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法律素养的调研报告.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956933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66.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生法律素养的调研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大学生法律素养的调研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大学生法律素养的调研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大学生法律素养的调研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大学生法律素养的调研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大学生法律素养的调研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大学生法律素养的调研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大学生法律素养的调研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学生法律素养的调研报告.docx

《大学生法律素养的调研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生法律素养的调研报告.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大学生法律素养的调研报告.docx

大学生法律素养的调研报告

调查报告

--大学生法律素养的调研

 

某某大学

某某班

某某

00000000

 

摘要

关键词:

大学生校园法制法律素养法律维权

摘要:

近几年我国大学生的法律素质整体情况来看已有明显提高。

但整体法律认知水平不高,法制观念淡薄,主要原因有,大学生学习法律知识与现实生活中的守法相脱节,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守法的自觉性不够。

一方面,大学生缺乏权利观念,不能积极主动地利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正当利益;另一方面,一些学生损人利己,不懂得对他人权利的尊重,缺乏应有的社会责任感。

 

调查策划书

一、调查背景

公民法律素养的高低,是衡量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准之一。

我国高校大学生法律素养如何,将直接影响当前和未来一个阶段我们的法制建设,影响整个社会的协调发展。

所谓素养,是指人们在经常修习和日常生活中所获得知识的内化和融合,它对一个人的思维方式、处事方式、行为习惯等方面都起着重要作用。

具备一定的知识并不等于具有相应的素养。

只有通过内化和融合,并真正对思想意识、思维方式、处事原则、行为习惯等产生影响,才能上升为某种素养。

重视大学生的法律素养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

通过大学法律教育,使大学生拥有较高的法律素养和较强的法治文明意识,这对于提高全体国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对于贯彻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推动我国法制进程、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将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然而,高校扩招后,随着大学生就业压力增加,一些高校为给非法律专业学生挤出更多时间应付各种有利于就业的资格证考试,主动降低包括法律在内的其他软素质课程的教学与考查标准,这极大地影响了学生法律素养的提高;对于法律专业学生的法律教育,由于将主要精力放在法律条文的解读和案例分析上,忽视对个人法律素养起综合性、潜质性作用的哲学、史学、文学和自然科学等课程和知识的学习,相当一部分法律专业的学生虽然十分熟悉各种法律条文和案例,但法律素养不高。

二、调查目的:

本次调研的目的在于,通过对调才问卷的认真分析,从大学生入手步了解大学生法律知识现状,从侧面了解这个现代最具代表性的社会团体,从而进一步了解中国法制建设现状。

三、调查内容:

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对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对第一手的资料进行科学的分析,以了解大学生群体的法律素养。

四、调查对象和样本量定:

大学生,抽50人进行调查

五、问卷设计:

1.问卷由访员根据要求以及自己的一些想法,按照科学原则设计符合标准的调查问卷

2.本次调查问卷题器(问题设计与安排)从结构上分为封闭式问题,半开半闭式问题和开放式问题

3.问卷设计后对调查问卷进行问卷效度(表面效度)评估

4.问卷设计出来后进行试调查并据此进行修改和定稿

六、数据处理及撰写调查报告:

1.资料审核:

1)审核方法:

现场/事后审核/系统审核

2)整理编码过程:

有效调查问卷整理编码过录(包括有效问卷登录编号等)

3)开放性问题处理:

对问卷中的开放性问题的预审整理并进行编码

2.数据登录;

1)由登录员对调查数据进行登录;

2)登录员对所登录数据进行两次审核

3.数据分析研究:

按照标准进行分析研究

4.撰写调查报告:

1)本调查的结果形式是书面调查报告,内容包括摘要,引言,调查目的,调查方法,调查结果,结论和建议,附录(策划报告,抽样方案,调查问卷,统计数据,调查执行报告,数据审核登录报告等内容)

2)提交调查报告:

书面文本和电子文本

 

 

调查问卷

--大学生法律素养的调查

您好,我是北京化工大学北方学院的一名学生,现在我们在做一项关于大学生法律素养的调查。

本次问卷调查最多花费您两分的钟时间。

您的回答对我们非常重要,谢谢合作!

(只须在选项上画“√”即可)

1、您所在年级?

A大一B大二C大三D大四

2、您所选的专业?

A文科B理科C艺术D法学

3、您对法律知识了解多少?

A非常了解B了解一点C不了解D不太关心

4、您知道自己有哪些权利义务吗?

A知道,我的行为就根据这个来确定

B大体知道我有什么权利义务

C我只知道不犯法

D不知道做人靠良心,那些无所谓

5、您认为现行法律能否保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A能B基本可以C不能

6、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您觉得法律是什么?

A社会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规范

B社会政治结构中占优势的那些人的命令

C社会生活中的规则

D人追求美好生活的一个工具

7、您心中理想的的法律是什么?

(多选)

A真善美的统一

B概括,普遍,严谨的行为规范

C用以保护人民,让人民能够自由安全幸福生活得盾牌

D反映全体社会成员共同意志,维护全体社会共同利益的社会规范

E体现全社会对公平正义的要求和愿望,维护人与人之间公平的规范

8、您生活中的法律知识从什么地方来的?

A家庭影响B电视上C学校课本D其他

9、您觉得”思想道德与法律修养”这门课对我们了解法律知识有用吗?

A很有用B一般C没有用

10、您认为您的法律程度如何?

A能运用所学法律知识并解决实际问题

B懂得法律知识但不会运用

C法律知识浅薄,但有实际运用的的意识

D缺乏法律知识

11、您觉得身边的学生法律素养高不高?

A高B比较高C一般D低

12、您的法律知识是否足够应付生活所遇到的问题?

A足够B基本可以C不够

13、您认为法律能够维护你的切身利益吗?

A能,我对法律有信心

B不能,法律越来越成为有钱人和有权人的代言

C现在不能,但随着社会的发展法律会逐渐完善

14、当您的权益受到侵害,你首先想到的是?

A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B武力解决

C通过关系解决

D忍气吞声

E根本不在意

15、当您发现有人行窃你会?

A明哲保身,视而不见

B立刻报警

C上前阻止小偷

D立刻告知被行窃者

16、您认为大学生法律意识欠缺的原因是什么?

(多选)

A教育部完善

B老师,家长没尽到责任

C社会发展不够

D自己不关心

E其他

17、大学一般开设有法律的相应课程,您对这些课程的评价?

A非常支持有助于提高法律意识

B开不开无所谓,反正不听

C无需开,用处不大

18、您希望法律基础课要如何上?

(多选)

A尽可能介绍解决社会生活的法律法规

B从案例中说明相关法律理论,类似于《今日说法》

C按照教材的内容和顺序进行教学

D最好取消这门课,与日常学习生活无关

19、您平时会阅读相关法律的书籍吗?

A会B偶尔C不会

20、您对提高大学生法律素养有何建议?

 

调查结果

 

调查报告

当代中国“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治国方略的确立和实施,客观上要求高等学校培养的人才必须具备较高的法律素质。

大学生具备良好的法律素质是实现依法治国的需要,但当前大学生的法律素质与社会的需求差距甚大,表现为:

法律意识滞后,对法作片面的理解;对权利的期待和对义务的尊重不对等;不能用已有的法律思想统帅自身的法律行为,这些使得依法治国的实现障碍重重。

所以,改善并提高大学生的法律素质势在必行。

当代大学生法律素质为什么会缺失?

无非是三大因素:

学校,家庭,社会。

从学校上来讲,当今的教育体制极不完善,从九年义务教育再到三年的高中教育,学校并没有开设法律课程来提高学生的法律素养。

从家庭来讲,大学生深受父母长辈的影响,然而有许多家长本身就对法律了解不深,自然也无法以此教导子女。

大部分家长更注重鞭策子女提高分数,却忽视了子女的全方面素养的提高,法律知识,是家庭教育以极大软肋。

从社会来讲,社会结构的混乱,人心日下。

大学生的法律素质正是被这些不利因素影响着。

但大学生有一定的法律意识,对法律的作用有较清楚的认识,对于违法行为的处理也较为理智,但利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方面还比较欠缺。

在问到“您对法律知识了解多少”时,回答“非常了解”的占14%,回答“了解一点”的占76%,回答“不了解和不关心”的占10%。

在问到“您生活中法律知识来源?

”时,回答“家庭影响”的占10%,回答“电视上”的占38%,回答“学校课本”、“其他”的是多数,占52%。

在问到“如果你的权利受到不法侵害,首先考虑的解决方法是”问题时,回答“尽量争取调解”的占61.5%,选择“用法律的武器来解决”的占34%,选择“武力摆平”的占22%,“通过关系解决”的占30%,“其他”的14%。

在问到“当您发现有人行窃你会?

”选择“明哲保身,视而不见”占26%,回答“立刻报警”占30%,回答“上前阻止小偷”占16%,回答“立刻告知被行窃者”占28%。

对大学生犯罪问题的认识方面。

当前大学生对身边个别同学的犯罪问题态度方面与社会期望值有一定差距,但对个别大学生犯罪的原因方面有较为清醒的认识。

在问及“您的法律程度如何?

”时,回答“能运用所学法律知识并解决实际问题”的仅占8%,认为“懂得法律知识但不会运用”的占42%,“法律知识浅薄,但有实际运用的的意识”的占38%,“缺乏法律知识”占12%。

大学生对我国当前的法制环境不太满意,但对法律的前景还是持乐观的态度。

在问到“您认为法律能够维护您的切身利益吗?

”时,回答“能,对法律有信心”的占26%,回答“不能,法律越来越成为有权人和有钱人的代言”的占26%,回答“现在不能,但随着社会的发展法律会逐渐完善”的占48%。

当问道“大学一般开设有法律的相应课程,您对这些课程的评价?

”回答“非常支持有助于提高法律意识”占60%,回答“开不开无所谓,反正不听”占26%,回答“无需开,用处不大”占14%。

在问到“您平时会阅读相关法律书籍吗?

”时,回答“会”的占22%,回答“偶尔”的占52%,回答“不会”的占26%。

近几年我国大学生的法律素质整体情况来看已有明显提高。

但整体法律认知水平不高,法制观念淡薄,主要原因有,大学生学习法律知识与现实生活中的守法相脱节,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守法的自觉性不够。

一方面,大学生缺乏权利观念,不能积极主动地利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正当利益;另一方面,一些学生损人利己,不懂得对他人权利的尊重,缺乏应有的社会责任感。

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要确立科学培养观念,提高对法律素质认识;二要改善课堂教学环节,丰富大学生法律知识;三要营造立体培养环境,增强大学生法律意识;四要强化有效的实践环节,培养大学生法律能力;五要建立健全保障机制,提升大学生法律素质。

这样才能全面提高大学生的法律素质。

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大学生,应努力提高自己的法律素质,使自己成为一个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尽自己的一份力,展现当代中国大学生的风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