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井施工方法.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695693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279.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沉井施工方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沉井施工方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沉井施工方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沉井施工方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沉井施工方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沉井施工方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沉井施工方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沉井施工方法.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沉井施工方法.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沉井施工方法.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沉井施工方法.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沉井施工方法.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沉井施工方法.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沉井施工方法.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沉井施工方法.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沉井施工方法.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沉井施工方法.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沉井施工方法.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沉井施工方法.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沉井施工方法.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沉井施工方法.docx

《沉井施工方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沉井施工方法.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沉井施工方法.docx

沉井施工方法

6-2-12沉井施工

沉井是修筑深基础和地下构筑物的一种施工工艺。

施工时先在地面或基坑内制作开口的钢筋混凝土井身,待其达到规定强度后,在井身内部分层挖土运出,随着挖土和土面的降低,沉井井身藉其自重或在其他措施协助下克服与土壁间的摩阻力和刃脚反力,不断下沉,直至设计标高就位,然后进行封底。

沉井施工工艺的优点是:

可在场地狭窄情况下施工较深(可达50余米)的地下工程,且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可在地质、水文条件复杂地区施工;施工不需复杂的机具设备;与大开挖相比,可减少挖、运和回填的土方量。

其缺点是施工工序较多;技术要求高、质量控制难。

沉井工艺一般适用于工业建筑的深坑(料坑、铁皮坑、翻车机室等)、设备基础、水泵房、桥墩、顶管的工作井、深地下室、取水口等工程施工。

6-2-12-1沉井类型

沉井类型很多,按材料分,有混凝土、钢筋混凝土、砖石等,但应用最多的还是钢筋混凝土沉井。

按平面形状分,有圆形、方形、矩形、多边形、多孔形等,主要取决于其用途。

由于圆形沉井受力性能好、易于控制下沉,应用最多。

沉井的剖面,有圆筒形、锥形、阶梯形等。

为减少下沉摩阻力,井壁在刃脚外缘处常缩进20~30mm,呈圆柱带台阶形,井壁表面呈1/1000的坡度。

图6-202沉井平面及剖面形式

(a)平面形式;(b)竖剖面形式

1-圆形;2-方形;3-矩形;4-多边形;5-多孔形;

6-圆柱形;7-圆柱带台阶形;8-圆锥形;9-阶梯形

6-2-12-2沉井制作与下沉

1.施工准备工作

沉井施工前的准备工作,除去常规的场地平整;修建临时设施;水、电、风等动力供应外,着重作好下述工作:

(1)地质勘察

在沉井施工处需进行钻探,钻孔设在井外,距外井壁距离宜大于2m,需有一定数量和深度的钻孔,以提供土层变化、地下水位、地下障碍物及有无承压水等情况,对各土层要提供详细的物理力学指标,为制订施工方案提供技术依据。

(2)编制施工方案

施工方案是指导沉井施工的核心技术文件,要根据沉井结构特点、地质水文条件、已有的施工设备和过去的施工经验,经过详细的技术、经济比较,编制出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的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

在方案中要重点解决沉井制作、下沉、封底等技术措施及保证质量的技术措施,对可能遇到的间题和解决措施要做到心中有数。

(3)布设测量控制网

事先要设置测量控制网和水准基点,用于定位放线、沉井制作和下沉的依据。

如附近存在建(构)筑物等,要设沉降观测点,以便施工沉井时定期进行沉降观测。

2.沉井制作

沉井的施工程序为:

平整场地→测量放线→开挖基坑→铺砂垫层和垫木或砌刃脚砖座→沉井浇筑→布设降水井点或挖排水沟、集水井→抽出垫木→沉井下沉封底→浇筑底板混凝土→施工内隔墙、梁、板、顶板及辅助设施。

(1)刃脚支设

沉井下部为刃脚,其支设方式取决于沉井重量、施工荷载和地基承载力。

常用的方法有垫架法、砖砌垫座和土模。

在软弱地基上浇筑较重的沉井,常用垫架法(图6-203a)。

垫架的作用是将上部沉井重量均匀传给地基,使沉井井身浇筑过程中不会产生过大不均匀沉降,使刃脚和井身产生裂缝而破坏;使井身保持垂直;便于拆除模板和支撑。

采用垫架法施工时,应计算井身一次浇筑高度,使其不超过地耐力,其下砂垫层厚度亦需计算确定。

直径(或边长)不超过8m的较小的沉井,土质较好时可采用砖垫座(图6-203b),砖垫座沿周长分成6~8段,中间留20mm空隙,以便拆除,砖垫座内壁用水泥砂浆抹面。

对重量轻的小型沉井,土质较好时,甚至可用土胎模(图6-203c),土胎模内壁亦用水泥砂浆抹面。

图6-203沉井刃脚支设

(a)垫架法;(b)砖垫座法;(c)土胎模法

1-刃脚;2-砂垫层;3-枕木;4-垫架;5-模板;

6-砖垫座;7-水泥砂浆抹面;8-刷隔离层;9-土胎模

刃脚支设用得较多的是垫架法。

采用垫架法时,先在刃脚处铺设砂垫层,再在其上铺枕木和垫架,枕木常用断面16cm×22cm,垫架数量根据第一节沉井的重量和地基(或砂垫层)的容许承载力计算确定,间距一般为0.5~1.0m。

垫架应对称,一般先设8组定位垫架,每组由2~3个垫架组成。

矩形沉井多设4组定位垫架,其位置在距长边两端0.15L处(L为长边边长),在其中间支设一般垫架,垫架应垂直井壁。

圆形沉井垫架应沿刃脚圆弧对准圆心铺设。

在枕木上支设刃脚和井壁模板。

枕木应使顶面在同一水平面上,用水准仪找平,高差宜不超过10mm,在枕木间用砂填实,枕心中心应与刃脚中心线重合。

如地基承载力较低,经计算垫架需要量较多时,应在枕木下设砂垫层,将沉井重量扩散到更大面积上。

(2)井壁制作

沉井制作可在修建构筑物的地面上进行,亦可在基坑中进行,如在水中施工还可在人工筑岛上进行。

应用较多的是在基坑中制作。

沉井施工有下列几种方式:

一次制作、一次下沉;分节制作、一次下沉;分节制作、分节下沉(制作与下沉交替进行)。

如沉井过高,下沉时易倾斜,宜分节制作、分节下沉。

沉井分节制作的高度,应保证其稳定性并能使其顺利下沉。

采用分节制作、一次下沉时,制作高度不宜大于沉井短边或直径,总高度超过12m时,需有可靠的计算依据和采取确保稳定的措施。

分节下沉的沉井接高前,应进行稳定性计算,如不符合要求,可根据计算结果采取井内留土、填砂(土)、灌水等稳定措施。

井壁模板可用组合式定型模板(图6-204),高度大的沉井亦可用滑模浇筑。

分节制作时,水平接缝需做成凸凹型,以利防水。

如沉井内有隔墙,隔墙底面比刃脚高,与井壁同时浇筑时需在隔墙下立排架或用砂堤支设隔墙底模。

隔墙、横梁底面与刃脚底面的距离以500mm左右为宜。

图6-204沉井井壁钢模板支设

1-下一节沉井;2-预埋悬挑钢脚手铁件;3-组合式定型钢模板;4-2[8钢楞;

5-对立螺栓;6--100×3止水片;7-木垫块;8-顶撑木;9-钢管脚手架

钢筋由人工绑扎,亦可在沉井近处地面上预制成钢筋骨架或网片;用起重机进行大块安装。

混凝土浇筑可用塔式起重机或履带式起重机吊运混凝土吊斗,沿沉井周围均匀、分层浇筑;亦可用混凝土泵车分层浇筑,每层厚不超过300mm。

沉井浇筑宜对称、均匀地分层浇筑,避免造成不均匀沉降使沉井倾斜。

每节沉井应一次连续浇筑完成,下节沉井的混凝土强度达到70%后才允许浇筑上节沉井的混凝土。

3,沉井下沉

(1)下沉验算

沉井下沉前应进行混凝土强度检查、外观检查。

并根据规范要求,对各种形式的沉井在施工阶段应进行结构强度计算、下沉验算和抗浮验算。

沉井下沉时,第一节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其余各节应达到设计强度的70%。

沉井下沉,其自重必须克服井壁与土间的摩阻力和刃脚、隔墙、横梁下的反力,采取不排水下沉时尚需克服水的浮力。

因此,为使沉井能顺利下沉,应进行分阶段下沉系数的计算,作为确定下沉施工方法和采取技术措施的依据。

下沉系数(图6-205)按下式计算:

图6-205沉井下沉系数计算简图

(a)下沉时力系平衡图;(b)下沉摩阻力计算简图

k0=(G-B)/Tf(6-152)

式中G——井体自重;

B——下沉过程中地下水的浮力;

Tf——井壁总摩阻力;

k0——下沉系数,宜为1.05~1.25,位于淤泥质土中的沉井取小值,位于其他土层中取大值。

井壁摩阻力可参考表6-143。

井壁摩阻力表6-143

土的种类

井壁摩阻力(kN/m2)

流塑状粘性土

10~15

软塑及可塑状粘性土

12~25

粉砂和粉性土

15~25

砂卵石

17.7~29.4

泥浆套

3~5

当下沉系数较大,或在软弱土层中下沉,沉井有可能发生突沉时,除在挖土时采取措施外,宜在沉井中加设或利用已有的隔墙或横梁等作防止突沉的措施,并按下式验算下沉稳定性:

(6-153)

式中R——沉井刃脚、隔墙和横梁下地基土反力之和;

k'0——沉井下沉过程中的下沉稳定系数,取0.8~0.9。

当下沉系数不能满足要求时,可在基坑中制作,减少下沉深度;或在井壁顶部堆放钢、铁、砂石等材料以增加附加荷重;或在井壁与土壁间注入触变泥浆,以减少下沉摩阻力等措施。

(2)垫架、排架拆除

大型沉井应待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的100%始可拆除垫架(枕木、砖垫座),拆除时应分组、依次、对称、同步地进行。

抽除次序是:

圆形沉井先抽除一般承垫架,后拆除定位垫架,矩形沉井先抽除内隔墙下垫架,再分组对称抽除外墙两短边下的垫架,然后抽除长边下一般垫架,最后同时抽除定位垫架。

抽除时先将枕木底部的土挖去,利用绞磨或推土机的牵引将枕木抽出。

每抽出一根枕木,刃脚下应立即用砂填实。

抽除时应加强观测,注意沉井下沉是否均匀。

隔墙下排架拆除后的空穴部分用草袋装砂回填。

(3)井壁孔洞处理

沉井壁上有时留有与地下通道、地沟、进水口、管道等连接的孔洞,为避免沉井下沉时地下水和泥土涌入,也为避免沉井各处重量不均,使重心偏移,易造成沉井下沉时倾斜,所以在下沉前必须进行处理。

对较大孔洞,在沉井制作时在洞口预埋钢框、螺栓,用钢板、方木封闭,中填与空洞混凝土重量相等的砂石或铁块配重(图6-206a、b)。

对进水窗则采取一次做好,内侧用钢板封闭(图6-205c)。

沉井封底后拆除封闭钢板、挡木等。

图6-206沉井井壁堵孔构造

(a)大廊道口堵孔;(b)管道孔洞堵孔;(c)进水窗堵孔

1-沉井井壁;2-50mm厚木板;3-枕木;4-槽钢内夹枕木;5-螺栓;6-配重;

7-10mm厚钢板;8-槽钢;9-100mm×100mm方木;10-50mm×100mm方木;

11-橡皮垫;12-砂砾;13-钢筋箅子;14-5mm孔钢丝网;15-钢百叶窗;

16-15mm孔钢丝网;17-砂;18-5~10mm粒径砂卵石;19-15~60mm粒径卵石

4.沉井下沉施工方法

(1)下沉方案选择

沉井下沉有排水下沉和不排水下沉两种方案。

一般应采用排水下沉。

当土质条件较差,可能发生涌土、涌砂、冒水或沉井产生位移、倾斜及沉井终沉阶段下沉较快有超沉可能时,才向沉井内灌水,采用不排水下沉。

当决定由不排水下沉改为排水下沉,或部分抽除井内灌水时,必须慎重,并应加强观察。

排水下沉常用的排水方法有:

1)明沟、集水井排水

在沉井内离刃脚2~3m挖一圈排水明沟,设3~4个集水井,深度比地下水深1~1.5m,沟和井底深度随沉井挖土而不断加深,在井内或井壁上设水泵,将地下水排出井外。

为不影响井内挖土操作和避免经常搬动水泵,一般采取在井壁上预埋铁件,焊钢操作平台安设水泵,或设木吊架安设水泵,用草垫或橡皮承垫,避免振动(图6-207)。

如果井内渗水量很少,则可直接在井内设高扬程潜水泵将地下水排出井外。

本法简单易行,费用较低,适于地质条件较好时使用。

图6-207明沟排水方法

(a)钢支架上设水泵排水;(b)吊架上设水泵排水

1-水泵;2-胶管;3-排水沟;4-集水井;5-钢支架;6-吊架

2)井点降水

在沉井外部周围设置轻型井点、喷射井点或深井井点以降低地下水位(图6-208a、b),使井内保持挖干土。

适于地质条件较差,有流砂发生的情况时使用。

3)井点与明沟排水相结合的方法

在沉井外部周围设井点截水;部分潜水,在沉井内再辅以明沟、集水井用泵排水(图6-208c)。

图6-208井点降水

(a)真空井点降水;(b)深井井点降水;(c)井点与明沟结合降水

1-真空井点;2-降低后的水位线;3-明沟;4-潜水泵;5-深井井点

不排水下沉方法有:

用抓斗在水中取土;用水力冲射器冲刷土;用空气吸泥机吸泥,或水中吸泥机油吸水中泥土等。

(2)下沉挖土方法

1)排水下沉挖土方法

排水下沉挖土方法,常用的有:

人工或用风动工具挖土;在沉井内用小型反铲挖土机挖土;在地面用抓斗挖土机挖土。

挖土应分层、均匀、对称地进行,使沉井能均匀竖直下沉。

有底架、隔墙分格的沉井,各孔挖土面高差不宜超过1m。

如下沉系数较大,一般先挖中间部分,沿沉井刃脚周围保留土堤,使沉井挤土下沉;如下沉系数较小,应事先根据情况分别采用泥浆润滑套、空气幕或其他减阻措施,使沉井连续下沉,避免长时间停歇。

井孔中间宜保留适当高度的土体,不得将中间部分开挖过深。

沉井下沉过程中,如井壁外侧土体发生塌陷,应及时采取回填措施,以减少下沉时四周土体开裂、塌陷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沉井下沉过程中,每8h至少测量2次。

当下沉速度较快时,应加强观测,如发现偏斜、位移时,应及时纠正。

对普通土层从沉井中间开始逐渐挖向四周,每层挖土厚0.4~0.5m,沿刃脚周围保留0.5~1.5m土堤,然后再沿沉井壁,每2~3m一段向刃脚方向逐层全面、对称、均匀地削薄土层,每次削5~10cm,当土层经不住刃脚的挤压而破裂,沉井便在自重作用下均匀垂直挤土下沉(图6-208),使不产生过大倾斜。

本法可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

如下沉很少或不下沉,可再从中间向下挖0.4~0.5m,并继续按图6-209向四周均匀掏挖,使沉井平稳下沉。

图6-209普通土层中下沉开挖方法

1-沉井刃脚;2-土堤;1、2、3、4-削坡次序

2)不排水下沉挖土方法

一般采用抓斗、水力吸泥机或水力冲射空气吸泥等在水下挖土。

①抓斗挖土

用吊车吊抓斗挖掘井底中央部分的土,使之形成锅底。

在砂或砾石类土中,一般当锅度比刃脚低1~1.5m时,沉井即可靠自重下沉,而将刃脚下土挤向中央锅底,再从井孔中继续抓土,沉井即可继续下沉。

在粘质土或紧密土中,刃脚下土不易向中央坍落,则应配以射水管冲土(图6-210a)。

沉井由多个井孔组成时,每个井孔宜配备一台抓斗。

如用一台抓斗抓土时,应对称逐孔轮流进行,使其均匀下沉,各井孔内土面高差不宜大于0.5m。

图6-210用水枪和水力吸泥器水中冲土

(a)用水枪冲土、抓斗水中抓土;(b)用水力吸泥器冲土

1-水枪;2-胶管;3-多瓣抓斗;4-供水管;5-冲刷管;6-排泥管;7-水力吸泥导管

②水力机械冲土

水力机械冲土是用高压水泵将高压水流通过进水管分别送进沉井内的高压水枪和水力吸泥机,利用高压水枪射出的高压水流冲刷土层,使其形成一定稠度的泥浆汇流至集泥坑,然后用水力吸泥机(或空气吸泥机)将泥浆吸出,从排泥管排出井外(图6-232b)。

冲粘性土时,宜使喷嘴接近90°的角度冲刷立面,将立面底部刷成缺口使之坍落。

冲土顺序为先中央后四周,并沿刃脚留出土台,最后对称分层冲挖,尽量保持沉井受力均匀,不得冲空刃脚踏面下的土层。

施工时,应使高压水枪冲入井底,所造成的泥浆量和渗入的水量与水力吸泥机吸入的泥浆量保持平衡。

水力机械冲土的主要设备包括吸泥器(水力吸泥机或空气吸泥机)、吸泥管、扬泥管和高压水管、离心式高压水泵、空气压缩机(采用空气吸泥时用)等。

水力吸泥机冲土,适用于粉质粘土、粉土、粉细砂土中;使用不受水深限制,但其出土效率则随水压、水量的增加而提高,必要时应向沉井内注水,以加高井内水位。

在淤泥或浮土中使用水力吸泥时,应保持沉井内水位高出井外水位1~2m。

3)沉井的辅助下沉方法

常用的辅助下沉方法如下:

①射水下沉法

是用预先安设在沉井外壁的水枪,借助高压水冲刷土层,使沉井下沉。

射水所需水压,在砂土中,冲刷深度在8m以下时,需要0.4~0.6MPa;在砂砾石层中,冲刷深度在10~12m以下时,需要0.6~1.2MPa;在砂卵石层中,冲刷深度在10~12m时,则需要8~20MPa。

冲刷管的出水口径为10~12mm,每一管的喷水量不得小于0.2m3/s(图6-211a)。

但本法不适用于粘土中下沉。

图6-211辅助下沉方法

(a)预埋冲刷管组;(b)触变泥浆护壁

1-沉井壁;2-高压水管;3-环形水管;4-出口;

5-压浆管;6-橡胶皮一圈;7-压浆孔;8-触变泥浆护壁

②触变泥浆护壁下沉法

沉井外壁制成宽度为10~20cm的台阶作为泥浆槽。

泥浆是用泥浆泵、砂浆泵或气压罐通过预埋在井壁体内或设在井内的垂直压浆管压入(图6-210b),使外井壁泥浆槽内充满触变泥浆,其液面接近于自然地面。

为了防止漏浆,在刃脚台阶上宜钉一层2mm厚的橡胶皮,同时在挖土时注意不使刃脚底部脱空。

在泥浆泵房内要储备一定数量的泥浆,以便下沉时不断补浆。

在沉井下沉到设计标高后,泥浆套应按设计要求进行处理,一般采用水泥浆、水泥砂浆或其他材料来置换触变泥浆,即将水泥浆、水泥砂浆或其他材料从泥浆套底部压入,使泥浆被压进的材料挤出,水泥浆、水泥砂浆等凝固后,沉井即可稳定。

触变泥浆是以20%膨润土及5%石碱(碳酸钠)加水调制而成。

采用本法可大大减少井壁的下沉摩阻力,同时还可起阻水作用,方便取土,并可维护沉井外围地基的稳定,保证其邻近建筑物的安全。

(3)井内土方运出方法

沉井内土方运出通常采用的方法是:

在沉井边设置塔式起重机或履带式起重机(图6-212)等,将土装入斗容量1~2m3的吊斗内,用起重机吊出井外卸入自卸汽车运至弃土处。

图6-212用塔式或履带式起重机吊运土方

(a)塔式起重机吊运土方;(b)履带式起重机吊运土方

1-塔式起重机;2-吊斗;3-运输汽车;4-履带式起重机

沉井内土方吊运出井时,对于井下操作工人必须有安全措施,防止吊斗及土石落下伤人。

5.测量控制

沉井位置标高的控制,是在沉井外部地面及井壁顶部四面设置纵横十字中心控制线、水准基点,以控制位置和标高。

沉井垂直度的控制,是在井筒内按4或8等分标出垂直轴线,各吊线坠一个对准下部标板来控制(图6-213),并定时用两台经纬仪进行垂直偏差观测。

挖土时,随时观测垂直度,当线坠离墨线达50mm,或四面标高不一致时,即应纠正。

沉井下沉的控制,系在井筒壁周围弹水平线,或在井外壁上两侧用白铅油画出标尺,用水平尺或水准仪来观测沉降。

沉井下沉中应加强位置、垂直度和标高(沉降值)的观测,每班至少测量两次(于班中及每次下沉后检查一次),接近设计标高时应加强观测,每2h一次,预防超沉。

由专人负责并做好记录,如有倾斜、位移和扭转,应及时通知值班队长,指挥操作人员纠正,使偏差控制在允许范围以内。

图6-213沉井下沉测量控制方法

1-沉井;2-中心线控制点;3-沉井中心线;4-钢标板;5-铁件;

6-线坠;7-下沉控制点;8-沉降观测点;9-壁外下沉标尺

6.沉井封底

当沉井下沉到距设计标高0.1m时,应停止井内挖土和抽水,使其靠自重下沉至设计或接近设计标高,再经2~3d下沉稳定,或经观测在8h内累计下沉量不大于10mm时,即可进行沉井封底。

封底方法有排水封底和不排水封底两种,宜尽可能采用排水封底。

(1)排水封底(干封底)

方法是将新老混凝土接触面冲刷干净或打毛,对井底进行修整使之成锅底形,由刃脚向中心挖放射形排水沟,填以卵石作成滤水暗沟,在中部设2~3个集水井,深1~2m,井间用盲沟相互连通,插入φ600~800mm四周带孔眼的钢管或混凝土管,外包二层尼龙窗纱,四周填以卵石,使井底的水流汇集在井中,用潜水泵排出(图6-214),保持地下水位低于基底面0.5m以下。

图6-214沉井封底

1-沉井;2-卵石盲沟;3-封底混凝土;4-底板;5-砂浆面层;6-集水井;

7-φ600~800mm带孔钢或混凝土管,外包尼龙网;8-法兰盘盖

封底一般铺一层150~500mm厚碎石或卵石层,再在其上浇一层厚约0.5~1.5m的混凝土垫层,在刃脚下切实填严,振捣密实,以保证沉井的最后稳定。

达到50%设计强度后,在垫层上绑钢筋,两端伸入刃脚或凹槽内,浇筑上层底板混凝土。

封底混凝土与老混凝土接触面应冲刷干净;浇筑应在整个沉井面积上分层、不间断地进行,由四周向中央推进,每层厚30~50cm,并用振捣器捣实;当井内有隔墙时,应前后左右对称地逐孔浇筑。

混凝土采用自然养护,养护期间应继续抽水。

待底板混凝土强度达到70%并经抗浮验算后,对集水井逐个停止抽水,逐个封堵。

封堵方法是将滤水井中水抽干,在套管内迅速用干硬性的高强度混凝土进行堵塞并捣实,然后上法兰盘用螺栓拧紧或四周焊接封闭,上部用混凝土垫实捣平。

(2)不排水封底(水下封底)

当井底涌水量很大或出现流砂现象时,沉井应在水下进行封底。

待沉井基本稳定后,将井底浮泥清除干净,新老混凝土接触面用水枪冲刷干净,并抛毛石,铺碎石垫层。

封底水下混凝土采用导管法浇筑(图6-215)。

图6-215不排水封底导管法浇筑混凝土

1-沉井;2-导管;3-大梁;4-平台;5-下料漏斗;6-机动车跑道;7-混凝土浇筑料斗;

8-封底混凝土

待水下封底混凝土达到所需强度后(一般养护7~14d),方可从沉井内抽水,检查封底情况,进行检漏补修,按排水封底方法施工上部钢筋混凝土底板。

6-2-12-3沉井下沉施工常遇问题和预防处理方法

沉井下沉施工常遇问题和预防处理方法见表6-144。

沉井下沉施工常遇问题和预防处理方法表6-144

常遇问题

原因分析

预防措施及处理方法

下沉困难

(沉井被搁置或悬挂,下沉极慢或不下沉)

1.井壁与土壁间的摩阻力过大

2.沉井自重不够,下沉系数过小

3.遇有地下管道、树根等障碍物

4.遇流砂、管涌

1.继续浇筑混凝土增加重量,在井顶均匀加铁块或其他荷重

2.挖除刃脚下的土,或在井内继续进行第二层碗形破土;用小型药包爆破振动,但刃脚下挖空宜小,药量不宜大于0.1kg,刃脚应用草垫等防护

3.不排水下沉改为排水下沉,以减少浮力

4.在井外壁装置射水管冲刷井周围土,减少摩阻力;射水管亦可埋于井壁混凝土内,此法仅适用于砂及砂类土

5.在井壁与土间灌入触变泥浆或黄土,降低摩阻力,泥浆槽距刃脚高度不宜小于3m

6.清除障碍物;控制流砂、管涌

下沉过快

(沉井下沉速度超过挖土速度,出现异常情况)

1.遇软弱土层,土的耐压强度小,使下沉速度超过挖土速度

2.长期抽水或因砂的流动,使井壁与土间摩阻力减小

3.沉井外部土体液化

1.可用木垛在定位垫架处给以支承,并重新调整挖土,在刃脚下不挖或部分不挖土

2.将排水法下沉改为不排水法下沉,增加浮力

3.在沉井外壁间填粗糙材料,或将井筒外的土夯实,加大摩阻力,如沉井外部的土液化发生虚坑时,可填碎石处理

4.减少每一节筒身高度,减轻沉井重量

突沉

(沉井下沉失去控制,出现突然下沉的现象)

1.挖土不注意,将锅底挖得太深,沉井暂时被外壁摩阻力和刃脚托住.使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当继续挖土时,土壁摩阻力达极限值,井壁阻力因土的触变性而突然下降,发生突沉

2.流砂大量涌入井内

1.适当加大下沉系数,可沿并壁注一定的水,减少与井壁的摩阻力

2.控制挖土,锅底不要挖太深;刃脚下避免掏空过多

3.在沉井梁中设置一定数量的支撑,以承受一部分土反力

4.控制流砂现象发生

倾斜

(沉井垂直度出现歪斜,超过允许限度)

1.沉井刃脚下的土软、硬不均

2.没有对称地抽除垫木或没有及时回填夯实;井外四周的回填土夯实不均

3.没有均匀挖土,使井内土面高差悬殊

4.刃脚下掏空过多,沉井突然下沉,易于产生倾斜

5.刃脚一侧被障碍物搁住,未及时发现和处理

6.排水开挖时,井内一侧涌砂

7.井外弃土或堆物,井上附加荷重分布不均,造成对井壁的偏压

1.加强沉井过程中的观测和资料分析,发现倾斜要及时纠正

2.分区、依次、对称、同步地抽除垫木,及时用砂或砂砾填夯实

3.在刃脚高的一侧加强取土,低的一侧少挖土或不挖土,待正位后再均匀分层取土

4.在刃脚较低的一侧适当回填砂石或石块,延缓下沉速度

5.在井外深挖倾斜反面的土方,回填到倾斜一面,增加倾斜面的摩阻力

6.不排水下沉,在靠近刃脚低的一侧适当回填砂石;在井外射水或开挖,增加偏心压载,以及施加水平外力等措施

偏移

(沉井轴线与设计轴线不重合,产生一定的位移)

1.大多由于倾斜引起的,当发生倾斜和纠正倾斜时,井身常向倾斜一侧下部产生一个较大的压力,因而伴随产生一定位移,位移大小,随土质情况及向一边倾斜的次数而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