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成人高考高起本历史地理复习题参考答案及解题指要3.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958793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6.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成人高考高起本历史地理复习题参考答案及解题指要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河南省成人高考高起本历史地理复习题参考答案及解题指要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河南省成人高考高起本历史地理复习题参考答案及解题指要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河南省成人高考高起本历史地理复习题参考答案及解题指要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河南省成人高考高起本历史地理复习题参考答案及解题指要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河南省成人高考高起本历史地理复习题参考答案及解题指要3.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河南省成人高考高起本历史地理复习题参考答案及解题指要3.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河南省成人高考高起本历史地理复习题参考答案及解题指要3.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河南省成人高考高起本历史地理复习题参考答案及解题指要3.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南省成人高考高起本历史地理复习题参考答案及解题指要3.docx

《河南省成人高考高起本历史地理复习题参考答案及解题指要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成人高考高起本历史地理复习题参考答案及解题指要3.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河南省成人高考高起本历史地理复习题参考答案及解题指要3.docx

河南省成人高考高起本历史地理复习题参考答案及解题指要3

2018年河南省成人高考高起本历史地理复习题参考答案及解题指要(3)

一、选择题

1.【答案】D

【解题指要】孟子是儒家的代表人物,著有《孟子》。

他认为“民为贵”“君为轻”;主张实行“仁政”;春秋时期的孔子和战国时期的孟子,后世合称为孔孟;其主张孝道,不会主张节葬。

孙子是兵家,兵家的内容已经从教材中删掉,因此可以将此项看做干扰项。

庄子,名周,宋国人,著有《庄子》,认为人不能战胜自然;“有用”不如“无用”。

春秋时期的老子和战国时期的庄子,后世合称老庄。

只有墨家的创始人是墨子(名翟,鲁国人)主张“兼爱”“非攻”“节用…‘节葬…‘尚贤”。

2.【答案】B

【解题指要】《齐民要术》是农学著作,贾思勰是农学家。

祖冲之是南朝数学家,其著作为《缀术》,其最大的成就是空前精确地计算圆周率。

范缜为南朝的哲学家,与农学无关。

沈括是宋朝人,也非本题要求的选项。

3.【答案】A

【解题指要】最新版成人高考大纲中提到的唐代少数民族只有两个:

吐蕃和回纥。

吐蕃的知识要点是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成婚及汉藏经济文化交流。

回纥则出兵帮助唐朝将领郭子仪、李光弼收复长安、洛阳,平定“安史之乱”,所以正确选项为A项。

突厥根本未出现在新教材中,契丹为五代和北宋时期建立辽国的民族,两者均不应选择。

4.【答案】D

【解题指要】这道题实际上是考查考生的历史理论水平。

发生在封建时代的农民起义,就其性质而言是基本相同的,但是各个时期的农民起义又各有特点,表现出逐渐进步的趋势。

明朝末年发生的李白成农民起义,在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均田免粮”的口号,这是前所未有的农民起义纲领和口号。

这个口号的意义在于它提出了改变封建土地制度和赋税制度方面的要求,这是反对封建生产关系的根本性要求,因此表现出李自成起义水平高于历代农民起义。

其他选项如起义军人数多、斗争时间长、建立了农民政权等也是高水平农民起义的表现,这些在历史上的农民起义中都曾经出现过,并不能说明李白成起义水平“最高”,也不能是“最主要的理由”,因此必须选择D项。

5.【答案】A

【解题指要】这是一道简单的知识记忆题。

《海国图志》是鸦片战争后主张“向西方学习”的代表作,它介绍了西方历史地理知识,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其他选项应该很容易被排除。

值得留意的是《资政新篇》,它是太平天国领袖之一洪仁玕提出的改革内政、建设国家的新方案,是先进的中国人首次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设想。

6.【答案】D

【解题指要】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历史事件的再现和认识能力,考生应注意从历史发展线

索中来把握具体历史事件的作用和影响。

金田起义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的开始,而洪秀全称天王和永安建制标志着太平天国开始建立自己的政治制度,定都天京则标志着太平天国正式建立起与清王朝相对峙的农民政权。

7.【答案】D

【解题指要】这是一道知识记忆题,主要考查的是考生对历史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

近代中国被迫与西方列强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条约的内容很多,记忆起来有一定难度,这就要求我们在复习时要总结条约、制度的一些特点,这样才能增强记忆、准确答题。

从开放通商口岸这一方面来分析,《南京条约》开放东南五口;《天津条约》则新增十个通商口岸,从东南沿海扩展到整个沿海,并深入到长江中游的南京、汉口、九江、镇江;《北京条约》则增开天津为通商口岸。

天津为北京的门户,天津的开放,使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渗透到清朝统治中心的附近。

8.【答案】D

【解题指要】此题主要考查考生对《天演论》一书的掌握情况。

《天演论》的翻译者、内容、作用均为考生必须掌握的知识。

D选项与《天演论》风马牛不相及,应该不会产生干扰作用。

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的广泛传播是在俄国十月革命以后。

9.【答案】A

【解题指要】袁世凯死后,中国出现了军阀割据的局面。

军阀既不讲“文治”,也不讲“法治”,给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

不仅要掌握各派军阀的代表人物,还要学会分析造成军阀割据局面的社会根源。

10.【答案】D

【解题指要】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积极推动工人运动的发展,很快形成第一次工人运动的高潮,其象征就是京汉铁路工人罢工。

京汉铁路工人罢工,冲击了帝国主义、封建军阀的统治,因此遭到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联合镇压,最终失败。

京汉铁路工人罢工的失败,表明工人阶级孤军奋战是不可能战胜强大的敌人的,必须建立广泛的反帝反封建的统一战线。

A、B、C三个选项都不符合题意,应注意进行比较分析。

11.【答案】A

【解题指要】本题涉及对“一二·九”运动的认识问题,1935年12月9日,面对深重的民族危机,北平爱国学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举行声势浩大的抗日示威游行,要求“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因此,①、②、③选项都准确地表述了该运动的影响。

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过程来说,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才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合作抗日的序幕。

解答这样的问题,可以采用排除错误选项的方法。

12.【答案】C

【解题指要】以上四部历史文献在我国宪政建设历程中都有重要影响,其内容和性质我们应该掌握。

《钦定宪法大纲》是晚清预备立宪时清政府颁布的,它规定了皇帝至高无上的权力;但这种权力不再是“神授”的,而是法律规定的。

l912年孙中山代表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近代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宪法;《共同纲领》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1949年通过的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文件;l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它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13.【答案】D

【解题指要】本题考查考生对新中国成立以后中美关系由对抗走向正常化这一过程的了解情况。

新中国成立以后,美国采取抵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策。

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指的是中美之间结束这种对抗局面,其标志是《中美联合公报》的签订。

1972年中日建交;l979年中美建交,中日、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14.【答案】B

【解题指要】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时期,由于我党在政治上犯了“阶级斗争扩大化”、在经济上犯了“片面追求高速度”的错误,给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造成严重损害。

这些“左”的错误主要表现为:

反右派斗争扩大化、“大跃进”和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等。

其中,时间最长、影响最严重的“左”的错误是“文化大革命”,历时十年之久,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建国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

15.【答案】C

【解题指要】本题旨在帮助考生掌握l7世纪英国革命的特点,即资产阶级是和新贵族结成同盟,共同掀起反对斯图亚特王朝专制统治的革命。

掌握了这一点,对英国革命的方式、过程以及结局也就容易理解了。

这道题有一定难度,解答时可采用排除法:

首先可排除选项A,因为17世纪英国还没有形成工人阶级;根据同样道理,选项B也可以被排除;选项D所指新贵族和自耕农都不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而17世纪英国革命是一场推翻封建王朝,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道路的资产阶级革命,因此,这场革命的领导者应该是当时代表着先进生产力的资产阶级,这样选项D也可以被排除;选项C是正确选择,由于当时英国资产阶级的力量还不够强大,不足以同斯图亚特王朝抗衡,因此他们与新贵族结成了同盟。

16.【答案】B

【解题指要】本题考查的是对明治维新内容的理解。

明治政府成立之后,采取了一系列果断的措施,在政治、经济和社会等方面废除封建制度。

在政治方面首先将藩主变成地方官、剥夺了他们对土地和人民的领有权;又宣布“废藩置县”,免除各藩知事的职务,让他们一律前往东京居住,把全国划分为3府72县,由中央政府任免知事。

这就一举消灭了封建割据,形成了中央集权的统一国家,并在事实上废除了封建领主的土地所有制,成为维新运动中一次深刻的革命性变革。

由此,从材料可见,B选项是正确的。

A、C、D均为明治维新的内容,主要是在经济、军事、社会生活方面,不符合材料中所指的政治方面的要求。

17.【答案】C

【解题指要】本题考查的是对俄国1861年改革的客观认识。

1855年继任的沙皇亚历山大二世面临克里米亚战争失败和财政危机的内外困境,感到改革的紧迫性,决定推行以废除农奴制为中心的一系列改革。

l861年,沙皇签署了废除农奴制法令,农奴获得人身自由。

俄国农民获得了解放,但是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例如,改革是由各地贵族委员会执行的,对土地的估价通常远远高于实际价格。

农民需要一次性支付20%的赎金,其余部分由国家银行垫支给地主;农民分49年偿还贷款和利息。

赎金成为农民的终身债务,甚至传给儿子。

由此可见C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正确选项。

18.【答案】B

【解题指要】本题主要考查对1929--1933年经济危机特点的认识,这场危机从传播速度、破坏性、持续时间和影响范围上,在当时都是空前的。

因此,A、C、D三项中对其在某一项上的限制都与本次危机的特点不相符。

19.【答案】A

【解题指要】本题首先要明确什么是“多极化”及其适用范围。

从某种意义上说,“多极化”是与经济全球化相对应的,如果说全球化反映的是经济发展趋势的话,“多极化”就是用来描述世界政治格局的。

从这个角度看,D项可以被排除。

B项虽然是政治领域的事件,但却是维护两极格局的,对参加国实行统一指挥和领导。

C项对联合国的时间界定是“建立”,即它成立初期,那时候它对世界格局变化的直接作用还不突出,实际上还是受少数国家控制。

A项为正确项,是因为欧盟成立本身就是在两极格局解体的背景下,推动了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20.【答案】C

【解题指要】华沙条约组织成立时,虽然亚洲已有了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但并没有加入该组织。

这是需要记忆的历史事实。

21.【答案】A

【解题指要】本题考查太阳系及其成员的有关知识,太阳系的八大行星自近而远依次为:

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22.【答案】C

【解题指要】本题考查经纬网的有关知识,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赤道是最长的纬线;纬线是圆,经线是连接南北两极的半圆;零度经线是本初子午线,C选项正确。

23.【答案】C

【解题指要】该题的关键在于对“坐地日行八万里”的理解,需要考生熟悉地球的大小、结合地球自转中不同纬度线速度不同的规律得出结论——赤道上的点一天内随地球自转行进4万千米。

答案选C。

24.【答案】A

【解题指要】该题侧重考查全球水温及盐度的分布规律、影响水温和盐度的因素等地理基础知识。

图中①与②纬度相同,因受不同洋流的影响,故受暖流影响的①海区盐度与水温均高于②海区;②海区盐度虽高于③海区,但其水温低于③海区;④海区的盐度与水温因受纬度的影响低于②海区。

所以,只有A选项正确。

25.【答案】D

【解题指要】本题考查有关气候类型的知识,要求掌握世界主要城市的气候类型以及气候类型图的判读。

根据以温定带,以水定型的方法,可以看出,自左到右气候类型分别是热带季风气候,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依次对应D选项中各个城市。

26.【答案】C

【解题指要】该题主要考查世界大洋洋流的空间分布等知识,以及空间想象和判断能力。

解题时,根据试题中“西半球”这个条件,可以排除加那利寒流、日本暖流、莫桑比克暖流。

所以,唯有C选项正确。

27.【答案】D

【解题指要】本题考查重要的海上航线,需要对海陆分布、主要海峡等分布有清楚的记忆方可做答。

从新加坡起程至地中海沿岸,出发即经过马六甲海峡,进入印度洋后,经曼德海峡进入红海,之后经苏伊士运河进入地中海,到达目的地,故D为正确选项。

霍尔木兹海峡沟通波斯湾与阿拉伯海;直布罗陀海峡沟通地中海与大西洋。

28.【答案】C

【解题指要】本题考查世界人口的增长,非洲是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大洲。

29.【答案】D

【解题指要】本题考查我国主要地形区的特点,内蒙古高原起伏和缓、平坦开阔;云贵高原地势崎岖不平,多山间盆地、喀斯特地貌发育;四川盆地地势北高南低,多丘陵,自然条件较好,物产丰富;东北平原有肥沃的黑土,应选D。

30.【答案】D

【解题指要】该题主要考查考生阅读等高线图的能力。

解题时,一要看清各等高线所示高程及分布特点,二要看部分等高线的示坡线,然后逐一判断图中各字母所示地形。

根据等高线高程与其分布特点,不难确定A为山峰,B为山脊,C为山谷,D为鞍部。

所以,D选项叙述正确。

31.【答案】C

【解题指要】本题考查有关我国农业生产的知识,在我国西北地区,水源是影响农业生产的制约性因素之一,一些灌溉农业区以高山冰雪融水和地下水为水源发展,河西走廊的农业生产依赖祁连山的冰雪融水及地下水灌溉;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的农业生产是引黄河水灌溉生产,故应选C。

32.【答案】D

【解题指要】本题考查有关农业区位因素的问题。

在不同的地区进行农业生产的产销联系,得益于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和保鲜、冷藏技术的发展。

33.【答案】D

【解题指要】本题实际考查的是我国主要地形区的分布大势,题目以经纬网和山脉走向作为切入点,借以强调了山脉是地形的骨架,常是划分地形区的界线这一知识点。

根据图中信息可以确定,该山脉为我国中部的秦岭。

秦岭以北为黄土高原,以南为汉水谷地,故答案选D。

34.【答案】D

【解题指要】坎儿井是新疆人民巧妙地利用山地的坡度创造的引水工程。

由竖井、地下渠道、地面渠道和“涝坝”(小型蓄水池)四部分组成。

坎儿井的作用主要是减少蒸发量,保证灌溉水源。

35.【答案】C

【解题指要】本题考查我国的粮食生产状况。

受地形条件的影响,我国的耕地面积少,可开垦的耕地后备资源不多,且集中在边远地区,要提高粮食产量,只有走科技兴农之路,提高单产来实现,因此C选项正确。

36.【答案】C

【解题指要】本题考查有关传统工业区的相关知识。

美国东北部地区和德国鲁尔工业区都属传统工业基地,两地水陆交通都非常便利。

美国东北部地区有丰富的煤、铁资源,鲁尔工业区煤炭资源丰富,铁矿资源需要从法国进口。

C选项正确。

37.【答案】A

【解题指要】该题考查的是影响工业布局的环境因素。

火力发电厂污染大气,此类产业应布局在常年盛行风的下风向,或当地最小风频的上风向,或与盛行风向相垂直的郊外。

化工厂对水体造成污染的可能性大,应布局在区内河流的下游处。

A选项正确。

38.【答案】D

【解题指要】该题考查的是黄河的水文特征。

黄河是世界含沙量最大的河流,其携带的泥沙除沉积在下游河床中,形成“地上河”以外,还有相当数量沉积在河口三角洲处,产生造陆的效果。

因此,答案选D。

39.【答案】B

【解题指要】本题考查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从图上也可以看出,在南北半球中低纬度海区,洋流在北半球呈顺时针方向流动,在南半球呈逆时针方向流动;B选项正确。

在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大洋环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在南半球中高纬度受海陆分布的影响,西风漂流顺时针绕南极大陆流动。

在中低纬度海区,大洋西侧为暖流,东侧为寒流。

40.【答案】D

【解题指要】该题考查了考生对我国南疆盆地优质棉生产区自然条件的掌握情况以及相关问题的分析能力。

棉花生长喜充足的光照和热量,因此只要在阳光充足的干旱地区有灌溉水源就可以生产优质棉花。

如埃及、中亚、巴基斯坦和我国南疆盆地等地区。

所以,D选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

41.【参考答案】早在三国时期,吴国孙权就派将军卫温率万人船队到达夷州(今台湾),

加强了大陆与夷州的联系;隋朝炀帝三次派人去琉球(今台湾);元朝设立澎湖巡检司,加强对台湾和澎湖的管辖,并每年从那里征收盐税;1661年至l662年,郑成功打败荷兰殖民主义者,收复台湾;1683年清军进入台湾,第二年,清政府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以上史实说明,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解题指要】回答本题特别要注意把三国时期、隋炀帝时期、元朝、清朝四个时期大陆与台湾的关系答全面,四者缺一不可。

尤其要知道在中国古代史上,元朝的版图最大。

元朝时开始对台湾实行有效的管辖,不仅在台湾驻扎军队,而且对台湾征收盐税。

在行政隶属关系上,元朝设立了澎湖巡检司,专门管理台湾及澎湖列岛的事务。

澎湖巡检司隶属福建省。

清朝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先后在台湾设立台湾府和台湾行省。

要会用这些历史事实说明台湾的归属问题。

42.【参考答案】

(1)首先发展轻工业,然后发展重工业。

发展轻工业所需资金少,易于获得利润,为重工业积累资金。

(2)苏联应首先发展重工业。

苏维埃国家面临战争危险,必须首先发展重工业才能保卫苏维埃国家安全。

(3)国民经济畸形发展,轻工业和农业落后,不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需要。

【解题指要】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苏联工业化特征的理解与把握。

苏联工业化走了一条与西方国家工业化不同的道路,斯大林在此首先就通常的工业化道路特点和原因作了说明,这是为说明苏联工业化的特点树立的一个参考项。

问题

(1)可以直接从材料中概括出来,并且解释得比较清楚。

只要把问题

(1)搞清楚了,参照项就有了,问题

(2)的答案也就出来了:

在斯大林看来,苏联是不能走通常的那条工业化道路的,它应该首先发展重工业,而不是从轻工业开始。

走这样的工业化道路是苏联所处的环境使然:

战争危险临近,苏联处在危险之中,没有发达的重工业就不能很好地保卫国家安全。

问题(3)考查的是历史知识,它不在材料中,但与苏联工业化相关。

优先发展重工业,造成了国民经济比例失调,其长期结果就是使国民经济出现畸形发展,重工业一枝独秀,轻工业和农业长期落后,直接影响到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43.【参考答案】清初采取的主要措施有:

(1)收复台湾。

1661年,郑成功打败了盘踞台湾三十八年的荷兰殖民者。

l662年年初,荷兰殖民者被迫投降,台湾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1683年,清军进入台湾。

1684年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2)粉碎噶尔丹分裂活动。

游牧在伊犁河流域的漠西蒙古准噶尔部的噶尔丹自称可汗,向康熙帝提出对北方统治权的要求。

1690年,在沙俄支持下,噶尔丹悍然进军,率兵南下,康熙帝亲自带兵在乌兰布通打败噶尔丹的军队。

1696年,康熙帝再次亲征,清军在昭莫多大败噶尔丹。

清朝控制了漠北蒙古,进而控制了天山南北。

(3)平定大小和卓的叛乱。

居住在新疆天山南路的维吾尔贵族大和卓和小和卓兄弟发动叛乱,乾隆帝派兵平定,取得了彻底胜利,清政府重新统一新疆地区。

(4)加强对西藏的管辖。

清朝初年,顺治帝接见了西藏藏传佛教首领五世达赖,正式赐予“达赖喇嘛”的封号。

后来,康熙帝赐予另一个藏传佛教首领五世班禅以“班禅额尔德尼”的封号。

清政府规定,以后历世达赖和班禅都必须经过中央政权册封。

l727年,清朝设置驻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同达赖和班禅共同管理西藏。

(5)反击沙俄,签订《尼布楚条约》。

1685年、l686年,康熙帝组织的两次雅克萨自卫反击沙俄的战争,均获胜利,迫使沙俄政府同意通过谈判,解决边界问题。

1689年,中俄双方代表在尼布楚进行谈判,正式签订了第一个边界条约《尼布楚条约》。

条约规定,外兴安岭以北,格尔必齐河、额尔古纳河以西属俄国;外兴安岭以南,格尔必齐河、额尔古纳河以东,包括库页岛属中国。

【解题指要】本题给出的参考答案较为详细,实际答题时可以稍作简化;但是,五个方面的要点绝不能省略。

收复和管理台湾、册封西藏宗教领袖、实行政教合一的统治、平定新疆噶尔丹和大小和卓的叛乱,对沙俄进行反击并在平等的基础上划定东北边界、签订《尼布楚条约》,这些都是清初维护统一多民族国家所采取的有力措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正因为如此,才奠定了我国古代辽阔疆域,使得我国成为一个拥有现今五十六个民族的国家。

44.【参考答案】

(1)东西

(2)亚欧美洲生长

(3)北美东格陵兰寒流北大西洋暖流

(4)地热

【解题指要】本题首先考查了通过经纬网和岛屿形状定位的能力,并在此基础上考查世界地理中的一些基础知识,如半球划分、板块构造学说、洋流分布等。

考生即使不能迅速辨认出冰岛的轮廓特征,也可以解答此题。

首先根据纬度判断该岛在北半球,由于题目提及半球划分,故可判断该岛位于北大西洋西经20。

处。

正确定位后只需按题目设问分别调取世界海陆分布、世界洋流分布、六大板块分布图知识,便可对第

(2)和(3)问题作答。

第(4)题如不能记忆,也可借助第

(2)问的提示,既然该岛地处板块边界,地壳运动活跃,多火山、地震现象;“无烟城市”的说法又提示出该城市应有清洁能源供应,综合分析也可推断出地热资源的结论。

45.【参考答案】

(1)a.资源数量b.人口数量C.环境污染程度

(2)人口不断增长,资源数量逐渐减少,环境污染日益加剧;

(3)环境继续恶化,资源将消耗殆尽,危及人类生存,导致人口数量急剧下降;

(4)实行计划生育政策,限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加强国土整治,发展经济的同时切实保护生态环境;

加强国际合作,共同追求可持续发展。

【解题指要】当今世界,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普遍得到各国的关注,实现可持续发展也是我们发展中国家必须遵循的原则,这也是该题命题的主旨。

同时,题目还考查考生对直角坐标图的阅读、分析及图文转换的能力。

(1)题,根据图名和图例的提示,不难看出三条曲线各自的含义。

地理试题的特征之一就是大量信息包含在题图当中,考生应沉着应对,避免忽略重要条件。

(2)题,首先在横轴上找到相应的时间,读取此时三条曲线的数值状态和发展趋势,做出简明扼要的描述,做到这一点还需要考生对地理时事多关注。

第(3)题,三条曲线在2000年后的发展趋向明显不同,考生需着重分析这三项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把资源、人口数量两要素均明显下降的不同原因区分清楚。

第(4)题考查的是“人类和环境”单元内容中“协调人类发展与环境关系的途径”这一理论。

容易出现的问题是遗漏要点,问题分析不够全面。

46.【参考答案】

(1)E升1998

(2)

注:

F、H的位置可以互换;C、B的位置可以互换

(3)整体

(4)AB

【解题指要】本题考查有关全球变暖的知识,围绕全球变暖产生的原因及影响进行考查。

要求考生在理解知识点的基础上,对全球变暖的过程进行梳理,从而完成结构图及相应问题。

(1)题,通过读图即可得到答案。

(2)题,考查全球变暖的原因,由于人类大量燃烧化石燃料,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同时森林的破坏,导致植物吸收二氧化碳的量减少,进一步增加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从而使温室效应增强,全球气温升高,导致冰川融化、海水膨胀,使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地区被淹没,依据此过程,从给出的E和A两框入手,即可绘出正确的框图。

第(3)题,这种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现象,体现了自然环境的整体性特点。

第(4)题,全球变暖会导致热量带向两极方向移动的结果,山地因温度上升,海拔较低的冰雪会融化,导致雪线上升,因而A、B两项正确;台湾岛的面积会由于海平面上升部分沿海地区被淹没而减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