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女独立团的长征历史典故.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957122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30.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妇女独立团的长征历史典故.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妇女独立团的长征历史典故.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妇女独立团的长征历史典故.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妇女独立团的长征历史典故.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妇女独立团的长征历史典故.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妇女独立团的长征历史典故.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妇女独立团的长征历史典故.docx

《妇女独立团的长征历史典故.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妇女独立团的长征历史典故.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妇女独立团的长征历史典故.docx

妇女独立团的长征历史典故

三一文库(XX)

〔妇女独立团的长征历史典故〕

  在长征路上,有许多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

作为一个特殊的存在,红四方面军的妇女独立团,就更加令人关注,受到重视。

今天小编就来分享一下妇女独立团的长征历史典故,相信各位读者会有兴趣。

▲  妇女独立团的长征历史典故

  这些从小就饱受磨难的红军女战士,像每一个男战士一样,把革命当成了活着的唯一目的。

她们的吃苦耐劳和不畏生死,与红军中的任何一支作战部队相比,都毫不逊(xùn)色。

  一九三四年,妇女独立团,这样一支特殊的部队,在红军川陕根据地成立了。

在当时的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和哪支军队拥有如此众多的女战士。

  这些女战士,大多来自川北大巴山中的贫苦人家。

从小生活就十分贫困。

都是早早就操持家务,下地干活。

养成了她们面对困难,克服困难的习惯。

  有许多女战士在还不满十岁的时候,就被活不下去的父母卖掉了。

在别人家饱受打骂,没过一天好日子。

  红军到达大巴山区后,在那里建立了根据地,实行男女平等的政策。

这些女孩子得到了解放,过上了自由、自主的劳动生活,于是她们开始向往革命,想通过自己的双手,去拯(zhěnɡ)救更多的受难姐妹。

  就这样,越是敌人向苏区进攻得猛烈的时候,报名参加红军的贫苦女孩子就越多。

是红军的政策让她们生活得有自信,有尊严,她们一定要保护苏区。

  成立的那天,正是红四方面军离开川陕边根据地,向西转移的途中,一千多名女同志,一下子变成参与打仗的战士了,女红军们欢欣鼓舞,蹦蹦跳跳。

  成立的初期,她们是一个独立团,但随着妇女同志革命热情的高涨,独立团的战士越来越多,一度超过了三千人,曾经扩编为一个妇女独立师。

  发军装,发武器,还给每人发一个带着红五星的大斗笠,就是长发都要剪短,这是上级的命令。

女孩子都爱美,有些女同志舍不得了。

  “打仗就打仗,为啥要剪头发?

  “是啊,留着头发还不能杀敌人了?

  妇女独立团的干部见大家叽叽喳喳的,就给大家讲道理:

“咱们是来参军打仗的,不是来比美的。

头发谁没有?

重要的是看战斗力强不强。

咱们剪短了头发,路上行军方便,打起敌人来也利索!

  女同志们想了想,也觉得有道理,就按上级的命令剪了短发。

  部队给每人发了一支枪,个子高的就扛长枪,矮一些的就扛短枪。

为了让这些女兵上战场不至于慌张,上级命令她们按正规军队的标准训练。

  一边训练,一边行进。

红四方面军运粮、抬担架、上阵杀敌……到处都可以看见年轻的女红军忙碌的身影。

  为了把自己训练得和男战士一样勇猛,妇女独立团训练得比任何人都要刻苦。

她们处处不落人后。

在战斗最激烈的时候,她们组成战场运输队:

有的背着四支枪和一箱子弹,有的背着上百斤的粮食和盐巴,在陡峭的山林中跋山涉水,从不停歇。

  没有一个人叫苦叫累,参加了红军,就一心一意战斗,她们就这样负重前进,付出了常人无法想象的努力。

  她们奔跑在战火和枪林弹雨中抢救伤员。

每到一个营地,她们都要在冰冷的溪流里,昼夜不停地洗带血的绷带和伤员的军衣,她们的双手由于冰冻和操劳,布满了像小孩嘴巴一样的口子,常常流血不止。

  就这样,她们还是整天唱唱跳跳的,一有空就给战士们表演节目,驱散他们的疲劳。

许多战士都夸赞她们,能文能武。

是啊,在真正的战场上,她们的表现更是出色。

  当队伍来到川康交界的理县时,妇女独立团打了个大胜仗,让全体红军战士对她们刮目相看了。

  理县是汉族人和藏族人杂居的地方,民族状况很复杂。

独立团到了那里就扎好营地,一分钟都没有休息就到县城里去宣传。

她们不停地喊话,贴标语,宣传红军的政策的同时,还不忘尊重当地人民的风俗习惯。

  百姓们看着这一群穿着军装,扛着枪的女人,感到十分奇怪。

好多老人见她们挺和善,不打骂百姓,就大着胆子问:

“你们这些个女子,怎么也拿刀弄枪的?

  “大娘,红军的政策是男女平等,我们女子,怎么就不能当兵啦?

”一个妇女团的干部笑呵呵地说。

  “是啊,我还杀过好几个白狗子呢!

”一个正在贴标语的女战士跳过来说。

  “行啊!

姑娘!

”大娘没说什么,一边的村民都竖起了大拇指。

  妇女同志们都很勤劳,她们一边开展工作,一边了解村镇中的情况。

好多女战士给百姓家里帮忙,受到百姓们热情的欢迎。

很快,她们就和当地人混熟了。

许多百姓主动给她们提供消息,让女同志们非常高兴。

  在离市镇几公里的地方,有一座喇嘛寺院。

国民党兵来到这里,把寺院霸占了,作为临时的“官府衙门”。

藏族的百姓不能到寺庙去拜佛,而且不分汉藏,所有百姓都要给那里交粮交物,还时不时地去做苦力。

老百姓们怨声载道,却一点办法也没有。

  寺院中的国民党兵把自己当成了活佛,让百姓们送粮时,在一公里以外就得跪下,用膝盖“走”进寺中。

许多身体虚弱的百姓还没走到,就累死在半路了。

  女战士们听了怒火中烧,大家商量一下,都想替百姓们出出这口气,让这些鱼肉乡民的敌人长点记性。

  “团长,我们不能看着乡亲们受苦。

  “是啊,百姓们自己都吃不饱饭,还得供奉着这个‘皇帝’!

  团长仔细思考了一下,下定决心教训教训这些敌人。

  她派出了两个机灵能干的女战士,把敌人的情况摸清。

  原来寺庙修在半山腰,院墙高大厚实,易守难攻。

这股敌人就躲在这里,从百姓们那里收取粮草、盐巴,真是过着土皇帝的生活。

  侦察员回来后,大家更加气愤,都想立刻去消灭这股敌人。

还是团长和副团长制止了大家,冷静地想好了对策。

  当天夜里,月亮躲在云层后面,四下里一片漆黑,通往寺院的路上,女战士们拿着从村民手中借来的工具,一声不响地挖着土。

山野里一片寂静,除了“沙沙”的挖土声,什么声音也没有。

  战士们干得热火朝天,连平时怕黑的几个小战士,都忘记了黑暗,脑中只想着消灭敌人,为百姓除害。

第二天清晨,战壕挖到了寺庙周围,女战士们早就伏在战壕中,静静地观察着寺庙中的动静了。

  平日早早打开的庙门依然紧闭,平日里嘻嘻哈哈的笑声也听不见了。

团长断定,敌人已发现了妇女团,他们仗着粮草充足,想在这里耗着,等红军退去,或者援兵到来。

有几位同志当时就要往上冲,团长拦住了她们。

  不能让敌人得逞,妇女团的同志门开会商议。

  “敌人对红军闻风丧胆,所以才不敢出来,想等援兵。

所以我们不能等了。

”一个急脾气的女战士首先发言。

  “不行,现在是白天,进攻对我们不利。

  “而且白天敌人容易发现我们是女人。

就不怕了。

  团长见大家说的都有道理,就说:

  “我们等到晚上再进攻,进攻时大家不要喊,这样敌人就看不出我们的身份。

再派一队从山顶上过去,在敌人的后面进攻,让他们着急,就会自己乱了。

  “这个计策好!

给他来一个两面夹击。

  主意已定,团长安排了具体工作,大家就静静地等着夜晚的到来。

  夜幕终于降临了,女战士们个个跃跃欲试。

黑暗的天幕,半个月亮斜挂着,稀疏的星星在闪烁着。

夜雾袭来,夜晚更添凉意,朦胧的月光下,可以看得见不远处的围墙。

  团长一声令下,全面进攻开始了。

大家都不出声,用身上背的手榴弹猛打,一声声爆炸声在寺院里传出来。

  不一会儿,敌人从寺院里冲了出来。

红军的火力更猛了,敌人的尸体一炸一大片。

这时,迂回到山上的那支女红军也赶到了,敌人一看腹背受敌,连滚带爬地退回了寺庙。

  “冲啊!

不要让敌人跑了!

  冲锋号吹响了,团长拼尽全力地喊出来,妇女团把寺庙牢牢地包围起来,继续猛攻。

敌人十分狡猾,就是不出来。

战斗一直进行到第二天中午,妇女团长战士们不停的投手榴弹,不一会儿,寺院里冒起了黑烟:

敌人的仓库被一颗手榴弹引着了。

  这下子红军战士们可来了劲儿,她们抱起大木桩,“一、二、三!

”一用力,紧闭的大门被撞开了,战士们像潮水一样冲了进去,彻底消灭了敌人。

  紧接着,女战士们又忙着救火,把剩下的粮食和盐巴分给当地的乡民,自己也缴获了好多枪支弹药。

  这一次旗开得胜,让妇女独立团名声大振,也增加了战士们的对敌经验。

同志们的气势更加高昂,面对敌人时更加英勇向前了。

  当需要冲上战场与敌人搏斗的时候,女战士们个个奋勇争先,不畏生死。

打过几场硬仗之后,原来看不起她们的敌人,害怕到只要在丛林中看见一片红色,就胆战心惊。

因为女战士们的枪上、刀柄上全都系着红布穗子。

  爱美的她们,在有限的条件下打扮自己,队伍集合的时候,妇女团的同志们头上的大斗笠上,画着五颗鲜红的星星,脚下的草鞋上系着红绒球,那时候,无论是红军战士还是穷苦百姓,都为她们喝彩!

  妇女独立团是军队中的花朵,但她们不是养在温室中的花,而是经得起风吹雨打的钢铁之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