3、检验工作的失误,如检验时,没有测量实际壁厚,检验不严格使重大缺陷未及时发现;

4、充装的错误;

5、维修的错误;

6、使用管理方面的缺陷:

1)所用设备没有承压实验和探伤检验的记录资料就投入使用;

2)未按规定对容器进行法定检验;

3)未按规定向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申报、登记并领取压力容器使用证,就擅自安全并投入运行;

4)使容器处于高温环境下;

5)超期使用,严重腐蚀;

6)使用单位没有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或虽有制度但未严格执行,导致各种使用和维修时的错误不能及时纠正。

7)电气和建筑物方面的原因,如:

电气设备未考虑防爆要求,建筑物未考虑泄压问题。

2)防止容器或室内爆炸的安全措施(技术)(重点)

1)抗爆容器,在设计上,应采用合理的结构,材料上选用塑性、韧性较好的材料;

2)制造、修理、安装、改造时,加强焊接管理,提高焊接质量,并按规范要求进行热处理和探伤;加强材料管理,避免采用有权限的材料或用错钢材和焊接材料;

3)在压力容器的使用过程中加强管理,避免操作事物,超温、超压、超符合运行,失检、失修及安全装置失灵等;

4)加强检验工作,及时发现缺陷并采取有效措施。

3、瓶装危险性气体安全预防措施:

1、充装单位对充装环节应当严格管理;

2用户单位对卸液工作必须高度重视,严格管理;

3、运输单位应当严格按照《气瓶安全监察规程》规定运输,对运输和作业人员应当进一步加强安全教育;

4、有关部门要严格规范气瓶充装企业的资格许可和安全管理工作;

5、有关部门要加强对气瓶的维护保养和报废处理情况的检查;

6、有关部门要加强气瓶充装人员(含充装前检查人员)的监督管理工作。

七、有限空间

1、有限空间作业的危险有害因素及其控制措施(重点)

a.有限空间作业必须先履行审批手续;

b.进入有限(密闭)空间内作业前,必须进行充分通风换气。

在作业开始前,必须准备测定作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和有害气体浓度,确认符合卫生要求;

c.对由于防爆不能采用通风换气措施或受作业环境限制不易充分通风换气的场所,作业人员必须配备并使用空气呼吸器、氧气呼吸器或软管面具等隔离式呼吸保护器具(严禁使用过滤式面具)、.佩戴好安全帽、安全鞋等个人防护用品。

d.采用安全电压的照明行灯和手持电动工具。

e.外部靠近有限空间处设专人监视、监督内部作业情况,与内部人员保持联络,有问题及时处理并报告。

2、设备内作业(受限空间)安全要点:

(重点)

1、必须办理受限空间作业许可证;

2、隔离(必须导盲板和管道拆除)清洗.置换干净;

3、进入设备内前30min必须取样分析,控制可燃气体,有毒气体,氧含量。

作业时间长,必须每隔2h分析一次。

4、加强通风;

5、设备内照明安全电压,潮湿或狭小空间应小于12V;

6、个人防护(防毒口罩,供氧系统);

7、动火作业必须办理动火作业安全许可;

8、监护,保持有效联系;

9、撤离后,重新进入必须重新办证;

10、确认无人员,设备,杂质后,封闭设备孔。

3、动火作业(重点)

1)火灾爆炸事故发生的安全管理措施;

1)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2)完善现场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3)完善现场操作规程;

4)加强员工教育与培训,提高对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能力;

5)完善应急预案,加强演练;

6)加强作业现场的安全监督检查;

7)落实动火作业审批制度;

8)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

9)加大安全投入。

八、涂装作业措施

A、通风;

B、检测报警

C、采用不燃材料

D、防爆设备;

E、禁火;

F、喷漆操作中穿戴防护服、防护眼镜或长管面具,使物料与人体隔离;

G、喷漆间应每年至少一次通风系统效能测定和电气安全技术测定;

H、喷漆作业人员必须接受喷漆作业专业及安全技术培训后方可上岗;

I、无关人员不得进入喷漆间,进入人员要严格进行防火防爆教育。

九、危险化学品对策

1、可燃物质发生化学性爆炸的条件

1、存在可燃物质,包括可燃气体、蒸气或粉尘;

2、可燃物质与空气(或氧气)混合并且达到爆炸极限,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3、存在火源。

2、预防危险化学品火灾、爆炸措施:

1、防止燃烧、爆炸系统的形成。

替代、密闭、惰性气体保护、通风置换、安全监测及联锁。

2、消除点火源。

控制明火和高温表面;采防止摩擦和撞击产生火花;在火灾、爆炸危险场所采用防爆电气设备和防爆工具,以避免产生电气火花;

3、限制火灾、爆炸蔓延扩散。

阻火装置、防爆泄压装置以及防火、防爆分隔等。

4、安装可燃气体泄露报警仪。

3、扑救危险化学品火灾的注意事项:

(1)正确选择灭火剂并充分发挥其效能;

(2)注意保护重点部位;(3)防止复燃复爆;(4)防止高温危害;(5)防止毒物危害。

4、危险化学品泄漏安全措施:

(重点)

(1)切断火源、电源;

(2)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人员出入;

(3)尽快找到泄漏原因,采取堵漏措施;

(4)对中毒人员进行急救,并尽快送到医院;

(5)泄漏物的处理:

对于小量泄漏,用洁净的铲子收集于干燥、洁净、有盖的容器中,对于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处置;

(6)实施上述步骤时,应急人员应佩戴自给式呼吸器,发生毒物泄漏时要佩戴防毒面具;

(7)马上向领导和政府主管部门报告事故有关情况;

(8)必要时由专业机构或专业人员对受影响的设施、人员和场所进行清洗消毒。

5、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的安全要求:

1、用于危险化学品运输的车辆应符合要求,禁止使用电瓶车、翻斗车、铲车、自行车等运输爆炸物品,禁止用叉车、铲车、翻斗车等运输易燃、易爆液化气体等危险化学品。

2、根据危险化学品特性,在车辆上配置相应的安全防护器材、消防器材等。

3、运输易燃、易爆物品的车辆,其排气管应装置阻火器。

4、车厢应有防止摩擦打火的措施。

5、槽、罐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齐全的安全设施及附件。

6、运输车辆应有防止电火花和导除静电设施。

7、运输车辆应按规定设置危险物品标志。

8、车辆的技术状况必须处于良好状态。

6、危险化学品公路运输的安全要求

1、危险化学品运输单位应有相应的资质。

2、运输工具、车辆必须符合要求,并设置明显的标志。

3、托运剧毒化学品应向公安部门申办剧毒化学品公路运输通行证。

4、驾驶员、装卸员、押运员等应经过相应培训,持证上岗。

5、必须配备押运人员,运输车辆随时处于押运人员的监管下。

6、不得超装、超载。

7、必须配备必要的应急处理器材和防护用品,有关人员须了解所承运的化学危险品的特性及应急措施。

8、按规定的时间、路线行驶。

9、严禁超速行驶,与其他车辆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

10、中途停车住宿或无法正常运输,应向当地公安部门报告。

剧毒化学品运输途中出现意外,应立即向公安部门报告,并采取一切可能的警示措施。

7、防止装车台发生火灾爆炸事故,采取的措施:

a.汽车槽车装车台的胶管接头应采用与汽车槽车配套的快装接头,该接头与胶管之间应设置阀门;

b.对槽车的装卸油量进行严格控制,避免超装;在装卸过程中,应控制装卸车流速不大于4.5M/S。

c.在装车台处按要求设置可燃气体浓度检测器;

d.汽车槽车装车台应设置静电接地栓,装卸前槽车应进行静电接地连接;

e.液化气罐车进入厂区必须戴阻火帽;

f.装车台附近按照规范配置消防器材;

g.严格执行禁火制度;

h.工人持证上岗,严格执行操作规程;

i.制定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并组织演练。

8、灌装站应采取的事故预防措施

1)安全技术方面:

a.采取防止泄漏的基础措施如密闭;

b.设置良好的通风设施,预防爆炸性混合气体的形成;

c.灌装中禁止使用塑料管,以防止静电产生;

d.设备要充分接地,对电气设施要做好绝缘、接地接零、漏电保护;

e.建筑物、构筑物要足以保证防止暴晒;

f.易燃易爆气体泄露报警;

g.平台满足防护要求。

2)安全管理方面:

a.严禁一切明火和明火作业;

b.制定并严格执行灌装、维修等的安全操作规程,防止产生静电、撞击;

c.加强对灌装设备、储罐、防雷装置、灭火器的检查、维护、维修,防止泄露、失效和雷击;

d.加强对通风设施的检查、维护;

e.要求穿戴必要的劳动防护用品,防止中毒、灼烫、触电、物体打击和机械伤害;

f.加强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意识,增强预防事故的能力;

g.加强现场巡查和外部人员管理;

h.制定火灾、爆炸、中毒的应急预案,配备应急器材,进行演习并评审、改进预案。

9、危险化学品中毒、污染事故预防控制措施(重点)

1)替代;选用无毒或低毒的化学品替代有毒、有害化学品。

2)变更工艺;变更工艺消除或降低有害化学品的危害。

3)隔离;通过封闭、设置屏障等措施,避免作业人员直接暴露于有害环境中。

4)通风;

5)个体防护;

6)保持卫生。

10、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生产要求(重点)

1)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

2)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

3)制定从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劳动防护用品等制度。

4)编制岗位操作安全规程或作业安全规程;

5)保证符合安全生产要求的安全投入;

6)设置安全管理机构,配备专职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7)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持安全资格证书;

8)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

9)为从业人员购买工伤保险;

10)厂房、作业场所、安全设施、设备、工艺符合要求;

11)有相应的职业危害防护设施、配备符合要求的劳动防护用品;

12)依法进行安全评价;

13)依法辨识重大危险源,并定期检测、评估和监控,建立档案;

14)应当建立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组织,制定事故应急预案,配备应急救援人员和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和设备。

11、氨气泄漏事故急救援预案中人员紧急疏散、撤离应包括的内容:

(重点)

当出现氨气泄漏事故时,应当进行紧急疏散和撤离,这时应确定疏散区域、疏散距离、疏散路线、疏散运输工具、安全蔽护场所等细节,同时应该考虑疏散人群的数量、所需要的时间和可利用的时间、风向等环境变化,确保疏散能顺利进行,最大限度地减少伤亡,不会出现慌乱、盲目的情况,更不会出现因疏散导致次生事故。

十、建筑施工行业

1、建筑施工行业的主要事故类型:

a、高处坠落b、物体打击c、触电事故d、机械伤害e、坍塌。

2、地下建筑火灾扑救的基本方法:

(1)利用固定设备;

(2)深入地下近战;(3)地面喷射灭火;(4)封闭窒息火焰;(5)采取排烟措施。

3、高层建筑火灾扑救的基本方法:

(1)利用内部固定消防设施,立足自救;

(2)适应立体作战需要,部署消防力量;(3)火场侦察;(4)进攻路线的选择;(5)供水措施;(6)高层建筑的灭火战术;(7)防排烟措施。

4、建筑施工现场应采取的安全措施(重点)

1、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

2、使用劳动保护用品或安全带或安全帽或防护网或安全手套;

3、照明良好;

4、清理煤粉或清理现场或专设通道;

5、设置标志;

6、电动工具使用前检查或配备漏电保护器;

7、进行安全检查;

8、隔离措施;

9、起重作业设专人指挥;

10、防火措施;

11、保护措施;

12、责任制;

13、管理制度;

14、安全培训;

15、应急预案。

5、高层建筑火灾及人员逃生的基本方法:

扑救高层建筑火灾的措施有:

1、利用内部固定消防设施,立足自救;

2、适应立体作战需要,部署消防力量;

3、火场侦察;

4、扑救路线的选择;

5、供水措施;

6、高层建筑的灭火战术;

7、防排烟措施。

高层建筑人员的逃生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利用避难层或疏散楼梯逃生;

2、利用楼房的阳台、落水管、避雷线进行逃生;

3、封闭房间门窗的缝隙、阻止烟雾和有毒气体的进入;

4、用绳子或床单撕成布条连接起来,把一端捆扎在牢固的固定物体上,顺另一端落到地面。

6、初期火灾应采取的疏散措施

1、有组织地疏散人;

2、正确通报,防止混乱;

3、疏散引导;

4、制止脱险者重返火场。

7、施工现场建筑行业总包单位和分包单位安全措施:

1、施工现场的总包单位和分包单位应加强现场安全生产管理,尽快健全和完善各级各部门和各岗位安全生产责任制,并制定切实可行的考核措施;

2、作为建筑施工企业,应加强对职工进行建筑行业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和各岗位的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的培训;

3、禁止未经培训人员上岗作业;

4、建筑施工企业应加强对施工现场的监督和检查,检查结果要记录在案。

十一、防止瓦斯积聚

A)通风、检测、报警

B)杜绝井下火源和危险性火花.如井中禁止吸烟、防止煤层自然发火、防止电气设备故障、电缆电线绝缘破坏等产生火花,防止静电火花等。

C)采取隔爆、抑爆的技术措施。

十二、选择事故预防对策的原则(顺序选择)(重点)

1)直接安全技术措施。

生产设备本身具有本质安全性能,不出现事故和危害。

2)间接安全技术措施。

为生产设备设计出一种或多种安全防护装置,最大限度地预防、控制事故或危害的发生。

3)指示性安全技术措施。

采用检测报警装置、警示标志措施,警告、提醒作业人员注意,以便采取相应的对策或紧急撤离危险场所。

4)教育、培训:

若间接、指示性安全技术措施仍然不能避免事故、危害发生,则应采用安全操作规程、安全教育、培训和个人防护用品等来预防、减弱系统的危险、危害程度。

选择预防对策原则:

针对性、可操作性和经济合理性。

事故预防优先原则:

消除、预防、减弱、隔离、连锁、警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