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定价2008年高考政治备考.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6955502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 页数:35 大小:29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定价2008年高考政治备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高定价2008年高考政治备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高定价2008年高考政治备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高定价2008年高考政治备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高定价2008年高考政治备考.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高定价2008年高考政治备考.doc_第6页
第6页 / 共35页
高定价2008年高考政治备考.doc_第7页
第7页 / 共35页
高定价2008年高考政治备考.doc_第8页
第8页 / 共35页
高定价2008年高考政治备考.doc_第9页
第9页 / 共35页
高定价2008年高考政治备考.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35页
高定价2008年高考政治备考.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35页
高定价2008年高考政治备考.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35页
高定价2008年高考政治备考.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35页
高定价2008年高考政治备考.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35页
高定价2008年高考政治备考.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35页
高定价2008年高考政治备考.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35页
高定价2008年高考政治备考.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35页
高定价2008年高考政治备考.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35页
高定价2008年高考政治备考.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35页
高定价2008年高考政治备考.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35页
亲,该文档总共3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定价2008年高考政治备考.doc

《高定价2008年高考政治备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定价2008年高考政治备考.doc(3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定价2008年高考政治备考.doc

Usingtheresearchmethodofliterature,meansofobservation,behavioralapproach,conceptualanalysisandthepatternofinformation-seekingoflocalandoverseaswereanalyzedandcompared,Basicpatternstrategiesoftechnologyinformation-seeking

2008年高考政治备考

——曾贤明

一、2008年高考政治试题命题趋向

1.从考题分析看全国卷、四川卷试题特点

2.2008年四川政治高考命题趋向

二、2008年重大时政热点问题分析

1.时政背景的内容、性质、特点、作用及影响等。

2.重要观点分析:

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

3.命题切入

三、高考政治几种常见的主观试题解答

1.学生常见的错误分析

2.几种常见的主观试题解答模式与技巧

四、关于2008政治高考后期复习

1.从近三年高考考点分布看学科主干知识

从试题分布看高考在该部分的冷点与热点

从题型分布看高考对于各知识点的考查层次

从考题分析看主干知识的考查角度

2.20008高考政治后期复习复习安排

一、2008年高考政治试题命题趋向

1.从考题分析看全国卷、四川卷试题特点

综合两套全国卷和四川卷,政治试题有以下几个特点:

(1)重视对学科主干知识的综合考查。

07年高考文综有一个很好的导向作用,即加大了对学科主干知识、核心知识的综合考查,围绕着现实问题,利用教材主干知识加以分析。

全国卷39题主要考查的是我国的外贸进出口结构问题,要求考生指出我国对外贸易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根据材料中反映的问题提出解决思路。

这道题出乎了大家的意料,避开了和谐社会、民生问题、现代农业、节能降耗减排、长征精神等社会非常热的点。

不过也是考查我们经常运用的知识点,主要有:

转变外贸增长方式、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自主知识产权、国际社会、我国的对外职能等。

四川卷考察的知识,都是属于主干知识;卷面涉及的考点:

1、社会保障制度、第三产业、货币、银行、市场经济特征、对外经济关系;

2、物质和意识关系、联系观点、矛盾分析方法、客观规律、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透过现象看本质、科学思维方法、人生观和价值观、集体主义;

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国家职能、国家机构的组织活动原则、社会主义民主、中共的领导、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当今时代的主题、我国的外交政策;

(2)突出能力立意,体现综合性。

首先,强调了基础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提高了基础知识运用的综合程度。

如全国卷25、26、29、34题以及39题的第⑶小题、40题的第⑸小题。

四川卷25题考查了银行与股份有限公司的联系。

主观试题第38题第

(2)问,将《物权法》这一热点问题与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结合起来,从多角度、多层次考查了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正确使用学科术语论证和探讨问题的综合能力。

选择题也同样提高了对基础知识的综合运用程度。

12道选择题有9道是从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等方面选材与基础知识融合,着重考查学生对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理解运用能力。

其次,加强了基础知识与情景材料的融合,注重了结合题目的具体情景进行新的提炼和概括,如全国卷28、31、32、33题以及40题的第⑹小题等。

就一个话题,试题从各个方面设问,考查学生多角度,全方位的利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一个情境,却融政、史、地知识于一体。

如第一套试卷中第四十题。

最后40题选取了一段古文“金迁都燕京”把三学科综合到了一起。

此题突出了人文性,考查考生的文学功底和文化底蕴。

表面上看虽然选取的原理较为宽泛“辩证唯物主义”,但是考生也应该根据材料中的主张来选取相关哲理分析,不可泛泛地随意选取知识点来分析。

(3)贴近生活、富有时代性,体现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

政治试题不回避重点、热点问题,它以学科主干知识为考查主体,以时代背景为立意中心,选取贴近人民生活实际的材料作为高考政治命题的切入点,这符合我国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

如四川卷

卷面涉及的热点问题:

和谐社会建设科学发展观社会保障制度实施宏观调控

《物权法》的制定中俄和中韩关系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

30题以“威客”这一新兴的网络现象为情境,新颖而富有内涵;33题以人大代表开“博客”为情境,反映时代特点,贴近学生生活;38题,热点以《政府工作报告》为命题主线。

选取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关系密切的《物权法》为载体,从哲学、政治学、经济学三个角度,考查学生对这一重大热点问题的理解,引导他们充分认识《物权法》制定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39题在地理、历史和政治三学科考查的基础上,落脚到政治学科“和平发展道路”的发展战略,很好地反映了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这一重大战略选择的正确性。

全国卷第38题考查了我国对外贸易增长中的一些现实问题,紧密结合现实和历史事实来考查学生有应用能力。

今年的高考试卷结合时政,但是又不处处局限于时政。

而结合时政命题的试题,则重视了对当前热点问题的考查。

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是当前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所在,也是政治高考命题的所关注的焦点,民生问题涉及方方面面,试题涉及到药品安全、社会保障制度、信息安全、对外贸易的顺利发展,如29、30、31、32、33、39题,打上了时代的烙印。

考察主干,关注热点

(4)强调应用性。

这一点尤其体现在全国卷28题和30题上,28题较好地突出了应用性,通过机器人的海底作业解决工作中的难题,引发人们对人类活动及智能机器人的思考,涉及到哲学唯物论部分相关知识。

30题考查联系部分相关的知识点,药物中配伍禁忌问题启示我们的是“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我们要客观地分析事物在联系中的性质和作用”,而不能由此得出我们要摒弃“分类研究的方法”和“控制条件研究事物的方法”,这两种研究方法与在我们政治学科中涉及不多,不过在此与做题无关,考生完全可以根据排除法做出此题。

不少试题都考查了经济学中的计算能力。

如07年四川卷考察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

(2007四川)货币在现代经济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回答26—27题。

26、某国去年的商品总额为16万亿元,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为2万亿元。

假如今年该国商品价格总额增长10%,其它条件不变,理论上今年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为()

A、1.8万亿元B、2万亿元

C、2.2万亿元D、2.4万亿元C

06年四川卷考查关于股票价格计算问题。

(2006四川)24、某人持有每股面值100元的股票1000股,预期股息率为3%,当其他条件不变,同期银行存款利率从2.5%降为2%时,他的股票

A、升值35000元B、升值30000元

C、贬值25000元D、贬值20000元B

07年天津考察利息率和汇率的计算。

(2007天津)29、如果你以7.70的汇率卖出1万美元,并将换得的人民币存入银行,存期为三年,年利率为4%,利息税率20%,存款到期应得本息为()

A、7392元B、79464元

C、84392元D、86240元C

(5)多项组合型选择题依然是重点考查形式,并大有增多趋势。

结合历史材料考查学生的综合认识、评价和探究有关理论问题的辩证思维能力。

在全国卷这套试题选择题部分12个选择题中有9个是多项组合型选择题,其中“四选二”的题型占了7个,分别是25、26、28、29、30、33、34题,“四选三”的题型占了两个,分别是32、35题。

四川卷的选择题部分12个选择题中,除26,29外,其余10个是多项组合型选择题。

做好这类选择题关键是运用好“排除法”。

一排错误项、二排大于小于项、三排无关项。

正确地运用了这种解题方法做对此题并不难。

(6)“一材一题”取代“一材多题”.

“单个题”基本取代“串题”。

第二卷政治单科试题在不改变总分前提下,有增加题量扩大知识点考查面的趋势。

不同:

1。

全国卷出现了跨学科的趋势,主观题的综合化要求更高

07北京/35、在平面解析几何中,当动点到一个定点的距离与它到一条定直线(定点不在定直线上)的距离之比是常数时,该动点的轨迹为圆锥曲线。

常数的值不同,圆锥曲线的形状就不同。

当常数小于1时,轨迹是椭圆;当常数等于1时,轨迹是抛物线;当常数大于1时,轨迹是双曲线。

上述结论表明

①共性寓于个性之中

②矛盾的同一性促进事物的发展

③事物的量变引起质变

④事物的联系是具体的、多样的

A、①③B、③④

C、①②④D、①③④

07全国卷Ⅰ第40题(5)—(6)小题:

(5)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看,支持迁都—方的主张体现了哪些合理思思?

(6)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原理分析阴阳五行说与“国家吉凶,在德不在地’这两种建都观点(8分)

答(5)以客观的地理条件和经济政治条件作为是否迁都的决策依据,体现了从实际出发,物质决定意识的唯物主义倾向。

以变化了的疆土面积的政治经济中心的转移人微言轻是否迁都决策的根据,体现了随客观变化而变化的辩证发展的见识。

从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综合考虑地理区际联系作为是否迁都的决策根据,体现了普遍联系实际的观点。

(6)在如何建都的问题上,有人以符合阴阳五行之说作为规划都城的理由,其理论依据是唯心主义的,“国家吉凶,在德不在地”,是说国家的前途命运是由统治者是否施行德政决定的,而不是由都城的布局是否符合阴阳五行说决定的。

这体现了在考虑客观条件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也下分重要的道理。

不同:

2。

全国卷试题在突出主干知识的同时,关注对非主干知识的考查,考查的知识点在增加。

以往文科综合能力考查知识面过于狭窄

启示:

在今后的复习中要重视非主干知识,做到全面覆盖知识。

2.2008年高考政治试题命题趋向

历年高考,政治学科试题的整体设计都鲜明地体现着《考试大纲》和各地《考试说明》的要求,依纲据本,保持着“以问题为中心,以人类所面临和关心的重大社会现实问题为素材”的设计思想,对《考试大纲》所确定的考核目标与要求具有明确的导向。

同时,为保证考试的公平、公正,适合高校选拔优秀人才,高考试题总是力图保持教高的信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据此,我们可以对2008年高考政治的命题趋向作出一些合理、科学的预测。

1.试卷不会有突然性的变化,整体趋向基本稳定。

(1)试题总分不变:

第1卷选择题48分+第2卷主观题52分=100分。

(2)试题顺序和摆放位置不变:

24--35题、38题、39题(6)(7)。

(3)①题型不变:

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大块不变。

②选择题由“传统单选题”和“组合选择题”构成不变。

③选择题中仍然会存在漫画选择题。

07年•31.漫画《两代人的反映》中蕴涵的哲理有(C)

•A.各得其所,对牛弹琴,南辕北辙

•B.顺其自然,有的放矢,一石二鸟

•C.旁观者清,别有会心,见仁见智

•D.峰回路转,乐以忘忧,目无尊长

•此题受到许多批评问题:

•选肢超越了试题情景所提供的信息范围。

•新词语作为答案,人为增加判读失误的可能性,脱离了测试的目标。

•题干和题肢的连接表述存在常识性错误。

•此题的立意和格调不高,缺乏人文关怀。

08年漫画题的会

在准确性上下功夫。

④选择题仍然以热点材料或者新事物为背景编试题

⑤主观题仍然以热点材料为背景编试题。

⑥主观题38题仍然是政治学科内部综合,主观题39题虽然是大综合,但是政治题仍然放在最后。

由于国家正在推行新的课程标准,而这一标准的推行已经产生很大的连锁反应,学校、教育主管部门、考试等诸方面都要花相当多的精力过渡到新课标。

因此,旧教材的高考一般来说不会再搞新形式,而是平稳过渡到新课标上来。

高考从大纲卷到课标卷从时间上有一个过渡,需要三年,高考从大纲卷到课标卷在检测方向、检测思想、检测方法上也有一个逐步演变的过程,在检测理念上、在题型上、在试卷的结构上也是一个逐步演变的过程。

其实这种过渡演变的趋势已经从去年的高考,也就是2007年北京高考试卷中得到充分体现。

2.主干化的知识:

注重基础性,强调对基础知识的引用、变通、整合与创新

3.能力化的立意:

恰当处理生活实际问题与教材知识的关系,理论联系实际。

2004年以前的考纲对文综考试提出的是“识记、理解、运用”三方面的能力要求,2005年考纲关于能力目标与要求的有了全新的提法,主要提出了四个方面的能力目标与要求,2006年、2007年考纲和文综试题坚持和强化了这些新的能力目标与要求,2008年高考试题仍将坚持能力立意,体现课程改革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在新课标的教学和复习备考中,必须按照新能力目标与要求进行能力的培养与训练,有针对性地切实提高学生的四个方面的能力。

(1)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2)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A.准确地识别、选择知识B.准确地调动和表述知识

(3)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4)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

提取和解读信息能力

获取信息即从试卷中的文字资料、图表、各种数据、画面、符号中发现有用信息,解读信息即是对上述信息的理解。

这一能力决定着答题方向和答案质量。

调动和运用知识能力

调动和运用知识能力,是指考生已掌握政治学科基础知识的前提下,根据题目要求有选择地调动头脑中已储备的知识,运用这些知识解决题目的问题。

考生这一能力的强弱表现是理论联系实际做的怎么样,理论联系实际做的好,说明能力强;做的不好,说明能力差。

描述和阐释事物能力

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要求考生能从试题所给的信息入手,对事物的现象进行描述,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必要的阐释,这一能力强弱的突出表现是能准确使用学科术语进行表达。

论证和探讨问题能力

运用判断、归纳、演绎、比较、概括等方法论证问题。

在谁中观点明确、表述清晰、逻辑严谨。

4.继续体现生活性、应用性与综合性,科学精神与人文思想并重。

试卷仍会是板块式,明确化的设问,每一问题的学科指向非常清楚,不会给学生带来审题的麻烦。

人文知识考查会加强。

文字量保持稳定,尽可能保证学生阅读和答题的时间。

不会出现大量无用材料,浪费学生思考的时间。

•二模试卷涉及政治学科的第33-34题是以优秀传统文化等人文科学题材为载体的试题,用“汉语热”持续升温标志着中国软实力的迅速增强,对考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以古语中教育人们要树立良好的生活习惯为题材,教育考生从小要养成良好的品德。

同时题中让考生看到中国热靠的是不断增长的科技力,应该从小热爱科学,将来以知识报效国家。

这一类型的题目也是2007年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落实科学发展观社会热点的体现。

07四川卷综合性差,拼凑痕迹过浓,是整个政治学科试题的总体倾向。

(从整个卷面上看)08年综合性会加强

北京卷突出的优点是:

灵活性与新颖性;创新性和多样性;富有内涵和底蕴。

全国一卷的突出优点是:

起伏有度,深浅有理,稳中求新。

5.试题突出地方特色和开发地方考试资源。

自主命题的地区的试题,都充分反映了本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新成就。

6.新课程化的命题创新:

探究化——命题求新,08年试题会增加一些探求性的思考,增添一些新课程理念。

但会符合考生的思维规律,顺应考生思维的畅通性,以保证考生思维的相对稳定,避免出现较大的思维跨度。

题型以及难度相对稳定。

随着各省市自主命题权限的扩大,各省市在考试大纲和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指导下,在突出重点主干,以实现求“稳”的同时,命题者不断创新,使文综卷出现了百花齐放的格局。

各地文综卷中的政治试题继续坚持了前几年总结探索出来的创新成果,如使用漫画和图表,体现地方性特色,转换考生角色(即考生由被考查对象转换为活动的设计者、参与者)等。

除此之外,在2007年高考文综卷的政治试题中,还出现了一些新的探索和创新,如全国卷I结合史料命制试题;全国卷II第28、29题以画家作画为话题,第31题以寓言进入试题;北京卷第35题以平面解析几何的圆锥曲线进入考题,第39题第

(2)小题围绕企业创新的“第二曲线”这一话题,让考生剖析企业成功的案例;天津卷第28题把中医的药方引入试题;四川卷第29题以兵法知识进入试题,第30题以网络新事物为话题;山东卷设计了考查选修课的选做题,山东卷第17题和重庆卷29~31题以组图的形式设计试题,山东卷第20题要求考生确定我国2006年外交活动的关键词……这些创新试题突出了试题的参与性、趣味性和综合性。

•07年四川卷中规中矩•设问方式规范,没有脱离常规•设问要求明确,没有含混之处•能力要求适中,没有脱离实际•学科内综合比较自然,问题情景比较恰当

•缺点:

创新不足

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试题没有;具有示范性、启迪性的经典试题没有;让人耳目一新、回味无穷的试题没有;主观性试题答案缺乏鼓励创新的导向

在开始高考复习前,通过分析近年来高考文综政治试题的命题特点,我们能够“知彼”。

此外,还有一件同样重要的准备工作,就是要结合自身实际,学习研究往届考生成败的典例,以达到“知己”,也只有这样“知己知彼”,方能在明年六月的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

.新课程理念及课程改革发展在高考中的渗透

2007年全国高考已经有广东、海南、宁夏、山东四个省进入了新课标卷,4省区的高考方案,在很大程度上预示着今后新课标高考的走向。

新高考有3大亮点,特别引人注目的是增加了新科目和选做题。

亮点1:

高考可自选考题

教育部针对新课标出台的2007年高考大纲,增加了选考内容。

以前考试大纲要求所有题目都是必做题目,现在新大纲增加了选考内容,在选考的范围内,老先生有选择性,可以选做部分题目,只要必考与选考的分值总和达到规定即可。

新大纲不超过新课标范围,各省、市的考试说明以及考生选考的科目,不超过新大纲范围。

也就是说,新大纲在在新课标范围内只会减少相应的考试范围,可考可不考的内容不考。

对此,有关专家介绍,多样化、选择性和探究性,让学生全面而个性地发展,是这次高中新课标改革的亮点。

新高考方案中,考生可以自选考题,比如有一项考题,出了3道题,考生可以自选,但该项题的3道题的分值都是一样的。

新大纲的选考模块原则上对应新课标教学的选修模块,选考内容基本在选修范围内,但选修与选考并不完全对应,有些内容虽是选修,但很重要,也列入必考范围。

亮点2:

选考内容在大纲范围内

新大纲要求,所选内容均在新课标的范围内,而各省市的考试说明,以及考生选考的科目必须在新大纲范围之内。

招生部门有关人士对此表示,如果新课标是一个大圆,新大纲就是一个中圆,各省市的考试说明则是一个小圆,考生答题的范围要比小圆小,因为他们只选几个少数的固定模块。

新大纲不可能包罗新课标的方方面面,它的基本原则就是尽可能减轻学校、学生的负担。

一句话,新大纲在新课标的范围内只做减法,不做加法

亮点3:

提倡探究性学习

新大纲提出,吸收新课标能力要求,提倡探究性学习,在试题设计中发掘考生观察问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高考方案中专门列出一科“基本能力”,考察考生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和社会实际问题的能力。

新增“1”考试科目,以及增加选考内容,这种改革逐步淡化了传统高考的文理分科。

今后几年使用新课标卷的省市逐步扩大。

北京2007年秋高一年级也开始实施高中课程改革,2010年北京的高考也开始启用新课标试卷。

比如北京2008年高考、2009年高考尽管还是大纲卷,但为了支持课程改革,无论是理念上还是在操作上,都体现出大纲卷向课标卷演变的趋势。

“课标卷”的特点:

贴近现实、关注生活、体现人文、关注民生。

总主题“科学发展”

总主线“共建和谐”时代特质“科学发展、共建和谐、关注民生、共享成果”

启示:

引导考生关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注意1:

课改区坚持新课程标准强调要“把对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评价放在突出位置”。

2007年广东、山东、宁夏、海南的高考政治试题从各方面都很好地坚持了这一特点。

试题用明确的语言表达思想政治的要求,鲜明地体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要求,正确处理好知识性和思想性的关系。

如广东卷21题,以岭南特色的音乐曲目为背景,考查考生的人文素养;如17、19、34等题,分别人人生价值的实现、知识与首先的关系、正确交友等方面,对考生进行正确人生面、价值观引导。

启示:

引导考生复习好人生价值观的内容,注意民族精神的价值导向和时代主题

注意2:

全国卷和四川卷难度都在增加。

首先,在四个考核目标中,后两个目标“描述和阐述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所涉及的题目数量较多,几乎包括了所有非选择题;其次,对每一考核目标的要求也达到了比较高的层次,如全国卷24、30以及39题第⑵、⑶问,尤其是40题的第⑹问达到了“论证和探讨问题”目标的最高层次要求。

选择题难度与去年基本持平,非选择题难度略有提高,文综政治试题总体难度大于去年。

政治试题充分体现了传承和创新的统一,在命题方向和风格上保持相对稳定性和连续性,题型、题量和分值保持不变。

但在某些选择题的材料和题肢的设计上有所全新,难度有所提高。

注意3:

一般会避开意识形态、阶级性的问题以及敏感的、难以定论的问题。

如中美关系的冲突、中日问题等,应该不会介入这类问题。

以保持考生情绪稳定。

2008年四川政治高考几个变化的内容

1、选择题中政治常识、经济常识、哲学常识所占分值会变化。

2006年经济常识选择题5个共20分,哲学常识选择题3个共12分,政治常识选择题4个共16分。

2007年经济常识选择题4个共16分,哲学常识选择题5个共20分,政治常识选择题3个共12分。

可见、2008年选择题中政治常识、经济常识、哲学常识所占分值会变化。

2、非选择题中政治常识、经济常识、哲学常识所占分值相应会变化。

二、2008年重大时政热点问题分析

一定要关注四川本省的两个热点([热点一]成渝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经济特区[热点二]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贯彻落实四川省委九届四次全会精神“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努力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

专题一成渝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经济特区

【成都重庆设立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经济特区的宗旨】

旨在遏制中国正在日益扩大的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差距,使城乡居民享有平等的权利,享有均等化的社会公共服务和同质化的生活条件。

【成渝设立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经济特区的目标】

全面推进各个领域的体制改革,并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率先突破,大胆创新,尽快形成统筹城乡发展的体制机制,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为推动全国深化改革,实现科学发展与和谐发展,发挥示范和带动作用。

【教材分析】经济学角度分析

1.为什么:

①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成渝经济区的建立,有利于发展两地经济,统筹城乡经济协调发展,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

(或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目标是共同富裕、社会主义生产的根本目的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

②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市场经济具有开放性的特点,共建经济区,建立开放、规范、竞争、有序的商品市场,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有利于开拓和培育国内统一市场,实现经济优势互补和资源的合理配置。

③促进经济增长是国家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和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