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益阳市桃江县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959523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5.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益阳市桃江县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湖南省益阳市桃江县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湖南省益阳市桃江县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湖南省益阳市桃江县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湖南省益阳市桃江县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湖南省益阳市桃江县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湖南省益阳市桃江县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湖南省益阳市桃江县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湖南省益阳市桃江县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湖南省益阳市桃江县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湖南省益阳市桃江县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湖南省益阳市桃江县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湖南省益阳市桃江县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湖南省益阳市桃江县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南省益阳市桃江县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湖南省益阳市桃江县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益阳市桃江县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湖南省益阳市桃江县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湖南省益阳市桃江县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高二语文试题卷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现实主义,即身临其境地描摹现实生活,也可以称之为冷静的写实派。

比如,《红楼梦》中刘姥姥一进贾府,“刘姥姥来至大门石狮子门前,只见簇簇轿马,刘姥姥便不敢过去……且掸了掸衣服,又教了板儿几句话,然后蹭到角门前。

”此处,甲戌本侧批:

“蹭'字神理。

”而次日对刘姥姥的“陪笑”“屏声倒耳默候”、“喜的又浑身发痒起来”等描写,把一个求人施舍的穷婆子仰人鼻息、极尽讨好又战战兢兢的心态和举止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又如,贾芸向舅舅卜世仁赊东西,舅舅搪塞、质疑他之后又虚情假意地留吃饭,舅母却说道:

“你又糊涂了!

说着没有米,这里买了半斤面来下给你吃,这会了还装胖呢,留下外甥挨饿不成?

”舅舅和舅母的虚伪、吝啬也立刻形神毕肖。

我们相信曹雪芹经历过“鲜花着锦,烈火烹油”的繁华岁月,也经历过“举家食粥酒常赊”的窘迫和屈辱。

《红楼梦》中所写的兴衰荣辱如果没有亲身体验,仅凭听来的追忆是写不出来的。

宝玉眼中的黛玉是“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泣非泣含露目”;太虚幻境的景色是“朱栏白石,绿树清溪,真是人述希逢,飞尘不到”;警幻仙子的外貌是“其静若何,松生空谷,其艳若何,霞映澄塘”;薛蘅芜曾偶填柳絮词,林潇湘也曾魁夺菊花诗;黛玉填写过《桃花行》《秋窗风雨夕》《葬花吟》《五美吟》《题帕三绝》等等。

真是“嘉会寄诗以亲,离群托诗以怨”,《红楼梦》的诗词成了小说里的另一种美。

曹雪芹小说中的诗词是其琐碎日常的另一境,是其“迥别红尘”的另一种表现,《红楼梦》中,情被转化成了能够感化人心的意象。

比如《葬花吟》,“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林黛玉不能离开“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的环境,但是在自己创造的艺术王国里,可以实现“坐忘”。

诗词歌赋,成了红楼梦超越无常人生、产生艺术美感的方式。

曹雪芹以独特的审美眼光从悲欢离合中提炼出艺术,留给后人体味和感受,使他自己的《红楼梦》成了所有人的《红楼梦》。

我们把这种诗词歌赋的形式理解为浪漫主义手法。

超验主义艺术手法在书中亦有所体现。

《红楼梦》是曹雪芹历经沧桑之后,痛定思痛,为经历的种种寻找脉络而写成的作品。

曹雪芹借无才补天的顽石揭示写书的初衷:

“自欲将已往……饫甘餍肥之日,背父兄教育之恩……以至今日一技无成,半生潦倒之罪,编述一集,以告天下人。

”他在人世间没有读书中举,没有承担起让世俗社会艳羡的“光宗耀祖”的“补天”重任。

所以他为自己设计的仙界出身是“先天不足”——“原来女娲氏炼石补天之时……只用了三万六千五百块,只单单剩了一块未用,便弃在此山青埂峰下。

”也就是说,只有他自己是“无材不堪入选”。

又如宝黛如此相爱、相配却不能终成眷属,所以在他们的前身中,绛珠仙草曾受神瑛侍者甘露之惠,却并无水来还他,于是想“他既下世为人,我也下世为人,将我一生的眼泪还他,也还得够了”。

换言之,转世为人的宝玉和黛玉本来就是为还泪的一段缘分,泪尽缘止,本来就无姻缘之分。

篇首的神话不是迷信,不是俗套,而是曹雪芹为人生中遇到的最感不合理和不甘心的经历做出的一种解释和安慰。

(选自成中英、张惠《<红楼梦>的世界、人生与艺术》,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一个“蹭”字把求人施舍的刘姥姥仰人鼻息、极尽讨好又战战兢兢的心态和举止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B.没有深刻的生活体验难有艺术的真实,对卜世仁夫妇虚伪、吝啬形神毕肖的刻画体现了这一点。

C.曹雪芹用诗词歌赋的形式摹写人物,宝玉在太虚幻境中见到的黛玉的形象是“其艳若何,霞映澄塘”。

D.曹雪芹在《红楼梦》中为自己设计的形象是“无材不堪入选”的顽石,所以他在人世间没有读书中举。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在说到《红楼梦》使用的超验主义艺术手法时,使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

B.文章整体上使用了“总一分一总”的论证结构,介绍了《红楼梦》的创作缘起。

C.文章在谈到《红楼梦》中出现的现实主义艺术手法时,将林黛玉的现实处境和在诗词中实现“坐忘”进行了比照。

D.结合超验主义手法,作者阐明宝玉即是曹雪芹,宝玉所经历的一切,就是曹雪芹种种不合理、不甘心的过往。

3.根据原文内容,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绛珠仙草“下世为人”,以泪报答神瑛侍者,宝黛本来就无姻缘之分,泪尽缘止。

B.本文的主要内容是《红楼梦》在艺术上的特色,分别介绍了书中出现的三种艺术手法。

C.曹雪芹将“情”这一概念具象化意象化,体现《红楼梦》高超的现实主义艺术手法。

D.《红楼梦》中的诗词是另一种美。

黛玉填写过《桃花行》等,并曾凭借菊花诗夺魁。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突袭的新冠肺炎疫情,使得分餐制再次进入了大众视野。

一些倡导使用公筷公勺的专家指出,虽然合餐没有直接加速疫情的蔓延,但很多感染者是通过聚餐这类密切接触感染的,合餐等传统饮食习惯是疫情流行的幕后“推手”。

更值得关注的是,合餐与一些消化道类的疾病关系密切。

而这些消化道类的疾病,也是卫生领域的专家一直以来不停地呼吁使用公筷公勺、实行分餐制的主要原因。

许多卫生领域的专家指出,相当多的食源性疾病传播与合餐时的唾液交融、交叉感染脱不了干系。

比如幽门螺杆菌,这是一些胃病的诱因。

相关统计显示,半数以上的中国人被幽门螺杆菌感染,这使得胃癌成为了一种常见病,世界上半数以上的胃癌患者出现于中国,每年死于胃癌的同胞接近70万人。

(摘编自《推广分餐制促进餐饮高质量发展,在中国可行吗?

》)

材料二:

你家目前有使用公筷公勺、分餐的习惯吗?

两者都没有,习惯合餐

视情况而定,人多时选择公筷公勺,人少时选择分餐

曾在家里推行过,受到家庭成员阻力,没有坚持下去

一直以来有使用公筷公勺的习惯

以前没有使用公乞筷公勺的习惯,疫情开始之后有了

疫情开始之后才分餐的,之前没有

家里一直有分餐的习惯,做好的饭菜直接分到各自的餐具中

你对家庭实行公筷公勺制、分餐制的评价是?

有利于形成个人卫生、文明的良好就餐习惯,创建

文明餐桌

能有效防止病毒细菌在餐桌上蔓延,防止病从口入,

是对自己及亲朋好友的健康安全负责

推行公筷、分餐会影响就餐时的气氛,拉开家人之间

的亲近感

各取所食,有利于节约粮食,减少浪费

没必要实行,非常清楚与自己聚餐的亲朋好友的健康

情况

其他

(摘编自新华网)

材料三:

不少专家认为,推广分餐制不是权宜之计,更需借助消费者疫情期间关注“舌尖上的安全”的契机,大力推动社会转变就餐观念,打造餐桌新文明。

目前,在确保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北京、上海、山东、河北等多个省市明确推出各种条例和标准,推行分餐制。

中国营养学会理事长杨月欣表示,分开的餐具和食物,避免了经口、唾液传播疾病,可减少交叉感染机会。

研究显示,分餐制使相关疾病的感染率由合餐制的42%降为17%。

相反,合餐制可能传播多种疾病。

比如我们熟知的幽门螺旋杆菌,就常常通过餐具进行传播。

山东舜和酒店集团董事长任兴本认为,一直以来,分餐制偶被提及却没有形成风气,一个重要原因是缺乏标准的固化和制度约束,很多餐厅实行分餐制都是“凭感觉”,效果并不理想。

中餐的特点可能掣肘分餐制的推行。

中餐讲究色、香、味、形、气,讲究摆盘美观,给人视觉享受,这是中华饮食文化的精髓。

显然,如何在推行分餐制基础上,兼顾菜品的盘式呈现,不破坏中餐的美感,是餐饮企业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

“2003年‘非典’时期,中国饭店协会曾提出餐饮企业实行分餐制,但这些年推行效果一直不佳,其中一个原因是餐饮企业积极性不高,分餐需要占用更多的碗盘、筷勺,对于高档酒楼而言还需要更多的服务人员,增加了企业成本。

”韩明如是说。

另外,国人根深蒂固的合餐观念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韩明认为,民众对分餐制接受度普遍不高,觉得使用公筷麻烦又生分,这种传统观念短时间内很难改变。

在专家看来,推广分餐制更需借助此次契机,转变就餐观念,打造餐桌新文明。

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傅华认为,加强青少年的健康教育是推行分餐制和公筷公勺的关键。

“我们要做大众的健康教育,学生的教育实际上是最关键的。

学校要引导学生养成习惯,并列为教学课程设计里面的一个部分。

然后‘小手牵大手’,学生回家后会要求大人也这样来做。

”傅华如是表示。

对许多餐饮企业来说,分餐制不仅意味着服务升级和理念升级,还意味着新的机遇。

(摘编自《推广分餐制立规矩更要转观念》)

4.下列对材料三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中国,胃癌成为一种常见病,世界上半数以上的胃癌患者出现于中国,每年死于胃癌的同胞接近70万人,罪魁祸首就是合餐。

B.调查显示,多数受访者对家庭推行公筷公勺制、分餐制持正面态度,部分人担忧使用公筷公勺、分餐会影响就餐时的气氛。

C.关于当前家庭使用公筷公勺、分餐的习惯,六成左右的受访者表示无论是疫情前还是处于疫情时期,家中均没有这一习惯。

D.对于餐饮业来说,实行分餐需要占用更多的碗盘、筷勺,甚至更多的服务人员,无形中增加了成本,所以推行的积极性不高。

6.根据材料内容,说说如何有效推广分餐制。

(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巴蒂斯特太太

莫泊桑

还得等两小时十分钟才能乘上去巴黎的快车。

我在车站门前站住,一心想找点什么事情做做。

街上看不见一个人,只不时地有一只猫轻巧地跳过水沟,一条小狗急匆匆地在一棵棵树根旁闻来闻去。

这时,我望见了一支送葬的队伍!

这队伍有些奇怪。

送葬的只有八位先生,一位哭着,其余人友好地谈着话,没有神父伴送。

队伍走得匆忙,一切从简,也没有宗教仪式。

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我悄悄跟上最后面的先生,打听起死者和这奇怪的送葬仪式。

那先生真是热心肠,他压低声音告诉我:

这是一位年轻的太太,自杀的,所以不能举行宗教仪式安葬。

走在最前头哭着的是她的丈夫。

死者保尔·哈莫夫人,是本地一位富商丰塔内尔先生的女儿。

11岁那年,她遭到了一件可怕的意外:

一个仆人把她糟蹋了。

她受到严重摧残,几乎送了命。

小姑娘带着耻辱的烙印,慢慢地长大。

在全城人的心目中,她是妖魔、怪物。

她从街上走过,人人都转过脸去。

人们低声地这样说:

“您知道吧,那个小丰塔内尔!

女孩子们下午都到林荫大道上玩耍,她总是一个人脸色凄怆地看着。

有时她实在想跟她们一起玩,于是畏畏缩缩、提心吊胆地往前移动,自惭形秽似的偷偷混到孩子中间。

这时候,坐在长凳上的那些母亲、女仆、姑母、姨母都立刻奔过来,抓住由她们照看的小姑娘们的手,粗暴地把她们拉走。

剩下小丰塔内尔一个人惊慌失措,抽噎哭泣……

她长大了,情形更糟了。

每次上街她都低垂着眼皮。

很少有人招呼她。

那些年轻姑娘像躲鼠疫患者那样躲着她。

有几个小流氓管她叫“巴蒂斯特太太”,这是侮辱了她,毁了她一生的那个仆人的名字。

没有人知道她内心的痛苦;因为她不大说话,从来不笑。

她的父母见了她,也显得很不自在,好像她犯了不可补救的过错,应该恨她一辈子似的。

她长得很好看,白净脸,细高个儿,文雅脱俗。

如果没有那件事,我也会很喜欢她的。

一年半以前,我们这儿来了一位新区长,还带来了他的私人秘书,一个有点古怪的年轻人。

他看见丰塔内尔小姐,一见钟情。

他追求她,向她求婚,娶她做了妻子。

他脸皮厚,带了新娘到处拜客,就像什么事也没发生似的。

后来,大家有点忘怀了,她在社会上也有了地位。

她把她丈夫当成神那样崇敬。

是他恢复了她的名誉;是他蔑视舆论,抵挡了各种侮辱;一句话,他完成了一桩很少人干得出的勇敢行为。

她怀了孕。

消息传开后,连最斤斤于小节的人也为她打开大门,好像怀孕把她的污点一下子洗干净了……

一切都变得越来越好了,这时正碰上我们庆祝节日。

区长主持音乐比赛,让他的私人秘书发奖牌。

您也知道,在这种事情里,总会有嫉妒和竞争。

轮到莫尔米隆镇的乐队队长领奖了。

他们只得了个二等奖。

总不能让大家都得一等奖啊,是不是?

秘书把奖牌递给这个人的时候,这个人竟把奖牌朝他的脸上扔过去,一边大声喊道:

“你可以把这个奖牌留给巴蒂斯特。

你甚至应该发给他一等奖牌。

当时有很大一堆老百姓在场,他们笑了起来。

老百姓是没有慈悲心,也不大知道分寸的。

于是所有的眼睛都转向这位可怜的太太。

先生,您看见过一个女人发疯吗?

她一连三次站起来,又倒在她的座位上,她好像要逃走,可又明白自己决不能穿过周围这一大堆人。

人群里不知哪个地方有人又喊了起来:

“喂!

巴蒂斯特太太!

”于是,人声鼎沸,有欢笑声,也有喊叫声。

这一片人海波涛汹涌,闹声喧天;所有的人头都在攒动。

大家都在重复说那句话,都踮起脚要看看这个女人的表情;有些做丈夫的把老婆举高了看;还有人在打听:

“是哪一个?

穿蓝的那个吗?

”孩子们学公鸡叫;到处都响起了狂笑声。

她不再动弹了,好像被陈列在那里供大家观赏一样。

她不能逃走,不能动一动,也不能把脸掩藏起来。

她的眼皮急促地眨巴着,好像有一道强烈的光刺得她的眼睛睁不开;她像一匹爬高坡的马那样喘着气。

她这样子真叫人心都碎了。

哈莫先生掐着那个粗暴无礼的家伙的脖子,他们在一片可怕的混乱之中,倒在地上滚来滚去。

庆祝仪式中断了。

一个钟头以后,哈莫夫妇回家去,那年轻的妇人从受到侮辱的那一刻起没有说过一句话,但是浑身哆嗦得好像有一根弹簧弹动了她全身所有的神经,她突然跨过桥上的栏杆,跳进了河里,她的丈夫没有来得及抓住她。

桥洞下水很深。

隔了两个钟头才把她捞起来。

当然她已经死了。

说到这儿,讲故事的人住了口。

过了一会儿他又说:

“就她的处境,这也许是最好的解决办法。

有些东西是没法擦掉的。

我们这时已走进了公墓。

棺材放进墓穴后,我走到那个呜咽着的可怜的年轻人身边,使劲握了握他的手。

他眼泪汪汪,惊奇地看看我,然后说:

“谢谢,先生。

”我没有后悔跟着灵车走了这一趟。

(有删改)

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

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开头写“我”看到猫、狗的情景,既写出“我”的百无聊赖,也衬托出街道的冷清,与接下来送葬队出现的气氛相吻合。

B.哈莫先生在当地人眼中“有点古怪”“脸皮厚”;但在哈莫夫人眼中,他“蔑视舆论”“勇敢”,这些评价也隐含着作者的情感和态度。

C.哈莫夫人被人群嘲讽时,先是“一连三次站起来”“又倒在她的座位上”,后来“她不再动弹了”,表现了她在无助处境中的麻木和绝望。

D.哈莫夫人和祥林嫂的“死”都具有悲剧性色彩,但哈莫夫人死于自杀,而祥林嫂是“穷死”,她们死亡的方式不同,根源也完全不同。

8.小说为什么以“巴蒂斯特太太”为标题?

请结合全文分析。

(6分)

 

9.小说以第一人称“我”的视角展开叙事,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胡世宁,字永清,仁和人。

弘治六年进士。

性刚直,不畏强御,且知兵。

除德安推官。

岐王初就藩,从官骄,世宁裁之。

迁广西太平知府。

太平知州李浚数杀掠吏民,世宁密檄龙英、知州赵元瑶擒之。

母丧归。

服阕赴京。

道沧州,流寇攻城急,世宁即驰入城,画防守计。

贼攻七日夜,不能拔,引去。

迁江西副使。

当是时,宁王宸濠骄横有异志,莫敢言,世宁愤甚。

正德九年三月上疏曰:

“敕王止治其国,毋挠有司,以靖乱源,销意外变。

”宸濠闻,大怒。

列世宁罪,遍赂权幸,必杀世宁。

世宁已迁福建按察使取道还里宸濠遂诬世宁逃驰使令浙江巡按潘鹏执送江西鹏尽系世宁家人索之急李承勋为按察使,保护之。

世宁乃亡命抵京师,自投锦衣狱。

狱中三上书言宸濠逆状,卒不省。

系岁余,言官程启充、徐文华、萧鸣凤、邢寰等交章救,乃谪戍沈阳。

居四年,宸濠果反。

世宁起戍中为湖广按察使。

寻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四川。

以父忧归。

世宁风格峻整,居官廉,疾恶若仇,而荐达贤士如不及。

都御史马昊、陈九畴坐累废;副使施儒、杨必进考察被黜;御史李润、副使范辂为时所抑,连章荐之。

与人语,呐不出口,及具疏,援据古今,洞中窾会。

与李承勋善,而持议不苟合。

始以议礼与张璁、桂萼合,璁、萼德之,欲援以自助,世宁不肯附会,论事多牴牾。

诸大臣皆忌之。

帝始终优礼不替。

九年秋卒。

赠少保,谥端敏。

(摘编自《明史·列传第八十七》)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世宁已迁福建按察使/取道还里/宸濠遂诬世宁逃/驰使令浙江巡按潘鹏执送江西/鹏尽系世宁家人/索之急/

B.世宁已迁/福建按察使取道还里/宸濠遂诬世宁逃/驰使令浙江巡按潘鹏执送江西/鹏尽系世宁家人/索之急/

C.世宁已迁/福建按察使/取道还里/宸濠遂诬世宁逃/驰使令浙江巡按潘鹏执送江西/鹏尽系世宁家人/索之急/

D.世宁已迁福建按察使/取道还里/宸濠遂诬世宁逃/驰使令浙江巡按潘鹏执送江西/鹏尽系世宁/家人索之急/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弘治,是明孝宗朱祐樘的年号。

年号,是我国历代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始于汉武帝。

B.疏,又称“奏议”或“奏疏”,是臣僚向帝王进言使用文书的统称。

疏的本意为“疏通”,这里引申为分条说明的文字。

C.父忧,为“丁父忧”的省写。

“丁忧”,古代官员父母亲去世后必须停职守丧的制度,丁忧期间,丁忧人不准为官。

D.谥,谥号,是古代君主、诸侯等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去之后,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给予的一个寓含褒扬性的称号。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胡世宁通晓军事。

他的军事才能在流寇攻打沧州时展现出来,流寇攻打沧州七天七夜,沧州城还是没有攻破,最后,流寇被迫撤离。

B.胡世宁疾恶如仇。

他为人风格端庄、峻严,任广西太平知府时,太平知州李浚几次三番杀害吏民,掠夺财产,胡世宁率人逮捕了他。

C.胡世宁不畏权贵。

他果断揭发宁王宸濠骄横不法和造反的意图,虽遭受迫害,并被关进监狱,也毫不屈服,他最后被谏官营救出狱。

D.胡世宁举贤荐才。

唯恐他们仕途不通达,有被罢官、考评中被黜斥、被当时大臣压制的,他连上奏章推荐。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道沧州,流寇攻城急,世宁即驰入城,画防守计。

(5分)

(2)与人语,呐不出口,及具疏,援据古今,洞中窾会。

(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书愤

宋•陆游

山河自古有乖分,京洛腥膻实未闻。

剧盗曾从宗父命,遗民犹望岳家军。

上天悔祸外平虏,公道何人肯散群?

白首自知疏报国,尚凭精意祝炉熏。

[注释]宗父:

宗泽,南宋抗金名将,多次上书力主收复中原,未被采纳。

14.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首联说国家的分裂自古有之,但外族入侵京城充满血腥的景象前所未闻,写出战祸之惨烈。

B.颔联中“遗民”指金人统治下的汉族百姓,陆游有诗“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C.颈联大意为:

上天后悔兴起这场祸乱,有一天终会驱除敌虏,谁又忍心让百姓离乡背井呢?

D.尾联后一句诗人凭“炉熏”而‘祝”,焚香祷告,表现诗人因报国无门而产生的消极情绪。

15.题为“书愤”,结合全诗分析诗人为何而“愤“。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诗经·氓》中写女子没有答应男子立即成婚,她说原因不是自己愿误佳期,而是他没有找媒人不合礼仪,然后说“,”,于此男子暴戾的性情已露端倪。

(2)《逍遥游》中,庄子认为宋荣子面对世人的称赞或非难能做到宠辱不惊,是因为他达到了“,”的境界。

(3)白居易《琵琶行》中“”一句借江水、月色的清冷之景,抒发离别之情;“”一句借鸟声描写琵琶声的婉转流利。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电视剧《清平乐》塑造了一个仰惧天变、俯畏人言、治国如执秤的宋仁宗形象。

事实上,宋仁宗一朝是政治经济军事等各种矛盾 ▲ 、社会危机已现的时期。

然而,仁宗君臣 ▲ ,努力保持各种平衡,广开言路却党争不断, ▲ 但改革乏力,最终进退失据,错失变法时机,以致仁宗之后短短65年,赵宋王朝就发生了国破家亡的“靖康之耻”。

A.暗流涌动如履薄冰煞费苦心    

B.潜滋暗长胆战心惊煞费苦心

C.暗流涌动胆战心惊殚精竭虑    

D.潜滋暗长如履薄冰殚精竭虑

18.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万物都受到太阳的抚爱。

它现在却不可抗拒地、必然地向着西方沉落。

 ▲ 从荒凉绝壁降下来的淡紫色的黄昏和白浪滔滔的长江,进入比梦中甜蜜的想象更为神奇的黑暗里。

①映着豪光的长江,依然滚滚东流,从不折回。

②最后燃烧的烈焰飞奔,浓烟缭绕,天空笼罩着一片无涯无际黑沉沉着火的乌云。

③两岸间或闪现的灯火,在水天辉映的波影里,如梦如幻地抖颤。

④它背后的太阳,越过狭谷,落进那被光辉渲染成绚烂色彩的烟云里去了。

⑤滔滔江水没有追赶那追赶不到的,却追赶着黑暗。

⑥江上升起茫茫淡墨色的雾。

A.②①④⑤⑥③ B.②①⑤④⑥③C.①④⑤②③⑥D.①⑤④②③⑥

19.对下面一则材料的主要内容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3分)

6月7日是世界食品安全日。

市场监管总局食品抽检司发布了上年度国家食品安全监督抽检情况。

2019年,国家食品安全监督抽检24.4万批次,监督抽检的总体合格率为97.6%,与上年持平,较2014年上升2.9个百分点。

食品抽检司有关负责人介绍,2019年监督抽检结果显示,我国食品安全状况总体保持稳中向好的态势。

日常消费量大的食品合格率继续保持高位,如肉制品抽检合格率为97.0%,较2018年提高0.5个百分点。

同时,重点食品企业产品合格率较高,对市场份额大、流通范围广的重点食品生产企业和经营企业产品进行抽检,其合格率分别为99.7%和98.7%。

一些食品安全突出问题治理取得积极成效。

A.2019年国家食品安全监督抽检总体合格率与上年持平。

B.市场监管总局加大食品安全监督抽检力度。

C.2019年我国食品安全状况总体保持稳中向好的态势。

D.2019年我国食品安全突出问题治理取得积极成效。

20.在下面横线处填写出恰当的句子,要求内容贴切,表达流畅,与画线句句式相同。

(6分)

月球是一个无风、无雨、无水、无气、冷热剧变的天体,与地球环境截然不同。

因此,中华月球车想要顺利完成任务,①。

例如,②,白昼温度高达130-150摄氏度,夜间可下降到零下160-180摄氏度,月球车如何能长时间在极端温度条件下正常工作是一个难题;月球表面没有大气保护,太阳风、太阳耀斑等高能粒子,③,会对月球车部分高集成度微电子器件造成损害,如何解决辐射带来的损害是科学家要急切攻克的难题。

21.在下面横线处填写出恰当的句子,要求内容贴切,表达流畅,与画线句句式相同。

(5分)

夜幕降临,城市璀璨。

身姿曼妙的广州塔流光溢彩,照亮千年商都;,;

,……夜色下,一张张亮丽的城市名片,展示今日中华迷人的风采。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

携手同行,互联互通,一个人可以激励一群人,一群人可以影响一个人;精准扶贫,共建共享,一群人可以帮助一户人,一户人可以带动一村人。

青山一道同云雨,世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地球村;明月何曾是两乡,人类是休戚与共、守望相助的命运共同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