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全国卷新课标Ⅱ卷地理图片高清.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958547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515.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全国卷新课标Ⅱ卷地理图片高清.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高考全国卷新课标Ⅱ卷地理图片高清.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高考全国卷新课标Ⅱ卷地理图片高清.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高考全国卷新课标Ⅱ卷地理图片高清.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高考全国卷新课标Ⅱ卷地理图片高清.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高考全国卷新课标Ⅱ卷地理图片高清.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2页
高考全国卷新课标Ⅱ卷地理图片高清.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2页
高考全国卷新课标Ⅱ卷地理图片高清.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2页
高考全国卷新课标Ⅱ卷地理图片高清.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2页
高考全国卷新课标Ⅱ卷地理图片高清.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2页
高考全国卷新课标Ⅱ卷地理图片高清.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2页
高考全国卷新课标Ⅱ卷地理图片高清.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2页
高考全国卷新课标Ⅱ卷地理图片高清.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2页
高考全国卷新课标Ⅱ卷地理图片高清.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2页
高考全国卷新课标Ⅱ卷地理图片高清.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2页
高考全国卷新课标Ⅱ卷地理图片高清.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2页
高考全国卷新课标Ⅱ卷地理图片高清.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2页
高考全国卷新课标Ⅱ卷地理图片高清.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2页
高考全国卷新课标Ⅱ卷地理图片高清.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2页
高考全国卷新课标Ⅱ卷地理图片高清.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2页
亲,该文档总共3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全国卷新课标Ⅱ卷地理图片高清.docx

《高考全国卷新课标Ⅱ卷地理图片高清.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全国卷新课标Ⅱ卷地理图片高清.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全国卷新课标Ⅱ卷地理图片高清.docx

高考全国卷新课标Ⅱ卷地理图片高清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

(2010新课标2)图1是2010年3月中旬发生在我国的沙尘暴的一幅遥感影像,图中色调由浅至深,依次是云层,被卷到空中的沙尘和陆地表面。

读图1,完成1-3题。

1.该沙尘暴发生地位于

A.副极地低压带

B.西风带

C.副热带高压带

D.东北信风带

2.导致该沙尘暴的天气系统是

A.反气旋、冷锋

B.反气旋、暖锋

C.气旋、冷锋

D.气旋、暖锋

3.影像中部显示的是该沙尘暴的

A.中心区,沙尘扬升

B.边缘区,沙尘扩散

C.中心区,沙尘沉降

D.边缘区,沙尘沉降

(2010新课标2)图2示意某河流入海径流量和输沙量的逐年变化。

读图2,完成4-5题。

4.图中信息表明该河流

A.1950-1969年输沙量与径流量年变化同步

B.1985年之后输沙量和径流量变化趋势相反

C.1950-2005年输沙量的变化率高于径流量的变化率

D.高径流量年份与高输沙量年份逐一对应

5.比较1984年以来径流量和输沙量的变化趋势,可以看出流域内

A.气候变暖、变干的速度日益加快B.水土保持和水利工程效益显著

C.地质灾害得到有效控制D.水资源总量呈波动式下降

(2010新课标2)巴西的柑橘产量位居世界前列。

巴西柑橘果酱生产几乎全部集中在东南部沿海的S州。

该州面积不大,拥有大型港口。

20世纪80年代中期,随着运输果酱的专用轮船的使用,巴西柑橘果酱在国际市场的统治地位得以巩固。

完成6-8题。

6.一般而言,影响柑橘果酱生产厂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是

A.原料地B.消费市场C.劳动力价格D.交通运输

7.巴西柑橘果酱生产集中在S州的主要原因是

A.接近原料产地B.接近消费市场C.利用廉价劳动D.方便产品运输

8.据材料推测,20世纪80年代初期,巴西柑橘果酱在国际竞争中面临的问题出现在

A.原料生产环节B.加工环节C.运输环节D.销售环节

(2010新课标2)据报道,某年3月9日,我国科考队员在中国北极黄河站(78°55′N,11°5′E)观看了极夜后的首次日出。

完成9—11题。

9.当日,科考队员在黄河站看到日出时,北京时间约为:

A.10时B.13时C.16时D.19时

10.当日,日落于黄河站的

A.东方B.西方C.南方D.北方

11.据此推算,黄河站此次极夜开始的时间约在前一年的

A.9月21—30日B.10月1—10日C.10月11—20日D.10月21—30日

36.(3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2010新课标2)图4中的三幅图分别示意某地区的地形,1-5月气温变化和降水季节分配。

 

图4

(1)评价图中城市所在河谷地区农业生产的条件。

(12分)

 

(2)指出2009-2010年冬春季节该地区降水和气温的突出变化,并说明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24分)

 

(2010新课标2)39.(60分)分析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中亚地区与我国西部有长达3300千米的边界线,是当今世界石油、天然气等资源储量丰富的地区之一。

苏联的解体和中亚五国的独立,凸显了中亚地区在国际战略格局中的地位。

材料一:

1941年苏联卫国战争爆发后,苏联国防委员会决定,把莫斯科、列宁格勒以及国家中心地区其他工业城市的特大工厂的设备、物资和人力资源全部或部分迁移到大后方,即乌拉尔、西伯利亚和中亚地区。

截止1941年底,被迁走并迅速投产的工业企业已达1523家,其中有1360家属于国防工业部门。

随后成立了国家疏散工作委员会。

制定企业疏散问题的法令。

苏联国防委员会和国家疏散工作委员会统筹领导疏散工作。

1942年前8个月的统计表明,上述地区的工业产品总值已经达到344亿卢布,而1940年全年只有480亿卢布。

1942年12月苏联国家计划委员会指出,在国家东部地区的辽阔土地上重建的疏散企业是机械制造业取得的最重要成果,这是一个地理分布方面的巨大飞跃。

—摘编自《苏联社会主义经济史》

材料二:

哈萨克斯坦是中亚最大的国家,工农业较发达,主要有采矿、冶金、机械制造等工业。

2007年以来,哈萨克斯坦成为中亚地区最重要的油气生产和输出国。

2009年12月14日,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见图5)通气仪式在土库曼斯坦阿姆河右岸举行,该天然气管道开通前,中国从中亚进口的天然气主要依靠海运;管道开通后,不仅缩短了天然气的运输距离,而且安全系数大大提高。

中亚各国在能源战略上,希望实现出口的

多元化。

同时,中亚各国能源企业的发展也迫切需要引进国际资本和技术。

 

材料三:

冷战后,中国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为加强睦邻互信与友好合作关系,就边界地区相互信任和边界地区及互相裁减军事力量问题举行谈判。

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上海五国”机制。

2001年6月,上述五国和乌兹别克斯坦在“上海五国”的基础上,为加强政治,安全,外交,经贸,人文等方面的合作,成立“上海合作组织”。

上海合作组织的成立为加强中国与中亚各国的合作奠定了基础。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苏联完成企业大规模级数转移的特点和意义。

(16分)

 

(2)根据材料一,二分析哈萨克斯坦工业分布的主要特点及成因。

(16分)

 

(3)图5中所示天然气管道长度约为(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答题卡上相应位置)(4分)(提示:

sin45°≌0.71)

A.1300kmB.1800kmC.1000kmD.2100km

(4)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经济知识,说明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开通对中国经济发展的积极意义,指出中和与中亚国家进行能源合作时应采取的主要策略。

(10分)

 

1.B2.C3.A4.C5.B6.A7.D8.C9.Dl0.C11.B

(3)B(4分)

(4)积极意义:

有利于中国能源结构的优化;有利于保障中国能源安全;有利于中国经济持续发展。

(6分)(若考生从降低运输成本等角度作答,可酌情给一半的分)。

主要策略:

建立平等互利的能源合作机制;(2分)签订完善的投资贸易协定;(1分)

加大资金和技术的投入力度。

(1分)

(2010新课标2)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全国文综合I地理

第I卷

(2011新课标2)读图1。

完成1-2题。

1.组成该山体演示的矿物直接来自

A.地表B.地壳上部

C.地壳下部D.地幔

2.在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中,该山体岩石在地球

表层可转化为

A.喷出岩B.侵入岩C.沉积岩D.变质岩

(2011新课标2)芝加哥是美国五大湖区最大的城市,其位置见图2。

1848年修通联系密西西比河水系和五大湖的运河,随后兴建铁路并形成以芝加哥为中心的放射状铁路网。

这段时期,芝加哥工业主要有农产品加工、农具、交通工具等生产部门。

1890年,芝加哥人口达到100万。

20世界上半叶,芝加哥发展以钢铁为主导的重工业,并成为20世界美国最大的钢铁工业基地。

据此完成3-5题。

 

3.1848年后,芝加哥成为美国中西部农产品集散中心的主导区位条件是

A.濒临五大湖B.位于美国中西部的中心位置

C.位于密西西比河航运的上游起点D.位于密西西比河与五大湖的转运地点

4.20世纪之前,芝加哥的工业活动主要联系

A.芝加哥周边农村地区B.五大湖沿岸各城市C.美国东北部工业区D.美国本土

5.芝加哥发展钢铁工业最有利的条件是

A.良好的工业基础B.便捷的交通运输C.充足的劳动力D.丰富的原料和燃料

(2011新课标2)到2010年底,我国投入运营的高速铁路约7500千米,图3显示我国某段高速铁路景观。

据此完成6-8题。

6.为了保持列车高速运行,高速铁路选线

时首要考虑的自然因素是

A.地形B.地质

C.气候D.水文

7.在平原地区,建筑高速铁路时多采用高

架的方式。

主要是为了

A.减少噪音扰民B.较少占用耕地

C.缩短运营里程D.保护野生动物

8.我国高速铁路网建成后,下列区段中,民航客运业受冲击最大的是

A.武汉-----广州B.杭州----上海C.成都----上海D.兰州-----北京

(2011新课标2)一般情况下空气的密度与气温,空气中的水汽含量呈负相关。

图4示意北半球中纬某区域的地形和8时气温状况割面,高空自西向东的气流速度约20千米/时。

据此完成9-11题。

9.此时甲乙丙三地的大气垂直状况相比较

A.甲地比乙地稳定B.乙地对流最旺盛C.乙地比丙地稳定D.丙地最稳定

10.正午前后

A.甲地气温上升最快B.乙地可能出现强对流天气

C.丙地刮起东北风D.甲地出现强劲的偏南风

11.该区域可能位于

A.黄土高原B.内蒙古高原C.华北平原D.东南丘陵

36.(2011新课标2)(36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黄麻适合在湿热的气候环境中生长。

收获的黄麻在水中浸湿后,才能进行初加工以获取制作麻袋、麻布、纸张等的原料。

图7中甲城市为世界最大的麻纺织工业中心,也是该地区联系河运和海运的重要港口。

图8为甲城市的气候资料。

 

(1)简述图示黄麻产区的气候特征。

(8分)

 

(2)简析图示黄麻产区的地形特征。

(6分)

 

(3)说明该地区有利于黄麻生产的水文条件。

(8分)

 

(4)分析甲

城市发展麻纺织业的有利条件。

(14分)

 

39.(2011新课标2)(60分)分析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二:

图10中甲区域作为军马场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面积达到2000多平方千米,平均海拔2300米,地势倾斜平缓,宛若平原。

(2)根据材料二分析甲区域成为优良牧场的自然条件(12分)

 

材料三:

延安市位置见图9。

延安市土地面积约370万公顷,人均1.7公顷,且土层深厚,适生作物众多;属温热带季风气候,四

季分明,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矿产资源丰富,已探明地下矿藏10多种,其中石油储量7.5亿吨,煤炭71亿吨。

延安拥有丰厚的旅游资

源,目前可供游览的国家级、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7处,如黄帝陵、黄河壶口瀑布、延安宝塔山等。

(5)根据延安地区的资源条件,运用所学知识就延安产业经济发展提出建议并说明理由(10分)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全国文综合I地理

1.D2.C3.D4.A5.B6.A7.B8.A9.D10.B11.D

36.(36分)(l)全年高温(各月均温都高于20℃);全年降水量大(达1600毫米以上),5-10月(6-9月)降水较丰富(为雨季)。

11月至次年4月(10月至次年5月)降水较少(为干季)。

(2)为(两)大河下游冲积平原和三角洲,(海拔低于200米)地势较低平,自北(西北)向南(东南)(或自内陆向沿海)倾斜(或渐低)。

(3)水网密,水量丰,便于运输;利于干季或干旱时对黄麻的灌溉,便浸沤黄麻。

(4)位于黄麻集中生产区(原料地);稠密的水系便于原料运输,连河通海便于产品外运;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麻纺织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工业基础好,麻纺织的历史长、工艺精,有(技术好、经验丰富的)技术工人。

39.

(2)地域较广且平坦;(西、北)气流受山地抬升,在此多云雨;海拔较高,气温较低,蒸发较弱,气候较湿润;祁连山冰雪融水(河流)水量较丰,适宜牧草生长。

(12分)

(5)(10分)发展以果林业为代表的特色农业,土地资源丰富,土壤、光照等自然条件适宜林果业等特色农业发展。

大力发展以石油、煤碳等工业为支柱的第二产业。

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

石油、煤炭资源储量丰富,为发展相应的工业提供了基础。

积极发展以旅游业为代表的第三产业。

该地旅游资源丰富,具有开发潜力。

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2011新课标2)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卷)

(2012新课标2)图1示意2008年中国、美国、印度、日本四个国家的煤炭生产量和消费量。

读图1并根据所学知识,完成1~2题。

1.图示四个国家中,人均煤炭消费量最高的是

A.中国B.美国

C.印度D.日本

2.借助图示资料可以大致推算出相应国家的

A.单位GDP能耗B.碳排放量

C.能源进出口量D.煤炭自给率

 

(2012新课标2)

某大河的一条支流与干流之间存在“吞吐”关系,图2示意该支流出口处1970~2000年间年净径流量(输出径流量与输入径流之差)和年净输沙量(输出泥沙量和输入泥沙量之差)。

根据图文资料和所学知识,完成3~5题。

3.下列个时间段中,年净径流量与

年净输沙量变化趋势最接近的是

A.1970年~1976年

B.1977年~1984年

C.1980年~1989年

D.1989年~2000年

4.该支流流入

A.黄河B.长江

C.辽河D.黑龙江

5.1983年以来,年净输沙量总体呈下降趋势,

最可能的原因是该支流流域

A.建设用沙量增加B.兴修水库和森林覆盖率提高

C.矿产资源开发力度加大D.连续干旱

(2012新课标2)6月上旬某地约5时(地方时)日出,据此完成6~7题。

6.该地可能位于

A.亚马孙河河口附近B.地中海沿岸C.北冰洋沿岸D.澳大利亚

7.6月份该地看到的日出和日落方向分别为

A.正东、正西B.东南、西南C.东北、西北D.东南、西北

(2012新课标2)图3示意某地区人

口密度。

读图3,完成8~9题。

8.该地区人口密度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有

①纬度②河流③降水④地形

A.①②B.①④

C.②③D.②④

9.甲、乙两地都形成了特大城市,

与甲地相比,乙地形成城市的区位优势是

A.地形平坦B.水源充足

C.陆路交通方便D.水陆交通枢纽

(2012新课标2)图4示意长江中下游地区夏初某时的气压系统,该气压系统以每天120千米的速度自西向东移动。

据此完成10~11题。

10.24小时后甲地主要吹

A.东北风B.东南风

C.西北风D.西南风

11.30-48小时之间,甲地可能经历

A.持续晴朗高温天气B.连绵阴雨天气

C.强对流降雨天气D.沙尘暴天气

36.(2012新课标2)(36分)阅读图文资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注意:

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20世纪50年代以来,图5中我国境内某些区域建立了许多国营农场,引种优质长绒棉。

目前,这些区域的棉区是我国最大的商品棉生产基地,种植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

近年来,每至棉花收获季节,数十万外地民工前来这里采摘棉花。

(1)推断并说明这些国营农场的分布规律,分析这些地区种植优质长绒棉的有利条件。

(12分)

 

(2)距消费市场较远却并未影响该区域上商品棉销售,请解释原因。

(6分)

 

(3)说明该区域商品棉生产的限制性因素。

(6分)

 

(4)分析该区域过度扩大棉花种植面积对区域环境的影响。

(12分)

39.(2012新课标2)(60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注意:

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20世纪80年代以来,考古工作者在广州等地陆续发现了南越王墓等重要历史遗迹,这些发现对研究岭南历史有重要价值。

材料一:

秦始皇兼并六国后,开凿灵渠,攻打百越,设置南海、桂林、象郡三郡。

秦汉之际,中原战乱,秦南海郡龙川县令赵佗举兵兼并三郡,自称南岳武王,定居番禹(今广州市)。

于通向内地的各个关口屯兵,“绝道聚兵自守”。

刘邦称帝后,民生凋敝,无力南征,遂封赵佗为南越王,“与剖府通使”,命其“和集百越,毋为南边患害”,开通关市。

南岳国乘机发展,广泛使用铁器,海内外贸易也相当活跃。

吕后执政,汉朝“禁南越国关市铁器”,赵佗遂自称南越武帝,举兵北犯,战争持续了一年多,吕后去世后,双方罢兵休战。

赵佗又以财务收买附属于汉朝的闽越等部族,势力所及,“东西万余里”,“以兵威边”。

赵佗以皇帝自居,“与中国侔(对等)”。

汉文帝实行休养生息政策,谴使对赵佗“自立为帝”的行为予以谴责,赵佗迫于压力,表示“去帝制”,继续“为藩臣,奉贡职”。

但在内部,“窃如故号名”。

汉武帝决心彻底解决南越国问题,要求南越国赵兴入朝,“用汉法,比内诸侯”。

南越国相吕嘉等杀汉朝使者及主张“内属”的南越王、王太后,“发兵守要害处”。

公元前111年,汉军十万分数路越岭,平定南越并将其地分设为九郡,实行与内地统一的制度法令。

——据《史记》等

材料二:

图6示意灵渠位置。

 

(3)从军事角度指出秦开凿灵渠的主要目的,并说明原因。

(12分)

 

(4)说明灵渠的开凿对当时区域间联系的意义。

(8分)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1.B2.D3.A4.B5.B6.B7.C8.D9.D10.B11.C

36.(36分)答案要点

(1)(12分)分布规律:

盆地周围绿洲地带(山前洪积-冲积扇地带)。

(3分)有利条件:

(棉花生长期)光照充足,热量充足,有灌溉条件。

(9分)

(2)(6分)棉花易储存、易运输(交通条件改善);棉花品质优良(我国最大的长绒棉生产基地);市场需求量大。

(6分)

(3)(6分)劳动力不足,在棉花采摘期尤为突出;气候干旱(降水稀少),水资源有限。

(6分)

(4)(12分)过度扩大棉花种植面积,会过度消耗水资源,导致河流下游水量大减甚至断流(4分)荒漠化扩展、绿洲消失(生态环境恶化);(4分)灌溉用水过量(与排水失衡),会引起地下水位上升,(造成盐分在土壤表层积累)引发土壤的次生盐碱(渍)化。

(4分)(其他合理答案酌情评分)

39.(地理20分)答案要点

(3)(12分)主要目的是运输粮食等物资,保障军队的后勤供给。

(3分)原因是(对秦政权而言,岭南地区位置偏远,远途劳军以至长期统治,保障后勤供给尤为重要。

)岭南地区地形崎岖(丘陵广布),植被茂密,陆路交通不畅。

(3分)在当时的条件下,大量物资的运输以水路为主。

(3分)南岭阻断了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的水路联系。

(3分)

(4)(8分)(南岭为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的分水岭)灵渠连接湘江和漓江,沟通了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扩大了水路交通运输的范围;(4分)促进了岭南地区与长江流域以至北方地区的经济、贸易和文化交流;(2分)有利于岭南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

(2分)

 

(2012新课标2)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Ⅱ卷)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地理)

选择题部分

(2013新课标2)图1表示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域2005-2010年间迁移人口比重。

迁移人口以青壮年为主。

读图1并结合相关知识,完成1~2题。

1.2005-2010年()

A.迁出人口数量贵州多于四川

B.迁入人口数量上海多于广东

C.人口增长率浙江高于江苏

D.人口自然增长率安徽低于天津

2.2005-2010年,省级行政区域间的

人口迁移()

A.延缓了皖、赣、黔的老龄化进程

B.延缓了沪、京、津的老龄化过程

C.降低了皖、赣、黔的城市化进程

D.降低了沪、京、津的城市化过程

(2013新课标2)地膜覆盖具有保温、保湿、保土等作用,可有效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农产品质量。

我国目前使用的地膜多是超薄型地膜,易破,难回收,难以自然降解,易造成严重的“白色污染”。

据此完成3~5题。

3.我国大部分地区使用地膜覆盖主要在()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

4.下列地区相比较,地膜覆盖的保温、保湿、保土作用最显著的是()

A.东南沿海地区B.西南地区C.东北地区D.西北地区

5.残留在土壤中的地膜会()

①危害作物根系发育②阻碍土壤温度提升③阻碍土壤水肥运移④加快表土流失速度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13新课标2)图2示意某地区年均温的分布。

读图2,完成6~8题。

6.影响该地区年均温分布特征

的主要因素是

A.台风

B.海陆分布

C.地形

D.大气环流

7.图示①②③④四地中,

年降水量最低的是

A.①地B.②地

C.③地D.④地

 

8.樟树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优势树种。

图示①②③④四地中,可能有樟树集中分布的是

A.①地B.②地C.③地D.④地

(2013新课标2)雾是近地面大气层中出现大量微小水滴而形成的一中天气现象。

当暖湿空气经过寒冷的下垫面时,就易形成雾。

图3中,S市附近海域夏季多雾,并影响S市。

据此完成9~11题。

9.S市附近海域夏季多雾的主要原因是()

A.沿岸暖流提供了充足的暖式空气

B.半岛东侧海湾海水温度较低

C.海陆间气温差异较大

D.沿岸寒流的降温作用较强

10.S市夏季常被雾笼罩,是因为()

A.降水较少B.气温较高

C.风力较弱D.光照较强

11.夏季,S市主要受()

A.季风影响B.西风带影响

C.低压控制D.高压控制

36.(2013新课标2)(22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湿润和半湿润地区的湖畔、河边和海滨,偶见规模较小的沙丘群,其形成的主要条件为所在地区沙源丰富、多风、植被稀疏。

图5所示区城中,M处发育了规模较小的沙丘群;H县城附近是著名的风口,冬春季节风力尤为强劲;河流发源于黄土高原地区。

(1)分析M处附近

沙源较丰富的原因。

(6分)

 

(2)分析H县城附近冬春季节风力强劲的原因(8分)

 

(3)某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对M处的沙丘群规模是否会扩大产生了争论,形成了两种不同的观点。

选择你支持的一种观点,为其提供论据。

(8分)

  观点A:

M处沙丘群规模会扩大。

 

观点B:

M处沙丘群规模不会扩大。

37.(2013新课标2)(24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原产澳大利亚东北部热带雨林中的几种高大桉树,主根深扎地下,能大量吸收地下水。

这几种桉树适应性强,生长迅速,3-5年即可成材,统称“速生桉”,我国西南地区某地引种速生桉作为造纸原料。

图6中a、b分别示意该地速生桉种植前、后的变化。

(1)读图6a,分析当地沼泽获得稳定

水源的原因及过程。

(6分)

 

(2)读图6b,分析种植速生桉后当地其他植被的变化及原因。

(8分)

 

(3)简述我国西南地区引种速生按发展造纸业的理由。

(6分)

 

(4)就降水条件简述我国西南地区不适宜大面积种植速生桉的原因。

(4分)

 

42.(2013新课标2)(10分)【旅游地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神农架位于湖北省西北部,是我国著名的旅游景区。

该地夏宜避暑,冬可滑雪,吸引了大量游客。

图9示意神农架及其周边地形,图中山峰为神农架主峰神农顶。

说明神农架夏季、冬季

均吸引游客的自然原因。

 

43.(2013新课标2)(10分)【自然灾害与防治】阅读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经过长期的农业生产实践,我国各地不同农作物的播种、收获等的时间相对固定,否则会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2013年4月,东北地区持续低温,大田春播时间普遍比常年推迟7~10天。

分析4月份持续低温对东北地区农作物产量和质量的影响。

 

44.(2013新课标2)(10分)【环境保护】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图10示意环太湖地区六大名泉分布。

历史上六大名泉都以水质化而著称。

周围山区是这些名来的水源补给区。

近年来,泉水受到污染,部分污染物指标超出国家饮用水标准。

说明环太湖地区六大名泉水污染造成的危害

和难以治理的原因。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地理答案

1、C 2、B 3、A4、D 5、A6、C 7、A 8、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